课件1:第二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当兵时读了《湘江日报》:接触到“社会改良主义”。 7.短暂上了“商业学校”和“省立一中”,不久就自修,读到世 界历史和世界地理:第一次开始放眼看世界。 8.选择上湖南师大:政治观念确立。 9.在“北大”做图书佐理员时参加哲学和新闻研究会,借此旁听 大学的课程。 10.第二次到北平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 史》三本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我愤恨他,离开了家。 我走到一个池塘的边上,对他威胁,如果他再走近一点,我便跳下 去。
坚持理想,坚决反抗
人物形象 2.对待读书
我熟读经书,但我不欢喜那些东西。我所欢喜读的是中国古时的传 奇小说,尤其是关于造反的故事。 然而我还继续求学,找到什么书便读,除了经书以外。……在深夜, 我常把我室中的窗门遮盖起来,使我的父亲看不见灯光。
1.“罢课”事件:少年毛泽东八岁的时候,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 取得了效果。 2.和父亲辩论:能引经据典进行辩论,“读书”肯定好处。 3.“跳水”风波:明白了公开反抗来保卫自己权利时效果更好。 4.和父亲争执,脱离家庭:走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 5.同情“叛徒”,钦慕“激进”教员:是求学才有了这样的认识。 6.违背父志考进“激进”学校:第一次远离家乡。
青春期出现叛逆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 那就不能为叛逆而叛逆,不能任性地颠覆一切,关键要往正确的 方向发展,使怀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敢于独立思考、不墨守 成规的精神,能够成为人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思考二: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喜爱读书,他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对毛泽东 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斯诺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 日战争的报道。特别是轰动世界舆论的《红星照耀中国》(《西 行漫记》)——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的 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抗战期间,斯 诺把中国的事业当自己的事业,组织、发起、宣传“工合”运动 ,支持中国的战时经济;如实报道中国抗战实况;开展大量的国 际宣传,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 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中美两国人 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埃德加 · 斯诺
学习目标
1.了解传主的生活轨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叛逆精神。 2.归纳总结传主的形象特征。 3.把握本文的双层叙述线索 。
背景知识 1.走近作者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密苏里州 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 斯诺于1928年来到上海,任《密勒氏评论报》、纽约《太阳报》 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等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 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2.传主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 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 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等职。
有过一个农民英雄。
然而我永不忘记它。我觉得这些“叛徒”都是与我的家人一样的普
通良民,于是我深恨对待他们的不公平了。
然而在我们这般学生的眼光中,他是一位英雄,因为大家都同情这
次造反。
关注他们的命运,同情他们的遭遇
人物形象 4.对待革命
这时,长沙正在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异常,就写了一篇文章, 贴在学校的墙壁上。 我和一个朋友毅然剪去发辫,……并强力剪去他们的发辫。 决定还是参加正规军。我和几个友人成立了新民学会。 回转长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积极的活动了。
7.毅然剪去发辫事件:政治观念是如何地可以转变一个人的观! 8.决心加入黎元洪革命家:使自己认识到学生军不如正规军。 9.不和父母之命的媳妇圆房(属插叙)、和嫖妓青年绝交:只谈 天下大事。 10.反对、驱逐张敬尧:逐渐认识到学生运动及团体的厉害。 11.在北平组织反军阀运动:使自己更加认识到政治团体的力量。 12.将工人组织起来革命:第一次领导工人阶级,走上革命道路。
思考三: 毛泽东在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并不是面面俱到,杂乱无章,而 是有明显的线索的,请问是什么线索?
双线索: 一是“反抗”性格的发展。 二是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人生历程。 读书学习让毛泽东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而改变之后的毛泽东就 显得更加叛逆。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叛逆性格与读书学习的兴趣爱好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推动着少年毛泽东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成为一名 马克思主义者。
人物形象 1.对待父亲(传统道德中的父权)
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的母亲 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工人也在内。 但当我13岁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种有力的理由和父亲辩论。我引 经据典,站在父亲自己的立场上和他辩论。 我的不满增加起来了。辩证的斗争在我们的家庭中不断地发展着。
1.喜欢传奇小说,关于造反的故事;还有《岳飞传》《水浒传》 《反唐》《三国》《西游记》等。 2.《盛世危言》引发求学愿望。 3.读康有为关于改革运动的两本书和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 认识了一些政治但还没有成为反君主的人。 4.读一本叫《世界大英雄传》的书:读到拿破仑、林肯等资产阶 级代表人物,受到民主思想影响。 5.第一次读到报名为《民力》的报纸:受到“民族主义”派的影 响,开始发表政见。
毛泽东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 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 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 诗词选》。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整体感知
一颗红星的幼年 主要事件
家庭出身 家境介绍 罢课风波 严父慈母 跳水风波 喜欢读书 善于思考 救国思想 远离家乡 读书养性
骨子中的叛逆精神, 救国责任感
在动乱中成长起来 主要事件
以文明理 剪发反满 加入革命军 追求进步
学业冒险 考取师范 明确观念 建立学会 思想转变 从事革命活动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读书、实践中思想逐渐
成熟,政治观形成
思考探究
探究一: 毛泽东天生就有着叛逆的性格,文章是怎样表现其叛逆性格的?我 们应如何看待毛泽东的叛逆性格?这种性格与他的人生事业有着怎 样的关联?
如何看待毛泽东的叛逆?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确实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但可贵之处在于, 这种叛逆性格是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批判,并非如脱缰之野马任意 驰骋,而是与健康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被引导到不断学习和 探索新的世界上,这成为生生不息的动力,最终使他坚定地走向 马克思主义,走向革命。
பைடு நூலகம்
又如何看待你们的叛逆?
最后我从家庭中出走。我到一个失业的法律学生家里去,在那里读 了半年书。此后,我在一位老秀才面前攻读了更多的经书,并读了 许多当代论著和几本书。 漫长而艰难的求学路。
学有所选,矢志不移
人物形象 3.对待农民
有一天,我在这些故事中偶然发现一件可注意的事,即这些故事中
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或学者,从未
我代表新民学会到北平去,并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反军阀的运动,新 民学会将反张的斗争扩大而为普遍地反军阀的运动了。 在北平我做了一个通讯社的社长,来推动反军阀工作。
革命的策划者,领导者
人物形象
毛泽东有天生的反抗、叛逆性格和善于根据健康的人生目标读书、 学习的品质外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坚定的革命责任感、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 的奋斗精神、锻炼身体的剪去毅力、为了学业闭馆苦读的自律精神 和舍弃一切的智慧。
期间,他和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国地下党员有所接触,是最 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 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 日战争爆发后,斯诺又任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 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 月15日斯诺与世长辞。他的遗嘱是:“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 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据斯诺的遗愿, 他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即前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