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江苏徐州铜山区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度江苏徐州铜山区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
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跬步(kuǐ) 摭拾(zhé) 百舸(gě) 墓冢(zhǒng) 商榷(què) 曝背谈天(pù) B.戕害(qiāng) 诳语(kuáng) 静谧(mì) 乌桕(jiù) 愀然(qiǎo) 锲而不舍(qì) C.铩羽(shā) 屏窒(bǐng) 搭讪(shàn) 桑梓(zǐ) 田塍(téng) 恪尽职守(kè) D.悠邈(miǎo) 犄角(jī) 啮噬(niè) 赭色(zhě) 侘傺(chì) 饿殍遍野(piǎ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耐不住的虚荣心。

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B.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深深地震撼了作家高建群,于是,他将那一幕幕诉诸于笔端,写成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散文——《西地平线上》。

B.欣赏食指的《相信未来》,需展开想像的翅膀,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把握“相信未来”这一主旋律,这样才能深切地领会到那用语质朴、形象密集、思想深刻。

C.在人口较多的大城市,政府要多建公共租赁住房,缓解中等偏下收人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压力,从而逐步形成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

D.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二、语言表达
4.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这样写道:
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请你以“人一旦回归乡土”开头,另择喻体,仿照形式,写一组排比句。

(4分)
人一旦回归乡土,就成了▲,▲,▲,▲。

5.“被ⅹⅹ”已成为网络流行词汇。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划线词语的理解。

(4分)
某高校【最新】毕业生张某毕业后没有找到就业单位,但就在他为找工作到处奔波时,同学告诉他,学校已经公布了【最新】毕业生的就业名单,名单上他已经到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

他听说后苦笑着说自己“被就业”了。

这里的“被就业”意思是▲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学
..之所学也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
C.今之众人
..师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8.下列对选文(一)(二)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9.写出第(二)段文字中三组对比的内容(3分)
①▲▲
②▲▲
③▲▲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②,其渐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
[注释]:①涅:黑泥。

②“兰槐”句:芷本是兰槐的根。

兰槐,一种香草。

③滫xiǔ,臭水。

10.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不扶.而直(扶持) B.其渐.之滫(浸、浸染)
C.庶人不服.(佩服) D.其质.非不美也(本质)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

(2分)
▲▲
12.翻译划线的句子(11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分)
▲▲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分)
▲▲
(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3分)
▲▲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分)
▲▲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3.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14.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五、句子默写
15.名句名篇名家的诵记
(1) ▲ ,忆往昔峥蝶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4) ▲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师说》中指出了教师的作用:“师者,▲ 。


(6)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7)凡事预则立,▲ 。

(《礼记·中庸》)
(8)荀子,名况,先秦▲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必修一所选篇目《▲ 》被列为“永州八记”之首。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想北平(节选)
老舍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寂静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
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甲),以便刺激;在北平,(乙)。

②虽说巴黎的布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或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④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⑤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
16.依次填入第①段(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17.第①段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的“摇篮”与所指的北平城有何相似之处?
18.在①一④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北平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在作者眼里北平的两个主要特点(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手法▲ (限选一种);两个主要特点▲ 、▲
19.文章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收笔,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瓦尔登湖:一个人的风景
维新
16年前的春天,当我还是大二学生时,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明天的渴望成了永远的渴望。

他身边遗留的四本书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9年前,《瓦尔登湖》的中文首译者徐迟先生又在抑郁中告别了尘世,不知道他生命中还有多少渴望没有实现。

我不知道他们与瓦尔登湖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有一点儿是可以肯定的,瓦尔登湖是他们心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梦。

3年前,当我来美国工作后,我就想有一天一定要到那个安静的湖边去散散步。

但随着时光的逝去,我与所有的都市人一样,在奔波的生活中竟然抽不出一天闲散的时间,我感觉瓦尔登湖也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

今年6月里的一天,我终于推开了所有事情,从波士顿驱车前往瓦尔登湖,不仅是为了圆许久以来的梦,也是想在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一天放松的时间来冥想生命。

一个半小时后,我抵达了瓦尔登湖。

当我真的踏上湖边那湿润的土地后,心情竟然久久难以平静。

我不仅想到了梭罗,也想到了海子、徐迟,甚至想到了三毛,想他们真应该到瓦尔登湖来看看,那样也许他们就不会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哲人说,主动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大都不堪生活的重负。

而在瓦尔登湖边,我感觉到生活就像一滴水一样简单。

150年前,28岁的梭罗摆脱生活中的所有羁绊,来到林木环抱少见人迹的瓦尔登湖畔,靠一柄借来的斧头,伐木造屋,掘地种粮,过一种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

他吃湖里钓上来的鱼和自己种出来的豆,不吸烟不饮酒。

他精确计算出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花费:造屋用去29元1角2分,生活一周需2角7分……这样推算下去,他发现一年中只需要工作6个星期,就能挣足维持健康生活所需的金钱。

他每天的日程是读书、思索和写作,用大量的时间享受自然。

遥想梭罗的生活,我感到惭愧之极。

这么多年,我从北京到上海,从纽约到波士顿,经过多年打拼,在很多人眼中也渐渐算成功人士了,不仅有房子有车,还有着不错的年收入,存款也在日渐增多,但拥有的这一切并没有使我的心灵真正安稳下来。

我每天还是不停地工作,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

站在瓦尔登湖边,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中的“更好”永远是彼岸,真的应该像梭罗那样简单地生活在当下。

梭罗在湖边共生活
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

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实验: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真正必不可少的。

他说:“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许会有许多收获。


他离开这里的时候,写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瓦尔登湖》。

在这样的心境下流淌出来的文字,自然平静深湛,如微风徐徐吹过的瓦尔登湖面。

来瓦尔登湖,怎能不去看这间世界闻名的小木屋呢?小木屋离湖畔很近,顺着蜿蜒的湖畔走上几分钟就到了。

眼前的小木屋显示出一种原始的感觉,班驳的白桦木透漏出岁月的沧桑。

推开散发着古朴意味的木门,看到小小的木屋内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三把椅子,真是太简陋了,很难想象梭罗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了两年,寻求着一种极致的简朴生活。

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生命体验,证明一个人的生存所需要的其实真的很少很少,并设想用自己的生命感悟去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陷阱。

在瓦尔登湖周围缓缓散步,我渐渐安静下来,渐渐体验到当年梭罗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中最简单原则的生命感悟,我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升华。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那是一个梦,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我们才一直苦苦追寻。

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可供选择,而梭罗则选择了简单和淳朴,选择了瓦尔登湖的宁静。

于是他便看到了忙碌生活背后人们所忽略的美景,便悟出了张开怀抱真诚面对大自然的意义。

他说:“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


20.从文中看,瓦尔登湖为什么“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
21.通过作者阐述的自我体悟,以及文中提到的海子、徐迟两位诗人看,“生命就像一滴水一样简单”这句话实际上有两层含义。

请分析这两层含义各是什么。

22.梭罗所说的“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请用文中短语回答。

23.28岁的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靠一柄借来的斧头,伐木造屋,掘地种粮,过一种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

你对这种生活是什么态度?
七、命题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果实会成熟,那是当它长到一定程度以后,经过大自然风吹日晒雨淋,外壳更坚固,颜色更鲜艳,整个果子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人们不管在森林或农场还是公园,只要发现了它的存在,都会惊叹它的美丽,那是任何一种青涩的果实所无法与之相比的美丽。

而我们也像果子一样,正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碰撞中,不知不觉地长大。

请以“我正在悄悄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D
【解析】(所选词语全部来自课本。

A.摭拾zhí B.锲而不舍qiè C.田塍chéng) 2.D
【解析】(A“按耐”应为“按捺”; B“耗废”应为“耗费”,“坚辛”应为“艰辛”;
C“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
3.C
【解析】(A.成分赘余。

“诸”在古汉语中是“之于”的合音词。

“诉诸于”表意重复。

B.成分残缺。

缺“领会到”的宾语中心词。

D.两面对一面不当。

)
4.)【示例】落土的种子,连线的风筝,回巢的飞鸟,顺利返航的小船。

(每喻1分,共4分。

本体、喻体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得分;重复原喻体不得分。


【解析】略
5.(4分)学校为制造本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假象,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在学生就业信息表上随意填写就业单位,来说明该生已经就业。

【解析】略
6.D
7.B
8.B
9.(3分)①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②爱其子则择师而教之;于其身则耻师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则耻师
【解析】
6.( A项,而:表修饰。

而:表转折。

B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指示代词,这样的。

C项,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其:代词,指书。

D项,焉,都是语气词。

)7.(B项,“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A项,“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了;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

C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D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指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表结果。


8.(B项中“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选段中没有提到。


9.略
10.C
11.只要回答到,在学习或成长、成才过程中,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即可得分。

全段翻译: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会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泥中,就会和黑泥一样黑。

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臭水中,君子就不再接近它,一般人也不再佩带它。

它的本质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的。

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邻,交往时必须接近士人,这是防止自己误入歧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12.翻译(11分)
(1)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共2分,“生”“假”各1分)
(2)那人与那个人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不相上下。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似于奉承巴结。

(共3分,“相若”“谀”各1分,句意1分)(3)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邻,交往时必须接近士人,这是防止自己误入歧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共3分,“游必就士”“近中正”各1分,句意1分)
(4)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共3分,“往”“盈虚”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0.本题考查实词含义的把握。

C项“服”应为“佩带”。

1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

结合全文,抓住关键句“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即可概括出答案。

1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注意关键词翻译准确。

如:(1)“生”“假”各1分(2)“相若”“谀”各1分,(3)“游必就士”“近中正”各1分
13.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14.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

意合即可。


【解析】
13.试题分析: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

“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

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
绪。

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试题分析:这首诗本是写景,涉及内心的词句不多,却让读者觉得有化不开的凄凉和悲郁在里面。

对人生迟暮的感慨,对故困难归的悲哀,荡漾在精美传神的景色描写中,因而分外含蓄无垠。

王夫之曾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

”(《姜斋诗话》)这话未免极端,但这首诗的情语确实都在景语之中,情景交融、含而不露,有深绵婉转的姿态,句句读来,令读者感到口角噙香、余味不断。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1)携来百侣曾游(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寄蜉蝣于天地
(4)凌万顷之茫然(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岂因祸福避趋之(7)不预则废(8)儒;始得西山宴游记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携,鳝,蜉蝣,凌,受。

16.C
17.两点相似:①表明北平“有个边际”;②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

18.比较(或描写)。

任选两点:①生活安适;②布局匀调(或“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③花多菜多果子多;④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外围环境好。

19.①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

②把“想北平”的强烈感情推到高潮,耐人寻味。

③点明题意,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

【分析】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

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结合上文“使人疲乏”和下文“以便刺激”可知【甲】处填“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乙】北平是与巴黎相对的,比巴黎更温和,所以也应填比“咖啡与酒”温和的“茶”,故选C。

17.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解答本题考生要抓住比喻的实质,也就是相似性,题目也是据此设题。

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找出北京城与摇篮的相似处。

结合上文“不像
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可怕”可知北平城“有个边际”;“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可怕”,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

这正是与摇篮相似的地方。

18.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及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注意审题,本题是填空题,问的是手法以及北平的特点,而且手法只需要填一个,特点填两个,注意填最主要的特点,相对来说简单。

本文将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与北平进行比较,第三段“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可知运用了描写的手法。

所以第一空手法可以填比较或描写。

“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可怕”可知在北平生活安适;“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可知北平布局匀调(或“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可知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可知北平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外围环境好。

考生任选两点填即可。

19.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本题要求鉴赏结尾句的妙处,解答本题考生可以从结构上、主题上和艺术效果上着手。

结构上,文章开头说“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作者已经把北平当做家了,结尾与开头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

主题上,“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点明题意,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

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

艺术效果上,“落泪”把“想北平”的强烈感情推到高潮,具有感染力,耐人寻味。

20.为了物质追求,成年累月地打拼,国内国外地奔走;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忘却了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21.含义一:物质上,“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真的很少很少”,足够“维持健康生活所需”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