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完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完美版)
一、课外阅读。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③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
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④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
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
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
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
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作者开头就交代“我爱鸟”。
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排比句式排除了麻雀和乌鸦,再刻画林中的鸟鸣。
B.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声音的喜爱和欣赏。
C.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不同的鸟鸣的特点。
D.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鸣的清脆、嘹亮和悦耳。
3.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5.“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叶落归根
到黄山的第二天,我准备坐索道车上山去。
刚行至索道登客站附近,但见索道车徐徐而下。
停稳后,几个人搀扶着一位带氧气瓶的白发老翁走出索道车。
才走了几步路,那老翁额上虚汗直冒,步履蹒跚,胸脯在急剧起伏,呼吸异常急促。
老翁身边搀扶他的和帮助提氧气瓶的几个中年人,急得手忙脚乱。
我和其他游客见状也都上前七手八脚地帮着倒来温开水,送上冷手巾,递去药品……
我急忙高喊:“哪位是医生,快来救人啊!”话音刚落,远处闪过来一个人,说他就是医生。
他走到老翁跟前跪下来,俯身做人工呼吸……
“挂着氧气瓶怎么还让他上山呢!”在一旁搀扶老翁的几位中年男女,听了我的埋怨声,含着眼泪向我解释,他们都是老翁的亲生儿女。
老人原是安徽
黄山人,早在孩提时代,他就恋上了黄山,与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前夕,三十来岁的他带着妻儿去了台湾,后来又辗转到了新加坡。
四十余年的乡情离愁,无时无刻不牵动他的情肠。
前不久,他知道自己已身患绝症,便决定在见上帝之前回到祖国,重游黄山。
儿女们不忍心违背他“叶落归根”的意愿,只得替他提着氧气瓶,上了黄山。
花五百元让他坐“滑竿”上了光明顶,又坐索道车下来……一席话把我的心震撼了。
此刻,老人吃力地睁开眼睛,似乎是想最后再看一眼美丽的黄山。
须臾,他渐渐闭上眼,再也没有睁开……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叶落.归根(luò là)倒.水(dǎo dào)违背.(bēi bèi)似.乎(shì sì)2.给“解”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解: A.分开;B.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C.解除;D.解释;E.了解;明白。
(1)不解.之缘(______)(2)善解.人意(______)
3.“见状”:“状”在这里解释为“情形”,文章中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4.“叶落归根”的意思是树叶掉落又回归到____________,比喻人长期在外,最终要回到_______________。
文中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吃力地睁开眼睛”是为了()
A.看一眼他的儿女。
B.看看谁在救他。
C.最后再看一眼黄山,再看一眼祖国。
6.“我的心震撼了”中“我”的心为什么而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读书要讲方法
“一生勤苦书千卷”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诗句,也是他毕生一辈子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
多看多做多商量就是欧阳修学习上的经验之谈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坚持做到多读优秀作品,多动笔练习写作,多和朋友讨论求学中的问题。
靠这“三多”,欧阳修的文学水平提高得很快。
有一次,洛阳的镇守修了一座房子,请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各写一篇文章庆贺。
三人写好后,欧阳修发现尹师鲁的文章语言精练,结构严谨,非常佩服,决心向尹师鲁学习。
于是,他登门拜访尹师鲁,和他讨论写文章的方法,一谈就是一个晚上。
欧阳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后,交给尹师鲁看,尹师鲁看后惊叹地说:“欧阳修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啊!”
欧阳修善于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唐代韩愈读书时,总要列出提纲,便于理解、记忆;宋代朱熹提倡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古人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自古以来,凡是学有所成的人都很重视学习方法。
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中也要讲究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______)
(2)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
(______)
2.“一日千里”形容()
A.跑步速度快。
B.学习进步大。
C.日子过得快。
3.“一生勤苦书千卷”中的引号表示(______),“三多”的引号表示
(______)。
A.着重指出的部分。
B.表示引用。
C.表讽刺与否定。
D.表特定称谓。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第二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6.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欧阳修、韩愈和朱熹的学习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出现的一个比喻句是:______这句话把______比作
_____。
请你仿照这句话,以“书”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______。
8.你在读书或学习上一定也有自己的方法,请你有条理的表述,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睛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这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分别从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描写白鹭。
2.在作者的笔下,白鹭就像优美的水墨画。
请你为选文中的两幅画拟两个名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钓鱼”换成“捕鱼”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先写人们的猜测,再用疑问结尾,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怀疑。
B.这句话先肯定后疑问,给白鹭和画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样写是为了引发读者对于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的深思。
C.这种结尾表明作者欣赏的就是白鹭这种没有任何目的的悠然自得的美。
五、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⑦《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第②-⑦段主要写了作者三个时间段读书的情况,表示这三个时间段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⑥段,作者对《水浒传》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对《荡寇志》的评价是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作者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读书好”指________,“多读书”指___________,“读好书”指
__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富兰克林的读书法
①19世纪的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lüèliè)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
是不厌不倦。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
他的读书方法是:
②一借。
由于家境.(jìn jìng)贫寒,当印刷工的报酬也很低,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藏.(cáng zàng)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
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
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
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
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③二摘。
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也去买。
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他读过电学、地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
④三背。
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
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⑤四写。
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
他写作的方式有二:一是仿写。
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
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
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
二是创作。
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乐趣、爱好,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阐.(chǎn shàn)述自己的观点。
⑥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用“”标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你认为富兰克林的第三种读书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以问题结尾,请先回答这个问题,再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
”请将这句话记下来。
这句话说了几层意思?它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______)体面(_______)爱慕(_______)
2.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相比,说明花生没有________,却有_________。
3.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请用“_____”画出来相关语句。
4.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5.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窃读记(节选)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
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片花绿封面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填空。
(1)“安心”、“担忧”都是表示心情的词语。
“我”安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担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节选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认真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是比喻句吗?是的打“√”,不是的打“×”
(1)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______)
(2)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______)(3)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______)3.用“____”标出“我”进书店时动作的词语,想想可以换什么字,换字后,意思是否和原意一样。
4.请你帮“我”体会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
九、课外阅读提升。
滴水穿石的启示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iè)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
但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ī)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
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
就是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
正是因为齐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联系上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微不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一共写了三位有恒心,有毅力,最终成就事业的人物:
a.明代著名医药学家______,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______;
b.美国发明家______,毕生孜孜不倦,拥有1093项______;
c.现代著名书画家____,不教一日闲过,书画技艺达到______。
3.“滴水穿石”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海鸥
①沙滩上,一群海鸥在用桔黄色的小嘴啄脖子上的羽毛,尖嘴在身上蹭蹭,再啄啄再蹭蹭,走到有海水的地方,抖一抖,嘴往水里轻轻一点,回头再啄蹭一番。
相互对看一下,让对方当自己的参谋,迎着太阳望望远方的海,抖擞抖擞精神;迎风吹吹稍有凌乱的羽毛,理顺。
②面朝大海梳洗打扮,如对镜梳妆。
黄黄的嘴巴,白白细羽的脖颈,灰白的身体,尾巴尖上恰当的一抹黑,多么典雅的装束。
小小的桔红色爪子,轻轻点跳、弹跳,把沙滩当成了大舞台,自由跳出轻盈又有节奏的舞蹈,跳一曲海之恋,鸥之情。
海面上,成群的海鸥星罗棋布,一会扎个猛子,一会潜一下水,有一对远离了鸥群,潜水嬉戏,双宿双飞很甜蜜。
多数海鸥安静地漂在那儿,享受阳光海风,小小的头偶尔抖动一下。
忽而又展翅高飞,一只飞起来,两只开始扇动
翅膀,紧接着一群开始起飞,盘旋、鸣叫!张开的翅膀让人看到了它更优美的舞姿。
白白的肚皮,一会儿翻转过来,灰白的翅膀又迎面而来,待你抬头看时,它已展翅回旋到海的上空。
多美啊!这海上的精灵,与海绘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常叫人留恋海边。
远望,阳光的道道光束始终对着起飞的海鸥,像追光灯一样照耀它们。
③海风一下下轻抚,把金片吹散合拢,又合拢吹散,在闪闪的光芒里,海鸥展翅高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星罗棋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①抓住了海鸥的______进行描写,让人感受到这些小家伙们的______和______。
句②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鸥__________时的样子。
3.对句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海风一吹,把金片吹散合拢,又合拢吹散,描写了海鸥在金片上飞舞。
B.“轻抚”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风的温柔;“金片”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鸥的羽毛比作金片,写出了海鸥在阳光下美丽的样子。
C.读这句话,眼前浮现的是阳光下海鸥展翅高飞的优美画面。
4.想象画面。
读第一自然段,眼前浮现的画面是沙滩上_________;读第二自然段,眼前浮现的画面是海面上____。
十一、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庐山落霞
傍晚,雨后初霁。
我们走上庐山,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江面上展开一个像太空一样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着宽广的巨型地毡: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交织、融合在一起。
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
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
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
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
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
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五彩斑斓的织锦。
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1.(提取信息)文中加引号的“广场”指的是_________,“海”指的是
________。
2.(理解含义)作者称锦绣谷的云雾为“送行者”,它们送的是()A.太阳B.庐山C.游客D.作者
3.(梳理画面)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雾随着夕阳下落,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夕阳照耀锦绣谷,云雾如________,雍容,肃静,这属于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夕阳接近江面,云雾如________,色彩明暗斑驳,翻涌起来,这属于
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
4.(发挥想象)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请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个:有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感情)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理解。
小溪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流淌着一条活泼欢快的小溪,金色的小溪。
呼——刮过一阵大风。
你看我肩上背着竹篮,又向后山走去.在那长着许多高大红枫树后山背上,又落下了许多又黄又黑的松果。
黄里透红的树叶,来不及捡的时候,我肩上有个长长的竹筢可帮我的忙。
叶子扒了一大箩。
背回家的时候,妈妈准会夸奖我。
妈妈会说:“我家的小鹿鹿,真勤快哩,从山上捡回来那么多的宝贝!”
星期天到了,我跟着二哥、三哥上山。
大山里,有采不尽的野果,可以当点心吃呢!运气好的时候,说不定还能捡到一只伤了翅膀的金山雀,带回家养起来,那是可以天天和我作伴的。
夏天来了,走过村边的青草池塘,脚步要轻——往往会有一只红蜻蜓正在一片草叶上午睡呢!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过去,忽然一伸手,红蜻蜓就让我逮住了。
我在红蜻蜓身上系上一根线,它会“嘟”地一下飞起来,像一只会唱歌的夏天的小风筝,飞了一圈又一圈。
在知了唱歌的季节,我还放过羊。
小羊一路走,一路撒着圆滚滚的黑色的“小豆”到晚上,我梦见这些黑豆豆,全都变成了金豆豆。
这样一来,我也就成了金子国力最富有的国王了。
我爱小溪,也爱溪边的山坡和草地。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懒惰—(_________)贫穷—(_______)
2.理解填空。
①“它会嘟地一下子飞起来,像一只会唱歌的夏天的小风筝”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___,把它比作“小风筝”是因为________
②“小羊一路走,一路撒着圆滚滚的黑色的‘小豆’。
”这句话中的黑色的‘小豆’指的是___我却梦见它们变成了金豆豆,表现出儿时的____________ 3.乡村生活趣事多多给了我许多快乐,请你概括地写出其中的三件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小溪的?表达了作者对小溪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