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复习课(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
复习要点:
1、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章。

2、掌握“游”、“喻”、“鄙”、“奚”、“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
“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并积累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成
语。

4、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5、理解本章节的内容: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复习重点:
1、总结并掌握该课出现的文言知识。

2、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复习方法: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纠正归纳。

复习时间:
两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形式朗读本课,背诵重点章节。

二、提示重点字词含义。

游:广泛涉猎据:执守出:说出,谈论喻:懂得,明白士:学习道艺的人,读书人患:担忧陋:狭窄
饭:吃愤:因困惑不能解除而感到憋闷乐:喜好
弘:广大质:本质纯真朴实文:修饰
三、本课重要文言现象归类。

通假字: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与通欤
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通智
词类活用: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以…为耻饭疏食吃饭
知者乐,仁者寿使…站得住曲肱而枕之把…当作枕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侍奉
宾语前置: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信以成之
仁以为己任何以文为?孙以出之
主语后置:
贤哉,回也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状语后置: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君子喻于义
判断句: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定语后置: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省略句:未足与议也
四、总结并记住本文出现的成语。

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也指坏事都做绝了。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已,停止。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五、布置作业。

背诵重点章节及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一、提问背诵。

小组互相提问默写。

二、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本文思想的理解。

(1)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
1. 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1分)
2. 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3分)
【参考:1、安贫乐道2、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

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 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2分)
2. 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的?(2分)
【参考: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2、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课外选文)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2分)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2分)
【参考: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

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4)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1分)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

(不超过50字)(3分)
【参考: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

(2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

(只要答一个方面就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5)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3—24题。

(4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2分)
2.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

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参考:1、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安贫乐道”和“好学”各1分)
2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1分)。

因为颜渊是孔子所赞赏的贤人(君子)的典型代表(1分)。


(以上问题显示在投影上,由学生讨论回答。


三、布置作业。

课外探究:我眼中的“君子”与“小人”。

练习巩固课
练习目的:
1、巩固本章知识点。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归纳总结“也”和“因”的用法。

4、了解词类的意动用法。

练习方法:
做试题。

练习时间:
一课时。

练习过程:
一、相互提问,复习本课内容。

二、完成“考点链接”,回顾所学知识,归类识记“‘也’和‘因’的用法”。

三、独立完成《创新课堂》(P32——P34内容。


四、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拿不准的题。

五、参照答案,纠正错误。

六、教师总结共性错误之处,提醒同学们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