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二)(考试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 第1页(共8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8页)
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二)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3)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4)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5)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6)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8)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新事物会取代旧事物,社会会朝前发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 .《论语》《孟子》《墨子》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B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C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
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
三部分。
常用“赋”“比”“兴”手法。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那些曾温暖过我们心灵的人,湿润过我们眼睛的事,那些不容亵dú( )的快乐日子,从尘封的记忆里拣出来细细擦拭,总会有些令人涕.( )泗横流。
四季总是在生命里 甲 (A .轮回 B .轮流),无论是轻松放开还是 乙 (A .深沉 B .沉吟)不已,生活从来不会为谁稍稍停歇过,它终将继续下去。
从容淡定地对待我们的生活吧,过去的就让它成为过去,只要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亵dú( ) 涕.
( )泗横流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2分)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原句:只要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5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全诗抒写了一位贵族少爷看中一位贵族小姐,从倾心爱慕到刻骨相思的情感变化。
C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忧思。
D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生动写出男子用琴瑟、钟鼓尽力取悦女子的场面。
5.全诗描绘的“淑女”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6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①欲缚之。
自辩数②,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③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④!涉之为王沉沉者⑤!”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⑥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以苛察为忠。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
陈王信用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注】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员。
②辩数:分辩诉说。
③遮道:拦路。
④夥颐:很多啊。
⑤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
⑥颛:独一,专擅。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吴广素.爱人
(2)比.至陈
(3)陈胜王凡.六月
(4)诸将徇.地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B.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C.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D.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分)
(2)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3分)
9.从【甲】文看,陈涉连连胜仗、终“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从【乙】文看,陈涉“所以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2分)
父亲的风骨
朱成玉
①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②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只好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
我提出来接他们去楼上住,父亲不肯,说楼上不方便,住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
他让我们放心,说他可以照顾好母亲。
不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不为所动。
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用母亲的话说:“那是一根倔强的老骨头。
”
③妻子对我说:“有时候看你爸爸弯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那么弓着身一路走进屋子。
我心里可不得劲了。
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啊!”
⑤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
那时候他还年轻,站起来依旧笔直,可是,岁月却和万有引力合谋将他压弯。
⑥再倔强的骨头也有弯的时候。
⑦父亲一直瘦着,现在想想,他又怎么能够胖得起来呢?从小到大,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母亲身体差,从来没出去工作过,一家6口人都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每月的口粮不到月底就吃没了,
父亲总是托人和粮店的人说好话,提前把下月的粮食透支出来。
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
....”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
⑧这根倔强的骨头,一直都是硬邦邦的,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让他抱的原因吧。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在门口张着树叉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的一下钻了过去。
“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我进了屋。
后来才知道,那一次,父亲在单位得了劳模奖,那是他表达快乐的方式,可是我却扫了他的兴致。
⑨这还是一根险象环生的骨头。
父亲这一生做过太多惊险的事情,上山砍柴,砍到了脚背,骨头都露出来了,所幸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右脚。
还有一次,中指被车床绞到,皮开肉绽,伤口愈合之后,右手的中指就永远打不过弯来了……
⑩父亲手巧,闲暇时会做点灯笼卖,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
可他毕竟时间有限,做得不多,都是事先订好了的。
一个有钱人出了好多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订出去的一只灯笼,父亲回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不能你钱多就坏了规矩不是,不然这世道怕是要乱了套。
”
⑪那一刻,我觉得这世间只有一个词可以配得上父亲,那就是骨头。
⑫有一次,父亲问我对死亡的看法。
我想了想说:“人死了,万事皆休,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说:“也不尽然,你爷爷死后,我从炉膛里还捧回了四捧骨灰,热乎乎的,似乎还带着活着时的体温。
”
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酸楚的,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父亲离我而去,这根老骨头会变换成多少思念的骨灰。
⑭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
⑮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父亲的年龄,我一下子愣住了,先想到父亲是属蛇的,然后再一点点推算出他的年龄。
为此,我深感愧疚,父亲不光把我的年龄,还把我的生日和生辰八字都记得牢牢的,有人问起,他都是脱口而出。
⑯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
(选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全文通过照顾母亲、“我”不喜欢父亲抱、机床工作40年、做灯笼补贴家用等事情写出父亲
语文试题 第5页(共8页) 语文试题 第6页(共8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风骨”。
B .“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侧面写父
亲年轻时笔直的身姿。
C .“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既表达“我”对父亲的敬重,也透出对父亲
终会离开的担忧和酸楚。
D .“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文章开篇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让读者对父亲的印象极为深刻。
11.第③段用一整段写“妻子”对“我”说的一段话,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2.品析下列词句。
(5分)
(1)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品析加点词语)(2分) (2)父亲在门口张着树叉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的一下钻了过去。
“小
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我进了屋。
(从人物描写角度)(3分)
13.文中的父亲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两点即可)。
(4分)
14.说明文章最后一句“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的含意。
(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过有营养的日子
叶春雷
①每个人都在过日子。
有的人,日子过得清汤寡水;有的人,日子过得剑拔弩张;有的人,日子则过得云淡风轻,有滋有味。
同样是过日子,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别?
②关键在于过的日子有没有营养。
其实,日子也像食物一样,过有营养的日子,就像吃绿色食物,人生自然滋润;过没有营养甚至有毒的日子,就像吃垃圾食品甚至有毒食物,人生自然枯槁。
③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日子有营养呢?首先意味着你的人生不盲目。
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随大流,别人追求什么我也追求什么,那你的人生就是盲目的。
譬如今天大家都争着追求功名利禄,你也去追,即使是追求到了宝马香车,繁花似锦,那也是枯槁的、乏味的。
这种日子便如《红楼梦》里所形容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虽看似荣耀,却终究依然是盲目的、没有营养的。
④过有营养的日子,不必锦衣玉食,笙歌鼎沸。
靠物质刺激而让日子显得有营养,就像烹调中靠厚味刺激人的味蕾一样,居于下乘。
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就是这个道理。
过有营养的日子,应该像孔子所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虽布衣蔬食,却能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又像庄子所言“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样的人生,必定是有意义、有营养的人生。
⑤过有营养的日子你还必须意识到,人在世界中,也在宇宙中。
所谓“至大无外”,就是认识到宇宙中不光有自己,还有他人,还有社会,还有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从“小我”的圈子里跳出来,才能有涵养、
有包容、有慈悲,才能让人生有宽度、有厚度。
这样的人生,才是丰腴的、有营养的。
⑥千万不要误解了人生的营养,以为名利势位就是营养,就能让人生风光无限,从而拼命去争夺。
在某种意义上,名利正是吮吸人生营养的吸血鬼,让你的人生骨瘦如柴,支离破碎。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讲三种不同的生活,“清汤寡水”指平淡乏味的生活,“剑拔弩张”指紧张焦虑的生活,“云
淡风轻”指闲适恬静的生活。
B .文章第②段提出,过有营养的日子,人自然滋润;过没有营养甚至有毒的日子,人就会枯槁,甚
至死亡。
C .文章认为人们从“小我”的圈子里跳出来,才能让人生拥有宽度和厚度。
D .文章末尾,作者把“名利”比作是“吮吸人生营养的吸血鬼”,告诫人们不要把名利势位当作人生
的营养。
16.文章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3分)
17.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日子有营养?请简要概括。
(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0分)
材料一 “孝”字,从字形上分析,是由一个“耂”(lián )和一个“子”构成的,正如下图所示。
其中“耂”是“老”字的省略形式,就是“老”的意思。
材料二 南平市对多所学校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
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
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中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
“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
南平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
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材料三 孝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回报。
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呢?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最好的镜子,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
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的不易,让孩子在生活中承担一定责任,不要事事索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挣钱不易但依然每天努力工作,作为孩子应该体会到父母之爱,同时与父母一起分担。
父母还可以引导子女角色互换,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父母过生日时为父母做一个拿手菜,自己过生日时对父母说一句温暖的话,这种角色互换,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习惯。
18.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B.虽然考分红榜之下的孝心有其合理性,但少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的现象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C.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社会的典型问题。
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自私冷漠。
D.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
“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关注。
19.根据材料一,从字形上解说“孝”的含义。
(3分)
20.根据材料三,概括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
(4分)
(六)名著阅读。
(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
(1)《骆驼祥子》中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
(2)《智取生辰纲》中,林冲为了赶路而打骂部下,导致部下对他不满和反感,这为他们在黄泥冈中计埋下了隐患。
()
(3)《西游记》中与猪八戒有关的故事情节有高老庄招亲、乌鸡国救主、四圣试禅心、醉酒戏嫦娥、濯垢泉忘形等。
()
2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2分)
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
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
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
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
我希望他离开我。
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括作答。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语出《三国志》,意思是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能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
在家庭、班级、社会,甚至国家中,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或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只有相互包容,才能和谐共处,互相促进。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包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