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观城镇育才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观城镇育才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1体积某气态烃和2体积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后,最多还能和6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由此可以断定原气态烃是(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A.乙炔 B.丙炔 C.丁炔 D.丁二烯
参考答案:
B
略
2. 误食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可以解毒的急救措施是( )
A. 服大量食盐水
B. 服用葡萄糖
C. 服用适量的泻药
D. 服用鸡蛋清
参考答案:
D
略
3. 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硬币制作时钢芯应该做
A.阳极 B.阴极 C.正极 D.负极
参考答案:
B
略
4. 在由水电离出的c(H+)= 1×10-13 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Fe2+ Na+ NO3- Cl-
B. Ba2+ Na+ NO3-Cl-
C.SO42-S2O32-NH4+ Na+
D.Mg2+ Na+ Br-AlO2-
参考答案:
B 略
5.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D
6. 下列燃料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液化气D.沼气
参考答案:
A
7. 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 B.关停小火电企业
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参考答案:
ABC
略
8. 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
B
9. 由可逆反应测绘出图象如下图,纵坐标为生成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下列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一定有气体 B.生成物中一定有气体
C.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生成物的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体积缩小方向,而题中未给出具体的可逆反应,但是可以确定生成物中一定有气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生成物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向为吸热反应;所以答案为B。
考点:化学平衡
10. 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A.Na2O2 B.NH3 C.CH3COONH4 D.Cl2
参考答案:
D
略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则溶液中肯定存在
B.SO2能使KMnO4溶液、氯水退色,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
C.为防止硝酸分解,一般将硝酸保存在无色细口玻璃瓶中,放置在阴凉处
D.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参考答案:
C
略
12. 常温下,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 9.0
B. 9.5
C. 10.5
D. 11.5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下列实验现象中,由于发生取代反应而引起的是()
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B.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后,瓶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
C.苯滴加到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D.将灼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参考答案:
B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专题:有机反应.
分析:根据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注意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有取代、加成、氧化等.
解答:解: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和乙烯发生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使溴水褪色,属于加成反应,故A不符合;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中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三氯甲烷,其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余三种为液体,反应为取代反应,故B符合;
C、苯滴加到溴水中,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溶液褪色,故C 不符合;
D、乙醇和氧气在铜存在下加热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故D不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比较简单,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14. 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A.利用金属钠或金属钾B.利用燃烧法
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参考答案:
略
15. 某有机物6 g与足量Na反应,生成0.05 mol H2,该有机物可能是()
A. CH3CH2OH
C. CH3OH
D. CH3CH2COOH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
(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
已知:
2Fe + 6H2SO4(浓) Fe2(SO4)3 + 3SO2↑+ 6H2O。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铁屑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t1时开始加热,在铁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变。
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图2。
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__________;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②t2时,取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
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
同学们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各自的假设。
乙同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
你的另一种假设是__________;为了验证你的假设,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
(2)另一组同学对铁和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
他们用a mol Fe和含有b mol 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Fe
3+):n(Fe2+)=2:1,则的值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0分)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05mol/L的四种溶液:①Na2CO3②NaHCO3
③HCl ④NH3·H2O,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溶液中,可发生水解的是(填序号)
(2)上述溶液中,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H2SO4溶液反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
系 (3)向④中加入少量NH 4Cl 固体,此时c(NH 4+/OH -)的值 (“增大”、“减小”或“不变” )
(4)若将③和④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 ④的体积(“大于”、“小于”或“等于” )
(5)取10mL 的③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则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 mol/
参考答案:
略
18. 恒温下,将a mol N 2与b mol H 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g)+3H 2(g) 2NH 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时,n (N 2)=13 mol, n (NH 3)=6 mol,计算a
的值 。
(2
)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 (状况下),其中NH 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
计算平衡时NH 3的物质的量 。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始):(平)=_____________。
(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4)原混合气体中,a ∶b = 。
(5)达到平衡时,N 2和H 2的转化率之比,(N 2)∶ (H 2)= 。
(6)平衡混合气体中,n (N 2)∶n (H 2)∶n (NH 3)= 。
参考答案:
(1)16(2)8 mol (3)5:4(4)2:3(5)1:2(6)3:3:2 略
19. 反应A (g )+B (g )
C (g )+
D (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不变”),原因
是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填“有”、“无”),原因
是
.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 1和E 2的变化是:
E 1 ,E 2 (填“增大”、“减小”、“不变”).
参考答案:
(1)放热;
(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3)无;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变; (4)减小;减小.
解:(1)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一个能量降低的反应,所以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2)对应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A 的浓度增大,A 的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3)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变,所以催化剂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 故答案为:无;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变; (4)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则E 1和E 2都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