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鹅巴氏杆菌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鹅巴氏杆菌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
诊治
摘要:2023年7月5日,常宁市新河镇大禾坪村一养鹅户发生鹅大量死亡事件,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鹅巴氏杆菌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
通过采取治疗、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改善饲养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很快得以平息。
关键词:巴氏杆菌病、球虫病、混合感染、诊治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败(出血性败血症)、摇头瘟等,它的特征是急性败血及各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常有恶性下痢。
禽霍乱是国家二类重大动物疫病,该病一旦发生,传染快、死亡率高,可对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鹅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14种球虫中的一种或几种寄生于鹅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或由寄生于肾脏的泰泽属球虫引起的肾型球虫病。
该病亦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
二者混合感染可导致鹅大量死亡,给养鹅业带来严重危害。
1、发病情况
2023年7月5日,常宁市新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动物防疫人员因该镇一养鹅专业户出现鹅的大量死亡,打电话向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求诊,请求中心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诊断并控制疫情。
该场于7月1日从常宁市宜阳办事处一个孵鹅场引进3日龄雏鹅500羽,当晚即死亡130羽,接下来每天10~30羽不等,截止7月5日,已死亡218羽。
采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钠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2、临床症状
引进当日白天未见任何异常,晚上突然大量死亡。
接下来几天发现
有的病鹅突然倒地后仰、双腿划动、双翅扑打,立即死亡。
有的精神委顿、闭目
瞌睡、行动迟缓、掉群呆立、被毛松乱、翅膀下垂、低头缩颈、畏寒扎堆;身体
消瘦,体温42~43℃、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大增;嗉囊积食或充满液体,口鼻
流出清涕或不洁粘液,眼下凹,可视粘膜苍白,颈部扭转贴于背上;粪便为白色、绿色、乌黑色或红色,附着肠道粘膜,带有腥味或恶臭,一般发病后三天内死亡。
病程长的可出现持续性、出血性下痢,病鹅日渐消瘦、贫血,有的关节肿胀、跛行,有的出现昏迷、共济失调、双翅瘫开趴在地上等神经症状。
3、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病例仅见眼结膜潮红;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小点出血;肝脏
有黄白色坏死小灶。
病程长的可见眼结膜呈蓝紫色;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斑点,心
包积橙黄色液体;大叶性肺炎,肺暗红、黑红或红白相间,挤压横切面有水泡;
鼻粘膜充血、出血;肝脏肿大1~2倍、质脆、棕黄色,表面有散在针尖大出血点
和灰白色坏死灶,有的脂肪变性、局部坏死;脾、肾肿大出血;肌胃、肠道出血,肠管表面有干酪性渗出物,盲肠两侧显著肿胀,外观暗红或深红,浆膜有针尖大
到小米粒大的白色坏死灶和散在的小出血点,盲肠粘膜增厚,上有小点出血和灰
白色坏死小斑点,盲肠腔内充满新鲜血液或凝固状暗红色血液、有的含黄白色干
酪样坏死物;少数病鹅关节肿胀,关节面粗糙,关节囊增厚,一般含有浆液,呈
红色或灰黄色,有的暗红粘稠,病程长的浆液少或无,有豆腐渣样黄白色渗出
物。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该病为禽巴氏杆菌
病与盲肠型球虫病混合感染。
4.1显微镜观察
无菌采取病死鹅的心、肝、脾等组织或采取其血液、病灶炎性渗出
物(如脓汁)经碱性美兰或瑞特氏染色,涂片镜检可见两极着色较深呈钝圆、中央
色淡且微凸的卵圆形短小杆菌,革兰氏染色为红紫色,系革兰氏阴性菌。
4.2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鹅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不同培养基,置恒温箱(温度恒定为37℃)中培养3天左右,结果在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
见到2~3mm大的隆起、光滑、露珠样、半透明、不溶血的小菌落;在肉汤培养基
中有轻度混浊沉积在管底,表面有灰白色菌环;在麦凯康琼脂平板培养基上不生长。
取培养物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两端钝圆的卵圆形小杆菌。
5、预防
5.1隔离
发现病鹅,立即隔离。
管理病鹅人员与饲养健康或假定健康鹅群
人员也要严格分开。
病、健鹅舍锹、桶、扫帚等用具也要避免混合使用。
5.2消毒
对鹅舍及其周边环境、用具认真清洗后用石灰水、烧碱等严格彻底
消毒,每天2次。
将雏鹅撤出后对栏舍实行门窗密闭,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水"进行一次熏蒸消毒。
5.3无害化处理
将病死鹅交给常宁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收集后高温处理。
清扫场地粪便,将粪便收集后堆积发酵处理,利用发酵产生的高热杀灭细菌和球
虫卵等病原。
5.4改善饲养管理
引进雏鹅时用多维电解质饮水抗应激,在水中按1‰浓度加入高锰酸
钾进行饮水消毒。
引进当天无需喂料,但要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
可在水中添加
广谱高效抗生素预防细菌性疾病发生。
5.5免疫
对未发病的鹅群实行紧急免疫,用禽霍乱蜂胶灭活苗按0.5ml/羽肌注,满双月时再用该苗补免一次,肌注剂量为2ml/羽。
成年鹅可用禽霍乱弱毒苗
再补注一次,剂量为1ml/羽(1ml苗含活菌约10亿)。
也可用本场发病鹅分离毒
株制成自家氢氧化铝灭活菌苗,肌注2ml/羽。
6.治疗
6.1对因治疗
杀灭巴氏杆菌,丁胺卡拉霉素、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磺胺六甲、
强力霉素、阿奇霉素、头孢噻肟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丁胺卡那霉素20mg/Kg体重
肌注,首次药量加倍,2次/天,连用3~5天。
或氟苯尼考(10%)0.1ml/Kg体重,
首次加倍,每天2次,连用3~5天。
也可两者交替使用,每天2次,连用3~5天。
用头孢噻肟钠等上述其他高敏药物交替应用,效果也同样显著。
交替用药还可防
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针对球虫病可采用三字球虫粉。
市场上的三字球虫粉一般是复方制剂,由磺胺氯吡嗪钠和甲氧苄啶按4:1或5:1加适量蔗糖配置而成,为淡黄色粉末。
该药侧重于治疗盲肠球虫病,发现家禽拉血便的第二天应用,严格按包装说
明用药,首次加倍,连用五天。
除磺胺类药物外,还可采用氨丙啉、氯苯胍、地
克珠利、贝尼尔等药物防治球虫病。
6.2对症治疗
可用中药清热解毒、抗菌消炎。
黄连、黄芩、板兰根、龙胆草、金
银花、穿心莲各200g、水5000ml文火煮汁煎服,连用5~7天。
可用VK止血,用
麻杏石甘散止咳平喘,用草木灰止泻。
7、几点体会
7.1、巴氏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通过饮水、饲料、用具经动物消化道
和呼吸道以及损伤的皮肤粘膜等多个途径感染。
因此,本病容易发生,无明显的
季节性,要切实加强防范。
发生过巴氏杆菌病疫情的地方要做好免疫。
7.2、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在动物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定殖,因
天气突变、长途运输、栏舍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等各种应激因素可导致数量
剧增而引起动物发病。
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如栏舍保持冬暖夏凉,养殖密度避
免过大或过小,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饲料发霉变质等。
本次发病可能因鹅舍太小,只有8~10平米,却养殖500羽雏鹅,太过拥挤造成热应激致病。
7.3、磺胺氯吡嗪钠是磺胺类抗球虫药,对球虫第二代裂殖体杀灭效果最佳,对第一代裂殖体也有一定的作用,且不影响宿主对球虫产生的免疫力。
其抗菌作
用也很强,对禽巴氏杆菌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甲氧苄啶是抗菌增效剂,磺胺氯
吡嗪钠与甲氧苄啶按5:1或4:1组合,可以大大增强药效。
家禽拉血便的第1天
通常是在家禽感染球虫后的第4天,正是球虫第二代裂殖体繁殖期,在拉血便的
第2天开始应用三字球虫粉,之后连续5天用药,正是该药发挥抗球虫活性的最
佳阶段。
7.4、磺胺氯吡嗪钠抗菌作用强,对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均有
很好的效果,该药易溶于水,内服后在消化道能够迅速吸收,3~4小时即可在血
液中达到药物浓度高峰,起效很快。
同时添加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促进磺胺
药的药效,防止其形成尿路结晶。
它的毒性虽然比磺胺喹恶啉钠低,但长期应用
也会出现中毒症状,所以连用不得超过五天(家禽产蛋期禁用)。
7.5、剖检未发现肾脏球虫病变,除渴饮、眼下凹、颈扭转、拉乌黑或红色
血粪外,主要表现为盲肠严重出血,可推断为盲肠型艾美尔球虫感染。
7.6、每年8~10月,气温达30℃以上、湿度超过70%,适于球虫生存繁殖,
是球虫病高发时节。
即使在冬春季节,如果条件适合,同样可能感染球虫病。
因此,要经常保持干净清洁,及时清理粪便,防止球虫病发生。
可将粪便堆积发酵,杀死球虫虫卵。
7.7、解剖发现死鹅一侧性淤血严重,可能与扎堆、踩踏有关。
参考文献:
1、《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年第五期刊载的《一例鹅巴氏杆菌病的诊治》,作者王伟。
2、《畜牧与饲料科学》刊物2016年第三期,石燕燕王红陈天来等著《家禽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