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主父饿死行宫(资治通鉴卷四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主父饿死行宫(资治通鉴卷四之一)
赵武灵王把赵王之位传给儿子后,自称主父,把赵国日常工作的打理交给新赵王,自己主要负责对外打战。
首先,赵国的目标是中山国,主父联合齐国、燕国一起灭掉了中山国,把中山王迁到肤施居住。
主父回来后,论功行赏,大赦罪人,设酒庆祝,全国欢宴五天。
他的大儿子赵章庶出,所以不能继承王位,于是主父把他封到代国,称为安阳君,并派田不礼作代相,辅佐他。
安阳君平素为人骄横,心里对弟弟继承王位十分不服气。
李兑对赵相肥义说:“公子章个性刚强、胆子大,而又怀有野心,而且他的党羽众多、贪欲也极大,代相田不礼又残忍好杀,十分狂妄,这两个人在一起,一定会图谋不轨。
小人有了野心,就会轻举妄动,他们只看到想获取的利益,却看不到由此可能带来的危害,所以赵国的灾难就在眼前了。
您身居要职,权势很大,所以您将会成为动乱的焦点,灾祸也将集中在你身上。
你何不称病不出,把朝政交给公子赵成去处理,免得被祸事牵连,这样不好吗!(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
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
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
子何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
肥义说:“当年主父把赵王嘱托给我,指示道:‘不要改变你的宗旨,不要改变你的心意,要坚守一心,至死效忠!’我再拜接受诏命并记录在案。
现在如果因为畏惧田不礼加祸而忘掉当年的誓言,就是莫大的背叛。
俗话说:‘即便是面对复生的死者,活着的人也不感到惭愧。
’我要信守我的诺言,哪里能光顾着保全性命!你对我的建议是一片好心,但是我已有誓言在先,决不敢轻言放弃!(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
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
’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
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
李兑见肥义不听自己的建议,流着叹道:“好,您好好努力吧!
我恐怕只有今年能见到您了。
(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
)”
李兑几次拜见公子赵成,商议防备田不礼的事。
肥义听了李兑的话,也深感问题的严重性,他对负责保卫赵王的亲信将领信期说:“公子赵章和田不礼表面上言语恭敬而本质上却心藏险恶之心,他们在内讨得君主的欢心,在外却是恣意施暴。
一旦他们假借主父的命令来发动政变,是很容易得手的。
现在我忧虑此事,已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强盗在身边出入不能不防!从此以后,有人奉命来召见赵王必须先见我的面,我将先前往,没有问题之后,赵王才可以去。
(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
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以不备。
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
)”信期说:“好。
”
有一次,赵主父让赵惠文王朝见群臣,自己在旁边偷偷观察,他看见当哥哥的赵章反而向弟弟俯首称臣,心中有些不忍,于是便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郡称王。
但这个计划还没有最后决定就搁置起来。
后来,赵主父和赵王共同出游沙丘,分别住在两个行宫里。
赵章和田不礼乘机率领随从作乱,他们假称主父的命令召见赵王。
肥义先替赵王进去,结果被杀死。
高信便强攻赵王的行宫。
这时,公子赵成和李兑从邯郸赶来,他们调动周边的军队入宫镇压,杀死赵章和田不礼,处死全部参与叛乱的党羽。
公子赵成随后担任相国,称为安平君;李兑被任命为司寇。
当时赵惠文王还年幼,政权都掌握在公子赵成、李兑手中。
赵章败退的时候,逃到主父那里,赵主父收留了他。
公子赵成、李兑追赵章追到并包围了主父的行宫。
在杀死赵章后,公子赵成、李兑商量道:“我们为了追杀赵章,竟包围了主父的行宫,犯下了如此大罪;现在,即使我们撤兵回去,最后也会被治罪并满门抄斩的!(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于是他们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围困赵主父行宫,并宣布:“行宫中的人晚出来的诛族!(宫中人后出者夷!)”行宫中的人听见命令后吓得全部逃出来,赵主父想出来却不被准许,又被断绝了饮食,只好自己捕捉幼鸟吃。
在
围困了三个多月后,赵主父终于被饿死在沙丘行宫中。
直到赵主父确死无疑,赵国才向各国通报丧事。
起初,赵主父定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他娶了美女吴娃,十分宠爱,曾经几年不出宫上朝。
生下儿子赵何后,便废去太子赵章,立赵何为太子。
吴娃死后,赵主父对赵何的偏爱也逐渐减退,又可怜起原来的太子,想立两个王。
他总是犹豫不决,所以引起了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