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2024-2025学年度-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地点:遗址位于浙江余杭 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 概况: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 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 世界上首屈一指。
良渚古城遗址复原图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 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 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
私有制、阶级出现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掌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 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
知识补充: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 5800—5000年。 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 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早期城市的形成 时间:大约5000年前 城市出现原因: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大发 展,人口增长并向区域集中中心 早期城市的作用:提供了安全和便利
早期城市遗址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2.早期城市的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早期城市形成后,大部分从事生产劳动,一部分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 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
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
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阪泉之战中,黄帝战胜炎 帝,后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 尤,随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 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禅让制 将联盟首领之位传位于贤德之人。实质为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 主推选联盟首领的制度。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距今5 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早期文明,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多元一体
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
(1)背景:我国流传着大量有关远古先民事迹的传说,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人物。
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
C
A.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C.山西陶寺古城遗址大小墓葬的随葬品差别大D.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制作精美的陶器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知预习 导学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1.通过学习良渚、陶寺等文化遗存,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课程标准
A
A.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 B.城市功能完备,有统一规划C.已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制度 D.粟作农业与手工业较发达
2.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 000年左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西辽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这表明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特征是( )
早期国家
3.早期国家产生的意义: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文明社会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重点直击 导析
易错易混
历史学科导学案.3

学科:历史课题: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编制人: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了解禅让是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习重难点】1.本课重点:炎帝,黄帝和蚩尤,大禹治水。
2.本课难点:“禅让”时代的尧,舜禹。
【学习内容】(一)炎帝与黄帝1.在古史传说中,和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距今约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以为首的部落。
3.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展开大战。
后来,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形成后来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二)尧舜“禅让”1.、、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三)大禹治水1.禹采用和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
2.禹声名远播,在部落联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被称为“”。
三、研学互动课堂(名师点拨,帮你驶进互动学习的快车道)探究一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探究二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你知道“炎黄子孙”一词的来历吗?四、同步升级演练(我行,我一定能赢)(一)请你选择1.古史传说中的“神农氏”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尧2.“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中的这句话反映了()A.炎帝时,发明陶器B.黄帝时,发明陶器C.炎帝时,开辟集市D.黄帝时,开辟集市3.传说“神农耕而作陶”,反映了当时()A.产生了原始农业B.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C.原始农业发展促使原始手工业出现D.制陶业的兴盛4.传说中的炎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人,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无关的是()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B.尝百草,寻药物C.曾被蚩尤打败D.发明陶器5.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盘古、黄帝B.黄帝、炎帝C.大禹、黄帝D.尧、舜、禹6.相传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其妻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的人是()A.黄帝B.尧C.舜D.禹7.下列内容正确的是()A.黄帝、炎帝联合击败蚩尤B.炎帝发明舟车C.嫘祖发明文字D.舜治理黄河8.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华夏子孙的共同的祖先是()①黄帝②女娲③蚩尤④炎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三个重要部落是()①黄帝部落②炎帝部落③蚩尤部落④夏部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我们都说自己是华夏儿女,那么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11.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新首领必须是()①原首领的后代②有才德的人③经过大家推举④被推举人先避居示“德”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12.根据禅让制,传说时代选择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 ( )A.前任部落联盟首领任命B.部落联盟会议推选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产生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13.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A.战争B.世袭C.禅让D.谦让14.“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舜→尧→禹B.尧→舜→禹C.禹→舜→尧D.舜→禹→尧15.“禅让”是一种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A.父传子B.兄传弟C.母传女D.公共推举、首领让贤16.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B.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C.黄帝、炎帝、尧、舜、禹时实行“禅让制”D.黄帝、炎帝被称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17.下列关于大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传说中的人物②治水英雄③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④舜的儿子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8.“大禹治水”中的“水”是指()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19.在“大禹治水”故事中,你可以看到大禹()①公而忘私,品德高尚②科学决策,堵疏结合③引水灌溉,造福一方④居功自傲,大肆征伐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二)知识园地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中华文明之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中华文明之祖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中华文明之祖教案1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学生看书、寻找、发现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大胆猜测、想象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七上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笔记

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1、黄炎结盟,形成 日后的华夏族 2、发明创造,为日 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帝时期
“禅让”是怎么回事? 读教材进行说明。 “禅让”的实质—— 原始社会时期的 一种民主推选部落 首领的制度。
尧舜禅位图
“禅让”表现为: 1、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 2、首领没有特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 中华文明之祖
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1.时间、地 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 点: 2.历史贡献: 炎帝: 黄帝: 改进农具,教人耕田;发明陶技术; 给人治病,发明医药;组织市场交易。 修建房屋;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 造车;发明文字历法;妻子嫘祖发明
3.部落战争
1.阪泉之战(炎黄之战) 结果:炎帝战败,禹治水
1.背景
(1)黄河流域长期洪水泛滥。 (2)鲧在治水过程中采用堵塞的方法,治水失败。
2.治水方法
A、改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B、带领百姓开沟挖渠,引水灌溉。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共26张PPT)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6.良渚古城挖掘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
早期国家。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二)陶寺古城 1.地点:遗址位于山西襄汾。 2.时间:距今约4300—4000年。 3.宫城: (1)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 环绕的宫城。 (2)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
⑤早期国家形成: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 成了早期国家。 (3)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一)良渚古城 1.地点:遗址位于浙江余杭。 2.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 3.组成: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课堂练习
3.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条件和方式是( D )
A.贤德高尚、世袭制
B.发明创造、禅让制
C.战争征服、分封制
D.贤德高尚、禅让制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传说中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
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D项正确。当时实行的是禅让制,而非世袭制,A项错误。尧、舜、
禹并非因发明创造、战争征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B、C两项错误。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4.内城、外城挖掘及其发现意义 (1)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 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2)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 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3)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 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4)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初一上册第3 课华夏之祖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
尧
舜
禹
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首 领还有尧、舜、禹
动脑筋
• 当时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请根据课本举例说明。 • 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 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 治水有功的禹。 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 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原始社会终结,进入奴隶社会
课堂总结:
炎 黄 战 蚩 尤 人 文 初 祖 禅 让 制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涿鹿 影响: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华 夏 之 祖
建宫室,制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养蚕缫丝,创造文字,编出乐谱
尧、舜、禹
公元前2070年,与建立夏朝,原 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主要战役: 涿鹿之战
结 影
果: 黄帝炎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响: 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炎帝(神农氏)
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 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 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 日而遇七十毒” 。
原来生活在陕西歧山东面, 后向东发展,到达今河南山 东一带。
神农尝百草图
炎帝部落
姓姬,号轩辕氏。著名的 黄帝(轩辕氏)
九黎部落
蚩尤
涿(Zhuō)鹿之战形势图
涿鹿
黄帝部落
河
渤 海
部落)
黄 海
炎帝部落
二.黄帝---“人文初祖”所谓“人文初祖”,
1.贡献:
是指黄帝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创者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一、引言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主要介绍了中华文明的起源,通过对远古传说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和文化。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是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一课。
二、学习目标1.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
2. 掌握黄帝、炎帝及其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
3. 理解尧舜禹的“禅让”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4. 认识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三、知识点详解1. 远古传说远古传说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和思想。
盘古开天: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天地万物。
盘古的形象高大威猛,他用巨斧劈开混沌,形成了天地。
盘古的身体化作山川河流,头发变成了星辰,血液变成了江河,骨骼变成了山脉,肌肉变成了大地。
这一传说不仅反映了古代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思考,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敬。
女娲补天:女娲用五色石补天,拯救了人类。
传说中,天塌地陷,洪水泛滥,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斩鳌足立四极,拯救了人类。
这一传说体现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后羿射日: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大地。
传说中,天上有十个太阳,炙烤大地,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也体现了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炎黄联盟炎黄联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阶段,黄帝和炎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时间:约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部落: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
战争: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形成炎黄联盟。
阪泉之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在阪泉展开激战,最终黄帝获胜,形成了炎黄联盟。
这一联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初步统一,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激战,黄帝最终打败蚩尤,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共21张PPT).ppt

圭尺、木立表、木漆箱及其漆沙漏、铜铃、铜齿轮形器、铜璧形器等,琳琅满目,堪
玉琮
称瑰宝。
陶扁壶
甲骨文“文”字写法
在陶寺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比甲骨文早近800年的书写符号, 在一个扁壶上发现了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朱书早文期字国”家
良渚古城
存在功能分区的巨大城址 出土众多精美文物 随葬品形成鲜明对比
阪泉之战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 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结果是黄帝部落获 胜,战败的炎帝部落归顺黄帝部落,两个 部落结成一个部落联盟
出生于姬水,是姬姓部落的首领 出生于姜水,是姜姓部落的首领
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 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各种各样的兵器, 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 一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 害,就联合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据说黄帝平 时驯养了熊、罴、貔、貅、貙、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 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虽 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黄帝 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士 无法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 “ 风伯雨师 ” 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助, 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终于把蚩尤打败了。也有一种传 说,说是蚩尤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用“指南车” 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中国历史第一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牛河梁、良渚、陶寺等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境内先民建立了早期国家,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融合,构成了华夏文明的主体,并逐渐形成了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这一历程在后世传说中或留下些许线索,借由集体记忆的形成,凝结了文化认同。
通过汲取牛河梁遗址、良渚古城、陶寺古城遗址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与远古传说相互印证,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理解远古传说的证史价值,初步形成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印证的意识,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和多元一体的特征。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体会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学习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家国情怀)教学重点:从考古发现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教学难点: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导入: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令每个中国人都终生引以为自豪。
在我们的史书中,上下五千年开始于传说中的这两个人,谁呢?生:炎帝和黄帝。
一、炎黄传说师:谁来说说你知道的炎黄传说?生:在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黄帝和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
炎黄两大部落在中原发生了冲突,爆发了阪泉之战。
战争的结果是炎帝战败归顺了黄帝,于是两大部落就结成了炎黄联盟。
后来在东方的蚩尤部落在向西发展的过程中,与炎黄联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涿鹿爆发激烈的战争。
传说中,蚩尤很会打仗,他的手下都是铜头铁臂,非常强悍。
他在涿鹿之战中还用上了法术,使黄帝的军队在风沙雨雾中迷失了方向。
在危急时刻,黄帝的军队在战场上擂起了用神兽夔牛做成的战鼓,鼓声震天撼地,将蚩尤及其麾下震得溃不成军。
黄帝的军队则借鼓声威力发起总攻,终于打败了蚩尤。
自此之后,黄帝的势力和声望大大增强,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这个部落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炎黄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3课_中华祖先的传说(中华版解析)

第3课中华祖先的传说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知道炎帝与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及尧舜禹时期的禅让。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炎帝与黄帝对人类的贡献,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三、教材要点解析1、相传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生活着许多的部落。
炎帝、黄帝就是当时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蚩尤是东方强大、勇猛的九黎部落首领。
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2、传说中的“神农”就是炎帝,他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武战神。
3、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
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又在阪泉展开大战,炎帝部被黄帝部打败后,并入了黄帝部,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因此,中国人也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4、传说号称“轩辕”的黄帝筑宫室、挖水井、创舟车、造文字(仓颉)、制音律(伶伦),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贡献巨大,被后人称为的“人文初祖”。
他的妻子嫘祖还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5、黄帝以后,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必须召开部落首领会议进行民主选举,推选出德才兼备的人,这种选举制度,史称“禅让”。
6、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首领时,就是通过这种推举方式,传位给舜,舜又用同样推举方式,传位给禹,被后人传为美谈。
7、据史料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8、大禹治水时,采用“筑堤堵水”、“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最终把洪水引入大海,让百姓过上了安康的生活。
四、同步练习1、炎帝和黄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主要生活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闽江流域2、在涿鹿之战中被打败的东方部落首领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3、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6ee5f5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3.png)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1.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通过对良渚古城、陶寺古城遗址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通过文献中记述的黄帝和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远古的传说。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人们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 000多年的历史。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特征是怎样的?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解答这些疑问。
新知探究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教师活动】出示图片《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及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相关知识表格,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填写。
【学生活动】通过填写表格,可知道大约在5 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一)良渚古城【教师活动】出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及良渚古城相关知识表格,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填写。
【学生活动】通过填写表格,知道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 300—4 300年。
古城的建设和大量炭化稻谷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墓葬的对比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 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二)陶寺古城【教师活动】出示图片《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器物》及陶寺古城相关知识表格,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填写。
【学生活动】通过填写表格,知道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 300—4 000年。
古城规模较大;墓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迹。
中国古代史 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
后来,舜又以同样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新型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具有“仁”德的人,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随波逐流。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在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
孔子30岁左右时,开始创办私学。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故里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他说:“当仁不让于师。
”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孔子的学生有3000多人,比较著名的有72人。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3课 华夏之祖

陕西白水县仓颉庙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 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 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 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黄帝陵
公祭黄帝陵
尧舜禹的“禅让” 尧
禅让
舜
禅让
禹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炎帝
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号魁连氏、 连山氏,或曰列(烈)山氏、厉山氏。一 说炎帝即神农氏,为少典娶于有乔氏而生。 原居姜水(即岐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 中原地区,曾与黄帝战于阪泉(今河北涿 鹿东南)之野,被打败,遂与其部落结为 联盟。后世将炎、黄并称,作为中华民族 的共同祖先。
蚩尤
中国神话传说中上古东方九黎族部落 首领,又传为主兵之神。 黄帝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大战于涿鹿 之野。据说蚩尤作战时能呼风唤雨,制作大 雾,令黄帝兵迷失方向,不能战胜。后来黄 帝发明了指南车,能在大雾中辨明方向,才 将蚩尤战败擒杀。蚩尤死后,升天为星宿。 蚩尤活动于今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北部 地区。传说部分九黎族在蚩尤被战败之后, 南下与土著苗蛮所属部落杂居融合在一起。 因此,又称蚩尤是南方苗瑶民族的祖先。
禹
夏代开国的君主。颛顼之孙,姓姒氏, 号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 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 而开君主世袭之制。亦称为夏后氏。 禹是中国人所知的一位治水英雄,他 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贵为天子,保持本 色,亲近百姓,为民谋利。是帝国君主制 度下的君主典范。
禹城
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它是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原始社会到 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它标志着我国 正式进入文明社会。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皇 五帝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伏羲、女娲) 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厚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炎黄部落联盟:炎帝与黄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禅让制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推举和考察 ,由舜继承其位。
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 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
三、远古的传说
(三)尧舜禹的禅让:
大 禹
尧
舜 原则:贤德
治 水
帝
帝
像
像 禅让
像
禅让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
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 度,稳定局势,派禹
得到人民的爱戴。
治水,解除水患。
实质: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治水有功,得到 民众爱戴,被尊 称为“大禹”。
课堂小结
早期国家
和文明的
——《中外历史纲要(④上确)立教王师位教世学袭用制书》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任务三】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
说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 化牛梁河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良 渚古城遗址和龙山文化中的山西襄 汾陶寺墓地遗址都说明当时已出现 了私有制,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并出现了大型公共建筑,有专家甚 至认为已进入国家初始状态,标志 着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
材料1: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 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材料2:古城背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由人 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水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材料3: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 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20万千 克碳化稻谷。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说课稿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涵盖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包括古代文化的传承、历史人物的事迹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中华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物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中华文明深层次内涵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中华文明的标志性事物如长城、孔子等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找资料,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物事迹。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中华文明的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三课导学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2、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学习重点】:黄帝——人文初祖【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学习过程】自学导航: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填空题:一、炎黄战蚩尤1. 距今约____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和是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2.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打败。
3.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1.号神农氏的是______相传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了人们进行_______。
2.黄帝建造,制作,教人们,发明,为后世的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发明了。
他的属下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被后人尊称为。
三、尧舜禹的“禅让”1.传说中的黄帝后、、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2.尧舜禹的优秀品质:尧、;舜、;禹率领人民、能与群众,三过家门而不入。
3.“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四、夏朝的建立1.原因(条件):发展,提高,增多。
2.时间:约年。
3.人物:从首领转变为国家的国王。
4.特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5.标志:;我国结束,开始,“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达标检测: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A、炎帝B、黄帝C、舜D、尧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黄帝 B、尧 C、舜 D、禹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A、禹想当国王B、禅让制被破坏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4.”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关于部落联盟的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A.舜→禹→尧B.禹→尧→舜C.尧→禹→舜D.尧→舜→禹5.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C.实行禅让制D.文字的出现6.在涿鹿之战中被打败的东方部落首领是()A.黄帝B.炎帝C.大禹D.蚩尤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A.约公元前3070年B.约公元前2070年C.约公元前1800年D.约公元前1600年8.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他自己打败的蚩尤C.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9.炎帝和黄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主要生活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闽江流域10.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撰稿人 刘宇、高晴晴 课 型 新授课 审 核 人 马慧芳
班 级 七年级 姓 名 使用日期
一、标学
1、能够列举出黄帝与炎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能够说明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3、阐明禅让制的含义.。
二、互学
1、炎帝和黄帝这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生活在 流域,已经进入 社会,约
与黄帝同时,在 和 流域居住着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叫 与黄帝
部在 展开大战, 战败。
★2、列举炎帝的贡献?
★3、列举黄帝的贡献?
★★4、黄帝和炎帝在哪个地方发生战争,结果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什么是禅让制,有什么样的特点?
6、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7私有制是怎么产生的?
订 线
装
三、示学大家讨论互学中的题目给小同学们展示吧。
四、用学
一、选择题
1、黄帝和炎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闽江流域
2、1998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
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哪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A.尧
B.舜
C.蚩尤
D.大禹
3、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
A、是文字的发明者
B、曾今打败了炎帝
C、制造出了指南车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
那么,中华民族形成的主体是()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炎帝和黄帝的部落联盟
5、传说中的尧、舜、禹受到百姓爱戴的原因是①生活简朴,克己爱民②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事业为主,与民共甘苦④实行民主⑤建立王朝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五、评学
我的收获是
神农氏尝百草
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他发明及制造了耒耜等多种农具,教人民进行耕作,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文化的情况。
神农氏又被尊为医药之祖,他曾亲口品尝百草,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
后世传说神农氏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因而能化解百毒,又传说他因断肠草,不能解其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