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韩霞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2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高速发展,表外业务收入日益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发展表外业务是必然选择。
由于表外业务具有透明度较差、风险分散、自由度较大等特点,其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较难预测和评估。
因此,商业银行及监管当局必须提高表外业务管理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内部控制;金融监管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基本介绍
(一)表外业务定义及分类。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即“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注中的交易活动”。
国际通行的表外业务定义是巴塞尔委员提出的“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表外业务可以分成两大类:狭义的表外业务和广义的表外业务。
狭义的表外业务指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
另一类是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即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
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或有债权/债务,不承担任何资金风险的业务,主要是传统的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即客户资产管理的中介,包括银行结算、信托、委托存贷款、代理等业务。
(二)表外业务特点。
表外业务是银行三大业务之一,和传统的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有着不同于表内业务的特点,即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可以不用向央行上交存款准备金,不用考虑存款保险费,不增加对资本率的要求。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创新产品品种不断,形式变换多种多样,从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和咨询顾问业务发展到掉期/互换、远期、期权和期权等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业务。
(2)现行会计准则使大部分表外业务并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银行表外业务的经营透明度较低。
(3)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采用保证金制度,占用资金少,属于高风险的杠杆性金融业务。
(4)表外业务具有转移风险,分散风险的作用,这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起步较晚,1979年10月中国银行才首次开发信托、租赁类表外业务,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已经建成完善的商业银行表外体系。
目前我国银行利润来源主要还是存贷利息差收入,表外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低。
东南沿海地区及开放城市凭借经济优势、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及旺盛的需求,表外业务在量的规模上发展较为
迅速。
中西部及边远地区则相对滞后,对表外业务的认识仅停留在定义层面上,表外业务的开展也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金融中介服务类业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呈加快态势,业务创新日趋活跃。
三、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拓展,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主要从事传统的存贷业务,员工远离证券投资、保险和外汇业务,缺乏表外业务的专业知识。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运用概率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及因果分析法等较简单的方法对风险程度进行简单的表外揭示,风险计量欠精确。
(三)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从上到下缺乏主管机构和总体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无章无序,无标准可行,缺乏规范性的管理。
(四)我国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办法未能全面反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品种以及各品种所获得的收人,信息披露十分不到位。
(五)由于传统的因素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我国有关表外业务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
(六)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方面还存在空缺。
管理规章制度不统一,资本充足率管理不完善,事后监管近似空白,会计统计制度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制度欠缺。
四、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内控策略。
(1)首先,要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规章和内部报告制度。
商业银行需要针对每一种表外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完善报告制度,规范其信息披露细则,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风险防范措施。
(2)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培养和引进人才,取得人才优势己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关键所在。
为适应今后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一定要改变当前的用人机制。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产品真正创新。
(3)在风险管理新技术方面要全面布控表外业务风险,着力减小风险的扩散性。
通过资产组合多样化来分散表外业务的风险,以通过某种资产的盈利来抵补另一种资产的亏损,而取得整体盈利。
(二)外控策略。
(1)要更新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报表模式,对表外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及时提供风险防范的有用会计信息。
(2)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使利率和汇率可以按市场要求自由浮动。
完善信用环境,要提高社
会信用意识,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加大惩罚力度.建立行业及个人信用体系,规范发展中介机构,推动部门互联互通,加强信用披露,优化信用环境。
(3)加强中央银行对表外业务监管的,加快金融法制建设,保证表外业务有法可依。
完善金融法规体系,规范金融业发展,中央银行的监管手段和工具,把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纳入中央银行的监管范围,降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从而改善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不力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俊.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2] 王艺科.浅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及成因[J].时代金融,2010(04).
[3] 洪纯.试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风险防范[J].金融纵横,2010(04).
[4] 张怡.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完善[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