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黎兆兴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纪永生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在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桌面长12分米、宽10分米。
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观察,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
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如下:
求玻璃的面积就是求桌子的面积,桌子是长方形,因此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
组员列式:1210=120平方分米
答:这块玻璃的面积是120平方分米
2.长方形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30米,这个游泳池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观察,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
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如下: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
列式:50×30=1500平方米
答: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1500平方米.
三.课堂练习
1、同学们出的墙报长18分米,宽12分米。
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2、教室后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
墙上有一块黑板,面积是3平方米。
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小结。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张丽星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学前准备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
2、笔算下列各题。
8+6427-1435-293、教师总结: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
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
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8+0.6=0.8-0.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
教师总结并板书:0.8+0.6=1.4(元)方法一:8角方法二:元角0.81元4角+0.6答:一共1.4元。
0.8-0.6=0.2(元)方法一:8角方法二:元角-6角0.82角-0.60.2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元。
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2、学习例3(2)。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试着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
3、学习教材第97页例4.出示例4。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10-6.8=3.2(元)2.5+0.6=3.1(元)3.1<3.2,所以买铅笔够。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李会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三年级小数加减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以古中心小学
李会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把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应用的理解及算理。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
2.4+
3.4=
5.3-4.6=
35.2-7.8=
2.8+6.2=
2:新课教学
找到导学案的第一题,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
(1)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一共多少钱?(出示幻灯片)(2)、一支毛笔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出示幻灯片)
3、运用简单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题。
(出示幻灯片)
这些小动物共有多重,他们能一起过河吗?。
4、课堂练习(出示幻灯片)
(1、)牛奶比面包贵多少元?
(2)、妈妈带10元钱,买一块面包和一盒牛奶,够吗?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巩固复习了简单小数加减法应用的计算方法,把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正确的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99页第6题
教学反思:虽然是用小数解决问题,但在整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只有极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始终对解决问题没有思路,只有通过课后在作辅导才能再次提高。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扎实掌握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信息。
2.准备一些干净的白纸和铅笔。
3.提前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实际问题,为问题解决课堂做准备。
学生准备:1.带上课本和笔。
2.开放思维,准备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步骤一:问题引入(5分钟)教师将一张白纸放在黑板上,上面写着“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问题整理(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问题整理在黑板上,然后帮助学生分类,将相似的问题归并在一起。
步骤三:问题分析(15分钟)教师选择一个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并帮助学生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步骤四:解决问题(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决。
学生可以利用课本知识、互联网等资源,讨论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监督指导学生的讨论和实施过程。
步骤五:解决方案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价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四部分:课后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进一步深化他们所学的问题解决能力。
作业可以包括检索相关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问题整理、分析、解决和方案展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的讨论质量: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展示的解决方案的创意、可行性和有效性。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李周发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8、9、10、11题教学目标:1、巩固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灵活地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并展示订正。
2.4+3.4=5.3-4.6=35.2-7.8=2.8+6.2=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二、练习1、完成P1009读题,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学生思考根据信息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并试着自己提出问题,写出自己的问题解答并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不同的问题,共同解答。
2、完成P10010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指名汇报思路及结果。
3、完成P10011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理解图意后列算式解答。
如:(1)0.3+0.3=0.6(千米)(2)0.3+0.3+1.2=1.8(千米)1.8-1.2=0.6(千米)4、连线。
5.3+2.78.63.6-2.11.512.6+4.78h15.9-7.317.35、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3.5-9.230.7-1.817.6+14.745.3+16.9三、作业设计1、P100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2、1、日记本8.1元一个,文具盒5.1元一个,墨水10.8元一瓶。
小明想买以上三种文具,付20元够吗?3、用1、2、3、4写出大于3的三位小数和小于2的三位小数。
(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四、板书设计。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马立芬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黎城县南关小学导学案教学设计专用纸班级三科目数学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型预习+展示主备人马立芬辅备人审核人组名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一位数的加减法。
2.我能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我能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一位数的加减法。
还能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尝试学习求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一共要付多少元,就是求0.8元和0.6元的()是多少,用()法计算,列式为()+()?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
0.8元=()角,0.6元=()角,()+()=()(角),()角=()元。
合作展示一、直接用竖式进行小数加法计算。
计算时,同笔算整数加法一样,相同()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加()等于(),应向前一位进(),在小数部分第一位写(),算完后,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
()+()=()(元)。
竖式:答:二、求带橡皮的铅笔比普通铅笔贵多少元,就是求1.2元和0.6元的()是多少,用()法计算,列式为()-()?方法一: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
1.2元=()角,0.6元=()角,()-()=()(角),()角=()元。
方法二:直接用竖式进行小数加法计算。
计算时,同笔算整数减法一样,相同()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小数部分第一位()减()不够减,从()位退()当(),加上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等于(),()减()等于(),在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写(),整数部分是()-(),直接移下来,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减数和被减数的小数点()。
()-()=()(元)。
竖式2-0.6答:达标检测4+2.75-拓展延伸蝴蝶重5.3克,蜻蜓的重量比蝴蝶轻0.5克,它们一共重多少克?教师评价优()良()中()继续努力。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雷世钦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小数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教材第96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能用小数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学习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1.能用小数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一:【情景导入】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说算法。
师:星期天,小红和小亮去商店购物,小红买生活用品花了113.5元,小亮买学习用品花了57.8元,你们能用竖式算出小红和小亮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孩子独立完成,并请个别孩子上台演算,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师:那小红花的钱比小亮花的钱多多少呢?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竖式帮老师算一算。
个别同学上台演算,并说说列加法或减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活动二:【探索新知】出示:文具商店图观察文具商店图(见教材第96页例题图)。
小丽有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绿色的铅笔,她的钱够吗?引导孩子说出商品名称和价格,要求:孩子独立在草稿本上算一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提问: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生1:小丽有10元钱。
生2:已经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绿色的铅笔。
生3:要解决小丽带10元钱够不够?孩子们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
分析解决问题,小组汇报方法一: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10-6.8=3.2(元)接着可以算如果再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绿色的铅笔,则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绿色的铅笔一共多少钱。
可以算出:2.5+0.6=3.1(元)。
而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
方法二:可以先算买了一个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3.2-2.5=0.7(元),而0.7>0.6,因此再买一支绿色的铅笔钱够了。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吴凤波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宁安市宁安镇茂盛小学吴凤波一、复习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下面我们复习一下,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师: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这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1.师:昨天我们来到文具店,在解决购物问题中,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
看看,小丽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
2.课件出示第96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一)收集信息,明确问题1.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2.通过说一说的活动,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1支小棒她的钱够吗?你想怎样解答?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分享过程,感悟方法预设①:10-6.8=3.2(元)2.5+0.6=3.1(元)3.1<3.2小丽的钱够了。
预设②:10-6.8=3.2(元)3.2-2.5=0.7(元)0.7>0.6,买小棒够了。
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求出买文具盒后剩余的钱,后再比较剩余的钱够不够用。
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了什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正确吗?进行检验吗?还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
6.8+2.5+0.6=9.9(元)9.9<10,小丽的钱够了。
小结: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
6.8+2.5+0.6=9.9(元)9.9<10,小丽的钱够了。
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三)体会感悟,深化理解1.如果改换条件,钱够吗?预设①:先算10-6.8=3.2(元)2.5+1.2=3.7(元)3.7>3.2,所以钱不够。
预设②:先算10-6.8=3.2(元)3.2-2.5=0.7(元)0.7<1.2,买不够。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黎慧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学情分析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之前掌握了通过大小比较做出“够不够”的判断的方法,本次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在于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巩固练习】1、小数列竖式计算。
2、简单的解决问题。
【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言:月月有9元钱,要买两种玩具,一个玩具熊3元,一辆小汽车5元,问钱够吗?(让学生去做这道题)如果我把整数换成小数你会吗?这节课我们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课件)(出示例4)【讲授】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出示例题: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1支绿色铅笔,她的钱够吗?1.边读边思考:从题中,小丽有十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1.提问:通过审题,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信息。
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讨论说一说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指名汇报。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4.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吧!写完后,练习说说是怎样想的。
巡视了解情况,指名板演。
预设1:6.8+2.5+0.6=9.9(元)9.9<10答:小丽的钱够。
【练习1】货车自重2.8吨。
最大载质量6吨。
此时测得货车重8.7吨,它是否超载了?1.请学生读题,并说出关键信息。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李绍锋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李绍锋教学内容:人教版(2011新课标)教科书第97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2.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月月有9(二)通过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步骤、策略与方法。
1.96页主题图和例4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
如果2.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
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3.方法一:10-6.8=3.22.5+0.6=3.13.1<3.22.5+1.2=3.73.7>3.2,所以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学生结合竖式的过程,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方法二:10-6.8=3.23.2-2.5=0.7(元0.7>0.60.7<1.2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1.第9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让学生谈谈自己解题思路及策略。
2.练习二十一第8题。
说说“限重4吨”的意思,确定学生都理解后,在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李睿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把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盒尺。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的练习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并展示订正。
2.4+3.4=5.3-4.6=35.2-7.8=2.8+6.2=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2.学生打开教材第98页看第1题,要求学生先说一说题意,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学生在计算时可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1.引导学生看第98页的第2题。
让学生读题,并解答教材上所提出的问题。
①《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②各买1本书,10元钱够不够?2.引导学生看第99页的第7题。
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那么小丽要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车票要多少钱呢?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人当售票员,其他学生当乘客,做乘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四、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
5.3+2.78.63.6-2.11.512.6+4.7815.9-7.317.3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3.5-9.230.7-1.817.6+14.745.3+16.9五、思维训练1.日记本8.1元一个,文具盒5.1元一个,墨水10.8元一瓶。
小明想买以上三种文具,付20元够吗?2.用1、2、3、4写出大于3的三位小数和小于2的三位小数。
(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认识小数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周越胜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1《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珠海市莲洲镇莲溪学校周越胜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是学生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合作、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笔算整数加减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2+54=68-27=48+9=25-17=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笔算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2.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板书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二、探究新知谈话:在实际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到文具店看一看吧!1.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主题图。
2.从文具店的货架上,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3.教学加法(1)提问: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要多少钱?让学生动手算一算,再相互交流。
(2)教师巡视,并适时引导。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全班交流时,教师追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运用小数直接计算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就会对齐,计算时满十也要向前一位进一(4)同桌相互交流: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异同点?师小结:共同点是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不同点是计算后要点上小数点。
4.教学减法4.16.08.0?角元角角4168?2(1)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知道了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1.4元,那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钱?能不能也用竖式把你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反馈。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李兆萍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学校:广西南宁兴宁区昆仑镇富兴小学授课人:李兆萍学科:四年级数学下册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标题:解决问题例3设计意图: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两题练习题,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5分钟设计意图:从“阅读与理解”环节到“分析与解答”再到“回顾与反思”环节,环环相扣,从而让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1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利用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0分钟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更加巩固所学的知识。
4分钟教学目标:1、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掌握新知。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难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课时形态:标准课一、导入二、学习新知三、课堂知识巩固四、课堂小结一、复习旧知1.这些小数去掉小数点,原数大小有什么变化?0.70.6040.56检测。
课件出各原数相应变化的理由。
2.把下面的数分别缩小到原来的、、(课件出示)二、学习新知(一)阅读与理解1元人民币可以换0.1563美元。
我用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1.对于“1元人民币可以换0.1563美元”,你是怎么理解的?2.你能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吗?(二)分析与解答。
问题:1.用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请你列出式子。
预设①:1万元人民币就相当于1元人民币×10000,所以能换的美元也就是0.1563美元×10000。
预设②: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乘10000就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和建清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永胜县永北镇黎明小学和建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亮的腰围是5。
练习本的面积约是2。
教室的长是8。
一张书签的面积大约是8。
一支铅笔长18。
一张光盘的面积大约是1。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例4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长/厘米6宽/厘米2个数12面积/平方厘米12小组合作完成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在拼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据相同的情况。
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石磊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麻旺小学石磊一、教学内容课本P97例4及P98—P99页的题。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难点: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明白做题的思路。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笔算练习。
4.6+5.40.36+0.40.9-0.71-0.61、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老师小结口算情况,让学生说出笔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课件出示P97第4题:先让学生看懂图意,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2、课件出示P98第6题。
第6题:将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3、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
4、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二第5题让学生读题后复述题意,搞清10千米以内1元是指坐10站以内都只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5元。
如有学生用乘法计算,列出1+0.5×2,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0.58=0.37;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1、三个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小红用了14.2秒,小丽用了15.3秒,小红和小丽谁跑得快?快几秒?2、妈妈买笔花了15.6元,还剩18.4元,妈妈带了多少钱?(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课本99页第6题,第7题。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蔚丽琼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教学设计年组三年主备人蔚丽琼审批人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例4课时1学习目标1、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重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导学内容师生活动1.一、情景导入2.师:出示PPT,同学们,你收集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师: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说说你是如何思考和计算的?4.二、探究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5.方法一:10-6.8=3.2(元)2.5+0.6=3.1(元)3.1<3.2,所以买铅笔够。
6.方法二:10-6.8=3.2(元)3.2-2.5=0.7(元)0.7>0.6,买铅笔够了7.方法三:6.8+2.5+1.2=10.5(元)8.10.5>10,所以钱不够。
9.如果买彩笔呢?方法一:2.5+1.2=3.7(元)3.7>3.2,所以钱不够。
方法二:0.7<1.2,买带彩笔不够。
方法三:6.8+2.5+1.2=10.5(元)10.5>10,所以钱不够。
3、体会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1、完成练习二十一的6、7、8、题。
一、学前准备同学们一起说说,整数问题的解决方法,再研究小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4: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和同伴说一说。
2、学生试做,提倡算法多样。
3、指名说一说,师适时指导。
4、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再一样的基础上,思考再详细些。
4、回顾与反思:体会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习题。
2、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四、谈收获板书设解决问题方法一:10-6.8=3.2(元)2.5+0.6=3.1(元)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3.2-2.5=0.7(元)0.7>0.6,买铅笔够了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李恒欢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简单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构建小文给姐姐买礼物作为数学活动背景,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三、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那对自己的有信心吗?好,让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习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0.5+0.6=1.4+2.3=0.8-0.6=3.6-2.7=2.6+3.4=5.7-3.1=随机抽一小组回答师:哪些同学全对了呢?你们为什么算的又快又准,请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的?(生自由说,老师最后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一样,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引入情景,探究新知师:姐姐要过生日了,小文想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几样文具送给她,于是,来到了文具商店。
师:(出示课件)有10元钱,她可能会买什么,不可能买什么?生:她可能会买文具盒,还可能会买铅笔,不可能买书包,师:为什么?生:10元钱买书包不够。
师:小文用这10元钱,买了三样文具,先买了一个文具盒、还可以买哪两样?请同学们拿出习题卡,先独立计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组员们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了很多种方案,小文结合大家的意见,也想好了一种方案,你们看看可不可行?多媒体出示问题小文有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没有橡皮的铅笔,钱够吗?有谁用的是这种方案?钱够不够?生:6.8+2.5+0.6=9.9(元)10元>9.9元所以她的钱够。
师:谢谢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小文解决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个更难得挑战,你们敢接受吗?如果10元钱,要买4样商品,你会怎么买?生1:9.9-0.6=9.3(元)9.3+1.2=10.5(元)10元<10.5元所以不够生2:1.2-0.6=0.6(元)9.9+0.6=10.5(元)10元<10.5元所以不够生3:6.8+2.5+1.2=10.5(元)师: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知道了解决同一问题,不仅有多种解决方法,并且方法还可以相互检验,你们太了不起了。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叶艺霜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1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漳州台商投资区金山中心小学叶艺霜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例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孩子们,喜欢去商店购物吗?看,这是昨天小丽去逛的超市!哇!琳琅满目的物品!蔬菜、水果、零食,还有文具呢!爱学习的小丽来到文具专卖区购买学习用品,可她遇到了点小难题,聪明的你们愿意帮她解答吗?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情景图!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生看图汇报!师:小丽的小难题来了!出示题目:小丽说:”我只有10元,先买了文具盒,还想用剩下的钱买1本笔记本和1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钱够吗?”师:请我们班的阅读之星来读题!(表扬激励一下)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师:怎么求解?请你们拿出本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解题过程写出来。
生答题,师巡视2师: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预设:生1:可以先求出买完文具盒还剩的钱数,再用剩的钱数减去买笔记本的钱,最后跟不带橡皮的铅笔作比较方法一:10-6.8=3.2(元)2.5+0.6=3.1(元)3.1<3.2或3.2-3.1=0.1(元)师:这步在求什么?题目问什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一般情况,对于够不够的问题,我们直接比较大小就可以)生2:可以先求出买完文具盒还剩的钱数,然后把笔记本和不带橡皮的铅笔的价格算出来总共需要多少,和剩下的钱数比较方法二:3.2-2.5=0.7(元)0.7>0.6方法三:6.8+2.5+0.6=9.9(元)9.9<10师:宝贝们思考问题很全面,能想出这三种方法!三种解法结果都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师小结:一题可以多解,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师:宝贝们,你们刚刚精彩的帮小丽解决了一道难题,可小丽又在纠结了:她想把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钱够吗?通过刚刚的学习,你们能不能快速地帮小丽做出判断?三、体验购物乐趣师:看来孩子们都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啊,赞!师:瞧,老师把商店的一角移到我们课堂上来了!宝贝们想不想自己体验一下购物的乐趣,当一名生活小能手?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你们小组有多少财产?一会在10秒内抢购东西时,要尽可能地把钱花完。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焦利敏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小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后河镇杨固小学焦利敏一、教学内容:第97页例4二、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2、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学生课堂学习卡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笔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2.同学们去过商店吗?今天老师把一家文具店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小丽在这家文具店买东西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帮帮她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理解,(1)填写课堂学习卡。
(2)读一读你填好的数学信息(3)汇报交流2.分析解答(1)学生独立思考(2)把想法用算式写出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3)和同桌说一说你的算法(4)指名学生上台扳演并讲一讲你的计算方法。
(5)其他学生上台讲计算方法回顾反思学生说:怎样验证你的算法是否正确?三种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师:小丽看到自己的钱还有剩余,想把绿铅笔换成黄铅笔,这时,她的钱够吗?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再帮帮小丽吧。
4.学生独立解答(1)把算式写在课堂学习卡上。
(2)投影展示学生的算法,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做一做小亮有2元钱,能买什么?(1)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法(2)汇报,全班交流(3)指出小亮所买的东西不超过两元就行师:注意书写规范,步骤正确。
(五)学生谈收获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明白了......... (六)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小丽共()元,买了1个(6.8)元,还想买1个(2.5)元钱够吗?1支(0.6 )元。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黄少锋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4页例4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
想一想等教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小数的加减法》的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内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以分母为10的分数的学习为基础,通过进率为10的单位之间的换算引入学习,在三年级的上学期,已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的学习,有此基础后,本学期《小数的加减法》的解决问题是在学习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的读写,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一系列知识构建形成后进行教学的。
《小数的加减法》的解决问题表面涉及内容不多,但对今后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及分数的加减等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情分析: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之前掌握了通过大小比较做出“够不够”的判断的方法,本次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在于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教材第96页的商店购物图引入:商店里的文具真多啊!我还知道它们的价格呢!每个卷笔刀0.8元、每支带橡皮的铅笔1.2元、每支不带橡皮的铅笔0.6元、每个书包25.8元、每块橡皮0.5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笔记本2.5元、每个练习本0.9元,运用这些信息,让我们开动脑筋,学习小数中有趣有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文具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课时目标
1.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2.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
重、难点:熟练运用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芬芬有9元钱,买一只3元的玩具熊和一辆5元的玩具车,够吗?(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前面我们学习了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探索新知
1.
课件出示教材96页文具店图及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2.
阅读与理解。
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分析与解答。
(1)请学生根据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同桌交流意见。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组织交流。
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出示课件。
(可能有两种算法:①先算买了文具盒后还剩多少元钱:10-6.8=3.2元,再算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铅笔要多少钱:2.5+0.6=3.1元,3.1<3.2,小丽的钱够了。
②先算买了文具盒后还剩多少元钱:10-6.8=3.2元,再算买了一本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3.2-2.5=0.7元,0.7﹥0.6,所以小丽的钱够了。
)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求出买文具盒后剩余的钱,然后再比较剩余的钱够不够用。
用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一样,说明了什么?(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回顾与反思
你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检验吗?还可以把要购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6.8+2.5+0.6=9.9(元)
9.9<10,小丽的够了。
小结: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如果把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钱够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汇报。
(课件出示解法并订正。
)三、巩固拓展
1.
教材第98页第4题。
(课件出示)
2.
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四、课题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