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情的判断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危重病情是患者疾病状态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虽然危重病情已经引起了几乎所有医护人员的重视,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够准确地及时发现患者的危重病情,并及时进行救治,以致导致患者的死亡。
原因就是,危重病情的判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明了,因此每位医护人员都有必要熟练掌握危重病情的判断,以便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更为有效地救治患者。
第一部分:总述
一、危重病情的症状
一般的症状分为微重、重症、轻。
危重症状又分成濒死症状和
危重症状。
什么样的症状才算是濒死症状和危重症状呢?
(一)濒死症状
瞳孔散大或不等大、濒死呼吸、血压0/0、室性自博心率。
提示
1、濒死呼吸存在频率问题,每分钟的呼吸在6次以下,或者是每分钟的呼吸在45次以上,均属濒死呼吸。
2、测量血压的时候如果只听到收缩压的搏动,而听不到舒张压的搏动,这样的血压也应该视为0。
(二)危重症状
昏迷、呼吸困难、休克、抽搐、紫绀、苍白、大汗淋漓。
提示
一般的紫绀都由缺氧导致。
苍白一般由贫血造成,大部分都是血源性的,尤其是血色素小于5g以下都要视为很危重的。
病人如果导致心脏的骤停。
大汗淋漓应该是要排除高热或者运动状态的一些其他的因素,出现的大汗
淋漓。
这样,每次一身大汗,要丢失2000ml左右的水分。
2000ml左右的水分里面肯定带着离子钾、钙、钠,那么电解质紊乱,这也是很危重的。
危重病情判断清楚以后,我们怎么去处理呢?它的处理原则是
什么呢?
二、危重病情判断处理的原则
(一)先救命后治病——确保病人ABC
即先救治病情较重的患者,而不论患者的就诊顺序,确保病人ABC。
ABC就是指生命体征,呼吸、循环。
(二)遵守危-重-轻的原则
即谁最危重谁就应该先看,谁最重谁就应该优先诊治,轻的可以在后面放一下,这就是急诊科对于危重病情的治理原则。
(三)危而不显——随时观察及时救治
对于危而不险的一些病人,护士要随时观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就诊。
第二部分:分述
一、生命体征的监测
对于护理工作,观察病情最重要的是观察其他的生命体征,而
恰恰生命体征反应出来的问题也是就是病人病情很重的问题。
那么
一个生命体征有哪些指标呢?
生命体征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一)意识——丧失及清楚程度
一定要观察患者意识丧失和清楚的程度。
有的患者尽管清醒,但却答非所问。
这种情况也不能算是清醒。
所以,一定清楚患者意识的丧失或清楚的程度。
(二)瞳孔——瞳孔散大及不等大有无对光反射
还你也应该观察患者的瞳孔是否散大或不等大,是否有对光反射。
是否有对光反射对于患者的救治和
愈后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呼吸——频率、节律、幅度
要监测患者呼吸的频率,还要监测其节律是否规则,还要监测其胸廓起伏的幅度是否具有一定深度。
(四)脉搏——频率、节律、强弱
对于脉搏,也要监测其频率和节律,观察其是否规则。
另外,还要触摸脉搏的强弱,因为通过这样的感知,我们就能够知道患者的病情危重到什么程度。
(五)血压——平均压、音调强弱
对于血压,则要关注其平均压和血压音调的强度。
作为护士,最应该关注的就是生命体征。
因为很多生命体征就能够反应病情。
首先,要看意识,要知道其丧失及清楚的程度;其次,看瞳孔,瞳孔散大和不等大就可能有脑疝的发生。
观察对光反射也很重要,如果没有对光反射,愈后就差;第三,监测呼吸,不仅看其频率,而且要看节律是否规则,再者就是观察胸廓起伏的幅度。
第四,看脉搏,也要看频率和节律,还要看强弱。
通过如此感知,就能知道其循环的状况。
最后,还要观察血压,在临床上多数都是看收缩压和舒张压,但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平均压,强调音调的强度,这样对于一个危重病人能及时发现问题。
二、体温监测
(一)需要引起重视的体温
作为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的体温就是高热,即39℃~41℃和亚低温32℃到34℃。
体温一般分成四个等级,即低温、中等温度、高热、超高温。
超高温对于患者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要重视高热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处理,避免超高热,这样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利。
否则如果达到41度以上的超高温,那么很多细胞、组织都要被损害,其可逆性就比较差。
亚低温即32℃~34℃,这种体温对于脑复苏、心肺复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再低,就可以引起循环的障碍,出现心律不齐,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二)危重病人与体温的关系
1、体温过高-烦躁、谵妄、幻觉、惊厥。
2、体温过低-寒战、心律失常(AVB、室颤)。
提示
由于体温过低会在严重时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和室颤,因此,进行脑复苏时,患者体温一定不能太低,
最低不能超过32℃~34℃。
3、降温时要平稳,严防骤降。
密切观察其循环功能,在降温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胸部体疗,防止并发
症。
提示
观察循环功能,包括脉搏、心律,以及末梢循环等。
如果末梢循环状况差,要及时复温。
常见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褥疮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密切注意。
三、循环功能的监测
(一)心律和动脉血压
这是首要观察的内容。
其中要观察三个内容:
1、休克指数(HR/SBP)
休克指数是心律和收缩压的比值,其正常值是0.5和±0.02。
休克指数主要用于失血性休克、血容量不足情况的患者。
如果休克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则说明失血量
在10%左右以下。
如果其值等于1,失血量在20%~30%左右。
如果比值是2,其出血量就可以达到50%以上。
提示
因此,通过休克指数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当前出血的情况和失血的情况。
2、心肌耗氧(HR×SBP)
心肌耗氧是心律与收缩压乘积,其正常值小于12000。
如果大于12000,心肌耗氧量变大,说明机体对氧的氧耗增加了。
3、平均血压(DBP+1/3脉压=60-100mmHg)
平均血压是舒张压加上1/3的脉压,它的正常值是60~100mmHg。
如果平均血压小于60mmHg,则其整个循环都差,所以要关注平均血压。
(二)中心静脉压(CVP)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5—12cm水柱。
如果小于5cm水柱,说明右心充盈不佳,也说明血容量不足,这时护士可以增加、加快输液速度,增
加血容量。
如果大于15到20cm水柱,则说明右心功能不良,其负荷过大,尤其是前负荷过大。
这时就要
减缓输液。
四、呼吸功能监测
呼吸功能监测涉及到的监测指标较多,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一)肺泡通气量(VA)
肺泡通气量正常值是70ml/s。
一般是5l ml/s ~7l ml/s,这是每分钟的肺泡通气量。
(二)肺泡通气量和血流比(VA/Q)
该指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VQ比值,正常值是0.8%。
比值过大说明灌注不足,即无效通气。
比值小说明通气不足,即无效灌注。
也就是说输液量太大了,导致通气不足,相对于输液量来说是大的(三)氧和指数(PaO2/氧浓度%)
氧分压除以百分比的吸氧浓度,就是氧和指数。
如果其数值小于300mmHg,说明有肺损伤。
一般的肺感染、肺扩张、肺水肿都是属于肺损伤一类。
如果氧和指数小于200mmHg,则说明具有急性呼吸紧迫症,这时就引起高度重视。
(四)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多达20项以上,作为护士,至少要掌握以下最重要的四项指标:
1、动脉氧分压(PaO2)
动脉氧分压的正常值是80—100mmHg。
如果小于80mmHg,则可能是低氧状态,如果再小于60mmHg,则可能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状态。
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正常值是35—45mmHg。
如果大于45mmHg,可能由于二氧化碳的堆积所致。
经常出现COPD的患者,其二氧化碳分压可以达到70~80 mmHg,也就是说明二氧化碳储留在体内不能排出。
3、净瓶氧饱和度(SpO2)
监测仪通常都配有指套,操作时将其套在手指上,监测患者氧饱和度。
正常值是在吸3~5L氧的情况下,值达到94~99%。
4、PH值
正常的PH值是7.35~7.45。
提示
通过以上四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就能够辨别患者是属于呼吸性酸中毒还是代谢性酸中毒。
如果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35,则表明是过度通气,若其PH值也高,在7.45以上,则可判定为呼吸性碱中毒。
对于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其动脉二氧化碳分一定会大于45mmHg,其PH值应该小于7.35。
所以通过这几项就不难辨别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这样就为医生尽快解决其他问题也提供了依据。
(五)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分成Ⅰ、Ⅱ两型。
Ⅰ型是低氧血症,也就是说如果氧分压小于60mmHg(PaO2<60mmHg),则属于Ⅰ型呼衰。
Ⅱ型呼衰是高碳酸血症,即二氧化碳分压大于或等于60mmHg,或者伴有低氧血症,氧分压小于60mmHg (PaC O2 ≥ 60mmHg或伴有PaO2<60mmHg)。
(六)SpO2和PaO2的对应关系
如表1所示,当净瓶氧饱和度等于90时,其氧分压是57,这说明出现了低氧血症。
当净瓶氧饱和度等于91时,动脉氧分压是61,由于大于60,只能说明低氧状态还不是低氧血症。
当净瓶氧饱和度等于96时,氧分压对应是81属于正常范围。
如果是95对应74的情况,也是低氧状态。
所以希望病人在吸3—5L氧的情况下,能够达到96,这是这种良好的状态。
此外,还有一些影响因素,如温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值、碳氧血红蛋白。
另外,指甲油、血压等也会对净瓶氧饱和度存在一定干扰,所以诊治时一定要排除这些因素。
表1 SpO2和PaO2的对应关系
五、脑功能监测
(一)颅内压
成人平卧位颅内压正常值10~15mmHg。
轻度,颅内压15~20mmHg。
中度,颅内压20~40mmHg,重度,颅内压大于40mmHg。
(二)影响因素
1、二氧化碳分压(PaCO2)
二氧化碳堆积时,即二氧化碳分压高,脑血流量减少。
2、氧分压(PaO2)
氧分压高,脑血流量增加。
3、体温
体温降低一度,颅内压就下降5.5%~6.7%。
4、血压
颅内压随血压升高而升高。
所以,一定要维持最适血压,才能使颅内压稳定在适宜的状态。
(三)观察方法
症状观察法。
临床护士一般多用该方法来观察脑功能的问题。
主要观察以下指标:
1、脑膜刺激症状:其表现主要是颈项强直。
2、头痛
3、呕吐
4、球结膜水肿。
5、、视神经乳头水肿
通过观察这些症状,可以间接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如果球结膜水肿,又同时伴有颈强直、头痛、呕吐,则一定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四)Glasgow评分
Glasgow评分是监测脑功能的一个手段,尤其常用于意识状态的评估。
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将意识等级评估转化为量化评估,正常值为15分,表示方法为E4V5M6。
内容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
1、睁眼反应
用其大写首字母E表示,总分是4分,所以表示为E4。
叫患者睁眼他能够正常睁眼则评分是4分,叫呼唤他睁眼则是3分,刺痛他睁眼是2分,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患者都不反应是1分。
2、言语反应
用其首字母V表示,总分是5分,因此表示为V5。
回答正常的是5分。
如果答非所问就是4分。
言语不清是3分。
只能发音是2分。
问任何问题都没有什么反应则是1分。
3、运动反应
用其首字母M表示,总分是6分,因此表示为M6。
按吩咐动作是6分,刺痛时候能够定位是5分。
刺痛的时候能够躲避是4分。
刺痛的时候身体屈曲是3分。
刺痛时身体过伸是2分。
没有反应的是1分。
在Glasgow评分里面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注意事项
1、插管的病人:如果患者插的是气管插管,由于患者不能讲话,此时就只告诉病人睁眼和闭眼。
2、失语患者:由于患者不会说话,一定是要注明。
3、四肢瘫患者:评估运动反应一定是让其伸舌,如伸到左边、右边等。
4、偏瘫患者:评估运动反应选择的是健侧肢体。
5、疼痛刺激方法的具体操作:由于眶上神经最敏感,因此要压该部位。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捏耳垂,痛感也比较强。
意识跟Glasgow评分的相关性又是什么?
提示
如果评分是9~15分,一般来说该患者是嗜睡或者清醒状态。
如果是4~8分,则是朦胧或浅昏迷状态。
如果小于3分一定是深昏迷状态,因为小于3分肯定都是无反应,所以患者一定是深昏迷的。
六、肾功能监测
(一)尿量异常
1、多尿>2500ml/昼夜。
2、少尿< 400ml/昼夜。
3、无尿< 100ml/昼夜。
4、血容量不足:尿量< 30ml/h。
(二)尿成分异常
1、镜下血尿红细胞(RBC )达到3个/高倍镜。
2、蛋白尿>150mg/日尿量。
3、菌尿脓尿、大量脓细胞或细菌。
(三)尿路刺激征
尿路刺激征也就是泌尿系的感染,一般都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
(四)肾绞痛
肾绞痛一般由泌尿系结石所导致。
发作时,患者辗转不安伴叩击痛,这时,在分诊时要查血、尿。
观察尿里面是否有红细胞,就可以确诊。
(五)水肿
水肿又分局部水肿和全身水肿。
局部水肿一般由肾炎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如下肢肿和眼睑肿。
一般,肾病性或者低蛋白血症都可以引起全身水肿。
(六)肾功能衰竭
最早期的监测指标是BUN和肌酐,BUN和肌酐都超过正常范围时,则一定要高度重视患者是否有肾功能早期的衰竭。
七、心律失常的监测
由于很多危重病人都会出现心律的异常。
心律失常的监测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即快速型心律失常和慢速型心律失常。
(一)快速型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有室上速、房扑、房颤、室早、室速、室扑、室颤。
如果患者本身就有一些基础的疾病,这样的心律一定是要高度重视的。
对于频发的室早,对于成对的室早,这都非常危险,要尽快及早处理,避免发生室速。
室速、室扑、室颤这些快速性的心律失常,都可以用胺碘酮来处理。
(二)慢速型心律失常
慢速型心律失常有窦缓、窦停、房室传导阻滞。
窦缓一般就是心律小于60次,如果小于40次,一定是要高度重视,患者会有晕厥表现,所以像这样的情况,一定叫病人尽快查找原因,尤其是一些老年人。
房室传导阻滞一共分三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急诊科来说一般都不做处理,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要处理的。
三度一定要积极处理。
二度以上处理的原则一般尽量装临时起搏器,这样能够保障心律在正常范围,以免生活、工作当中突然出现停搏。
此外,心梗也是一项值得重视的监测内容。
心梗一般分成缺血型、损伤型和坏死型。
缺血型心电图ST段是下降的,一般要下降一格,也就是0.1mmV 以上就可以诊断缺血型的心梗了。
损伤型主要是ST段抬高。
坏死型一般都是出现了坏死型Q波,病理性Q 波都有其范围。
如果出现这类心电图,作为护士应高度去重视,及时发现。
胸痛的症状也要及时发现,如果排除了他胸痛,则是心梗。
排除心梗最佳的方法就是做心电图,如果通过心电图排除,心肌酶也排除了,要高度重视有没有动脉的夹层还有肺栓塞等,这样胸痛就能够及时抓住重点,能够排除危险的疾病,能够不延误病人的救治。
危重病情的判断涉及到许多方面,如生命体征、呼吸、体温、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脑功能、肾功能、心律失常等七个方面的监测。
有时
候单一标准很难将危重病情这一复杂的情况判断准确,而且也不科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一项或少数几项监测指标发现异常时就要提
高警惕,就要对病人采取一定的措施,而不是当病情具有以上七个方面
的所有特征时才采取措施,那样很可能会延误救治,因此,宁可保守一
些,也要在发现出现小的异常时提高警惕,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