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疝的内镜下Sublay修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壁疝的内镜下Sublay修补
1 背景
腹壁疝的有效修补层次包括Onlay、Sublay与腹腔内[1]。
从力学角度,将补片放置在缺损后、腹腔外的Sublay层面最为可靠。
但Sublay需对腹壁进行广泛分离,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创伤,通过开放途径更是增加了创伤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
1993年LeBlanc等描述了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将防粘连补片放置于腹腔内腹膜面进行修补,即腹腔镜腹腔内网片修补术(laparoscopic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Lap-IPOM)修补[3]。
IPOM技术不对腹壁进行分离,减少了对腹壁的创伤,降低了手术难度,腔镜下的操作显著减少了切口并发症,因此推广较快,成为以切口疝为代表的腹壁疝最常用的术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Lap-IPOM术式的缺点也逐渐显现,主要集中在手术对腹腔干扰、补片放置在腹腔这两点,可能导致肠管损伤、肠管粘连及补片侵蚀等严重并发症[4]。
切口疝、腹壁疝是腹壁问题,IPOM修补是在腹腔解决腹壁问题,因此近年很多学者提出“把腹壁问题还给腹壁”,Sublay是相对更加合理、安全的层面。
排水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新型路面结构,由于其使用骨架结构且空隙率高达20%~25%,在实际沥青路面施工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掺加不同类型改性剂的排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室内试验提出较为科学的施工工序。
希望随着技术发展,铺筑路用性能更优、施工技艺更强、行车舒适性更好的排水沥青路面。
内镜下Sublay修补能避免开放Sublay的大切口,减轻创伤、减少切口并发症。
最早的报道见于2002年,Miserez描述了15例患者,通过内镜在肌后层面进行分离与修补,称为“endoscopic totally preperitoneal”修补[5]。
但由于在完全腹膜外途径的手术时间长、难度大,在其后15年中PubMed上并未检索到其他相关报道。
但近三年这种情况明显改变。
国外Bittner将Reinpold的小切口开放Sublay 手术(mini/less open sublay,MILOS)改变为内镜下操作,即内镜小切口开放Sublay手术(endoscopic mini/less open sublay technique,
eMILOS)用于治疗腹壁疝[6];Belyansky团队将原先应用于治疗复杂腹股沟疝的增强视野全腹膜外修补术(enhanced-view totally extraperitoneal,eTEP)引入治疗切口疝[7]。
同时Prasad、Bellido Luque等报道了基于腹股沟疝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经腹腔的腹壁疝Sublay修补[8-9],近年Da Vinci被更多地引入经腹腔途径的Sublay修补,Yang称此类TAPP为腹膜前网片修补术(preperitoneal onlay mesh repair,PPOM)[4]。
国内蒋会勇、吴卫东、汤睿、李炳根等同期也开始尝试采用拓展TEP 与拓展TAPP(extended TEP and extended TAPP,eTEP and eTAPP)进行切口疝等腹壁疝的Sublay修补术[10-13]。
虽然大家所用的词汇各不相同,但从手术本质来看,上述术式均是通过内镜实现腹壁疝的Sublay修补,即Endoscopic Sublay Repair,缩写为ESR。
石首市目前水量计量设施不完善,水费收取基本按亩分摊,并存在水费收取层次多、搭车、代收、克扣等不规范现象。
水价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按量计费方式,增强农民节水意识,降低农民水费支出。
确定合理的水价是水价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水价及水费体制的制定,必须兼顾水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并应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因此,有必要对农民水费承受能力进行测算,并对农户交费意愿进行实地调查。
2 全腹膜外与经腹腔Sublay
虽然ESR在不同报道中的手术称谓并不统一,但都是从腹股沟疝的TEP与TAPP演化而来,也就是说手术入路无非是全腹膜外与经腹腔两种,因此可参考腹股沟疝的腔镜术式进行命名。
全腹膜外可表示为Totally Extraperitoneal Sublay (TES),经腹腔可表示为Transabdominal Sublay (TAS),读音上也可模仿美英TEP与TAPP的读音。
以往报道的各种术式如eMILOS、enhanced-view TEP及extended TEP属于TES,TAPP、extended TAPP、PPOM属于TAS,这样的描述与分类也更加简单明了、容易记忆。
国内的交流中,多数同道为腹壁疝行Sublay修补ESR时,采用TES。
而查阅国外文献,TES与TAS的分布相对均匀,从手术例数来
看,TAS稍多些。
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腹壁疝的TES vs. TAS与腹股沟疝的TEP vs. TAPP并不对等。
对于腹股沟疝,比较普遍的认知是,TEP操作空间小,但无需关闭腹膜,因此对难度不大的腹股沟疝速度更快;而TAPP操作空间大,因此手术稳定性更好,学习曲线更短,有一定难度的腹股沟疝常倾向于采用TAPP。
但对于ESR,手术需要较腹股沟疝分离更大的空间。
TES时,由于气体充入腹膜与肌筋膜层之间的空隙,使得腹膜下降,对分离大空间有很大帮助;器械及操作均在腹膜外空间。
TAS时,气体主要在腹腔,对分离腹壁层次毫无帮助,器械的进入位置在腹腔,而操作位置却在腹膜外,两者是分离的。
这就导致了TES时的空间分离较TAS更加直接、容易。
第二个原因来自设备,TAS的一个技术难点是操作目标是术野的“天花板”,包括腹膜瓣的打开游离、缺损关闭及腹膜瓣重新缝合关闭。
国外报道中TAS近年多是通过Da Vinci完成的,Da Vinci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操作使得“天花板”的操作变得容易[14];与之相反,国内Da Vinci在疝外科领域的应用很少。
其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国人体型相对较小,拉开穿刺孔与缺损的距离相对困难;中国疝外科医生似乎更偏好TEP。
3 ESR的两个解剖层面
3.1 腹直肌后-后鞘前——腹横肌后-腹膜前层面Sublay的含义是缺损之后,即肌后-腹膜前,但这个概念在不同区域腹壁有所区别,如在腹直肌所在的内侧区域(M1~M3区及M4区的上半),Sublay通常指的是腹直肌后的后鞘前方而不是后鞘后方的腹膜前;在弓状线以下的中央区域(M4区的下半、M5区),Sublay指的就是腹直肌后腹膜前;而在侧方(L1~L4),Sublay指的腹横肌后-腹膜前。
但这些区域并不是天然相通的,而是被一些解剖结构隔断。
如内侧的腹直肌后间隙与外侧的腹横肌后间隙被腹直肌鞘外缘隔断;两侧的腹直肌后间隙被腹直肌鞘内缘及之间的白线隔断;此外病理的疝环也是分离的阻碍。
多数腹壁疝尤其切口疝,放置补片所需的分离范围往往跨越不同区域,因此完成修补需在腹直肌与腹横肌后创建一个相通的层面,就必须打通若干个间隔。
在开放状态下,打通隔断相对容易,但在内镜
下难度就显著增加,但操作步骤与开放手术是基本一致的,具体技巧将在本专题的其他文章中详述。
3.2 全腹膜外层面ESR利用前述层面拥有诸多优点。
首先,我们熟悉腹直肌后这一层面,这一间隙的分离也十分方便,同时后鞘厚实坚韧,打开游离及缝合均十分方便;但其代价是需要打断若干解剖间隔,带来一定的创伤、破坏腹直肌鞘的完整性。
对于缺损较大的腹壁疝,尤其切口疝,这样做是值得的;但对于不大的缺损,尤其脐疝、白线疝这类原发性腹壁疝,这样做似乎得不偿失。
从解剖上,除腹直肌后-后鞘前这一层面,后鞘后-腹膜前也是一个潜在层面。
两侧的后鞘后-腹膜前及内侧的后鞘后-腹膜前与外侧的腹横肌后-腹膜前都是完全连通没有隔断的,所有腹壁肌层内侧的腹膜包裹内脏,形成一个完整的内脏囊,向后可达后腹膜,向上达膈肌后,向下达盆底,这个层面唯一的阻隔就是脐孔与疝环。
我们将这一完全沿腹膜进行分离、形成的一个完整内脏囊的技术称为“全内脏囊游离(totally visceral sac separation,TVS)技术”[13]。
这一技术由我国的蒋会勇教授首先构想提出并成功实施[12]。
TVS对于初次尝试的医生而言是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尤其在前腹壁,后鞘与外侧腹横肌交界处的腹膜菲薄且与后鞘外缘、半月线紧密结合,很容易发生腹膜破损。
破损一方面造成漏气严重影响后续操作,另一方面破损严重时会造成这个层面的修补失败。
然而在腹横肌后方,越往后腹膜越厚、腹膜外脂肪越多,操作越容易;因此,采用TVS技术,腰疝的ESR通常较脐疝、白线疝更容易。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TVS在TAS修补中实施很困难。
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来自气体充入腹膜与后鞘之间间隙的帮助,菲薄的腹膜很难通过经腹腔途径由后鞘后完整剥离,另一方面要将剥离下来的大片菲薄腹膜瓣重新缝合,也是异常困难的。
因此,TVS技术、全腹膜外层面的游离主要应用于TES修补。
为了有所区分,我们会称腹直肌后-后鞘前的层面游离与修补为“常规TES”、完全腹膜外层面的游离与修补以TVS表示。
目前,我们推荐TVS的主要适应证是原发性腹壁疝、小型切口疝,对于TES技术娴熟的术者可适当扩大适应证。
4 总结与展望
此类手术的本质是通过腔镜技术实现腹壁疝的Sublay修补。
手术可通过全腹膜外与经腹腔两个途径完成,可简写为TES与TAS。
手术分离与修补包括两个层面,最常使用的层面是内侧的腹直肌后-后鞘前与外侧的腹横肌后-腹膜外层面,但分离这个层面修补缺损常需切断若干解剖间隔,对于小的原发性腹壁疝、切口疝并不适用,此时可尝试采用TVS技术由后鞘后-腹膜外层面沿腹膜分离,避免常规TES的额外创伤。
ESR的技术分类图见图1。
(4)微藻的综合利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利用微藻生产高附加值产物反哺能源产业,实现微藻的综合利用。
这是降低微藻生物能源成本行之有效的策略,未来可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开展研究。
图1 ESR的技术分类
ESR的手术难度通常大于开放Sublay及Lap-IPOM,手术时间偏长,需要术者对腹壁解剖有更深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培训与经验积累。
各种中小型切口疝、原发性腹壁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及腹直肌分离等腹壁缺损是目前ESR的主要适应证。
在腹壁疝治疗的今天与未来,ESR与Lap-IPOM、开放Sublay长期共存,随着临床实践与经验的积累,ESR的手术适应证会逐步扩大,将“腹壁问题回归腹壁解决”的ESR有望与Lap-IPOM、开放Sublay 一样成为腹壁疝修补的主流术式。
参考文献:
[1] Thoman DS,Phillips EH.Current Status of Laparoscopic Ventral Hernia Repair[J].Surg Endosc,2002,16(6):939-942.
[2] Sosin M,Nahabedian MY,Bhanot P.The Perfect Plane: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sh Location and Outcomes,Update
2018[J].Plast Reconstr Surg,2018,142(3 Suppl):107S-116S.
[3] LeBlanc KA,Booth paroscopic Repair of Incisional Abdominal Hernias Using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reliminary Findings[J].Surg Laparosc Endosc,1993,3(1):39-41.
[4] Yang GPC.From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Repair to Preperitoneal Onlay Mesh Repair[J].Asian J Endosc Surg,2017,10(2):119-127.
[5] Miserez M,Penninckx F.Endoscopic Totally Preperitoneal Ventral Hernia Repair[J].Surg Endosc,2002,16(8):1207-1213.
[6] Schwarz J,Reinpold W,Bittner R.Endoscopic mini/less Open Sublay Technique (EMILOS)-a New Technique for Ventral Hernia Repair[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7,402(1):173-180.
[7] Belyansky I,Daes J,Radu VG,et al.A Novel Approach Using the Enhanced-View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eTEP) Technique for Laparoscopic Retromuscular Hernia Repair[J].Surg Endosc,2018,32(3):1525-1532.
[8] Prasad P,Tantia O,Patle NM,et paroscopic Ventral Hernia Repair: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Versus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Repair[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11,21(6):477-483.
[9] Bellido Luque JA,Bellido Luque A,Gomez Menchero J,et al.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elf-Adhesive Mesh in Laparoscopic Ventral Hernia Repair Using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oute[J].Surg Endosc,2017,31(3):1213-1218.
[10] 蒋会勇,郭一君,张丹,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直肌后间隙成人脐疝修补术[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12(1):47-50.
[11] 蒋会勇,吴卫东,马锐,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切口疝3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2):239-240.
[12] 蒋会勇,汤睿,吴卫东,等.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全腹膜分离技术
在腹壁疝修补术中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1):37-40.
[13] 汤睿,吴卫东,蒋会勇,等.腹壁疝的内镜下Sublay修补[M]//汤睿,吴卫东,周太成.疝外科手术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79-195.
[14] Sugiyama G,Chivukula S,Chung PJ,et al.Robot-Assisted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Ventral Hernia Repair[J].JSLS,2015,19(4):e2015.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