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检验对心血管手术出凝血治疗应用价值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时检验对心血管手术出凝血治疗应用价值观察
尤 鑫
(郑州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即时检验对心血管手术出凝血治疗应用价值观察。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血管病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检验,观察组采用即时检验的方法为其进行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分析即时检验对心血管手术出凝血的应用价值。

结果 观察组及时注入的血容量(195.24±84.34)mL小于对照组的(397.55±100.34)mL,血液凝固后堵塞住薄膜小孔时间(5.62±1.33)s短于对照组的(12.36±4.0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即时检验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血小板,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有利于患者得以及时诊治,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即时检验;心血管手术;出凝血;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0.077.02 Clinical value of immediate test for cardiovascular surgery
YOU Xi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Zhengzhou people s Hospital,Henan Zhengzhou 450000,China)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目前,心血管手术治疗是对心血管病的最有效的手段,出凝血管理在该病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术前通常会让患者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但对药物剂量的控制不当,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大量出血情况,因此有效的、合理的出凝血管理手段是可以确保心血管手术的成功条件之一[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即时检验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血管病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16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1±4.3)岁;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7.2±3.5)岁。

其中高血压冠心病19例,心力衰竭38例,心律失常25例,两组性别、疾病及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均取3~5 mL的静脉血,对血小板的功能进行检验,患者分别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来检验血小板的功能,常规方法通常有血液的采集与分离、诱导剂的应用第;观察组采用即时检验的方法为其进行检验。

其中有16例患者通过血栓弹力图取患者血液展开即时检验,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血栓弹力图的处理,得出的图像信号,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另外有25例患者则通过血小板功能的检测仪根据患者血液用以检验,在检测过程当中,血液经过二磷酸腺苷(ADP)或肾上腺素包裹着的薄膜经过小孔吸引,活化血小板,等到血液凝固之后,对血小板进行功能评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液凝固后堵塞住薄膜小孔的时间,并对两组输血量予以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及时注入的血容量小于对照组,且血液凝固后堵塞住薄膜小孔时间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输血量情况比较(x±s)
组别n输血量(mL)血液凝固后堵塞住薄膜小孔时间(s)对照组41397.55±100.3412.36±4.03
观察组41195.24±84.34a 5.62±1.33a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心血管手术出凝血的管理一直很受关注,术前多数患者会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的药物进行治疗,血小板的功能容易出现异常,致使患者在术后大出血。

为患者出血量的减少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使其得到有效的治疗,临床上通常会采取即时检验的方法对凝血进行管理[2]。

本此研究主要是对即时检验在心血管手术出凝血的管理应用进行探讨。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心血管病手术患者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来检验血小板的功能,观察组采用即时检验的方法;观察两组检验结果,分析即时检验对心血管手术出凝血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及时注入的血容量(195.24±84.34)mL小于对照组的(397.55±100.34)mL,血液凝固后堵塞住薄膜小孔时间(5.62±1.33)s短于对照组的(12.36±4.03)s,两组差异显著,提示即时检验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血小板。

分析考虑为凝血管理中的血凝块的黏弹检测技术含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血栓弹力描记术、声凝分析仪及血栓弹力图等。

声凝分析仪可有效的检测出血小板的功能障碍、有无缺少凝血因子及抗凝效果等,血液检测中,血凝块会对仪器探头进行排斥效果,并通过探头,将这种排斥效果转换为输出信号。

所以,血液在通过声凝分析仪进行检验之后,能有效判断血小板的功能有无存在障碍,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输血方案,在血小板临床检验的过程中
(下转第79页)
DOI:10.16282/11-9336/r.2016.20.063
非常关键[3-4]。

同时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管理手术出凝血时仅用一种血凝块黏弹性检测技术,观察组患者在管理手术出凝血中也仅用一种血小板检测技术,但这两种不同即时检验技术均可呈现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帮助患者提供输血参考数据。

研究中观察组选用血栓弹力图(TEG)技术,其技术是即时检验在凝血管理中重要手段,可反应血凝块的稳定、溶解及形成等一系列的动态变化,也可把血样含有的黏弹性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计算机行血栓弹力图的处理,得出的图像信号。

此技术较传统上的实验值检测针对血小板输入及出血具明显优势[5]。

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技术指在血浆中找寻富含大量血小板,并对血小板含有的聚集度进行检测,该检测的时间较长,血样的处理进度也较为复杂。

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抗血小板类的药物疗效进行评价,其中主要的方法还有VerifyNow和全血多电极聚集度仪,不同的方法可检测出不同的抗血栓药物间的作用力[6]。

由于受时间及样本制约,未就即时检验对心血管手术出凝血的疗效进行分析,临床结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即时检验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血小板的情况,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有利于患者得以及时诊治,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珊兰.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临床探讨[J].北方药
学,2016,13(7):52-53.
[2] 张辉.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前心室颤动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
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9-80.
[3] 姚少红,杨柳,梁艳丽,等.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手术
中对舒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52-53.
[4] 刘静,姚建民.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J].中国循证
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2):242-245.
[5] 龚湘玲,姚滨,黄志勇.右美托咪定用于心血管手术的研究进展
[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2):237-240.
[6] 赵玉英,赵杰,孙凤敏.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措施分
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8):157-158.
本文编辑:刘欣悦
善,人们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而环境卫生、社会压力带来的健康隐患使得慢性心衰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压力[3],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了全世界医学人员的关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NT-proBNP、cTnT、hs-CRP的水平与慢性心衰的诊断密切相关,主要是因为慢性心衰患者的以上三者水平会明显升高。

cTnT(心肌肌钙蛋白T)的心肌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4],当心脏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受到损害时,在细胞浆中游离的cTnT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使血液中的浓度升高,且心肌损伤越严重,cTnT的浓度越高;hs-CRP(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反应了炎症的严重程度,一般在出现炎症5 h左右浓度水平迅速升高[5],研究证实治疗前后hs-CRP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林慧铭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hs-CRP的特异性较低但敏感度高有关[6],因此该浓度水平不能作为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BNP是指由心室肌分泌的含有32个氨基酸的多肽,当心室肌受到牵拉时会分解为NT-proBNP,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且稳定性较好,能较好地反应心脏的功能。

本次研究选取了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和正常人100例,检测两组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发现,实验组的NT-proBNP、cTnT、hs-CRP的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另外治疗后患者的NT-proBNP和cTnT的水平明显降低,但hs-CRP的水平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该研究结论与王慧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7]。

综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能有效地诊断该疾病,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陈小君,孟淑娟,杨凯,等.cTnT、CK-MB、FIB和DD联
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440-1441.
[2] 胡善友,居学丰,张蓉蓉,等.肌钙蛋白T和NT-ProBNP在危重病患
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10-412. [3] 王燕,张洋,丛祥风,等.红细胞分布宽度和高敏C反应蛋
自对老年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62-1565.
[4] 林敏瑜,刘著,辛福顺,等.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血
浆肌钙蛋白Ⅰ、hs-CRP检测的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4):379-382.
[5] 周金锋,程自平.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hs-CRP变化及其预
后价值[J].安徽医药,2013,17(7):1167-1169.
[6] 林慧铭,孙全昆,胡礼仪,等.慢性心衰患者血NT-proBNP、
c T n T、h s-C R P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
志,2013,34(15):1965-1967.
[7] 王慧.N-末端脑钠肤前体、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自诊断慢
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7-131.
本文编辑:刘欣悦
(上接第7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