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判断标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死亡PPT

脑死亡PPT

角膜反射 1.传导通路:三叉神经眼支→ 脑桥→ 面神 经核→ 眼轮匝肌作出反应。 2.眼部外伤出血或球结膜水肿可影响角膜 反射的出现。 头眼反射 颈椎有外伤时禁做此检查,以免损伤脊 髓。
前庭眼反射(温度试验) 1.检查方法:将头部抬起30°,用注射 器抽吸0-4℃冰盐水20ml注入一侧外耳 道,注入时间为 20-30秒,同时抬起两 侧眼睑,观察有无眼球震颤。完成一 侧检查后以同样方法测试另一侧。 2.结果判定:注水后观察1-3分钟,无眼 球震颤即为消失。
在MAT时大多数患者在4 min即可达到目标 PaCO2值,而AT大多需要8min,这是由 于PaCO2是上升速率较快所致。PaCO2 上升速率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影响:一方 面与MAT时呼吸机管路导致的死腔增加 有关,另一方面也与AT时伴随着氧气送 入下呼吸道导致的含有CO2气体的排出有 关。
同时改良自主呼吸诱发试验不需要肺部有 严重病变呼吸衰竭患者脱离呼吸机,使 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在心理上易于接受, 增加了脑死亡判定的可行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 (2003年)(草案) 1.先决条件:a.昏迷原因明确;b.排除各 种原因的昏迷。 2.临床判定:a.深昏迷;b.脑于反射全部 消失;c.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 呼吸诱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以上3项 必须全部具备。
3.确认试验:a.EEG呈电静息;b.TCD无 脑血流灌注现象;c.体感诱发电位P14以 上波形消失。以上3项中至少有1项阳性。 4.脑死亡观察时间:首次判定后观察12 h,复 查无变化方可最后判定为脑死亡。
(二)脑干反射消失 瞳孔对光反射: 1.传导通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dinggerWestphal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瞳 孔扩约肌。

卫生部《脑死亡判断标准》修订稿PPT课件

卫生部《脑死亡判断标准》修订稿PPT课件
(2)结果判定:双眼均无眨眼动作即町判定为角膜 反射消失。
(3)注意事项:即使未见明确眨眼动作,但上下眼 睑和眼周肌肉有微弱收缩时,不应判定为角膜反 射消失。眼部疾患或外伤、三叉神经或向神经病 变均可影响角膜反射判定,判定结果应慎重。
3、 头眼反射
(1)检查方法:用手托起头部,撑开双侧眼睑,将 头从一侧快速转向对侧,观察眼球是否向反方向 转动,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
(2)结果判定:当头部向左或向右转动时,眼球无 相反方向转动,即可判定为头眼反射消失。
(3)注意事项:眼外肌瘫痪可影响头眼反射判定, 判定结果应慎重。
颈椎外伤时禁止此项检查,以免损伤脊髓。
4、 前庭眼反射(温度试验)
(1)检查方法:将头部抬起30度,用弯盘贴近外耳道,以 备注水流出。注射器抽吸0~4℃冰盐水20ml,注入一侧外 耳道,注入时间20~30’s,同时撑开两侧眼睑,观察有 无眼球震颤。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
《脑死亡判断标准》
(修订稿)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成人)
卫生部
一、 先决条件
(1) 明确昏迷原因; (2) 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 临床判定
(1) 深昏迷;
(2) 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3) 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 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必须全部具备。
能存活,仍有脊髓反射和(或)脊髓自动反射。脊髓反射包括各种深反 射和病理反射。脊髓自动反射大多与刺激部位相关,刺激颈部可引起 头部转动;刺激上肢可引起上肢屈曲、伸展、上举、旋前和旋后;刺 激腹部可引起腹壁肌肉收缩;刺激下肢町引起下肢屈曲和伸展。 (4)脊髓自动反射必须与肢体自发运动区别,脊髓自动反射固定}}{现 于特定刺激相关部位,而自发运动通常在无刺激时发生,多数为一侧 性。脑死亡时不应有肢体自发运动。 (5)脑死亡时不应有去大脑强直、去皮质强直或痉挛。 (6)进行自主呼吸激发试验时偶可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

脑死亡参考幻灯片

脑死亡参考幻灯片
18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1.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用拇指分别强力
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不 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用格拉昏迷量 表(GCS)测定昏迷评分为 3分。 2.注意事项: ( 1)任何刺激必须局限于头面部。
19
(2)在颈部下刺激时可引起脊髓反射。脑 死亡时枕大孔以下的脊然存活,仍有脊 髓反射及脊髓自动反射。脊髓反射包括 各种深反射及病理反射,牵张反射,屈 肌反射。
13
4、脑电图呈直线:12h内2次观察结果是 平直线可考虑脑死亡,动态观察(EEG Holter)持续平直线6h可以诊断脑死亡。
5、脑死亡的临床特征需被持续观察12h以 上。
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成人。5岁以下的儿童 由于对损伤有较强的耐受性,诊断脑死 亡时要慎重。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 (2003年)(草案)
1.先决条件:a.昏迷原因明确;b.排除各 种原因的昏迷。
2.临床判定:a.深昏迷;b.脑于反射全部 消失;c.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 呼吸诱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以上3项 必须全部具备。
15
3.确认试验:a.EEG呈电静息;b.TCD无 脑血流灌注现象;c.体感诱发电位P14以 上波形消失。以上3项中至少有1项阳性。
4.脑死亡观察时间:首次判定后观察12 h,复 查无变化方可最后判定为脑死亡。
16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
一、先决条件 (一)昏迷的原因必须明确 原发性脑损伤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
等; 继发性脑主要指缺氧性脑病,如心跳骤停、
麻醉意外、溺水、窒息等。 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脑死亡判定。
17
• (二)排除一切可逆性昏迷的原因 如急性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镇静安眠药、 麻醉药、精神药物、肌肉松弛剂等)、 低温(肛温32oC)、严重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紊乱、代谢及内分泌障碍(如肝性 脑病、尿毒症脑病、非性高血糖脑病) 及休克等。

脑死亡判定

脑死亡判定


2009年卫生部发布了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 修订稿
脑死亡标准 1.判定的先决条件

昏迷原因明确 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低温、中毒、电解质酸碱失衡、肌松、内分
泌危象等)
脑死亡标准 2.临床判定

深昏迷 脑干反射消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必须同时具备
脑死亡标准 3.确认试验 体感诱发电位:P14、N18和N20消失 脑电图:静息电位 TCD:震荡波、丁字波、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三项中至少有两项阳性
脑死亡判定
脑死亡的概念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机能丧
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
概况

1959年法国学者Mollaret和Goulon首次提出 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提出一系列临床和实 验室标准

迄今100多个国家承认脑死亡标准,89个国
家正式立法
我国

2000年大众和医学界逐步接受和推行脑死亡 概念
脑死亡标准 4.判定时间
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评估,结果仍符合脑
死亡标准者,方能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注意 医院必须配备相应仪器设备,医师必须具备 相关资质
意义
脑死亡即死亡

可以结束生命支持 器官捐献的供体


脑死亡演示ppt课件

脑死亡演示ppt课件

脑死亡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
04
探讨
伦理道德观念挑战
生命尊严与脑死亡定义的冲突
传统观念认为,心脏停止跳动是生命终结的标志,而脑死亡定义对此提出挑战 ,引发关于生命尊严的争议。
器官捐献与脑死亡判定的伦理困境
脑死亡判定为器官捐献提供了可能,但如何确保捐献者意愿的真实性、如何平 衡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权益成为伦理难题。
媒体报道与舆论引导
媒体在报道脑死亡和器官捐献相关事件时,往往倾向于煽情 和渲染悲情,容易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争议。
05 脑死亡预防与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公众对脑外伤、窒息等危险 因素的认知,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减少意外事故发生。
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可能导致脑死亡的疾病,如脑 出血、脑梗死等,应积极治疗,降 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防止病情 恶化。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1 2
脑死亡定义和诊断标准不统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脑死亡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存在 较大的差异,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诸多争议和 困惑。
法律法规不完善
许多国家和地区缺乏完善的脑死亡相关法律法规 ,给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属带来法律风险和纠纷。
3
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不足
由于缺乏对脑死亡的深入了解,公众对脑死亡的 认知度和接受度普遍较低,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 来一定的困难。
推动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脑死亡相关工作的推动和实施,形成全社会 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谢谢聆听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包括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 呼吸等。具体标准可能因国家和地区 而异。
诊断流程
通常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等多个环节。医生需要综合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各项检查结果,最 终确定是否符合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研究进展PPT课件

脑死亡研究进展PPT课件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三、英国法典 1、深昏迷 无抑制药 无低温 无可治性代谢或内分泌疾病 2、自主呼吸不足或缺乏 排除肌肉松弛剂或抑制剂 3、原因明确,病变由不可治的器质性脑损害所致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4、诊断性检查 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角膜反射消失 前庭眼反射消失 刺激任何部位均不引起颅神经的运动反应 无作呕或气管吸引反射 关闭呼吸机后及Paco2增高超过阈值(50mmHg)
M运动反应
4 自然睁眼
6 可以听从命令
3 可以讲话
5 运动反应局限
2 有疼痛或
4 逃避屈曲收缩
1 毫无感觉
3 机体异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曲
2 四肢软瘫伸展
1 一切反应消失
V语言性反应 5 可以认清事物 4 处于错乱状态 3 反应多不适当 2 对事不能理解 1 运动反应消失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深昏迷通常无肢体自主活动,但由于脊髓尚 未死亡,反射活动仍可存在,极易误认为病人尚 未脑死亡。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六、美国神经病学会准则(1995)
1、前提条件 昏迷原因明确,排除水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 及低温。
2、临床表现 (1)、昏迷,对疼痛刺激无运动反应。 (2)、脑干反射消失:瞳孔、眼头、眼前庭、角膜、
下颌、咽及气管反射消失 。 (3)、呼吸暂停、呼吸暂停试验阳性,
Paco2≥60mmHg或超过基线20mmHg 。
脑死亡病人可以出现多种自主性及反射性活动:38 例符合脑死亡标准,15例有自主性反射性活动:手指 跳动、波动性足趾屈曲,Larzarus征:(典型表现为 双上肢肘部屈曲,两肩内收,双臂上举,双手呈张力 失调性姿势,双手交叉旋前—伸展反射)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脑死亡判定标准

脑死亡判定标准

脑死亡判定标准
2009版《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
一、判定的先决条件
(一)昏迷原因明确。

(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二)脑干反射消失。

(三)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3项必须全部具备。

三、确认试验
(一)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显示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二)脑电图(EEG)显示电静息。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3项中至少2项阳性。

四、判定时间
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可首次判定为脑死亡。

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脑死亡研究进展》课件

《脑死亡研究进展》课件
,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脑死亡是指全脑 功能永久性丧失, 包括大脑、小脑、 脑干和脑神经
脑死亡的诊断标 准包括:无自主 呼吸、无反射、 无瞳孔反应、无 脑电波活动等
脑死亡不同于植 物人状态,植物 人状态只是大脑 皮层功能丧失, 而脑死亡是全脑 功能丧失
脑死亡的诊断需 要经过严格的医 学检查和评估, 以确保诊断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添加标题
脑电图(EEG):无 自发性脑电活动,持 续24小时以上
添加标题
脑干反射:无自主呼 吸,瞳孔固定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添加标题
脑血流:脑血流停止 或显著减少,持续24 小时以上
添加标题
脑代谢:脑代谢停止 或显著减少,持续24 小时以上
添加标题
脑电图(EEG):无 自发性脑电活动,持 续24小时以上
PART SIX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 息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如血 压、心率等
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家属 心理压力
尊重患者尊严,保护患者 隐私
遵循伦理原则,确保医疗 决策合法合规
器官捐献的伦理原则:自愿、知情 同意、公正、尊重生命
器官捐献的伦理规范:制定明确的 法律和政策、建立完善的器官捐献 体系、加强伦理教育和宣传
缺氧:如溺水、窒息等引起的脑组织缺 氧损伤
脑死亡是由于脑部 严重损伤或疾病导 致的
脑死亡的病理机制 包括脑细胞死亡、 脑组织坏死、脑水 肿等
脑死亡的病理机制 与脑部损伤的严重 程度、部位、时间 等因素有关
脑死亡的病理机制 可能涉及多种生物 学过程,如细胞凋 亡、炎症反应等
脑死亡是由于脑部 严重损伤或疾病导 致的脑功能丧失

脑死亡判定标准PPT共30页

脑死亡判定标准PPT共30页
脑死亡பைடு நூலகம்定标准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脑死亡诊断标准与判定流程课件

脑死亡诊断标准与判定流程课件

05 脑死亡判定的未 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神经影像技术
利用高分辨率的影像技术,如MRI和CT,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脑组 织的损伤和死亡。
生物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脑脊液或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如神经递质或细胞因子, 有助于更早地诊断脑死亡。
神经电生理技术
利用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技术,能够评估大脑功能和意 识状态,为脑死亡判定提供辅助证据。
判定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以及使用脑电图等辅助检 查手段进行确诊。
注意事项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如癫痫、深度 昏迷等。
实验室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
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气 分析、血糖等指标,评估 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是 否已经衰竭。
判定方法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 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 综合判断。
脑死亡的重要性和意义
脑死亡是判断死亡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于器官捐献、法律和医学研究等方 面具有重要意义。
脑死亡的诊断能够避免无意义的过度 治疗,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和心理负 担,同时为医学研究和人类健康做出 贡献。
02 脑死亡的诊断标 准
临床诊断标准
01
02
03
诊断依据
意识、呼吸、瞳孔等生命 体征的消失,以及脑干反 射的消失。
确判断。
排除其他疾病干扰
脑死亡判定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 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持续性植物 状态、严重脑外伤等。医生需仔 细进行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确
保诊断准确性。
判定过程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尊重患者自主权
在判定过程中,医生需尊重患者 的自主权,告知患者家属脑死亡 判定的意义和后果,允许患者家
属发表意见并做出决策。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24页PPT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24页PPT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脑死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ppt课件

脑死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ppt课件
9
三、诊断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最先提出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此后法国、英国、日本也相继提出了 各自的脑死亡诊断标准 至今全球尚无统一标准 1999年我国脑死亡标准(草案)专家 研讨会纪要中指出脑死亡必须具备的 条件
10
脑死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1.自主呼吸停止。 2.不可逆性深昏迷。 3.脑干反射消失。
脑死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医院神经内
1
一、概念1
传统的死亡概念为心跳呼吸停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心肺死亡”
概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不相适 应,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费用和资源 的巨大浪费和某些社会问题。 因而提出了脑死亡的概念,即全脑机 能不可逆地停止。
2
一、概念2
当大脑半球和脑干的病变为不可逆的损伤
7
阿托品试验
脑死亡患者除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外,对
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刺激,凡是颅神经 支配的部位运动反射消失,用导管在气 管内吸痰,无呕吐、吞咽反射或咳嗽反 射。 同时可进行阿托品试验以证实脑死亡, 用阿托品1mg静脉注射,在5—10分钟内 心率无变化(少于5次)者说明脑干功能衰 竭。
8
二、临床表现(三)
同侧瞳孔散大,脑死亡时无变化; 2 .额眼轮匝肌反射:用手指向外上方牵拉受检 者眉梢外侧皮肤并固定之,然后用叩诊锤轻叩检 查者手指,引起同侧眼轮匝肌收缩闭眼,脑死亡 时消失; 3 .垂直性眼前庭反射或垂直性眼头运动反射: 轻轻俯仰病人头部,脑死亡病人的眼球固定,不 上下逆动; 4 .瞳孔对光反射:光刺激不能引起脑死亡病人 瞳孔缩小;
症或高渗性昏迷; 病因不明。 诊断5岁以下儿童脑死亡必须慎重。
14
15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PPT共24页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PPT共24页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பைடு நூலகம்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果判定:注水后观察1~3min,若无眼球震颤即町 判定为前庭眼反射消失。
(3)注意事项:试验前须用耳镜检查两侧鼓膜有无损伤, 若有破损则不做此项检查。外耳道内有血块或堵塞物时, 清除后再行检查。即使没有明显的眼球震颤,但可见微弱 眼球运动时,不应判定前庭眼反射消失。头面部外伤时, 眼部的出血、水肿可影响前庭反射判定,判定结果应慎重。 本检杳方法与耳鼻喉科使用的温度试验不同,后者用20℃ 的冷水或体温±7℃的冷热水交替刺激,不能用于脑死亡 判定。
5、 咳嗽反射
(1)检查方法:用长度超过人工气道的吸引 管刺激气管黏膜,引起咳嗽反射。
(2)结果判定:刺激气管黏膜无咳嗽动作, 判定为咳嗽反射消失。
(3)注意事项:刺激气管黏膜时,如有胸、 腹部运动,应认为咳嗽反射存在。
上述脑干反射检杏中,五项反射全部消失, 即可判定为脑干反射消失。若五项脑干反 射中有不能判定的项目时,应增加确认试 验项目。
(二) 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1、 瞳孔对光反射
(1)检查方法:用强光照射瞳孔,观察有无缩瞳反应。光 线从侧面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缩小(直接对光 反射),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光线照射一侧瞳孔, 观察对侧瞳孔有无缩小(间接对光反射),检查一侧后再检 查另一侧。上述检查应反复进行。
(2)结果判定:双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均无缩瞳反应即可判 定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2)结果判定:双眼均无眨眼动作即町判定为角膜 反射消失。
(3)注意事项:即使未见明确眨眼动作,但上下眼 睑和眼周肌肉有微弱收缩时,不应判定为角膜反 射消失。眼部疾患或外伤、三叉神经或向神经病 变均可影响角膜反射判定,判定结果应慎重。
3、 头眼反射
(1)检查方法:用手托起头部,撑开双侧眼睑,将 头从一侧快速转向对侧,观察眼球是否向反方向 转动,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
(三) 无自主呼吸
脑死亡者均无自主呼吸,必须依靠呼吸机 维持通气,但是判定自主呼吸停止,除根 据肉眼判定胸、腹部有无呼吸运动外,还 必须通过自主呼吸激发试验验证,并严格 按照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
1、 先决条件
(1)肛温≥36.5℃(如体温低下,可予升温)。 (2)收缩压≥9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60 mm
2、 试验方法及步骤
四、 判定时间
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 定标准者可首次判定为脑死亡。首次判定 12 h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 标准者,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
(修订)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 转的丧失,即死亡。
脑死亡判定
一、 先决条件 (一) 明确昏迷原因 原发性脑损伤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继 发性脑损伤主要指缺氧性脑病,如心跳骤停、溺 水、窒息等。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脑死亡 判定。 (二) 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如急性中毒(一氧化碳、镇静安眠药、麻醉药、 精神药物、肌肉松弛剂等)、低温(肛温 ≤32℃)、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及 内分泌障碍(肝性脑病、尿毒症脑病、非酮性高 血糖高渗透压昏迷)等。
Hg(如血压下降,可予升压药物)。 (3)动脉氧分压(PaO:)I>200 mmHg(如PaO2:
不足,吸入100%0210~15 min)。 (4)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5 mm
Hg(如PaCO2不足,可减少每分钟通气量)。慢性 二氧化碳潴留者PaC02 ≥ 40 mm Hg。
(2)结果判定:当头部向左或向右转动时,眼球无 相反方向转动,即可判定为头眼反射消失。
(3)注意事项:眼外肌瘫痪可影响头眼反射判定, 判定结果应慎重。
颈椎外伤时禁止此项检查,以免损伤脊髓。
4、 前庭眼反射(温度试验)
(1)检查方法:将头部抬起30度,用弯盘贴近外耳道,以 备注水流出。注射器抽吸0~4℃冰盐水20ml,注入一侧 外耳道,注入时间20~30’s,同时撑开两侧眼睑,观察 有无眼球震颤。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
脑死亡判断标准
一、 先决条件
(1) 明确昏迷原因; (2) 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 临床判定
(1) 深昏迷; (2) 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3) 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三、 确认试验
(1) 脑电图(EEG)呈电静息; (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无脑血流 灌注现象; (3) 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N9和N13存在,P14、 N18 、 N20和消失; 以上三项中至少两项阳性即可。
能存活,仍有脊髓反射和(或)脊髓自动反射。脊髓反射包括各种深反 射和病理反射。脊髓自动反射大多与刺激部位相关,刺激颈部可引起 头部转动;刺激上肢可引起上肢屈曲、伸展、上举、旋前和旋后;刺 激腹部可引起腹壁肌肉收缩;刺激下肢町引起下肢屈曲和伸展。 (4)脊髓自动反射必须与肢体自发运动区别,脊髓自动反射固 定}}{现于特定刺激相关部位,而自发运动通常在无刺激时发生,多 数为一侧性。脑死亡时不应有肢体自发运动。 (5)脑死亡时不应有去大脑强直、去皮质强直或痉挛。 (6)进行自主呼吸激发试验时偶可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
(3)注意事项:脑死亡者多数伴有双侧瞳孔散大(>5mm), 但少数瞳孑L可缩小或双侧不等大。因此,不应将瞳孔大 小作为脑死亡判定的必要条件。眼部疾患或外伤可影响瞳 孔对光反射的判定,判定结果应慎重。
2、 角膜反射
(1)检查方法:抬起一侧上眼睑,露出角膜,用棉 花丝触及角膜周边部,观察双眼有无眨眼动作。 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
二、 临床判定
(一) 深昏迷
1、 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 用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 针刺面部,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 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测定昏迷评 分为3分。
2、 注意事项
(1)任何刺激必须局限于头面部。 (2)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病变时,不应轻率判定为深昏迷。 (3)颈部以下刺激时可引起脊髓反射。脑死亡时枕大孑L以下的脊髓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