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英英:脑死亡评判定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
解读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
宿英英
中国历史与现状
中国脑死亡判定进程
• 1986年南京心肺脑复苏专题座谈会 – 脑死亡判定标准讨论
• 1999年武汉脑死亡判定标准来自百度文库家研讨会 – 我国脑死亡标准(草案)
• 2003年卫生部脑死亡判定起草小组 – 《脑死亡判定标准》《脑死亡判定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
A
B
图1 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A:正常SLSEP B:双侧N9和一侧N13存在,双侧P14、N18和N20消失,符合SLSEP脑死亡判定标准
A
B
图3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A:血流信号正常 B:振荡波,符合TCD脑死亡判定标准
c
C:收缩早期尖小收缩波,符合TCD脑死亡判定标准
• 2013年第一次会议(北京) • 2014年第二次会议(北京) • 2015年第三次会议(广州)
(1)推出脑死亡标准与规范
•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2013成人质控版)
• 临床诊断注意事项(细化) • 确认试验要求(至少2项) • 判定步骤推荐(3个步骤) • 诊断人员要求(至少2名医师)
• 是脑干损伤吗?
– 颅神经损伤
• 是中枢性呼吸衰竭吗?
– 脊神经损伤
• 是必须做确认试验吗?
– 不可靠确认试验
• 脑死亡定义
–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 即死亡。
• 判定的先决条件
– 昏迷原因明确 – 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 昏迷原因明确
– 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46%)
• 强调技术规范 • 强调技术优势互补
– 2003年《征求意见稿》仅1项
2008 2014宣武医院
Chinese Medicsl Journal. 2014;127(7).
Chinese Medicsl Journal. 2014;127(7).
A B
图2 脑电图 A:健康成人清醒闭目状态下脑电图:枕叶为著的节律,调频、调幅良好 B:全部导联电静息(脑电波活动≤2 μV),符合脑电图脑死亡判定标准
• 颅脑外伤 • 脑血管疾病
– 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54%)
• 心跳骤停 • 麻醉意外 • 溺水 • 窒息
– 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脑死亡判定
宿英英等.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可行性的研究及建议.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529-533.
• 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 急性中毒
– 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麻醉药物中毒、抗 精神病药物中毒、肌肉松弛药物中毒
• 低温(膀胱温度或肛温≤32℃) • 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严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障碍
– 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低血糖或高血糖性脑病
• 临床判定
– 深昏迷
• 脊髓反射???
– 脑干反射消失(5项)
• 不能全部完成时,增加一项确认试验
– 无自主呼吸
• 靠呼吸机维持通气 • 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 意识模糊 – 瞳孔5mm,对光反应迟钝 – 双上肢肌力4级,腱反射(+);双下肢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
力4级,腱反射(-);双病理征(-) – 四肢手套、袜套样针刺觉减退
第5天额纹、面纹消失,四肢肌力1~3级 第6天不睁闭眼,眼球固定,四肢自主活动和刺激反应消失
与外界失去联系 意识障碍?
低氧血症导致脑损害?
去传出状态?
周围神经损伤?
第8天脑损伤评估 临床判定 脑干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角膜反射消失 头眼反射消失 眼前庭反射消失 咳嗽反射均消失
自主呼吸消失 意识状态不明确
– 实验室判定 • SLSEP各波消失 • EEG广泛低幅慢波 • BAEP主波正常 • TCD大脑中A和椎基 底A血流速度正常
推进BD判定过程中完善与改进
• 中心6项工作任务
– 推出《脑损伤评估标准与规范》
• 脑死亡评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儿童质控版)
– 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文版) –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 培训考核脑损伤评定专业人员(判定人员/师资人员) – 构建网络实施脑损伤判定质控 – 完成脑损伤评估工作量 – 开展脑损伤评估研究 – 召开中国脑损伤评估学术年会
▪ 重复判定
▪ 第1次判定脑死亡后,间隔12h再次判定 ▪ 两次判定结果一致
▪ 遗留问题 ▪ 可能重复判定缺失
▪ 第1次脑死亡判定后,12h内心跳停止 ▪ 拒绝再次判定或其他原因未行再次判定
▪ 医师/家属
▪ 判定步骤(3步)
– 2次判定均按临床判定、实验室确认、自主呼吸激 发试验依次进行。
•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2014儿童质控版)
• 临床诊断注意事项(细化) • 确认试验要求(至少2项) • 判定步骤推荐(3个步骤) • 诊断人员要求(至少2名医师)
脑死亡判定标准 解读
病例一(2008)
• 男性,54岁 • 第1天四肢麻木,双下肢无力 • 第2天视物成双,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 第4天呼吸费力,PaO2 41mmHg,,即刻机械通气
• 腰穿
– 发病第3天压力275mmH20,白细胞数0×106,蛋白85mm/dl – 发病第14天压力310mmH20,白细胞数0×106,蛋白258mm/dl
• EMG
– 神经源性损害(轴索损害为主) – 发病第14天左正中神经F、H反射未引出
• 诊断明确,治疗好转出院
• 是昏迷吗?
– 假昏迷
– 以上3项临床判定必须全部具备
• 确认试验
– 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 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 脑电图(EEG)
• EEG显示电静息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 前循环(双侧)、后循环 • 振荡波、尖小收缩波、血流信号消失
– 以上3项确认试验至少2项符合上述标准
• 2008年卫生部脑死亡学术研讨会(准备推出标准) • 2012年卫生部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推出质控标准)
中心建立背景
实施BD判定条件基本成熟
各界有共识(但缺乏知识普及,包括医学专业) 仪器设备有配置(但不均衡) 技术人员有配备(但缺乏专业培训)
推进BD判定速度需要加快
点(医院)、面(区域)、网(全国) 积极、稳妥、合理、有序(贯彻八字方针)
解读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
宿英英
中国历史与现状
中国脑死亡判定进程
• 1986年南京心肺脑复苏专题座谈会 – 脑死亡判定标准讨论
• 1999年武汉脑死亡判定标准来自百度文库家研讨会 – 我国脑死亡标准(草案)
• 2003年卫生部脑死亡判定起草小组 – 《脑死亡判定标准》《脑死亡判定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
A
B
图1 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A:正常SLSEP B:双侧N9和一侧N13存在,双侧P14、N18和N20消失,符合SLSEP脑死亡判定标准
A
B
图3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A:血流信号正常 B:振荡波,符合TCD脑死亡判定标准
c
C:收缩早期尖小收缩波,符合TCD脑死亡判定标准
• 2013年第一次会议(北京) • 2014年第二次会议(北京) • 2015年第三次会议(广州)
(1)推出脑死亡标准与规范
•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2013成人质控版)
• 临床诊断注意事项(细化) • 确认试验要求(至少2项) • 判定步骤推荐(3个步骤) • 诊断人员要求(至少2名医师)
• 是脑干损伤吗?
– 颅神经损伤
• 是中枢性呼吸衰竭吗?
– 脊神经损伤
• 是必须做确认试验吗?
– 不可靠确认试验
• 脑死亡定义
–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 即死亡。
• 判定的先决条件
– 昏迷原因明确 – 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 昏迷原因明确
– 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46%)
• 强调技术规范 • 强调技术优势互补
– 2003年《征求意见稿》仅1项
2008 2014宣武医院
Chinese Medicsl Journal. 2014;127(7).
Chinese Medicsl Journal. 2014;127(7).
A B
图2 脑电图 A:健康成人清醒闭目状态下脑电图:枕叶为著的节律,调频、调幅良好 B:全部导联电静息(脑电波活动≤2 μV),符合脑电图脑死亡判定标准
• 颅脑外伤 • 脑血管疾病
– 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54%)
• 心跳骤停 • 麻醉意外 • 溺水 • 窒息
– 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脑死亡判定
宿英英等.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可行性的研究及建议.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529-533.
• 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 急性中毒
– 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麻醉药物中毒、抗 精神病药物中毒、肌肉松弛药物中毒
• 低温(膀胱温度或肛温≤32℃) • 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严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障碍
– 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低血糖或高血糖性脑病
• 临床判定
– 深昏迷
• 脊髓反射???
– 脑干反射消失(5项)
• 不能全部完成时,增加一项确认试验
– 无自主呼吸
• 靠呼吸机维持通气 • 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 意识模糊 – 瞳孔5mm,对光反应迟钝 – 双上肢肌力4级,腱反射(+);双下肢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
力4级,腱反射(-);双病理征(-) – 四肢手套、袜套样针刺觉减退
第5天额纹、面纹消失,四肢肌力1~3级 第6天不睁闭眼,眼球固定,四肢自主活动和刺激反应消失
与外界失去联系 意识障碍?
低氧血症导致脑损害?
去传出状态?
周围神经损伤?
第8天脑损伤评估 临床判定 脑干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角膜反射消失 头眼反射消失 眼前庭反射消失 咳嗽反射均消失
自主呼吸消失 意识状态不明确
– 实验室判定 • SLSEP各波消失 • EEG广泛低幅慢波 • BAEP主波正常 • TCD大脑中A和椎基 底A血流速度正常
推进BD判定过程中完善与改进
• 中心6项工作任务
– 推出《脑损伤评估标准与规范》
• 脑死亡评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儿童质控版)
– 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文版) –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 培训考核脑损伤评定专业人员(判定人员/师资人员) – 构建网络实施脑损伤判定质控 – 完成脑损伤评估工作量 – 开展脑损伤评估研究 – 召开中国脑损伤评估学术年会
▪ 重复判定
▪ 第1次判定脑死亡后,间隔12h再次判定 ▪ 两次判定结果一致
▪ 遗留问题 ▪ 可能重复判定缺失
▪ 第1次脑死亡判定后,12h内心跳停止 ▪ 拒绝再次判定或其他原因未行再次判定
▪ 医师/家属
▪ 判定步骤(3步)
– 2次判定均按临床判定、实验室确认、自主呼吸激 发试验依次进行。
•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2014儿童质控版)
• 临床诊断注意事项(细化) • 确认试验要求(至少2项) • 判定步骤推荐(3个步骤) • 诊断人员要求(至少2名医师)
脑死亡判定标准 解读
病例一(2008)
• 男性,54岁 • 第1天四肢麻木,双下肢无力 • 第2天视物成双,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 第4天呼吸费力,PaO2 41mmHg,,即刻机械通气
• 腰穿
– 发病第3天压力275mmH20,白细胞数0×106,蛋白85mm/dl – 发病第14天压力310mmH20,白细胞数0×106,蛋白258mm/dl
• EMG
– 神经源性损害(轴索损害为主) – 发病第14天左正中神经F、H反射未引出
• 诊断明确,治疗好转出院
• 是昏迷吗?
– 假昏迷
– 以上3项临床判定必须全部具备
• 确认试验
– 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 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 脑电图(EEG)
• EEG显示电静息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 前循环(双侧)、后循环 • 振荡波、尖小收缩波、血流信号消失
– 以上3项确认试验至少2项符合上述标准
• 2008年卫生部脑死亡学术研讨会(准备推出标准) • 2012年卫生部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推出质控标准)
中心建立背景
实施BD判定条件基本成熟
各界有共识(但缺乏知识普及,包括医学专业) 仪器设备有配置(但不均衡) 技术人员有配备(但缺乏专业培训)
推进BD判定速度需要加快
点(医院)、面(区域)、网(全国) 积极、稳妥、合理、有序(贯彻八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