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整体流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技术转移项目执行组由技术转移所必须的多学科主题专家 (SME)组成,成员的组成由待转移的产品知识、工艺知识及支 持转移所需的知识确定。需要注意的是,转出方和接收方双方团 队中应各有相应团队负责人进行协调,并且在转出方和接收方中 匹配合适知识的主题专家。
技术转移项目专题专家的职责说明如下:
• 项目团队成员可以开发里程碑和项目进度节点,确定技术转 移产品合适的生产批次数与验收标准、技术转移文件包并提供贯 穿项目始终的知识转移活动。 • 第三方在技术转移项目中可以承担技术转移部门/公司,或是 技术转移项目组的管理职责,也可以承担技术转移执行过程中所 期望的主题专家职责。 • 总结
技术转移整体流程
2018年9月
目录
一、技术转移系列之1:准备篇 二、技术转移系列之2:项目团队篇 三、技术转移系列之3:规划篇 四、技术转移系列之4:计划篇 五、技术转移系列之5:风险评估篇 六、技术转移系列之6:差距分析篇 七、技术转移系列之7:综述篇
01
一、技术转移系列之1:
准备篇
前言
• 随着技术转移风险评估和差距分析工作的结束,技术转移工 作进入准备阶段,为开始进行分析、工艺转移的具体实施提供充 分的条件。准备阶段需要进行的活动一般包括:技术转移方案的 编写、文件转移、物料的准备、人员的培训、设施设备的采购改 造与确认等内容。
•
之后进行产品稳定性考察,完成验证报告、技术转移报告。
• 4、 项目关闭 • 项目的最后阶段,需要总结项目的整体工艺概况、中控与产 品放行及特征数据、设备列表、关键/主要偏差、取得的经验教训、 技术转移指标、所有成果、持续监控转移技术的工艺确认计划。 • 总结 • 一个成功的技术转移活动的第一步是形成合理的规划,建立 切实可行的时间线,能够保证技术转移过程高效率、低成本、符 合法规要求,并且达到工艺的可重复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同 时知识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是实现成功技术转移的关键要 素,必须贯穿技术转移的始终。
• 技术转移项目团队有明确的目标和验收标准,有效的应用项 目管理方法,能有效保证质量、进度和成本可控,从而进行一个 成功的技术转移活动。
03
三、技术转移系列之3:
规划篇
前言
• 制药生产中的技术转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需要转移的 内容包括生产工艺、中控项目、原辅料和成品标准、检验方法及 其它与产品质量相关联的技术、知识等大量的内容,而且需要涉 及多个部门或机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项目 的早期形成一个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的促进技术转移项目的开 展,是进行成功技术转移的基础。
•
技术转移方案
• 总体转移方案是根据风险评估和差距分析结果确定的,包含 了风险评估和差距分析中制定的风险缓解措施。总体转移方案一 般由各子方案组成,主要包括厂房设备方案、工艺转移方案、清 洁工艺转移方案、分析方法转移方案等。 • 物料确认
•
1、原辅料确认
• 如果接收方没有转入产品生产所需原辅料的合格供应商,或 者其他原因,接收方可能需要改变原有原辅料的厂家的情况,接 收方需要新增或变更原辅料供应商。
•
•
技术转移项目组
管理层:
• 技术转移项目组在技术转移项目中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出现, 任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可由技术转移部门/公司代表担任,其可 代表各自上层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对技术转移项目进度、完整度、 转移效果、成本预算等项目进行管理和监控。 • 执行层:
• 基于技术转移活动可能存在的复杂性,技术转移执行项目组 通常会涉及三个团队:转出方、接收方和第三方,具体职责如下 图所示:
• •
调试和确认活略
生产计划以及取样计划
•
•
数据分析计划
变更控制
• 技术转移项目计划应由来自转出方与接收方利益相关方的管 理者进行审核和批准。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建立的时间线应当是 可实现的,一个不可实现的时间线可能会导致团队为了达成保证 而接受不良风险。技术转移项目计划是一个动态管理文件,需要 基于持续性的变化对技术转移项目计划不断地重新审查并补充和 更新(如风险评估)。
04
四、技术转移系列之4:
计划篇
前言
• 按照技术转移系列之三:规划篇建立的程序,在技术转 移项目启动后,首先就是技术转移计划阶段。在此阶段,将建立 技术转移项目计划,在技术转移开始时对界定的一些必要活动进 行识别和控制。此计划需要由技术转移转出方和接收方合作制定。
计划的意义
• 技术转移项目计划必须尽早的建立,并写明切实可行的时间 线,在技术转移整个过程的实施中可促进以下活动: • 尽早建立计划可准备充足的时间用于资源的协调、培训、整 改措施和转移技术的进行。
• 技术转移小组接收方成员依据转移文件包目录审核转出方提 交的转移资料,对文件内容进行初步核对。 • 3、设备设施确认 • 由于接收方设备与转出工艺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差距,需要采 购新设备或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 • a、对需要采购设备,设备部制定采购计划,协助质量保证 部评估并起草设备确认计划,完成设备确认。 • b、对于转移使用或改造的设备、公用系统,设备部制定转 移计划并协助完成设备确认。
02
二、技术转移系列之2:
项目团队篇
前言
• 技术转移活动类型多样。企业内的技术转移活动,因转出方 和接收方均在该企业的管理体系内,其转移流程相对可控,技术 转移项目团队构成关系相对简单。对于企业间的技术转移活动, 因转出方和接收方具有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同的知识背景, 甚至是不同的药政背景,其转移流程相对复杂,技术转移项目团 队需要更多的组织和沟通,而且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 充分有效的计划以及预见潜在问题能够加快技术转移项目并 防止拖延。
• 转出方和接收方协作制定良好的项目计划能够帮助统一技术 转移团队,确保不同阶段在可交付成果、成功标准、所有权方面 的意见一致。
计划的制定
• 技术转移接收方项目负责人指定技术转移小组中的专人编写技术转 移项目计划,下面是技术转移项目计划包含的推荐内容,由于项目的不 同,可能需要调整: • 定义项目总体范围:应该包含了技术转移涉及的项目和业务的综述。 • 建立成功标准:标准应该是可测量并可实现的。可用文件证据来证 明接收方可以再次展示所转移的产品、工艺或方法,并且符合与转出方 协商的标准,则认为技术转移成功。这可能包括所需批量、预期收率、 成功的注册和商业放行,符合项目时间和费用预算。 • 描述技术转移团队:明确技术转移团队利益相关者的团队组成,以 及潜在的子团队的建立。 • 描述角色和职责:明确团队成员相应的角色和职责。
规划
• 结合技术转移系列之一:综述篇中提到的WHO、ISPE、PDA技术转移 指南,将技术转移活动的具体实施可分四大阶段:计划、准备、实施、关闭, 每个阶段应开展的活动如下图所示:
•
1、项目计划
• 首先是项目计划阶段,由技术转移小组编写技术转移项目计 划,描述技术转移的范围,制定目标与可接受标准,并明确各部 门在技术转移任务中的职责、团队活动、项目活动的策略、变更 控制等内容。 • 技术转出方协助接收方对与项目相关的厂房设施、设备能力、 产能,人员知识水平、技能等现有资源与成功转移所需资源及流 程之间的差距分析/风险评估,明确接收方的差距/风险。
总结
技术转移项目计划阐明了技术转移项目整体范围的战略意图 和意义,建立了技术转移双方的团队成员及其角色和职责,说明 了技术转移项目的付出和时间,并确定了成功标准,辨识了风险。 此计划有助于转移双方的管理和团队成员对项目的理解,建立切 实可行的技术转移项目计划是实现成功技术转移的第一步。
•
05
五、技术转移系列之5:
•
风险评估考虑的因素如下:
• 人员:对技术转移项目团队的建立、接收方现有人员的知识 水平、技能水平进行评估,识别接收方在人员技能上可能存在的 问题。
• 设施、设备:需对转入生产线的整体布局,公用设施等情况 进行评估,确认厂房设施能力是否满足转入的产品需求,设施、 设备可能会带来哪些风险。 • 原辅料、包装材料:相关文件主要是质量标准(包括物料特 性)和供应商。需详细列出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的特性及对生 产工艺和制剂的影响,并评估新增加供应商的原辅料、包装材料。 • 处方、工艺:比较转出方和接收方物料来源,评估原料来源 变化对处方工艺的影响;比较转出方和接收方设备差异,评估可 能引起的工艺参数的变化;评估批量差异引起的工艺参数变化。 • 法规:转移产品是否符合注册法规及相应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对需要审计的供应商质量保证部制定审计计划,审计后采购 物料,必要时结合对产品影响考虑稳定性考察;对于不需要审计 的供应商,质量保证部根据转出方提供供应商档案对其审核确认, 确认后采购物料。
• 2、内包装确认 • 需要考察直接接触产品包装材料对产品指标的影响,不同产 品应结合产品特性制定可接受标准。 • 文件的转移 • 技术转移小组依据产品特性、注册法规要求等编写文件转移 包目录。技术转移包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
人员培训
• 技术转出方负责对转移的技术进行培训,包括生产工艺技术 和分析方法技术、设备操作等内容。接收方和转出方进行沟通, 制定技术转移的培训计划,由转出方按照计划对接收方的员工进 行培训,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 • 总结
• 技术转移准备阶段的目标是技术转移过程的实施达到准备状 态,包括指导技术转移实施的包含风险控制措施的技术转移方案, 以及相关措施比如厂房设施、设备、物料、人员技能的准备活动 等,这些措施为实现分析方法、生产工艺等技术的成功转移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 如可共线生产,进一步进行厂房、设施和设备的适用性分析, 对厂房、设施和设备的共线生产适用性进行总体评价,针对高风 险项目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论证在充足的污 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防护工作后,拟增加产品与现有产品 共线生产的可行性。
2.现有生产线对于新引入产品存在的风险
• 技术转移接收方对引入的新产品和工艺在转入生产线的物料、 厂房、设施、设备、人员、法规、文件、生产、实验室控制、包 装与标签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制 订相应的优化措施和验证措施。
•
2、 项目准备
• 根据风险评估和差距分析结果确定总体转移方案。总体转移 方案应由各子方案组成,主要包括设施与设备方案,产品工艺方 案,清洁工艺方案,分析方法方案等。 • 依据产品特性、注册法规要求等编写文件转移包目录,接收 方成员依据转移文件包目录审核转出方提交的转移资料,对文件 内容进行初步核对。 • 准备阶段还需要进行物料的准备活动,包括供应商的审计、 物料的采购等活动。同时,人员的培训,设施设备的采购、改造、 确认等活动也需要在此阶段进行。
•
3、项目实施
• 进入技术转移的项目实施阶段,首先是分析方法的转移。分析方法 的转移包括包装材料、原辅料、中间体、成品及清洁验证中使用的分析 方法。应该在生产工艺被转移前对分析方法进行转移从而确保后期对产 品进行恰当的检测。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对比检测、两个或多个实验室进 行联合验证、再验证或部分验证等方式进行转移。 • 工艺转移可以根据物料工艺的情况开展小试研究、中试研究、试生 产批次,之后进行三批工艺验证批确认完成工艺的转移。 • 清洁工艺的转移根据情况进行清洁方法的开发与清洁验证的研究, 清洁验证可与工艺验证同步进行。
风险评估篇
前言
• 质量风险管理是技术转移实现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转移时 需遵照 ICH Q9 原则,并贯穿整个过程始终。技术转移过程中的 风险评估主要分为两方面,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和现有生产线引 入新产品对于新产品存在的风险。
1.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
• 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是拟增加产品对现有产品的多产品共线 潜在影响产品质量、交叉污染的可能危害和风险的全瞻性评估, 以保证具有适宜的控制来以安全的方式生产这些产品。 • 首先从拟增加产品与现有产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考虑, 初步分析其是否存在共线生产的可能性。
•
计划的活动:
• 项目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活动的时间限制和每个 阶段结束可接受标准、相应的评价和批准
• 技术转移中每个阶段每个功能部门的资源需求
• 技术转移形成的证明性文件(如技术转移方案、风险评估报 告)
• 确定技术转移包中所需的信息 • 项目潜在风险-高风险的评估(如规模发生变化时对工艺认识 不足、无法消除的重大缺陷、设备无法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