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8年四上数学教案:第9课时 连 除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9课时 连 除

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9课时连除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分步计算改写成连除算式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752÷47=() 192÷24=()946÷43=() 196÷28=()二、教授新知出示,例1。
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产奶448千克。
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1、指导读题。
提问谁会列出算式?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第一种:448÷7=64千克第二种:448 ÷4=112 千克64÷4= 112÷7=如没出现连除做法,可提问,你能把分步计算改写成一个算式吗?2、尝试改写综合算式。
提问这样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试着计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3小结:告诉学生这是连除算式,计算连除,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新知出示试一试: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要喂560千克饲料。
平均一头,奶牛每天吃多少千克饲料?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对列出综合算式的同学给予鼓励。
说一说运算顺序及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一练2、3、4、5题。
板书设计:连除第一种:448÷7=64千克第二种:448 ÷4=112 千克64÷4= 112÷7=连除 448÷7÷4=16 千克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从观察和对比入手,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让学生在计算、观察、对比、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2.能够解决简单的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1.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2.简单的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2.学生回顾前一节数学课学到的内容;3.引入新课-连除或带小括号计算的简单问题。
呈现(10分钟)1.讲解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2.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
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2.同时进行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生活中带有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解决中的经验和困难。
总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总结课堂内容;2.提醒学生复习,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后作业1.找出生活中带有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并尝试解决;2.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的授课。
通过课堂教授、课堂练习和生活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简单的连除或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带小括号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需要更详细的示范和练习。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9连除-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9 连除-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上课的学习,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2.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上课的学习,能够理解连除的意义和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连除的概念和方法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连除的运用2.实际问题的解决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老师出示一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小学生日常问题,如“小明有 36 个人参果,每个果篮能装 4 个,小明需要几个果篮?”2.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如何计算。
3.用白板将计算过程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
2. 学习连除1.老师出示一道两个数字相除的问题,如“54 ÷ 3 ÷ 2 = ?”。
2.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3.介绍连除的概念和方法,解释如何进行连除运算。
4.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上完成练习,巩固连除的知识。
3. 连除的练习1.老师出示几个两个数字相除的问题,并让学生使用连除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答案。
2.请同学互相检查答案,看看计算是否正确。
4. 实际问题的运用1.老师出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某场比赛来了 36 支队伍,每个小组要 6 支队伍,一共需要分多少个小组才能把全部队伍分配到小组中?”2.让学生思考该如何把连除的方法应用到这个问题上。
3.鼓励学生在课上尝试解决这道实际问题。
五、教学总结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
2.老师与学生一起梳理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
3.老师强调课后需要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了连除的概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了连除的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3.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连除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和学习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寻找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从中理解,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媒体出示:酸奶图)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媒体出示)(生:一组酸奶有几杯?)师:根据条件和问题,算式是?(生:48÷8=6(杯))师:为什么要用除法做?(生:总数除以份数等于每份数。
)(设计意图:一个简单的酸奶图,让学生经历获得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
同时复习总数,份数以及每份数之间的关系,为新授知识做了较好的铺垫。
)2.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连除解决问题)二、新课学习探究一:获得信息,提出问题1.(媒体出示)师:同学们看!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开始了。
师: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生:团体操有60人表演。
)(生:表演的小朋友分成了2大组。
)(生:每大组又分成了5个小圈。
)(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一一出示这些信息)2.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从图中得知的这些信息,我们能不能提一个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媒体出示)小结: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数学问题。
探究二:根据数据,展开分析1.师:“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是求人数,是一个小圈的人数。
怎样才能求出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能一步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吗?”你们是怎么想的?(生:60人分成了2大组,每组又分成了5小圈,所以就是10小圈,60个人除以10个小圈,就可以求出一个小圈的人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9连除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连除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连除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 难点: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连除的概念。
2. 提出问题:如果你有12个苹果,你想怎样分配给你的朋友?二、新课讲解(15分钟)2. 举例说明:12个苹果,你想平均分给2个朋友,怎么分?3. 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运算方法:先除以第一个数,再除以第二个数。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应用拓展(5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解题思路。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连除运算方法:先除以第一个数,再除以第二个数。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作业设计:1. 练习连除的运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连除的意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连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在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课堂氛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导入(5分钟)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准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你们知道除法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可能会回答:“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9连除-冀教版

第9节连除【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会有序地分析题意,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一、情境导入出示文字和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图,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试着解决一下。
二、探究新知奶牛产奶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巡视,记录情况,指名有不同思路的学生回答。
生1:448÷7=64(千克) 64÷4=16(千克)生2:448÷4=112(千克) 112÷7=16(千克)3.谁能试着把两个分步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的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请两名小组代表上台板演并说明是怎么想的。
448÷7÷4448÷4÷7=64÷4 =112÷7=16(千克) =16(千克)设计意图:说每步的算理,使学生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引导学生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2)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3)指名学生汇报列式及解答过程。
(4)师提问:还可以怎么列式?(5)其他学生说出不同的思维过程并列式解答。
(6)教师点评,集体订正。
(7)学生反馈,说明算理。
设计意图:设计与例题相似的情境题,意在使学生学会用连除方法列式计算的能力,及用多种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除法的应用价值。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
第1题:先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指名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让学生先分步计算,后列连除算式解答,说明算理。
第4题:学生先读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5题:指名学生列式并说明运算顺序,全班交流。
第2单元 第9课时 连除(说课稿)-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冀教版)

第2单元第9课时连除(Word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数学上册第2单元第9课时,教学内容为“连除”。
本课是四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也是打牢后续数学学习基础的必经之路。
二、教学目标1.理解“连除”的含义和规律。
2.能够用算式描述“连除”。
3.能够进行“连除”的运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连除”的含义和规律。
2.能够用算式描述“连除”。
难点1.能够进行“连除”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1. 预习导入引入本课的主题,出示题目“16÷2÷2÷2=?”请学生上台依次作答。
学生作答后,教师可以指定学生解释答案和解题过程。
2. 新课讲解(1)概念解释通过课件或板书,讲解“除法”和“连除”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连除”的概念。
(2)规律探究通过多组小学生可能遇到的题目,让学生探究“连除”的规律,例如:12÷3÷2、24÷3÷2÷2等,可以让学生发现每个数被除数依次相乘。
(3)算式描述通过多组算式,让学生感性理解“连除”的算式描述,例如:12÷3÷2=(12÷3)÷2或12÷(3×2)。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完成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并让部分同学上台展示答案和解题过程。
4. 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同归纳总结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和规律,例如:连续除一个数,就是不断除以这个数。
五、作业布置留下新课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后交给老师,老师检查后再发放下一课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连除”的概念和算式描述理解较为深入,但在进行“连除”运算时有些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多加巩固。
同时,教学过程中也要更换练习题目以及加强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连除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两个算式改写成用一个连除算式的过程。
2、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连除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自主解决问题和改写算式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运算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连除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2、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加法我们学了哪些运算定律?乘法呢?减法有什么运算性质?我来考考大家应用的怎么样?看大屏幕。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并说说运用了哪些定律或性质。
800-138-162 258+791+642 25×35×4 83×115+115×17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牛奶可以使我们身体强壮,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王爷爷家的奶牛。
二、新授1、牛奶问题。
(1)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试着解决问题。
(2)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思路1:先算4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再算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
思路2:先算1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多少奶,再算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
(3)结合交流情况,指导学生试着把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计算。
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的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
进而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2、公文包问题。
(1)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试着解决问题。
(2)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思路1:先算一箱公文包多少钱,再算一个公文包多少钱。
思路2:先算3箱一共有多少个公文包,再算一个公文包多少钱。
(3)交流算法。
指导学生试着把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计算。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的算法改写成一个算式时加小括号的道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9 连除_冀教版-最新教学文档

2.9 连除⏹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连除⏹教学提示课始,通过师生谈话,引出王爷爷家养的奶牛产奶的问题,让学生读文字和情境图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鼓励学生分步计算并解决问题。
在解答计算时,师生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如果只用到一种算法,教师要介绍另一种。
接着,提出“把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然后,交流学生列出的连除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师生共同完成计算。
最后,教师总结连除的运算顺序。
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教师提示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交流时,对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给予鼓励,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分步计算改写成连除计算算式的过程。
2、结合具体的事例,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连除例题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的除法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师: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做出我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甜又大的鲜桃呀!快来试试吧!”(课件展示)(1)一种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5台这样的织布机3小时织布多少米?(2)口算抢答。
师:同学们,上面的问题你会解答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连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连除)设计意图:为激发兴趣,课始用讲故事的形式开始,然后抛出与新授相关的简单的问题,最后直接切入主题《连除》。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除

连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进行连除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分布计算改成连除算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进行连除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合作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谈话,通过奶牛一天能产多少奶引出素材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知道1头牛一天能产多少奶吗?学生可能会说到不同的结果。
二、新课学习1.让学生读文字和情境图,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1头奶牛1天能产多少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好吗?出示情境图和文字信息。
师:请大家自己读题,看看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2.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的机会,肯定学生的不同做法,并要板书出教材中的两种方法。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多数学生讲出课本上的丫丫和亮亮的算法,还可能有其他算法。
如:●4头牛一星期(7天)产的奶相当于1头牛28天产的奶。
4×7=28(天)448÷28=16(千克)学生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情况,教师要给予鼓励。
3.尝试改写算式。
(1)提出“试着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师:同学们用分步计算解决了奶牛每天的产奶问题,不错。
现在老师提一个要求:你能把自己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算式吗?大家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同时根据学生改写的情况决定教师指导的侧重点。
(2)交流学生改写的算式。
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师:说说你是怎样改写的?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生:448÷7÷4第一步算的是4头牛每天产的奶,第二步算的是一头牛每天产的奶。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 第9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12
12
60 7 5 0 6
60 7 5 0 6
15
15
12
12
3
(× )
30
辨析:余数没有还原。
作业
夯实基础(选题源于教材P21练一练)
4. 聪聪和红红从同一天开始分别看两本故事书。聪 聪看的故事书 有70页,红红看的故事书有140页。 不计算,你能说出红红 几天能看完吗?(口答)
红红5天能看完。
易错辨析
5.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请改正。
750÷60=12……3
改正: 750÷60=12……30
二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9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JJ 四年级上册
1 课堂探究点
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探究点 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简化整十、整百的数 除以整十数的计算。如:
650÷40= 16 ······10
4.接着算,再验算。 8400÷500= 16……400
16 500 8 4 0 0
5 34 30
4
验算:
16
500
8000
+ 400
8400
归纳总结:
1.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不仅可以使口算简便,还可以使 笔算简便。
2.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 但余数发生了变化,被除数末尾去掉几个0,余数末尾就要添 上几个0。也就是“商不变,余数还原”。
小试牛刀
1.计算850÷50可以这样算:50 850 被除数和除数 同时划去( 1 )个0,就是同时除以( 10 ),商 不变。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课时 连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分步计算改写成连除计算算式的过程。 2、结合具体的事例,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小初高题库
生: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看两种方法算出的结果是不是相同,也 可以把算出的结果作为条件,看两个书架上是不是一共有 224 本书。
提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进行检验。 6、讨论比较。 师:这两种解决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是“平均
在练习巩固的过程中,发现半数的学生能领会每一步的意义,部分学生只 会做,或者说心里是懂的,但不会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 中,需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对于不能很好地 掌握解题一般方法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鼓励,让这部分学生学会收集有 用信息、条件与所求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
2、(1)
(2)
3、
4、 (1)60÷4÷5=3(个) (2)240÷10÷8=3(盒) (3)720÷12÷2=30(个)
60÷5÷4=3(个) 240÷8÷10=3(盒) 720÷2÷12=30(个)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小初高题库
(4)255÷5÷3=17(个) 255÷3÷5=17(个) (5)400÷4÷2=50(米) 400÷2÷4=50(米)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连除》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连除》教案及反思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计算能力,在学习了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对于连除的运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但同时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维持学习兴趣。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缺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连除》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旨在学习连除的概念、性质以及连除的应用。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并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如“图书馆有 912 本书,3 个书架,每个书架有 4 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实际意义,并掌握连除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的计算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2.能够正确地进行连除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价值观目标】:1.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掌握连除的计算规则和方法。
2.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连除问题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连除的数学模型,并正确计算。
2.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连除问题。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连 除

4.计算下面各题。
840÷8÷5= 280+378÷6= 864÷(61-53)=
5.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6.2只杜鹃5天能吃掉960只松毛虫,平均每只杜鹃每天可以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熟算下面各题。
450÷30= 560÷40= 750÷50= 980÷70=
2.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
分析与解答:
先算1头奶牛每星期产奶多少千克,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千克),再算1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千克),也可以列综合算式,列式计算为( )(千克)。发现分步计算和综合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
1.15 14 15 14
2.896÷4=224224÷7=32896÷4÷7=32
3.左右
4.21 343 108 5.960÷3÷4=80(袋)
6.960÷2÷5=96(只)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连除(冀教版)(共11张PPT)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掌握了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连除的 过程和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连除(冀教版)(共11张PPT)
返回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连除(冀教版)(共11张PPT)
连除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连除(冀教版)(共11张PPT)
不等于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倍数(0除外),商 不变。
返回
连除
探究新知
例 1 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产九奶折448千克。
自己试着算一算!
返回
连除
例1
平均1头牛每天产多少奶?
先算4头奶牛每天产多 少奶……
先算1头奶牛每星期 产多少奶……
448÷7=64(千克) 64÷4= 16 (千克)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连除(冀教版)(共11张PPT)
连除
3.4年级同学分成三组去浇树,共浇了864棵。平
均每个人浇多少棵树?
864÷3÷8 =288÷8 = 36 (颗)
答:平均每个人浇36棵树。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连除(冀教版)(共11张PPT)
返回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连除(冀教版)(共11张PPT)
连 冀除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2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连除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返回
连除
课前导入
小朋友,你能回忆起来么?
80÷20=4 (80×2)÷(20×2)=4 (80×5)÷(20×5)=4 (80÷2)÷(20÷2)=4 (80÷5)÷(20÷5)=4 (80×0)÷(20×0)=4 ?
冀教版连除运算和简单问题(课件)数学四年级上册

2.9 连除运算和简单问题
预习反馈
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 (1)把90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 (2)4组同学去植树,每组12人,一共144棵。
本节目标
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将散布步计算改成连除算式的过 程。 2.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进行连除计算;在 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算法多样化。
课堂探究
想一想: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方法中的两个算式分别列 成一个算式吗?该怎样列成一个算式呢?
课堂探究
方法一: 448 ÷7 ÷4 =64 ÷4 =16(千克)
方法二: 448 ÷4 ÷7 =112 ÷7 =16(千克)
答: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奶16千克。
计算连除,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练一练
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要喂560千克饲料。平均1 头奶牛每天吃多少千克饲料?
864÷(61-53) =864÷8 =108
(408-103)÷5 =305+5 =61
随堂检测
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960 ÷3 ÷4
=320 ÷4 =80(千克)
960 ÷4 ÷3
=240 ÷3 =80(千克)
答: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80袋。
随堂检测 四年级同学分成3组去浇树,共浇了864棵。平均 每个人浇多少棵?
情境导入
课堂探究
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产奶448千克。
视察情境图,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 题?
课堂探究
先算4头奶牛每 天产多少奶……
先算1头奶牛每星 期产多少奶……
方法一: 448÷7=64(千克) 64÷4=16(千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除.连除运算和简单问题冀教版 (1)

“连除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两个算式改写成用一个连除算式的过程。
2、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连除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自主解决问题和改写算式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运算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连除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牛奶可以使我们身体强壮,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王爷爷家的奶牛。
帮王爷爷解决一下问题,你们愿意吗?二、教学新课。
1、牛奶问题。
(1)出示情景图。
谁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每个星期”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每个星期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信息。
)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一天的产奶量吗?(不能。
)那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先自己想一想,试着做一做,把你的做法说给同组同学听一听。
(2)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谁愿意把你的解题思路展示大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解答过程。
第一种:①先算4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896÷7=128(千克)②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128÷4=32(千克)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独立做在本子上)896÷7÷4(4头奶牛每天)=128÷4(1头奶牛每天)=32(千克)答:1头奶牛每天产4(千克奶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小组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把分步列式并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交流说思路。
思路2:先算1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多少奶,再算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
896÷4=224(千克)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224÷7=32(千克)列出综合算式:896÷4÷7(每头7天)=224÷7(每头每天)=32(千克)答:1头奶牛每天产4(千克)奶.师生共同总结.(1)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今天学习的是连除应用题)教师把“连除”二字板书在课题的前边,即连除应用题.(2)通过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这道题,你发现这类连除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吗?(题中的896千克既与4头牛有关系,也与每星期有关系.也就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先算4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第二种解法先求1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多少奶,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像这样的连除算式,运算顺序因怎样?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的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
数学冀教四(上)第2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9课时

560÷7÷4 =80÷4 =20(千克)
答:平均1头奶牛每天吃20千克饲料。
拓展延伸
1 学校文艺队团体操表演有60人。表演的小朋友分成了2大组,每大 组又分成了5个小圈,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60÷2÷5 =30÷5 =6(人)
答:每个小圈有6人。
拓展延伸
2
我们两天共吃害虫780只。
平均每只燕子每天 吃害虫多少只?
780÷3÷2 =260÷2 =130(只) 答: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130只。
拓展延伸
3 四年级同学分成3组去浇树,共浇了864棵。平均每个人浇多少棵树?
每组有8个人。 864÷3÷8
=288÷8 =36(棵) 答:平均每个人浇36棵树。
连除算式
将分步计算改写成连除算式。 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课外活动
1 把下面每组中的分步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
(1)800÷16=50 50÷25=2
____8_0_0__÷_1_6_÷_2_5______
(2)378÷21=18 18÷3=6
____3_7_8_÷_2_1_÷__3_______
课外活动
2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165÷3÷5和35×2×4。 ( √ ) (2)252÷(8+4)和252÷3÷4。 ( × ) (3)320÷8÷4和175+23-156。 ( √ )
平均1头奶牛每 天产多少奶呢?
怎样计算呢?
活动探究
这种算法我们可以列成一个算式。
方法一 先算4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再算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
448÷7=64(千克)
64÷4=16(千克)
448÷7÷4
冀教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时 连除运算和简单问题

1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840÷8÷5= 21 864÷(61-53)= 108 520-42×12= 16
280+378÷6=343 31×3×46= 4278 (408-103)÷5= 61
2 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 少袋水泥?
960÷4÷3 =240÷3 = 80 (袋)
将②中的112替换成 448÷4。
448÷4÷7=16(千克)
方法二 (3)明确448÷4÷7的运算顺序
先算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
448÷4÷7 =112÷7 再算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 =16(千克)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探究新知
你能说出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吗?
448÷7÷4 =64÷4 = (千克)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方法二 (1)思路分析 先算1头奶牛每星期 产多少奶,再算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 4头奶牛每星期产奶448千克 ÷ 奶牛数量
平均1头奶牛每星期的产奶量 ÷ 天数(7天) 平均1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
方法二 (2)列式计算 分步算式
平均1头奶牛每星期产奶量:448÷4=112(千克) ① 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奶量: 112÷7=16(千克) ②
答:平均每只杜鹃每天可以吃掉96只松毛虫。
5
有720个乒乓球,每6个装一盒,每12盒装一箱。 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方法一:720÷6÷12 =120÷12 =10 (箱)
方法二:720÷12÷6 =60÷6 = 10 (箱)
答:一共可以装10箱。
6 有5盒山楂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8块,平均 每块重 多少克?
1千克=1000克
1000÷5÷8
=20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9课时连除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分步计算改写成连除算式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752÷47=() 192÷24=()
946÷43=() 196÷28=()
二、教授新知
出示,例1。
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产奶448千克。
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1、指导读题。
提问谁会列出算式?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第一种:448÷7=64千克第二种:448 ÷4=112 千克
64÷4= 112÷7=
如没出现连除做法,可提问,你能把分步计算改写成一个算式吗?
2、尝试改写综合算式。
提问这样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试着计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3小结:告诉学生这是连除算式,计算连除,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新知
出示试一试: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要喂560千克饲料。
平均一头,奶牛每天吃多少千克饲料?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对列出综合算式的同学给予鼓励。
说一说运算顺序及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2、3、4、5题。
板书设计:
连除
第一种:448÷7=64千克第二种:448 ÷4=112 千克
64÷4= 112÷7=
连除 448÷7÷4=16 千克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从观察和对比入手,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让学生在计算、观察、对比、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