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数学复习要点
高考备考指导:高中数学复习重在技巧

2019年高考备考指导:中学数学复习重在技巧高考数学学科的考试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学问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人高校接着学习的潜能。
因此,既突出对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又强调实力立意,以数学的基础学问为载体,考察学生的数学实力,包括思维实力、运算实力、空间想象实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同时留意考察学生的创新实力。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打好基础,首先必需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法则)的复习,在理解上下功夫,整体把握数学学问。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要做到,不打开课本,能选择适当途径将它们一一回忆出来,它们之间的脉络框图,能在自己大脑中勾画出来。
如函数可以利用框图的形式由粗到细进行回忆。
概念要抓住关键及留意点,公式及法则要理解它们的来源,要理解公式法则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即它们分别表示什么,这样才能正确运用公式。
在平常的学习时,不要满意这个问题我们会解出答案就行了,而其他的方法却不去探讨了,尤其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个典型的例题介绍处理这种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思索问题。
事实上,从宏观上讲,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解决详细的问题时才有优劣之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通性、通法的驾驭,而不能仅关注此问题特殊的、简洁的方法。
因此课堂上,每一种方法我们都应主动思索,仔细探讨并驾驭,这样在解决详细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2.突出重点因人而异在考试说明的要求中,对学问的考查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驾驭、敏捷和综合运用几个层次。
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驾驭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
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
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找寻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
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他的内容和方法就迎刃而解。
3.不断"内化"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多做练习,但不能仅满意于得到问题的答案,要对做过的类似问题放在一起刚好进行比较总结,将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解决的步骤程序化,以更好指导自己以后的解题,再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这样可以"事半功倍",从而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这是获得优异成果的关键所在。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而精-一轮复习必备)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一)集合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同时,那么A = B.如果.[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则C s A= {0})A A ⊆A ⊆φB A ⊆A B ⊆C A C B B A ⊆⊆⊆,那么,+N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集合B,则C B A=,C A B =C S(C A B)=D(注:C A B =).3. ①{(x,y)|xy =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②{(x,y)|xy<0,x∈R,y∈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y)|xy>0,x∈R,y∈R} 一、三象限的点集.[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例: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 (例:A ={(x,y)| y =x+1} B={y|y =x2+1} 则A∩B =)4. 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 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例:①若应是真命题.,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②.1或y = 2.,故是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3.例:若.4.集合运算:交、并、补.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1)包含关系:(2)等价关系:(3)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1323yxyxφ∅⇔⇔325≠≠≠+baba或,则且1≠x3≠y1≠∴yx且3≠+yx21≠≠yx且255xxx或,⇒{|,}{|}{,}A B x x A x BA B x x A x BA x U x A⇔∈∈⇔∈∈⇔∈∉U交:且并:或补:且C,,,,,;,;,.UA A A A U A U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Φ⊆⊆⊆⊆⊆⇒⊆⊆⊆⊇⊇CUA B A B A A B B A B U⊆⇔=⇔=⇔=C.;ABBAABBA==)()();()(CBACBACBACBA==)()()();()()(CABACBACABACBA==0-1律:等幂律:求补律:A∩C U A=φA∪C U A=U C U U=φ C Uφ=U反演律:C U(A∩B)= (C U A)∪(C U B) C U(A∪B)= (C U A)∩(C U B)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基本公式:(3) card( U A)= card(U)- 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0(x-x1)(x-x2)…(x-x m)>0(<0)形式,并将各因式x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轴下方的区间.(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ox>0(a>0)解的讨论.>∆0=∆0<∆二次函数cbxaxy++=2(0>a)的图象,,,A A A U A A U A UΦ=ΦΦ===.,AAAAAA==(1)()()()()(2)()()()()()()()()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card A B C card A card B card C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card A B C=+-=++---+x)0)((002211><>++++--aaxaxaxa nnnn原命题若p 则q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ab x x 221-== 无实根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x ><或⎭⎬⎫⎩⎨⎧-≠a b x x 2R 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0(或<0); ≥0(或≤0)的形式,(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与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数学高考备考计划高考数学备考方案

数学高考备考计划高考数学备考方案一说到高考数学备考,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压力大、任务重。
但其实,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制定计划,就能轻松应对。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高考数学备考方案。
我们要明确高考数学备考的整体目标。
高考数学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在备考过程中,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提升解题技巧。
1.基础知识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解题训练打下基础。
具体步骤如下:(1)梳理知识点从高一开始,我们要对每一册教材进行系统复习,梳理出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
这个过程可以参考课本目录,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要确保没有遗漏。
(2)做笔记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笔记,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难点记录下来。
这样,在复习时可以快速找到关键内容,提高效率。
(3)做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是检验我们掌握知识点的最好方式。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遇到不会的题目要及时查找资料,弄懂为止。
2.解题技巧阶段在基础知识阶段完成后,我们要开始解题技巧的训练。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1)分类练习(2)模拟试题做模拟试题是检验我们备考效果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试题,然后对照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3)错题本在做题过程中,我们要建立错题本,将错题进行归纳整理。
在复习时,重点看错题本,避免重复犯错。
3.冲刺阶段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们要进入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提升考试能力。
(1)模拟考试在冲刺阶段,我们要进行多次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2)重点复习针对模拟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要进行重点复习。
同时,要加强对易错题、难点的巩固。
(3)心态调整4.考前冲刺(1)复习重点在考前冲刺阶段,我们要将复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易错题和难题上。
(2)模拟考试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检验备考效果。
(3)放松心情在考前,我们要尽量放松心情,保持平静的心态,迎接高考。
2023年高考数学复习提纲及大纲(最新最全)

2023年高考数学复习提纲及大纲(最新最全)复提纲1. 函数- 函数的概念及分类- 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常见函数及其性质2. 数列- 数列的概念及其分类- 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常见数列及其性质3.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关系式- 常见三角函数的性质- 解三角函数的基本方程4. 平面向量- 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 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应用- 向量共线、垂直及夹角的判定5. 解析几何- 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及其应用- 空间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 点、直线、圆、锥面、曲面及其方程大纲1. 函数与导数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 常见函数及其变换1.3 导数概念及其计算法1.4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1.5 函数的单调性及曲线的凹凸性2. 不等式组与线性规划2.1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2.2 多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2.3 线性规划基本概念及其解法3.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3.1 数列的概念及性质3.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应用3.3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应用4. 三角函数4.1 角度及弧度制与三角函数关系4.2 常见三角函数及其性质4.3 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变换4.4 解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及解法5. 平面向量5.1 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5.2 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应用5.3 向量的共线、垂直、平行及夹角的判定6. 解析几何6.1 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及其应用6.2 空间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6.3 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坐标表示7. 概率论基础7.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概念7.2 基本概型及其计算7.3 条件概率及乘法公式7.4 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8. 统计与统计图8.1 样本与总体的概念及其统计量8.2 常见统计图及其应用8.3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3篇)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
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
“‘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
你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你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三忌“好高骛远,忽视双基”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词,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骛远。
备考高考数学最好用的策略与方法精选3篇

备考高考数学最好用的策略与方法精选3篇【篇1】备考高考数学最好用的策略与方法1、课后一分钟回忆及时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
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赶紧补完,这样不仅能把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而且也能检查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同时也可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
我们可以简记为“一分钟的回忆法”。
2、避免“会而不对”的错误习惯解题时应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规范解题格式,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部分同学(尤其是脑子比较好的同学)自我感觉很好,平时做题只是写个答案,不注重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
但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而扣分较多。
还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这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费时费力,影响整体得分。
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
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到底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必要时要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笔记”。
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复习一遍。
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
3、重视“一题多解”“多题同解”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习题,但做了大量的题,数学都未必好,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呢?究其原因,是片面追求做题数量,而没有发挥做题的效果。
高三数学高考考试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高考考试复习知识点归纳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
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两先两后” ,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
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高考考试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 1,2,3,4,5 与数列 5,4,3,2,1 是不同的数列.(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 的 1 次幂,2 次幂,3 次幂,4 次幂,…构成数列:-1,1,-1,1,….(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 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 f(n)中的n.(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 如:2,3,4,5,6 这 5 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2.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 1,3,5,7,9,…,2n-1 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 1,3,5,7,9,…或 1,3,5,7,9,… ,2n-1,… ,它就表示无穷数列.(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3.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 f(n)来表示的,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如:数列 1,2,3,4,…,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 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 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 2 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 1,0.1,0.01,0.001,0.0001,…所构成的数列 1,1.4,1.41,1.414,1.4142,…就没有通项公式.(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举例中的:(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4.数列的图象对于数列 4,5,6,7,8,9,10 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 N_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 ,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 1 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 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 y=tanx 中x≠kπ+π/2;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重要考点_高考数学复习内容总结

高考数学重要考点_高考数学复习内容总结高考理科数学的考点1.【数列】【解三角形】数列与解三角形的知识点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中,是非此即彼的状态,近些年的特征是大题第一题两年数列两年解三角形轮流来, 202x、2202x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数列,2202x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解三角形,故预计2202x大题第一题较大可能仍然考查解三角形。
数列主要考察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求和。
解三角形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2.【立体几何】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证明,求二面角等,出题比较稳定,第二问需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正确计算。
3.【概率】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概率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回归分析与统计,近年来概率题每年考查的角度都不一样,并且题干长,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题,需正确理解题意。
4.【解析几何】高考在第20题的位置考查一道解析几何题。
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轨迹方程问题、含参问题、定点定值问题、取值范围问题,通过点的坐标运算解决问题。
5.【导数】高考在第21题的位置考查一道导数题。
主要考查含参数的函数的切线、单调性、最值、零点、不等式证明等问题,并且含参问题一般较难,处于必做题的最后一题。
6.【选做题】今年高考几何证明选讲已经删除,选考题只剩两道,一道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问题,另一道是不等式选讲问题。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题主要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的应用以及范围的最值问题;不等式选讲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化简,求参数的范围及不等式的证明。
高考数学答题方法审题要点审题包括浏览全卷和细读试题两个方面。
开考前浏览。
开考前5分钟开始发卷,大家利用发卷至开始答题这段有限的时间,通过答前浏览对全卷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估算试卷难度和时间分配,据此统筹安排答题顺序,做到心中有数。
高考数学考前复习注意事项

高考数学考前复习注意事项高考数学考前复习注意事项1、要有针对性地做题,典型的题目,应该规范地完成,同时还应了解自己,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的题。
2、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对做过了典型题目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4、独立思考是数学的灵魂,遇到不懂或困难的问题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不要一遇到不会的东西就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而是要自己先认真地思考一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的某些困难,经过很大的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请教别人,请教时,不要把问题问得太透。
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而且也更重要。
高考复习数学的建议这是一门非常讲究临场战略的学科。
而在上考场之前,更重要的是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大家刚入高中时可能会觉得数学的函数什么的比较抽象,大脑的接受速度没有那么快。
实际上完全不需要担心,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是:总从开始看到新概念的不明觉厉到剥去外壳抓住本质后的心安理得。
最重要的是,去明白为什么,理解得慢也没关系,只要不断的思考,然后辅以相应的练习去开拓思路,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脑回路痕迹就会加深,真正做到得心应手。
还有一点,就是要仔仔细细看清楚题目,都会做但是数字搞错了,或者做到后面忘了题目是什么,没有把要求的东西回答出来,就相当于前功尽弃。
高考数学的解题方法有哪些审题要认真仔细高考数学中解题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
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
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
有些考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
所以,在高考数学的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高中数学各章知识清单(高三,高考)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知识结构图二、知识要点(一) 集合1.概念(1)(2)(3)⎧⎪⎨⎪⎩集合: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的全体。
(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元素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表示方法:列表法、描述法、图像法。
2.关系(1).(2)∈∉⎧⎨⊆⊂⎩集合与元素:属于()、不属于()集合与集合:包含()-子集、真包含()-真子集、相等(=)。
3.运算(1){|}(2){|}(3){|}UA B x x A x BA B x x A x BC A x x U x A⋂=∈∈⎧⎪⋃=∈∈⎨⎪=∈∉⎩交集:且并集:或补集:且(二)简易逻辑1.命题(1)(2)(3)⎧⎪⎨⎪⎩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简单(复合)命题:不含(含)逻辑连词的命题。
逻辑连词:“或”(并)、“且”(交)、“非”(补)。
2.四种命题及关系3.充要条件(1))(2))(3))p q p q P Qq p p q P Qp q p q P Q⇒⊆⎧⎪⇒⊇⎨⎪⇔=⎩充分条件:若,则叫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若,则叫的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若,则叫的充要条件。
(三、解题方法与规律1.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掌握一些基本性质,如(1)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A ,其子集个数为2n个,真子集个数为12n -个。
(2)AB A A B B =⇔=A B ⇔⊆等。
3.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思想来解题,化繁为简。
第二章 函 数一、知识结构图二、知识要点1. 函数定义:设A 、B 是两非空数集,若按某对应法则f ,对A 中任一x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与它对应,则称:f A B →的一个函数,记(),y f x x A =∈ .(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2. 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3函数性质121212121212:(),()()(1):(),()():.()()()1:.(2)a f x x x x x f x f x b f x x x x x f x f x c a f x x f x f x b <<⎧⎪<>⎨⎪⎩-=-〈〉增函数:函数给定区间,任意,;当都有单调性减函数:函数给定区间,任意,;当都有图形刻画、定性刻画、定量刻画。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1高考数学解答题部分主要考查七大主干知识:第一,函数与导数。
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序列及其应用。
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主要产生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平等。
本文主要考察不等式的解法和证明,很少单独考察,主要是通过解题中的大小比较。
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
第七,解析几何。
是高考的难点,计算量大,一般包含参数。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全面,突出重点。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
鉴于数学高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调,必须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规律、公式,形成记忆和技能。
以恒变。
数学思想方法考试是在更高层次上对数学知识的抽象和概括的考试,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
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的数学观点**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所有数学考试最终落在解题上。
考纲对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考查要求,而解题训练是提高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高考复习必须把解题训练落到实处。
训练的内容必须根据考纲的要求精心选题,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对通性通法的认识,真正做到解一题,会一类。
在临近高考的数学复习中,考生们更应该从三个层面上整体把握,同步推进。
1.知识层面也就是对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再认识、再记忆、再应用。
数学高考内容选修加必修,可归纳为12个章节,75个知识点细化为160个小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又是纵横交错,互相关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高考数学总体复习方案措施

高考数学总体复习方案措施高考数学总体复习方案措施1数学一直是令学生又爱又恨的学科,也是分数梯度最为明显的学科。
如何缩小与高分同学之间的差距,在复习备考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注意:1、拓实基础,强化通性通法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复习,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2、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减少无用功在平时练习或进行模拟考试时,要注意培养考试心境,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认真对考试说明进行领会,并要按要求去做,对照说明后的题例,体会说明对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了解说明对每个知识的要求,千万不要对知识的要求进行拔高训练。
3、抓住重点内容,注重能力培养高中数学主体内容是支撑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进入大学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每年必考且重点考的。
象关于函数(含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锥曲线、线面关系、数列、概率、导数等,把它们作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来处理,要一个一个专题去落实,要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复习向其他知识点辐射。
4、关心教育动态,注意题型变化由于新增内容是当前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而与大学接轨内容则是进入大学后必须具备的知识,因此它们都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把诸如概率与统计、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算法初步与框图的基本要求有目的的进行复习与训练。
一定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5、细心审题、耐心答题,规范准确,减少失误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两种培养的能力。
可以说是学好数学的两种最基本能力,在数学试卷中的考查无处不在。
并且在每年的阅卷中因为这两种能力不好而造成的失分占有相当的比例。
所以我们在数学复习时,除抓好知识、题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机会提高和规范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抛物线要点知识解读

抛物线要点知识解读一、要点知识精析1.深刻理解抛物线的定义(1)抛物线的定义还可以叙述为: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直线l 的距离的比等于1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2)定义的实质可归结为“一动三定”,即:一个动点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M );一个定点(抛物线的焦点F);一条直线(抛物线的准线l );一个定值(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的之比等于常数1,这个常数又叫抛物线的离心率).(3)定点F不在定直线l 上,这是一个重要的隐含条件,否则动点M的轨迹不是抛物线,而是过点F垂直于直线l 的一条直线,比如,到点F(1,0)和直线l :10x y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为10x y --=,轨迹是一条直线.(4)抛物线的定义是与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统称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从定义中揭示出了这三种曲线的内在联系——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值都是常数e .当0<e <1时,曲线为椭圆;当e =1时,曲线为抛物线;当e >1时,曲线为双曲线.2.掌握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特点抛物线标准方程22(0)y px p =±>或22(0)x py p =±>的特点在于:等号一边是某变元的完全平方,等号另一边是另一变元的一次项,这个形式与位置特征相对应.若对称轴为x 轴时,方程中的一次项就是x 的一次项,且符号指出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即:开口向左时,该项取正号;开口向右时,该项取负号.若对称轴为y 轴时,方程中的一次项就是y 的一次项,且符号指出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即:开口向上时,该项取正号;开口向下时,该项取负号.抛物线标准方程中的p 表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若不做说明,p 一般取正值. 3.抛物线的焦半径、焦点弦的性质(1)设抛物线上有一点P,F是抛物线的焦点,那么线段PF 叫做抛物线的焦半径.根据抛物线定义,可以得到:抛物线22(0)y px p =±>上一点P(,)x y 的焦半径的长是2p PF x =±+; 抛物线22(0)x py p =±>上一点P(,)x y 的焦半径的长是2p PF y =±+. (2)设PQ 为过抛物线22(0)y px p =>焦点的弦,11(,)P x y ,22(,)Q x y ,直线PQ 的倾斜角为α,则: ①弦长1222sin p PQ p x x α=++=;其最短弦长为2p ,此时,090α=,即PQ x ⊥轴, 2p 称为抛物线的通径. ②221212,4p x x y y p ∙=∙=-; ③以PQ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④设,PF m QF n ==,则有112m n p +=. 二、方法技巧归纳1.抛物线方程的求解策略(1).求抛物线方程时,若由已知条件可确定曲线是抛物线,此时一般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由已知条件可确定曲线的动点规律,一般采用轨迹法求解.(2).对于抛物线22(0)y px p =≠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200(,)2y y p ,以简化运算. 2.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求解策略(1)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方程组,消元后可得到一个关于x (或y )的方程20ax bx c ++=,方程组解的组数,即方程20ax by c ++=的解的个数就是交点的个数. 当0a =时,方程解惟一,但直线与抛物线不是相切,而是直线与抛物线对称轴平行或重合;当0a ≠时,∆=0,此时直线与抛物线相切;∆<0,直线与抛物线相离;∆>0,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2)合理的选择设点或设线是解决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常用策略.凡涉及抛物线的弦长、弦的中点、弦的斜率问题时,要注意利用韦达定理,这样能避免求交点坐标的复杂运算.。
2024年高考数学的备考方法总结(2篇)

2024年高考数学的备考方法总结____年高考数学备考方法总结一、总体规划1. 制定明确的目标:确定目标分数和所需的高校录取线。
2. 制定备考计划:合理安排备考时间,按模块划分备考内容。
3. 设定阶段性目标:每个备考阶段都设定阶段性目标,逐步提高能力。
二、知识点掌握1.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系统地复习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
2. 突破薄弱环节:针对个人薄弱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练习,找出问题并解决。
三、题型训练1. 强化题型训练:对各类题型进行分类整理,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 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可以提供真实考试环境,检测自己的备考情况,同时可以锻炼答题速度和心理素质。
四、解题技巧1. 重视答题技巧:了解考试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熟悉题目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效率。
2. 多做题目:通过大量做题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同时培养对不同题型的敏感度。
五、考前备战1. 复习要点: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确保基础知识掌握全面。
2. 真题演练:进行历年真题的演练,熟悉考试形式和题目类型。
3. 积极备考心态:保持积极的备考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六、备考建议1.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得到足够的复习。
2. 建立错题本:将错题及其解析记录下来,重点整理,多次复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 阅读相关学术书籍和资料:扩大数学视野,增强数学的学科性。
4.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复习的基础,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练习。
七、备考注意事项1. 提前规划备考内容和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
2. 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
3.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不要进行过多的复习,也不要过于单一地复习某一知识点。
4. 面对压力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困难。
八、备考结束后1. 自我总结:总结备考经验,找出备考中的问题和不足。
2. 分析成绩:对考试分数进行分析,找出低分的原因并进行思考和改进。
2023高考数学重要考点复习内容总结

2023高考数学重要考点复习内容总结高考的备考是各位同学们的一种经历,也是一种难忘的体验,同学们都复习好高考数学的知识点了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高考数学重要考点复习内容,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数学重要考点内容整理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即。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第1页共4页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考生必备数学高考知识点一个推导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a1q+a1q2+…+a1qn-1,同乘q得:qSn=a1q+a1q2+a1q3+…+a1qn,两式相减得(1-q)Sn=a1-a1qn,∴Sn=(q≠1).两个防范(1)由an+1=qan,q≠0并不能立即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1≠0.(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1与q≠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三种方法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有:(1)定义法:若an+1/an=q(q为非零常数)或an/an-1=q(q为非零常数且n≥2且n∈N_),则{an}是等比数列.(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且a=an·an+2(n∈N_),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_),则{an}是等比数列.注:前两种方法也可用来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高考常考重要数学考点1.任意角(1)角的分类:①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3篇)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一、直线与方程高考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考试内容: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方程课标要求: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4.会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直线的有关问题,包括求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要点精讲: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0°.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2.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tanα(1)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tan0°=0;(2)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k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3.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若x1=x2,则直线p1p2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
4.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若l1,l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注: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
高考数学考前复习实用方法

高考数学考前复习实用方法高考数学的复习要遵守胆大心细原则,既要全面,又要深入,那么复习数学有什么方法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数学考前复习实用方法,期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数学复习方法建议一、大处着眼,仔细领会两个成功公式1.科学大师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是V=X+Y+Z(V-成功;X-刻苦的精神;Y-科学的方法;Z-少说空话)。
2.成功=目标+计划+方法+行动。
学习好数学要有刻苦拼搏的精神,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加上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方法,要天天见行动,苦干实干抓落实。
要站在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自己所学,整体掌控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及运用。
二、做到对知识和能力要求心中有数,自身优势和不足心中有数1.高考主干知识八大块①函数;②数列;③平面向量;④不等式(解与证);⑤解析几何;⑥立体几何;⑦概率﹑统计;⑧导数及运用。
要做到块块清楚,不足之处如何补偿有招法,并能自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函数是其中最核心的主干知识。
2.掌控四大数学思想方法明确驾驭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其集中体现在四大数学思想方法上。
四大数学思想方法是: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②数型结合思想③分类讨论思想④化归或转化的思想3.学习好数学要抓住四个三①内容上要充分领会三个方面:理论、方法、思维;②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③浏览、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④学习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结构)是明线(要清楚);方法(能力)是暗线(要领会、要提炼);思维(训练)是主线(思维能力是数学诸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最强大的创新动力,是检验自己大脑潜能开发好坏的试金石。
)三、光阴似箭,要争分夺秒6个月的时间很短,但对考生来讲犹如万里长征。
要有艰辛的思想准备,很多成功考生的体会告知我们,“信心和毅力比什么都重要”。
那些肯于用自己的脑袋学习,既有刻苦精神,又讲求科学方法的同学,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行百里者半九十——漫谈高考前一个多月的数学复习

候,却发挥失常,往往表现为紧张、慌乱,甚 至记忆骤退,脑海一片空白,心理学家称之 为“克拉克现象”.还有一些同学则对模拟考 试的失利过分在意,信心受挫,长期走不出失 败的阴影.在考前的复习中,要学会转移情绪, 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情绪紧张 的时候,可以在爱好、娱乐中暂时放松自己,或 者找个空子稍稍偷一下懒,或者找个理由到 大自然中去感受放飞的快意,感悟生命的可 贵.还要学会从家人、朋友、老师那里寻求完好 的心理支持系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瓦伦达说过: “我走钢索时,从来不想目的地,只想走钢索 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 失.”心理学上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 不为杂念所动的心理状态称为“瓦伦达心 态”.面对高考,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加压,而 是减压,既不要考虑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 也不要过于关注失败,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 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迎考的最后阶段能 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争 取高水平发挥. 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自己 的水平就是胜利!有追求,不苛求,尽自己 最大的努力就好.祝各位同学在高考中考出 理想的成绩! ,——岭
我们知道:细节决定成败!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一是要重视答题 中的细节.要研究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加 强规范化训练.考试成绩是以卷面记录为唯 一依据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考试中不仅要 会,而且要对,书写要整洁美观,过程要逻辑 思路清晰,概念表达准确,答出关键词、语、 句.要将解题过程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 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这一点往往被一些 同学忽视,因此卷面上经常出现“会而不 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如立体几何论证中 的“跳步”、“定理条件不全”,概率问题解答 时的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表达等.以代数论证 中的数形结合方法为例,尽管有的同学解答 思路正确,甚至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 形语言”准确地转化为“文字语言”,尽管“心 中有数”,但是没说清楚,出现“以图代证”, 从而失去了得全分的机会.只有重视解题过 程中的语言表述,遇到“会做”的题目才能多 得分、得全分.对容易题要详写,对复杂题可 简写,答题要会把握得分点,可以好好地研 究一下自己参加过的一模、二模等试卷的评 分标准. 二是要注意审题中的细节.在平时的考 试中,经常有同学没有注意题目中的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前数学复习要点
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查字典大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前数学复习要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重视课本。
最后几天一定要多看课本,每个章节、知识点的定义、定理等务必再重温一遍,尤其平时遇到不多的冷门知识点,如矩阵行列式、算法、极坐标等,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2.适量练习。
最后几天复习不宜再做很多难题偏题怪题,但基本的题型还是要做到每天有练,保持手感与状态,建议近几年一模两模的填空选择可以每天做一到两套,注意速度与准确率的平衡;
3.错题重温。
这一年来历次作业、考试当中的错题,尤其是一些基础型错题,尽量重看一遍,看的过程中要问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做错?找出出错的原因,在高考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4.历年真题回顾。
无论之前有没有做过,考生都可以在这几天把过去几年的真题再拿出来重温一遍,真题永远是高考最权威的指向标,争取从真题中去感悟高考命题的特点与方向;
5.备考工具要齐全。
数学考试中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三角尺、圆规、计算器等,一定要在考前准备
齐全,尤其计算器,在数学考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好预备一台以防万一;
6.从内容上说,函数、三角、数列、圆锥曲线是上海高考命题永恒的主题,可以有意识的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7.合理分配时间。
考试中,考生一定要对整体的时间分配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要在个别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会影响到整场考试的节奏和心态;
8.最后,如果有同学在高中学习过微积分,请注意微积分在一些高中数学题目中的巧用,如函数最值、单调性、曲线切线斜率、旋转体体积等问题中,若能恰当的使用微积分解题,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尤其今年二模三模中,有好几道题目其实都很适合用导数处理,这一点希望学过微积分的同学注意!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前数学复习要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