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信阳
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期中测试
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
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每张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正面向上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珀斯位于澳大利亚西南海岸,以阳光和沙滩著称,夏季漫长而炎热,冬季潮湿多大风。

珀斯与上海(31°N)同位于大洋沿岸,但珀斯最冷月均温明显高于上海。

下图为珀斯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气候资料图与珀斯气候相符的是
2.珀斯最冷月均温明显高于上海,主要是因为珀斯
A.受洋流影响,增温明显C.受大陆冷气团影响较小
B.地处低纬,白昼时间长D.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
潮间带是指海边被潮水周期性淹没的地带。

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沿海淤泥深厚的潮间带,有“海岸卫士”的美誉。

下图为南亚地区部分原生红树林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3.红树林植被特征是
A.茎花现象
B.终年常绿
C.针状树叶
D.肉质茎叶
4.图中地貌所处位置及其形成作用是
A.河流出山口处流水侵蚀C.河流入海口处流水堆积
B.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堆积D.河流出山口处海水侵蚀
挪威海岸线曲折,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水电比重最高的国家,但发电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为弥补这一不足,挪威与西欧电网互联,通过“削峰补枯”实现全年稳定供电。

下图示意挪威的位置及其岛屿形成过程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岛屿形成过程中的风化作用主要是
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
C.生物风化
D.差异风化
6.挪威开发水电的优越自然条件有
①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③冰川侵蚀作用强,地形平坦②纬度较高,生物数量少④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挪威向西欧供电时
A.冰岛极光频发C.好望角风平浪静
B.亚洲高压势力强D.西班牙游人如织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示意图,该海域有大型洋流生成。

完成下面小题。

8.该海域形成的洋流可能是
①千岛寒流③西风漂流②东澳大利亚暖流
④日本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受洋流影响,该海域附近
A.气候炎热干燥
B.常年温暖湿润
C.渔业资源丰富
D.常年盛行西风10.该海域寒流流向大致为
A.自西向东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读某半球日照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23°26'S ,10W )C.(23°26'S ,100°E )
B.(23°26N ,10°E )
D.(23°26'N ,100W )
12.太阳直射点由甲移动至乙期间
A.南非开普敦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成都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B.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越来越早
D.青岛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13.下图城市“人口白然长曲”如收城市人口数虚的变化只B 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B.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

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

14.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f最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B:文化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15.某开发商欲在图中下列几处地方中选择一处建高级住宅区,你认为应选择在
A.a
B.b
C.d
D.g
二、综合题(本题共有3小题,共55分。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左图地层A—D中,形成时间最晚的是、最早的是。

(4分)(2)右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6分)
(3)右图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②为,⑦为。

(4分)
(4)图中E处在条件下,最可能形成的岩石是。

(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

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炼油工业发达,湖区周边城市因此迅速发展。

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

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

材料二马拉开波湖简图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湖区“热”的原因。

(6分)
(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

(4分)
(3)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水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分)
“冷流雪”是指冷空气经过暖水域,二者发生相互作用,低层暖湿空气上升冷却凝结,产生的降雪天气。

山东半岛北部和长江入海口附近均有“冷流雪”,主要发生于每年12月下旬至1月上旬。

下左图为山东半岛的位置图,下右图为长江入海口的位置图。

(1)与长江入海口的甲地相比,指出山东半岛北部“冷流雪”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7分)(2)与12月下旬至1月上旬相比,说明山东半岛北部2月“冷流雪”较少的原因。

(4分)(3)简述山东半岛北部“冷流雪”天气对农作物的有利影响。

(6分)
河南省信阳
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期中测试
地理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 C B C A D D B C D
题号1112131415
答案C A B D D
1.B
2.C
【解析】1.由材料及图可知,珀斯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

珀斯位于南半球,6~9月为冬季,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多,B图与之相符,B正确;A为温带季风气候,C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D为温度海洋性气候,ACD 不符合。

故选B。

2.珀斯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海岸,澳大利亚大陆地势起伏较小,陆地面积小,冬季陆上冷高压势力弱,大陆冷气团对其影响小,而上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亚欧大陆有势力强大的冷高压形成,受冷气团影响,上海冬季气温低,C正确;珀斯附近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有降温作用;上海与珀斯纬度相差不大,白昼时长差异小;冬季副热带高压北移,珀斯受盛行西风影响大,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夏季为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为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3.B
4.C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常绿植被,B正确;茎花现象是热带雨林乔木群落典型的特征,但红树林不具有该特征,A错误;针状树叶属于针叶林特征,C错误;肉质茎叶属于荒漠植被特征,D错误。

故选B。

4.读图可知,该地貌分布在入海口处的三角洲地貌,属于流水堆积地貌,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点睛】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
5.A
6.D
7.D
【解析】5.读岛屿形成过程之一图示可知,图中显示的风化作用是冻融作用,也可称为冰劈作用,具体形成过程是由于挪威纬度高,气温低,水分渗入岩石裂隙,冰冻后体积增大,使岩石裂隙扩大,冰解冻后,水分继续向裂隙深处渗透,反复冻融之后使岩石崩解破碎,属于物理风化,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读图可知,挪威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水能资源丰富,①④正确,③错误;纬度较高,生物数量少与开发水电关系不大,②错误。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挪威受北移的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量丰富;降水补给河流,河流流量增加,河流水汇入水库;水库水位升高,水电富余,向西欧输出电能为主,因此挪威向西欧供电时是北半球夏季。

夏季昼更长,部分地区有极昼现象,不可能极光频发,A错误;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是北半球冬季,B错误;好望角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风平浪静时受副高控制,是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C错误;西班牙位于欧洲,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夏季少雨,冬季多雨,游人如织是北半球夏季,D正确。

故选D。

【点睛】水能资源的自然条件:(一)丰富的水能资源:(1)流量大——流域内降水丰沛;(2)落差大——地形起伏大(二)良好的建坝:(1)峡谷地区—工程量小,效益高;(4)地质稳定——没有断层、裂隙、溶洞等。

8.B9.C10.D
【解析】8.由图可知,该海域海水温度较低,应位于中高纬度海区;通过对海域海水温度数值连线,可得出海域等温线分布情况,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且温度数值向北减小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且有寒暖流交汇,可能位于太平洋或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域,干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

而东澳大利亚暖流③西风漂流在南半球,不符合题意,①④正确。

故选B。

9.由上题可知,该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受扰动强烈,浮游生物繁盛,故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该海域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气候冬寒夏热,AB错误。

受盛行西风影响小,D 错误。

故选C。

10..通过连接海域水温数值得出等温线,等温线凸向西南,根据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凸向一致的规律可判断,图示海域寒流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故选D。

【点睛】风海流成因: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11.C12.A
【解析】11.读图可知,图示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故图示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图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根据图中35°W为位置可知,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位于100°E,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综上所述,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23°26'S,100°E),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太阳直射点由甲移动至乙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南非开普敦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A正确;天安门广场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升旗时间越来越晚,B错误;成都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正午日影逐渐变长,C错误;青岛白昼时间逐渐变短,日落时间越来越早,D错误。

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13.B
【详解】读图可知,②时前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正值,表明人口数量还在继续增长,人口数量没有达到最大值,A错误;包括①时在内的③时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值,人口数量增加,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人口数量不再增长,③时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值,人口数量减少,因此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①时入口数量比③时少,B正确、D错误;④时至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值,表示期间人口数量减少,因此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C错误。

故选B。

【点睛】
14.D15.D
【解析】14.工业区因为有污染,所以布局时一般要远离城区,有大气污染的要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有水污染的要在河流的下游。

根据等高线凸向判读,f位于河流下游,根据风向标判断,f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所以f最可能是工业区,D正确;f布局中心商务区、文化区、住宅区可能性小,ABC错误。

故选D。

15.根据等高线凸向判读,g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根据风向标判断,g位于与盛行风向
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所以g地环境优美,适合建高级住宅区,D正确;abd 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有些季节会处于盛行风下风向,ABC错误。

故选D。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商业区一般在最中心,其次是住宅区、工业区最远距离市中心。

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16.(18分)(1)D A(一空2分,4分)
(2)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一空2分,6分)
(3)重熔再生沉积物(一空2分,4分)
(4)高温高压变质岩(一空2分,4分)
【分析】本题以地层结构分布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左图可知,ABC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沉积岩中埋藏在下面的,形成时间较早,覆盖在上面的形成时间较晚,故形成最早的是A岩层;D为岩浆岩,它穿越ABC岩层之后,覆盖于地表,形成时间最晚。

(2)丁位于上地幔顶部,是岩浆;丙是由丁形成的,是岩浆岩;甲是通过固结成岩形成的,是沉积岩;乙是由沉积岩、岩浆岩形成的,因此是变质岩。

(3)②地质作用表示变质岩成为岩浆,应该是重熔再生;⑦为风化作用形成,应为沉积物,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

(4)图中E处位于地下岩层之中,位于岩浆的接触带,受岩浆活动影响,处于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最可能形成的岩石是变质岩。

17.(20分)(1)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地形封闭,风力较小,盆地内热量不容易散发;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每点2分,6分)
(2)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每点2分,共4分)(3)水质变化:污染严重以及湖水变咸(盐度增大)。

(每点2分,4分)
产生原因:①湖区周边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②石油开采、加工以及石油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带来的石油污染;③开挖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区,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恶化。

(每点2分,6分)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认真分析材料及题干要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影响气温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读图可知:该地纬度低,气温高;沿岸有北赤道暖流经过,暖流有增温作用。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山地对气流运行的阻挡、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地形不利于气流扩散等方面。

图中信息显示马拉开波湖周围群山环抱,而谷地地形不利于气流的扩散。

所以形成“热”的特点。

(2)读图可知,该地为位于赤道与回归线之间,多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影响。

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控制,多对流雨,降水充沛;冬半年,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影响,从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因此该地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

(3)湖水水质包括湖水的咸淡及湖水是否洁净等方面。

材料显示,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
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但后来马拉开波湖拓宽、挖深出海航道,此举易引发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变咸。

材料显示湖区周围油井众多,炼油业发达。

油井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油污,炼油工业排放污水,石油运输中的石油泄漏等易造成湖水污染;石油业的发展促进周边城市化水平提高,使得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

污水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水质变差,生态环境恶化
18.(17分)(1)频率高、降雪量大、历时长、强度大(每点1分,任答三点,3分)
纬度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冷空气温度更低、势力更强、频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山东半岛北部的渤海水域更广,冬季能向低层大气输送大量的热量和水汽;山东丘陵地形较崎岖,地形加剧暖湿空气抬升,更有利于形成降雪。

(任答两点,4分)
(2)陆地比热容小,冬季降温快,1月达到最低温,冷空气势力最强,2月气温开始回升,冷空气的频率和势力减弱;海洋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2月达到最低温,向大气输送热量和水汽少。

(每点2分,共4分)
(3)降雪能够增加土壤墒情(即土壤湿度),为农作物生长储蓄水分;冻死害虫病菌,减少病虫害;大雪覆盖在农作物上,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利于作物越冬(雪水的氮化物含量高,且能加速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肥力)。

(每点2分,共6分)
【分析】本题以“冷流雪”相关材料背景设置题日,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详解】(1)由材料可知,“冷流雪”是指冷空气经过暖水域,低层暖湿空气上升冷却凝结,产生的降雪天气。

从地理位置看,山东半岛北部三面环海。

由于海水的水温在冬季里相对内陆的地表温度要高,所以海面上方的空气相对温暖而湿润,富含大量水汽。

当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到达海面时,海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向上抬升,升至一定高度时,就会凝结成雪花,飘落下来,形成降雪。

同时半岛北部沿海丘陵山地对南下的气流产生抬升作用,促进了水汽的凝结。

相比长江入海口,山东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更容易受到温度更低、势力更强、频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的冷空气影响,故山东半岛北部“冷流雪”具有频率高、降雪量大、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

(2)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受冬季风影响,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温下降速度缓慢且滞后,海气温差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冷空气南下时,经过渤海海面,低层空气增温、增湿,为空气对流运动提供了条件,使之在近海面形成具有一定对流性的层积云并产生降雪,受南下气流推动,影响山东半岛北部。

因此12月下旬至1月上旬的冷流降雪量多且强度大。

进入2月后,海水温度继续降低,并达到一年的最低温度,海气温差减小,对流减弱,同时海洋的蒸发进一步减弱,水汽量减少,不易产生“冷流雪”。

(3)“冷流雪”天气主要产生降雪。

山东半岛北部此时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

积雪覆盖,隔绝了空气,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

积雪融化后,水分下渗进入土壤,增加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增加,为小麦返青提供了一定水分。

同时,降雪后的低温条件,一定程度上能杀灭部分虫卵和部分病菌,一定程度减少病虫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