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现状及“去小学化”的方法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现状及“去小学化”
的方法探究
摘要:幼小科学衔接教学是学前教育时期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通
过开设幼小科学衔接教学,幼儿教师将能够引领幼儿适应未来的变化,为步入小
学学习做出充分准备。

为了实现幼小科学衔接教学的有效开展,幼儿教师就应当
积极探究先进的教学策略,结合幼儿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并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本文探究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现状及“去
小学化”的方法,以实现幼小科学衔接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幼小科学衔接;现状;去小学化;方法
1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现状
1.1被片面理解为小学化教育
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

它们的差异不仅仅
是学习上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
分注意二者的差异,并从多层次进行教学,全面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模式。

这对幼儿顺利地步入小学打下扎实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简单、片面地将其视为“小学化”教
育的倾向。

1.2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在幼儿园,大部分幼儿的日常生活管理都是由生活教师来完成的。

幼儿在上
了小学以后,就必须自己解决这些日常的杂务。

所以,幼儿园要让幼儿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校里有序、快乐地
学习。

比如幼儿要学会正确地擦拭鼻子,吃饭时要注意洗手。

2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工作中“去小学化”的方法探究
2.1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要想从
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关键在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正如虞永平
教授提出的:幼小衔接不是翻山越岭,也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
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过度。

家长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急躁心理,要深入的了解幼儿、尊重幼儿。

“对于家长来说,不要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鼓
动者和胁迫者;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正常的衔接教育,努力做‘零起点’教育
的支持者和监督者”。

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要多倾听、多陪伴、多鼓励、多讨论,让孩子带着对小学的憧憬和向往,积极愉快的踏入小学。

家长的教育理念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整体发展方向,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幼儿顺利成长的重要
保障,所以家长应也应尝试研究孩子的心理与身心发展规律,及时了解相关的教
育政策法规。

2.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对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循环带班模式转换为固定带
班模式。

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这一方法并不现实,因为幼儿年龄较小,会本能地
对熟悉的人产生心理依赖。

如果采用固定带班模式,幼儿在面对陌生教师时肯定
会产生恐慌心理,内心缺乏安全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要先从建立师资途径为出发点。

建设师资力量最主要的环节是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教师有能力在大班与小班的教学中转换角色。

对此,幼
儿园要经常组织教师在一起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形式。

幼儿园要充分发挥教育
评价的导向作用及优势,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落实好前期的战略指导工作,将
教学研究与教学评价工作相联系,明确清晰的评价工作任务。

2.3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幼儿园教育
对于幼儿园的去小学化,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地方政府的帮助,并利用一些比
较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幼儿园教育的有序进行,同时防止出现任何社会或者内
部压迫,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更加偏向于小学化。

当下社会教育风气包括幼儿园教
学的价值观正处在一个迷失的阶段,人们常常忘却了教育的真实目的,为满足对
学习的要求而歪曲了教育的初衷,这时政府政策的实施并不仅是一个强制性,而
更多的是一个导向,为了促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能够往健康的方面的发展,从而
重塑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

在当下社会人们不断要求将幼儿
园教育与小学衔接的呼声中,很难让幼师团队能够产生牢固的育人的价值观,于
是政府部门就必须经常性的对幼师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以促使幼师集体确立幼
儿园教育以大量的自由活动和游戏为主的教育思路,使幼儿们从游戏中掌握到科
学知识,而不能采取一味增加幼儿们的学习量或者延长上课时间,通过布置大量
作业的方法,来促使幼儿们到达所谓的发展目的,因为只有正当教育的一线实践
者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才能够克服甚至减少小学化的教育倾向。

2.4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和指导,将建立健全幼儿园
办学监管评价机制,严格排查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国家应加强学前教育方面的
立法,使学前教育有法可依。

在学前教育相关的法规督促下,公办园去“小学化”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一些私立幼儿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仍以教授知识性内容为
噱头吸引家长的注意,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这些私立幼儿园规范办园,同时也应
增加对偏远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避免造成由于缺少资金、师资不足所
造成的“小学化”问题,只有做到公立园与私立园、城市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齐
头并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才能稳步发展。

2.5健全多元评价体系
幼儿园教育评价主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最终的
目的。

教师要尽量避免落入简单的评优、评先,减少整个评价过程的功利性色彩。

幼儿园积极体现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性和全面性,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严
格按照教育专业标准的核心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保证教师能够采取创造
性的管理策略和教育评价方式,加强与幼儿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严格按照不同层
次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成长和发展需求,采取针对性的评价策略和评价方法。

另外,幼儿园还要改革传统的奖惩制度,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联系,保障评价
结果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2.6规范小学招生教学行为
2.6.1规范入学条件,保证教育公平
首先,坚持零基础入校,严格避免各类的入校检测、考试,甚至才艺展演,
不得以其他方法考查、检测幼儿的拼音、汉字、算术、外语等能力,并切实避免
将此当作小学的入校门槛、条件或分班规范。

再次,对每个适龄儿童设定统一的
入校要求,不得为特长生、比赛得奖、资格证书持有者等设定更宽松的入校要求。

2.6.2保持零基础教育,适当确定教育进程
应坚持零基础教育,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缩短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
的差距,让幼儿们在幼小衔接时期平稳的过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关注到现阶段教学过
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采用揠苗助长的方式来进行幼小科学衔接教育,而要
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前教育的特征与要求,来合理开展教学
活动。

因此,教师就要积极探求先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零起点,齐步走,看得见,用整体思维推进幼小科学衔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2(6):2.
[2]周慧川,郑敏希.从儿童哲学活动中探寻幼小科学衔接的路径——以对"大
与小"问题的讨论为例[J].福建教育,2021,000(029):P.18-21.
[3]王海珍.幼小衔接,科学准备——探索家,园,校互动教育模式[J].学周
刊,2020(6):1.
[4]丁爱平.聚焦空间观念发展,找准关键衔接点——对一次"幼小科学衔接"
研讨活动的思考[J].教育视界,2022(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