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苏教 版初一
上)doc 初中语文
第5课
古代寓言二那么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以下咨询题。
甲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 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 乙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
丨吾忘持度.〔 丨遂不得履〔
〔5〕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
4. 翻译以下各句。
①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 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 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
5. 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 _________ 通 ______
〔 2〕 _____ 通 _________
6. 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讲讲那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① 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 〕
② 先自度其足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③ 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
3. 讲明以下加点的词。
〔1 〕而忘操之
〔
3 〕遂不得履
〕遽契其舟〔 〕〔
〕
〔2〕及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遽契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
2.区不以下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7. 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那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 子趋而往视之,苗那么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 .
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芒一一疲乏,芒芒然,专门疲乏的模样。
病一一劳累。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苗那么槁矣。
③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 宋人什么缘故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 读完寓言后,想想看,那个寓言讲明了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二】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 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攘一一窃取、偷盗。
斯一一那么就应该的意思。
道一一个人的举止言行。
1、讲明以下加点的词。
2、讲明文中加点的字。
揠 谓
悯 长 予
趋
槁 非徒
3 、 对以下加
点词归类
正确的-
」项为
悯其苗〔
〕
揠之〔
哪一项
〕 苗那么槁矣〔 〕
(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 剑不行。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翻译以下句子。
①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苴:丿、♦或:是:
损:已:非义:
2、以下对加点
〔〕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字“之”的用
. 法判定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②或告之曰③是非君子之道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以下句子。
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片断作文训练】
认真阅读?拔苗助长?一文,试想假如宋人看到禾苗干枯了,他会如何想?现在依照人物性格特点,补写一段文字,着重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文精读】
1、du o d u su i l u j u q 1
2、①量长短、量好的尺码②自己、从③到去、它〔代〝鞋〞〕
3、操:拿,携带;及:到,等到;遂:终于;履:鞋;遽:赶忙;契:雕刻;以:用、拿;于:至叽
4、①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②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③那个地点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点④像如此找剑,不是专门糊涂吗?5、〝坐〞同〝座〞、〝反〞同〝返〞。
6、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那个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动身,不从实际动身的人。
7、不能找到他的剑,那个故事告诉
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展变化,人们想咨询题、办情况,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课外延读一】
1、m in y d g 8
2、悯:耽心、担忧;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诉;予:文言
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
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
我关心禾苗长高了。
②他的亲小孩赶去一看,禾苗差不多干枯了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5、宋人想关心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那么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讲明
了如此一个道理:遇事假如不从客观实际动身,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课外延读二】
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损:减少;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
2、B
3、①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
②假如明白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什么缘故还要等待来年呢?4 、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