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3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人地关系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发展
01
02
03
生态农业
通过生态农业技术,实现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 质量。
有机农业
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 健康。
绿色食品
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提高 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 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05
人地关系未来展望
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集约化利用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实现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优先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对环境 造成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多元化利用
鼓励土地的混合利用,实现土地功能的多元化, 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人地关系
$number {01}
目 录
• 人地关系概述 • 人地关系理论 • 人地关系实践 • 人地关系问题与挑战 • 人地关系未来展望
01
人地关系概述
人地关系的定义
人地关系
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是农村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地关系研究
旨在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 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这种关系在不 同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表现和 演变。
04
人地关系问题与挑战
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压力
总结词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导致土地资源紧张、粮食安 全问题突出。
详细描述
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导致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粮食安全问 题日益突出。
农村社会学 第三章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汇总PPT课件
第一节 农村居民的婚姻行为
一、婚姻行为的本质特征
1、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
婚姻通常是指男女依照社会风 俗和法律的规定所建立的关系。这 种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的统一。婚姻从表现形式上是男女 两性的生理结合,而从本质上则是 男女之间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 一种社会行为。其社会性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3、择偶距离(通婚圈)
择偶距离的远近可以反映一个社区的开放程度。择偶距离 越远,其社区的的开放程度就越高。北大社会学系的一项调查 显示,目前农村男女的择偶距离一般较近,有近半数以上的婚 姻在5公里以内。而且不少局部调查发现,同村内部通婚呈逐渐 增多趋势。为什么农民倾向于就近择偶呢?首先,居住地邻近的 人们往往意味着文化背景相似,风俗习惯相同,这样有利于人 们的交往,而且男女双方及其父母都相互了解,结为亲家较放 心;其次,人们居住近,交往起来比较方便,结婚后双方家庭 的亲属网络扩大,便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互相帮助;第三,农村 中的异性交往大多在农田或乡村企业,社交面较狭窄,所以未 婚男女往往只能在同一地域选择配偶,或由出嫁到附近地区的 亲属、邻居相互牵线介绍,乃至通婚圈难以扩大;第四,一些 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使得这里的男青年 不愿外娶,女青年不愿远嫁,这也加剧了通婚圈的狭窄。
第三章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
➢ 农村居民的婚姻行为
思格斯曾说:“个体婚制是文明社会的细胞形态,根据这 种形态,我们就可以研究文明社会内部充分发展着的对立 和矛盾的本质”。中国2亿多个农村家庭,其结构、功能、 关系的状态和变迁,势必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社会转型 时期的稳定、协调、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择偶标准
主要是指人们在择偶时会着重考虑的因素和条件,实际 上考察的是哪些人会选择哪些人的问题。关于择偶标准的理 论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社会交换理论。它认为社会交 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成员的许多行为,都是期待交往 对方某种回报或者是回报对方的,并且在实施交换的过程中 使参加交换的每一方都感到平等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择偶中 的“郎才女貌”,或者是用较高的经济地位去交换某种显益 的社会地位等等。第二种是需要互补理论。它强调在择偶时 人们的主要考虑是各种需要的相辅相成,如支配欲强的男性 往往选择依赖性强的女性为偶。第三种是价值理论,它认为 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化的作用已逐渐将某种价值观内 化于个性之中,这种价值观即成为其择偶的依据,而同一种 社会阶层内部类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比较容易形成相 同的价值观,如常见的“门当户对”之说。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一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史略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农村社会学理论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人地关系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农村人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农村婚姻与家庭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农村经济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农村政治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农村文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农村卫生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农村工业化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农村城镇化
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农村社会分层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四章农村社会流动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农村扶贫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农村社会保障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七章城乡统筹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
乡村社会学作业内容及3答案
乡村社会学作业3答案题目:结合我国乡村社会的实际,谈一谈我国乡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成因、解决对策(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治安问题、五个方面结合当地实际任选其一)这个题目需要大家自己去做。
按照解题的思路去答题。
我这给大家的解题需要的资料,你们需要按照自己思路去总结归纳。
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乡村人口问题现状: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乡村人口问题:(1)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以上;(2)乡村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3)乡村人口素质低于城市;(4)尽管政府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但乡村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仍然超过政府倡导水平。
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
预计到200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到21世纪二三十年代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
人口素质差。
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
乡村劳动力大量过剩。
乡村人口增长迅速,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新的农业产业没有大量形成,必然导致乡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
成因:政治原因。
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政策没有执行。
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
我国传统观念对于生育子女是极其重视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是祖先对后人最大的要求。
落后的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
乡村育龄妇女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乡村人口问题的重要因素。
乡村行政行为的失误。
一方面,随着乡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行政组织体制逐渐解体消亡,而新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健全,使得一些乡村地区对农民家庭计划生育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有些乡村地区的行政管理者在招待计划生育工作中单纯强调对违反者罚款。
对策:加大宣传力度。
使乡村广大干部和群众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形势以及众多的人口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以理解、支持、配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中外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1)国外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①综合论派。
综合论派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整体的,全面研究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代表人物是索罗金和齐默尔曼,他们把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在与城市社会的比较中描述农村社会普遍而持久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农村社会各部分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农村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特殊论派。
特殊论派认为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具体、特殊的问题,只研究农村社会某一特定的领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学与其他研究农村的学科相区别。
在美国农村社会学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主张以农村居民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霍桑、纳尔逊和罗杰斯。
霍桑认为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应以农村居民的社会化为中心。
后两者关注的是处于农村社会群体或群体关系中的个人,尤其是罗杰斯强调要从农村的社会变迁中去研究群体关系中的人。
b.主张以农村社会心理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威廉姆斯,他试图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描述农村社会的生活。
c.主张以农村社会组织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桑德森、鲁米斯和比格尔。
前者认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农村社会组织,并试图通过农村社会组织实施农村建设。
而后两者则更多地着眼于包括农村社会组织在内的农村社会体制或农村社会系统。
d.主张以农村社会问题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泰勒和卡弗尔,他们认为农村社会学就是对农村居民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主张农村社会学去研究农村中那些无专门学科探讨的政治、宗教、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2)我国社会学者的认识我国农村社会学者对于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大体也分为两类:①农村社会学是应用社会学。
例如,童润之认为农村社会学应注重实际问题的阐明;乔启明也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一种应用科学,以社会目光观察及解释农村人口的经济、文化、组织等复杂现象,以供指示农村社会活动之正当方向。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会形态。
•√•×2。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地域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3。
相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4.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生活主体、生活条件和生活态度。
•√•×5.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是江苏的华西村.•√•×6。
研究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是()。
•社会分化•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7。
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15年,农村常住人口人数仍达( )。
•5亿•6亿•7亿•8亿8.农村环境问题直接威胁我们的是().•土地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畜牧业安全9.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
•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精准式扶贫10。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丧葬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丧葬方式是( ).•火葬•天葬•水葬•土葬11。
对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生产方式•科学技术•自然环境•社会制度12.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豪华型13。
农村居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及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是( )。
•劳动方式•消费方式•婚烟方式•文化娱乐方式14。
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
•劳动分工•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诞生•国家的出现15。
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本质特征的是( )。
•生活水平•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态度16。
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生活主体、生活水平•生活主体、生活条件•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态度17.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劳动方式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以农为主兼营他业•非农职业者越来越多•外出务农成为重要选择•开办现代化农场18。
《农村社会学》第三讲
1.农村人口数量多,比例仍然偏高 2.男女性别比长期失调 3.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4.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较差
1. 中国农村人口比例长期居高不下,主要是由落后的生产方 式和城乡分隔体制造成的。 2.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是推行了几十年的 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城乡差距加大情况下 青壮年大量向城市转移的结果。 3. 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调,主要是传统的生育观念和计划生育 政策冲撞的结果。 4.农村人口总体素质差,是城乡差距的结果。
1.义务教育尚未实际普及 2.教师数量不足,“代课老师”问题严重 3.农村教育以应试为中心,各类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
4. 农村学校大量向城镇集中,带来学生上学难和学生发展困 境等很多新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国家教育投入体制,是造成农村教育问题 的直接原因。 中国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造成农村教育问题的 关键原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把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8项战略之首。新农村建设的方针被表述 为 “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 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福利水平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促进城乡协 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形成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 新风貌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和生活
社会流动的功能: 1.促进社会平等 2.促进社会整合 3.激发人的积极性
1. 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是农 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 2. 城镇化速度加快,年轻人追求新生活方式是农村社会流动 的重要动因。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因素逐步扩大, 促进农村社会流动。 4.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诱使农村 人口进行社会流动。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三章农村人地关系
科技创新
推动农村人地关系的现代化,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政策支持
出台有利于农民保护土地权益 和发展农业的政策。
农民合作
农民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农村 人地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案例分析:农村人地关系的实践与探索
有机农业
以生态平衡为导向的农业模式, 改善了农村人地关系。
可持续农业
减少对农业资源的压力,促进农 村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的生计和农业发展依 赖于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供 给。
2 生态性
农民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环 境有一定的影响。
3 嵌套性
农村人地关系嵌套在社会、 经济和政治等更广泛的关 系网络中。
农村人地关系的影响因素
1 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土壤质量、气 候等对农村人地关系起着 重要作用。
2 经济因素
3 政策与制度
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等对农民的农业 生产和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三章农 村人地关系
本章介绍农村人地关系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作用与意义、改善与发展, 并通过案例分析农村人地关系的实践与探索,最后得出结论和主要观点。
农村人地关系的定义
农村人地关系指的是农业社区内农民与土地、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关联。
农村人地关系的特点
1 互依性
国家政策、土地制度、农 业补贴等对农村人地关系 产生重要影响。
农村人地关系的作用与意义
1 粮食生产保障
农村人地关系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生态环境。
3 乡村社会建设
农村人地关系对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农村人地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社区支持农业
通过农民与社区居民的合作,改 善农村人地关系。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农村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三章农村社会学理论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农民、农业和农村1.农民(1)农民的概念农民概念可从职业、阶级和身份三个维度来认识和理解。
①作为一种职业概念,农民是指以土地为生、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②农民又是一个阶级的概念,是没有土地或只占有少量土地的农民利益群体,一般与地主阶级相对立。
③作为一种身份概念,凡是农村户籍管理的人口均称为农民。
(2)农民的“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①“生存理性”a.概念农民的“生存理性”是指生产活动不受利润原则制约,劳力和资源配置也不是从最大经济效益原则出发,而受制于伦理、道德与习俗等传统力量。
生存理性主要表现在“前资本主义的农民秩序”中。
b.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卡尔·博兰尼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出现之前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嵌入”到社会关系中的。
因此,研究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要把经济关系作为社会制度过程来研究。
博兰尼的“嵌入”观点建立在没有根据供求规律而定出价格的市场社会之上,他所指的小农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出现之前的小农经济。
斯科特指出,在“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下,农民所追求的绝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较低的风险分配与较高的生存保障;对于农民而言,第一位的是回避风险、确保“生存安全”,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体现了农民社会的道德观、平等观、公正观。
②“经济理性”舒尔茨提出了一种在竞争的市场运行中追求利润的、以商品经济为主体的农民经济模式。
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在特定的资源和技术约束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并根据利益调节生产以实现要素配置的最优化。
舒尔茨提出著名的“贫穷而有效率”命题,认为传统农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总是有效率的,农民表面上被认为不理性的行为表现,恰恰是他们面对外部限制条件时的行为理性,所以农民也是理性的经济人。
2.农业(1)农业的含义农业是通过人类劳动去实现植物和动物的再生产,来获得物质资料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
农村社会学第三版课件第7章农村经济1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的概念 农村经济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基础上,以农业生产为
主要特点的经济结构。 农村经济包括农村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以及农民作为农村市场主体, 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经济社会 关系。
二、农村经济的基本状况
1979年,在农村改革大潮推动下,国家对农垦系统 实行“财务包干”的新政策,要求国营农场“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国营农场从此走上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 式创新之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营农场在建立政 企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行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组织领导制度与进行投资主体和土 地经营制度的改革、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推进,前景很好。
二、国营农场的类型
——农垦农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统称为农垦系 统或农垦部门,主要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管理,其耕 地大量来自开垦荒地。
——国营林场,由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管理。
——国营渔场,由渔业主管部门建立和管理。
三、国营农场的地位与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国营农场主要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提供战略储备物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粮、 棉、油以及其他农副产品的需要。在就业上,安置了大 批复员转业官兵、库区移民、城乡知青和劳改人员。
4、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目标是形成由农民、农村工 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二、农业补贴问题
(一)农业补贴的概念
农业补贴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农业生产、流通和 贸易以及农产品消费者进行的转移支付。它是一国政府 对本国农业提供支持和保护体系中最常用的工具,包括 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等环节实行的各种直接与间接形 式的补助的总和。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0002
C、市场经济的确立 D、城乡差别
29.(2 分)
构成生活方式存在与变革的自然基础的是 ( )。
A、生产方式 B、科学技术 C、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
30.(2 分)
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 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的 方法是( )。
A、客观法 B、声誉法 C、分析法 D、主观法
15.(2 分)
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 方式本质特征的是( )。
A、生活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质量 D、生活态度
16.(2 分)
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主体、生活条件 C、生活条件、生活水平 D、生活质量、生活态度
17.(2 分)
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劳动方式的主要特点 不包括( )。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 -0002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 5 题,共 5 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 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会形态。
√ ×
2.(1 分)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地域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 ×
3.(1 分)
12.(2 分)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 到了( )。
A、温饱型 B、小康型 C、富裕型 D、豪华型
13.(2 分)
农村居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及社会生活最 基本的内容是( )。
A、劳动方式 B、消费方式 C、婚烟方式 D、文化娱乐方式
14.(2 分)
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 A、劳动分工 B、私有制的产生 C、阶级的诞生 D、国家的出现
24.(2 分)
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个体农民变成 了集体农民,使分散独立经营的农民阶级变 成了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新的 农民阶级的时间是( )。
乡村社会学作业1--4答案
乡村社会学作业1这个题目需要大家自己去做。
按照解题的思路去答题。
我这给大家解题需要的资料,你们需要按照自己思路去总结归纳。
(一)家庭的涵义与特点它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厉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
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第一,夫妻关系;第二,亲子关系;第三,兄弟姐妹关系;第四,婆媳关系;第五,祖孙关系;第六,其他家庭关系。
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
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
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
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歇息和娱乐功能。
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
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与共,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乡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第一,乡村家庭每户人口较城镇为多。
第二,乡村家庭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功能较多,功能较强。
如生产功能,赡养功能。
第三,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不仅比城市家庭更多、更强,而且也有其特点。
如生产的极大分散性、生产过程的极度随机性、用工的不确定性、生产成效的难预料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主动灵便的决策。
功能:经济功能。
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通过生产生活资料,保证产品的分配和交换,满足了人们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需求。
生物功能。
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繁殖两个方面。
组织消费的功能。
组织消费是任何形式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并且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城市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
乡村家庭此功能也正在逐步增强。
抚育和赡养的功能。
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
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应。
歇息和娱乐的功能。
家庭是个人歇息的场所,家庭娱乐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固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非固定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份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
《农村社会学》是刘豪兴教授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12章,主要探讨了农村社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意义和基本概念。
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从农村社会的历史演变、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第五章至第八章则从农村文化、教育和宗教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则从农村社会问题、治理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村社会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作者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农村社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农村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
同时,本书的语言简明易懂,逻辑清晰,适合广大学生和研究者阅读和学习。
2023春季农村社会学形考3
2023春季农村社会学形考3
2023春季农村社会学形考3
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关系的学科。
随着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悬殊,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首先,农村社会学关注农村社会结构的特点和变化。
农村社会结构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农村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与城市家庭有所不同。
由于人口流动和外出打工潮的加剧,农村家庭结构逐渐变单一化和老龄化。
这对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变迁和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资源流失、土地流转、农民工问题等都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农村社会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此外,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问题。
农村社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
这些问题与农村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它们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最后,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
农村社会的关系网络比较复杂,其中包括亲属关系、邻里关系、乡亲关系等。
这些关系对于农村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这些关系可以揭示出农村社会的特点和规律。
总的来说,农村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社会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农村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三章农村人地关系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 续性。
农村资源利用与人地关系
农产品资源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促进农产 品生产与供应,满足人们对 农产品的需求。
水资源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加强水资 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确保农 村的持续发展。
能源资源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推动农村 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对 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
农村土地制度与人地关系
1
土地流转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推动土地流转,实现
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承包
2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的规模 化。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完善土地承包制度,
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3
土地流转市场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建设土地流转市场,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民对土地的认识与使用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促进农民对土地资源的充分认识和合理使用,发挥农民在土地利用中的主体作用。
农村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农村人地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农村 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幸福美好生活至关重要。
农村生态环境与人地关系
1 保护生物多样性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
2 防止环境污染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治理。
城乡土地流转与人地关系
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推动城乡土地 流转,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农村城市化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适应农民城市 化需求,加强城乡土地利用协调 发展。
土地整治
农村人地关系需要进行土地整治 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土地 利用效率。
农村社会学PPT-第三章 村落与农村社区
如何兼顾、如何协调,是一个值 得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三、村落的性质特征
• 在现代社会快速变迁与发展的进程中,村落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要
深刻理 解村落之于人类和文明的意义,还需要把握和认识村落的性 质。当我们抓住村 落的真实本质时,也就会对村落在现代社会的变 迁及其现实状况保持理性的 态度。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村落 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9
选举而产生的,因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属 于村民自治管理的范畴。
二、行政村的设置
• 目前,行政村的公共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公共服务设置和公共基础设施
设置。行政村的公共服务设置主要有村社会事务服务、村医疗诊所、村幼儿 园及 小学等教育机构。村社会事务服务设置主要向村民提供社会保险、保障 以及社会 福利等方面的服务,帮助村民办理申报、领取等手续。村医疗诊所 是根据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政策而在行政村内设置的便于村民就诊的农村合法 卫生医疗机构,其 设置按照政策统一规范,向村民提供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 务。在一般情况下,每 个行政村都设有一所小学,为村内儿童就学提供便利。 此外,为满足儿童教育社 会化的需求,一些行政村通过多种途径设立了幼儿 园,以解决村民幼儿教育需求 问题。此外,不同地方还根据本地条件在农村 建设中提供多种新型公共服务。 在公共基础设施设置方面, “村村通”工程 已让行政村全部开通公路,行政 村与外部联系的交通条件得以改善。此外, 越来越多的行政村已通宽带网络,反 映出农村的通信设施已走向现代化。目
• 三是生计功能。村落之所以能承载 起农村社会,一个重要原因是村落还是一个谋生的地方,这
个地方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条件。如今,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有些村落可能不再有农业而
出现了 新的生计模式。
农村社会学形考3
题目: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对策(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治安问题五方面结合当地实际任选其一)。
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
让学生理清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社会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危害,加深对社会问题理论的理解,同时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并注意防止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要求:(1)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危害,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对策;(2)完整准确地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内容;(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4)字数不低于600字;(5)作一次小型的社会问题调查(以乡镇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八章后做本作业。
解题思路:(1)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危害;(2)农村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对策;(3)结合农村社会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
关于xxx乡(镇)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理清乡村社会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社会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危害,加深对社会问题理论的理解,同时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并注意防止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二、调查地点与时间地点:xxx乡时间:2023年3月8日三、调查方法随机深入乡镇下的自然村进行现场调研四、调查内容与结论(1)社会问题的涵义、特点涵义: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失调现象,是指影响了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并且只能以社会力量来解决。
特点:普遍性与变异性、复杂性与周期性、客观性与主观性。
大同夭乡镇社会问题除具有一般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农业对于土地等自然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农村社会问题也与自然因素的变化紧密相关;第二,作为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代表,农村更易受到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变迁的影响,农村社会问题也大多与社会变迁有着直接的关联;第三,与工商业和城市相比,农业、农村处于政治经济结构中的弱势一方,很多农村社会问题其实是外生性的,来自于工商业和城市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差序格局在血缘关系中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的远近。
举例来说就是,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去奶奶家过年,就不会需要买很多的东西,只要一家人一起去了就足够了,在一起图的是个热闹,比较随意自在。
而去姥姥家过年就不同了,我们需要买许许多多的东西,包括鸡鱼肉蛋了、各种蔬菜了、各种营养品、各种零食之类的,有很多的礼节需要讲究,而且相比之下比较拘谨。
其理性的表征就是那种以父系血缘为主,从而导致这种亲属之间的亲疏。
(2)差序格局在地缘关系体现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有这样一句话就是:远亲不如近邻。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确实如此。
就如远在他乡奋斗的人,他们和邻里关系处的就比和自己亲戚的关系要更亲近更密切。
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首选寻求帮助的对象可能是邻居而不是相隔千万里的亲戚。
(3)差序格局在业缘关系中的主要体现是在单位里对于职位等的安排。
如在一些乡镇企业中,人们在人事安排和劳动分工中,往往有要职、美差、一般工作、苦累活计等的分别。
而如何分配这些差事呢。
人们往往按照与自己关系的远近来安排。
和自己关系好的近的分的工作就会轻松,反之分的就是些脏活苦活。
其理性化的表征就是利益相关,他们之间可以结成利益互惠小组,互得利益。
2、农村社会关系的类型主要有这几种: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利缘关系、情缘关系。
(1)血缘关系其维持逻辑是以血缘为纽带维系的,像宗族、宗亲、姻亲了,都是以血缘来维系的。
(2)地缘关系其维持逻辑是以地域、地区为纽带来维系的,像老乡会、村落的邻里关系。
(3)业缘关系其维持逻辑是以职业为纽带维系的,像各行各业的协会。
(4)利缘关系是以利益为纽带来维系的,像商业上商人的关系。
(5)情缘关系是以感情为纽带维系的。
如朋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