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办公室关于印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重大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办公室关于印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重大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延州政办发[2006]50号
【发布部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15
【实施日期】2006.09.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办公室关于印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重大项目建设“十一五”规
划的通知
(延州政办发〔2006〕50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委局室:
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重大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九月十五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重大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
(二○○六年九月十五日)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重大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作为指导“十一五”期间全州重大项目布局、建设重大工程和安排投资的依据。
本《规划》所指重大项目,是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建设项目。
一、“十五”期间全州重大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我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实施了一批牵动力大、影响面广、效益较好的重大工程和事关州计民生的城建、水务、交通、通讯、口岸等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扩张,带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一)创新项目谋划思路,投资总量持续扩大
“十五”期间,针对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州提出了“以投资拉动为突破口,抓好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四项重点工作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重大项目高层运作、全民动员抓项目建设的较为系统的工作体系,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
“十五”期间,全州施工项目达2614个,比“九五”时期增加587个。
当年新开工项目达2096个,比“九五”时期增加609个。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98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98亿元,年平均增速为20.3%,比“九五”时期平均增速提高
13.6个百分点。
预计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15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的38%。
(二)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突出抓好林产、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重大项目,加快资源整合和空间布局调整,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十五”期间,延边白麓纸业年产13万吨彩色胶印新闻纸、吉林敖东GMP改造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大唐珲春电厂二期扩建、汪清油母页岩等一批重大能源矿产开发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引进了紫金矿业集团、吉林晨鸣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
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我州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延边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我州实施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水利、交通、信息网络等重大项目,城乡面貌发展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开发条件。
延吉、珲春、敦化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汪清县城的供水工程及和龙、安图、图们的供水管网已全部建成或部分建成,延吉、珲春的城市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敦化的垃圾处理工程、延吉中环路二期扩建等城市道路工程进展顺利。
图们江、牡丹江、布尔哈通河、海兰江的过城段堤防得到综合治理,不仅提高了防洪标准,而且成为新的城市景观。
江密峰至珲春高速公路延吉至图们段、201国道小沟岭至滴达咀二级公路、和龙至龙井一级公路、图们至汪清二级公路等一批国、省、县道竣工通车,江密峰至珲春高速公路敦化至延吉段、和龙至三道公路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全州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四)围绕落实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生态州建设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和实施了一批国债项目
“十五”期间,我州通过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从国家争取了发展建设资金80多亿元,顺利实施了汪清经春阳至省界公路、敦化市中环路等一大批西部大开发项目。
通过落实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争取了国家支持的一批重大工业项目。
珲春电厂二期扩建工程、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吉林敖东药业集团鹿茸冻干产业化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42.4亿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延边特产实业有限公司人参高品位综合加工、吉林新元木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档装饰实木复合地板扩建工程等12个项目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第三批老工业基地项目专家评审,并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实施了长白山天然林保护工程、长白山东北虎保护区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39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1亿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6万公顷,生态环境、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初见成效。
(五)全面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保重大项目落到实处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改变投资管理方式,改善投融资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有力地保证了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总体来看,“十五”期间我州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为“十一五”时期拉动经济提速快跑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项目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缺少影响全州生产力布局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投资额在2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
二是建设资金缺口大、落实难,仍然是制约项目建设的重要原因。
三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抑制投资过快增长,规范土地、林地、环保、市场准入等行政审批程序,增加了工作环节和内容,提高了项目建设成本。
四是项目主体实力不强,市场发育程度低,驾驭市场和推进项目的能力较弱。
五是重大项目储备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项目研究不深,缺少环评、土地、规划等批件及必要的评估论证。
六
是重大项目后期管理滞后,“四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管理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项目建成的后评价制度尚属空白。
二、“十一五”期间全州重大项目建设的宏观环境
(一)国际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和全球性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不断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国际投资流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和产业。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这一进程将大大加快,这对我州具备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弱势产业造成较大冲击。
从周边国家来看,日本经济已进入复苏阶段,韩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俄中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朝鲜市场开发余地增加,这给我州重大项目建设增加了有利因素。
但是,大图们江行动计划的实施也给我州原来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地位带来变数。
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州要找准在省和国家以及国际市场中的位置,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资源、环境、人文等比较优势,建设一批对延边经济具有支撑作用、在国内国际具有竞争力的重大项目。
(二)国内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我州作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密集区,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将进入一个难得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但是,在项目选择上,政策的导向将更加鲜明,既要考虑当地的发展需要,又要符合国家的中长期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技术政策,符合国家确定的投资导向,更加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
(三)州内环境
我州经济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作重点仍是扩大资金积累,促进资源要素向工业
领域集中,加快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州初步形成了以食品、林产、医药、能源矿产等产业为主的特色、支柱经济雏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投资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为重大项目的布局与建设创造了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州的重大项目建设既存在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区域竞争加剧等各方面的挑战。
全州上下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发展机遇,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州经济社会提速快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十一五”期间全州重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围绕发展四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及城镇体系建设,合理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优化重大项目的产业结构,加强项目前后期管理,提高重大项目的竞争力,推动投资增长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区域、城乡、人口、资源、环境等统筹协调发展,将加大项目投资与增加就业机会、合理利用资源、妥善保护环境、兼顾承载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走生态环保、效益型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按照“先编规划、后审项目”的要求,注意与国家和省中长期规划、各专业规划的衔接配合,将重点项目纳入各级规划的想法布局里。
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投资增长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减少、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2.坚持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则。
坚持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取向,
重点围绕国家支持的、具有我州特色的支柱、优势产业和基础设施来加大投资和建设项目。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