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教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教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2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题文】“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
A. 重农抑商
B. 奖励军功
C. 推行县制
D. 严明法令
2、下列发明属于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是()
A. 曲辕犁
B. 筒车
C. 高转筒车
D. 翻车
3、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
B. 国家统一
C. 交通发达
D. 对外开放
4、
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A. “七国之乱”的爆发
B. “八王之乱”的兴起
C.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 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5、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

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

”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 分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
D. 金瓶掣签制
6、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但众多史家对她的统治总体持肯定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她()
A. 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增强
C. 发展了科举制
D. 重用有才能的人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
7、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A.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B.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C. 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D.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8、
下列相关内容搭配恰当的是()
A. 祖冲之——圆周率
B. 造纸术发明——西汉
C. 西行天竺——鉴真
D. 发明曲辕犁——唐朝
9、
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最杰出的三位是()
A. 李白
B. 贺知章
C. 杜甫
D. 白居易
10、
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
A.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B. 文成公主入吐蕃
C. 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
D. 唐朝封怀仁可汗
11、
安史之乱的两个叛军首领是()
A. 安禄山
B. 李光弼
C. 郭子仪
D. 史思明
12、道家的代表有()
A. 荀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13、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
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C. 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D. 有利经济发展
14、对科举制的准确理解是()
A. 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
B.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C. 隋朝时开始创立
D. 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5、改进造纸术的是──____。

16、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晋、韩、赵、魏、秦。

______ (判断对错)
17、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______ (判断对错)
18、制造了“胡蓝之狱”的皇帝是___;军机处始设于___帝在位时。

19、《》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0、动手画示意图来整理知识,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示意图中A、B、C、D位置分别代表的内容(8分)
评卷人得分
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
21、魏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犬戎和羌等族。

()
评卷人得分
五、连线题(共1题,共4分)
22、
将下列诗人以及对应的风格连线。

李白诗圣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杜甫诗魔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白居易诗仙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B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奖励军功,因为变法规定,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
【解析】
【答案】B
2、B
【分析】
【分析】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筒车。

3、B
【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许多汉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故选B.
本题考查元朝的民族关系.元朝时;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解析】
【答案】 B
4、C
【分析】
题干给出的表格数据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这一现象导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解析】
C
5、A
【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法家思想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设郡县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中央集权,因此选A。

【点评】主要考察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6、B
【分析】
本题考查的武则天统治时期对唐朝社会的贡献。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注意选拔贤才,这些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张,国力不断增强,因此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就是是后世对后世对她的统治的肯定。

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
B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
7、ABCD
【分析】
唐朝出现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前期的康乾盛世都是历史上的治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国内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故选A;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注意理解各个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注意理解和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解析】
【答案】 ABCD
8、ABD
【分析】

【解析】
ABD
9、ACD
本题考查唐朝诗人。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故选ACD。

【解析】
ACD
10、BC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与吐蕃的交往。

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故选BC。

【解析】
BC
11、AD
【分析】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故选AD。

【解析】
AD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故选BD.
本题考查道家学派.
本题以道家学派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解析】
【答案】 BD
13、ABC
【分析】

【解析】
ABC
14、BCD
【分析】
据题干“对科举制的准确理解”结合所学可知;隋朝时开始创立的科举制,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故选:BC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相关知识的掌握;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解析】
BCD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5、蔡伦
【分析】
【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故答案为:蔡伦。

【点评】本题考查改进造纸术的人物。

16、略
【分析】
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故答案为:
×.
本题以“战国七雄”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名称.
本题主要考查战国七雄的名称.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解析】
×
17、略
【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科举制从创立到废除的主要史实.
【解析】
18、略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

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

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

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

明太祖借此大开杀戒,将许多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时期,是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
【解析】
【答案】
明太祖雍正
19、略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的相关内容。

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解析】
【答案】
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20、略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内容,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改造采取的方式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经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所以答案是:A:农业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社会主义 D:公私合营。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解析】
【答案】
A:农业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社会主义 D:公私合营
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
21、×
【分析】
【分析】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

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内迁“五胡”。

五、连线题(共1题,共4分)
22、略
【分析】
本题考查唐诗繁荣的知识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反映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及唐朝盛世的景象,其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因此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盛世转入衰败及动荡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战争及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再现了历史的真情实况,其诗歌被称为“诗史”,其诗具有气魄雄浑、沉郁悲伧分特点,杜甫因此被誉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衰败中唐时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败及人民的疾苦,具有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的特点,白居易被后人誉为“诗魔”。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