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对30万的胜利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企图彻底“剿灭”中央根
据地红军。
总兵力仅有3万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以下简
称红一方面军),利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败了10倍兵力的敌军,
创造了人民军队史上内线歼敌的经典战例。
撰文 / 杜东冬
敌军重兵压境
1931年6月21日,蒋介石在江西南昌召开军事会议,具体部署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蒋介石认为,前两次“围剿”失败,主要原因是参加“围剿”的部队都不是他的嫡系部队。
这一次,他下决心增调5个嫡系师,共10万人到江西,个旅,共计30万人。
蒋介石亲自担任“围剿”军总
司令,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并聘请
了英、日、德等国的军事顾问随军参
与策划。
这次“围剿”,蒋介石决定
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
入、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首先消
灭红军主力,摧毁苏区,然后再深入
进行“清剿”。
对这次“围剿”,蒋
红一方面军总部的无线电台监听到
的国民党军活动信号越来越频繁。
这一次,红军面临的处境无疑
是最为复杂和困难的。
面对
备精良的国民党军,红军主力部队
却不过3万人,不仅众寡悬殊,
备上也处于劣势。
此外,
胜利结束的第二次反“
续苦战,紧接着转入紧张的群众工
对的胜利: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3万30万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的纪念雕塑
诱敌深入攻其不备
6月30日,红一方面军临时总
前委(前敌委员会的简称)判明敌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示意图瑞金
良口
东固
遇,对红军是不利的。
毛泽东、朱德和临时总前委决定“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采取“磨盘战术”,向南实行千里大迂回,绕过国民党军进攻的锋芒,从中央苏区南部插入国民党军背后。
朱德后来解释说:“我们的方法,就是先躲开他,疲劳他,等他疲劳不堪了,再开始打。
”
7月22日,红军主力到达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西北部的高兴圩地区。
按原定作战计划,红军将由兴国突破富田一点,然后由西而东横扫过去,把敌军的主力甩在赣南,等他们转回来,红军再攻其不备。
遗憾的是,敌人通过空中侦察,发现红军主力集中在兴国地区,判断红军有西渡赣江的可能。
于是,敌军主力分路向兴国地区急进,蒋介石嫡系陈诚、罗卓英挺进纵队的两个师开进了富田,红军不得不撤回高兴圩。
此时,天上有飞机盘旋侦察,西有赣江阻隔,东、北、南3个方向有敌军12个师步步紧逼,对红军形成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自第一次反“围剿”之后,红一方面军从未面临过如此危急的局面。
巧妙穿插歼敌
在危急时刻,毛泽东、朱德根据当时各路敌人的战斗力情况作出判断,第3路军从北方调来、战斗力比较弱,易被红军歼灭。
红军决定:以第35军、第12军第35师和独立第4师、第5师,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把敌第1路进击军、第2路进击军和第4军团向万安、良口方向引诱,把敌第1军团牵制在崇贤、
东固之间地区。
而红一方面军集中
主力首先寻求歼灭向莲塘急进的敌
第3路进击军,然后攻击龙冈、黄阪,
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各个
歼灭敌人。
8月5日晚,红军准备穿越敌
军的包围圈。
他们给马穿上了伪装,
将铁锹等能发出声响的东西都用布
包好,行军中不准说话,不准吹哨子。
数万红军人马,就这样静悄悄地穿
过了敌军的包围圈。
从8月7日到11日,红一方面
军三战三捷,共毙伤俘敌1万余人。
蒋介石、何应钦这才判明红一方面军
主力的位置,并判断下一步红军可
能北出临川,于是命令第1路、第2
路进击军和第1军团掉头向东。
各
路敌人共20万人分兵两路,又以密
集的大包围态势向红军集结地君埠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君埠乡)压
了过来。
调虎离山
面对敌人的重兵包围,毛泽东、
朱德详细听取了关于各路敌军进展
的报告,决定以除第35师外的中国
工农红军第12军(以下简称红12军)
向乐安方向佯动(制造假象以欺骗
和迷惑敌人的作战行动),将敌军
主力往东北方向引诱,红军主力则
秘密向西,返回兴国休整。
8月15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
2万余人,同敌军东西对进突击,利
用敌军第1军团和第2路进击军之
间仅有10余千米的合围缺口乘隙
穿插,翻越尖岭垴,离南北两侧敌军
最近时只有5千米左右,敌军哨兵
手电筒的光亮都隐约可见。
具有丰
富隐蔽夜行经验的红一方面军主力,
在天明之前就把尖岭垴主峰远远甩
在了身后,跳出敌军的重兵包围,到
达兴国地区东北部进行休整。
当红一方面军主力秘密穿过敌
军包围圈时,红12军在军长罗炳辉
的率领下,大张旗鼓地向东北方向
行进。
为了佯装主力,红12军拉大
行军距离,高举红旗,夜间行军点起
无数火把。
路过岔路口都写上红一
方面军各部的番号,营造出大规模
行军的阵势。
时任红12军副官长的
杨至成回忆:“当敌机侦察时,(我
军)1个连拉开成1个营的架势,有
红旗的展开红旗,没有的拿出了各
种花色包袱布,高高地摇晃着。
走
(责任编辑 / 黄盈盈 美术编辑 / 韦英章)
在这次战役中,红一方面军
在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巧妙运用各项战术,胜利粉碎了敌军的第三次“围剿”,促进了中央苏区的稳固和发展。
英勇善战的
红军战士们也呈现了一场有勇有谋的经典战例。
到尘土多的地方,战士们故意像孩
子那样跳跃前进,荡起浓厚的尘土,漫天飞扬。
从空中和远处看,红旗招展,烟尘滚滚,人喊马嘶,气魄浩大,这不是一支不足万人的队伍,而是一支几万人的大军!”
在红12军的佯动欺骗下,蒋介
石的空中侦察和追踪而至的部队都
认定红军主力向东北前进,在后面紧追不舍。
红12军为了进一步拖住敌军,故意选择崎岖难走的行军路
线:哪座山高就翻哪座山,哪里道路险峻难行就从哪里走。
江西到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岭、荆棘棱石遍地的山路,这对于行装笨重、补给困难又缺乏山地行军素养的敌军来说,简
直是酷刑。
蒋介石的“围剿”主力被红12军盘旋式打圈子的磨盘战术拖得精疲力竭。
当敌军在中央根据地里兜圈子
的时候,红一方面军主力早已休整
得兵强马壮,集结在兴国、万安、泰和地区隐蔽待机。
当敌人退却时,红
军开始了追打疲惫敌军的战斗。
9月7日,敌第4军团先头独
立旅到达老营盘地区,红3军迅速
出击,战至下午2点左右,歼灭该旅,俘敌2000余人。
13日,敌第52师转移到墩田,会同敌第9师一起经崇贤、富田向吉安撤退。
红军得到这一情报后,立即对其实施追击。
15
日凌晨,红军将该敌包围,战至上午9时,全歼敌第52师和第9师,仅
有敌第52师师长韩德勤被俘后,装
扮成伙夫逃跑。
其他各路敌人纷纷
撤退到宜黄、南城、南丰、广昌、宁都、赣州等地。
至此,第三次反“围剿”
以蒋介石的失败而告终。
红一方面军反“围剿”行军图(绘图/骆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