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9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5分)
A. 沉湎(miǎn)摭(zhí)拾怪癖(pǐ)自怨自艾(yì)
B. 迂(yū)回抹煞(shā)犄(jǐ)角惊魂甫(bǔ)定
C.甄(zhēng)别戕(qiāng)害慰藉(jí)针砭(biǎn) 时弊
D. 参省(xǐng)跬(ɡuǐ)步给予(ɡěi)汗流浃(jiá) 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5分)
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
..
垂成
..,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
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
....,热闹极了。
C.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王宝强炉火纯青
....的演技更为其增色不少。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
二者是休戚相关
....,紧密相连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3—9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惑:糊涂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小学
..之所学也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
C.今之众人
..师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5.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
..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4分)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⑶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⑸劝君莫惜金缕衣,____________。
花开堪折直须折,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收藏阳光
余继聪
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
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
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衲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一边梳理着心事。
甜甜的笑容,很阳光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
②楼顶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也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
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一挂挂晾晒在屋檐下,收藏着阳光。
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的卧在楼月台上,挖回家的红薯都堆在院子一角,嗞嗞地吸收着阳光。
水牛和山羊都散窝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
大片的庄稼地也在嗞嗞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有的庄稼地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也在收藏着阳光。
整个乡村世界,都在嗞嗞地吮吸收藏着阳光。
③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
④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腌菜咸菜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
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
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
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咀嚼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⑤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蔑篦子细细梳理她粘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
⑥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
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
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一边细细梳理和数着自己曾经收藏过的阳光,一边继续收藏着阳光。
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花过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真喜过呢。
⑦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滋滋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
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
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
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
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
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
⑧唉!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呢,他们自己常常忘记了,甚至不知道呢。
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饱饱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
⑨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爱如阳光。
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
(选自2008年2月《中国散文选刊》网刊第13期)1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收藏阳光?为什么要写收藏阳光?(6分)
答:▲
▲
▲
12.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
▲
13.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色?第⑧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
▲
14.文章最后说“爱如阳光。
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结合全文,探究这段话的深刻内涵。
(5分)
答:▲
▲
▲
九月学情检测参考答案:
10、略
11.(1)①整个乡村世界在收藏阳光;②各种鲜花在收藏阳光;③不同的人在收藏阳光。
(每点1分)
(2)①展示乡村的特殊风情;②渲染乡村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③表达对乡村生活的诗化赞美和对淳朴乡民深沉热爱之情。
(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