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教你看宋画(七):黄家富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老师教你看宋画(七):黄家富贵
“黄家富贵”与《写生珍禽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是五代后蜀画院花鸟名家黄荃所作。

作品上满是各种各样的禽鸟和昆虫,甚至还有两只乌龟。

据说这幅作品是黄荃为自己的儿子们所画,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继承家学,能够跟自己一样在绘画上有所建树,并一直可以供奉宫廷博得功名。

上为黄荃作品写生珍禽图藏北京故宫历史上的黄荃和他的儿子们从后蜀开始历经北宋历朝画院,荣耀不断。

黄家子孙继承家学,确实如乃祖黄荃所想,一直在工笔花鸟作品上孜孜以求。

这么一个有着深厚皇家画院背景的画家家族,他们的工笔花鸟画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影响是巨大的。

简单说来,两宋时期的花鸟绘画大抵不脱黄家套路。

除了个别的一些特例,比如崔白、崔悫和徐崇嗣等人的花鸟画外,其他宋人的传世作品,都是黄家风格。

黄家风格的花鸟作品讲究精工细琢,设色浓艳,时常给人很强的视觉效果。

早在黄荃时候,时人就有“黄家富贵”的说法。

从审美上说,这种富丽堂皇的浓艳设色,也容易博得统治阶级的喜爱。

宋徽宗朝时,“黄家富贵”一类精工花鸟画法,已经完全成为花鸟画家的主流风格,甚至宋徽宗自己也效仿这种画法而做花鸟写生。

上图为宋徽宗赵佶花香鸟语图卷首段,此图以黄家笔法绘成,一片富贵之气黄荃工笔花鸟得以占领两宋花鸟绘画的阵地并不是偶然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成功,这与黄荃本人所一直采用极其精致的写生手法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般说来,黄家的花鸟,极其忠实于花鸟的本来形态。

黄荃的作品,一般都是先用极细的笔勾勒出花鸟的轮廓线,然后以高超的晕染手法,将花鸟景物的颜色一层层地晕染开去。

当然,这是一道很显功力的工序,一名画家技法的优劣,全在此处体现。

吴老师见过不少俗家所作的俗作,这些作品的晕染给人过于明显的层次感,而使晕染本身的那种渐进的色变效果却显得突兀起来。

黄荃则不然,他可以将花鸟颜色晕染得协调而有层次。

此外,原本勾描出来的景物轮廓线,也会在黄荃晕染的笔下与晕染之色有机
融合,不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

相比之下,黄荃自然是十足的高手。

故事一“广政癸丑岁,新构八卦殿,又命荃于四壁画四时花竹,兔雉鸟雀。

其年冬,五坊使于此殿前呈雄武军进呈者白鹰,误认殿上画雉为生,掣臂数四,蜀王叹异久之。

”这段记载见于王休复《益州名画记》。

黄荃画的壁画,上面的动物甚至骗过了老鹰的眼睛,足见黄荃技法的高超,写实功底的深厚。

故事二另一则故事也很能说明他写实功力的深厚。

蜀主孟昶让黄荃把他新近获得的贡品仙鹤画成壁画在墙上。

结果黄荃一口气画了六只仙鹤,而且形态都不一样。

成画之后,黄荃将这六只仙鹤分别命名为:唳天、惊露、啄苔、舞风、梳翎、顾步。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得见这六鹤之作,但是从这六个名字不难想象这六只仙鹤的不同姿态来。

第一只仰天长鸣,第二支搔动植物上的露水,第三只以喙琢苔,第四只低空飞翔,第五只梳理羽毛,第六只闲庭漫步。

六种仙鹤,六种姿态。

画家对自然观察的细微精深,可想而知。

当然,这还不是故事的终结。

作品完成之后,居然将天上的真鹤吸引过来。

这一故事一时间被时人传为佳话。

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长于写生技法的黄荃。

又因为黄荃的风靡,写实花鸟这一流派又称为一时审美的主流,甚至主导了皇家画院的审美取向。

上为:黃筌勘書圖实际上,在黄荃和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绘画还没有彻底成熟起来。

尽管包括花鸟画在内的各个画科都已经出现了,尤其是山水画,宋时已经出现了米氏云山(由米芾、米友仁父子开创)一类的写意风格的山水作品。

但是在五代至于两宋的大多数画科上,人们的审美依旧还停留在写实重于写意的阶段。

换言之,中国古代绘画审美的传统就是这种精细勾描的技法。

不论花鸟还是山水,写意风格都是在精工细作基础上的再发展,却绝对不是绘画最本原的样子。

《云起楼图》又名《天降时雨图》北宋米芾(传)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绢本,水墨,轴,纵149.8cm,横78.9cm早在六朝时候,中国第一批绘画理论大师谢赫就强调画家指物象形的能力。

这种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写实的能力。

黄荃时期,花鸟绘画并不是没有形成以墨写生的墨戏类作品,南唐画院的徐熙就已经开创出以墨写生,不求形似,但求神形洒脱之态的形式。

只不过,徐熙这种作品所传递的审美精神,还无法被五代至于两宋的大多数人所接受。

毕竟,要扭转一种既有的社会审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比黄荃的“黄家富贵”而言,徐熙流派就被人称之为“徐熙野逸”。

富贵对比野逸,可见两家差距。

五代南唐徐熙《雪竹图》绢本墨笔横:99.2cm 纵:151.1cm 藏上海博物馆此图绘江南雪后严寒中枯木竹石。

用烘晕皴擦等法,画竹石复雪景象。

地面秀石不勾轮廓,只用晕染方法衬出,以示其雪。

黄荃这种精工细琢的富贵流派占据了五代比至两宋这么一段历史时间。

然而随着宋代文人绘画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元代之后,文人绘画逐渐强调墨戏,而反对精致的画家绘画。

人们审美的变化导致了黄荃风格逐渐失去了市场。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年不为人所重的徐熙流派,逐渐占据人们审美的阵地成为文人花鸟绘画所钟爱的手段。

当然了,时代审美虽然有所变迁,但这并不表示写实为主的传统审美的沦丧。

恰恰相反,画作的自然性与写实性这一观念依旧深入人心。

黄家之没落只是体现在这一流派的技法和浓艳的设色上,至于其理念却依旧被花鸟画家所接受。

此后的画家,不论采用写实抑或是写意的画法来创作作品,画作所存在的第一条件,依旧是“像”。

如果一幅作品连所要表示的事物都描绘不清楚,这样的作品,相信大多数观众都不会认为它是一幅好作品。

从这个角度说,尽管时代审美有所变化,艺术中最本质、最内涵的规律性内容却是亘古不变的。

拓展阅读
吴老师教你看宋画(六)宋代人怎么消夏?
吴老师教你看宋画(五)——那个最文艺的皇帝
吴老师教你看宋画(四)醉翁之意不在酒
吴老师教你看宋画(三)——大师郭熙
吴老师教你看宋画(二)——北宋初年的三家山水
吴老师教你看宋画(一)
工作室名师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