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课时训练 (1)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白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作用的理解。
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法律保障生活》。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是什么、法律的来源、法律的特征等。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如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法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9.2【教学课件】《法律保障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学习目标
1.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
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能够体会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
2.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明白法律规定公
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容侵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通 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 纪守法的好习惯。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思考:法律是什么? 提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 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一 二 一 探究点二:法律的实施
(一)法律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活动三:从实施上看法律
阅读下列材料: “6.26”国际禁毒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5起毒品犯罪案件进行 了集中公开宣判。当天宣判的5起案件均为一审案件,分别是文礼红贩卖、制 造毒品案,刘家良等走私、贩卖毒品案,被告人张亨等制造毒品案,尼特尔坡 运输毒品案,芦龙等制造、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枪支案。在审理的这5起案件 中,刘家良、文礼红等四人一审被判死刑,张亨等四人获无期徒刑。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一 四 一 探究点四: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活动七:请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表格,归纳法律 和道德的区别 法律 道德 约定俗成的
不同点
产生的来源上 国家制定或认可 实施的方式上 约束的范围上 共同点 国家的强制力 全体社会成员
风俗习惯
范围内的成员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法律保障生活”,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认识不足。
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但他们尚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观念。
此外,学生对案例分析感兴趣,喜欢参与讨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使学生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具体作用。
2.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讲授法: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制作PPT。
2.设计讨论题目,准备模拟法庭活动材料。
3.准备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需要法律来解决?法律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理解法律的作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9.2 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2.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5.拓展(5分钟)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参与,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二、法律的作用
4.法律有哪些作用?
一、法律的特征
活动一情景讨论
(一)展示漫画情景:
提示: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二)完成表格任务:根据漫画中的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归纳
1.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与联系? P90
联系: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区别:法律、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在生产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
活动二新闻分析
(一)展示材料1:今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
力。
(六)知识补充:
3.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普遍约束力? P92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的作用
活动三交流探讨
(一)展示资料1:
(二)展示资料2:
(三)总结归纳
3.法律有哪些作用? P92-93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一节内容。
教材从法律的涵义、法律的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较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支持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保障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基本涵义、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涵义、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权益。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可以保护公民的权益。
然而,他们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可能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权益。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材料和道具。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如校园欺凌、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法治观念。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
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法治观念尚不成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法律知识,提高法治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法律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法治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课堂讨论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保障生活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分享几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讨论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讲解法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的。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法律保障生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案:第九课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一手画方一手画圆)想一想:观看视频,你有什么启发?教师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什么是法律?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法律的特征 活动一:来源上看法律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想一想:(1)从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有什么特征? 提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与道德的来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提示: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教师小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具有这一特征.活动二:教材P90探究与分享填写表格,归纳法律、道德和校纪校规的区别活动三:教材P91探究与分享——七嘴八舌“话立法”想一想: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提示:(1)如图中的人格尊严权、个人信息需要专门立法.(2)银行、移动通信乱收费、霸王条款等方面需要专门立法.(3)电子商务安全方面需要专门立法等.活动四:法律的实施(一)法律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6·26”国际禁毒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5起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公开宣判.当天宣判的5起案件均为一审案件,分别是文某贩卖、制造毒品案;刘某等走私、贩卖毒品案;张某等制造毒品案;尼某运输毒品案;芦某等制造、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枪支案.在审理的这5起案件中,刘某、文某等四人一审被判死刑,张某等四人获无期徒刑.思考:这几起案件嫌疑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教师讲述: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强调: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二)国家的强制力提示: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法律具有强制性,是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活动五: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天网”行动是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部署开展的针对外逃腐败分子的重要行动,有关部门从2015年4月开始,集中力量“抓捕一批腐败分子,清理一批违规证照,打击一批地下钱庄,追缴一批涉案资产,劝返一批外逃人员”.思考:读完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教师总结: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目标导学二:法律的作用活动六:教材P93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教师讲述: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活动七:教材P93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法律是“保护神”(1)活动: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由组长分配角色:小云、小云的爸爸、小云的同学、老师、政府人员、律师等,在组内排练小品,自行编剧设计,先组内预演,再上台为全班同学表演,先自评再互评.(2)角色分析.①小云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了,她很无奈.②小云的父亲为了节省开支,让小云辍学,很固执.③同学、老师同情和帮助小云,但没好的办法解决.④政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没效果.⑤律师出面,问题解决了.想一想:律师出面用的是什么办法?靠的是什么解决了问题?提示:法律.教师强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活动八:思考:从表格中,你读出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提示:法律保障生活.教师总结: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周全的保障,使我们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认识了法律的主要特征;明确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多、理论性强,问题都比较抽象、难懂,很多法律用语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列举材料、案例分析等形式优势,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在探究发现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情感.本节课教学内容多,知识点杂、设计的活动多,可能与课堂的有限时间发生冲突,这就要求老师合理地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避免前松后紧.。
法律保障生活-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法律保障生活-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掌握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3.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4.了解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生命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权益。
二、教学重点1.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2.基本的法律知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权益。
四、教学方法1.听课+讲解2.组织小组讨论3.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内容和过程1.引入通过制定一张游戏规则来引出本课主题:规则让游戏变得更加有序和平衡,同样地,有法律的生活更加有序和安全。
2.授课2.1 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在国家的约束下得以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国家权利的一种表现。
2.2 我国法律体系•宪法是核心宪法制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
•法律层层递进公民必须要遵守的法律分为憲法、立法,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
2.3 法律知识•生命权保护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国家保护公民的生命权。
•财产权保护财产权在法律上拥有有限的保护,被限制的财产权,如医院、学校等公共事业的财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知识创造、开发、运用的一种权利。
3.总结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加深对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知识的了解。
同时,了解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权益。
六、教学效果评估1.后台遥控器学生观看与听到教学视频,通过回答是否能理解出初次课教育内容准确度将得到评分。
2.讨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思考问题,互相交流,进行评估,3.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本课教育所涉及的法律体系及基础法律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方式引出了教育主题。
在引言中,我们同时涉及了法律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多媒体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生命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的保障。
最后,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闭卷考试等方式进行了确定。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 附反思 共二篇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一)附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法律保障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框题的内容。
“法律保障生活”这一框题,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继续认识法律和生活的关系,明确法律的作用和特征。
本课通过法律与道德以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共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
本框题为后续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在整套教材的法律部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
四、说学情初一的学生知道“法律”这个词,但却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
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
五、说教学学法本节课将抽象的法律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设问的思考提升学生认知。
其次,通过“识法律”进而“析法律”,最后进一步提升“悟法律”,层层递进,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到认知提升成就感。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识法律环节二:析法律环节三:悟法律通过听法律故事,引入“法律”主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初步体会法律是有尊严的。
这一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直接点明了本课主题。
(一)环节一:识法律通过“一句话分享法律感受”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交流分享。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自主得出对于法律基本特征的共识和作用,基于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授课会更有针对性。
9_2法律保障生活 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9_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主题为“9_2法律保障生活”。
教材从我国法律的本质和功能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公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法律的作用、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知。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法律案例有限,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保障公民生活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
2.法律在保障公民生活方面的作用。
3.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
4.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生活情境,用于情景模拟。
3.准备教材和辅助资料,用于讲授和自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法律的标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保障公民生活方面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结合案例分析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生活。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9.2课《法律保障生活》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初步了解法律是如何保障我们的权利的。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保障我们的权利、法律保障我们健康成长三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一些法律问题,但对于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是如何保障我们的权利的。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
2.法律如何保障我们的权利。
3.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保障生活的认识和体会。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3.准备实践教学素材,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如消费维权、交通安全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根据课件内容,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法律保障我们的权利、法律保障我们健康成长。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法律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法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来进一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分享相关经验和故事。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主要讲述了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教材从我们身边的法律切入,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保障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好奇,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深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他们明白法律是保障自己权益的重要手段,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知识讲解:在学生理解案例的基础上,讲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使学生掌握法律的相关内容。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整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共3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规校纪有什么不同。
《法律保障生活》(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感受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比较分析区分事物;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学法、尊法、爱国守法;内心拥护、真诚信仰法律,树立法律意识,依法律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律的特征难点:法律的作用三、教学方法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节法律保障生活【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教材分析】本框是《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框题。
本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层。
第一层,告诉我们法律的主要特征,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第二层,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学情分析】一方面,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没有真正意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法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
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
同时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生活离不开法律,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没有人可以例外,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二框题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二框题《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设计依据教材依据:《法律保障生活》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内容。
本节课内容由“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作用” 两目组成。
通过法律和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食品浪费、食品安全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
课标依据:本节课立足现有教材内容,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依据2022版课程标准“法治观念”核心素养中的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
根据心得国情、教情、学情,大胆整合,与时俱进。
学情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初中学生一提起法律,可能更多的联想到法律的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实施了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却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明确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意义十分必要。
方法依据:目标设计教学目标:L通过对粮食浪费问题的探究,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从而逐步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
2.通过对反食品浪费法的学习,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
3.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入探讨,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法律的作用,从而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及作用确立依据: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
认识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及其作用,有助于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坚定捍卫法律尊严。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征确立依据: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本身就有难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第2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法律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与生活的关系。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材料。
2.准备讨论探究的问题。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了解法律的作用和与生活的关系。
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法律的作用和与生活的关系。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
强调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课时练习(1)(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课时练习(1)(有答案)9.2法律保障生活一、单选题1.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这表明法律( )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2.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由国务院制定或认可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3.奥运冠军孙杨曾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公安机关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
该案例表明(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知名人士违法应加重处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者,惩处违法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属于正式的规则的是( )①法律②社会制度③守则、纪律④风俗习惯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2016年11月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总则草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民法总则草案全面规定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在重大制度设计上有很多亮点,内容非常丰富。
与一审稿相比,增加了16条具体法律条文的草案二审稿,吸纳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很好地回应了社会关切。
据此回答6~7题。
6.由上述材料可知,法律的特征之一是(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由国家制定和认可7.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
依据上述材料,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法律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②社会中的一切事务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④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林肯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
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4.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教学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自学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飞花令”+“说句”游戏比赛词语提示:知法、学法、懂法、执法、守法、法不责众、有法可依……法场、宪法(各种法律名称)、国法、法院、法不责众、无法无天、法不容情、执法如山,诚实守法、知法犯法、徇私枉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不仅神圣威严,同时更多的是对每一个公民的温情关爱。
我们将一起进一步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入认识和学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法律的特征活动一:了解行为规范想一想: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当时你有何感想?怎样才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我们一天的生活中会遇到哪些行为规范?你知道道德、纪律、法律三者的区别吗?教师小结: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活动二:李明的故事情景一:周末,天气不错,李明心情非常舒畅,开着车带着一家人要去郊游,刚走不远,他们一家人下车想买点水和吃的,就把车停在了马路边,这前后下车买东西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被交警贴了一张罚单,看到这张罚单,李明刚才还高兴地心情此时一扫而光。
李明不服气,就去找站在不远处的交警理论,交警二话没说,把这个条文给他摆了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
您违反了此项规定。
李明此时很生气,自言自语的说,是谁制定了这么严苛,不近人情的法律?讨论:你知道是谁制定了法律吗?知识点:法律特征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1)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2)民法典(3)法律制定(4)法律认可情景二:到了目的地后,他们一家赏景、爬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保障生活课堂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行为规范就是行为规则和行为标准。
下列属于行为规范的是()①法律②道德③纪律④章程A.①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2、下边漫画《闯红灯》告诉我们()A.法律与人如影随形B.法律具有保护作用C.法律具有规范作用D.法律具有预测作用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令计划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据此完成3--4题。
3、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这说明()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这启示我们应该()①认真学法②自觉守法③勇于护法④严格执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对于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体现了法律()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C.通过制裁违法行为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6、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商标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商标法已施行,这也是商标法自1982年制定以来第三次修改。
新商标法的颁布()A.杜绝了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1世B.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说明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D.说明法律是日常生活的“卫士”7、右边漫画表明()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只制裁行贿受贿行为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①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力度空前加强,有各级官员甚至包括四川省政协主席李春城在内的多位高官落马,被依法判处刑罚。
这表明()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B.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C.法律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D.对于高官违法,国家会加重处罚9、内有“打虎”,外有“猎狐”。
境外不是法外,违法犯罪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
截至5月14日,“猎狐2015”专项行动启动一个半月,公安机关从32个国家和地区抓获150名外逃人员。
这说明()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我国法律是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③法律只严惩外逃人员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并下达死刑执行命令,对“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贪污案件的案犯罗亚平依法执行死刑。
这一案例说明()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只对违法分子具有约束力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D.只有犯罪行为才承担法律责任11、“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下图为不同时期的“法”字:“法”在古汉语中曾有“刑、法、律、法律”等称谓,如“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李悝编法经”“商鞅改法为律”“唐律”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直言:“濂,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溏”从“薦”(zhi),“离”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兽,它有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灌”从“水”,表示法律追求公平如水;“漶”含“去”,延伸出惩恶扬善之义。
今天,“法”已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词。
今天,表明公平如水、惩恶扬善的“水”“去”仍是“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深刻揭示了法律的()①规范作用②预测作用③促进作用④保护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6年3月初,泉州市属地多个微信群传播一则信息称:“惠安山霞镇中心公园发生团伙抢小孩未遂事件,人已逃跑,作案车辆留在现场,呼吁民众提高警惕。
”经核实,该情况实为惠安县公安局民警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
经查,散布该网络谣言的网民真实身份为吴某兴。
对此,惠安县公安机关依法对吴某兴作出罚款500元的处罚。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B.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来规范人们的行为C.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权利,公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D.公民没有言论自由1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增规定包括网络购物七日内可无理由退货。
新增这一规定( )①说明法律强有力地保障着我们的日常生活②有利于保护网络购物者的权利③说明网络购物者开始成为“上帝”④说明我国法律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5、中学生刘某,出于好奇,拨打火警电话“119”慌称学校失火。
当消防人员开着消防车到达学校后,发现是骗局。
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刘某的法律责任。
这一案例说明了()A.法律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B.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C.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D.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16、成都卢女士驾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道并点刹车,侧面一正常行驶的车辆不得不紧急刹车,车内的孩子受到惊吓啼哭不止。
该车男司机张某逼停并殴打卢女士,致其右肩骨折、脑震荡。
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刑事拘留。
对此事的正确看法是()①卢女士有错在先,就该挨打②随意变道等交通陋习违反交通法规,且潜在的危害极大③张某打人的行为情有可原,目的是为了保护家人④张某殴打卢女士是违法行为A.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17、实名制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银行开户、购买火车票、网上开微博等都要使用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
实名制的推行()①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③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④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下边漫画“聚众飙车”说明()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公共安全③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④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9、“如果社会是一条船,法律就是让船得以一路向前的舵;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如果社会是一棵树,法律就是让树存活的根。
”这告诉我们()A.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B.要自觉学法、用法,成为法律专家C.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D.除了法律规定做的事,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做20、“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
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
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
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学法。
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
”《普法歌》告诉我们法律在社会生活的作用。
下列属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的是()①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②规范社会成员行为③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惩治违法犯④法律无所不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21、从株洲来长沙务工的尹某在某酒吧遗失手机,服务员饶某捡到手机并使用多日。
尹某和好友刘崇、刘繁在酒吧门口要求饶某支付500元赔偿金,遭到饶某等人的拒绝,双方发生口角。
刘繁手持棒球棍,对饶某、迟某等人进行殴打,造成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
法院判决被告人刘繁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缓刑二年;被告人刘崇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缓刑二年。
这一材料表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和作用?22、李某因生活拮据,利用职务便利将仓库中价值1000 元的电子器材私带出去转卖获利500 元,被同事王某发现。
厂方报警,找王某核对案情。
王某陷入纠结:自己与李某是好朋友,李某是家中独子,还有8 旬老母亲需要赡养,况且李某是初犯,案值也很低。
结合材料评析法律的作用。
23、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由于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用来约束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也是多种多样的。
(1)请列举两种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2)规范中,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4、观察右面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你对漫画中爸爸和妈妈的说法有何评价?(2)该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D2.C3.B4.B5.C6.B7.C8.C9.C10. 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
罗亚平被依法执行死刑,可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各种原因产生的纷争,从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稳定。
故答案C正确。
11. C解析:题干中对法律的比喻突出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我国法律保护的是公民的合法权益,而非“一切利益”,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C。
12.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
由题干描述得知,表明公平如水、惩恶扬善的“水”“去”仍是“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深刻揭示了法律的规范作用、保护作用,所以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
13.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律规范人们行为作用的认识。
材料不能体现B;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言论自由不能危及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C、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
14.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法律的作用。
法律规定网络购物七日内可无理由退货,这显然是对我们的保护,①正确。
网络购物七日内可无理由退货,这有利于消费者退回自己不满意的商品,便于消费者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②正确。
网络购物者也是消费者,按照通行的说法,消费者是“上帝”,③中“开始”一词使该选项错误。
新增规定有利于保护人民利益,④正确。
15.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根据教材知识,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题文中对刘某的处罚,体现了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其中ABC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D16.C解析:法律通过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题干中男司机张某的做法是错误的,他没有依法处理问题,而是暴力殴打卢女士,侵犯了卢女士的权利,当然卢女士也违反交通法规,故选C。
17.D解析:实名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国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利益,所以选择D。
18.A解析:解答漫画题要注意观察漫画的标题、漫画本身和漫画中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