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指南来了,这些问题终于弄明白要怎么做了
(新版)静脉采血技术指南
![(新版)静脉采血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43bfc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c.png)
(新版)静脉采血技术指南1. 简介静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血液检测等领域。
本指南旨在规范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提高采血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效率,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
2. 器械准备2.1 采血器械: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一次性无菌采血管、一次性无菌针头、一次性无菌止血带。
2.2 辅助器械:无菌棉球、无菌纱布、碘伏、酒精、生理盐水、采血盘、采血表格。
3. 患者准备3.1 向患者解释采血过程,取得其配合。
3.2 患者需保持空腹状态,具体时间根据检测项目而定。
3.3 患者手腕部暴露,方便寻找静脉。
4. 操作步骤4.1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佩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服。
4.2 环境准备:保持采血室清洁、宽敞、通风,温度适宜。
4.3 器械准备:检查采血器械是否完好无损,一次性器械确保在有效期内。
4.4 患者准备:协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暴露手腕部静脉。
4.5 消毒:用碘伏消毒患者手腕部静脉皮肤,范围约5cm²。
4.6 找静脉:观察患者手腕部静脉走向,选择合适静脉进行采血。
4.7 绑止血带:将止血带固定在患者手腕上方,距采血点约10cm。
4.8 采血:连接注射器与针头,抽取采血管内的抗凝剂,然后迅速穿刺选定的静脉,见回血后缓慢抽取血液。
4.9 拔针:采血完成后,松开止血带,迅速拔出针头,轻按伤口片刻。
4.10 止血:用无菌纱布按压伤口,直至不再出血。
4.11 处理废弃物:将使用过的器械放入专用医疗废物容器内。
4.12 填写采血表格:记录患者信息、采血时间、采血量等。
4.13 样本运送:将采血试管按照要求放置在采血盘中,及时送检。
5. 注意事项5.1 采血前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服用过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
5.2 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采血,并进行处理。
5.3 采血过程中,注意保持注射器、针头、采血管等器械的无菌状态。
5.4 采血完成后,注意观察患者伤口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护理静脉采血知识点总结
![护理静脉采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81af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d.png)
护理静脉采血知识点总结一、简介静脉采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操作流程,是医务人员常见的操作之一。
通过静脉采血可以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检测,以便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二、适应症1. 静脉采血适用于需要进行血液检测的患者,例如常规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等检查。
2. 需要进行输液治疗、化验等需要采集大量血液的情况。
三、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准备好所需器械和材料,保证操作环境整洁,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2. 选择合适的静脉:在患者手臂内侧的肘窝处选择合适的静脉。
3. 选择合适的针头: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头,一般选择22号或者23号的静脉采血针。
4. 固定患者肢体:确保患者舒适的姿势,固定好患者的肢体,使得采血处暴露出来并且易于操作。
5. 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肤:用酒精棉球擦拭采血处的皮肤,以保持采血处的清洁,并且可以帮助肌肉松弛。
6. 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常用选择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手腕静脉、肘窝静脉。
7. 用绷带加压:在患者采血处用绷带加压,帮助静脉充分显现,方便采血。
8. 插入静脉针:插入静脉针后,放开绷带,等血液进入采血管后再转换收集瓶。
9. 采集血液: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采集管进行血液采集,保证采血量符合检验需要。
10. 抽出血管针:当血液采集完成后,抽出血管针,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操作注意事项1. 避免戳伤静脉壁。
2. 在插入静脉针后,不要频繁移动静脉针,以免损伤血管壁。
3. 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操作,给予患者处理。
五、并发症1. 疼痛:在采血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疼痛,特别是在插入静脉针的时候,可能会触发患者疼痛。
2. 血管破裂:在插入静脉针的时候,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出现渗血现象。
3. 血栓形成:在插入静脉针的时候,如果静脉针插入过深,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
4. 受伤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操作不符合规范,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感染。
静脉采血护理操作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及解决方法
![静脉采血护理操作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895a0952ea551810a6879b.png)
常见问题
原因
预防及解决方法
穿刺后无回血
针头不再血管内
重新穿刺
穿刺后有回血,但采血管无血吸出
1、血管条件欠佳或针头穿出血管外
2、采血管无压力
1、重新选择大血管穿刺
2、更换采,标本溶血
2、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或同侧肢体抽取血标本
5、在抽血过程中未及时摇晃,以致抗凝剂与血液混合不充分
6、为婴幼儿等采血时,由于血流较慢,致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合不充分
1、特殊情况需要分装血样时,应以采血管标示为准
2、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次
3、选择合适的采血针,或当采血量过大时,使用蝶翼形采血针边采边摇
4、需要开塞时,先适当轻甩采血管,使吸附在采血管胶塞上的抗凝剂落下,开塞操作完毕后,盖上胶塞颠倒混匀8次以上
绿(血流变)、紫(血常规)、黑(血沉)
标本凝血
1、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分装量超过采血管标示容量,导致抗凝剂量不足
2、抗凝管没有混匀或未及时混匀,混匀方式错误
3、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
4、异常的开塞操作(水剂的抗凝剂吸附在胶塞上,异常开塞后胶塞会带出部分预加的抗凝剂,导致抗凝量不足)
5、有抗凝剂的采血管在采血过程中要及时颠倒混匀3—5次
6、采血前选择直径大、血管充盈的静脉;操作者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操作熟练
常见问题
原因
预防及解决方法
3、采血量不足或过多
4、
5、采血标本顺序错误
1、在采集标本前一天,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空腹采血),如需重新采集血标本,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严禁在输液、输血针头处抽取血标本,应在对侧肌体采集
静脉采血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静脉采血正确的操作方法是](https://img.taocdn.com/s3/m/378162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6.png)
静脉采血正确的操作方法是静脉采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操作,常用于检测血液成分、生化指标等方面。
正确的操作方法非常重要,能够确保采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采血的正确操作步骤:1.预备工作:在开始操作之前,采集者应该进行充足的准备。
需要准备好采血所需的设备,包括穿刺针、采血管、血液容器、测量装置等。
同时,还需要清洁双手,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做好个人防护。
2.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常用的静脉采血部位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肘窝静脉等。
选择采血部位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血管状况、病情等因素。
一般来说,采血部位应该远离静脉瓣膜,血管直径较大,血流充盈。
3.准备患者:在进行采血操作之前,需要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流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还要询问患者是否服用了影响血液结果的药物,如抗凝剂等。
确保患者清楚并同意采血操作。
4.寻找静脉:寻找合适的静脉是静脉采血的重要一步。
在寻找静脉之前,先将患者的手臂放平,然后使用绷带或者收缩带加压包扎于上臂上,以增大静脉的充盈度。
接下来,采集者可以通过视觉检查或者触摸来找到静脉的位置。
5.麻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局部麻醉。
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患者或者静脉较细的患者,可以使用局部麻醉减轻不适感。
6.消毒:在进行穿刺操作之前,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
通常使用的消毒液为酒精和碘酒,消毒的范围大约是5-10厘米。
7.穿刺:消毒完成后,采集者需要用穿刺针刺破皮肤并插入静脉。
穿刺的角度应该与血管呈30度左右,插入的深度应该适中,以避免穿透血管的另一侧。
8.血液采集:当穿刺针成功插入静脉后,就可以通过采血管将血液采集到血液容器中。
在采集血液时,需要注意调整采血管的角度和位置,以保证血液流动畅顺。
9.停止出血并拔针:在采集足够的血液后,需要先停止血液的流出,可以使用纱布轻轻按压采血部位。
然后,可以缓慢地拔出穿刺针,注意不要触碰其他部位,以免引起污染。
10.压迫止血:拔针后,需要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是绷带对采血部位进行适当的压迫,以止血并加快血管复原。
静脉采血操作技术规范
![静脉采血操作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c2827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e.png)
静脉采血操作技术规范静脉采血作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在医疗实践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采血的操作技术规范,以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采血前,操作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所需采血器材是否齐全,并确保采血针头的包装完好。
其次,准备消毒物品,例如酒精棉球或皮肤消毒剂。
最后,确认采血所需的病患信息和医嘱,避免错误。
2. 洗手与戴手套操作者在进行静脉采血前,务必彻底洗手,使用清洁剂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秒。
之后,将双手拭干,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手套应选用适合的尺码,确保操作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 安全防护静脉采血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病患的安全。
操作者应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血液飞溅或喷溅。
同时,避免将双手或手套接触到采血针头的尖端,以免被刺伤。
4. 选择采血部位进行静脉采血时,应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和医嘱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常见的采血部位包括腕静脉、前臂静脉和手背静脉。
在选择采血部位时,要注意避开淤青、伤口、静脉炎等异常部位。
5. 术前准备在选定采血部位后,操作者应让病患坐下或平卧。
将一次性褥单或吸水纸垫放在采血部位下方,以免污染衣物或床单。
同时,告知病患采血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其同意。
6. 静脉扩张在进行静脉采血前,需要通过静脉扩张促进血液流动。
操作者可以用温水浸泡采血部位,或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以增加静脉血流速度。
但是,应注意避免过度按摩造成血管损伤。
7. 皮肤消毒为了防止细菌感染,操作者在采血前应对采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或皮肤消毒剂,在采血部位周围进行适当的消毒,并等待消毒剂挥发完全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8. 固定采血部位当静脉扩张和皮肤消毒完成后,操作者需要找到采血部位的最佳插入点,并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牢固固定住该部位,保持皮肤的紧张。
9. 采血操作在固定好采血部位后,操作者拿起事先准备的采血针头,以指南针方向的角度插入静脉,并同时向外翻转手腕。
(完整版)静脉采血技巧流程
![(完整版)静脉采血技巧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79968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e.png)
(完整版)静脉采血技巧流程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获取人体内静脉血样。
正确的技巧和流程对于提高采血的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静脉采血技巧流程,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准确、安全的采血操作。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检查采血设备是否完好,并确保其已经进行了消毒。
- 准备好手套、面罩和呼吸防护器具,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2. 客户准备在开始采血前,需要确保客户已经做好必要的准备:- 让客户坐下或平躺,以舒适的姿势放松身体。
- 向客户解释整个采血过程,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3. 寻找合适的静脉静脉采血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静脉。
一般而言,内侧前臂的桡动脉旁边的静脉较为适合静脉采血。
以下是找到合适静脉的步骤:- 首先,戴上手套,用洗手液清洁双手。
- 使用酒精棉球清洁采血部位并放置适当的位置。
- 触摸到皮肤下面的静脉后,可以进行下一步。
4. 皮肤消毒在进行真正的静脉采血之前,需要正确消毒采血点,以避免感染的风险。
- 使用酒精对采血点进行创伤消毒,建议至少进行3次刷洗,从采血处向外扩展。
- 等待酒精挥发,确保采血点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5. 采血操作开始进行静脉采血操作的步骤如下:- 确保采血器具已经准备好,如针头、采血管等。
- 将中指、食指或拇指放在皮肤下面的静脉上方,以适度压迫,使静脉膨胀。
- 快速而准确地将针头插入静脉内,并将采血管连接到针头上,开始采血。
6. 收尾工作采血完成后,需要进行一些收尾工作以确保操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缓慢地拔出针头,然后轻轻按住采血点,以防止出血。
- 使用消毒纱布覆盖采血点,并让客户握紧纱布,直至血流停止。
- 将采血管封好,并正确标记。
以上即为静脉采血技巧流程的完整版,希望本文对医务人员进行准确、安全的静脉采血操作有所帮助。
静脉采血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静脉采血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f31611ae87101f69e319597.png)
无菌注射器采血的缺点
无菌采血器针头不易固定,需手工抽拉针栓,
如果抽拉速度太快,血管过细,血液供应不 及,会造成溶血及疼痛。 反复抽拉针栓,增加感染的机会。 采血量受限,一次只能抽取针筒刻度之内的 血量,采完血后,需手工取下针头,将血液 注入试管中。
无菌注射器采血的注意事项
动作要缓慢轻柔,以免造成溶血。
用药时间
药物对检验结果会造成一些影响;
药物会干扰体内物质的代谢及测定过程中的
化学反应。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青霉素类及磺胺类药物,能增高血液中尿酸的浓度。 吗啡、杜冷丁和消炎痛、布洛芬等使胆总管开口处的奥狄氏 括约肌发生扩张,有利于胆总管排出胆汁,导致检验中淀粉 酶和脂肪酶含量明显升高,在用药后4小时内影响最大,24 小时后消失。 大多数抗癌药可导致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改变。 肾上腺素可致血钙血磷结果偏低,血糖值升高。 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能引起转氨酶增高,停药后可恢复至正 常水平。
运动时间
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
高血糖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 升高,胰岛素降低, 血清尿酸升高。可使 ALT、CK、LDH、AST、Glu等的测定值升 高,其中以ALT、及CK最为显著。
二 、采血用具
采血针 止血带 抗凝剂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解读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f3e03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5.png)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解读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操作,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采集的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以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本文将解读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让读者了解其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采集前的准备在进行静脉血液采集之前,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以确保采集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在采集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解释采集的目的和过程。
其次,要检查所需的采集器具和试剂是否齐全,保证其完整且符合使用要求。
最后,工作人员应当对自身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例如佩戴手套和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术前准备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前,需要先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以确保采集的血液标本量足够,并减少创伤和不适感。
通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和肘窝静脉是较常用的穿刺部位。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格以及所需血液标本的种类。
选择穿刺器具时,要遵循医疗卫生规范,确保其无菌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
3. 采集操作在进行静脉血液采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保持采集过程的专注和耐心,以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疼痛。
其次,要采用正确的穿刺技术,遵循指南所示的操作步骤。
穿刺时,应保持轻柔、稳定的手法,并掌握好穿刺的角度和深度。
完成穿刺后,应正确连接采集器具,确保血液的收集和保存。
4. 采集后处理在完成血液采集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采集的血液标本的品质。
首先,应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以获取准确的结果。
在运送过程中,要避免震荡和温度变化,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其次,要及时将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以避免血液渗漏和感染。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技能,对于正确的采集操作和操作细节的了解至关重要。
本文对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进行了解读,介绍了采集前的准备、术前准备、采集操作和采集后处理的关键要点。
临床护士必看:超全的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值得珍藏!
![临床护士必看:超全的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值得珍藏!](https://img.taocdn.com/s3/m/e6b56f5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a.png)
临床护士必看:超全的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值得珍藏!去医院,抽血化验那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
但是抽血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今天给大家讲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以及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问题。
1、准备用物包括针头、试管、碘伏、棉签等等试管选择首先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患者姓名、项目名称、采集日期、门诊或住院号)在临床上经常会是一针多管的采血工作,因此若是患者需要采集多管标本,我们先速速记下采血顺序:2、选择血管让患者握拳,检查患者手臂,选择一根最适合采血的静脉。
最佳穿刺部位肘正中:粗大、疼痛轻、不易造成溶血;头静脉:婴幼儿贵要静脉:靠近动脉和神经,只有前两种情况不适合才考虑;前臂内侧及手背静脉:体胖或肘静脉不易找到的患者3、消毒皮肤在距离消毒部位上方6-10公分处绑上止血带,常规方法消毒范围直径至少为 5 cm,等待消毒用酒精完全挥发。
4、进针穿刺取下针头无菌冒,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头下座。
针头斜面向上,以与患者肘部平面呈15-30º角进针,沿血管走行进行穿刺。
当有进入静脉腔的落空感时停止穿刺,见少量回血后,推进少许,用胶布固定针柄。
5、采血将采血针带有橡胶套头的一端插入真空负压试管,因试管内负压作用,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到达采血量刻度后拔出试管即可。
注意:含抗凝剂采血管,采血后应及时颠倒混匀,动作要轻缓。
6、拔针嘱受检者松拳,用消毒棉签压住进针部位,迅速向后拔出针头,嘱病人继续按压 10 分钟左右,以防出血。
采血的注意事项:1、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宜在30min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有活性RBC代谢,不断消耗O2,产生CO2,影响结果准确性。
如30min内不能检测,应将标本置于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过2小时。
2、采血时,避免针头在血管内探来探去,造成静脉血管周围局部血肿和标本溶血。
3、采血后,嘱病人按压时,不能弯曲手臂,以免形成血肿。
静脉采血技术与规范操作指南
![静脉采血技术与规范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0e1986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4.png)
采集操作要求
1. 采血的目的静脉采血主要是为了进行临床诊断和监测,通过血液分析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血液样本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如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病原体检测等,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样本处理方法
静脉采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样本处理中,应严格遵循以下规范操作指南:
1. 样本采集后应立即标注在采集完静脉血样本后,应立即将标本管上的患者信息、采血时间、样本类型等信息用专用标签标注清晰,确保样本的追踪和辨识能力。
2. 使用适当的样本收集管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收集管,如常用的EDTA、血清管等。同时,需确保采血容器表面干净无污染,以避免对样本质量产生影响。
三、 患者信息核对和交流
在进行采血前,应与患者核对其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并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遇到的不适感。密切注意患者是否有任何与采血相关的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等。
--------->
1. 采集点选择和准备在选择采集点之前,应仔细观察患者的静脉表现并评估其采集可行性。优选的采集点应有明显可触及、不受明显血液流速影响和细直径的静脉。在准备采集点之前,操作人员应充分洗手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3. 采血的风险与注意事项静脉采血虽然是一项常规操作,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采血时可能出现疼痛、出血过多、血肿、感染等并发症。为了减少这些风险,操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熟悉静脉解剖结构,避开血管瓣膜区域和神经,以确保手术安全。此外,采血后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并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妥善保存和标识,以确保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
小讲课静脉采血(1)
![小讲课静脉采血(1)](https://img.taocdn.com/s3/m/3250f8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1.png)
小讲课静脉采血(1)小讲课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是医学诊断中常见的一项检查手段,它可以检测出人体内的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葡萄糖、胆固醇、肝功能等指标。
然而,静脉采血的操作需要严格掌握,否则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引起患者的不适和医疗纠纷。
本次小讲课旨在介绍怎样正确地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应如何处理。
一、采血前的准备工作1.核对病人信息。
在采血前,医生或者护士必须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或门诊号等,避免采错血或发生其他操作错误。
2.检查采血位置。
通常采血的位置在患者的手臂正中央或稍偏一点的内侧,这里的静脉较大、比较平坦,容易插针,同时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和休息。
3.消毒操作。
采血前必须对采血针、采血管和患者的手臂表面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
二、采血的操作流程1.戴上手套。
采血前医生或护士需要戴上手套,以保证操作的卫生。
2.选择采血器具。
采血时通常选择合适长度的采血针和采血管,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器具。
3.查找静脉。
医生或护士要用眼睛和手摸找到患者深色、突兀的静脉,在找到的位置上轻轻按压,让静脉充血。
4.穿刺静脉。
选定好采血位置之后,采血者要用一只手固定患者的胳膊,另一只手握住采血针,穿刺插入到静脉中,然后轻轻拔出针芯,将采血管插入静脉内,放开手指即可。
5.收集血样。
采血管插入静脉后,可以放松拳头,开启采集器,让血液顺着管子流入容器内,就可以采集到所需的血样。
三、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有患者害怕或生气。
这时,医务人员要给患者鼓励和安抚,让他们心理安稳下来,循序渐进地完成操作。
2.看不到静脉。
有些患者的静脉比较细或者难以发现,这时医务人员可以用热敷或轻轻按摩等方法帮助静脉充血、变突出。
3.穿刺不成功。
对于穿刺不成功的情况,可以先将针头在空气里出入几次,释放一些空气,再重新穿刺,同时注意角度和深度是否正确。
4.静脉塌陷。
在某些患者身上,静脉采血时可能会因为血管弹性不足而塌陷,这时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轻轻按住血管上方帮助血管回弹。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说明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dc5c15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f.png)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说明静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血液样本以进行各种检测和诊断。
正确的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对于确保采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1. 操作流程:1.1 准备: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操作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1.1 检查工具和材料:确保操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齐全,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这些包括:一次性手套、消毒剂、止血带、针头、采血管、试管等。
1.1.2 确认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拿到正确的采血请求单,并与患者核对。
1.1.3 采集设备准备:将采血设备准备妥当,确保无菌且易于使用。
检查针头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无泄漏或损坏的试管。
确保注射器或血管穿刺器的活塞可以自由移动。
1.2 术前准备:在进行实际采血之前,操作者需要与患者沟通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2.1 向患者解释过程:简要向患者解释静脉采血的过程,以及可能的不适感和风险。
1.2.2 患者体位:让患者选择一个适合的体位,通常是坐姿或卧姿,以使操作更为方便和舒适。
1.2.3 寻找合适的静脉:检查患者的手臂,找到适合的静脉。
通常选择手背、前臂内侧或拇指旁的静脉。
1.2.4 选择有效注射部位: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注射,避开任何存在异常、损伤、瘢痕或血肿的区域。
1.2.5 清洁消毒部位:用消毒剂清洁选定的注射部位,并用无菌纱布轻轻擦干。
确保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和正确的清洁步骤。
1.3 采血过程:当准备工作完成后,操作者可以开始实际采血。
1.3.1 戴手套:在接触患者之前,操作者应佩戴无菌的一次性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1.3.2 使用止血带:在选定的部位上,将止血带绕在患者的上臂上,紧绷但不要过紧。
止血带的目的是增加血液在静脉中的压力,便于采血。
1.3.3 寻找和定位静脉:用非支配手触摸并找到合适的静脉。
简述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12条
![简述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12条](https://img.taocdn.com/s3/m/753eea4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1.png)
简述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12条静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但是在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采血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12条:1. 遵循无菌操作:静脉采血需要保持一定的无菌环境,以防止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
在进行采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正确佩戴手套,并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
2. 确定采血部位:常用的采血部位有手臂的肘窝处和手背的掌侧静脉。
在选择采血部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静脉的可见程度,以确保采血的顺利进行。
3.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针管:针头和针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静脉大小和采血量来确定。
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通常需要选择较小的针头和针管。
4. 采用正确的技巧: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医务人员应使用正确的技巧。
针头应以较小的角度插入静脉,并且在穿刺后应适当改变角度,以确保针尖位于静脉腔内。
5. 控制采血速度:在采血过程中,应控制采血的速度,以避免静脉血液流速过快而造成血细胞的破坏和溶血。
6. 观察采血部位:在采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采血部位,以防止出血过多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采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采用适当的压力止血:在采血结束后,应用适当的压力在采血部位进行止血,以防止出血和血肿的发生。
8. 完善采血标本:在采血后,需要将采集的血液转移到相应的采血管中,并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9. 标本的正确处理:采血结束后,需要将血液标本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在运送过程中,应注意标本的保存温度和避免震荡,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0. 做好采血部位的护理:采血后,应对采血部位进行适当的护理,如清洁和贴上透明敷料,以防止感染和血肿的发生。
11. 关注患者的反应:在进行静脉采血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恶心等不适症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12. 记录采血相关信息:在进行静脉采血时,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如采血部位、采血时间、采血量等,以方便后续的临床分析和研究。
静脉采血的标准步骤
![静脉采血的标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ec74e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0.png)
静脉采血的标准步骤静脉采血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准确的采血步骤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静脉采血的标准步骤,希望能对临床医务人员有所帮助。
1. 选择采血部位。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通常情况下,静脉采血常选择手臂内侧的腕窝部位或者肘窝部位,这些部位的静脉较为明显且较容易操作。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静脉采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
其次,要准备好采血所需的器具,如针头、采血管、消毒棉球等。
3. 与患者沟通。
在进行静脉采血前,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患者采血的具体步骤和可能的不适感。
并征得患者的同意,保持患者的合作度。
4. 皮肤消毒。
在选择好采血部位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通常采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肤,消毒的范围要足够大且持续一定的时间,以确保采血部位的无菌。
5. 固定静脉。
在进行静脉采血时,为了方便操作,医务人员需要找到静脉并将其固定好。
通常可以让患者握紧拳头或者使用绷带加压,使静脉充盈并固定在皮肤表面。
6. 采血操作。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医务人员可以进行采血操作。
在插入针头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深度,并注意保持稳定的手法。
当血液进入采血管时,要适当调整采血管的位置,以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
7. 采血完成。
当采集到足够的血液后,医务人员需要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进行压迫止血。
同时要及时处理采血废弃物,并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包扎,以防止感染和出血。
8. 临床记录。
最后,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将采血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包括采血时间、采血部位、采血量等,以便于后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之,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但重要的临床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步骤进行操作,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静脉采血标准步骤能够对临床医务人员有所帮助。
静脉采血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静脉采血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d6ae1fe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e.png)
静脉采血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高科技全自动分析仪器进人医院,就医人员的增多,就要求采血人员既耍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敏捷的速度来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将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一、静脉采血方法(1)准备试管:取合适数量和规格的试管备用。
(2)检查注射器:打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左手持针头下座,右手持针筒,将针头和针筒紧密连接,并使针头斜面对准针筒刻度,抽拉针栓检查有无阻塞和漏气。
最后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备用。
(3)选择静脉:患者取坐位,前臂水平伸直置于桌面枕垫上。
暴露穿刺部位,选择容易固定、明显可见的肘部静脉。
(4)消毒:先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方法拭去碘迹,待干。
(5)扎压脉带:在采血部位上端扎压脉带或止血带,并嘱患者反复握拳几次后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暴露,便于穿刺。
(6)穿刺:取下针头无菌帽,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以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
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探入少许,以免采血时针头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肿,同时立即去掉压脉带。
(7)抽血:以左手固定注射器,缓缓抽动注射器内芯至所需血量后,用消毒干棉球压住针孔,请患者松拳,迅速拔出注射器。
嘱患者继续按压针孔数分钟,以防出血。
(8)放血与混匀: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
轻轻混匀抗凝血,切忌振荡试管,盖紧试管塞备用。
二.静脉采血注意事项2.1准确掌握静脉采血各种试管的用途临床常用的真空采血管分为:黄头管(含有分离胶,一般用于血清生化标本);红头管(含有促凝剂,用于生化,免疫标本);绿头管(含有肝素抗凝剂,用于检测血粘稠度,环孢素浓度等标本);紫头管(含有抗凝剂EDTA二钾盐,用于血液常规检测);蓝头管(含有枸掾酸钠抗凝剂,用于血液凝血功能检测);黑头管(用于检测血液沉降率);灰头管(含有氟化钠和肝素钠,用于检测孕期筛查和血型鉴定)。
简述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
![简述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8d8985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4.png)
简述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一、静脉采血前准备1.确定采血者身份,确认病人的姓名、住院号、就诊号等信息,认真核对采血记录和标本收集卡,确定标本号,科室、病房号,以防送错标本。
2.准备采血器械、采血针、注射器,以及血清管、尿液管、培养瓶等收集器具、采血用品,检查器具是否完整、无污染、无损坏,采血护士严格按照采血规范要求来操作。
3.准备输液液体和注射器,若有必要采用输液液体稀释采血标本,应先根据检验项目准备对应的稀释液,等添加完成后检查是否合格可用。
二、静脉采血操作1.操作前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要求,经护士负责人核实后,才能进行采血操作。
2.检查采血者是否健康,避免输血或患有传染性病,提醒采血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心理准备,避免紧张和恐惧情绪。
3.采血前要检查采血者臂动脉是否清晰可见,手指及掌面肌肉是否完整,采血护士应仔细检查针尖是否洁净,及时更换针头,采用无菌技术,防止采血后的污染。
4.剥夺采血者皮肤,擦洗采血部位,以酒精棉球在皮肤表面擦拭,取出穿刺针,按照采血要求,慢慢穿刺,插针后应立即拔出,确保不影响病人的血液循环,换上穿刺针,放入血液收集容器中,并记录采血量,完成采血后的护理。
5.采血完毕后,应立即送检,完成采血操作后,及时对采血部位处理,采血护士要及时检查采血者的身体状态,更换敷料,确保采血者的身体健康。
三、采血后注意事项1.采血后,要及时对采血部位进行护理,采用洗涤、消肿、护理等措施,保持部位的清洁,避免细菌的污染。
2.采血后,采血者需要休息,不允许病人立即参加体力活动,以免引起血压下降,出现晕厥等不良反应;采血者需要合理补充营养,增强体力。
3.采血后,如出现肢体麻木、头晕、发烧、出汗等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特殊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以防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0435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2.png)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获取人体内静脉中的血液样本,以进行各种化验和诊断。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典型的静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过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他们需要确认病人的身份,核对病人的尊称、生日等信息,以避免混淆。
医务人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耗材,包括针头、采血管、消毒剂、棉球、胶布等。
医务人员需要洗净双手,并佩戴洁净的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选择采血部位根据具体情况,医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一般来说,常用的静脉采血部位包括手臂的肘窝内侧、桡侧静脉、尺侧静脉等。
选择采血部位时要考虑到以下因素:血管的可见度和易摸清晰度、血管的直径和深度、患者的芳龄和健康状况等。
3. 术前准备在开始采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先向患者解释操作流程,并获取患者的同意。
他们还需要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舒适和安抚,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在这个阶段,医务人员还会询问患者是否有特殊病史或用药情况,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4. 皮肤消毒为了防止感染和交叉污染,医务人员需要在采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他们通常会使用酒精或碘酒对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擦拭干净,确保消毒彻底。
5. 静脉压迫在进行静脉采血时,为了增加静脉的充盈度和可见度,医务人员通常需要对静脉进行适度的压迫。
他们会使用手指或绷带轻轻按压静脉的上方,以阻止血液回流并使静脉凸显出来。
6. 采血操作医务人员会选择合适的针头,将其插入静脉中,然后放慢针头的进针速度,以避免疼痛和血管破裂。
一旦针头进入静脉,他们会通过观察血液回流来确认位置的准确性。
此时,他们会取下针头的保护帽,并收集所需的血液样本。
采血完成后,医务人员会轻轻拔出针头,并立即用棉球或纱布迅速进行局部止血,最后用胶布固定。
7. 采血后的处理采血后,医务人员需要妥善处理采血器材和血液样本。
静脉采血法知识点总结
![静脉采血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beee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7.png)
静脉采血法知识点总结一、静脉采血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的身份。
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以确保采血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
对于有特殊病史或正在接受特殊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病史和用药情况,以避免采血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3. 选择采血位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针头规格,确保采血能够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4. 心理疏导。
针对对采血有恐惧感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减轻紧张和焦虑感。
二、静脉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洗手和穿戴手套。
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充分洗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以确保采血的无菌操作。
2.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采血设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采血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头规格和采血设备,以确保采血能够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3. 术前准备。
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消毒采血部位、搭垫采血垫、定位采血位置等。
4. 采血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在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采血针头的插入角度、深度和速度,掌握采血管的牢固程度,以确保采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5. 采血后的处理。
采血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做好采血部位的止血处理,并妥善处理采血废弃物,以确保采血的安全和环保。
三、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1. 注意患者的皮肤情况。
在选择采血部位和穿刺针头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皮肤情况,避免选择有伤口、瘀血或其他异常情况的部位进行采血。
2. 注意患者的疼痛感。
在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注意采血的安全性。
在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血的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注意采血的准确性。
静脉采血注意事项8条
![静脉采血注意事项8条](https://img.taocdn.com/s3/m/74834d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4.png)
静脉采血注意事项8条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获取体内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和诊断。
在进行静脉采血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以下是八条值得注意的静脉采血注意事项。
1. 保持洁净和卫生:静脉采血前,医生或医护人员必须先洗手,并且佩戴洁净的手套。
采血时需要使用消毒剂对皮肤进行清洁,以减少细菌和感染的风险。
2. 确定适当的静脉位置:选择适合采血的静脉位置非常重要。
常用的部位包括手腕、前臂和肘部附近的腕静脉、尺静脉或肘窝静脉。
医护人员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选择表面光滑、饱满且容易穿刺的静脉。
3. 妥善处理采血针和试管:采血时,使用一次性的针头和试管,避免多次使用或二次污染。
用完后,把针尖和试管丢入专用的医疗废弃物容器中,确保不会造成感染传播。
4. 适当的束带使用: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护士或护理人员可能会使用束带帮助静脉充盈和突出,但是过度紧缚束带可能导致神经和血管受损。
使用束带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不宜过久。
5. 穿刺技术和角度: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和角度,以避免误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一般来说,针头应该与静脉呈15到30度的角度相交,并且须注意观察血液返回的情况。
6. 控制出血和血栓风险:接触到血液时,需要注意控制出血。
在采集完血液样本之后,用干净的纱布盖住穿刺点,轻轻按压数分钟以止血,并在需要时使用压迫绷带。
同时,还需要确保患者能活动手臂,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7. 注意患者反应和异常情况:在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异常情况。
特别是对于容易晕血的患者,要提前预防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8. 标本处理和记录:静脉采血后,医护人员需要正确处理血液样本,确保符合规范操作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及时记录采血的时间和情况,以便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总之,静脉采血是一项需要谨慎操作的医疗技术,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注意事项,确保采血的安全和准确。
只有正确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采血指南来了,这些问题终于弄明白要怎么做了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标本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规范采集是保证标本质量的有效方法。
研究证明大多数实验室错误发生在分析前阶阶段。
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护士工作内容之一,护士能否规范操作,既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又关系着患者和护士的安全。
静脉采血是医院内每天都在进行的操作,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能,但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疑问及错误的做法。
日前,国家卫健委出台了《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规定了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成年人静脉血液标本采集前准备、采集操作、采集后处理的通用技术指导。
随着指南的出台,相信临床工作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那么指南对临床工作有哪些启示和指导作用呢?大家先随我来看几个临床问题吧!问题一:采血前护士要怎么宣教?护士A到病房进行宣教,告知家人患儿次晨需要抽血化验,吃过晚饭后就别再吃任何食物了,水也不能喝。
家长听后认为大人还可以坚持,孩子闹起来哄不住,表示不想抽血,要护士找医生取消该检查,护士不同意,家人就自行前去找医生。
得知检查项目为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血C反应蛋白,不需要空腹时,家人遂抱怨护士业务不熟练,素质太差,要投诉,医生帮着解释了好久,家人才情绪稳定。
就这个案例来说,如果宣教护士提前备好功课,知晓解静脉采血的相关内容,能正确宣教,相信该事件就可避免了。
指南指出需要空腹采血的检测项目包括(不限于):1、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2、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载脂蛋白E、游离脂肪酸等;3、血液流变学(血粘度);4、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I 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骨碱性磷酸酶等;5、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
指南要求采血前不宜改变饮食习惯,24h内不宜饮酒,有些项目需要空腹,有些则不需要。
从指南看,静脉采血前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要求空腹。
因此,工作中,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宣教时,需了解患者检测的项目及目的,根据检测项目要求有针对性进行宣教,而不是只要有抽血项目都要求患者空腹,一味要求禁食。
至于晚上吃过饭就不要吃了这个说法也有点欠妥,毕竟饮食习惯不同,有的人晚饭吃得早,有的晚,故宣教时应告诉患者准确的时间,使患者有具体概念,便于操作。
指南指出对空腹要求至少禁食8h,以12h~14h为宜,但不宜超过16h。
采血时间宜安排在上午7:00~9:00,空腹期间可少量饮水。
护士还应告诉病人运动和情绪也可影响检测结果,采血前24h不宜剧烈运动,采血当天宜避免情绪激动,采血前宜静息至少5min。
若需运动后采血,则遵循医嘱,并告知检验人员。
问题二:采血时机如何把握?主管医生交待值班护士,今天5床病人的血培养要在体温大于38.5℃时再抽血,这班不抽的话,记得交班。
体温大于38.5℃这个要求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实际工作中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指南明确指出血培养最佳时机为寒战或发热初起时,抗生素应用之前采集最佳。
因此,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需更新观念,用正确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时机。
此外,指南对其它一些特殊项目也做了说明: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生理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常规采血时间点为8:00、16:00 和 24:00;2、女性性激素: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有显著差异,采血日期需遵循医嘱,采血前与患者核对生理周期;3、药物浓度监测:具体采血时间需遵循医嘱,采血前与患者核对末次给药时间;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前3d正常饮食,试验日先空腹采血,随后将75 g无水葡萄糖(相当于 82.5g含一水葡萄糖)溶于300ml 温水中,在5min 内喝完。
在第一口服糖时计时,并于2h采血,其他时间点采血需遵循医嘱;5、其他功能试验:根据相关临床指南推荐的功能试验方案所设定的时间采血;6、血液疟原虫检查:最佳采血时间为寒颤发作时。
问题三:输注特殊药物,抽血时怎么办?新上岗护士小B夜班时遵医嘱给患儿抽血电解质,抽出血瞬间一惊,这血咋成了白色的,立即拿着血标本向医生报告。
医生看后告诉她:抽血时不要在输液肢体抽,你把输的脂肪乳都抽出来了。
“抽血时患儿已经输液结束”,小B护士委屈地说。
脂肪乳代谢较慢,指南指出宜在输液结束3h后采血;对于输注成份代谢缓慢且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如脂肪乳剂)的宜在下次输注前采血。
紧急情况必须在输液时采血时,宜在输液的对侧肢体或同侧肢体输液点的远端采血,并告知检验人员。
问题四:采血时止血带如何使用?B护士协助A护士采血,见回血后她松开止血带,A护士阻止,先别松,要不血采不够,采完血再松。
关于止血带的使用时机指南是这样规定的:止血带绑扎在采血部位上方5cm~7.5cm的位置,宜在开始采集第一管血时松开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min。
如某些情况止血带需要在一个部位使用超过1min,宜松开止血带,等待2min后再重新绑扎。
如需绑扎止血带的部位皮肤有破损,宜选择其他的采血部位。
在穿刺时可让患者攥拳(不可反复拍打采血部位),使静脉更加充盈,以利于成功穿刺。
穿刺成功后宜让患者放松拳头,尽量避免反复进行攥拳的动作。
注:乳酸如使用静脉血检测(首选动脉血检测)宜在不绑扎止血带的情况下采血,或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待血液流动至少2min后采集。
问题五:采血后如何按压?“护士,快来呀,出血了”。
一患者慌忙跑到护士站,护士一看,患者满胳膊都是血。
“不是让你压住,你怎么松开了。
”护士抱怨着。
“我着急上侧所,就用胳膊肘夹住棉签,谁知流了这么多血。
”患者解释道。
由此可看出抽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指南要求:先松开止血带,从采血针/持针器上拔出最后一支采血管,从静脉拔出采血针。
拔出采血针后,在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棉签、棉球或纱布等,按压穿刺点5min(止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宜适当延长时间),直至出血停止。
不宜曲肘按压,会增加额外的压力,导致出血、淤血、疼痛等情况发生风险的增加。
如在正确按压止血的前提下出现血肿或出血持续时间超过5min,可请临床医生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及处理。
对于已形成的血肿或淤青,24h内可给予冷敷止血,避免该侧肢体提拎重物,24h后可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
问题六:采血时,面对不同的工具,护士该怎么做?对此,指南也有详细的说明。
如使用蝶翼针且仅采集柠檬酸钠抗凝标本时,宜弃去第一支采血管。
被弃去的采血管用于预充采血组件的管路,无需完全充满。
如使用注射器采血,血液从注射器转注至真空采血管中的顺序与真空采血系统的采集顺序相同。
不宜拔除真空采血管的胶塞,不宜对注射器针栓施加压力,由血液自行流入采血管,直到血流停止,以确保正确的血液与添加剂比例,并减少溶血的发生。
特殊情况只能从静脉留置导管中采血时,对于凝血功能检测宜弃去最初的5ml或6倍管腔体积的血液,对于其他检测宜弃去最初的2倍管腔体积的血液。
含有添加剂的采血管在血液采集后宜立即轻柔颠倒混匀,混匀次数宜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不可剧烈震荡混匀,以避免溶血。
问题七:血液标本无法正常采集时怎么办?临床采血时,经常会遇到抽一点血就抽不出来了,或穿刺后血液不流或无法正常流出时,指南指出可轻微调整进针位置。
如采血时针头刺入静脉过深,可略微抽出。
如穿刺不够,可将采血针向静脉中略推入。
不宜在不明静脉走向时盲目探查。
如穿刺已成功,采集中途血流突然停止,可能是血管壁贴附了针孔,可将采血针旋转半周。
如怀疑真空采血管真空度不足,应及时更换采血管。
问题八:疑似动脉、神经损伤时如何处理?动脉、神经损伤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在采血过程中仍然有可能遇到,操作者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生,尽早妥善处理。
对于这个问题,指南指出:如穿刺部位快速形成血肿或采血管快速充盈,怀疑穿刺到动脉时,指南指出应立即终止采血并拔出采血针,按压采血部位5min~10min,直至出血停止。
如需要,可在其他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在采血过程中,如患者感到在穿刺部位近端或远端有放射性的电击样疼痛、麻刺感或麻木感,怀疑穿刺到神经,立即终止采血并拔出采血针止血。
如需要,可在其他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必要时可请临床医生对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及处理。
问题九:患者晕厥的应急处理?当患者在采血时发生晕厥,指南指出:宜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采血针止血;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松开衣领;如疑似患者为空腹采血低血糖可予以口服糖水;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及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宜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有条件的单位可在采血点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培训工作人员使用。
问题十:如何预防标本溶血?溶血是静脉采血时最常的问题,可影响检测结果,干扰临床诊断。
为了预防标本溶血,指南指出:1、消毒后穿刺部位自然干燥;2、不可穿过血肿部位采血;3、如使用注射器采血,宜确保针头牢固地安装在注射器上以防出现泡沫;4、使用注射器时避免过度用力抽拉针栓;5、轻柔颠倒混匀含有添加剂的标本。
静脉采血尽管很常见,但若不掌握相关标准,执行起来仍可出现种种状况,造成工作被动。
静脉采血指南涵盖了静脉采血时患者宣教内容,患者体位要求,消毒方法,采血部位,血管选择,不同标本采血顺序,特殊情况的处理,从各方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对临床工作起到具体指导作用。
临床护士需深入学习,认真体会,在工作中践行标准,规范操作。
参考文献:[1]Al Saleem,Nouf, Al-Surimi,Khaled.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errors in a laboratorys specimen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department[J].Bmj Quality Improvement Reports, 2016, 5(1).[2]吴建平,王力,温晓华.外出体检采集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48-649.[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EB/OL]20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