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701课程中文名称: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Biotechnology课程性质:任选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时:36学时总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课程简介:《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是生物技术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6,学分2,该门课程主要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及其应用领域,内容涉及现代生物技术革命、DNA重组技术与基本操作、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操作、基因诱变及蛋白质工程、通过重组原核微生物生产商品、现代发酵工程、现代生物农药、现代微生物肥料、生物净化与生物废料再生、真核细胞中重组蛋白的表达、植物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工程、现代分子诊断技术、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人类基因的克隆、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现代生物技术的规则与专利十八章内容。
教学重点为第二、三、四章,教学难点为第二、三、四章。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应用领域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明确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教材建议:瞿礼嘉、顾红雅、胡苹、陈章良主编《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参考书:1、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3.4.2、程备久主编《生物技术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
3、廖威主编《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
4、吴文健//王建方主编《军事生物技术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6。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现代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学分2。
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应用领域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明确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本科专业结构化学教学大纲-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科学教育专业结构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032306004课程中文名称结构化学课程英文名称Struatural Chemistr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使用专业化学教育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总学时50总学分 3预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教育专业第四学年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54学时,3学分。
它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讨论物质微观结构的课程。
它以量子化学为基础,结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实验事实,讨论原子、分子的化学键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晶体结构(金属、离子晶体)。
教材建议:周公度、段连运等编《结构化学基础》(第四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1、林梦海、林银钟等编《结构化学基础》 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夏树伟、夏少武主编《简明结构化学学习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周公度、段连运等编《结构化学基础习题解》北京大学出版社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结构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讨论物质微观结构的课程。
它是以量子化学为基础,结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实验事实,讨论原子、分子有化学键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晶体结构(金属、离子晶体)。
教材注重介绍结构化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反映结构化学的新成就、新进展。
本书主要内容: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对称性与点群、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结构、晶体学基础、金属和合金结构、离子化合物等内容。
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等公共课程基础上再进行学习。
本课程阐述原子间以什么样的结合力形成分子、原子的组成及连接方式是怎样决定分子的几何构型,并表现出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楚雄师范学院××××××系(院、部)-化生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院化学专业《材料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107008课程中文名称:材料化学课程英文名称:Materials Chemistr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化学专业开课学期:6学期总学时:36学时总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课程简介:《材料化学》是一门化学学科的分支学科,材料化学是化学学科的新兴领域,是化学、材料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是培养化学与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业发展所依赖的重要学科。
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结构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讨论材料中的化学问题及合成和应用问题的一个重要课程。
是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材料合成条件的选择、材料性能、功能的分析检测方法和材料合成的基本方法。
教材建议:《材料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李奇等编参考书:材料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周志华等编材料合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徐甲强等编材料化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唐小真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材料化学》是化学专业一门基础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后,以晶体学等知识为基础,介绍晶态材料、非晶态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及新型功能材料的性质、特点、结构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基础理论,讨论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利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制造所需的各类材料的方法。
学习材料的合成方法、表征手段、应用领域等一系列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解决材料中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在教学当中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基础理论服务于实际应用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1106014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英文名称: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开课学期:第7学期总学时:36+27总学分:3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课程简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进而再生完整植株的无性繁殖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在介绍了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特点;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规范;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培实验室、家庭组培室、组培育苗工厂的组成、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培养基的特点与应用;熟练掌握茎尖、茎段、叶及花器官培养消毒灭菌、接种及培养的技术;理解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意义,掌握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常用方法;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组培脱毒与快繁技术的应用。
教材建议《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李胜、李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标准书号:7-81066-529-4。
《植物组织培养(第三版)》,潘瑞炽编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7-5361-2501-1。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标准书号:7-81066-466-2。
《高等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调控》,黄学林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年,标准书号:7-03-004377-4。
《植物组织培养》,王水琦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978-7-5019-5818-4。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陈耀锋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 978-7-109-11844-7。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大纲制定人:谢启明职称:教授大纲制定时间:2005年10月楚雄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制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科学教育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00000121课程中文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Experement课程性质:必修使用专业:科学教育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时:54总学分:2预修课程:普通化学实验课程简介:有机化学实验是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其目的是要训练学生从事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技能,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为今后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分离提纯技术、有机物合成技术、简单的分析技术等方面。
实验课程主要开设基本实验操作(包括熔点、沸点测定,蒸馏,重结晶,萃取等)、有机合成技术(包括卤化、酯化、脱水、酰化、格式试剂制备等)、天然物的提取技术(固液提取技术)等。
教材建议:黄涛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教出版社,1998年5月。
参考书:[1]《有机化学实验》周科衍、吕俊民编,高教出版社1984年8月第2版。
[2]《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第有机化学教研室编,高教出版社,1994年4月第二版。
[3]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有机化学实验是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其目的是要训练学生从事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技能,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为今后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鉴定分析的方法。
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作习惯。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系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及实验》(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5009课程中文名称:分子生物学及实验课程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 and Experiment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使用专业:生物技术开课学期:第4学期总学时:54总学分:3预修课程: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简介: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科学的前沿,而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分子生物学已广泛渗透并应用于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肿瘤学、法医学等有关的研究领域,正日新月异地促进这些学科向分子水平发展,并形成了分子生理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神经学、分子细胞学、分子免疫学等新学科。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科最新兴、最具活力的科学,在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推动生物工程产业的崛起、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对生物专业的学生开设分子生物学课是十分必要的。
生物专业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无论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还是对今后从事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凡是有志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都应该学习分子生物学,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实验与技术方法。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打下牢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熟练掌握并运用分子生物学语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系统讲授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发展较快的几个领域。
分别对染色体结构、DNA的复制形式与特点、DNA的转座、遗传密码的破译、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转、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等重大问题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讲授参与原核、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各种元件,探讨DNA 甲基化、蛋白质磷酸化及各种不同环境因子对基因活性和基因功能的影响。
最后讨论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管理规定-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微生物(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0000054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课程性质:生物技术专业及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共同学科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54(其中:讲课学时54 )总学分:3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长特性,微生物的代谢、遗传、生态、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的多样性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微生物在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的科学。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该学科的突出特点是以叙述性为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
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和生物技术的主导载体之一,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教材建议:Kathleen Park Talaro, 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 2013, 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版参考书[1] 周德庆 . 微生物学教程 ( 第二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 Lansing M. Prescott, John P. Harley, Donald A. Klein. Microbiology (fifth edition). 2002[3] 杨汝德主编 . 现代工业微生物学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1[4] Madigan M.T. et al. Brock ' 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 th ed. Prentice Hall, 1999.[5] Joanne M. Willey, Linda M.Sherwood, Christopher J. Woolverton. Prescott’s Principles of Microbiology,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版, 2005[6] J.尼克林等编著林稚兰等译:微生物学。
素拓方案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教育”课程管理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育人为本,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根据“楚雄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学院课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教育课程”(以下简称“课程”)为必修课程,本科生学分为6学分,专科生学分为4学分。
每学分由3个积分构成,所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本课程的学习,并取得本课程规定的学分数方可毕业。
第三条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应作为综合素质测评、评先选优、各类奖助学金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条课程教育教学的内容由模块和活动两部分构成。
模块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六类;活动分为规定性活动和临时性活动,规定性活动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临时性活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安排或学院工作的需要临时确定。
第五条课程以课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为促使课程达到开设的目的,各相关责任部门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加强课程的规范性、制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设与管理。
第六条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由院、系(院)两级共同承担。
第二章评分办法第七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活动内容及评分细则(一)活动内容。
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及相关报告会、讲座、知识竞赛、主题教育等活动;学生参加团校、党校培训以及临时性等活动。
(二)评分细则1.参加班级及团支部活动(如班会、团课),无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勤者,每学期记0.4积分。
2.参加学院、系(院)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报告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者,计0.1积分/次,无故不参加活动者扣0.1积分/次。
3.参加党、团组织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者,计0.1积分/次。
生物物理学-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物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7013课程中文名称:生物物理学课程英文名称:Biophysics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开课学期:第八学期总学时:36总学分:2预修课程:大学物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是生物学与近代物理学、数学及电子信息学融为一体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课程。
课程系统讲授生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原子的能级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各类波谱学、顺磁共振与核磁共振现象;及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进展。
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近代生物物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善于运用多学科的方法思路考虑生物学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在实践中从更高和更深的水平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建议丘冠英、彭银祥主编. 生物物理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参考书林克椿,吴本玠. 医学生物物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刘文龙. 简明生物物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赵南明, 周海梦主编. 生物物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温贤芳主编. 中国核农学. 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 1999.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专业选修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生物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将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继续深造和投身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生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生物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生物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论(2学时)本章的内容生物物理学定义,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史,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分支领域,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系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葡萄酒专业《酶工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1106012课程中文名称:酶工程课程英文名称:Enzyme engineering课程性质:共同学科课程选修使用专业:生物技术、葡萄酒专业开课学期:第七学期总学时:36总学分:2预修课程:生物化学、基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发酵工程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共同学科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酶的生产和应用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以增长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及将来从事生物技术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课程系统讲授与酶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讲述酶的生产和应用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同时介绍酶工程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课程的重点为:酶的发酵法生产,酶的分离纯化合酶的应用。
教材建议:郭勇.《酶工程原理与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1]罗贵民.《酶工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2]袁勤生.《现代酶学》.广州: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3]郭勇,郑穗平.《酶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4]郭勇.《酶工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年[5]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酶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年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了解酶学与酶工程的具体内容,掌握酶工程的基本理论,解决酶工程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理解并掌握酶分析方法和技术、化学酶工程和生物酶工程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固定化酶的生产技术和应用。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一些与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为从事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应有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掌握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机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以及辅基、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掌握酶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固定化技术;理解酶分子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了解酶工程在相关领域内的应用和作用。
植物学试验-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大纲制定人:梁晓华职称:教授大纲制定时间:2014年2月楚雄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制《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0000145学分:1实验课时:3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类型和生理;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及形态结构和生理。
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特征和生理,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对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对植物的组织进行重点的观察,同时,进一步理解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特点。
通过植物学基础性实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强调学生要掌握终身的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独立、认真、按要求完成每次实验,反对抄袭、不求甚解的行为。
植物学综合设计性实验部分,是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而设置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开课后,课程负责教师首先需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方式、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本课程主要设置三种层次的实验:(1)基本操作训练,特别是显微镜的操作,徒手切片操作,要正确熟练地加以掌握。
(2)基本实验。
这是必须完成的实验,它和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
所安排的实验大都是基本实验。
(3)综合性实验。
在实验中安排了综合性实验,需要学生在综合归纳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3、学生分为两组。
根据各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每人1套显微镜,在规定时间内,逐一独立完成所有实验材料的观察,完成规定的作业。
4、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大纲制定人:陈华红职称:副教授大纲制定时间:2008年8月28日楚雄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制《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Experiments of Microbiology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0000157学分:2实验课时:5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科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本课程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2、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实验按每班两组分组进行,每个学生独立实验。
实验前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内容、原理、步骤、成败关键、安全事项等,并进行某些操作的演示,实验过程中采取巡回指导、个别辅导等手段进行实验指导。
本课程要求:1、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2、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3、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思;4、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老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器皿和仪器设备[目的要求]1、了解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室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2)大纲制定人:文美琼职称:副教授大纲制定时间:2009年6月楚雄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制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0000018课程中文名称:分析化学实验(2)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Analysis Chemistr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使用专业:化学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54学时总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系统讲授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KMnO4法测定H2O2的含量;软锰矿中MnO2含量的测定;无汞法测定矿石中铁的含量;邻二氮菲法测定铁的基本实验;莫尔法测定氯的含量;I2和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的含量;碘量法测定水果中Vc的含量;土壤中有效氮的测定;土壤中全磷的测定;土壤中速效钾的测定;重量法测定大蒜中大蒜素的含量。
教材建议:华中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1年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三版。
参考书:[1]分析化学(上册)华中师大等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主编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01版[3]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彭崇慧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与分析化学既密切配合,又各有侧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教学大纲-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7009课程中文名称:生物仪器分析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o Industry Press课程性质:专业限选选课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总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总学分:3学分预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课程简介:《生物仪器分析》是生物技术专业选修课,总学时54,学分3,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该门课程理论教学主要介绍了常用生物仪器的基本类型、基本特点、基本原理、基本使用方法。
内容涉及生物样品的预制备、细胞生物学新型研究技术与设备、色谱技术及其相关设备、光谱技术与光谱仪、波谱技术及核磁共振仪、质谱技术与质谱仪、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常用仪器设备等八章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紫外光谱仪使用方法、荧光光谱仪使用方法、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方法、植物DNA、RNA提取、PCR仪使用、电泳仪使用、凝胶检测成象系统使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生物仪器的种类和相关知识,明确生物仪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生物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教材建议:徐金森主编《现代生物科学仪器分析入门》,化工出版社,北京:2004第1版。
参考书:1、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主编《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05-01。
2、何金兰、杨克让、李小戈编著《仪器分析原理》,科学出版社:2002-8第1版。
3、田丹碧主编《仪器分析》,化学工业出版日期:2004年9月。
4、苏克曼,张济新主编《仪器分析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生物仪器分析》是生物技术专业选修课,总学时54,学分3,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生物仪器的种类和相关知识,明确生物仪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生物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