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最新民族学复习笔记

最新民族学复习笔记

一.德国的文化圈学派•传播学派的正宗,工作范式是文化圈理论,即认为文化或文明具有区域性,每个区域自有文化的创造和变迁中心,中心文化向外传播扩散。

•文化圈理论有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

空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分布动态。

一个文化圈内的文化特质有中心和边缘时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叠压关系,即共处于一个文化中的不同特质在时间上的顺序后来者居上,构成地层分布那样的文化层。

1.弗里德里希•拉策尔(1).主要研究人文地理,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2).主要贡献:第一,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集,其主要做法是将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图上,再分析这些文化要素分布的具体范围。

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第二,提出“形式的评判标准”概念,物品形态和形式的所有特殊相似性都必定来自同一个渊源,都是由于传播才出现在被发现的地方。

(3).概括要点:•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描绘出一幅人类及其文化的地面分布图。

•文化特质是伴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

•每个民族都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

•民族迁徙导致文化转移或变化。

•研究方法。

(地理与人类学)2.费罗贝纽斯(1)著名的非洲民族学家,拉策尔的学生,用拉策尔的理论和实证法论证“西非文化圈”的存在。

(2)第一次提出“文化圈”的概念。

(3)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进行了对非洲物质文化对象的研究。

(4)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或者说是文化的“搬运工”。

3.格雷布纳(1)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

只有少数几个地区的较优秀民族才能创造和发明文化,而其他民族都要从这些优秀民族中借用。

(2)文化亲缘关系:鉴别标准:①形的标准:指的是事物的形式相同。

即从文化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作用上来判断文化特质的类似性。

②量的标准:形似事物的量的增加,大量事物的相同。

即从类似文化特质的数量多少来判断文化的传播关系。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定性分析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第1-14章)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定性分析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 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2020年7月整理)民族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2020年7月整理)民族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第一讲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1)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作为特定社会成员的人们所习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2)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在于“满足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这些需要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

文化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工具。

3)格尔兹:文化是一个由符号构成的象征体系,是通过象征符号反应的意义体系。

4)哈维兰:文化是身为某一个特定社会的成员的人们为人处世的一整套规则或者标准,只要人们依据这套规则中规中矩地行事,其举止就会被视为得体的而为他人所接受。

文化的内涵:❖1)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文化❖2)人与社会的关系——社群文化或伦理文化❖3)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精神文化❖4)不可观察的文化文化的要素:❖1)精神要素(价值观)❖2)语言和符号❖3)规范体系❖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5)物质产品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人类创造或衍生的。

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的事物不是文化创造物。

❖2)文化的共享性❖3)文化的后天习得性❖4)文化的象征性❖5)文化的整合性❖6)文化的传递和变迁性❖7)文化的适应性❖8)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文化的功能:一种文化必须具有很好地解决它的主体所面临的根本问题的功能。

否则,它就会遭到淘汰。

❖1)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2)有效地组织和维护人口再生产活动,保障社会的生物延续性;❖3)濡化年轻一代,使他们长大以后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4)确保人们生活有序,这种秩序不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彼此相安,而且也包括个人的内心秩序,即确保个人精神生活的安详;❖5)具有激励的功能,使社会成员能够获得从事有利于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的事业的动力;❖6)具有变化的潜力,因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

假如它不能适应这种多变的环境,它也是无法存在下去的。

第二讲民族学概述一、民族学的学科观——认识论:1、文化普同观:指全人类的心性一致与共同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2.民族理论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D.政治性和科学性统一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B.经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期末考试已经到了,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备考复习当中,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填充题1.民族的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民族的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族的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民族的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民族的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的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的问题概念。

4.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的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的问题。

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的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2.广义的民族的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3.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一、民族的定义: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已经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二、民族学的定义: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三、民族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各地区寻找原料和市场。

为了扩大殖民地,统治当地的国家和民族,必须研究殖民地各民族的社会情况。

在长期积累资料的基础上,为适应当时的需要,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1 为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贡献了力量2 大力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3 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性质五、种族的定义: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六、种族的分类:蒙古人种:亦称亚美人种或黄色人种。

特质特征是:皮肤浅黄,头发黑直,胡须体毛较少,颜面扁平。

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程趋势,眼内角多蒙古褶。

此人种分亚洲和美洲两大支系。

亚洲支系包括北、东、南三个分支以及各种过渡类型和混合类型;美洲支系指因纽特和印第安各族。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美洲,约占世界人口41%。

赤道人种:亦称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俗称黑色人种。

特征为:皮肤深色,头发黑卷,体毛不多,但大洋洲部分却相当发达;脸型较窄,鼻形低宽,唇厚颔凸,身材高矮不等。

赤道人种分尼格罗和澳大利亚两个支系以及各种过渡类型和中间类型,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包括热带非洲、大洋洲、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民族。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注:完全按照老师的勾画重点顺序编排!!!)1、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及其文化。

2、“民族”一词最早的提出人物及时间:列宁于1912年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3、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标志:恩格斯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4、“进化论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文化发展按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发展演进。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英国的斯宾塞、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人类学》】、弗雷泽;美国的摩尔根【代表作:《易洛魁联盟》、《古代社会》】。

5、“英国功能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要在弄清楚各部分对整体所做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功能的一半法则。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还是具体,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代表作:《西太平洋的探险队》、《野蛮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安达曼岛人》、《社会人类学方法》】.6、我国最早提出“民族学"一词的人物及时间:1926年蔡元培在《一般》杂志上发表《说民族学》.7、我国民族学发展历程的几个重大事件:(1)1928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设立.(2)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成立。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生,1980年10月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在贵阳成立, 1984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会,1991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

(4)1981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在厦门中山大学成立.8、“种族"的相关内容:(1)概念: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2)类型:蒙古人、欧罗巴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3)特征:①蒙古人→黄皮肤、黑发、面部扁平、鼻梁不高、嘴唇厚度适中。

中国民族学史复习资料(1)

中国民族学史复习资料(1)

鸟居龙藏,生于1870年卒于1953年,日本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

他是最早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研究的日本学者。

生于日本德岛县,卒于东京。

鸟居龙藏在学术上的成就,表现于将考古学与人类学相结合;除了在日本国内从事考古工作外,还在西伯利亚东部、千岛群岛、库页岛、朝鲜及中国的内蒙古、东北、云贵、台湾等地进行调查发掘,研究东亚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晚年致力于中国辽代文化的研究。

他非常重视实地调查,在1895年以后的50余年间,曾到东西伯利亚、库页岛、千岛、朝鲜,以及中国的东北、西南和台湾、内蒙古等地进行考察,对当地各民族的历史、体质、语言、宗教、习俗作了详细记录,写出多种调查报告和专著。

他在1896—1899年先后4次对台湾高山族进行调查,很多研究成果发表在《人类学杂志》上。

鸟居龙藏坚持历史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重视通过考察古迹文物,广泛钻研中、日古文献,参阅英、法、德文有关资料并对风俗、习惯、语言、宗教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对民族文化进行纵横分析。

学术界认为他是日本对东亚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进行调查研究的创始人,为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开拓了道路。

他对中国民族所作的调查研究及所写出的调查报告,深为中国学术界所重视。

他历任东京大学副教授、国学院大学教授、上智大学教授。

《史前期的日本》《千岛阿伊努人》《苗族调查报告》《东北亚人类学人种学问题》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他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该书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

代表作品《江村经济》《乡土中国》《中国生育制度》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

民族学复习笔记

民族学复习笔记

民族学复习笔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一.德国的文化圈学派传播学派的正宗,工作范式是文化圈理论,即认为文化或文明具有区域性,每个区域自有文化的创造和变迁中心,中心文化向外传播扩散。

文化圈理论有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

空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分布动态。

一个文化圈内的文化特质有中心和边缘时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叠压关系,即共处于一个文化中的不同特质在时间上的顺序后来者居上,构成地层分布那样的文化层。

1.弗里德里希拉策尔(1).主要研究人文地理,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2).主要贡献:第一,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集,其主要做法是将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图上,再分析这些文化要素分布的具体范围。

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第二,提出“形式的评判标准”概念,物品形态和形式的所有特殊相似性都必定来自同一个渊源,都是由于传播才出现在被发现的地方。

(3).概括要点: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描绘出一幅人类及其文化的地面分布图。

文化特质是伴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

每个民族都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

民族迁徙导致文化转移或变化。

研究方法。

(地理与人类学)2.费罗贝纽斯(1)着名的非洲民族学家,拉策尔的学生,用拉策尔的理论和实证法论证“西非文化圈”的存在。

(2)第一次提出“文化圈”的概念。

(3)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进行了对非洲物质文化对象的研究。

(4)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或者说是文化的“搬运工”。

3.格雷布纳(1)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

只有少数几个地区的较优秀民族才能创造和发明文化,而其他民族都要从这些优秀民族中借用。

(2)文化亲缘关系:鉴别标准:①形的标准:指的是事物的形式相同。

即从文化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作用上来判断文化特质的类似性。

民族学期末复习提纲

民族学期末复习提纲

民族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篇:民族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讲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1)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作为特定社会成员的人们所习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2)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在于“满足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这些需要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

文化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工具。

3)格尔兹:文化是一个由符号构成的象征体系,是通过象征符号反应的意义体系。

4)哈维兰:文化是身为某一个特定社会的成员的人们为人处世的一整套规则或者标准,只要人们依据这套规则中规中矩地行事,其举止就会被视为得体的而为他人所接受。

文化的内涵:ϖ 1)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文化ϖ 2)人与社会的关系——社群文化或伦理文化ϖ 3)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精神文化ϖ 4)不可观察的文化文化的要素:ϖ 1)精神要素(价值观)ϖ 2)语言和符号ϖ 3)规范体系ϖ 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ϖ 5)物质产品文化的特性:ϖ1)文化是人类创造或衍生的。

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的事物不是文化创造物。

ϖ 2)文化的共享性ϖ 3)文化的后天习得性ϖ 4)文化的象征性ϖ 5)文化的整合性ϖ 6)文化的传递和变迁性ϖ 7)文化的适应性ϖ 8)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文化的功能:一种文化必须具有很好地解决它的主体所面临的根本问题的功能。

否则,它就会遭到淘汰。

ϖ1)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ϖ2)有效地组织和维护人口再生产活动,保障社会的生物延续性;ϖ3)濡化年轻一代,使他们长大以后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ϖ4)确保人们生活有序,这种秩序不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彼此相安,而且也包括个人的内心秩序,即确保个人精神生活的安详;ϖ5)具有激励的功能,使社会成员能够获得从事有利于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的事业的动力;ϖ6)具有变化的潜力,因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

假如它不能适应这种多变的环境,它也是无法存在下去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答: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 彝族毕摩。

P225:彝族毕摩是民间形成的一种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为一体的传统信仰。

一祭祀、巫术、兆卜、禁忌为主的信仰活动。

◆2. 家支。

P226:是指彝族按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内部不通婚的社会集团,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地方政权组织的作用。

3. 十二木卡姆。

P161: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

全套木卡姆包括170多首歌曲和歌舞曲,72首器乐间奏曲。

◆4. 本主崇拜。

P233:是指白族全民信奉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

该信仰与原始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紧密相连。

如信奉山神、日月、动物、祖先、英雄人物、鬼魂等信仰。

◆5. 贝叶文化。

P320:指傣族佛教经典多用贝叶刻写,据说傣族贝叶经由84000多部,涉及佛教故事、文学作品、历史、天文历法、医药卫生、数学及语言文字等内容,被誉为“百科全书”。

因此,傣族的传统文化也被称为贝叶文化。

6. 天干地支。

P50:是指汉族先民在历史上以干支纪年。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搭配构成的岁时节日。

60年一轮回,称为“换甲子”。

◆7. 羌。

P259:原是指古代中原汉人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民族的一个总的泛称,部族众多,名称各异,不是专指单一的民族。

今天的羌,多指羌族8. 那达慕。

P115:是指娱乐、游玩的意思。

其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9. 质性研究。

P6: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对量化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是一种对单一个案进行独特性和复杂性的探讨,追踪事物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全过程。

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1、错。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2、错。

这些研究对象都必须在一定的民族观指导下才能进行。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揭示的许多规律,对民族研究各门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3、错。

民族观才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4、对。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事关每一个公民。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1、错。

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2、错。

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

是辩证地、科学地运用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相结合。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1、错。

民族分化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民族学复习资料

民族学复习资料

《民族学》复习第一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习惯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也有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组织。

物质文化:生产工具和技术、衣食住行精神文化:节日、风俗习惯、历法和医学、民族传统文学艺术、宗教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第一,生活文化——衣食住行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化艺术、民间歌舞、民间游乐、民族体育等第四,科技工艺文化第五,信仰和巫术文化第六,节日文化民族文化有三性:民俗性、凝聚性、稳定性、变异性第二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结构基诺族长老制——基诺族的政治制度是村社长大制。

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首席称为“卓巴”,次为“卓生”,前者为寨父,后者为寨母。

由特定的古老氏族最年长者充任。

他们是村社中最受尊敬的领导人,基主要职责涉及村社生产、生活和宗教祭祀方面,在调解纠纷、对外交往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瑶老制——瑶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政治制度的功能。

瑶老制产生于原始农村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瑶老是村寨的首领,由民主选举或自然形成,一般由经验丰富、办事公道,由村民中享有威望的年长者担任。

瑶老不脱离生产劳动,无特权。

黎族合亩制——是海南岛1947年以前部分黎族特有的一种生产和社会组织。

“合亩”的黎语为“大伙做工”,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户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小家庭组成。

景颇族山官制——山官是原始农村公社分化出现的世袭贵族,分为大、中、小三类,有自己的辖区,在边区内行驶独立树立权力。

辖区内的社会成员一般分为官种、百姓和奴隶三个等级,等级界限严格,互不通婚。

山官必须出生于官种血统,实行幼子继承的世袭制。

凉山彝族家支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完全按照血缘关系并参照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及在生产中的地位,严格划分为五个等级:兹莫(土司、土舍和土目)、诺(黑彝)、曲诺(白彝)、阿加(由主人强制配婚而分居的奴隶)和呷西(单身奴隶)。

政教合一制度——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影响较广泛,西藏农奴制和新疆夏合勒克乡维吾尔族农奴制社会中,都存在着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而西藏藏族政教合一制尤为典型。

民族学考试题库

民族学考试题库

民族学考试题库第一篇:民族学考试题库《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试题:单项10个(每题1分)多项5个(每题2分)判断10个(每题1分)名词解释5个(每题4分)简答3个(每题10分)论述2个(每题10分)——100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20题)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A.9.41% B.8.41% C.7.41% D.6.41%2.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的是A.秦始皇统一中国B.两汉设置西域都护府C.唐朝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 D.元朝的统一3.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提出“五族共和”的思想,其中的“五族”是A.汉、满、蒙、回、壮 B.汉、回、藏、苗、彝 C.汉、藏、苗、蒙、壮 D.汉、满、蒙、回、藏4.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以下著作属于斯大林的是 A.《亚洲的觉醒》 B.《论民族自决权》 C.《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D.《论十大关系》5.中国古代的皇帝中曾经提出“四夷一家,胡越一家”口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明太祖 D.唐太宗6.中华民族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B.美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C.中国的民族政策创新问题 D.中国历代民族政策7.我国有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其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公里数是 A.2万公里 B.2.1万公里 C.1.8万公里 D.1.9万公里 8.我国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的民族数是A.30 B.25 C.20 D.359.维吾尔族同胞主要居住在 A.甘肃省 B.青海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湖南省10.我国56个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有80种左右。

这些语言大体可分为 A.七个语系 B.五个语系 C.六个语系 D.四个语系11.新中国成立前,由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主要存在于A.内蒙古部分地区 B.东北部分地区 C.新疆部分地区 D.青海部分地区12.新中国成立前,以黑彝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主要存在于 A.云南省红河彝族地区 B.大小凉山彝族地区 C.云南省楚雄彝族地区 D.贵州省威宁彝族地区 13.土族主要居住在 A.青海省和甘肃省 B.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C.湖南省和湖北省D.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 14.《批判大汉族主义》发表于1953年3月16日,作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刘少奇15.《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发表于1950年7月21日,作者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周恩来 D.刘少奇16.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明确提出少数民族问题对于中国革命有重大意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材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材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2.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民族学期末复习一、1.结合1913年斯大林[2005年我国]提出的民族定义谈一谈你的理解?(第二章)(P10)答: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1、构成民族的六要素:①共同历史渊源。

它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族体渊源等。

②共同生产方式。

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的总和。

③共同语言、它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

④共同文化。

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

⑤共同风俗习惯。

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

⑥共同心理认同。

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

2、民族六要素理论的特点:①针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资本主义民族或现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特征理论相比,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多数民族。

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血统、宗教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民族的地缘条件、生产方式、文化等诸要素。

③与国外民族理论中强调文化、心理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历史渊源,生产方式,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3、构成民族六要素的理论,具有内容宽泛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的特点。

3、民族与宗教的联系:①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②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这重要影响。

二、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第三章P23)答:三种途径即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

1、雅典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是在内部的经济发展和外地人这个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发展起来的,它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力干涉。

2、在罗马,人数众多的、站在罗马氏族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的胜利,炸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旧的氏族制度,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制度;氏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融化而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罗马民族。

3、德意志人是通过武力征服罗马帝国地区并与被征服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的。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普遍形式,也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融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加强、心理融通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心理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

部落具有的两重性,即人们共同体形式和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形式,决定了从部落发展中产生了两个平行的新事物;即一个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个是以地域和财产的基础的地域组织——国家。

民族和国家是同一历史时期产生的,国家的产生有其迫切性,民族也相随而来,而且国家在民族产生过程中起了型铸民族的作用。

这些是指人类社会最初形成民族(原生形态民族)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

三、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有哪些?(第三章P24)答:民族是社会的民族。

民族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社会生产、分工及内部的交往程度。

以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民族的发展。

这一矛盾运动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同样也是民族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这一个过程主要表现为: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社会生活中的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③在阶级社会里,民族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影响,制约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④民族在这些基本动因的推动下纵向质的演进,即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发展阶段。

⑤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基于历史和现实形成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

⑥民族在上述基本动因的推动下作横向量的扩张,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等方面全面发展。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第四章P44)答:1、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我国已废除了民族压迫歧视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并力求加以保障。

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事业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存在;实际生活中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不健全;社会生活领域享受民族平等权利时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还存在。

2、民族团结的相对性:我国已实现了民族大团结,把我国建设成了一个民族平等友爱、团结合作的大家庭。

随着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民族团结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但这些都具有时代的和程度的相对性,民族间不团结的因素还存在。

3、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我国各民族之间是相互帮助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相互帮助是有一定限度的。

4、民族和谐的初步性: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但是相对的、不完善的,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四章P48)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发展趋势。

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各民族间的经济社会往来不断增加,人口流动数量不断增多。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联系交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同时,各民族特点也得到充分发展。

六、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五章P67)答: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

这是由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1、民族特点、民族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只要存在民族差别,就会有民族之间的这样那样的矛盾,就会有民族问题。

如,民族之间因为语言不通、生活条件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心理状况不同、宗教差别是和民族共存亡的。

2、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存在也是长期的。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商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原因。

3、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没有消失,国际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4、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偏见、民族隔阂的残余,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

5、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影响的的长期性,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七、举例说明某一民族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五章)答: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民族。

历史上由于接触汉族较早,受汉文化影响较大,这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同时,在反封建压迫、反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的斗争中,土家族人民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代时,土家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并喜渔猎,不事商贾。

生产时,耕作粗放,伐木烧畬,火耕水薅,不施肥,不灌溉,农业产量极低。

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封建领主是最大的统治阶级。

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广大农民则沦为农奴,受到封建领主的压迫剥削。

唐宋时期,土家族地区手工业和副业有了一定的发展,除采茶、取蜡、炼朱砂水银、采药较为突出张家界图片,这些手工产品,多作贡品,供统治者向朝廷纳贡之用。

清雍正年间,在土家族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是一次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废除了土司制度,汉族农民和商人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特别是百艺工匠人员进入土家地区后,使一些城镇逐步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土家地区手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如纺织、木雕、刻画、铸造、金工和采矿等。

“改土归流”后,土家地区的商业贸易空前活跃,货畅出流,购销两旺,各州、府、县及交通要道集镇已成为百货营集的重要市场。

有的产品,如盐业已设专店,分销川盐和淮盐。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土家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相应改善。

土家族在近现代爱国斗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之时,湘西轮州土家罗荣光任总兵,他严词拒绝敌军的胁迫,身先士卒,在激战中牺牲。

温朝钟、黄玉山等人曾组织“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发动起义震撼清廷。

至今,土家农民薅草唱的田歌仍在歌颂他们的革命精神。

在近代史上,土家族人民为民族的自由和幸福,参加了历次反侵略、反压迫斗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为革命的大后方,为保持革命的基本力量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又成为抵御日寇的一道钢铁长城。

土家族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土家族是一个勇敢,富于爱国传统的民族。

八、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条件?(七章P84)答: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条件: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团结的核心;人民民主专政是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民族团结的指导思想;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物质文明是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是民族团结的政治环境;精神文明是民族团结的精神条件。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为消除不利于民主和民族平等发展的各种封建的、保守的、落后观念、意识提供前提条件。

二是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提供民族素质,提高各族人民群总作为国家主人翁的主体意识。

(主体条件)三是要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民主的组织形式,特别是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重要保证)四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前促进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任务。

九、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八章P93)答: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1、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市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马列主义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出发,坚持建立集中统一的大规模的国家的原则,同时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市建立现代真正民主国家的条件,是解决民主问题的正确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