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教材:一年级数学课本教学目标:复习一年级数学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1. 数的读写a) 复习1-100之间所有的数字,并能正确读写。
b) 练习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写出它的大写形式。
2. 数的比较a) 复习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b) 练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正确使用相应的符号。
3. 加法和减法a) 复习1-10之间的加法和减法。
b) 练习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
4. 数的排序a) 复习按大小顺序排列一组数字。
b) 练习将一组数字按升序和降序排列。
5. 图形与轮廓a) 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
b) 练习根据给定的图形名称,画出相应的图形。
教学步骤:1. 数的读写a)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依次读出数字。
逐渐增加数字的位数,直到100。
b) 教师说出一个数字的大写形式,学生写在纸上。
2. 数的比较a)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
b)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使用正确的符号填空。
3. 加法和减法a) 教师出示一组加法算式,学生进行口算,并写出答案。
b) 教师出示一组减法算式,学生进行口算,并写出答案。
4. 数的排序a)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
b)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学生按升序和降序排列。
5. 图形与轮廓a) 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b) 教师给出图形的名称,让学生画出相应的图形。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复习教案的设计,学生可以回顾和巩固一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所有内容,包括数字、加减法、时间、长度、图形等;2.巩固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数字复习数字1-100的读法和写法,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字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进行复习,可以使用形象化的教学工具如数学积木、计数棒等进行教学;对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复习,通过口算和书面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
2.加减法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包括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口算和书面计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应用题的训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时间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时间相关知识,包括时间的读法和写法,时间的前后顺序等;进行时间单位的训练,包括小时、分钟的概念及其换算;运用时间的应用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运用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4.长度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长度相关知识,包括长度的比较和测量等;进行长度单位的训练,包括米、厘米、分米的概念及其换算;运用长度的应用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和运用长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图形相关知识,包括圆、方、三角形、正方形等;进行图形的辨认和分类训练,让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基本图形;进行图形的绘制和计数训练,让学生能够绘制基本图形和进行简单的图形计数。
三、教学方法1.多种形式的教学法在复习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觉辅助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教学图表、图片和实物教具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讨论、合作做题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认识图形(一)》复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认识图形(一)》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图形概念,包括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能够根据形状的特征正确命名各种基本图形。
3.能够辨认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二、教学重点
1.复习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
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认识各种图形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复习基本图形
•正方形:具有四条相等的边和四个直角。
•三角形: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圆形:边界是一条平滑的曲线,任意直线通过圆心都是直径。
2. 辨认日常生活中的图形
•提供实物图片或者学习卡片,让学生辨认图形并描述特征。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基本图形的特征
1.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特征。
2.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卡片进行辨认和分类。
2. 辨认日常生活中的图形
1.带领学生观察教室中各种图形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图形名称及特征。
2.让学生找出周围环境中隐藏的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重点在于复习和巩固学生已学过的基本图形概念。
通过观察、辨认和描述,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图形的特征,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应用价值。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认识图形(一)》复习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课题: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一年级数学上册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复习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3.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熟练掌握。
2.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宣布今天的教学内容:总复习。
•请学生自主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知识点梳理(15分钟)
•复习1-9题内容,引导学生规范写数字。
•复习加法计算,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规则。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20分钟)
•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分组进行加减法练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练习,如购物计算等。
•讨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及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演练。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基础加减法计算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增加相关练习和活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4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4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册所有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提高学生对加法、减法和数字组合的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2.理解数字组合的概念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复习练习•让学生回顾本册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进行复习练习。
•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解题,如物品对照法、竖式计算等。
•提示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进位、借位等。
•多次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 数字组合•通过拼图游戏或数字配对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字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数字组合方式,如相加、相减、相邻数字组合等。
•让学生描述他们所找到的数字组合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示范解题,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2.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复习练习(3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册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进行书面练习。
2.学生自主解题,老师巡视指导,批改错误并讲解正确答案。
2. 第二阶段:数字组合活动(40分钟)1.分发数字拼图或数字配对游戏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
2.鼓励学生描述他们所找到的数字组合规律,与同桌分享讨论。
3.收集学生的成果,展示给全班,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数学练习。
2.自选3个数学题目,编写题解过程,写出答案和解题思路。
七、板书设计•复习加法和减法•数字组合方法•互动游戏、分享活动八、教学反思完成本课教学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总结:本节课主要以复习加法、减法和数字组合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整理与复习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四大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2.教学难点: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2.学习素材: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供学生实践操作。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回顾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一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整理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
3.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0-20的数字。
•数的排序和比较。
•数的读写。
2. 加法和减法•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
•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计数•计数的基本概念。
•数的顺序、不同逻辑顺序的数。
•运用计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方形、圆形、三角形。
•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立方体。
•进行图形的比较和分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运算,图形的认识。
•难点:加减法运算的应用,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数字的认识与排序1.让学生从0-20的数字中挑选出偶数和奇数。
2.让学生合作,用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数列。
第二节:加法和减法1.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练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准备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
第三节:图形的认识1.用图形卡片展示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名称。
2.让学生用图形卡片进行分类和比较。
五、教学反思在整理和复习这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较高,但在实际应用中,有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同时,一些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仍有待加强,可以在下次课堂加入更多互动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教案,希本对教师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学生们能在这次复习中有所收获,真正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1-20的数词和数字。
2.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3.复习简单的图形和图形的特征。
二、复习内容1.数字和数词(1)复习1-20的数字和数词。
(2)练习用数字和数词表示数量,如:用数字和数词表示教室里的学生人数等。
2.加法和减法(1)复习1-2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练习简单的加减法口算,如:3+2=5,8-4=4等。
(3)教学生使用算术符号+和-进行加减法运算。
3.图形和图形的特征(1)复习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简单的图形。
(2)练习观察和辨认图形的特征,如:圆的特征是没有角、三角形的特征是三条边等。
三、教学活动安排1.数字和数词的复习(1)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排列1-20的数字。
(2)老师呈现一些物品,让学生用数字和数词表示数量。
(3)练习用数字和数词进行口算。
2.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利用算术题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口算练习。
(2)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图形和图形的特征的复习(1)利用图形卡片展示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背诵图形的特征。
(2)老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如:请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这个图形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四、巩固练习1.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练习数字和数词的写法,以及加减法口算题。
2.利用学习软件或者教学游戏,让学生进行数字和数词、加减法的练习和巩固。
五、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六、反思1.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的内容,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字和数词、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图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与关联 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复习与关联数量关系》【课题名称】第2课时数量关系【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5页。
【教学目标】1. 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你会用加、减法解决哪些问题?预设1: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减法是求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
预设2:我知道求一共有多少是用加法,还剩下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量关系的知识。
(课件出示数量关系知识结构图)二、知识梳理1.加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3: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般采用凑十法。
预设4: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教师:你能用加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列式是:5+2=7(只)2.减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可以采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其中采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十得几。
教师:你能用减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一共有6只小鸭子,游走了4只,还剩几只?列式是:6-4=2(只)三、应用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应用提升第3题。
13.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苏教版
13.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包括:1. 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理解和运用表内乘法,能够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 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4. 认识和运用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10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和练习。
2. 表内乘法的复习和练习。
3.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以及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4.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运用。
5. 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比较长度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表内乘法的记忆和应用。
3.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以及长度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4. 平面图形的特征和运用。
教学难点:1. 100以内加减法的进位和退位。
2. 表内乘法的记忆和应用。
3. 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的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计算器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复习100以内加减法: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复习表内乘法: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表内乘法,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4. 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5. 复习平面图形: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6. 解决问题: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比较长度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一年级数学下册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2.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弥补学习中的漏洞;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减法运算、数字比较大小、认识图形、认识时间。
难点:分辨数字大小、计算加减法、认识时钟。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学实物、教具;2.复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数字的认识1.数字1-100的认识教师可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棋盘等教具让学生认识数字,逐渐加深对数的理解。
并可以通过数字游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字认识。
2.数字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可以利用比大小游戏或者卡片比大小练习。
二、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1.复习加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掌握加法的概念和方法。
2.复习减法运算同样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复习认识图形1.复习认识几何图形通过图形卡片和实物教具,让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并能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立体图形通过实物教具,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球体、长方体等。
四、复习认识时间1.复习认识钟表通过钟表教具,让学生认识钟表上的指针和数字,学会简单的时间概念。
2.认识一天的时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一天的时间概念,如早上、中午、晚上等。
五、综合复习通过综合练习题目,让学生对数学下册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可以对数学下册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新学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复习(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复习(二)》数学教案一、知识目标1.复习点: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
2.复习方式:课前自学+课上互动。
二、教学重点1.数的大小比较。
2.数的读法。
三、教学难点1.数的大小比较中出现相等的情况。
2.读取较大的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卡片、金币等奖励物品。
2.学生准备:课本。
五、课前预习自学《数与数的大小比较》、《余数》以及相关练习。
六、课堂教学1. 导入新知•询问同学最近有哪些买东西的经历,通过对购物过程中数字的运用、对数的认知,进一步了解数的基本概念。
2. 复习(1)数的大小比较1.利用小学奥数中常见的游戏,如多多口算、欢乐接力等,在小组内互动推算,比较大小相对应的得分,并将本组排在前台课堂上,逐组进行加速互动。
2.以实物比较大小,引导出大小的概念。
3.通过芝麻、糖豆等小物品进行比较大小的游戏,引导出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形成一个数轴。
4.利用生活事物进行大小的比较,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数大小比较中可能遇到的相等情况。
(2)数的读法1.通过课堂识别和朗读数字,帮助同学们掌握数字的正确读法。
2.采用与奖励的联动,利用卡片口算的方式进行数字识别和读法的练习,以巩固数字的读法。
3. 总结课堂互动总结两个复习点,巩固、回顾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七、作业1.课后自行完成复习内容的相关习题。
2.发送实物比较大小图片,回答其中的大小关系等问题。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8 《总复习》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8 《总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1.总结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一年级下册所学的数学内容。
2.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综合应用。
三、教学内容1.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和写法。
2.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3.复习简单的数学综合运用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1.让学生依次读出十位数和个位数,认识数字的构成。
2.让学生用正确的顺序写出数字0-100。
第二步: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1.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口诀。
2.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进行练习,检查他们的运算能力。
第三步:复习数学综合运用问题1.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理解并解决数学问题。
2.给学生提供一些综合运用问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辅助措施1.利用数字卡片和算术符号卡片让学生进行操作。
2.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表现。
2.通过练习题和问题解答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八、作业布置1.按时完成课堂上布置的练习题。
2.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以上是《总复习》教案1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内容包括:6、7、8、9、10的认识,以及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6~10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6~10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从而引出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 知识回顾提问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它们是多少?引导学生回答6、7、8、9、10。
3. 加减法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3 +4 = 77 2 = 55 +6 = 1111 8 = 3(2)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4. 加减法应用题出示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华有9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6 + 3 = 97 2 = 58 + 4 = 129 4 = 510 4 = 6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6~10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分物品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了6~10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6~10,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练习,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篇一」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13-9 13-8 13-7 13-6 13-5 13-414-9 14-8 14-7 14-6 14-515-9 15-8 15-7 15-616-9 16-8 16-717-9 17-818-9二、引导学生找规律: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五、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整理和复习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13-9 13-8 13-7 13-6 13-5 13-414-9 14-8 14-7 14-6 14-515-9 15-8 15-7 15-616-9 16-8 16-717-9 17-818-9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案】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基础知识;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数学概念的理解;2.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小学数学习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数学习题的解决方法;2.数学概念的掌握。
教学步骤:一、复习概念1.让学生回忆一年级上学期所学过的基础概念,如数的概念、小于和大于、相等和不等、加减法等。
2.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来梳理数学概念,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二、复习计算方法1.复习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
2.练习加减法习题,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更加熟练和灵活。
三、解决习题1.让学生分组完成小学数学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
2.针对每道习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四、总结和拓展1.让学生自行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拓展。
教学方法:1.让学生参与讨论,梳理和理解数学概念。
2.设计趣味性解题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解题过程,了解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情况。
2.根据习题答案的正确率和错题情况,评估学生数学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通过趣味性解题游戏,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本次一年级数学复习课程,通过梳理数学概念、复习计算方法和解决习题等环节,帮助学生回顾和加深对一年级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通过趣味性解题游戏,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数学水平。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用汉语数出10以内的数字。
2.能够认识10以内的各种数字,并能够正确地写出。
3.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做到熟练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认识10以内的各种数字。
2. 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难点: 1. 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2. 对于应用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视频及教学PPT。
2.数字卡片、算数棒等教具。
3.练习册、试卷等评估材料。
四、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对于10以内的数字进行温故。
2. 认识10以内的数字通过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各种数字,包括0-9。
3. 数字间比较让学生进行数字间的大小比较,比如让学生排列数字卡片,比较大小。
4. 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通过算数棒等教具,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规则。
5. 练习与总结让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可以设置应用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七、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呈现数字0-9的排列,以及相关的加减法运算示例。
八、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九、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1)、6是( )位数,100是( )位数,82是( )位数。
(2)、28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2在( )位上,表示( )个( )。
(3)、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99里有( )个十和( )个一,它后面是( )。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34、35、( )、37 69、70、( )、72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 ),的是( )。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一、教材回顾本教案主要针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内容进行综合复习。
在进行期末复习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本学期所学的内容:1.数的认识:自然数0、1、2、3、4、5的认识和写法。
2.位置方向:上、下、左、右的概念及用语的学习。
3.数的比较:比较大小和多少,认识数的大小,并进行有关数字的大小比较。
4.数的组成:认识1~5的满、缺数,并进行有关数的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
5.简单的图形:认识几何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和圆。
6.组合图形:认识各种简单图形的组合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以“观察-比较-总结”的方式复习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2. 能够准确认识和书写0~5的数字。
3. 能够灵活运用数的大小比较,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4. 能够认识并准确描述简单的图形特征。
5. 能够通过图形的组合形式,对几何图形进行认识和总结。
三、教学内容本次复习教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数的认识与书写。
2. 数的大小比较与加减法计算。
3. 简单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4. 图形组合的理解与总结。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次复习教案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 重点:数的认识与书写,数的大小比较与加减法计算的综合运用。
2. 难点:图形组合的理解与总结,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1.数的认识与书写复习。
2.数的大小比较与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二课时1.简单几何图形特征认识。
2.图形组合的理解与综合应用。
六、教学方法1.实物教学法:通过实物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字和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3.情景教学法: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七、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期末复习教学,学生将参加一次小测验,考察他们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册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
整理复习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整理复习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整理第一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巩固数学基础。
2.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0-10的数字读写,数字的大小比较。
2. 简单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 几何图形的认识: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4. 时间的认识:认识时钟,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5. 长度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米,学会简单的长度测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几何图形模型,时钟模型,长度测量工具。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数字的认识: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写数字,比较数字的大小。
3. 复习简单的加减法:使用加减法运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4. 复习几何图形的认识:使用几何图形模型,让学生认识并描述几何图形的特点。
5. 复习时间的认识:使用时钟模型,让学生认识时钟,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6. 复习长度的认识:使用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7.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使用图表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使用不同的颜色标注重点和难点知识。
3.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作业设计1. 设计一些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
2.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20以内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20以内的数的认识)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P69-71练习八第3、4、5、6、11题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
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3、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
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应用能力)4、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和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体会。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复习过程:一、复习数的认识及排列1、开学到现在,你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同学们,数学数学,离不开数,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呢?学生齐读: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让学生换多种方式读,比如:让学生顺着数,也可以让学生倒着数,还可以让学生跳着数,可以是数单数,也可以数双数。
数离不开我们的生活,那谁能用这些数说一句话呢?2、会计算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吗?3、说一说数与数之间的位置关系:如13在几的前面?19在几和几的中间等?二、复习数位1、师出示卡片11:你们看,这是几?它是几位数呢?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呢?个位上“1“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又表示什么呢?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个位上的“1”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那么你能说出“11”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吗?2、练习:(1)、看卡片,说出它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13、16、18、20)(2)、我说你猜:1个十,3个一组成几?9个一,1个十组成几?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比0大1,这个数是几?20里有几个十?几个一?三、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复习序数的含义’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5)我比18少1,我是几?(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二课时(2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熟练数的大小的比较2、按规律填数一、复习比较大小1、师:数,我们认识了,也会排列顺序了。
那么这两个数,你能很快地说出谁大谁小吗?出示11和17:你是怎么比的呢?生:我是从前往后数的,先数到的小,后数到的大。
生:我看数位,十位一样,看个位,个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师出示6、9、15:你能说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生:6<9<15二、按规律填数(1)11 13 15 ()()。
(2)20 18 ()() 12。
三课时(10的认识及10以内加法和减法)1、通过复习,掌握0-10的书写方法及对数的理解;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
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应用能力)2、利用学具摆一摆、捆一捆,加深对数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
3、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和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体会。
一、复习0-10的书写及对0的理解。
二、复习数的组成三、复习10以内加法1、出示卡片:(1)、认真观察一下,你会填吗?(2)、学生填好以后,指出一道加法算式,指名分别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计算练习:出示口算题),以喜欢的方式灵活练习。
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进行交流。
四、复习10以内减法法1、出示卡片:(1)、认真观察一下,你会填吗?(2)、学生填好以后,指出一道加法算式,指名分别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计算练习:出示口算题),以喜欢的方式灵活练习。
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进行交流。
第四课时复习目标:1、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6=15,尤其是()-7=7,学生容易填成0。
在○里填上“+”或“-” 9○6=15 16○5=112、对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一、复习加减法的含义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三、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在课号里填数()+8=8 9-()=9 5+()=8 5+()=6 ()-0=0 ()-0=0 ()+2=8 2-()=2()+1=7 ()+1=6 ()+8=8 3-()=3四、在○里填上“+”或“-”的练习第五课时(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目标(一)通过对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法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三)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一、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1.口算9+几8+几7+几6+几5 4 3 2 +几复习凑十法2、总结和是11 12 13 14 的算式二、用数学1一共有()只,跑走了10只,还剩()只。
(只)2、学会看图。
画画画小王8个4个2个小明4个()个7个小红5个6个()个一共有()个15个10个第六课时(认识物体和图形)复习目标:1、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2、能数出有几个长方体与正方体3、能从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4、面对数量众多的物体,要分类数。
养成数时按顺序、做记号、检查验证的好习惯。
一、分一分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分别有多少个?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个长方形()个正方形()个三角形()个圆第七课时(分类)复习目标:加强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
如安排一些图形(各种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摆放位置也无序)一、分类(把每题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分类(把每题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二、按不同方法分类三、拓展题里一共有()颗星星,里一共有()颗星星,既在里,又在里的星星一共有()颗,既在里,又在里的星星一共有()颗第八课时复习目标:1、使学生复习钟面,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相关知识。
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复习看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复习,让学生们再重温学过的知识,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记忆中有新的收获。
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在这本书第八单元的时候我们学习了认识钟表,那谁能说说咱们都学了哪些知识?二、复习1、复习整时。
(1)说一说师:整时时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什么位置?学生预设: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师:好,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说的对不对,请同学们看这些时刻,分别是几时?(师出示一些时刻图)并说一说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生:1时,8时。
那么1时和8时用数字的形式怎么表示?1:00,8:00 师,那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敢吗?如果从1时到8时,我们只需要动一个针,动动谁就能变成8时了?(生:动一下时针,把它从1拨到8就变成8时了)为什么呢?因为1时和8时都是整时,整时的时候分针都是指向12的,分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拨一拨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表盘,拨一拨整时。
准备好了吗?老师说时刻,你们拨。
师,有一个特别的整时,它的时针和分针都是指向同一个方向的,这时是几时?(12时),有一个整时它的时针和分针是指向向反的方向的,这个时刻是?(学生在自己的表盘上拨),拨好的同学请把你的表盘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2、复习半时(1)师:分针和时针不是静止不动的,他们一直在运动,分针和时针走啊走啊,同学们看看这时候分针和时针走到哪里了?这时候是几时?(教师先拨到8时半)生:这是个半时。
生:分针指在6,时针在8和9的中间。
师:半时时时针和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生: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师:好请同学们看看下面是什么时刻?(出示一组半时的图片,让学生做一做着重强调在几和几的中间。
)(2)拨一拨师:请同学们拨一拨半时,先同桌互相出题,一个说一个拨,看看你的同桌拨对了没有。
然后请两个同学到讲台前示范。
其他同学看。
(3)画一画动手画一画3时半和9时半,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时针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老师在示范画的时候一定要规范)那么3时半和9时半用另外一种形式怎么表示?3:30、9:30三、巩固练习1、示一些练习题,加这节课的复习的印象。
2、习题要有针对性。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吗?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很宝贵,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时间,做自己时间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