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导语:白居易 的作品《钱塘湖春行 》,各位都来学习一下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翻译,供各位 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翻译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 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 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 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 的断桥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 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 785~ 804 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 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 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
1 / 11

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 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 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 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钱塘湖春行》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国学启蒙》上册中唐宋律诗部分选 编的内容。 本内容作为初中七年级课程而被选入, 主要是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加强 国学熏陶。国学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神,厚积人文底蕴。我国的 国学内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学 遗产。 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优雅的情怀, 有利于营造良 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 二、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欲望, 学生在观察能力、 思维能 力、 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 学。他们对周边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 能很好地把国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他们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 喜欢发表自己的见 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同时,他们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他人进 行很好的交流,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哪怕是老师的建议他们也是难以从心底接受。 三、教学设计:
2 / 11

教学目标: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 。 2、通过品味诗歌 的语言,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杭州西湖的风景图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话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魅力无穷的西湖成了文人墨客笔下亘古不变 的主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白居易的古诗 ——《钱塘湖春行》 (二)、自主感悟,读准诗句。 1、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 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组长检查组内同学的朗读。要求:字正腔圆,朗朗上口。发现并指出彼 此的优点,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别忘了给对方委婉地指出来。 (三)、揭题,质疑。 1、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 / 11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2、从标题你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 ①古诗写了哪些春景? 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春景: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②作者游览的路线怎样?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 (四)、自主理解,探究诗意。 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的理解,体会 诗句的意思,并思考刚提出的问题。 (五)、讨论交流,体悟情理。 1、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 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2、通过合作,达成共识。 3、师生交流。 4、质疑疑难,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六)、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激情拓展。 引导学生感受情境, 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发挥自己的创见 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 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 小学古诗教学是个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 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自孙校长给我们带来“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 之后,特别是通过对《山那边的风景最好》的阅读、践行与反思,我对“以学定 教, 开放生成”的三段式教学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段式开放性教学”的 课堂通过“自学、 互动、 检测”三个环节, 让课堂上原来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 让无声的学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纵观我的这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一)、能以“以学定教、开放生成”的理念贯穿整个课堂。 用问题来引领整个课堂,问题的来源:一是老师在课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 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情的分析, 自己预设的问题; 就本堂课所授, 《钱塘湖春行》 揭题环节, 让学生就题意的理解来质疑, ①古诗写了哪些春景?②表达了作者什 么感情? (此问题是学生在课堂生成的问题, 原来预设的是作者游览的路线怎样? 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实际学情有一定的差别, 于是就在课堂由学生的问题为其最
4 / 11

近发展区而展开教学活动。)二是学生在自学、交流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 自学的环节,发现他们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区域的问题。比如,在 检测学生的预习环节,具体要求是:1、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让 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组长检查组内同学的朗读。要求:字正腔圆,朗朗上口。发现并指出彼此的 优点, 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别忘了给对方委婉地指出来。 在我预设的环节应该是学 生一个精彩的展示,给他们以一种示范,一种学习中积极性的调动与肯定。而在 实际检测中,就有单××同学在朗读中出现一个明显读错的字:贾(把 jiǎ 读成 gǔ)。这是不可预设的一种问题,也让我们在课堂及时给他们正音并通过诵读进 行强化巩固。三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检测中生成的问题。在互动环节对 问题的解决中, 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我预设 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诗中的春景: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而在互动环节就有学生提出“孤山寺”、 “贾亭”等地点。 在课前的预设中我还 准备了一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题: 你我来闯关 1、解释划线的词语 :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 ) ③、浅草才能没马蹄 ( ) ④、最爱湖东行不足 ( ) 2、我会填: ①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 ②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3、下列说法正确吗? A 文中“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写的是初春湖面景色。 ( )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和“谁家”可以理 解为“处处”“家家”。( ) 西湖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 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 你们能举出 一些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东坡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 / 1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但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进度难以达到那种程度,于是, 哪怕是教师设计得再好, 也毫不犹豫地舍弃。 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这一主体为根 本出发点。 (二)、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学、互动、检测”三环节。 其一、 在课堂预设中能以一个大三段的形式设计, 各环节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比如,在检测预习效果时的要求是: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自主学 习时的要求是:1、默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2、如有 新的问题请记录下来。在小组内学习时的要求是:1、说说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交流自己不会的问题。2、记录好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实现了学生 有目的的自学,在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教师掌控下的开放,既凸现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二、在课堂的设计上又能不拘泥于自学、互动、检测的固定模式,能合理 地把检测前置,通过检测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在课堂上还能 结合学生的发展和课堂的推进而适当地删减部分预设内容。 比如, 课前预设的闯 关练习题能在学生学习的进程中删除。 (三)、能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 在课堂预设中, 课前合理地运用图片与音频效果。 不但很好地调节了学生的 情绪,同时还给了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较好地把大家带入学习情境。在课堂 结束处也运用音频效果,让学生入情入境地酝酿情感,从而更好地升华情感,增 强自身的体悟。 作为学生, 尤其是好动、 好奇的学生来讲, 他们需要的不是头头是道的理论, 更不是自上而下的训斥与灌输,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参与、互动、交流的平台,一 个在他们迷茫困惑时适当而又及时地点拨, 一个在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雪中送炭 式的灵感, 这也正是“三段式”课堂的魅力所在, 而我在运用操作此理论的过程 中也有许多的遗憾。 (一)、“自学、互动、检测”三段式的操作呆板而不灵活。 整个课堂囿于三段式的固有模式,虽有“自学、互动、检测”诸环节,但整 个课堂缺乏小学生课堂应有的灵性。在课堂的运行上,虽有检测环节的前置,但 从整堂课的发展来看,显得生硬艰涩,亮点不多。学生主要接受到的也只是书本 上所给予的信息,并没能就其年龄阶段所探究的兴趣点。究其根本,就是我对三 段式的具体运用的不熟练, 不能得心应手。 在具体各学习环节的处理上明显的不 当,自学与组内互动环节耗时过多,使学生停留在浅显的表面知识的反复中。在 这样的停滞不前的教学中, 无谓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进一步造成课堂效率的低 下,致使对古诗横向、纵向的知识迁移与拓展变成了一句空话。
6 / 11

(二)、国学课堂教学知识面窄,缺乏一种大国学的概念。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经过千百年的沉淀, 流传下来的更是精华中的 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 化的一个窗口。 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 我们所选的 篇目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 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 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 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 的意义。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思想, 有感情, 有独立的人格,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古诗的教 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要放开自己, 放开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 间的交流与整合,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 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在这堂课中,虽能在“自学、互动、检测”三段 式框架下操作,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 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但针对《国学启 蒙》这一课程来说,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辨能力、观察能力等显得不 足。要是在开篇能更多地搜集展示西湖的图片,并将今人对西湖的认识与评价, 古人为西湖而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字, 那将使学生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 还是从人 文的角度, 对西湖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样就更好地达到我们开设 《国学启蒙》 这一课程的初衷。 (三)、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迫切追求的一 种境界, 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 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在小组建设中,我也 进行了依据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 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每组选一名得力的组长,让小组 成员共同磋商、集思广益,为小组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名字,这有利于 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通过培训小组长,使之明确自己的职责, 并要求他们能以身作则,做组员的榜样,还指定好组规,并公开、公正、公平地 对待每一位组员。由于成立至今,有些组长对己要求不严,或并不能在组内起示 范作用,造成个别小组徒有其形。还由于个别学生的个性,部分小组在老师不能 亲身下到组内指导时,只有表面的应付,而没实质上的互动学习。今后在学习小 组的建设,让他们树立一种主人翁精神,也将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反思刚过去的这堂课,心中遗憾多多,要是重上这堂课,我将从以下几点着
7 / 11

手改进设计:一、新课标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 探究,让学生在国学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教师要做到真正 从内心的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 美、音韵美和形象美。二、注重国学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迁移,不囿于文本,给 予学生一种大国学理念。三、开课给学生以更多的图片、视频、古诗文资料等生 活素材,构建其对西湖最直观的印象。四、开放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在基本问题掌 握的基础上对更多新问题的提出。 五、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精选一些有难易梯度的 练习,在检测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注重了学习的过程。通过检测,夯实重点、兼顾非重难点 的检测作用,强调学习的结果,真正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 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 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所以学习过程不是 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课堂上,学生不再 只是聆听欣赏, 也不再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 他们学会了在创造和主动获取中享 受着学习的快乐, 他们正一步步在自主开放的空间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也将 在不停耕耘中忍受那份蜕变的阵痛,感受学生自主学习带来成功的喜悦。
8 / 11

9 / 11

10 / 11

11 / 11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导语:白居易 的作品《钱塘湖春行 》,各位都来学习一下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翻译,供各位 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翻译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 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 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 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 的断桥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 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 785~ 804 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 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 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
1 / 11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6.默写一首课外写西湖的诗词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1.《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颈对偶3.D 4.C 5.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爱(最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___ 2.“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答:这两句诗写早莺和新燕,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等词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

13.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 答案: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1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 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湖青山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作者通过对早春湖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湖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B. 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 C.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体现钱塘湖早春生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D.首联写出了春行的地点和钱塘湖早春的远景,尾联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诗的第一、第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钱塘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表现了黄莺在春天里歌唱,燕子在飞进飞出地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在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17.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 19、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20、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初中语文文言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题目以“”为着眼点,诗中写出了西湖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4. 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5.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6.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 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参考答案: 2.孤山寺;白沙堤;春;早春喜悦三四对仗 3.“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4. ①向阳的树②不够 5.C 6.D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 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参考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经典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

(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

《钱塘湖春行》课文翻译

《钱塘湖春行》课文翻译 《钱塘湖春行 》 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 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 风景的喜爱, 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 小编为大家分享 《钱 塘湖春行》课文 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 贾公亭西, 暂且歇脚, 举目远眺, 但见水面平涨, 白云低垂, 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鉴赏 白居易 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 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 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 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 波澜连成一片, 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 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 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 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1/7

“谁家”二字的疑问, 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 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 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 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 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 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 欣赏的感受和判断, 这就使客观的自然 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 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 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 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 以 “乱”“浅”“渐欲”“才能”, 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 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 给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 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 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 相类, 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 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 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 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 阑。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 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 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 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 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 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 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 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 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 元年间, 未五六十年后废。 白居易写此诗时, 其亭尚在, 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 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 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 种特有的感受。 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 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 不少, 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 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 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 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 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 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 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 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
2/7

[古诗文比较阅读《钱塘湖春行》《满井游记》] 阅读钱塘湖春行

[古诗文比较阅读《钱塘湖春行》《满井游记》] 阅读钱塘湖春行 古诗文比较阅读钱塘湖春行满井游记古诗文比较阅 读钱塘湖春行满井游记( 2010荆州市, 9---14, 12 分)三( 12 分)古诗文阅读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满井游记燕地寒 ,花朝节后 ,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砂 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 ,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 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 2 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 10.( 2 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11.( 2 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12.( 2 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3.( 2 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14.( 2 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答案】三( 12 分)古诗文阅读 9.( 2 分) B 10.( 2 分) C 11.2 分)早莺新燕渐欲浅草才能 \微润始解乍明新开始掠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 2 个即可) 12.( 2 分)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13.( 2 分)几处早莺争暖树 14.( 2 分)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是在公元 822 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的。下面 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 ,欢迎阅读。 题解: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全诗作者以“行”字为线索, 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 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 受。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 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 785~ 804 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 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 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

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 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 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 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 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 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 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 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 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 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 欣赏的感受和判断, 这就使客观的自 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 使读者受到感染。 前代诗人谢灵 运“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 受到激赏, 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 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 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 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 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 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逐步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 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 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 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 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 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逐步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 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 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完整版)钱塘湖春行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钱塘湖春行》赏析卷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诗中他最迷恋“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一景致。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的西面,至白沙堤终,绕湖而行,观赏景色。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4)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5)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初、早、新、渐、浅等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钱塘湖初春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 (7)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8)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4.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答: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5.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答:“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6.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答:第二联主要是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二联从动物的变化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植物的变化方面进行描写。)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答: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8.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答: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9.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10.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钱塘湖春行》鉴赏-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鉴赏-古诗-赏析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

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

钱塘湖春行翻译60字

钱塘湖春行翻译 60 字 《钱塘湖春行 》 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 西湖美景的赞歌。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湖春行翻译 60 字,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翻译 60 字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 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 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 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诗 意 行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相关内容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 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 人的强烈感受。 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 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 年)七月,白居易

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 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 年)间的春天。 参考资料: 1、龚克昌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52 2、马茂元 等.唐诗 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07-908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 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 湖水相连, 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 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 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并善于在 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 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 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 加以描绘和渲染。

写景的古诗词《钱塘湖春行》阅读

写景的古诗词《钱塘湖春行》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 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 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 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 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 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 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 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 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 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 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逐步地。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 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 马蹄。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 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 门外,是另一条。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相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 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 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 “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 《》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导语:白居易 的作品《钱塘湖春行 》,各位都来学习一下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翻译,供各位 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翻译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 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 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 1 / 11

诗词4钱塘湖春行

诗词4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实战演练一 7.“钱塘湖”就是指今天的___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初平”写钱塘湖水面平静,“云脚低”写白云低垂。 B.颔联写莺歌燕舞,呈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C.尾联“行不足”写出诗人对湖东的流连忘返。 D.全诗写出了钱塘湖早春美景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实战演练二 7.诗中“乱花”的意思是。(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 首联点明“春行”起点,勾出早春轮廓。 B. 颔联和颈联描写了孤山寺边的西湖美景。 C.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 实战演练三 7.除本诗之外,初中阶段教材里我们学过的白居易的其它作品有(2分)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标题中的“钱塘湖”就是指浙江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 B.本诗紧扣标题中的“行”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 C.颔联与颈联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描写了花草欣欣向荣的景象。 D.尾联一个“爱”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无限春光喜悦的心情。 实战演练四 7. 诗中“不足”的意思是。(2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钱塘湖水面尚浅,云幕低垂的美景。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生动描绘了莺歌燕舞的动态美,展示了春天的活力。C.颈联巧用“乱”、“迷”、“没”等字,真实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盛春景色。D.尾联直抒胸臆,具体描绘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表达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