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山公园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公园参观实习报告日期:2013年3月3日

报告内容

1.公园基本概况

公园区位

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西南隅,南界解放大道,北临银松路,是武汉市大型公园之一。

公园性质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中山公园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

公园规模

武汉中山公园占地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绿地率91%,名木古树 140株。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

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

定位

中山公园周边是居民密集区,它所处的解放大道是汉口的交通要塞,高路段人车流量巨大,中山公园的介入,为孩童提供一个嬉戏玩耍的自然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消遣时光,方便自由开展社区活动的场地,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空气清新的自然之地。

历史

武汉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武汉中山公园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一私家花园,名曰“西园”。 1927年收归国有,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汉口中山公园”。1929年改造后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公园”,即现在的武汉汉口中山公园。2001年,武汉市政府对公园进行了新的规划整修,并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主要特点

中山公园从私家花园发展至今,其间经历过数次扩建,面貌巨变,但基本保留了建国前的园艺格局,公园新的规划,通过水系及空间布局的梳理、植被修护、场地铺装、景观雕塑及休闲娱乐小品等设计,从二维与三维向度刷新了公园的整体面貌,使公园既保持着历史文韵的儒雅,又焕发出现代生命的活力。

2.公园分析与评价

公园总体布局

a)功能分区中山公园分为前、中、后三个景区,前区有中山门、棋盘山、

留春湖、迎辉亭、映霞亭、龙桥等景点,为一些清心养神之地,在这活

动的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群;中区以胜利、和平为主题,以现代风格表

现二十一世纪的风貌,有受降堂、受降纪念碑、张公亭、胜利广场、音

乐喷泉等景点;后区则是供儿童玩耍的游乐场,三区功能分区明确,在

每个区域单位内布置布置相应的服务设施与标志性景点。

b)空间组织保持着中国古典式园林布局,通过既有的形态元素,以中国

古典园林堆山、叠石、理水等营造手法,丰富场地形态,通过亭、台、

岛、桥、山、水、输等景观要素自然地将整体空间划分,以不同的地面

铺装交待交通流线,引导游览路线。绿草茵茵的人工坡地、登高望远的

高地与亭台建筑形成远近高低、参差错落的视觉审美效果,扩大景观欣

赏视域。

c)景观特色水是景观重要的构成元素,中山公园中设计师将土、石堆砌

的小岛将水面分隔,形成一波三折、绵绵不绝的优美曲线。公园中桥梁

也是一特色,其中木质虹桥、石质拱桥不仅起着交通通道的效用,桥身

柔和的弧线与水中波动的倒影相映成趣,更使空间更富层次感。园内大

量的雕塑,成为一定精神取向的物态象征,成为映射过去、表述现在、

畅想未来的特殊符号。

公园出入口、园路系统、游线组织

1)公园的南入口庄严肃穆,以西式建筑的风格展现出来,入口处理简单,为一

个半圆形的广场,大面积的铺地空间,仅在广场中心对植两棵法国梧桐,法桐前将花卉摆设成半圆形,这样简单的处理手法,一方面给游客带来足够的停留空间,另一方面,也增添了公园庄重典雅的氛围。公园的北入口则采用中国古典的建筑形式,牌楼式的入口,并题有“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大面积的红色色调,门后掩映着常绿与落叶的林木,给公园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南北两边入口风格截然相反,与前后区的景点风格也有些冲突,但由于历史的几次修建,这种差异性已渐渐的得到人们的适应。

2)公园园路

A一级园路:联系全园,是公园内大量游客所要进行的路线,道路两旁充分绿化,宽度4~6米。

B二级园路:是一级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道路宽2~4米。

C林荫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客更深入地到达园内各个角落,双人行走~米,单人~1米,如山上、水边、疏林中的道路,多曲折自有布置。

公园园路分级明确,道路通畅,曲折有致,在适当地方设置一定的活动广场,有效的解决了动态活动与静态休憩的需求,最终有效的引导游人在公园中的游线行进。

人群行为特征与活动场地关联性

1)公园中心胜利广场是公园主要的人文景观之一,设计师采用减法设计,创造

出广阔的活动空间,中间标志性的构筑物为张拉膜结构,索膜顶棚洁白素雅、简洁灵动,充分展示了新技术与艺术结合产生的现代美。广场周边空地成为市民各种演出活动的聚集所,这些开敞性的公共空间强烈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使他们参与其中,成为公园的焦点之一,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里交流、渗透与融合,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一个多元性的精神场所。

2)步行道一侧倾斜的“红辣椒”充满了自然生趣,唤起远离乡村、不事稼樯的

都市人对田园风光、泥土气息的美好回忆,其饱满的形态、鲜艳的色彩也吸引着天真活泼的孩童们,成为他们嬉戏玩闹的活动之所,“红辣椒”更像燃烧的烈火点亮了城市的天空,使习惯了城市灰暗色调的市民耳目一新,这里的雕塑大多都有着它们的历史,记载着这里的兴衰过程,使得整个景区的历史文脉得以显现,又使其发挥现代使用功能,使公园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人审美心理的需求。

景点分析

1)张公亭 1933年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亭高米,6层石混结

构,大气端庄,具有以圆形和穹顶为特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亭内设有

张之洞生平业绩展览,为公园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

张公亭与中国古典式亭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张公亭周围灵动的湖水

以及人工堆砌的湖心岛将这一强烈差异打破,一方面,岛的存在使一览

无余、波澜不惊的水面变得蜿蜒曲折、细腻柔美,丰富了水域景观,另

一方面,岛、亭的“闯入”以及湖岸树木的遮掩成为视觉路径上的“障

碍”,迫使游人在此停顿、调整视线后再以新的眼光欣赏异国风格的建筑

避免了不和谐的视觉印象。通过巧妙的组合,典雅秀丽的中式亭台、朴

素新奇的碉楼伴着婆娑的树影和谐的消失在悠悠碧波中,使游人在闲庭

信步的游乐中不断激发心中的历史文化情感。

2)树木园内树木栽植比例适当的常绿树种,不论雨雪风霜,园内总是生

机黯然,同时间杂各种落叶树木,春夏时节万木苍翠蓊郁、绿荫生凉,

秋冬之际,又自有一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荒疏之美,裸露的枝

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视空间,阳光穿过枝条在地上形成的投影抽象而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