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的论文

合集下载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二、对比1.教育制度对比2.考试制度对比3.就业情况对比4.教育改革对比1.高等教育制度的对比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78年以来,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就是从1723年成立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前身开始,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良好的传统和极高的国际声誉。

由于俄罗斯高度发达的高等教育,几乎所有的俄罗斯公民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俄罗斯现行高等教育实行两种体制。

一种为:本科学制为4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副博士(相当于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高级为国家博士。

另一种为:本科学制为5年(可获得专家或工程师学位毕业证书),副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可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证书),最高为国家博士。

外国留学生如果没有俄语基础都必须经过1年预科语言学习,结业成绩合格后可以直接升入大学本科学习专业或攻读硕士研究生。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开始试行“4+2”学制。

目前,俄罗斯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各有120个专业,颁发“专业人士”证书的有500个专业。

改革之后,医科、工科等领域某些专业的5年制“专业人士”证书仍将保留。

2.考试制度中国考试制度考试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的考试制度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对考试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忽略了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

考试形式单,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期末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学习成绩。

我国高校的课程考试绝大部分安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但也有平时表现分,占20%,平时分一般都能拿到。

俄罗斯的大学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зачёт”,也就是考察,这里首先统计学生的出勤率、笔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政策制定
中俄两国在高等教育政策制定方面均强调政府主导,通过制 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范和引导高等教育的发展方 向。
实施情况
中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实施较为严格,政府对高校的管控力度 较大;而俄罗斯则相对较为宽松,高校自主权较大。
高等教育改革趋势与方向
改革趋势
中俄两国高等教育改革均趋向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国 际化、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
国际交流
中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为学生 提供海外学习、实习和志愿服务的机 会。俄罗斯的高校也鼓励学生参与国 际交流,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合作项目
中俄两国高校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多项 合作项目,如联合培养、互派留学生 等,促进了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 合作。
06
中俄高等教育政策与改革
高等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
科研成果与转化
科研成果
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在科研成果方面都有显著表现,特别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 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较为活跃,而俄罗斯则在一些基础科
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成果转化
中国政府鼓励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推广等多种方式促进 产学研结合。俄罗斯则相对较注重基础研究,对于成果转化的关注度不够,但近年来也
院偏重学术研究,职业技术学院偏重职业技能。
两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有所不同,但都涵盖了学术研究和职业
03
技能的不同方面。
中俄高等教育入学政策
01
俄罗斯高等教育实行自主招生和考试入学相结合的政
策,学生需参加统一的高考并通过分数线方可入学。
02
中国高等教育实行统一的高考制度,学生需通过高考
并达到录取分数线方可入学。
中俄高等教对比

最新-我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区别 精品

最新-我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区别 精品

我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区别近几年来,在经济浪潮的影响下,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都面临着改革。

同处社会转型期,在高等教育方面,两国的教育改革存在着差异。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较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精英、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大国。

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从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迅速推进。

从孔夫子开始,我们就有着辉煌的教育传统,但那时的高等教育是受社会各种力量控制的。

建国以后,在继承原有大学制度的同时,借鉴苏联经验,以政策为导向、经验为辅建立了初级的高等教育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对以往经验进行整理,不断探索学科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国际角度比较、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史,使整个研究活动有了科学依据。

教育的框架在不断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借鉴苏联、美国的治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熟悉的高等教育。

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行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教育部是中国教育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

自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部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打破了政府包揽的旧模式,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将以往由中央行政部门单一管理转变为地方共建管理、合作办学、学校合并、地方政府管理、联合办学等形式,逐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统筹管理。

2高等教育规模扩大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俄罗斯作为拥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展现出的经验和成就,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在于其拥有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在俄罗斯,既有学制较短的技术学院,也有学制较长的大学;既有理工科类学校,也有文科和艺术类学校。

这使得俄罗斯高等教育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这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说,也提供了一个启示:高校可以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设立不同类型的学校,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还在于其开放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的政策。

俄罗斯高校对外国学生和教师有着较为宽松的政策,鼓励外国学生和教师来俄罗斯留学和工作。

这样的政策不仅使得俄罗斯高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也提高了本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机会。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可以采取类似的政策,积极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前来我国学习和工作,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还在于其注重国际化课程的开发和教学。

俄罗斯高校通常会开设一些面向国际学生的课程,涵盖国际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学生的需求。

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也有着一定的启示:高校可以开设更多适应国际学生需求的课程,引进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国际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满意度。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还在于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项目。

俄罗斯高校与许多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许多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也提供了一个启示:高校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项目,与国外优质高校开展合作,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提高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陈琪中俄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进行的教育合作扩大了彼此教育资源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影响,对于双方在国际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俄罗斯一直在对自己的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善。

所以与俄罗斯教育体制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再结合具体国情运用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一、中俄高等教育概况1、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

中国高考制度:“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即"3+X")“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

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

总分750分。

2、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分为学前教育、初始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

俄罗斯教育的评价同样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的,评价的标准均为5分制。

除考试外,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也进行一些测验,如果学生在历次的测验以及平时的课堂学习都表现得非常好,根据情况,教师可以给予该生免试。

俄罗斯全国统一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俄语,数学和根据所选学科进行其他类别的考试,主要包括:外语、历史、文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社会知识以及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

一般学科都要求通过外语考试。

外语类别一般包括英、德、法、西四类,可以任选一类。

每门考试都设有全国最低分数线,要上了分数线才能去竞争被相应大学录取的机会,才能去竞争录取后的公费名额。

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1、学位制度中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俄罗斯的硕士教育有别于中国的硕士教育,中国的硕士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阶段,而俄罗斯的硕士教育则属于大学教育的一个阶段。

俄罗斯的研究生(大学后)教育除了包括副博士和博士阶段以外,还包括临床医学研究阶段、高等军事院校研究阶段、助理实习阶段。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一、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和特点1.留学生规模大、种类多2.学术交流频繁、合作广泛俄罗斯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交流十分频繁,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

俄罗斯大学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学术组织之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师资互派等。

3.提升课程国际化水平俄罗斯高等教育注重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主动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一些重点学科领域,俄罗斯高校还开设了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国际班级,吸引了一批来自国外的优秀留学生。

1.加强对外交流,吸引更多留学生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表明,加强对外交流,吸引更多留学生是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校应该加大对外留学生招生力度,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品牌。

2.优化国际学术合作,推动科研合作更深入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表明,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推动科研合作更深入,对于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应该借鉴俄罗斯高校之间与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合作经验,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加强国际学术合作,提高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做法表明,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是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4.构建国际化办学体系,提升综合实力三、发展建议1. 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引导高校国际化发展。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加强对外留学生招生工作,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大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

2. 加强高校国际化管理,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

高校应建立健全国际化管理体系,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培育国际化人才。

3. 提升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在于培养国际化人才。

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他们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非常注重国际化。

我国高等教育应当多借鉴俄罗斯高校的经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引入国际化元素,开设更多的国际化课程和专业,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在于提升高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俄罗斯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我国高校应当多借鉴俄罗斯高校的做法,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教育体系,加强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提升高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学者前来交流学习,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在于提高高校的国际化管理水平。

俄罗斯高校在国际化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管理模式,他们在学生招生、留学生管理、教师交流、学术合作等方面都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我国高校应当向俄罗斯高校学习,加强国际化管理团队建设,提高高校的国际化管理水平,确保国际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推动高校国际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应当多借鉴俄罗斯高校的经验,加强国际化教育的实践和推动,努力提高高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提高高校的国际化管理水平,积极融入全球教育体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2000字】。

影响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影响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影响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转型后的俄罗斯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教育投入不足、高教管理存在局限性以及推行统一考试制度受阻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俄高等教育的发展。

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

这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以很大的启示,它们是: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以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新财政体制;吸引专业管理人员从事高校管理;高考制度的改革要走多样化的道路。

关键词:俄罗斯;高等教育;借鉴与启示20世纪90年代,随着俄罗斯社会的转型,俄政府在教育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高教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受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育质量不断下滑、高教行政管理方法的局限性等问题的影响,俄高教改革的目标难以最终实现。

此外,近年来又实行了全国统一考试,从某种意义上來说,这些做法并不完全符合俄罗斯教育的实际,致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一、影响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1.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俄罗斯在国家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这在教育领域也表现得尤为突出。

《俄联邦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每年从年度财政预算中,按不低于联邦预算3%的比例对高等教育进行财政拨款,以保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这一数字在俄整个教育拨款中所占比例看似不少,但从整个高教系统的需要来看,也只是杯水车薪。

而且,国家预算拨款并非总能及时到位,国家教育拨款一直与维持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所需相距甚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1996和1997年联邦教育拨款只占实际需要的47%和76.1%。

在联邦预算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各区域和各地方拨款逐渐成为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2002年和2003年俄罗斯联邦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而用于高等教育的经费只占整个教育经费的1.1%和1.2%(吕济峰,夏人青,2006:112)。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研究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研究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研究文章对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学位授予情况、课程的类别、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提出在我国高校应对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改进并加大考试改革力度,以此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

标签:中俄;高等教育;学制结构;考核形式;对比分析本世纪初中俄两国签订协议,约定中俄两国将大力促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1]通过对中俄高校教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 学制结构1.1 俄罗斯高校学制结构前苏联高等教育结构比较单一,只设立了本科专业,学生学业结束后不授予学位,只给予相应专业的专家称号。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变化较大的是对其学制结构的调整,将其改为现今的三个级别,第一级别学制为2年,完成第一级教学要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领取毕业证书后就业,也可以选择进行第二级别的教育。

第二级别学制为2年,完成学业并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并获得学士学位。

结束第二级别学业的学生同样可以选择就业或者继续进行第三级别的教育。

第三级别学制为2年,是在第二级的学士学位教育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来完成的,该过程即包括对科研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包括教学实习方面的锻炼,学业结束后,学校将对通过考试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给予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工程师等专家资格称号。

结束第三级别学业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副博士学位的学习,其学制为3年,毕业后可获得相应专业副博士学位。

[2]目前俄罗斯高等教育学制情况为:新老两种结构并存,即一部分高校仍然保留着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但超过七层的高等院校已经成功的进行了改革,采用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三级结构,本文重点对改革后的俄罗斯高校教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2 学制与学位对比分析改革后的俄罗斯高等教育为三个等级,通过第一级别教育的学生没有任何学位,只有通过第二级教学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获得学士学位,需要历经4年的时间;如果通过了第三级的教学及考试,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历经时间为6年。

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

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

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近几年来,在经济浪潮的影响下,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都面临着改革。

同处社会转型期,在高等教育方面,两国的教育改革存在着差异。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较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精英、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大国。

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从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迅速推进。

从孔夫子开始,我们就有着辉煌的教育传统,但那时的高等教育是受社会各种力量控制的。

建国以后,在继承原有大学制度的同时,借鉴苏联经验,以政策为导向、经验为辅建立了初级的高等教育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对以往经验进行整理,不断探索学科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国际角度比较、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史,使整个研究活动有了科学依据。

教育的框架在不断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借鉴苏联、美国的治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熟悉的高等教育。

(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行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教育部是中国教育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

自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部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打破了政府包揽的旧模式,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将以往由中央行政部门单一管理转变为地方共建管理、合作办学、学校合并、地方政府管理、联合办学等形式,逐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统筹管理。

(2)高等教育规模扩大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

当代俄罗斯之中俄教育体制差异及学术交流

当代俄罗斯之中俄教育体制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教育体制差异及学术交流中国与俄罗斯虽为邻国,但是两国因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内涵、历史状况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俄两国在教育体制上具有显著的差异。

两国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体制都很好地适应了本国实际国情的需要,同时通过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了两国教育体制方面的互相借鉴及学习,极大地促进了两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中俄的学校教育制度均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不过这其中具体阶段的国民教育又有所不同。

俄罗斯的学前教育机构分为四大类:国立幼儿园、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私人幼儿园和家庭式幼儿园。

目前,俄罗斯以国立幼儿园为主,其他三类幼儿园数量极少。

尤其是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其数量本来不多,近几年来进一步缩减。

与基本免费的国立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相比,一些私立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园的入园要相对容易些,但收费昂贵,不是一般工薪阶层家庭能够承受的。

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入园难也成为俄罗斯面临的热点难题之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全国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整体经济形势转好,政府实行鼓励生育政策,俄婴幼儿童数量稳步上升。

然而,幼儿园数量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幼儿入园难问题变得日趋尖锐。

目前,莫斯科等待入园的儿童之多,排队之长,以致于婴儿一生下来就得排队,只有这样,到了三岁入园年龄才能进园。

“现在,许多家长被告知,您孩子虽然三岁了,但对不起,本园没有空位”。

许多儿童到了4-5岁才得以入园。

与俄罗斯相类似的,我国的学前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我国的学前教育不是很成体系,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并且师资力量配比不够;二是一些学前教育机构虽硬件设施齐全,但是在收费上却是一般的工薪阶级家庭难以承受的;三是国家对学前教育这些方面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在农村及偏远地区。

学龄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是中俄教育体制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两国可以加强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高等教育国际化
俄罗斯将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育效率。
高等教育信息化
俄罗斯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对不同领域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高等教育多元化
高等教育普及化:中俄两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但中国的进展更快,未来两国在这一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学科专业设置比较
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多样化和实用性。
教学质量监控比较
中国和俄罗斯的高等教育都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但具体实施方式和重点略有不同。
03
02
01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
04
国际化办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与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01
02
03
04
中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
02
1
2
3
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学科门类都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多个领域,相似度较高。
学科门类相似
中国高等教育注重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结合,而俄罗斯则更注重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学科侧重点不同
中俄两国在某些特色学科上各有所长,如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和俄罗斯的航天航空等。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CONTENTS
中俄高等教育体系概述中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中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中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俄高等教育体系概述
01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个层次。
中国高等教育实行国家统一管理,以教育部为主导,各高校自主办学为辅的管理体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学科专业设置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较为广泛,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均衡发展。

中西方教育差异浅探论文(2)

中西方教育差异浅探论文(2)

中西方教育差异浅探论文(2)中西方教育差异浅探论文篇二《中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概述》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离不开人才的供给,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支撑。

教学的质量关系着培养人才水平的高低,因此,合理的教学体系能够让教学质量飞速发展,就此本文将对中俄两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比较,来探讨两国高等教育的不同点和各自的特色之处,进而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具有较为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如今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教育学家一致的目标。

因此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并积极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教育质量的发展特色的办法,因此,在教育发展中正逐渐的完善和较好的发展。

而我国的邻国俄罗斯是教育大国,在教育质量过程中有着自身的明显优势,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中俄两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从而来相互借鉴,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中俄两国的现状出发,来进行比较。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才正式的有法律条文的确立,并且从中明确的要求了高校应如何建立发展与约束相呼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适应教育质量的高效发展,因此如今的高校教育质量的发展有以下两个特点:(一)高校的内部保障的制定在高等学校的内部保障机构是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核心地位,因此在内部方面主要是由各个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确定的。

比如,包括课程的质量、授课的质量评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估,同时,许多院校都开始关注整个学校和各个学院的相互关系,开始建立校级与院级的质量保障机构,并进行交叉评估等。

因此,高校内部的保障主要是包括:办学理念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招收与毕业是否能够影响毕业的质量;生源地的招收以及聘请教师素质的高低都是影响该校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此外还包括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和校园的文化建设以及环境卫生的重视都是内部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和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

转型期中俄高师教育改革之比较

转型期中俄高师教育改革之比较

转型期中俄高师教育改革之比较摘要:将转型后市场经济下的中俄高师中的教师待遇、教师年龄结构、教师威望、教育与市场以及人才流失与保障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以便我们摸索出一条更适合于我国高师教育发展的道路,为我国高师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高等师范教育前苏联与我国同样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

转型后,俄罗斯全面私有化,市场经济成为高师教育的主导;而我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高师教育,政府是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运用了宏观调控的手段。

两国高师教育在两种体制下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况。

一、市场经济下的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前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的各个领域中无论是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过度与推广,国家制度的急剧变化以及经济危机的后果,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俄罗斯联邦在其立国之初明确提出“教育领域优先发展”。

但是直到现在,在俄罗斯的教育体系中专职教师仍很缺乏,且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持续下降,许多财政问题还没有解决。

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在这样极其复杂的情形下发展得举步维艰。

俄罗斯虽然也很重视高师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政府在优先发展教育的作用方面显得软弱无力。

虽然《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正式提出了“作为民族经济优先部门看待的教育现代化”总的措施,但是,高等师范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却没有被提及。

这证明了高师教育无论是在俄罗斯的政治、科学、经济领域还是民族、文化领域,其地位都不高。

这样,直接后果是专职教师的缺乏,而且这种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将市场机制全面引入高等师范教育系统的措施对高师教育带来严重的冲击。

比如:它影响了年轻一代教师的教学和道德水平,而其自然的结果是影响整个国家的专业人才的发展,最终将间接影响整个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发展。

最近,在俄罗斯产生了不少关于师范教育激进的观点。

其中观点之一就是:关闭师范大学。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对比研究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对比研究
俄罗斯教育发展出现在彼得一世时期,为更好地应对西 方教育改革的步伐,俄罗斯尝试资本主义方式对于自己国家教 育发展实施的试验,直至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才找到属于适合 自己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式,此时社会主义的苏联为当今的俄罗 斯教育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这也是俄罗斯可以在 21世纪教育现代化趋于稳定的 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俄罗斯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领域, 也成为当下国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首要攻克的难关。俄罗 斯也针对教育提出了相关的构想以及推进的手段,以更好应对 全球大环境下教育发展的挑战。
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得知,有很多学者对于我 国教育现代化的描述大多是以时间作为界定,而在阅读关于俄 罗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文献时,发现学者是以教育现代化出
现、实现以及提升作为时间轴,也更能一目了然。因此本文主 要是针对中俄两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教育现代化的构想以 及推进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更好了解国内外教育现代化发展 体系。 1 中俄两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1 中俄两国教育现代的初期发展
前言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国与俄罗斯教育现代
化的发展达到了现有阶段的有个水平,而且都拥有属于适合自 己国家国情的一种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
对于中国在教育事业上的发展,对于公众显得不是那么 陌生,中国教育现代化大门是发生在 1840年的鸦片战争,也正 是这次西方列强的侵入,使得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正式 打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将接受新鲜的事物。中国从接触世界 教育的大门到拥有适合自己本国的教育现代化历经接近两百 年发展史,直到 21世纪我国在教育的发展上仍没有停下前进 的脚步,从而使得我国的教育水平达到了一个高水准的时代。 诸如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上就可以最明显地体现出,我国 对于教 育 的 重 视 程 度;以 及 近 期 制 定 的 《中 国 教 育 现 代 化 2035》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 方案,为更好地迎接新时代下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中俄教育体制差异

中俄教育体制差异

中俄教育体制差异中俄教育体制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教育在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称各国的经济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

中国目前把教育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科技兴国”的战略决策。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中国先后提出了211工程和985工程。

俄罗斯是一个教育发达、科技实力很强的国家,特别是高等教育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

在前苏联以及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共有16位科学家分别在物理学、化学、文学、经济学、生理或医学以及和平奖方面获得过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物理学方面获奖的人数最多。

俄罗斯的教育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在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仅次于美国、加拿大,位居第三位,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

俄罗斯也在着手教育改革,政府也在逐年加大教育的投入,加速与世界教育体制接轨的进程。

1中国教育体制1.1 学前教育指3~5岁得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

我国幼儿园一般由单位和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而在农村,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农村,只能普及1年的学前教育。

1.2 初等教育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

我国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企业和私人创办的,目前我国由企业兴办的各类学校基本上已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1.3 中等教育指12~17岁的少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

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教育。

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

中等学校一般都是由政府兴办。

1.4 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

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为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和改革,国家“九五”期间,提出了“211工程”,即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

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中俄两国文化及教育体制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俄两国学术文化的交流,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

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

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

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

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

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

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

中俄两国的文化的起源和属性影响着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相同及类似的地方。

首先,教育都肩负着沉重的时代责任与历史重托,并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针对教育的改革均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实施之中,围绕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不断明晰着各自的定位和作用;最后,都有较严格和完善的学位管理、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激励与淘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许多不同及差别,主要反映在:第一,在考试和招生环节上,俄罗斯的考试命题与选拔由各学校乃至院系独自进行,而中国则一直采取国家或省市统一命题、集中录取的方式;第二,在教学方式、学习条件、学术氛围,学术交流与往来,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及发散、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两国间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带有共性的差别和差距;第三,在学生就读方式及后勤服务管理上,中国以严格统一的“住校制”为主,学校各项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和设施完善,但也由此存在机构人员庞杂,效率低等弱点,现正通过社会化企业化的改革,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扬长避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的论文近几年来,在经济浪潮的影响下,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都面临着改革。

同处社会转型期,在高等教育方面,两国的教育改革存在着差异。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较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精英、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大国。

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从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迅速推进。

从孔夫子开始,我们就有着辉煌的教育传统,但那时的高等教育是受社会各种力量控制的。

建国以后,在继承原有大学制度的同时,借鉴苏联经验,以政策为导向、经验为辅建立了初级的高等教育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对以往经验进行整理,不断探索学科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国际角度比较、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史,使整个研究活动有了科学依据。

教育的框架在不断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借鉴苏联、美国的治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熟悉的高等教育。

(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行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教育部是中国教育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

自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部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打破了政府包揽的旧模式,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将以往由中央行政部门单一管理转变为地方共建管理、合作办学、学校合并、地方政府管理、联合办学等形式,逐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统筹管理。

(2)高等教育规模扩大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

普通高等学校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专科)1147所。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2500万人,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3)教育结构优化,类型多样化中国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层次结构、学科结构,还是布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专科层次逐渐提高,本专科比例趋于合理;基础学科的规模开始下降,而一些实用学科呈上升趋势;在布局上,以往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大中城市,地区差异很大。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校设置逐渐向西部和地级城市倾斜和延伸,地区之间的差异在缩小。

办学的类型多样化,大学、学院、高职院校并存,全日制、职业教育、独立学院、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自学考试,各种非学历证书教育等并存。

(4)重视高等教育质量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

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各高校开始认识到教育质量的重要性,纷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按照质量工程和“若干意见”的要求,成立评估、评价机构,以学生为中心,下大力气深化教育改革,重视教育质量,教育开始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高转移。

(5)高等教育经费体制改革在教育经费方面,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经费都是靠政府的财政拨款。

自1993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财、税、费、产、社、基”六字方针以来,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由单纯靠政府改变为多渠道集资。

学费、科研经费、学校经营所得、社会捐赠资金等经费的筹措改变了单一依靠财政拨款的投资体制,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体制。

目前,教育经费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并且,教育经费在逐年增加。

(6)高考制度改革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改革已开始起步,目前实行的3+x的考试改革方案,实现的网上录取工作,为教育公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考制度的改革还将进一步深化。

2、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现代的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特点是可以自由地探索真理和知识,是把知识传授和知识创新结合起来,是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强调为国家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结构的调整,使得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逐渐趋向合理,专业调整更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高考制度的改革为教育公平打下基础,学校内部的监控体制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在高等教育实现迅猛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教育的市场化和教育的公平与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太多的争议。

高等教育发展太快,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时间去消化,需要时间去认证。

譬如,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否属于一种超前行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是否造成社会不公平,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否能抑制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否造成大学毕业生过剩等。

二、俄罗斯的高等教育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的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俄罗斯高等教育继承和延续前苏联的某些教育模式,又进行了一些改革。

为了重构高等教育体系,国家采取特殊手段积极推行教育创新改革,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目的是适应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国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为了与国际接轨,俄罗斯高等教育走向全面的改革。

1、俄罗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前苏联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中央集权高度集中。

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校的管理制度、教材都由国家统一领导,这种强制性的集权限制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俄罗斯联邦政府为了实施民主化、管理分散化,扩大地区和高校的自主权,实行联邦中央、地区和高校三级分层管理模式。

2、办学体制改革前苏联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单一,只有国家办学一种,没有民办学校。

其高等教育与计划经济关系密切,教育经费的调拨和使用均听命于政府部门。

这种全民所有制高校管理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当教育与经济指标、技术问题出现矛盾时,决策往往向本部门倾斜,而不是取决于教育规律,且学术管理成为行政管理的附属。

俄罗斯联邦政府在国有化经济向私有化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家办学体制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办学形式转变。

很多非国立大学迅速发展,很多大学生的培养是依赖非国立大学实现的。

3、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前苏联高校从类型结构看,主要以单科性学院为主,本科教育为主体。

前苏联的综合性大学很少,多科性的大学(学院)也不多,主要侧重于重工业部门的专业。

单科性的学院却很多,主要培养本科学生,研究生层次的教育规模不大,(副)博士学位层次的更是少之又少。

俄罗斯联邦政府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教育逐步向多层次教育结构过渡。

教育层次灵活多样,既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又有研究生教育,博士学位教育。

俄罗斯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性,使人才培养的层次与模式能与国际接轨。

4、专业设置改革前苏联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侧重于重工业,普及工科教育,人文类、经济类和法律类的专业设置很少,毕业生少,人才市场供不应求。

俄罗斯联邦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在高中阶段就开始实行侧重一种专业或几种专业的区别化教学,以此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和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优先培养人文类、经济类和法律类人才。

人文学科招生的数量增加,工科学科也做了较大的变动,专业面拓宽,人才培养不再单一专业化,俄罗斯教育理念倡导人性化、个性化。

5、重视办学质量前苏联对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严格著称于世。

俄罗斯联邦政府依然十分重视高校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对非国立高校的办学质量的监控更是严格。

俄罗斯确立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国家对高校的认可、评定和鉴定,通过对应届毕业生的评价,以及通过高校的自我评价和评定来监控高校的教育活动。

为了防止乱办学和办学质量不高,俄罗斯联邦政府还颁布了“俄罗斯教育法”,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做了限定,经评审不合格的取消办学资格。

6、利用世界贷款,进行教育发展创新转型后的俄罗斯高等教育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教育发展创新,使俄罗斯高等教育同世界接轨。

俄罗斯将世界银行贷款专门用于高校师资的培养,资助教师研究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俄罗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高等师范教育,使俄罗斯的高等师范教育的现代管理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俄罗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高校新型学科建设,重点资助政治学科、经济学科和社会学科有优势的高校;俄罗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现大学图书馆信息化,使每位大学生不仅可以浏览自己的图书信息,还可以利用因特网浏览国外图书馆图书信息。

俄罗斯高等教育与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很深的渊源。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俄罗斯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有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而又广泛吸收国外之长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1]刘尧,刘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教育与现代化,2009(1):63-69[2]陈汉聪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教育科学,2007(6):25-31[3]蔡勇强中苏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制度比较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4):134-137[4]叶玉华21世纪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l(5):1-5[5]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