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19fbc9a45177232f60a2d6.png)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宣示表》D.《兰亭集序》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5.鼎是我国一种礼器,一般为三足。
我国版图上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7.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B.颜真卿、柳宗元——颜筋柳骨C.吴道子——画圣 D.茶圣——陆羽8.“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D.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族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王与马,共天下”B.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C.东晋军队在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D.中原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12.“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14.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161f0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b.png)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
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
”以下史实与“他们”相符的是()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的房屋里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D.他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2.农耕经济的发明和积累,是文明发生和进步的重要条件。
以下成就属于中国原始农耕经济的有()①河姆渡人种植水稻②半坡先民会制作彩陶和建造房屋③北京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④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中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XXX以平凡的义举,印证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高尚人生境界。
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A.制B.武力图夺C.禅让制D.民主推举制4.著逻辑学者XXX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商代()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鱼纹彩陶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山西省大致是我国古代晋国的范围,晋国在战国时期盘据为()A.韩、XXX、魏C.韩、XXX、燕B.XXX、宋、楚D.秦、齐、楚6.《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XXX楚国B.晋文公齐国C.XXX秦国D.XXX秦国7.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专家的塑像,假如让你给他写简历,一定要写到的重要事迹是()A.上书XXX恳求变法B.主持修建都江堰C.治理黄河D.发明铁制农具和XXX8.年龄战国时期,学术纷争,辩论成风。
以下各家学派的学生听讲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儒家学生:正在听XXX讲“为政以德”B.道家学生:正在听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XXX,祸之所伏”C.墨家学生:正在听XXX讲“仁政”D.法家学生:正在听XXX讲“以法治国”9.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部编}2019年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2019年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32632f5335a8102d220e5.png)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A. 书法B. 石窟C. 山水画D. 诗歌2.《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C. 吴、东晋、梁D. 宋、齐、梁3.如果想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阅读()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4.下列朝代曾统一中国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④5.230年,卫温亲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岛B.台湾C.日本D.菲律宾6.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 《缀术》B. 《齐民要术》C. 《天工开物》D. 《水经注》7.历史上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是()A. 宋齐梁陈B. 陈齐宋梁C. 梁陈宋齐D. 陈梁齐宋8.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统帅周瑜VS曹操兵力约5万VS20余万结果曹操兵败北撤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涿鹿之战D. 牧野之战9.下图(汉人胡食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民族室融B. 中外交往C. 国家统一D. 经济发展内容和影响。
10.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A. 顾恺之B. 司马迁C. 祖冲之D. 王羲之12.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02da6b4daa58da0114af9.png)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相应处。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项叙述,与右侧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A.直立行走B.会使用火C.使用磨制石器D.过群居生活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3.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
该大战是()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桂陵之战4.“他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
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
”他是A.炎帝B.黄帝C.尧D.禹5.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征?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6.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建立于7.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务好办丧事。
此事说明东周初年A.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B.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D.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8.《论语》云:“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齐桓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晋文公称霸 D.勾践称霸【七年级历史试题共6页】第1页 9题图 10题图9.如上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齐、秦、楚D.燕、齐、楚、秦10.上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从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它是:A.郑国渠 B.灵渠C.六辅渠 D.都江堰11.右图是安放在泰山岱庙大殿前的秦泰山刻石部分,镌刻着由丞相李斯书写的秦始皇泰山封禅功德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f2705afc4ffe473368abda.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5.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 )A.汉族 B.北方游牧民族 C.女真族 D.西南少数民族7.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了民国初年一群饱受生活所迫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悲凉故事。
“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A.加剧了南方生态环境的破坏 B.缓解了北方的人口压力C.稳定了南北政权的对峙局面 D.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10.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11.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12.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1-5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1-5课](https://img.taocdn.com/s3/m/76c9619fb9d528ea81c7799b.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1-5课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元谋人2.“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
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A.300万年B.170万年C.70万年D.20万年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A.30万—20万年B.70万—20万年C.170万—100万年D.130万—70万年4.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5.阅读下列材料: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
但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是由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古猿不得不成群地从树上下到林间草地上生活,逐渐地它们开始了直立行走,这促进了脑的发育。
经过长期的劳动和进化,古猿终于由使用天然工具过渡到制造工具,最终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进化。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前括号中画“√”;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画“×”。
[](1)关于人是如何产生的,在中国流传较广的神话传说是女娲造人。
[](2)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直立行走促进了古猿脑的发育,是由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1.参观云南元谋人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的文物包括()①两颗门齿化石②有明显加工痕迹的打制石器③炭屑和烧骨④磨制的石珠和石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这种原始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3.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部编版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91be1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4.png)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的“壮心”是( A )A.统一全国B.统一北方C.统一南方D.统一中原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B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3.(2022大同期末)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D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4.三国时期派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是( A )A.吴国B.蜀国C.秦国D.魏国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而最终,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 B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6.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 )①秦朝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7.(2022抚远期末)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D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8.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C )A.匈奴、鲜卑、羯、氐、蒙古B.匈奴、鲜卑、羯、氐、吐蕃C.匈奴、鲜卑、羯、氐、羌D.吐蕃、回纥、党项、鲜卑、蒙古9.4世纪后期,内迁的氐族苻氏建立的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D )A.前赵B.后赵C.后秦D.前秦10.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整顿吏治、兴办学校、提倡儒学、招抚流民。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 B )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C.苻坚文化修养很高D.“王与马,共天下”11.(2022鹤壁期末)“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D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2.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https://img.taocdn.com/s3/m/5af6745ca0116c175f0e48fb.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23岁的北大学生刘正琛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在骨髓配型连续失败的情况下,他依然十分坚强。
他大胆倡议建立一个民间骨髓库,并命名为“阳光计划”,希望以此拯救所有白血病患者。
刘正琛这样做是因为()。
①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②有生命才可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应该好好珍惜④有了生命,就有了一切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题文中刘正琛在生病无法医治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生命,更加热爱生命,去帮助别的患者,说明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延伸了生命的价值,①②③观点正确;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不是有了生命就有一切,④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2.【答题】“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罗曼·罗兰”这两则名言告诉我们()。
A.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生命的美好B. 生命是不可逆的,它无比宝贵,必须倍加珍惜C. 必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D. 热爱生活,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解答】从题文中的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生命是不可逆的;在时间的长河里,个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们要珍惜生命,B观点正确;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体会生命的美好,热爱生活,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A、D观点正确,不合题意;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C观点正确,不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3.【答题】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毕生从事科研和教学,成为某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世界遥感界的学术泰斗、大学讲台上的“明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a4c1b4852458fb760b566f.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60 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周瑜——曹操兵力 5 万——20 万(号称80 万)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前3 世纪初期B.公元3 世纪20 年代C.公元前2 世纪初期D.公元2 世纪20 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9.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四个政权的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都曾定都洛阳B.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C.都处于全国分裂时期D.都因少数民族的袭扰而结束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右边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3.公元383 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b5d4f177232f60dccca178.png)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生命?1、生命来之不易。
2、生命是独特的。
3、生命是不可逆的。
4、生命也是短暂的。
如何正确看待死亡?1、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3、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1、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第二框敬畏生命为什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4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4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4227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d.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4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关于古代中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之一B. 中国的发明包括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C. 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僧人在社会中地位最高D. 中国的夏朝是最早的朝代答案:C2. 以下哪个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称霸时期最长?A. 汉族B. 蒙古族C. 唐族D. 清族答案:A3.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主要从事以下哪些行业?A. 渔业和农业B. 纺织业和建筑业C. 矿业和冶金业D. 贸易和金融业答案:A4. 关于长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城市B. 长城是中国古代通信的重要工具C. 长城是中国古代用于防御的建筑物D. 长城是中国古代王宫的一部分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重要的科技成就。
火药被用于军事和民用,推动了战争和贸易的发展。
指南针对航海和导航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探索和扩展了地理知识。
印刷术使书籍的制作更加快捷和容易,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
2. 请简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基于皇帝和贵族的统治体系。
这一制度中,封建等级按照地位的高低分为官员、文人、农民和工匠等不同阶层。
皇帝居于社会最高阶层,而贵族则在社会的次高阶层。
农民和工匠则处于社会的低层次。
封建等级制度使社会上阶级分明,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ab261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7.png)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统治者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
这表现在( )A.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B.北击匈奴、南抚夷越、开凿灵渠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D.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体现了“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丝绸之路开辟,体现了“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
D项正确。
2.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的一系列涉外机构,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都反映了西汉对外思想的巨大进步。
这说明,西汉对外关系( )A.秉承了天朝上国观念B.呈现出制度化特征C.采取了朝贡外交模式D.抛弃了传统华夷观,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可知西汉建立涉外机构,并与域外国家保持贡纳关系,这说明对外关系呈现出制度化特征,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A项,排除。
C项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排除。
D项“抛弃了传统华夷观”说法绝对,排除。
3.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宗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
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C.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判断,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经济凋敝B.表达了作者恢复中原的愿望C.当时民族关系趋于缓和D.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混乱,当时民族政权并立。
该词表达了辛弃疾想通过军事战争替君王收复河山的愿望,故B项正确。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4(含答案)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4(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7aeed0fab069dc5022013b.png)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
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环境 D.劳动技术3、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4、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A、嫘祖B、炎帝C、蚩尤D、黄帝5、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
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交纳租税 B.治理郡县 C.镇守疆土 D.监察百官6、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高度发达时期,其代表作有()①四羊方尊②司母戊鼎③甲骨文④人面鱼纹彩陶盆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据《史记》载,商鞅治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D.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9、郭沫若曾经说过:“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A.战争频繁 B.铁器和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百家争鸣 D.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10、“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f7d415cf84b9d529ea7a48.png)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公益广告中提到:“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护你所有的生活!当你意识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你才是意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③有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为所欲为④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才彰显其存在的意义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 当经济发展向“互联网+”时代迈进时,“+”后面就少不了法治。
如果说,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提供了“风口”,那么,必须让法治成为“翅膀”,为经济发展助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用来管理社会的工具,网络生活也离不开法律②只要有了法律,网络上的违法犯罪现象就会消失③法律调整并规范网络中的经济行为④只要互联网与法治联手,就能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3. 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又该缴税了。
”“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④“爸,给钱我上学。
”“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
下列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起源于古巴比伦王国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③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④法律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①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A 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6.十九大报告提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846e7284ac850ad0242e0.png)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属于《齐民要术》的有( )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②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③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④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
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阿基米德B.张衡C.祖冲之D.宋应星3.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③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4.他创立了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你知道他是( )A.王羲之B.锺繇C.胡昭D.顾恺之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龙门石窟的雕像B.云冈石窟的雕像C.顾恺之的绘画D.王羲之的书法6.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
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7.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D.开凿于秦朝,宣传的是道教8.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道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北方9.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和中外交融的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书法B.顾恺之的绘画C.石窟艺术D.文房四宝10.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的是( )①编钟②“书圣”王羲之③顾恺之的《女史箴图》④兵马俑⑤石窟艺术A.③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⑤二、非选择题1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期。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bfe34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a.png)
第四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中的诗句是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局面的描写。
当时主要军阀有( )①袁绍②曹操③孙权④刘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4.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6.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七王之乱”D.五族内迁7.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实行的奴役和剥削政策包括( )①大行杀戮②征收重税③征兵派役④掠卖为奴婢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昭司马炎B.司马炎司马睿C.司马懿司马炎D.司马昭司马睿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我国东晋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 B.祖逖北伐C.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 D.北方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南朝政治的突出特点()A.政权更替频繁B.国家权力掌握在士族手中C.外戚宦官交替执政D.士族、庶族交替执政11.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上 第四单元测试03(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上 第四单元测试03(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3bc7d763231126edb11c7.png)
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5分)1.有学者认为,家风、家谱的本质仍是生命的接续。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我们每个人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②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③家谱体现了生命的传承和接续④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北京日报2018年12月21日讯“附近将有急救车通过,请注意让行!”今后,当社会车辆后方1.5千米范围出现急救车,百度地图导航系统会自动发出语音提示。
主动为急救车让行体现了()A.人类的生命最具智慧B.敬畏、珍视生命,传递温暖C.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D.每种生命都具有独特性3.《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述说了一位父亲为了营救儿子不顾一切的故事。
在父亲的努力下,儿子和他的同学得到了营救。
儿子是这样告诉父亲的:“爸爸,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生命的休戚与共。
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①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②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③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④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鸟》这首诗中写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①敬畏生命的态度②只能在地面捕猎野鸟的主张③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④珍爱生命的情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在“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的讨论中,同学们发表了下列看法,其中正确的是()①生命十分宝贵,只属于自己②珍爱他人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③只有自己和亲人的生命才最重要④珍爱生命,还要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6.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在《100岁感言》中说:“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ba32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0.png)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答案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一、选择题1.下列朝代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是( A )A. 唐朝B. 春秋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明朝2.“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制度。
”这个说法( B ) A. 正确 B. 错误3.下列各朝代中,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发展的时期是( C )。
A. 商朝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民国时期4.下列朝代中,中国历史上使用象征天子权力的“皇帝”称号的是( A )。
A. 秦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明朝5.下列关于两汉时期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 农民生活困苦,被封建地主剥削B.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C. 农业丰收,人民生活富足 D. 士族和地主掌握了政治经济权力二、填空题1.春秋时期号称“诸侯”的是8。
2.商代出现的“社”是指农民与奴隶的社会团体。
3.秦朝统一六国的人是秦始皇。
三、解答题1.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都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时代,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三个时期的特点。
–商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有明确的国家组织和统治体系。
商代的政权由君主和贵族掌握,生活在周围的贵族成为封建王朝的贵族,而其他人则成为奴隶和农民。
商代的政治中心是朝歌(今河南省),商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盛行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
–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西周的政治体制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封建制度分为天子和诸侯,天子统治全国,诸侯统治一方。
西周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冶炼青铜器的传统。
西周社会注重礼仪和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一个没有中央统一政权的时期,诸侯国割据,相互争斗,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和共同的君主。
春秋时期的特点是分封制度的空前发展,一些诸侯国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诸侯国,例如齐国、晋国、楚国等。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极大。
2.请对比秦、汉两个朝代的差异和联系。
2019秋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 守护生命
![2019秋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 守护生命](https://img.taocdn.com/s3/m/dd4a22cc524de518964b7dbb.png)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守护生命[见学生用书P46]●重难点指津重点: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难点: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一、爱护身体1.关注自己的身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__身体__。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__负责任__的态度。
2.爱惜自己的身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__内在感受__。
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__过激__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__爱惜__自己的身体。
3.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__自然灾害__,或一些人为灾难。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__自我保护__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__自救自护__方法。
二、养护精神1.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__生理需要__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__精神需求__。
__精神风貌__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__物质__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2)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__心灵__,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3)相反,__过度__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__精神世界__的财富。
3.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1)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__不同的文化__,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__精神史诗__。
(2)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__中华民族文化__的血脉,离不开__优秀传统文化__的滋养。
(3)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__民族文化__,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__民族精神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三国的历史,错误的是()
A.三国指魏、蜀、吴 B.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
C.蜀国的锦最有名 D.吴国曾派人航海到达夷洲
2.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A.商鞅 B.张骞 C.班超 D.北魏孝文帝
3.下列表格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的情况,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颁布“推恩令”
C.八王之乱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A.迁都洛阳 B.采用汉制、律令 C.用汉姓、讲汉话 D.与汉族通婚
5.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发展
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稻麦间种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公元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A.匈奴、汉 B.鲜卑、燕 C.氐族、前秦 D.羯族、前秦
8.下列关于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北魏建立②迁都洛阳③统一黄河流域④北魏分裂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②①D.②①③④
9.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10.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牛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种植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北方人口锐减 B.政权分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得到开发
12.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
①《女史箴图》②《洛神赋图》③《奔马图》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促进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原因有()
①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②北民南迁
③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入北方④南方统治者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4.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
15.《齐民要术》中的“要术”指的是()
A.蔬菜种植技术 B.农业技术和方法 C.果树嫁接技术 D.耕作技术和方法16.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1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8.顾恺之最擅长画的是()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宗教画
19.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20.《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写三国的名称。
(2)材料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发生在________年的________(战役)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首词涉及到了哪一历史时期哪一场战争?
(2)这场战争发生在谁与谁之间?
(3)这场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
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徭役。
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
人民流离四散。
材料二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作奴婢,用来换取军粮。
当时20多岁的石勒,也在被掠卖的行列中。
他历尽饥饿、疾病、死亡的危险,被卖到山东作奴隶。
后来石勒起兵反晋,建立后赵政权。
(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导致了什么后果?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对待内迁各族人民的。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右图
(1)导致图1所示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1)魏、蜀、吴。
(2)200年,官渡之战。
(3)策略:联吴抗曹。
实践: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成功地打败曹操。
影响: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巩固有重要影响。
22.【答案】(1)东汉时期。
赤壁之战。
(2)孙刘联军与曹操。
(3)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3.【答案】(1)“八王之乱”。
晋惠帝。
后果: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大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3)①西晋统治集团腐朽,造成“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衰落。
②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导致西晋灭亡。
24.【答案】(1)北方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