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对比数字

胶片对比数字
胶片对比数字

电影、电视与数字影院

电影采用变形或非变形两种方式拍摄和放映35mm胶片。普通银幕和遮幅宽银幕影片在拍摄和放映时使用普通镜头,因此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与胶片画面的宽高比相同;变形宽银幕影片在拍摄时使用了水平方向2:1压缩的变形镜头,放映时则使用水平方向1:2扩展的变形镜头,因此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与胶片画面的宽高比是不同的。不论变形或非变形方式,胶片上允许记录画面的高度和宽度都是相同的,即每幅画面占用4个齿孔的高度大约18mm,在35mm宽度的方向上去掉两边的齿孔和音轨后只有21mm左右可用,因此不同宽高比格式在胶片上的画面宽度都是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画面尺寸高度以及画面之间的空隙部分。表1列出了35mm胶片的几种常用宽高比格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格式有三种:

1.普通银幕 (Normal) 1.37:1,其宽高比与标准清晰度电视的1.33:1 (4:3)非常接近。

2.宽银幕 (Widescreen) 1.85:1,也称为遮幅宽银幕,其宽高比与高清晰度电视的1.78: 1 (16:9)非常接近。

3.变形宽银幕 (Cinemascope) 2.35:1 (或2.4:1),制定中的数字影院拟采用类似的比例。

拍摄图像尺寸与焦距、景深的变化

1.85:1的35mm电影胶片与16:9的2/3英寸CCD

成像尺寸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到,因为35mm胶片的

成像尺寸是2/3英寸CCD的两倍多,所以使用2/3英

寸CCD摄像机时镜头焦距值只有35mm胶片的

1/2.5(参见表2),景深范围也比35mm胶片大了2.5

倍(参见表3)。例如,要想得到与35mm胶片摄影机

24mm焦距镜头F4光圈相同的视角和景深范围,摄

像机镜头的焦距应设置为10mm (24mm的1/2.5),光

圈F 1.7 (F4的2.5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焦距

和景深范围只与成像尺寸有关,因此不论摄像机是标

准清晰度还是高清晰度只要摄像机内使用的CCD尺

寸相同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清晰度

清晰度的表示方法

有两种方式经常用于图像清晰度的描述,一种是像素数量(或线条数),例如,1K清晰度表示1,024个像素;另一种是调制传输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在电视技术中还经常用电视线(TV Line)或带宽(Band Width)来描述水平清晰度,实际上可以把电视线和带宽分别看作像素数量和MTF在电视技术中的专用表述。像素数量表达的是绝对值,它的优点是简单直观,缺点是无法描述清晰度变化的趋势;MTF表达的是两个变量间的相对关系,可以非常清楚地描述清晰度的变化,缺点是不如前者简明。

35mm胶片的清晰度

35mm胶片的清晰度与复印次数密切相关,由于胶片接触复印时的光散射等原因复印版的清晰度低于原版,一般复印版的清晰度只相当于原版的60-70%。拍摄电影时使用的负片(Negative Film Stock)经显影、定影处理后其水平清晰度可达4K以上,素材负片经剪接后通过光学复印得到的正片称为翻正片或中间正片

(Interpositive),翻正片的清晰度仍然可以达到2K以上,翻正片经过光学复印后得到的负片称为翻底片或中间底片(Internegative),清晰度低于2K。从图6可以看到,光学复印的过程相当于低通滤波器,复印的次数越多清晰度越低。

因为每次复印都会对胶片造成机械摩擦和损伤,为了保护母版并得到足够数量的发行放映拷贝(Film Print或Copy Print,Release Print)就必须控制每次复印的数量而增加复印的次数,所以实际上在电影院看到的发行

拷贝至少是经过5次复印的,其清晰度只有拍

摄时素材负片的20-30%,即1K左右。因此,

在讨论胶片的清晰度时必须明确其复印的次

数。

电视的清晰度

不论是高清晰度还是标准清晰度电视,现代

电视摄像机使用最多的摄像器件是电荷耦合

器件(CCD),CCD是一种有限像素摄像器件,

因此其清晰度受到像素数量的限制。目前高清

晰度摄像机使用的CCD水平方向像素大约是

2,000个,标准清晰度摄像机大约1,000个。

因此,高清晰度摄像机能够达到的水平清晰度

为2K,标准清晰度摄像机是1K。不过,由于

传输带宽的限制高清晰度摄像机输出信号的

清晰度只有 1.55K,标准清晰度摄像机只有

0.64K。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实用的高清

晰度录像机采用了带宽限制技术,例如Sony HDCAM记录的电视信号水平清晰度大约相当于1.25K。

从图7可以看到,在相当于20-30MHz的区间35mm发行放映拷贝的调制度比高清晰度电视低,在超过30MHz的区间胶片仍然有输出但高清晰度电视的输出急剧地下降为零,这也是胶片的图像看起来虽然不如高清晰度电视清晰但比较柔和而高清晰度电视的图像虽然很锐利但感觉比较硬的原因之一。

清晰度与彩色

彩色胶片的R、G、B三种基色分辨率是不同的,也就是说R、G、B三种颜色的清晰度不同。一般彩色胶片的蓝色(B)分辨率最高,绿色(G)次之,红色(R)最低。电视摄像机R、G、B三种基色使用的CCD像素数量完全相同,因此R、G、B的带宽即分辨率是相同的。在传输和记录时为了节省带宽采用了宽带亮度信号窄带色差信号的方式,即亮度信号清晰度最高,红和蓝色差信号清晰度低,这也是胶片与电视的主要差别之一。

灵敏度和信噪比

胶片与电视摄像机的灵敏度和信噪比比较

胶片的灵敏度与感光乳剂的配方有关,电视摄像机的灵敏度则主要取决于CCD摄像器件。胶片的噪波来自感光乳剂颗粒,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胶片面积越大感光乳剂颗粒的可见程度越低,也就是颗粒噪

波越小;电视摄像机的噪波主要来自摄像器件CCD,CCD的随机热噪波在频率轴上的分布是均匀的,呈现出所谓的白噪波特征。胶片的颗粒噪波和CCD噪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随机的,因此虽然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但它们对图像产生的干扰是相似的。

电影行业一般用感光度(Exposure Index)表示胶片的灵敏度,用颗粒度(Granularity Index)表示胶片特有的颗粒噪波;而在电视技术中则使用在特定条件下(照度2000 Lux / 89.9%反射率)的光圈值表示摄像机的灵敏度,用信噪比表示摄像机特有的随机噪波。

灵敏度与信噪比的关系

一般来说胶片的灵敏度越高颗粒噪波也越大,但

胶片的灵敏度不能由用户随意改变;摄像机的灵敏度

(即增益)是可以调整的,但灵敏度(增益)越高噪波电

平也越高,所以在摄像机技术中灵敏度和信噪比是一

对相互关联的指标,即讨论灵敏度时必须设置一个约

束条件-噪波电平,否则任何有关灵敏度的指标都是

没有意义的。

Sony高清晰度摄录一体机HDW-F900摄像机部

分的灵敏度和信噪比与35mm参考胶片的对照。为便

于比较,表中摄像机的灵敏度是用胶片的感光度表示

的。从表中可以看到,当HDW-F900摄像机的增益

设置为0dB时其灵敏度相当于胶片300 ASA的感光度;从-6dB到+12dB改变增益设置时摄像机的灵敏度相当于胶片150 ASA至1200 ASA。从表中还可以看到,EXR-5245 (50 ASA) 35mm胶片的颗粒噪波电平是49dB,与摄像机+6dB增益设置时的信噪比(48dB)差不多;当摄像机的增益设置为0dB或+3dB时HDW-F900的噪波电平比EXR-5245 (50 ASA) 35mm胶片的颗粒噪波电平低。

宽容度和动态范围

胶片的曝光宽容度((Exposure Latitude)表示胶片的安全曝光范围,摄像机的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表

示摄像器件的线性范围,两者都是能够得到可用图像的光输入极限范围值。

胶片的宽容度

一般用镜头光圈值表示胶片的宽容度。镜头光圈每增大1级则光通量增加到原值的2倍,例如假设光圈

F11时光通量为1,光圈增大1级至F8时光通量是2,光圈增大2级至F5.6时光通量增加到4,光圈F4时光通量是8。负片正常曝光时表现的亮度变化范围大约是7级光圈,相当于对比度130:1。负片总的动态范围是9至10级光圈,相当于对比度500:1至1,000:1,换言之负片的宽容度是在正常曝光值的基础上增加2至3级光圈,即胶片接受正常曝光值4至8倍的光通量时仍然能表现出被摄物体的灰度等级。

胶片的伽玛特性

图10是负片的伽玛特性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胶片中间大部分的光敏特性是线性的,但暗部和高亮度部分的灵敏度都比中间部分低。一般把胶片的暗部曲线称为趾部,高亮度部分的曲线称为肩部,因为趾部

和肩部的灵敏度都比中间部分低,所以暗部和高亮度部分的对比度被压缩了。实际上中等亮度部分40%的灰度层次占用的胶片密度资源超过了70%,暗部30%的灰度层次只用了不到15%,而高亮度部分30%的灰度层次也只用了不到15%。例如,正常曝光时胶片的密度已经超过了最大值的85%,在此基础上再增大2至3级光圈即光通量增加到正常曝光值的4至8倍时胶片的密度只增加了不到15%。

图11是负片与正片伽玛特性的比较。正片与负片的特性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正片的密度比负片大得多,正片的这种特性能够满足影院放映时所需要的高对比度要求。

摄像机的动态范围

在电视技术中一般用分贝表示摄像器件的动态范围,用百分比表示摄像机的动态范围。以Sony的

HDW-F900高清晰度摄像机为例,在隔行扫描模式下CCD的动态范围大约是70dB,相当于对比度1,500:1或10.5级光圈的亮度变化范围。HDW-F900把相当于8级光圈250:1对比度的CCD动态范围用于正常拍摄,其余的2.5级光圈用于表现相当于正常光通量6倍的高亮度,在摄像机技术中把这种能够重现6倍正常光通量的能力称为600%动态范围。

HDW-F900的CCD在逐行扫描模式下的动态范围是64dB,比隔行扫描降低了6dB,相当于对比度700:1或9.5级光圈的亮度变化范围。在逐行扫描模式下HDW-F900仍然把相当于8级光圈250:1对比度的CCD动态范围用于正常拍摄,其余的1.5级光圈用于表现相当于正常光通量3倍的高亮度,因此HDW-F900在逐行扫描模式时的动态范围是300%。

摄像机的伽玛特性

在饱和点之前CCD呈现理想的线性光电转换特性,摄像机内部把CCD的动态范围分为暗部、中部和高亮度三个部分分别处理,如图13所示。经过处理的摄像机伽玛特性呈现与胶片非常相似的非线性特征,特别是对比度被压缩了的高亮度部分与胶片的肩部特性几乎是相同的,在摄像机技术中把高亮度部分的斜率处理称为拐点(Knee Point)处理。现代摄像机采用了精密的数字处理电路,摄像师可以通过设置菜单精确地分段调整摄像机的伽玛特性以实现不同的拍摄意图。

胶片与摄像机的比较

1. 彩色负片正常曝光时可以表现相当于7级光圈的亮度变化范围, HDW-F900高清晰度摄像机正常拍摄时表现的亮度变化范围相当于8级光圈,因此在正常拍摄时摄像机的性能优于彩色负片。

2. 负片表现高亮度景物的宽容度是2至3级光圈,相当于动态范围400%至800%,HDW-F900摄像机隔行扫描模式时的动态范围是600%,相当于宽容度2.5级光圈,因此摄像机隔行扫描模式时的动态范围与负片基本相同。

3. HDW-F900设置为逐行扫描模式时的动态范围是300%,相当于宽容度1.5级光圈,因此逐行模式时摄像机的动态范围比负片低。

彩色还原

基于三基色原理再现彩色的系统能够重现的彩色区域是由CIE色度图上R、G和B三种基色的坐标定义的,北美地区标准清晰度电视采用的是SMPTE标准,欧洲和亚洲则使用EBU标准,从表7和图14可以看到,EBU标准再现的彩色区域比SMPTE标准大一些。

ITU-R709规定的高清晰度电视彩色标准与EBU非常接近,唯一的区别是G的X轴色坐标值比EBU大0.01,即HDTV的彩色还原区域比EBU略小。不过目前世界上各主要生产厂商并没有符合ITU-R709标准的产品供应市场,实际上各厂家供应北美地区的高清晰度电视产品大多仍然采用SMPTE标准,供应欧洲和亚洲的采用EBU标准

胶片的彩色还原区域比电视大,特别是绿色基色的坐标值与电视有比较大的差别。

制作流程

图15分别示出了电影胶片与电视制作流程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到电视制作的流程比使用胶片的电影简单。

从电影胶片的制作流程可以看到,用素材负片经过光学复印得到的翻正片(中间正片)密度比较低但能够重现的灰度层次范围比较宽,影院放映用的发行拷贝密度比较高但能够重现的灰度范围比翻正片低,因此把胶片转换成标准清晰度或高清晰度电视的时候应使用翻正片(IP),无法取得翻正片时至少应使用翻底片(中间底片),影院放映用的发行拷贝是不适用于电视电影转换的,因为发行拷贝的清晰度、灰度层次都比翻正片差得多。

制作、播出、发行和放映过程中的图像质量损失

胶片

电影胶片在制作、发行和放映过程中会产生下述图像质量损失:

?胶片固有的颗粒噪波

?每次复印时因摩擦等机械原因对胶片原版和复制版造成的划伤

?每次放映时因放映机输片机构与胶片的摩擦都会增加发行拷贝的划痕数量并使齿孔的磨损增大,齿孔磨损引起的定位误差会造成放映图像的抖动。廉价的低质量放映机对胶片的损伤更大

?尘土颗粒在胶片表面的累积

?因保存不当使胶片产生的霉变

?接触复印时光散射造成的清晰度下降

?胶片冲印时的不可预见因素,如冲印时药液温度变化和PH值误差等

胶片的上述损伤有些是可以通过一些工艺减轻或消除的,例如可以通过清洗等方法去掉胶片表面的尘土,采用专用的化学药液减轻划痕的可见程度等等。

电视

数字电视在制作和播出过程中产生的图像质量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摄像机CCD的随机噪波

?模拟、数字转换时产生的量化噪波

?采用数字压缩技术记录、重放电视信号时因编/解码(压缩/解压)造成的图像质量损失。压缩比越大,编

解码次数越多图像质量的损失越大

?记录和制作设备带宽限制造成的水平清晰度下降

综上所述,与胶片相比数字电视在制作和播出等环节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比较少。

数字影院

SMPTE的数字影院工作组DC28正在制定数字影院的技术标准,DC28下设几个分组,分别负责制定相关的标准。

DC28.0 Technical Committee - 技术委员会

DC28.1 Steering - 统筹指导

DC28.2 Mastering - 母版制作

DC28.3 Compression - 压缩

DC28.4 Condition Access - 加密(有条件接收)

DC28.5 Transport - 传输

DC28.6 Audio - 音频

DC28.7 Theatre System - 剧院系统

DC28.8 Projection - 投影

目前数字影院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还没有完成,拟议中的部分内容如下:

?母版清晰度 - 最低2K: 2,464 x 1,024,标准4K: 4,928 x 2,048

?画面宽高比 - 2.4:1

?帧频 - 24帧或更高

?扫描方式 - 逐行扫描

?彩色还原 - 与彩色胶片类似的扩展色域

?声音 - 12声道,取样频率48KHz,量化24比特

?服务器 - MPEG压缩,码率100Mbps以上

?影院投影机 - 清晰度4K x 2K,对比度1,500:1,亮度输出12,000流明以上

从拟议中的部分数字影院技术标准可以看到,大部分数字影院的技术标准都超过了当前的技术水平,特别是高亮度投影机的亮度、清晰度和彩色还原等指标是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的,需要开发新的技术和器件,所以实现真正的数字影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由于数字影院的标准还未完成,目前试验运行的数字影院实际上使用的是当前的成熟技术:

?母版清晰度 - 采用1080/24P高清晰度电视标准。1080/24P摄像机端的清晰度是1,9201,080,传输水平清晰度1.55K,与数字影院的2K清晰度相近

?声音 - 5.1声道

?服务器 - 采用小波压缩方式,码率50Mbps

?影院投影机 - 目前采用DLP器件的投影机水平清晰度为1,280像素,亮度10,000流明,最高对比度

500 - 1,000:1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数字影院的技术标准尚未正式发布,所以有关上述数字影院标准的部分内容只供参考,其参数可能还会有变化。

结论

与胶片相比数字电视在制作和播出等环节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要少得多,所以尽管在素材负片或中间正片阶段35mm胶片的清晰度高于高清晰度电视,但数字电视播出版的图像质量却比大多数影院放映的发行拷贝好。对美国试验运行的数字影院观众所作的调查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尽管这些数字影院使用的是清晰度比35mm胶片低的高清晰度电视技术, 但这些观众普遍认为他们并没有察觉数字影像比胶片的清晰度低,大多数观众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在传统影院看到过这种完全没有划伤和灰尘的干净图像。

如果把已经有百年历史的电影胶片比作年富力强的中年人,那么高清晰度电视就是风华正茂的青年,而真正的数字影院还只是襁褓中的婴儿,需要数年的时间才可能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Sony广播电视专业设备亚洲总部中国业务运营中心重要客户项目部高级经理王亚明

胶片对比数字

电影、电视与数字影院 电影采用变形或非变形两种方式拍摄和放映35mm胶片。普通银幕和遮幅宽银幕影片在拍摄和放映时使用普通镜头,因此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与胶片画面的宽高比相同;变形宽银幕影片在拍摄时使用了水平方向2:1压缩的变形镜头,放映时则使用水平方向1:2扩展的变形镜头,因此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与胶片画面的宽高比是不同的。不论变形或非变形方式,胶片上允许记录画面的高度和宽度都是相同的,即每幅画面占用4个齿孔的高度大约18mm,在35mm宽度的方向上去掉两边的齿孔和音轨后只有21mm左右可用,因此不同宽高比格式在胶片上的画面宽度都是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画面尺寸高度以及画面之间的空隙部分。表1列出了35mm胶片的几种常用宽高比格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格式有三种: 1.普通银幕 (Normal) 1.37:1,其宽高比与标准清晰度电视的1.33:1 (4:3)非常接近。 2.宽银幕 (Widescreen) 1.85:1,也称为遮幅宽银幕,其宽高比与高清晰度电视的1.78: 1 (16:9)非常接近。 3.变形宽银幕 (Cinemascope) 2.35:1 (或2.4:1),制定中的数字影院拟采用类似的比例。 拍摄图像尺寸与焦距、景深的变化 1.85:1的35mm电影胶片与16:9的2/3英寸CCD 成像尺寸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到,因为35mm胶片的 成像尺寸是2/3英寸CCD的两倍多,所以使用2/3英 寸CCD摄像机时镜头焦距值只有35mm胶片的 1/2.5(参见表2),景深范围也比35mm胶片大了2.5 倍(参见表3)。例如,要想得到与35mm胶片摄影机 24mm焦距镜头F4光圈相同的视角和景深范围,摄 像机镜头的焦距应设置为10mm (24mm的1/2.5),光 圈F 1.7 (F4的2.5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焦距 和景深范围只与成像尺寸有关,因此不论摄像机是标 准清晰度还是高清晰度只要摄像机内使用的CCD尺 寸相同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清晰度 清晰度的表示方法 有两种方式经常用于图像清晰度的描述,一种是像素数量(或线条数),例如,1K清晰度表示1,024个像素;另一种是调制传输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在电视技术中还经常用电视线(TV Line)或带宽(Band Width)来描述水平清晰度,实际上可以把电视线和带宽分别看作像素数量和MTF在电视技术中的专用表述。像素数量表达的是绝对值,它的优点是简单直观,缺点是无法描述清晰度变化的趋势;MTF表达的是两个变量间的相对关系,可以非常清楚地描述清晰度的变化,缺点是不如前者简明。 35mm胶片的清晰度 35mm胶片的清晰度与复印次数密切相关,由于胶片接触复印时的光散射等原因复印版的清晰度低于原版,一般复印版的清晰度只相当于原版的60-70%。拍摄电影时使用的负片(Negative Film Stock)经显影、定影处理后其水平清晰度可达4K以上,素材负片经剪接后通过光学复印得到的正片称为翻正片或中间正片

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缩微胶片档案进行数字化及数字化成果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18-1999 档案著录规则 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DA/T 31—2005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字化digitization 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3.2 缩微胶片档案 microfilm records 记录了档案缩微影像的微粒高解像力的胶片。 3.3 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 digitization of microfilm records 采用缩微胶片扫描仪等设备将缩微胶片上的影像转换为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3.4 密度density 在缩微摄影技术中衡量感光材料曝光和显影后变黑程度的物理量,也可用透射密度(D т)来表示,定义为不透明度的基10对数。即: Dт = log10 (1 / て)= log10( Ii / It ) Dт——透射密度

て——透射率,て =( It / Ii ) Ii ——光能 It ——透射光 3.5 解像力 resolution 衡量胶片影像细部能力的物理量,解像力的高低通常以在每毫米胶片上所能分辨的最大线条对数来表示。 3.6 对比度contrast 表示影像中明暗区域相互关系,是影像中最亮与最暗的色调之间差异范围的指数。高对比度可以使数字图像在黑白之间具有较少的灰色层次并且显示出较少的细节,低对比度具有更多的灰度层次及细节。 3.7 曝光亮度 exposure brightness 是决定数字图像明暗强度的指数。高曝光亮度可以使数字图像的色度加深并显示出较多的细节,可以突出浅色信息的痕迹,同时黑白之间出现的底灰加大。 4 基本要求 4.1 基本原则 保护档案原件,减少数字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档案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4.2 数字化对象的确定原则 4.2.1 应确认档案的内容可以进行数字化。 4.2.2 应确认缩微胶片影像质量符合本规范5。 4.2.3 应选择第二代或第三代缩微胶片进行数字化。 4.3 基本环节 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缩微胶片检查、缩微胶片档案整理、缩微胶片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 4.4 过程管理 4.4.1 应加强对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安全保密管理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 4.4.2 应对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各个环节的工作状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将记录的文字、表格等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在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的同时建立起完整、详细的工作记录,便于查询、数据管理和数据移交。 5 缩微胶片检查

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13

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 1.主观评价2客观评价 3.综合评价 主观评价:通过人的视觉在检出识别过程中,根据心理学规律以心理学水平进行的评价,称为主观评价。目前,对医学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主要采用观察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和对比度细节分析有的,Rose模型。 客观评价:对导致X线照片影像的密度、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度及信息传递功能,以物理量水平进行评价为客观评价。主要通过特性曲线、响应函数等方法予以测定、评价。 综合评价:是以诊断学为依据、以物理参数为客观评价手段、以满足诊断要求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的评价方法。 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体位、目标显示清楚密度、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席还有层次也很重要。 在对X线照片进行质量评价时,很难对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进行准确区分。 对照片影像质量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评价的视觉评价方法、是借助于统计学的ROC曲线。当影响照片影像质量的某种因素较其他因素具有明显表征时,对质量的评价会很容易; 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的不满意并不是那么明显。或者几个方面不满意同时存在; 照片质量的评价还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医生的偏爱;不同组织、器官间也没有可比性;人眼观察和物理评价之间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全的统一,这也是“综合评价”出现的原因;重视各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 光学密度 1密度的概念:透光率是指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在数值上等于透过光线强度与入射强度之比,用T表示,T值的定义域为:0

胶片拷贝&数字拷贝

胶片拷贝&数字拷贝 相信很多的同学平时去电影院多了,经常就会看见放映时刻表上电影经常会写上数字场和胶片场,相信绝大部分的tx还是不是特别清楚到底数字版和胶片版的区别。作为一个电影发烧友,饭小编就过来给大家八一八。 我一般去电影院只要情况允许的话我都是尽量选择胶片版的场次。其实现在的电影院一般都选择两个版本的放映拷贝,数字拷贝和胶片拷贝。关于数字拷贝和胶片拷贝的信息,我给大家八一下 胶片拷贝:这是最传统的电影院放映模式,传统胶片拷贝就是把洗印出来的那种胶卷,把胶片放在传统放映机上将每格画面快速连在一起形成画面,一个胶片拷贝根据影片长度一般都有4、5盘胶卷,放映胶片拷贝时,就需要旁边专门有一个人随时等候,在一盘胶片即将放完的时候在另外一台放映机上放上第二盘胶片等候放映,以此类推。胶片电影发展一百多年来,现在电影的拍摄,包括现在的中国绝大部分电影,都是由胶片摄影机拍摄出来的。 数字拷贝:数字拷贝是近年来特别是中国电影这几年发展迅猛出来的新技术,数字拷贝使用专用数字放映机放映的电影格式,一般电影院可以去发行公司进行下载,然后将文件放在数字放映机上输入密钥进行放映。一般一部数字电影拷贝的容量在400GB左右(含声音)。一般影院工作人员都比较喜欢放映数字拷贝,因为放了就可以不用在旁边管了。数字拷贝的前期是通过胶转数字技术上传到电脑上。 数字拷贝的播放连续性和成本是它的优势,中途不会有胶片电影换拷贝时跳帧的现象,而胶片拷贝如果放映场次过多,就会出现刮伤,噪点等现象,并且,胶片的成本比数字的要大很多。 但是饭小编要提醒大家,数字电影虽然方便,但是其解析度没有胶片拷贝清晰,胶片拷贝虽然可能有抖动和刮伤的问题,但是胶片色彩还原度高,画面色彩较为艳丽,而且有些影片还特意需要胶片的噪点感来为影片制造意境。胶片电影在颜色和画面上出来的效果,那种光影的质感,和数字拷贝还是有区别的,并且中国的绝大部分电影都是由胶片摄影机摄制的,最原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3章含答案)

射线检测复习题 (含参考答案) 第3章 是非题 1.射线照相时,若千伏值提高,将会使胶片对比度降低。(×)? 2.一般说来,对厚度较大的工件,应使用较高能量射线透照,其目的是降低对比 度,增大宽容度。(×) 3.用增大射源到胶片距离的办法可降低射线照相固有不清晰度。(×) 4.减小几何不清晰度的途径之一,就是使胶片尽可能地靠近工件。(√) 5.增加源到胶片的距离可以减小几何不清晰度,但同时会引起固有不清晰度增 大。(×) 6.使用较低能量的射线可提高主因对比度,但同时会降低胶片对比度。(×) 7.胶片的粒度越大,固有不清晰度也就越大。(×)? 8.如果信噪比不够,即使增大胶片衬度,也不可能识别更小的细节影像。(√) 9.散射线只影响主因对比度,不影响胶片对比度。(√) 10.底片黑度只影响胶片对比度,与主因对比度无关。(√) 11.射线的能量同时影响照相的对比度、清晰度和颗粒度。(√) 12.底片黑度只影响对比度,不影响清晰度。(√) 13.固有不清晰度是由于使溴化银感光的电子在乳剂层中有一定穿越行程而造成 的。(√) 选择题 1.射线底片上两个不同区域之间的黑度差叫做( B ) A.主因对比度 B.底片对比度 C.清晰度 D.胶片反差 2.影响主因对比度的是( D ) A.射线的波长 B.散射线 C.工件的厚度差 D.以上都是 3.射线底片上缺陷轮廓鲜明的程度叫做( C ) A.主因对比度 B.颗粒度 C.清晰度 D.胶片对比度 4.几何不清晰度也称为( D ) A.固有不清晰度 B.几何放大 C.照相失真 D.半影 5.决定细节在射线底片上可记录最小尺寸的是( D ) A.对比度 B.不清晰度 C.颗粒度 D.以上都是 6.固有不清晰度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D )

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X (征求意见稿) 1 X围 本标准规定了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缩微胶片档案进行数字化及数字化成果的管理。 2 规X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18-1999 档案著录规则 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X DA/T 31—2005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X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字化digitization 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3.2 缩微胶片档案 microfilm records 记录了档案缩微影像的微粒高解像力的胶片。 3.3 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digitization of microfilm records 采用缩微胶片扫描仪等设备将缩微胶片上的影像转换为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3.4 密度density 在缩微摄影技术中衡量感光材料曝光和显影后变黑程度的物理量,也可用透射密度(D т)来表示,定义为不透明度的基10对数。即: Dт = log10 (1 / て)= log10( Ii / It ) Dт——透射密度

て——透射率,て =( It / Ii ) Ii ——光能 It ——透射光 3.5 解像力 resolution 衡量胶片影像细部能力的物理量,解像力的高低通常以在每毫米胶片上所能分辨的最大线条对数来表示。 3.6 对比度contrast 表示影像中明暗区域相互关系,是影像中最亮与最暗的色调之间差异X围的指数。高对比度可以使数字图像在黑白之间具有较少的灰色层次并且显示出较少的细节,低对比度具有更多的灰度层次及细节。 3.7 曝光亮度 exposure brightness 是决定数字图像明暗强度的指数。高曝光亮度可以使数字图像的色度加深并显示出较多的细节,可以突出浅色信息的痕迹,同时黑白之间出现的底灰加大。 4 基本要求 4.1 基本原则 保护档案原件,减少数字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档案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4.2 数字化对象的确定原则 4.2.1应确认档案的内容可以进行数字化。 4.2.2 应确认缩微胶片影像质量符合本规X5。 4.2.3 应选择第二代或第三代缩微胶片进行数字化。 4.3 基本环节 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缩微胶片检查、缩微胶片档案整理、缩微胶片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 4.4 过程管理 4.4.1 应加强对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安全XX管理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 4.4.2应对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各个环节的工作状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将记录的文字、表格等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在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的同时建立起完整、详细的工作记录,便于查询、数据管理和数据移交。 5 缩微胶片检查

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

前些天就胶片感光特性曲线问题,与强总进行过短信沟通。我认为强总的意见比较准确、全面,而我的意见则有些偏颇。为了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撰写了此文。如有不当,请专家和读者朋友指正。 1 铅增感胶片感光特性曲线的两种型式 我们讨论的胶片,应是符合GB/T19348.1一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标准,即铅增感胶片。感光特性曲线是表示吸收剂量K(或照射量P)和底片黑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以是D一LgK曲线,也可以是D一K曲线。前者是涉及梯度G定义的常用曲线。当X射线管电压和管电流等条件固定后,黑度仅决定于曝光时间t时,D一LgK曲线可用D一Lgt代替,D一K曲线可用D一t代替。 1.1 D一Lgt曲线 其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铅增感型胶片的D一lgt特性曲线 这种曲线,大约在黑度0.5以下,它有迟钝区和曝光不足区,黑度从0.5至5是曝光正常区,是个近三次方的呈“J”形的曲线。在D=0.5~5的范围内,没有过渡区和反转区。 1.2 D一t曲线 铅增感胶片的D一t曲线,大约是一条上斜的直线,即黑度D和曝光时间t(实质是和吸收剂量K)近似成正比。,见图2。D和t、D和K的关系可以写为 D≈g.t D≈g.K 式中: g一比例系数。 笔者根据《日本射线探伤B》第22页表1.2,整理出表1,并根据表1绘制了D一t曲线。 表1 富士100#不同黑度下的t (数据来源于《B》表1.2,管电压、管电流固定) D t (秒) 梯度G 1.0 35.25 1.7 1.5

58.5 3.0 2.0 81 3.7 2.5 105 4.9 3.0 127 5.9 以表1的t为横座标,D为纵座标,绘出D一t曲线,如图2。 图2富士100#胶片D一t曲线之一段 图2的纵座标D如果是净黑度,则D一t斜直线过座标零点。由图可见:在管电压和管电流不变的前提下,铅增感型胶片的底片黑度大约和曝光时间t(或说吸收剂量K)成正比。《美国无损检测手册.射线卷》(1992译本)给出了相似的图形,读者可查该书第216页图4一34。该图是管电压不变的前提下,底片黑度D和曝光量E(管电流乘曝光时间)的关系曲线,即D一E曲线,在黑度0.5~3.0的范围内,D一E曲线是近乎过零点的右上斜曲线。但在D>3以后有了(向下)偏差。 2 为什么常见特性曲线是D一Lgt曲线 我们熟悉的胶片法(黑度)对比度定性表达式为 ΔD=0.434.G.μ.ΔT/(1+n) (1) 去掉公式(1)和胶片有关的梯度G,其余部分可称为“透射线图像的对比度”,也即我们常说的主因对比度,暂以符号ΔP记之 ΔP=0.434μ.ΔT/(1+n) (2) 公式(2)是怎么导出来的,前提是 ΔP=LgI2-LgI1=ΔLgI (3) 可能是先行者们把这一概念用在胶片特性曲线上,就形成D一Lgt胶片特性曲线,并用这一思路求胶片某一黑度下的梯度G。《日本射线探伤B》第22页表1.2,ΔD=D2-D1=0.2,Δt=t2-t1≈10s(秒),然后取t的对数,求梯度G(译本称胶片对比度γ)的。

医用数字胶片机操作手册

医用数字胶片打印机操作手册 第一章开机与关机.................................................... 1.1 开机......................................................... 1.2 关机......................................................... 第二章打印机状态.................................................... 2.1 打印机状态................................................... 2.2 打印机片槽状态............................................... 第三章菜单功能...................................................... 3.1 主菜单....................................................... 3.2 打印任务管理................................................. 3.3 打印通道..................................................... 3.4 工具......................................................... 3.4.1 胶片校准............................................... 3.4.2 设置日期/时间.......................................... 3.4.3 设置语言............................................... 3.4.4 片盒设置............................................... 3.5 测试打印..................................................... 3.6 网络设置.....................................................

DAT 43-2009 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

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DA/T43-200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档案的缩微胶片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档案的缩微胶片进行数字化及数字化成果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159.1-2003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1部分:一般术语 GB/T6159.4-2003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4部分:材料和包装物 GB/T6159.5-2000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5部分:影像的质量、可读性和检查 GB/T6159.7-2000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7部分:计算机缩微摄影技术 GB/T6160-2003缩微摄影技术源文件第一代银一明胶型缩微品密度规范与测量方法 GB/T20225-2006电子成像词汇 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DA/T18-1999档案著录规则 DA/T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6159.1-2003、GB/T6159.4-2003、GB/T6159.5-2000、GB/T6159.7-2000、GB /T6160-2003、GB/T20225-2006、GB/T18894-2002、DA/T18-1999、DA/T31—2005等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数字化digitization 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3.2缩微胶片数字化digitization of microfilm 用缩微影像扫描器等设备将缩微胶片上的影像转换为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3.3密度density 在缩微摄影技术中衡量感光材料曝光和显影后变黑程度的物理量,也可用透射密度(Dт)来表示,定义为不透明度的基10对数。即: Dт=log10(1/て):log10(Ii/It) Dт——透射密度 て——透射率,(て=It/Ii) Ii——光能 It——透射光 3.4对比度contrast 表示影像中明暗区域相互关系,是影像中最亮与最暗的色调之间差异范围的指数。高对比度可以使数字图像在黑白之间具有较少的灰色层次并且显示出较少的细节,低对比度具有更多的灰度层次及细节。 3.5曝光亮度exposure brightness 是决定数字图像明暗强度的指数。高曝光亮度可以使数字图像的色度加深并显示出较多的细节,可以突出浅色信息的痕迹,同时黑白之间出现的底灰加大。 4基本要求 4.1基本原则

医用胶片种类

医用胶片种类 医用胶片属于银盐感光材料中的一种,其种类可归纳以下四大类别。 1.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 (1)感蓝胶片:感蓝片是配合发蓝紫色荧光的增感屏使用的色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420nm。它主要分为标准感度的通用型(RX型)胶片,适用于一般摄影中的大部分,性能适中,低灰雾高对比,可使骨骼、空气和造影剂之间对比增强。 (2)感绿胶片(扁平颗粒胶片):感绿片是一种配合发绿光的增感屏使用的正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550nm。它是将三维卤化银颗粒切割成扁平状,以预期的方式排列,并在乳剂中加入了一层防荧光交迭效应的染料。从而增加了影像的清晰度。 (3)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单层乳剂、对绿色光敏感的乳腺专用胶片。由于采用了扁平颗粒技术,使荧光交迭效应几乎减少到0%,可获得极为清晰锐利的图像,皮肤线条影像可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乳腺放大摄影上有特色。 (4)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胶片。特别适用于要求提供高清晰的图像、显示组织微细结构信息的四肢摄影。 2.多幅相机和激光相机成像胶片 (1)多幅相机成像胶片:此类胶片也称CRT图像记录胶片。适用于CT、MR、DSA、ECT 等多幅相机的成像记录。胶片为单面乳剂(分色片),背面涂有防光晕层,保证影像的清晰、细腻.减少荧光物质造成的影像模糊。 (2)激光相机成像胶片:它分为氦氖激光片(HN型),吸收光谱峰值为633nm和红外激光片(IR),吸收光谱峰值为820nm。此类胶片特点是具有极微细的乳剂颗粒,单层涂布,背底涂有防光晕层。激光片的数字成像质量远远高于多幅相机胶片的模拟成像。 3.影像增强器记录胶片 (1)荧光电影胶片:由于心血管放射学的发展,对荧光电影成像技术的要求越加广泛和严格。因此,相应的胶片既要求很高的感光度,又要求有颗粒细腻的特点。此类胶片根据临床使用目的不同分有5种之多。 (2)荧光屏图像及荧光缩影胶片:此类胶片适用于荧光屏下的瞄准摄影(点片)或体检荧光缩影。乳剂为单面、背面涂有防光晕层,规格分别有70mm、90mm、105mm卷片和100×100mm页片。 4.特种胶片 (1)直接反转胶片:它可利用紫外光源人工复印或通过专用复印机一次复印成功,取得与原版X线照片质量一样的图像。单层乳剂、蓝底聚酯片基,其感光特性恰与原片相反,为一个倒置的特性曲线,不曝光的部分为全黑。 (2)清洁用胶片:这是—种自动冲洗机辊轮清洁片。每日晨自动冲洗机开机后均应用3—4张清洁片对放置一夜的冲洗机进行清洁。 5.胶片的保存 胶片原有感光性能的保持与其周围条件有很大关系。应将未感光胶片作为“生物制品”存放。 (1)标准储存条件:温度10°~15°℃,湿度40~60%;防止辐射线的照射;X线胶片必须完全避开辐射线的照射,它们会引起胶片的严重灰雾。 (2)防止压力效应的产生:压力效应会产生人工伪影,也是胶片盒为什么直立放置的原因。 (3)避免有害气体接触:胶片应避免有害气体,如福尔马林、发动机尾气、煤气等接触。否则,胶片产生灰雾。

数字摄影机的特性兼论胶片特性的数字化应用(上)

数字摄影机的特性兼论胶片特性的数字化应用(上) 作者:张宁 来源:《数码影像时代》 2017年第8期 数字拍摄设备的技术发展经历了标清摄像机、高清摄像机和数字摄影机三个阶段,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 电视摄像机直和电影胶片摄影机在不同领域平行发展,“井水不犯河水”,直到SONY HDW-F900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两 者的界限。时至今日,电影业已经全面数字化,电视行业也逐渐被数字摄影机渗透,一些大制作和当红的综艺节目为 了追求精美的效果,已经大范围应用4K数字摄影机。演播室多讯道设备一直是高清摄像机的专属领域,2016年,ARRI、SONY等厂商相继配套自己的4K数字摄影机,也在朝着多机位制作进发。高分辨率、大宽容度、高位深成为 影视摄影器材融合的大趋势。 本章从数字摄影技术的历史出发,力求通过对数字摄影机几个关键特性的精确分析,附以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对 胶片和数字进行深入比较,启发摄影师在创作中创造性的应用新的数字技术特性,使视觉效果最大化。 电视最早是以直播的形式传输电视节目,记录的介质只有胶片。上个世纪70年代,摄像机开始大量用于电视广播。 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电视摄像机一直和电影胶片摄影机在不同领域平行发展,“井水不犯河水”。2002年, 部用个长达88分钟镜头拍摄的影片《俄罗斯方舟》为了技术实现上的需要,第一次使用全数字技术,电视摄像机和 电影摄影机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相遇,当时使用的机型是SONY公司的HDW-F900高清摄像机。同年的稍晚些时候, 好莱坞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导演的电影《星球大战前传II:克隆人的进攻》中,为了方便后期数字特效合成的需要, 再次使用了HDW-F900,绚烂的星际战争场景把用数字手段拍摄影片的概念推广到了全世界。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 今天,这种被电视、电影复用的数字摄像机有了个新的名称一一数字摄影机。 一方面,数字摄影机尤其是4K以上级别的数字摄影机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电影摄影,Sony,VisionResearch, Arri, Silicon Imaging, Panavision, GrassValley和RED均提供4K以上分辨率的数字摄影机;另方面,强大的功能,比 如,普遍12档以上的超越高清电视的动态范围,轻松覆盖REC.709电视模式色域等,让数字摄影机成为高质量电视 节目制作的首选。《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中使用了30台ARRI Amira数字摄影机,14档拍摄宽容度和机内 3DLUT机内预调色,是充分发挥数字摄影机特性优势和综艺节目现场直播的一次历史突破。 曾在胶片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的柯达公司,2006年至2010年,电影胶片的销售额下降了96%0目前,柯达依旧为 好莱坞提供电影胶片,因为其它的胶片生产厂商基本都已经停产,也只有柯达还在坚持、。短短十年,数字化就成为 定局,胶片帝国百余年来积累的经验还没来得及完整转化为数字应用就迅速没落,所以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对比,延续 创作中的美学积淀。 数字摄影机和胶片电影摄影机因为感光材料的不同有着巨大的差异,在用胶片拍摄影片时,影像效果绝大部分是 由所使用的胶片类型决定的。摄影师确定好胶片后,根据拍摄要求结合自己的经验,通过各种手段使之曝光,胶片本 身属性是主要决定因素,无论使用哪个型号的摄影机结果都大致相同。与之相反,数字摄影机的不同却意味着机器的 感光材料CMOS或CCD设计上存在特性差异,加上处理电路以及记录格式的区别,不同数字摄影机拍摄的图像效果 差异巨大。

影像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肢体对比度 2、X线对比度 3、胶片对比度 4、照片对比度 5、栅比 6、栅密度 7、铅容积 8、栅焦距 9、曝光倍数 10、对比度改善系数 二、填空题 2、穿过被检体后形成的X线强度上的差别,称 5、X线与人体作用的主要形式

6、光电效应与原子序数的三次方成正比,当组织的原子序数较 7、被检体密度、原子序数一定时,照片对比度取决于被检体 8、软X线摄影使用的管电压范围 9、高千伏摄影常用于拍摄,可获 10、X线吸收差与被检体的密 织显示与特性曲线直线部。 12、适当的提高显影液的PH 剂,可提高照片对比度。 14、影响散射线含有率的因素

散射线含有率随被检体厚度增加而增加。 16、散射线的抑制方法 17、消除散射线的方法 18、直接吸收散射线最有效设备 19、按结构特点分类,滤线栅可分为聚焦 20、活动式滤线栅在曝光过程中受机械振动结构作用,使铅条阴 阴影对被检体影像的干扰。 三、单项选择题 1、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称为() A、照片对比度 B、肢体对比度 C、射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2、下述组合,错误的是() A、γ值大----照片对比度大 B、Kx大----X线照片上K 小 C、25~40kV----软X线摄影 D、100~150kV----高压摄影 3、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差异,称为() A、肢体对比度 B、照片对比度 C、胶片对比度 D、射线对比度 4、照片对比度与X线对比度关系,错误的是() A、肢体对比度是形成射线对比度的基础 B、X线对比度形成照片对比度的基础 C、层次越丰富的照片,照片对比度越大 D、照片对比度与胶片对比度成正比例 5、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不包括() A、被检体的密度 B、X线波长 C、X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 D、被检体的原子序数 6、下列两组织间产生最大X线对比度的是()

乳腺 X 射线摄影系统讲座第四讲 胶片处理与增感屏

乳腺X 射线摄影系统讲座第四讲 胶片处理与增感屏——胶片探测器 J. Anthony Seibert J. Anthony Seibert 先生,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放射医学系教授。顾健编译,顾健先生,北京中医医院核医学科主治医师。 关键词:乳腺挤压 散射控制 近30年来乳腺X 射线摄影影像质量的提高很大程 度归功于增感屏—胶片探测器性能的提高以及胶片乳 胶设计的改进,化学处理工艺流程、胶片对比度和胶 片速度的提高。 一 胶片曝光和处理 1. 胶片曝光 乳腺X 射线摄影胶片的曝光是由单层增感屏与单 层乳胶胶片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对Gd 2O 2 S:Tb 光谱线(波长~545 nm 的绿色光谱)敏感。 为了达到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增感屏被放置在暗 盒后方,X 射线从源发出穿过胶片后被增感屏吸收。 由于X 射线在到达荧光体表面或附近时已被衰减掉大 部分,从吸收点释放的荧光光子是各向同性的,这种 几何排列减少了X 射线的漫射,可以在胶片乳胶中较少胶片的乳胶包含光敏的卤扩散地记录X 射线分布。 化银复合物,大多是溴化银(AgBr)。影像记录的第一步是X 射线与 荧光2. 胶片处理 片处理是提高胶片速度和影像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取决于洗片的时间、试剂的化学活 性和剂(氢醌),电子转换剂(菲尼 酮),移出洗片机的时间,通常在90~150 s 之间。 、本 底+雾化物浓度,减少显 体作用后发出荧光,在胶片乳胶中形成一个潜影(Latent Image)。4个或更多的银原子附着于乳胶中由于荧光体光子曝光形成的“敏感点”(Sensitivity Speck)周围,经化学转换形成可见的银粒,放大倍数大约为 5×109 。 胶补给、显影剂和定影剂的温度和适当的烘干等多个环节。 胶片处理是通过浸泡在显影液后实现的,显影液成分包括还原抑制剂(溴化钾),以及其它固化乳胶的化学化合物。未显影的溴化银被硫代硫酸钠定影液(Na 2S 2O 3)所溶解,转换为可溶的硫代硫酸银( Ag 2S 2O 3),在清洗池中被从感光乳剂中清除掉。最后通过湿片烘干完成了胶片处理过程。 显影时间是从胶片片头进入到胶片片尾洗片中设定的显影剂的温度和试剂补充率取决于影像所期望的感光深浅(对比度、速度)。如果显影剂温度较低,洗片速度会减慢,为了达到合适的光密度,照射的辐射剂量会相应的增加;如果温度过高,虽然洗片速度和胶片的对比度会提高,但本底+雾的值和放射摄影杂斑也会增加,对显影剂的稳定性也有不好的影响。在显影和定影过程中,补给新鲜的化学溶剂对维持显影剂和定影剂的浓度、化学活性和成分也很重要。对于难以维持试剂的稳定性和一贯性的小容量的洗片机,建议采用“满溢”补充(Flood Replenishment)方法。 对于新鲜的显影剂,增加“起动的”(Starter)溶液以很快的达到所需要的溴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题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医学影像技术不包括(E) A、X 线摄影 B、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C、磁共振成像 D、超声成像 E、心电图成像 2.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叙述,错误的是(A ) A、1895 年11 月8 日,伦琴发现X 线为放射技术伊始 B、1895 年12 月22 日第一张X 线照片诞生为放射技术伊始 C、20 世纪10~20 年代为医技一体阶段 D、随着X 线设备的发展出现医技分家阶段 E、1959 年慕尼黑国际放射学会议形成独立学科阶段 3.X 线成像的因素不包括(D ) A、组织的密度(ρ) B、组织的原子序数(Z) C、组织的厚度(d) D、组织的形状 E、X 线的衰减系数4.人体组织对X 线的衰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A、骨、脂肪、肌肉、空气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脂肪、骨、肌肉、空气 D、肌肉、骨、脂肪、空气 E、肌肉、脂肪、骨、空气 5.下列人体组织中,对X 线衰减最大的是(B ) A、肌肉 B、骨骼 C、脂肪 D、软骨 E、血液 6.人体组织对X 线的衰减,形成图像的(C) A、清晰度 B、灰雾度 C、对比度 D、灰度 E、密度 7.与传统X 线诊断原理相同的成像方式有(ACE ) A、CR B、MRI C、DR D、PET E、CT 8.不属于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成像方法是(C) A、超声 B、磁共振成像 C、屏-片系统X 线摄影 D、计算机体层摄影 E、计算机X 线摄影 9.CT 成像优势不包括(D ) A、获得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力高 C、可进行各种图像的后处理 D、空间分辨力比屏-片影像高 E、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 线吸收衰减值 10.CT 技术的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 ) A、1953 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X 线机 B、1989 年螺旋CT 问世 C、1998 年多层面CT 诞生 D、2004 年推出容积CT E、2005 年双源CT 研制成功 11.磁共振成像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 A、以X 线作为成像的能量源

医用数字胶片打印机操作手册

医用数字胶片打印机操作手册第一章开机与关机.............................................. 1.1 开机................................................... 1.2 关机................................................... 第二章打印机状态.............................................. 2.1 打印机状态............................................. 2.2 打印机片槽状态......................................... 第三章菜单功能................................................ 3.1 主菜单................................................. 3.2 打印任务管理........................................... 3.3 打印通道............................................... 3.4 工具................................................... 3.4.1 胶片校准......................................... 3.4.2 设置日期/时间.................................... 3.4.3 设置语言.........................................

胶片电影放映系统和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龙源期刊网 胶片电影放映系统和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作者:朱丹恒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放映设备正在被先进的数字放映机所替代。而当今 许多放映员接触地只有数字电影放映,对传统的胶片放映机却是知之甚少,做为一位老电影放映工作者来说真是感慨万端、百感交集。 关键词:胶片电影放映机;数字电影放映机 中图分类号:J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130-01 电影早在十八世纪就诞生,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声道到立体环绕声,从8.75毫米到35毫米。2002年6月,有了第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这台数字放映机改变了近二百年胶片电影放映的命运。胶片电影放映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本文阐述了胶片放映机和数字电影放映机的组成以及它们的作用。以此让当今的电影放映员对电影放映有全面的了解。 一、胶片电影放映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1、胶片电影放映设备由传动、输片、光学、还音、电路等部分组成。 2、各部分的作用是:(1)输片部分:它由输片齿轮、滑轮、片门、画幅调节器、间歇运动机构、遮光器及供、收片装置等部件组成。输片齿轮是以它周围的轮齿伸入影片齿孔来输送或制动影片的机件。滑轮是用来改变影片移动方向,限定影片左右位置,稳定影片移动速度和减缓影片震动的机件。片门是每格画幅停留的地方,并让影片接受一定面积的光线照射。如果影片画幅不正对片门孔,可通过调节画幅调节器来对正。影片在片门中作一停一动的间歇运动。遮光器主叶的作用是在影片更换画幅时,挡住射向片门的光线。遮光一次,使人们看不到影片更换时的走动痕迹;副叶的作用是当画幅停留在片门中时再遮光一次,可把每格画幅分两次映出,提高闪烁频率,减少人眼观察银幕时由于明暗变化频率太低所产生的闪动感。供片装置用来支撑供片夹将影片均匀地供给输片部分,并给供片夹以适当的阻力矩,不使其因惯性而自由转动。收片装置收卷已放映过的影片,常采用摩擦传动方式传递动力。(2)放映光学部分:它是由放映灯泡、反光碗、聚光镜和放映镜头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使光源发出的光,尽可能多地透过影片和放映镜头照在银幕上,通过调节放映镜头的位置,在银幕上得到放大的、清晰而明亮的影像。(3)还音部分:它由还音头,机械匀速减震装置和扩音机三个部分组成。光学还音系统由体积很小的激励灯泡发出足够强度而又非常稳定的光线,经过激励镜头聚焦后照在影片的声迹上,透射出强弱不同的光线,落在光电元件上,产生还音电流,再通过扩音机放大,使扬声器发出声音。为了消除影片在放映时的速度波动,放映机的还音部分均装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