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2. 通过实践探索,掌握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重点:观察光与影的关系,动手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尺子、投影仪等。

学具:手电筒、白纸、卡片、剪刀、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手电筒照射在白布上的影子,引发学生兴趣。

(2)邀请学生上台尝试,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2)通过卡片、剪刀、尺子等教具,演示影子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用手电筒、白纸等学具,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小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影子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光与影的现象,激发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作业答案:(1)观察到的影子:阳光下树叶的影子、灯光下人物的影子等。

(2)影子变化规律:随着光源的位置、强度和物体的形状不同,影子的大小、方向和清晰度也会发生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与影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天气下的影子变化。

(3)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摄影等方式,记录生活中的影子,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5. 板书设计的信息传递效果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主要聚焦在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上。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6篇)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6篇)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6篇)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练习画人的影子,发展手的.动作。

2.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影子是会变化的。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粉笔,色笔,白纸或报纸。

活动过程:1.玩手影游戏。

做手影给孩子看,如用手影做兔子,做狐狸,做小鸟等,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幼儿做手影游戏,让幼儿试一试,在阳光下有手影,在背阴处没有手影,从而知道太阳发出光亮,光亮被挡住了,就会有影子。

分组玩手影游戏,可进行手影表演,手影编故事等。

2.画影子。

让幼儿站到阳光下看身体的影子,知道身体挡住阳光就有影子。

两个人合作画影子,甲在阳光下映出自己的影子,乙用粉笔沿影子边画下影子。

然后甲再画乙的影子。

也可以把纸铺在影子上,用笔画下影子。

还可以让幼儿画不同时间的影子,同一个人站在同一个地方,画下上午的影子;再画下中午的影子,看看不同时间影子不一样,知道是太阳在不同位置的原因。

活动反思:我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美术活动。

第一次带孩子们进行户外美术活动,带出去之前,我很担心孩子们会因为过于兴奋会场面失控。

所以出发前先在班里面进行了严要求。

要求孩子们在户外要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服从分配。

一番教育后,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连上课不安稳的孩子也能够很好的融入活动,认真的摆姿势,和小伙伴们认真的画影子。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我感觉是这种游戏的形式吸引了他们。

整堂课我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组织者和旁观者,孩子们成了课堂的主人。

在游戏中孩子们对人物的动态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人物的比例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在美术课上,我们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课本,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应该更多的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活动体验。

本次的教学活动,我靠着活动内容的本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感受和理解。

放慢节奏,让我们的课堂和游戏结合,会比单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画得到的多的多。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奇妙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产生、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随时间的变化、探索影子中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随时间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探索影子中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随时间的变化。

2. 教学重点:影子的产生原因,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玩具、画纸、画笔。

2. 学具:手电筒、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让幼儿观察地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影子的产生: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引导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

(2)影子与光源的关系:教师改变手电筒的位置,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3)影子随时间的变化:教师演示在不同时间(上午、中午、下午)照射同一物体,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了解影子随时间的变化。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

4. 探索影子中的奥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影子中的奥秘,如“为什么影子会有颜色?”“影子为什么是黑色的?”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的产生: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影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影子随时间的变化:影子长度、方向、清晰度等发生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描述家中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

(2)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 答案:(1)早晨:影子较长,方向偏西;中午:影子较短,方向偏北;傍晚:影子较长,方向偏东。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和光线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影子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玩具、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在教室里制造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影子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影子和光线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手电筒和玩具制造影子,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

4. 影子画创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5. 影子剧表演(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编排一个影子剧,进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线的关系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影子画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幅关于影子的画,描述画中的影子现象。

2. 答案示例:画中有一个小兔子,它的影子在阳光下显得很长。

画面中还有一颗大树,树影遮住了地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了影子现象。

在影子画创作和影子剧表演环节,幼儿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足之处:在讲解影子形成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共同探索影子现象。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奇妙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动手制作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动手制作影子游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重点: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动手制作影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胶带、画笔、卡片等。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胶带、画笔、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关灯,用手电筒照射白纸,观察影子在墙上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影子形成原理,讲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白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影子形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动手制作影子游戏(1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使用手电筒、白纸、卡片等材料制作影子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 影子游戏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展示制作的影子游戏,教师与其他幼儿给予评价,鼓励幼儿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图解2. 影子与光线关系图解3. 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影子形象,并说明原因。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影子现象,与家人分享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制作影子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关注影子现象,探索影子与光线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影子”展开。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的形成与光有关。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影子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玩具、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激发他们对影子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结合实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影子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5.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光与影的关系图,标注关键信息。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用画笔表现出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影子现象,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影子,并注明光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影子,感受光与影之间的变化。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影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引导幼儿探索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科学现象,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观察活动;2. 例题讲解中影子的形成原理;3.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奇妙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培养观察、探索影子的兴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影子游戏。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彩笔等。

2.学生准备:观察过影子,对影子有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

2.邀请一位学生上台,用手电筒照射自己的手,观察手的影子。

3.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二)探索影子的产生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在光线下产生的影子。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影子的产生原理。

(三)探索影子的变化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形状。

2.改变手电筒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变化。

3.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动手操作,制作影子游戏1.教师发放白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自己的影子游戏。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影子游戏制作。

3.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

2.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影子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探索影子产生原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物体挡住光线,在物体背后形成影子。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影子大小和形状随着光源距离和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优质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优质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奇妙影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奇妙影子》是中班科学领域内容,主要选自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和探索影子游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现象能力。

3. 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影子形成原理,观察和探索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在教室里,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投射在墙上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怎形成?影子为什会出现在这里?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形成原理。

(2)通过投影仪展示影子变化,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影子与光源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不透明物体在光源下形成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影子变化,探索影子与光源距离、角度等因素关系。

4. 影子游戏(1)组织幼儿进行“影子猜猜看”游戏,培养幼儿观察力。

(2)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影子轮廓,发展幼儿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图。

2. 影子与光源关系图。

3. 影子变化实例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意。

请幼儿回家后,用不透明物体在光源下创作一幅影子画,并给画作命名。

答案示例:(1)画作名称:《快乐小鸟》(2)画作内容:一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树干影子投射在草地上。

2. 作业题目:影子故事创编。

请幼儿结合影子画,创编一个关于影子小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在影子探索活动中兴趣点和困难。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影子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如:太阳下走路,为什会有影子跟随?如何利用影子来测量物体高度?等等。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第一篇: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室里,老师给中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这一次,他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首先,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今天看见过自己的影子了吗?”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了手,纷纷表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师继续问道:“那么,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孩子们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老师接着解释:“影子是由光线来生成的。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阻挡住,无法通过。

这样,光线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暗影,我们把这个暗影称为影子。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开始思考光与影的奥秘。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光与影的关系,老师展示了一个小实验。

他拿出一盏手电筒,并打开了开关。

然后,他找来了一只玩具熊,将手电筒对准熊玩具的背面,让熊玩具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看到熊玩具的背面在墙上产生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他们兴奋地指指点点,纷纷表示自己看到了影子。

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熊玩具上后,被玩具阻挡住了。

被阻挡的光线无法通过,导致墙面上的光线减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孩子们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进行更多的实验。

于是,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渐发现光与影的奇妙之处。

第二篇:观察影子的变化在第二节科学课上,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更有趣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影子的变化。

老师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纸板,并将它们放在明亮的灯光下。

孩子们看到,每一个纸板都投射出了自己的影子。

有的纸板的影子是长长的,有的是短短的,有的是细细的,有的是粗粗的。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纷纷询问影子的形状为什么不同。

老师微笑着回答道:“影子的形态取决于物体与光源以及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观察实验。

他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墙前,并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然后,他请另一位小朋友站在他前面,再次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奇妙的影子》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线的关系、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影子形成原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解释影子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5. 影子特点与变化探索(10分钟)6. 影子创意画(10分钟)幼儿利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7. 展示与交流(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影子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线的关系生活影子现象影子特点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影子现象,画一幅影子画。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影子现象,创作一幅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光线的控制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观察影子现象,探索更多影子与光线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确保幼儿对影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光和影》中第二节《奇妙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原理、生活中影子现象以及如何制作简单影子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影子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解光与影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简单图形卡片、投影仪。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幼儿到台前,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地上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

2. 例题讲解:讲解影子形成原理,通过投影仪展示生活中影子现象,让幼儿进一步解光与影关系。

3. 随堂练习:分发画纸、画笔、剪刀、胶水,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影子戏。

a. 影子是如何形成?b. 生活中还有哪些影子现象?c. 如何制作影子戏?5. 小组展示:邀请各小组分享制作影子戏,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奇妙影子2. 内容:a. 影子形成原理b. 光与影关系c. 生活中影子现象d. 制作影子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自己生活中影子现象。

2. 答案示例:a. 早上,太阳升起,我发现地上有我影子。

b. 下午,我走在树荫下,地上也有我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影子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制作影子戏。

但在讲解影子形成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次教学中用更生动、简单方式进行讲解。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探索影子现象。

2. 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制作更复杂影子戏,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特别关注幼儿参与度和兴趣激发。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单元《光和影》中的第2节,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影子”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幻灯片、影子动画。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物体在白布上的影子。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让幼儿观察影子动画,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不透明物体,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摆出不同的姿势,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发挥想象,用画笔、剪刀、胶水创作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的变化规律3. 影子画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作要求: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然后用自己的画笔、剪刀、胶水创作一幅影子画。

答案:影子画作品。

2.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影子要求:在家庭、公园等场所,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物体产生的影子。

答案:影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奇妙的影子》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动手制作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培养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通过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和物品的卡片、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手电筒照射白布,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

2. 例题讲解(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如树木、建筑物的影子等。

(2)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观察、讨论不同物品的影子特点。

(2)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如光源位置、物品形状等对影子的影响。

4. 动手制作影子游戏(1)发放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材料,让幼儿设计自己的影子游戏。

(2)分组展示、交流,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的变化规律3. 动手制作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不同物品的影子特点。

答案: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影子现象,如光源、物品、影子形状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影子游戏,并拍照记录。

答案:要求幼儿与家长共同设计游戏,如手影、物品投影等,并拍照记录游戏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忧考⼩编整理了中班科学《奇妙的影⼦》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材分析 《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标中指出:“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和求知欲;能运⽤各种感官,动⼿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 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是⽇常⽣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也是孩⼦们⼀直感兴趣的话题: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的影⼦有时长、有时短?但对于⼀些影⼦的特征的了解只是⼀些零散的,因此我在我们班组织此活动。

让幼⼉通过活动 了解影⼦的秘密,对影⼦的各种变化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的记录与发现,体验影⼦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标 根据中班幼⼉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定了知识、能⼒和情感的⽬标: 1、引导幼⼉知道有光线的地⽅就有影⼦,光被物体挡住就会出现影⼦,影⼦与运动有关系。

2、启发幼⼉创造性的玩影⼦游戏,通过实验理解影⼦的形成。

学习⽤表格绘画的形式记录⾃⼰的发现,并学会与同伴交流。

3、激发幼⼉对影⼦的各种变化产⽣好奇,愿意探索,⼤胆提问。

三、重难点 重点:有探究影⼦这⼀⾃然现象的欲望,体验影⼦带来的乐趣,能⽤记录绘画、与同伴交流等⽅式表征。

难点:理解影⼦的形成,初步了解影⼦与物体与光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活动教师充当幼⼉的合作伙伴,与幼⼉共同探究做中学的乐趣。

因此我采⽤的教法有: 1、游戏法:游戏是幼⼉最喜欢的活动,它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创造性,本活动先以“踩影⼦”的游戏导⼊,增强幼⼉对活动的兴趣。

2、操作法:通过幼⼉动⼿操作,与实验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进⾏探究学习。

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幼⼉的操作去观察、发现影⼦的相关问题,在操作中找到答案。

3、演⽰法:教师把实物或教具演⽰给幼⼉看帮助幼⼉理解讲述的内容,这个活动我把影⼦产⽣的原因、⽅向,做成课件让幼⼉直观⽣动的了解,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探索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的形成与光源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探索影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轮廓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动物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出现的影子。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影子会出现在这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影子形成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光源、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

(2)讲解影子与光源的方向关系,引导幼儿观察不同角度的影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让幼儿画下自己看到的影子。

4. 团队合作探索(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手电筒、一张画有动物轮廓的卡片。

(2)让幼儿团队合作,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影子的变化。

(1)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观察与探索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影子2. 作业要求: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至少三种不同物品的影子,用画笔记录下来。

3. 答案示例:物品1:玩具汽车,影子为长方形物品2:水杯,影子为圆形物品3:笔筒,影子为椭圆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评析《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评析《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评析《奇妙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的产生原理,学会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影子。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透明胶带、剪刀。

2.环境准备:将教室内的灯光关闭,只留一盏台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线。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手电筒的光线有什么特点吗?”(二)基本环节1.影子产生的原因(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物品,让幼儿观察物品的影子。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吗?”2.影子的变化(1)教师改变手电筒与物品的距离,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影子有什么变化吗?”3.影子与光的关系(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与光有什么关系?4.制作影子(1)教师发放材料,引导幼儿用白纸、透明胶带、剪刀制作影子。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影子表演(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表演,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影子故事。

(2)教师评价幼儿的表演,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2.教师提问:“你们在这次活动中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影子的产生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影子与光的关系。

在制作影子的环节,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

影子表演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但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制作影子环节,部分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析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画笔。

2.环境准备: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影子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影子吗?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产生的呢?生:讨论、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影子的知识,一起去探索影子的奥秘。

2.探究(1)观察影子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一个手电筒和几个物品。

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

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师:请各组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

(2)讨论影子的产生原理师: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是怎么产生的?生:讨论、回答。

师: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挡住,物体后面就会产生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3.拓展(1)影子的变化师:我们刚刚观察到了影子的产生,那么影子会发生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观察影子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的变化。

师:请各组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

(2)制作影子画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手电筒和物品,在白纸上制作一幅影子画。

生:制作影子画。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也观察到了影子的变化。

影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小朋友们能够用心去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部分环节,孩子们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定义及形成原理;2. 探究影子与物体的关系;3. 察看和识别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影子;4. 培育察看本领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投影仪、幻灯片;2. 黑色卡纸;3. 玩具、水果等物品。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黑影,引导幼儿猜想这是什么?2. 导入影子的概念,并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二、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10分钟)1. 老师给幼儿呈现一张投影仪的图片,引导幼儿发觉图片中的物体和其对应的影子。

2. 分组让幼儿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物体的影子变化,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本身察看到的现象。

三、察看和识别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影子(20分钟)1. 老师供给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引导幼儿察看它们在光照条件下的影子。

2. 分组让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黑色卡纸,在灯光下看卡纸的影子,察看不同形状的卡纸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子。

四、结合绘画活动进展幼儿的细致察看力和感性认得本领(25分钟)1. 老师播放有关影子的图片,引导幼儿察看并表达印象。

2. 让幼儿画出本身喜爱的影子,并通过赏识交流,促进幼儿的感性认得和审美本领。

五、课堂整理(5分钟)1. 老师复述影子的概念及形成原理。

2. 老师询问幼儿今日学到了什么,并引导幼儿总结影子形成的条件。

反思:本次课程中,我发觉幼儿对影子有着深厚的爱好,所以在导入时我选择直接呈现影子,引发幼儿的古怪心和想象力。

在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时,我让幼儿进行了分组探究,让幼儿通过察看,解决问题和表达本身的看法。

在唤起幼儿察看和探究精神的同时,我还培育幼儿的团队协作本领。

在察看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影子时,我选择黑色卡纸的方式,让幼儿亲自制作,加强了幼儿的参加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体验和认得物体的影子。

此外,绘画活动为幼儿供给了呈现自我、表达本身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细致察看力和感性认得本领。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秦国宰相公孙衍简介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公孙衍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帮助秦国攻魏,并收复河西,但是由于公孙衍没有经受诱惑被魏王收买,之后张仪将公孙衍排挤出了秦国,无奈只能转而投向魏国,但是不久又呆不下去只能投靠韩国,其一生仕途就这样兜兜转转,最终因为官场勾心斗角而死。

秦国宰相公孙衍简介公孙衍又被人称之为犀首,出生年月不详,生于陕西华阴,是个地道的陕西人,所处时代是战国时期,其主要工作是做一个纵横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交官,公孙衍的政治主张是合纵抗秦国,公孙衍本人也是合纵派的先驱。

公孙衍自工作以来,先后在秦韩魏这三个国家工作过。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来到了秦国,那时候秦惠王执政,公孙衍在朝中担任秦国最高官职,手握军政大权。

之后公孙衍离开秦国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公孙衍遇见了同行陈轸,陈轸献计策于公孙衍,赢得了魏王的信任,把魏国的相爷拉下了台,不仅如此还赢得了燕王赵王的信任和赏识,此后公孙衍就当上了三国之相,手握军权,有着很大的权利。

说到公孙衍就不得不说到张仪,这两人是死对头,公孙衍政治主张是合纵,而张仪的政治主张是连横。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合纵成功,联盟其他5国攻击秦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从公孙衍的角度上他已经成功了,因为他已经将他的政治主张合纵发挥了作用。

公孙衍在任职秦国宰相期间,助秦破魏,拿下了河西这个重要的战略地位。

此后公孙衍被魏王收买,心已经靠向魏国了给秦惠王出了一招误国之策,那时候张仪出现一招制胜,让秦惠王如梦初醒。

此后,公孙衍在秦国无立足之地只能前往了魏国,在魏国担任将军一职。

魏国此时已经不行了,所以公孙衍就开始了他的合纵大计,但是都没有成功,最终只能前往韩国当相国,但是结局都是合纵没有成功最终死在勾心斗角中。

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犀首主要是形容犀牛角,这是一种非常珍贵且难得的东西,一层意思是说明公孙衍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公孙衍不仅具战略眼光更是运筹帷幄,一张巧嘴走遍天下,其合纵之际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却也没有失败一说。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形成影子的原因;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影子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准备1.投影仪;2.一块白布;3.手电筒;4.小实验工具(如各种小动物玩具)。

教学过程1. 导入上课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教室内的光线变化和影子的形成,询问学生有关影子的认知。

2. 讲解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和形成影子的原因。

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如果有物体挡住了它的传播路线,就会产生影子的形成。

3. 小实验教师在教室内设置白布,学生将手电筒放在布的背后,让手电筒的光射在布上,同学可以在白布上放置小动物玩具,观察它们产生的影子。

4. 观察、记录与分析学生观察小动物玩具在白布上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记录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影子变化,并分析影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是否一致。

5. 总结通过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特点以及产生影子的条件,例如: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和光源的位置等。

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可能由于教材形式的限制,学生对于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子的形成原因的认知并不完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提问和自主思考,充分挖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在小实验环节,我发现了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稍有急功近利的情况,有的学生没有按照步骤去完成实验,这样会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也会影响其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准确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引导他们牢记步骤,有时间配合学生进行一些小型比赛,以增强课堂互动。

最后,我们应该学习更多关于影子形成和物理实验的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________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

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第 2 页共 5 页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火箭上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火箭上天
设计意图:
把废旧可乐瓶和纸制圆锥体进行巧妙的组合,变成一个能飞上天的小火箭,这种活动对于好奇、好问的中班幼儿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设计者正是利用这种吸引力,来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

整个教学活动渗透着幼儿主动学习、发现学习的理念,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这样一种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2、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

2)在活动室柱子或墙面上做好不同高度的标记。

第 3 页共 5 页
2、经验准备:
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活动过程:
1、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使小火箭上天?
2)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3)幼儿验证性实验。

(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到底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2)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

提问: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3、竞赛游戏:火箭发射
要求幼儿以柱子或墙面上不同高度的标记为参照物,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1)分组轮流进行火箭发射。

2)每组的胜者再进行比赛。

四、延伸活动:
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火箭飞得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呢?
第 4 页共 5 页

5 页 共 5 页 幼儿教育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