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雪》优秀教案
《雪》教案15篇
《雪》教案《雪》教案15篇《雪》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角色的身份讲述各种动物“夸自己”的语句。
2、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夸一夸自己和他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动物胸饰若干活动过程:一、引出主题--有一位医生专门给别人整形,帮助别人修改不足的地方,可是他来到森林里帮助动物的时候,却遇到了不寻常的事。
二、理解故事内容1、出示PPT(故事中动物的形象)你来找一找你喜欢的动物,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特点?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夸自己》,边讲故事边出示PPT.(前两个动物)鲸鱼是怎么夸自己的?猴子是怎么夸自己的?教师引导幼儿猜一猜狗熊会怎么夸自己呢?然后教师讲述故事。
同样的方式讲述、蚂蚁(完整欣赏故事一遍)三、情景表演《夸自己》四、夸一夸自己和别人1、小动物们都很自信,说了自己的优点,我们也来说一说自己的优点。
2、你觉得你的好朋友有什么优点?附:《夸自己》有一天,一位医生来到森林里。
他让动物们说说对自己的长相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可以帮助动物们变得漂亮起来。
医生让猴子先说。
猴子开心地说:“我对自己的长相很满意呀。
我和人一模一样,有四肢、有五官。
我还比人多一条漂亮的尾巴呢。
”鲸鱼喷出一股水,高高地冲上天空,接着说:“我是海里最大的动物。
最厉害的鲨鱼看到我都逃得远远的。
”狗熊慢吞吞地说:“我是森林里的大力士,我长得又高又壮又结实。
”神气地说:“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长得很好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请我去当滑滑梯呢。
”蚂蚁虽然长得小,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长得难看。
蚂蚁说:我是最勤劳的建筑师,我能造出又大又安全的家。
”动物们夸了一通自己,很开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医生没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
(根据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编)活动反思:每个班里都会有这么一部分小朋友,他们不够自信,同样也会有一部分过分自信的小朋友。
不够自信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上别人,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鲁迅《雪》导学教案
鲁迅《雪》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的诗句;(2)能够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了解其文学地位;(3)通过阅读《雪》,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雪》;(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2. 《雪》的诗意、哲理及艺术特色;3. 通过对《雪》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2. 诗意、哲理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雪》的诗意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雪》,感受诗意;(2)让学生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雪》?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雪》的哲理及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分析讲解:(1)解析《雪》的诗意、哲理及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雪》的诗意、哲理及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雪》;2. 写一篇关于《雪》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诗意、哲理及艺术特色。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雪》的诗意、哲理及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鲁迅先生写作特点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4. 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认同和传承。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语文《雪》优秀教案
八年级语文《雪》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理解鲁迅《雪》的文学价值与主题思想。
2.分析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与语言特点。
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雪》课文及辅助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雪》。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散文的基本情况。
二、课文概述《雪》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4年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雪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暖国的雨”“江南的雪”“But,在晴天之下”。
三、课文分析1.第一部分:“暖国的雨”(1)引导学生理解“暖国的雨”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暖国的雨”与“江南的雪”的对比,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
2.第二部分:“江南的雪”(1)描述江南雪景的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分析“江南的雪”与“暖国的雨”的对比,探讨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3.第三部分:“But,在晴天之下”(1)理解“晴天”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作者对晴天下的现实的失望与无奈。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雪》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2.讨论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尝试用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短文,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讨论,整理出自己对《雪》的感悟,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创作一篇散文,题目自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鲁迅的《雪》,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初中语文汇报课教案《雪》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汇报课教案《雪》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雪》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情感。
2.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描写雪的诗歌?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雪景?”然后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雪》。
2.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解读诗歌,分享自己的理解。
(3)教师解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诗歌欣赏(1)播放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2)学生尝试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诗歌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诗歌写作(1)教师提出写作要求,如:以“雪”为主题,写一首诗或一段话。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教师给予点评。
(3)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配乐诗朗诵、写作训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在诗歌分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不足之处:在诗歌解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雪》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雪》的优秀教案《雪》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课前准备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揭题,初步感知。
1、看图: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哪儿呢?(雪地)雪地上谁在干什么呢?(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兔妈妈堆雪孩子干什么呢?2、出示课文插图,请你看看图告诉大家。
(指名说)这几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你看着图下的字,仔细听老师读这个故事,好吗?3、揭题:谁来好听地念念故事的题目?(雪孩子)认识“孩”字和“子字旁”。
二、试读课文。
1、自由试读:这个故事就在书上的128页,自己试着读一下,把遇到的困难说一说。
2、交流: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问老师、问同学、查生字)3、再次试读:用上晕些方法再次大声读。
三、学习课文,学习生字。
1、我们交流交流,看看课文中的生字,你们是怎么学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你是怎么认识“让、起、玩”这三个字的?(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3、交流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从当时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很能开心?(又唱又跳)又唱又跳这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
(2)像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又唱又跳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大又圆4、朗读第四、五、六、七自然段:你是怎么认识“往、觉、烧、知、道”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看图猜字的方法认识生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词语大转盘:孩子、让座、起来、好玩、来往、睡觉、烧柴、知道、文化。
2、指导书写:瓜、衣、来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课文《雪》教学设计教案
课文《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雪》,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如“雪”的象征意义。
(2)欣赏散文的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 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雪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雪的美。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制一幅雪景画。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与雪相关的趣闻轶事。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谈谈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语文课文雪的教案参考
语文课文《雪》的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雪》,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雪的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雪的世界,能够发挥想象,描绘出雪的美景。
2. 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雪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雪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雪的世界,发挥想象,描绘出雪的美景。
5. 欣赏与评价(1)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欣赏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课后观察雪景,写一篇关于雪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2. 生字词掌握: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写作能力:课后收集学生关于雪的短文,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
鲁迅《雪》教案设计
鲁迅《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2)认识鲁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雪花有什么印象?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理解课文内容。
(2)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2)分组汇报,分享各组的分析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分析结果。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6. 布置作业:(2)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雪》的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态度。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2. 感受作者对社会的关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雪》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雪的美丽和雪下事物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2.2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3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写作手法。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问题。
4.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练习成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八年级下册课文《雪》的教案
八年级下册课文《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2)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雪》。
(2)提问:同学们对课文《雪》有什么了解?课前让大家预习,大家发现了哪些问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探讨(1)提问:课文《雪》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通过描写雪表达了对什么的批判?(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雪》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提醒学生要关注社会现象,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6. 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雪》,写一篇关于亲情的小作文。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应加强巩固;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寻求改进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课文《雪》的主要内容理解程度。
课文雪教案设计参考
课文《雪》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雪》,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替换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通过课文中的描绘,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替换练习。
3. 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印象和体验。
(3)简要介绍课文《雪》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的大意,总结雪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替换练习(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句子,邀请学生进行替换练习,换用其他事物进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雪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邀请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的雪景。
(3)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__内容。
(3)深入体会__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分析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学重点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2、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1、诵读、导读法。
2、点评、议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迷语。
2、学生总结写雪古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明确: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 )2、学生简介作者。
3、范读。
4、速读课文,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南方的雪、朔方的雪)三、自由朗读勾画自己不明白和喜欢的句子,并简单点评。
1、勾画点评。
2、指导朗读。
3、解疑。
四、欣赏两幅画面。
(一)、指出江南、朔方的雪的特点。
你喜欢哪里的雪?说出原因。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二)、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的?作者喜欢哪里的雪?他在雪描绘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可以安排讨论)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幼儿园小班《雪》的教案推荐8篇
幼儿园小班《雪》的教案推荐8篇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更加生动,详细的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小班《雪》的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班《雪》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辨红、黄、绿、蓝、黑五种颜色;2、发展撕、团、贴的美工技能;3、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1、福娃系列挂图、幻灯片,奥运五环。
2、红、黄、绿、蓝、黑五种颜色皱纹纸和纸花。
活动过程:1、观看福娃幻灯片。
今天有五个可爱的娃娃要到我们班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我们来看看是谁。
你们喜欢福娃吗?想和福娃一起玩吗?教师很神秘地告诉幼儿:福娃就躲在我们活动室呢!引导幼儿找福娃。
(设计意图:捉迷藏是小班幼儿非常喜爱的游戏情境,这一情境激发了幼儿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找到福娃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2、认辨福娃。
请幼儿找个最喜欢的福娃抱抱、亲亲,看看是谁,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引导幼儿逐个认辨颜色,找找周围生活中的具有这些颜色的事物,使幼儿知道什么颜色的福娃最喜欢什么颜色(如红色的欢欢最喜欢红色了,他每次穿红色的衣服)。
(设计意图:着重引导幼儿分辨这四种颜色,结合周围环境,让幼儿自己在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不知不觉中学会相同颜色的一一对应。
)3、制作彩花。
游戏:变魔术。
出示一张皱纹纸: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变变变!变成一朵小花。
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应该把它送给哪位福娃呢?教师引导幼儿一一对应送花给福娃(如绿色的花送给绿色的福娃)。
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皱纹纸,轻轻团一团,送给福娃。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满足了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又发展了基本的美工技能,给幼儿提供了自己操作,亲近福娃的机会。
)5、总结交流,结束活动。
提示:瞧!我们把福娃变得更可爱了,福娃可高兴了?真不简单,表扬一下自己吧。
鲁迅《雪》课文教案
鲁迅《雪》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课文;(2)分析并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关爱;(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雪》的背诵与理解;(2)鲁迅先生散文作品的欣赏;(3)鲁迅先生生平和文学地位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2)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散文作品的兴趣;(3)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雪》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3)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选取优秀讨论成果进行分享;(3)教师总结并点评。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鲁迅先生作品;(2)讨论鲁迅先生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雪》;2. 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散文作品《雪》的评论文章;3. 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评价背诵效果;2.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关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 批改学生评论文章,评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综合评价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雪》教学设计15篇
《雪》教学设计15篇《雪》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统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教师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学生,激起求知欲与主动性,从情感上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以情动情。
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语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文、情与景相融。
二、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让学生感受第一场雪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四、难点:让学生学习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录音、光碟。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情景:同学们,有位朋友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想知道她是谁吗?听完这首歌曲你们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们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了吗?(雪)你们喜欢她吗?(喜欢)昨天咱们这也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冬的脚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第一场雪》。
(板书课题:21*第一场雪)[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向我们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场雪?下面同学们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给学生阅读的自由]2、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把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3、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朗读时教师适当地作一下指导]4、这些语句写的这么美,课后同学们可以把它们背诵下来。
[积累语言](四)、课文延伸1、雪为我们带来了欢乐,为冬天带来了色彩,下雪还能带来哪些好处呢?2、理解“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
九年级《雪》教案
九年级《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欣赏并分析课文中的佳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增强自己的爱国意识。
(2)学会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雪》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课文中的佳句欣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2)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雪》。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雪》。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辨能力。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课文中的佳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自行分析课文中的其他修辞手法。
(2)让学生挑选课文中的佳句,进行欣赏和分析。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2. 请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表现,了解本节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用。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雪》的背景和主题。
九年级《雪》教案
九年级《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雪》的诗文。
(2)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诗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腻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雪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雪在文学作品中的寓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对雪的描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与理解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自然景观的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和修辞手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应考虑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雪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对雪的描绘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九、教学资源1. 诗文文本《雪》。
2. 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八年级《雪》 教学教案
八年级《雪》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把握。
(2)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写一篇短文。
3. 调查周围的人对课文中所描述现象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2. 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范文5篇八年级语文《雪》教案范文5篇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陶醉。
小编在此献上八年级语文《雪》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篇一[学习任务]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达标任务]预习之后,独立完成:(一)了解作者作品1、鲁迅,原名,字,他是现代的家、家、家。
2、本文选自,这是鲁迅的一部集。
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两部小说集和。
(二)掌握字词1、给下列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天宇:精魂:消释:升腾:(三)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四)初步感知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3、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五)问题:课内研讨:(一)自学反馈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精读课文1、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2、学生齐声朗读第4至6段思考:(1)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
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4)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3、理解语句含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教学设计
阳新县富池完全中学杨娟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作者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得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予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感受鲁迅的战斗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为理想而奋战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深邃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不同景象的对比烘托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圈点评注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日里最美的风景便是那飘飘洒洒漫天飞舞的雪。
她洁白的身躯,轻盈的舞姿,装点出一个银装素裹、晶莹剔透、孕育着秀美春天的童话世界,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许多人为她抒写了一篇篇华彩美文。
那当纷扬的雪花飘落到鲁迅先生笔下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先生情思凝聚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二、朗读课文,初探情感
1、走近鲁迅:对鲁迅先生我们并不陌生,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伟人。
(出示课件)
2、听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并想想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梳理内容:南方的雪北方的雪
3、文章描绘了江南和朔方不同的雪景,你觉得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南方滋润美艳北方如粉如沙
4、朗读指导。
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柔婉中不失刚健,美艳中更见壮美,我们要学好这首诗,首先要读好它,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该怎样朗读呢?(从语速、语气、思想感情入手)南方(柔和舒缓)北方(慷慨激昂)
5、男女生分读。
三、联系背景,理解主旨
学习-- 好资料
1、讨论: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更为欣赏哪一处?作者在对雪的描绘中寄予了怎样的情感?(1)介绍时代背景
(2)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归纳小结。
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就一定要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
(作者前三段具体写了暖国的雪,表现了暖国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 ,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第四段用了一个“但是” ,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以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朔方雪不屈不饶的战斗精神的赞美。
)
本文看似知识单纯的景物描写,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了自己的爱憎感情。
作者描写南方的雪平和、恬静、温润,抒发的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朔方的雪如粉如沙,绝不粘连,随风升腾、奋飞,表现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抒发了对不屈不饶的斗争品格的热情赞颂。
相比而言,鲁迅更为看重的是北方雪所象征的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贯的前行动力。
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借助一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这种抒情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雪》称得上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了,美文要品读,才能体会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下面请同学们用圈点评注的方式,仔细品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怎样来写南方雪的“滋润美艳之至”和北方雪的“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要求:从用词、修辞、内涵、写法等方面找出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进行评点。
交流时先有感情地读出相关语句然后再点评内容。
1、品读南方的雪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句中不只是写出了白色的雪野,还有色彩艳丽的花草,从而展现出江南雪野的美艳之至,能够给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为雪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胡碟确乎没有…..”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使读者感受到江南雪野的生机活力,它不是春天,可是让我们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
更多精品文档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这句话富有表现力。
作者用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喻体,写出了南方雪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它孕育着生命,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吻合。
(的确,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不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花雪野图” 。
还为我们描绘了另一幅图画——塑雪罗汉图,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江南雪的喜欢、赞美,也让我们隐隐感到雪罗汉消融时带来的遗憾和伤感。
让人感受到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是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
2、品读朔方的雪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描绘朔方雪动态之美,突出其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尽现朔方飞雪的壮美与独立张扬的个性。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天气寒冷,环境恶劣,从空间和气温两个角度衬托出朔方雪无所畏惧、孤独战斗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重点赏析:“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 孤独——北方的雪,没有花朵的映衬,没有蜜蜂的陪伴。
北方降雪的时候,是一片肃杀,万籁俱寂,唯有那雪花是唯一的舞者。
死掉——北方的雨死掉就成了坚硬的冰冷的灿烂的雪花。
精魂——北方的雨死掉了,但是他的坚硬与刚强升华为雪的精魂。
这个句子含义深刻,江南的雪已经死去,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是完全献身的体现,也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的赞歌。
五、再读课文,激励人生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在那个雪花纷飞的日子,身处寂寞彷徨的鲁迅触景生情,借雪抒发了内心最深的感受,即使孤独,即使死掉,但不屈的精魂会不息地旋转而且升腾。
这旋转升腾着的,也是鲁迅的精魂…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表现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让我们用慷慨激昂的语调齐读文章后面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鲁迅的精神,让他的精神带领我们勇敢前行!
六、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我们品读了鲁迅先生的《雪》,既让我们感受到了雪景之美,语言之美,更让我们
学习-----好资料
感受到了先生的精魂之美,那就让我们用优美的话语和一颗赤诚的心去讴歌先生伟大的 精魂吧!
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助一种恰当的景物,以“鲁迅先生,您就是一一”为开头,
写一段文字,抒发你对先生的赞美之情。
6雪 鲁迅
充满生机 决不粘连 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 借景抒情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追求美好的理想 朔方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