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pdf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pdf](https://img.taocdn.com/s3/m/fdd10325af1ffc4fff47ac32.png)
第 1 讲 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 2 讲 巧求分数 第 3 讲 分数运算的技巧
学无
止境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 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 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 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的 10 和 30,仍是符合题意的解。 4.代数法
8.在自然数 1~60 中找出 8 个不同的数,使这 8 个数的倒 数之和等于 1。
5.分组法
答案与提示 1.3。
练习 3
分析与解: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将同分母的分 数相加。分母为 n 的分数之和为
学无 止 境
因为 40=23×5,含有 3 个 2,1 个 5,所以化成的小数 有三位。
工作效率指的是干工作的快慢,其意义是单位时间里所干的 工作量。单位时间的选取,根据题目需要,可以是天,也可 以是时、分、秒等。 工作效率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表示成“工作量/天”, 或“工作量/时”等。但在不引起误会的情况下,一般不写 工作效率的单位。
例 1 单独干某项工程,甲队需 100 天完成,乙队需 150 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干 50 天后,剩下的工程乙队干还需 多少天? 分析与解:以全部工程量为单位 1。甲队单独干需 100 天, 甲的工作效
学无
止境
例 2 某项工程,甲单独做需 36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 45 天 完成。如果开工时甲、乙两队合做,中途甲队退出转做新的 工程,那么乙队又做了 18 天才完成任务。问:甲队干了多 少天? 分析:将题目的条件倒过来想,变为“乙队先干 18 天,后 面的工作甲、乙两队合干需多少天?”这样一来,问题就简
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https://img.taocdn.com/s3/m/d93b1eb7b4daa58da0114ab5.png)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7e61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c.png)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小学奥数(奥林匹克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一、数的认识小学奥数的基础之一是对数的认识。
学生应当了解各个数的含义,掌握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例如,在一次数童趣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盒糖果,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糖果。
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数字的含义,从而培养起对数字的敏感性。
二、数字的大小比较学习小学奥数的学生应该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图形、几何形状判断大小,也可以利用物体的重量或长度来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字运算小学奥数强调对数字的运算能力,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对数字运算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数学题目,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数量关系的认识小学奥数还注重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能力。
学生应当能够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来表示数量关系,并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情景的描述,让学生分析数量的增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几何形状的认识小学奥数的基础还包括对几何形状的认识。
学生应当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几何形状,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和性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图形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几何形状,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几何形状的理解。
六、问题的解决小学奥数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当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有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一份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希望可以帮助到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小学奥数。
当然,小学奥数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们边学边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数学奥数举一反三小升初数学浓度问题17
![六年级数学奥数举一反三小升初数学浓度问题17](https://img.taocdn.com/s3/m/f357c2296c85ec3a87c2c58e.png)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练习1】 1.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 要加糖多少克? 2.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需加盐多少千 克?
3.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里装了200毫升清水,乙瓶里装了200毫升 纯酒精。第一次把20毫升纯酒精由乙瓶倒入甲瓶,第二次把甲瓶中20毫 升溶液倒回乙瓶,此时甲瓶里含纯酒精多,还是乙瓶里含水多?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练习4】
1.两种钢分别含镍5%和40%,要得到140吨含镍30%的钢, 需要含镍5%的钢和含镍40%的钢各多少吨? 2.甲、乙两种酒各含酒精75%和55%,要配制含酒精65% 的酒3000克,应当从这两种酒中各取多少克? 3.甲、乙两只装糖水的桶,甲桶有糖水60千克,含糖率为 40%;乙桶有糖水40千克,含糖率为20%。要使两桶糖水的 含糖率相等,需把两桶的糖水相互交换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例题2】一种35%的新农药,如稀释到1.75%时,治虫最有效。用多少 千克浓度为35%的农药加多少千克水,才能配成1.75%的农药800千克? 【思路导航】 把浓度高的溶液经添加溶剂变为浓度低的溶液的过程称为稀释。在这种 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这是解这类问题的关键。 800千克1.75%的农药含纯农药的质量为800×1.75%=14(千克) 含14千克纯农药的35%的农药质量为14÷35%=40(千克) 由40千克农药稀释为800千克农药应加水的质量为800-40=760(千克)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的盐水混合,配成15%的盐水600克,需 要20%的盐水和5%的盐水各多少克?
【思路导航】
根据题意,将20%的盐水与5%的盐水混合配成15%的盐水,说明混合 前两种盐水中盐的质量和与混合后盐水中盐的质量是相等的。可根据这 一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 解:设20%的盐水需x克,则5%的盐水为600-x克,那么 20%x+(600-x)×5%=600×15% X =400 600-400=200(克)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https://img.taocdn.com/s3/m/fa48d1eb27d3240c8447efc9.png)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也就是说,6.借助第三个数进行比较。
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于分数m和n,若m>k,k>n,则m>n。
(2)对于分数m和n,若m-k>n-k,则m>n。
前一个差比较小,所以m<n。
(3)对于分数m和n,若k-m<k-n,则m>n。
注意,(2)与(3)的差别在于,(2)中借助的数k小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3)中借助的数k大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
(4)把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分子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分数。
新分数一定介于两个已知分数之间,即比其中一个分数大,比另一个分数小。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讲座共28讲含答案_(16)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讲座共28讲含答案_(16)](https://img.taocdn.com/s3/m/b4c2be41fe4733687e21aaee.png)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28讲第16讲年龄问题年龄问题是一些关于年龄的数学问题,是和差问题、倍数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综合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抓住这类问题的特点:两人的年龄差始终是不变的。
例如:爸爸比儿子大25岁,若干年后(或若干年前),两人仍然是相差25岁。
例1、哥哥、弟弟两人的年龄和是40岁,4年后,哥哥比弟弟大4岁。
问甲、乙两人各是多少岁?分析:由“4年后,哥哥比弟弟大4岁”可知,哥哥、弟弟两人的年龄差是4岁,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假如我们给弟弟的年龄加上4岁,哥哥的岁数不变,那么两人的年龄和就变成40+4=44(岁)。
这时,44岁也就相当于两个哥哥的年龄,除以2就可求出哥哥的年龄。
解:(40+4)÷2=22(岁)22-4=18(岁)答:哥哥22岁,弟弟18岁。
例2、父亲比儿子大30岁,明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那么,今年儿子多少岁?分析:由题意可知,父亲比儿子大30岁,这个年龄差是不变的。
所以当明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这个年龄差仍然是30岁。
由相差30岁,是儿子的4倍,可以看出30岁与(4-1)倍是对应的,其中的一份就是明年儿子的岁数。
解:①明年儿子的年龄:30÷(4-1)=10(岁)②今年儿子的年龄:10-1=9(岁)答:今年儿子9岁。
例3、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年龄的7倍。
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分析:根据“妈妈今年35岁,恰好是女儿的7倍”,可以求出今年女儿的年龄35÷7=5(岁)。
两人的年龄差是35-5=30岁。
若干年后,两人的年龄差30岁,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也就是30岁与(3-1)倍相对应,这样就可以求出若干年后女儿的年龄。
进而求出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
解:①今年女儿的年龄:35÷7=5(岁)②两人的年龄差:35-5=30岁③若干年后女儿的年龄:30÷(3-1)=15(岁)④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15-5=10(岁)综合算式:(35-35÷7)÷(3-1)-35÷7=10(岁)答:10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无答案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fbe39950e2524de4187e2d.png)
第一讲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也就是说,6.借助第三个数进行比较。
有以下几种情况:(2)对于分数m和n,若m-k>n-k,则m>n。
前一个差比较小,所以m<n。
(3)对于分数m和n,若k-m<k-n,则m>n。
注意,(2)与(3)的差别在于,(2)中借助的数k小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3)中借助的数k大于原来的两(4)把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分子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分数。
新分数一定介于两个已知分数之间,即比其中一个分数大,比另一个分数小。
利用这一点,当两个已知分数不容易比较大小,新分数与其中一个已知分数容易比较大小时,就可以借助于这个新分数。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总结,但无论哪种方法,均来源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一基本方法。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https://img.taocdn.com/s3/m/e685617852d380eb63946d5c.png)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苏教版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苏教版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694ac16a84868762cbaed513.png)
一、拓展提优试题1.如图所示的点阵图中,图①中有3个点,图②中有7个点,图③中有13个点,图④中有21个点,按此规律,图⑩中有个点.2.(15分)一个棱长为6的正方体被切割成若干个棱长为整数的小正方体,若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切割前的大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倍,求切割成小正方体中,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个数?3.已知三个分数的和是,并且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的比是2:3:4.那么,这三个分数中最大的是.4.从12点整开始,至少经过分钟,时针和分针都与12点整时所在位置的夹角相等.(如图中的∠1=∠2).5.若三个不同的质数的和是53,则这样的三个质数有组.6.被11除余7,被7除余5,并且不大于200的所有自然数的和是.7.如图,圆P的直径OA是圆O的半径,OA⊥BC,OA=1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π取3)8.如图,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绕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滚动一周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圆面覆盖过的区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π取3)9.用1,2,3,4,5,6,7,8,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三位数(每个数字只能用1次),使最大的数能被3整除;次大的数被3除余2,且尽可能的大;最小的数被3除余1,且尽可能的小,求这三个三位数.10.如图,已知AB=2,BG=3,GE=4,DE=5,△BCG和△EFG的面积和是24,△AGF和△CDG的面积和是51.那么,△ABC和△DEF的面积和是.11.如图,设定E、F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线段CE,BF交于点D,若△CDF,△BCD,△BDE的面积分别为3,7,7,则四边形AEDF的面积是.12.甲、乙两人拥有邮票张数的比是5:4,如果甲给乙5张邮票,则甲、乙两人邮票张数的比变成4:5.两人共有邮票张.13.等腰△ABC中,有两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则△ABC的内角中,角度最大可以是度.14.将浓度为40%的100克糖水倒入浓度为20%的a克糖水中,得到浓度为25%的糖水,则a=.15.张强晚上六点多外出锻炼身体,此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10°;回家时还未到七点,此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仍是110°,则张强外出锻炼身体用了分钟.16.请你想好一个数,将它加上5,其结果乘以2,再减去4,得到的差除以2,再减去你最初想好的那个数,最后的计算结果是.17.若(n是大于0的自然数),则满足题意的n的值最小是.18.如图,将1个大长方形分成了9个小长方形,其中位于角上的3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9,15和12,由第4个角上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19.王老师开车从家出发去A地,去时,前的路程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余下的路程行驶速度提高20%;返回时,前的路程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余下的路程行程速度提高32%,结果返回时比去时少用31分钟,则王老师家与A地相距千米.20.甲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水渠总长度的,第二天挖了剩下水渠长度的,第三天挖了未挖水渠长度的,第四天挖完剩下的100米水渠.那么,这条水渠长米.21.如图,正方形ABCD和EFGH分别被互相垂直的直线分为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值已标在图中,分别为20和10,18和12,则正方形ABCD和EFGH中,面积较大的正方形是.22.张阿姨和李阿姨每月的工资相同,张阿姨每月把工资的30%存入银行,其余的钱用于日常开支,李阿姨每月的日常开支比张阿姨多10%,余下的钱也存入银行,这样过了一年,李阿姨发现,她12个月存入银行的总额比张阿姨少了5880元,则李阿姨的月工资是元.23.A,B两校的男、女生人数的比分别为8:7和30:31,两校合并后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7:26,则A,B两校合并前人数比是.24.A、B、C、D四个箱子中分别装有一些小球,现将A箱中的部分小球按如下要求转移到其他三个箱子中:该箱中原有几个小球,就再放入几个小球,此后,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把B、C、D箱中的小球转移到其他箱子中,此时,四个箱子都各有16个小球,那么开始时装有小球最多的是箱,其中装有小球个.25.把一个自然数分解质因数,若所有质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等于原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则称这样的数为“史密斯书数”如:27=3×3×3.3+3+3=2+7,即27是史密斯数,那么,在4,32,58,65,94中,史密斯数有个.26.如图,三个同心圆分别被直径AB,CD,EF,GH八等分,那么,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非阴影部分面积之比是.27.老师让小明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按照如下规律插上一些旗子做标记:从起点开始,沿着跑道每前进90米就插上一面旗子,直到下一个90米的地方已经插有旗子为止,则小明要准备面旗子.28.若A、B、C三种文具分别有38个,78和128个,将每种文具都平均分给学生,分完后剩下2个A,6个B,20个C,则学生最多有人.29.根据图中的信息计算:鸡大婶和鸡大叔买的花束中,玫瑰、康乃馨、百合各多少枝?30.若算式(□+121×3.125)÷121的值约等于3.38,则□中应填入的自然数是.31.有一口无水的井,用一根绳子测井的深度,将绳对折后垂到井底,绳子的一端高出井口9m;将绳子三折后垂到井底,绳子的一端高出井口2m,则绳长米,井深米.32.从五枚面值为1元的邮票和四枚面值为1.60元的邮票中任取一枚或若干枚,可组成不同的邮资种.33.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4,…,然后擦去三个数(其中有两个质数),如果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19,那么王老师在黑板上共写了39个数,擦去的两个质数的和最大是.34.小强和小林共有邮票400多张,如果小强给小林一些邮票,小强的邮票就比小林的少;如果小林给小强同样多的邮票,则小林的邮票就比小强的少,那么,小强原有227张邮票,小林原有张邮票.35.对任意两个数x,y规定运算“*”的含义是:x*y=(其中m是一个确定的数),如果1*2=1,那么m=,3*12=.36.对于一个多边形,定义一种“生长”操作:如图1,将其一边AB变成向外凸的折线ACDEB,其中C和E是AB的三等分点,C,D,E三点可构成等边三角形,那么,一个边长是9的等边三角形,经过两次“生长”操作(如图2),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经过四次“生长”操作,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37.李华在买某一商品的时候,将单价中的某一数字“7”错看成了“1”,准备付款189元,实际应付147元,已知商品的单价及购买的数量都是整数,则这种商品的实际单价是元,李华共买了件.38.如图,已知AB=40cm,图中的曲线是由半径不同的三种半圆弧平滑连接而成,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π取3.14)39.若将算式9×8×7×6×5×4×3×2×1中的一些“×”改成“÷”使得最后的计算结果还是自然数,记为N,则N最小是.40.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若是最小的两位数,那么被除数最大是.【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解:根据分析得出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图⑩中有3+(4+6+8+10+12+14+16+18+20)=3+(4+20)×9÷2=111;故答案为:111.2.解:大正方体表面积:6×6×6=216,体积是:6×6×6=216,切割后小正方体表面积总和是:216×=720,假设棱长为5的小正方体有1个,那么剩下的小正方体的棱长只能是1,个数是:(63﹣53)÷13=91(个),这时表面积总和是:52×6+12×6×91=696≠720,所以不可能有棱长为5的小正方体.(1)同理,棱长为4的小正方体最多为1个,此时,不可能有棱长为3的小正方体,剩下的只能是切割成棱长为2的小正方体或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设棱长为2的小正方体有a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有b个,则解得:(2)棱长为3的小正方体要少于(6÷3)×(6÷3)×(6÷3)=8个,设棱长为2的小正方体有a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有b个,棱长为3的小正方体有c个,化简:由上式可得:b=9c+24,a=,当c=0时,b24=,a=24,当c=1时,b=33,a=19.5,(不合题意舍去)当c=2时,b=42,a=15,当c=3时,b=51,a=10.5,(不合题意舍去)当c=4时,b=60,a=6,当c=5时,b=69,a=28.5,(不合题意舍去)当c=6时,b=78,a=﹣3,(不合题意舍去)当c=7时,a=负数,(不合题意舍去)所以,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只能是:56或24或42或60个.答: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只能是:56或24或42或60个.3.解:==,答:这三个分数中最大的一个是.故答案为:.4.解:设所走的时间为x小时.30x=360﹣360x3x+360x=360﹣30x+360390x=360x=小时=55分钟.故答案为:55.5.解:53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1,53;若三个不同的质数的和是53,可以有以下几组:(1)3,7,43;(2)3,31,19;(3)3,37,13;(4)5,11,37;(5)5,7,41;(6)5,17,31;(7)5,19,29;(8)7,17,29;(9)11,13,29;(10)11,23,19;(11)13,17,23;所以这样的三个质数有11组.故答案为:11.6.解:不大于200的所有自然数被11除余7的数是:18,29,40,62,73,84,95,106,117,128,139,150,161,172,183,194;不大于200的所有自然数被7除余5的是:12,19,26,33,40,47,54,61,68,75…;同时被11除余7,被7除余5的最小数是40,[11,7]=77,依次是117、194;满足条件不大于200的所有自然数的和是:40+117+194=351.故答案为:351.7.解:3×102÷2﹣3×(10÷2)2=3×100÷2﹣3×25=150﹣75=75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5.故答案为:75.8.解:2×1×4+3×12=8+3=11(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1平方厘米.故答案为:11.9.解:根据分析,最大的数最高位是:9,次大的数最高位是:8,最小的数最高位是1,次大的数倍3除余2,且要尽可能的大,则次大的三位数为:875;最小的数被3除余1,且要尽可能的小,则最小的三位数为:124;剩下的三个数字只有,3,6,9,故最大的三位数为:963.故答案是:963、875、124.10.解:作CM⊥AD,垂足为M,作FN⊥AD,垂足为N,设CM=x,FN=y.由题意得方程组,解方程组得,所以△ABC与△DEF的面积和是:AB•CM+DE•FN=×2×8+×5×6=8+15=23.故答案为:23.11.解:连接AD,因△CDF和△BCD的高相等,所以FD:DB=3:7,所△AFD和△ABD的面积比也是3:7,即可把△AFD的面积看作是3份,△ABD的面积看作是7份,S△BCD=7,S△BDE=7所以CD=DE,S△ACD=S△ADE,S△ACD+S△BDE=S△ABD,S△ACD+S△BDE=7份,S△AFD+S△CDF+S△BDE=7份,3份+3+7=7份,则1份=2.5,S四边形AEDF=10份﹣7=10×2.5﹣7=25﹣7=18答:四边形AEDF的面积是18.故答案为:18.12.解:5÷()=5=45(张)答:两人共有邮票 45张.故答案为:45.13.解:180°×=180°×=90°答:角度最大可以是 90度.故答案为:90.14.解:依题意可知:根据浓度是十字交叉法可知:浓度差的比等于溶液质量比即1:3=100:a,所以a=300克故答案为:30015.解:依题意可知:分针开始落后时针共格;后来分针领先格,路程差为格.锻炼身体的时间为:=40(分);故答案为:40.16.解:设这个数是a,[(a+5)×2﹣4]÷2﹣a=[2a+6]÷2﹣a=a+3﹣a=3,故答案为:3.17.解:当n=1时,不等式左边等于,小于,不能满足题意;当n=2时,不等式左边等于+==,小于,不能满足题意;同理,当n=3时,不等式左边大于,能满足题意;所以满足题意的n的值最小是3.故答案是:318.解:如图,设D的面积为x,9:12=15:x9x=12×15x=x=20答:第4个角上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20.故答案为:20.19.解:已知去时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余下的路程行驶速度是50×(1+20%)=50千米/小时;返回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余下的路程行驶速度是50×(1+32%)=66千米/小时.设总路程为x千米,得:(x×+x×)﹣(x×+x×)=x﹣x=x=x=330答:王老师家与A地相距330千米.故答案为:330.20.解:把这条水渠总长度看作单位“1”,则第一天挖的分率为,第二天挖的分率(1﹣)×=,第三天挖的分率为(1﹣)×=,100÷((1﹣﹣﹣)=100÷=350(米)答:这条水渠长350米.故答案为:350.21.解: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30时,两正方形的面积差最小,则大正方形的面积越大,即EFGH的面积较大;故答案为:EFGH.22.解:(1﹣30%)×(1+10%)=70%×110%,=77%;5880÷12÷[30%﹣(1﹣77%)]=490÷[30%﹣23%],=490÷7%,=7000(元).即李阿姨的月工资是 7000元.故答案为:7000.23.解:设A、B两校的男生、女生人数分别为8a、7a、30b、31b,由题意得:(8a+30b):(7a+31b)=27:26,27×(7a+31b)=26×(8a+30b),189a+837b=208a+780b,837b﹣780b=208a﹣189a,57b=19a,所以a=3b,所以A、B两校合并前人数的比是:(8a+7a):(30b+31b),=15a:61b,=45b:61b,=(45b÷b):(61b÷b)=45:61;答:A,B两校合并前人数比是45:61.故答案为:45:61.24.解:根据最后四个箱子都各有16个小球,所以小球总数为16×4=64个,最后一次分配达到的效果是,从D中拿出一些小球,使A、B、C中的小球数翻倍,则最后一次分配前,A、B、C中各有小球16÷2=8个,由于小球的转移不改变总数,所以最后一次分配前,D中有小球64﹣8﹣8﹣8=40个;于是得到D被分配前的情况:A8,B8,C8,D40;倒数第二次分配达到的效果是,从C中拿出一些小球,使A、B、D中的小球数翻倍,则倒数第二次分配前,A、B中各有小球8÷2=4个,D中有40÷2=20个,总数不变,所以最后一次分配前,C中有小球64﹣4﹣4﹣20=36个,于是得到C被分配前的情况:A4,B4,C36,D20,同样的道理,在B被分配前,A中有小球4÷2=2个,C中有小球36÷2=18个,D中有小球20÷2=10个,B中有小球64﹣2﹣18﹣10=34个,即B被分配前的情况:A2,B34,C18,D10;再推导一次,在A被分配前,B中有小球34÷2=17个,C中有小球18÷2=9个,D中有小球10÷2=5个,B中有小球64﹣17﹣9﹣5=33个,即A被分配前的情况:A33,B17,C9,D5;而A被分配前的情况,就是一开始的情况,所以一开始,A箱子装有最多的小球,数量为33个;答:开始时装有小球最多的是A箱,其中装有33小球个;故答案为:A,33.25.解:4=2×2,2+2=4,所以4是史密斯数;32=2×2×2×2×2;2+2+2+2+2=10,而3+2=5;10≠5,32不是史密斯数;58=2×29,2+2+9=13=13;所以58是史密斯数;65=5×13;5+1+3=9;6+5=11;9≠11,65不是史密斯数;94=2×472+4+7=13=9+4;所以94是史密斯数.史密斯数有4,58,94一共是3个.故答案为:3.26.解: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图中最大圆面积的,非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图中最大圆面积的,所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非阴影部分面积之比是::=1:3;答: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非阴影部分面积之比是1:3.故答案为:1:3.27.解:400和90的最小公倍数是3600,则3600÷90=40(面).答:小明要准备40面旗子.故答案为:40.28.解:38﹣2=36(个)78﹣6=72(个)128﹣20=108(个)36、48和108的最大公约数是36,所以学生最多有36人.故答案为:36.29.解:依题意可知:玫瑰与康乃馨和百合的枝数化连比为:10:15:3;购买一份比例的价格为:3×20+15×6+15×10=300;正好是1倍关系.答:购买玫瑰10枝,康乃馨15枝,百合3枝.30.解:令□=x,那么:(x+121×3.125)÷121,=(x+121×3.125)×,=x+121×3.125×,=x+3.125;x+3.125≈3.38,x≈0.255,0.255×121=30.855;x=30时,x=×30≈0.248;x=31时,x=×31≈0.255;当x=31时,运算的结果是3.38.故答案为:31.31.解:(9×2﹣2×3)÷(3﹣2),=(18﹣6)÷1,=12÷1,=12(米),(12+9)×2,=21×2,=42(米).故答案为:42,12.32.解:根据分析可得:6×5﹣1=29(种);答:可组成不同的邮资29种.故答案为:29.33.解:由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19,即得最大的数约为20×2=40个,又知分母是9,所以剩下的数的个数必含因数9,则推得剩余36个数.原写下了1到39这39个数;剩余36个数的和:19×36=716,39个数的总和:(1+39)×39÷2=780,擦去的三个数总和:780﹣716=64,根据题意,推得擦去的三个数中最小是1,那么两个质数和63=61+2能够成立,61>39不合题意;如果擦去的另一个数是最小的合数4,64﹣4=6060=29+31=23+37,成立;综上,擦去的两个质数的和最大是60.故答案为:39,60.34.解:(1﹣):1=13:19,13+19=32;1:(1﹣)=17:11,17+11=28,32与28的最小公倍数是224,小强和小林共有邮票400多张,所以共有224×2=448张,448÷32×13=182,448÷28×17=272.小强:(182+272)÷2=227张小林:448﹣227=221.故答案为:227,221.35.解:①因为:x*y=(其中m是一个确定的数)且1*2=1所以:=18=m+6m+6=8m+6﹣6=8m=2②3*12===故答案为:2,.36.解:边长是9的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9×3=27第一次“生长”,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27×=36第二次“生长”,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36×=48第三次“生长”,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48×=64第四次“生长”,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64×==85答:经过两次“生长”操作,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48,经过四次“生长”操作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85.故答案为:48,85.37.解:189=3×3×3×7=27×7147=3×7×7=21×7正好是27×7=189中把27看成21×7=147所以这种商品的实际单价是21元,卖了7件.故答案为:21,7.38.解:40÷2=20(厘米)20÷2=10(厘米)3.14×202﹣3.14×102÷2×4=1256﹣628=628(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28平方厘米.故答案为:628.39.解:根据分析,先分解质因数9=3×3,8=2×2×2,6=2×3,故有:9×8×7×6×5×4×3×2×1=(3×3)×(2×2×2)×7×(3×2)×5×(2×2)×3×2×1,所以可变换为:9×8×7÷6×5÷4÷3×2×1=70,此时N最小,为70,故答案是:70.40.解:商是10,除数最大是9,余数最大是8,9×10+8=98;被除数最大是98.故答案为:98.。
六年级奥数培训教材
![六年级奥数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a8c59e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d.png)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六年级拔尖数学目录第1讲定义新运算第2讲简单的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第3讲分数乘除法计算第4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5讲估算第6讲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技巧第7讲简单的分数应用题(1)第8讲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2)第9讲阶段复习与测试(略)第10讲简单的工程问题第11讲圆和扇形第12讲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第13讲分数应用题复习第14讲综合复习(略)第15讲测试(略)第16讲复杂的利润问题(2)第一讲定义新运算在加.减。
乘。
除四则运算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种法则的运算。
在这一讲里,我们学习的新运算就是用“#”“*”“Δ”等多种符号按照一定的关系“临时”规定的一种运算法则进行的运算。
例1:如果A*B=3A+2B,那么7*5的值是多少?例2:如果A#B表示照这样的规定,6#(8#5)的结果是多少?例3:规定求2Δ10Δ10的值。
例4:设M*N表示M的3倍减去N的2倍,即M*N=3M-2N(1)计算(14 *10)*6(2)计算(*)*(1 *)例5:如果任何数A和B有A¤B=A×B-(A+B)求(1)10¤7(2)(5¤3)¤4(3)假设2¤X=1求X例6:设P∞Q=5P+4Q,当X∞9=91时,1/5∞(X∞ 1/4)的值是多少?例7:规定X*Y=,且5*6=6*5则(3*2)*(1*10)的值是多少?例8:▽表示一种运算符号,它的意义是已知那么20088▽2009=?巩固练习1、已知2▽3=2+22+222=246; 3▽4=3+33+333+3333=3702;按此规则类推(1)3▽2 (2)5▽3(3)1▽X=123,求X的值2、已知1△4=1×2×3×4;5△3=5×6×7计算(1)(4△2)+(5△3)(2)(3△5)÷(4△4)3、如果A*B=3A+2B,那么(1)7*5的值是多少?(2)(4*5)*6 (3)(1*5)*(2*4)4、如果A〉B,那么{A,B}=A;如果A〈B,那么{A,B}=B;试求(1){8,0.8}(2){{1。
北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图文百度文库
![北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图文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fee690f40b4e767f5bcfce8b.png)
一、拓展提优试题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比是5:3.两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达B地,乙到达A地后都立即沿原路返回.若两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50千米,则A、B两地相距千米.2.(15分)一个棱长为6的正方体被切割成若干个棱长为整数的小正方体,若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切割前的大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倍,求切割成小正方体中,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个数?3.若质数a,b满足5a+b=2027,则a+b=.4.若将算式9×8×7×6×5×4×3×2×1中的一些“×”改成“÷”使得最后的计算结果还是自然数,记为N,则N最小是.5.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第二次剪去余下部分的30%.若两次剪去的部分比余下的部分多0.4米,则这根绳子原来长米.6.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这本故事书有页页.7.已知三个分数的和是,并且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的比是2:3:4.那么,这三个分数中最大的是.8.在救灾捐款中,某公司有的人各捐200元,有的人各捐100元,其余人各捐50元.该公司人均捐款元.9.如图所示的“鱼”形图案中共有个三角形.10.甲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水渠总长度的,第二天挖了剩下水渠长度的,第三天挖了未挖水渠长度的,第四天挖完剩下的100米水渠.那么,这条水渠长米.11.对于一个多边形,定义一种“生长”操作:如图1,将其一边AB变成向外凸的折线ACDEB,其中C和E是AB的三等分点,C,D,E三点可构成等边三角形,那么,一个边长是9的等边三角形,经过两次“生长”操作(如图2),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经过四次“生长”操作,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12.如图所示的点阵图中,图①中有3个点,图②中有7个点,图③中有13个点,图④中有21个点,按此规律,图⑩中有个点.13.能被5和6整除,并且数字中至少有一个6的三位数有个.14.小红买1支钢笔和3个笔记本共用了36.45元,其中每个笔记本售价的与每支钢笔的售价相等,则1支钢笔的售价是元.15.已知x是最简真分数,若它的分子加a,化简得;若它的分母加a,化简得,则x=.16.张强晚上六点多外出锻炼身体,此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10°;回家时还未到七点,此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仍是110°,则张强外出锻炼身体用了分钟.17.如图,将1个大长方形分成了9个小长方形,其中位于角上的3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9,15和12,由第4个角上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18.某项工程,开始由6人用35天完成了全部工程的,此后,增加了6人一起来完成这项工程.则完成这项工程共用天.19.王老师开车从家出发去A地,去时,前的路程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余下的路程行驶速度提高20%;返回时,前的路程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余下的路程行程速度提高32%,结果返回时比去时少用31分钟,则王老师家与A地相距千米.20.如图,圆P的直径OA是圆O的半径,OA⊥BC,OA=1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π取3)21.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若是最小的两位数,那么被除数最大是.22.有一口无水的井,用一根绳子测井的深度,将绳对折后垂到井底,绳子的一端高出井口9m;将绳子三折后垂到井底,绳子的一端高出井口2m,则绳长米,井深米.23.张阿姨和李阿姨每月的工资相同,张阿姨每月把工资的30%存入银行,其余的钱用于日常开支,李阿姨每月的日常开支比张阿姨多10%,余下的钱也存入银行,这样过了一年,李阿姨发现,她12个月存入银行的总额比张阿姨少了5880元,则李阿姨的月工资是元.24.A,B两校的男、女生人数的比分别为8:7和30:31,两校合并后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7:26,则A,B两校合并前人数比是.25.有2013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共有20道竞赛题,每个学生有基础分25分,此外,答对一题得3分,不答题得1分,答错一题扣1分,则所有参赛学生得分的总和是数(填“奇”或“偶”).26.图中阴影部分的两段圆弧所对应的圆心分别为点A和点C,AE=4m,点B 是AE的中点,那么阴影部分的周长是m,面积是m2(圆周率π取3).27.有两辆火车,车长分别是125米和115米,车速分别是22米/秒和18米/秒,两车相向行驶,从两车车头相遇到车尾分开需要秒.28.老师让小明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按照如下规律插上一些旗子做标记:从起点开始,沿着跑道每前进90米就插上一面旗子,直到下一个90米的地方已经插有旗子为止,则小明要准备面旗子.29.甲、乙、丙三人去郊游,甲买了9根火腿,乙买了6个面包,丙买了3瓶矿泉水,乙花的钱是甲的,丙花的钱是乙的,丙根据每人所花钱的多少拿出9元钱分给甲和乙,其中,分给甲元,分给乙元.30.(15分)欢欢、乐乐、洋洋参加希望之星决赛,有200位评委为他们投了票,每位评委只投一票.如果欢欢与乐乐所得票数的比是3:2,乐乐与洋洋所得票数的比是6:5,那么欢欢、乐乐、洋洋各得多少票?31.定义新运算“*”:a*b=例如3.5*2=3.5,1*1.2=1.2,7*7=1,则=.32.如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图2的四个正方体中只有一个是和这个展开图对应的,这个正方体是.(填序号)33.图中的三角形的个数是.34.图中每一个圆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则六瓣花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35.早晨7点10分,妈妈叫醒小明,让他起床,可小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时刻还没有到起床的时刻,他对妈妈说:“还早呢!”小明误以为当时是点分.36.从五枚面值为1元的邮票和四枚面值为1.60元的邮票中任取一枚或若干枚,可组成不同的邮资种.37.从1,2,3,4,…,15,16这十六个自然数中,任取出n个数,其中必有这样的两个数:一个是另一个的3倍,则n最小是.38.某工程队修建一条铁路隧道,当完成任务的时,工程队采用新设备,使修建速度提高了20%,同时为了保养新设备,每天工作时间缩短为原来的,结果,前后共用185天完工,由以上条件可推知,如果不采用新设备,完工共需天.39.小强和小林共有邮票400多张,如果小强给小林一些邮票,小强的邮票就比小林的少;如果小林给小强同样多的邮票,则小林的邮票就比小强的少,那么,小强原有227张邮票,小林原有张邮票.40.从1开始的n个连续的自然数,如果去掉其中的一个数后,余下的各个数的平均数是,那么去掉的数是.【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解:因为,甲乙的速度比为 5:3;总路程是:5+3=8;第一次相遇时,两人一共行了AB两地的距离,其中甲行了全程的,相遇地点离A地的距离为AB两地距离的,第二次相遇时,两人一共行了AB两地距离的3倍,则甲行了全程的=,相遇地点离A地的距离为AB两地距离的2﹣=,所以,AB两地的距离为:50÷()=50÷=100(千米)答:A、B两地相距100千米.故答案为:100.2.解:大正方体表面积:6×6×6=216,体积是:6×6×6=216,切割后小正方体表面积总和是:216×=720,假设棱长为5的小正方体有1个,那么剩下的小正方体的棱长只能是1,个数是:(63﹣53)÷13=91(个),这时表面积总和是:52×6+12×6×91=696≠720,所以不可能有棱长为5的小正方体.(1)同理,棱长为4的小正方体最多为1个,此时,不可能有棱长为3的小正方体,剩下的只能是切割成棱长为2的小正方体或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设棱长为2的小正方体有a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有b个,则解得:(2)棱长为3的小正方体要少于(6÷3)×(6÷3)×(6÷3)=8个,设棱长为2的小正方体有a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有b个,棱长为3的小正方体有c个,化简:由上式可得:b=9c+24,a=,当c=0时,b24=,a=24,当c=1时,b=33,a=19.5,(不合题意舍去)当c=2时,b=42,a=15,当c=3时,b=51,a=10.5,(不合题意舍去)当c=4时,b=60,a=6,当c=5时,b=69,a=28.5,(不合题意舍去)当c=6时,b=78,a=﹣3,(不合题意舍去)当c=7时,a=负数,(不合题意舍去)所以,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只能是:56或24或42或60个.答: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只能是:56或24或42或60个.3.解:依题意可知:两数字和为奇数,那么一定有一个偶数.偶质数是2.当b=2时,5a+2=2027,a=405不符合题意.当a=2时,10+b=2027,b=2017符合题意,a+b=2+2017=2019.故答案为:2019.4.解:根据分析,先分解质因数9=3×3,8=2×2×2,6=2×3,故有:9×8×7×6×5×4×3×2×1=(3×3)×(2×2×2)×7×(3×2)×5×(2×2)×3×2×1,所以可变换为:9×8×7÷6×5÷4÷3×2×1=70,此时N最小,为70,故答案是:70.5.解:第二次剪求的占全长的:(1)×30%==,0.4÷[(1)]=0.4÷[]==0.4×15=6(米);答:这根绳子原来长6米.故答案为:6.6.解:(10+5)÷(1﹣×2)=15÷=25(页)答:这本故事书有25页;故答案为:25.7.解:==,答:这三个分数中最大的一个是.故答案为:.8.解:捐50元人数的分率为:1﹣=,(200×+100×+50×)÷1=(20+75+7.5)÷1=102.5(元)答:该公司人均捐款102.5元.故答案为:102.5.9.解:由一个三角形组成:14个;由两个三角形组成:8个;由三个三角形组成:8个;由四个三角形组成:4个;由六个三角形组成:1个;总共:14+8+8+4+1=35个.故共有35个三角形.故答案为:35.10.解:把这条水渠总长度看作单位“1”,则第一天挖的分率为,第二天挖的分率(1﹣)×=,第三天挖的分率为(1﹣)×=,100÷((1﹣﹣﹣)=100÷=350(米)答:这条水渠长350米.故答案为:350.11.解:边长是9的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9×3=27第一次“生长”,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27×=36第二次“生长”,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36×=48第三次“生长”,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48×=64第四次“生长”,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64×==85答:经过两次“生长”操作,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48,经过四次“生长”操作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85.故答案为:48,85.12.解:根据分析得出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图⑩中有3+(4+6+8+10+12+14+16+18+20)=3+(4+20)×9÷2=111;故答案为:111.13.解:根据分析,分解质因数6=2×3∴这个三位数能同时被2、3、5整除,而且数字中至少含有一个6∴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必须为偶数或0,因被5整除的数个位数必须是0或5,故个位数为0,设此三位数为,按题意a、b中至少有一个数字为6,①a=6时,则6+b+0 是3的倍数,则b=0,3,6,9,符合的三位数为:600、630、660、690②b=6时,则6+a+0 是3的倍数,则a=3,6,9,符合的三位数为:360、660、960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三位数为:360、660、960、600、630、690故答案为:6.14.解:36.45÷(3+)=36.45=5.45.4×=20.25(元)答:1支钢笔的售价是 20.25元.故答案为:20.25.15.解:设原来的分数x是,则:=则:b=3(c+a)=3c+3a①=则:4c=a+b②①代入②可得:4c=a+3c+3a4c=4a+3c则:c=4a③③代入①可得:b=3c+3a=3×4a+3a=15a所以==即x=.故答案为:.16.解:依题意可知:分针开始落后时针共格;后来分针领先格,路程差为格.锻炼身体的时间为:=40(分);故答案为:40.17.解:如图,设D的面积为x,9:12=15:x9x=12×15x=x=20答:第4个角上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20.故答案为:20.18.解:总工作量看做单位“1”.剩余工作量为1﹣=,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为÷6÷35,(1﹣)÷[÷6÷35×(6+6)]=÷(÷6÷35×12)=÷=35(天)35+35=70(天)答:完成这项工程共用70天.故答案为:70.19.解:已知去时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余下的路程行驶速度是50×(1+20%)=50千米/小时;返回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余下的路程行驶速度是50×(1+32%)=66千米/小时.设总路程为x千米,得:(x×+x×)﹣(x×+x×)=x﹣x=x=x=330答:王老师家与A地相距330千米.故答案为:330.20.解:3×102÷2﹣3×(10÷2)2=3×100÷2﹣3×25=150﹣75=75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5.故答案为:75.21.解:商是10,除数最大是9,余数最大是8,9×10+8=98;被除数最大是98.故答案为:98.22.解:(9×2﹣2×3)÷(3﹣2),=(18﹣6)÷1,=12÷1,=12(米),(12+9)×2,=21×2,=42(米).故答案为:42,12.23.解:(1﹣30%)×(1+10%)=70%×110%,=77%;5880÷12÷[30%﹣(1﹣77%)]=490÷[30%﹣23%],=490÷7%,=7000(元).即李阿姨的月工资是 7000元.故答案为:7000.24.解:设A、B两校的男生、女生人数分别为8a、7a、30b、31b,由题意得:(8a+30b):(7a+31b)=27:26,27×(7a+31b)=26×(8a+30b),189a+837b=208a+780b,837b﹣780b=208a﹣189a,57b=19a,所以a=3b,所以A、B两校合并前人数的比是:(8a+7a):(30b+31b),=15a:61b,=45b:61b,=(45b÷b):(61b÷b)=45:61;答:A,B两校合并前人数比是45:61.故答案为:45:61.25.解:每人答对x道,不答y道,答错z道题目,则显然x+y+z=20,z=20﹣x﹣y;所以一个学生得分是:25+3x+y﹣z,=25+3x+y﹣(20﹣x﹣y),=5+4x+2y;4x+2y显然是个偶数,而5+4x+2y的和一定是个奇数;2013个奇数相加的和仍是奇数.所以所有参赛学生得分的总和是奇数.故答案为:奇.26.解:阴影部分的周长:4+3×4×2÷4+3×2×2÷4,=4+6+3,=13(米);阴影部分的面积:3×42÷4+3×22÷4﹣2×4,=12+3﹣8,=7(平方米);答:阴影部分的周长是13米,面积是7平方米.故答案为:13、7.27.解:(125+115)÷(22+18)=240÷40=6(秒);答:从两车头相遇到车尾分开需要6秒钟.故答案为:6.28.解:400和90的最小公倍数是3600,则3600÷90=40(面).答:小明要准备40面旗子.故答案为:40.29.解:丙花钱是甲的×=甲:乙:丙=1::=13:12:8(13+12+8)÷3=11每份:9÷(11﹣8)=3(元)甲:(13﹣11)×3=6(元)乙:(12﹣11)×3=3(元)答:分给甲6元,分给乙3元.故答案为:6,3.30.解:根据欢欢与乐乐所得票数的比是3:2,乐乐与洋洋所得票数的比是6:5,可以求出欢欢、乐乐、洋洋所得票数的比9:6:5,200×=90(票)200×=60(票)200×=50(票)答:欢欢所得票数是90票,乐乐所得票数是60票,洋洋所得票数是50票.31.解:根据分析可得,,=,=2;故答案为:2.32.解:如图.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图2的四个正方体中只有一个是和这个展开图对应的,这个正方体是图2①;故答案为:①33.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10+10+10+5=35(个),答:一共有35个三角形.故答案为:35.34.解:1×2=2(平方厘米);答:六瓣花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故答案为:2.35.解:早晨7点10分,分针指向2,时针指7、8之间,根据对称性可得:与4点50分时的指针指向成轴对称,故小明误以为是4点50分.故答案为:4,50.36.解:根据分析可得:6×5﹣1=29(种);答:可组成不同的邮资29种.故答案为:29.37.解:将有3倍关系的放入一组为:(1,3,9)、(2,6)、(4,12)、(5,15)共有4组,其余7个数每一个数为一组,即将这16个数可分为11组,.则第一组最多取2个即1和9,其余组最多取一个,即最多能取12个数保证没有一个数是另一个的三倍,此时只要再任取一个,即取12+1=13个数必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所以n最小是13.38.解:设计划用x天完成任务,那么原计划每天的工作效率是,提高后每天的工作效率是×(1+20%)=×=,前面完成工程的所用时间是天,提高工作效率后所用的实际是(185﹣)×天,所以,+(185﹣)××=1,+(185﹣)××﹣=1﹣,(185﹣)××=,(185﹣)×÷=÷,185﹣+=x+,x÷=185÷,x=180,答:工程队原计划180天完成任务.故答案为:180.39.解:(1﹣):1=13:19,13+19=32;1:(1﹣)=17:11,17+11=28,32与28的最小公倍数是224,小强和小林共有邮票400多张,所以共有224×2=448张,448÷32×13=182,448÷28×17=272.小强:(182+272)÷2=227张小林:448﹣227=221.故答案为:227,221.40.解:设去掉的数是x,那么去掉一个数后的和是:(1+n)n÷2﹣x=×(n﹣1);显然,n﹣1是7的倍数;n=8、15、22、29、36时,x均为负数,不符合题意.n=43时,和为946,42×=912,946﹣912=34.n=50时,和为1225,49×=1064,1225﹣1064=161>50,不符合题意.答:去掉的数是34.故答案为:34.。
(完整版)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
![(完整版)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https://img.taocdn.com/s3/m/0fc5e211b0717fd5360cdce9.png)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六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课程第1讲至第20讲
![六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课程第1讲至第20讲](https://img.taocdn.com/s3/m/18d46f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e.png)
六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课程第1讲至第20讲第1讲:数学奥数概述数学奥数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课程。
在六年级的数学奥数培训课程中,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学习各种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第2讲:整数和有理数整数和有理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我们将在这一讲中复习整数的运算规则,进而探讨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第3讲:平面几何基础平面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本讲将介绍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角等,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训练。
第4讲:图形的计算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包括矩形、三角形、圆等。
这些技能不仅在奥数竞赛中有用,也对学生日常生活有实际帮助。
第5讲:方程方程组的解法方程和方程组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我们将在这一讲中介绍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并提供相关练习。
第6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和绝对值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我们将在这一讲中详细讨论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以及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第7讲:数论基础数论是数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我们将在这一讲中介绍一些基础的数论理论,如质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等,帮助学生建立数论思维。
第8讲: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将在这一讲中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的常见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和数据分析。
第9讲:多边形的特性多边形是几何中常见的图形类型,我们将在这一讲中学习多边形的性质和分类,包括正多边形、凸多边形等。
第10讲:立体几何的基础立体几何是平面几何的延伸,我们将在这一讲中介绍立体图形的性质、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几何的重要性。
第11讲:空间坐标系空间坐标系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将在这一讲中介绍三维坐标系的建立和运用,以及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等的相关性质。
第12讲:复数与方程复数是数学中一个神秘而有趣的概念,我们将在这一讲中介绍复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法则,以及如何利用复数解决方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操作问题
所谓操作问题,实际上是对某个事物按一定要求进行的一种变换,这种变换可以具体执行。
例如,对任意一个自然数,是奇数就加1,是偶数就除以2。
这就是一次操作,是可以具体执行的。
操作问题往往是求连续进行这种操作后可能得到的结果。
例1 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 n,当 n为奇数时,加上121;当n为偶数时,除以2。
这算一次操作。
现在对231连续进行这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100?为什么?
讨论:同学们碰到这种题,可能会“具体操作”一下,得到
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下去,虽然一直没有得到100,但也不能肯定得不到100。
当然,连续操作下去会发现,数字一旦重复出现后,这一过程就进入循环,这时就可以肯定不会出现100。
因为这一过程很长,所以这不是好方法。
解:因为231和121都是11的倍数,2不是11的倍数,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数也应当是11的倍数。
100不是11的倍数,所以不可能出现。
由例1看出,操作问题不要一味地去“操作”,而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
例2对任意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将其中较大的数换成这两数之差,称为一次变换。
如对18和42可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
18, 42—→ 18, 24—→ 18, 6—→ 12, 6—→ 6, 6。
直到两数相同为止。
问:对12345和54321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几?
分析与解: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a,那么这两个数之差与这两个数中的任何一个的最大公约数也是a。
因此在每次变换的过程中,所得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始终不变,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因为12345和54321的最大公约数是3,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3。
注:这个变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两数最大公约数的辗转相除法。
例3右图是一个圆盘,中心轴固定在黑板上。
开始时,圆盘上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黑板处均写着0。
然后转动圆盘,每次可以转动90°的任意整数倍,圆盘上的四个数将分别正对着黑板上写数的位置,将圆盘上的数加到黑板上对应位置的数上。
问:经过若干次后,黑板上的四个数是否可能都是999?
解:不可能。
因为每次加上的数之和是 1+2+3+4=10,所以黑板上的四个数之和永远是10的整数倍。
999×4=3996,不是10的倍数,所以黑板上的四个数不可都是999。
例4在左下图中,对任意相邻的上下或左右两格中的数字同时加1或减1,这算作一次操作。
经过若干次操作后,左下图变为右下图。
问:右下图中A格中的数字是几?
分析与解:每次操作都是在相邻的两格,我们将相邻的两格染上不同的颜色(见右图)。
因为每次操作总是一个黑格与一个白格的数字同时加1或减1,所以所有黑格内的数字之和与所有白格内的数字之和的差保持不变。
因为原题左图的这个差是13,所以原题右图的这个差也是13。
由(A+12)-12=13解得 A=13。
例5 将1~10十个数随意排成一排。
如果相邻两个数中,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那么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如此操作下去,直到前面的数都小于后面的数为止。
当1~10十个数如下排列时,需交换多少次?
8,5,2,6,10,7,9,1,4,3。
分析与解:为了不打乱仗,我们按照一定的方法来交换。
例如,从最大的数10开始交换,将10交换到它应在的位置后,再依次对9,8,7,…实施交换,直至按从小到大排列为止。
因为10后面有5个比它小的数,所以对10连续交换5次,10到了最右边,而其它各数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再看9,9后面有3个比它小的数,需交换3次,9到了右边第二位,排在10前面;再依次对8,7,6,…实施这样的交换。
10后面有5个比它小的数,我们说10有5个逆序;9后面有3个比它小的数,我们说9有3个逆序;类似地,8,7,6,5,4,3,2依次有7,3,3,4,1,0,1个逆序。
因为每个数要交换的次数就是它的逆序数,所以需交换
5+3+7+3+3+4+1+0+1= 27(次)。
例6右图是一个5×6的方格盘。
先将其中的任意5个方格染黑。
然后按以下规则继续染色:
如果某个格至少与两个黑格都有公共边,那么就将这个格染黑。
这样操作下去,能否将整个方格盘都染成黑色?
分析与解:以一个方格的边长为1,开始时5个黑格的总周长不会超过4×5=20。
以后每染一个格,因为这个格至少与两个黑格都有公共边,所以染黑后所有黑格的总周长不会增加。
左下图中,A与4个黑格有公共边,染黑后,黑格的总周长将减少4;下中图中,A与3个黑格有公共边,染黑后,黑格的总周长将减少2;右下图中,A与2个黑格有公共边,染黑后,黑格的总周长不变。
也就是说按照这种方法染色,所有黑格的总周长永远不会超过20,而5×6方格盘的周长是 22,所以不能将整个方格盘染成黑色。
练习17
1.黑板上写着1~15共15个数,每次任意擦去两个数,再写上这两个数的和减1。
例如,擦掉5和11,要写上15。
经过若干次后,黑板上就会只剩下一个数,这个数是几?
2.在黑板上任意写一个自然数,然后用与这个自然数互质并且大于1的最小自然数替换这个数,称为一次操作。
问:最多经过多少次操作,黑板上就会出现2?
3.口袋里装有101张小纸片,上面分别写着1~101。
每次从袋中任意摸出5张小纸片,然后算出这5张小纸片上各数的和,再将这个和的后两位数写在一张新纸片上放入袋中。
经过若干次这样的操作后,袋中还剩下一张纸片,这张纸片上的数是几?
4.在一个圆上标出一些数:第一次先把圆周二等分,在两个分点分别标上2和4。
第二次把两段半圆弧分别二等分,在分点标上相邻两分点两数的平均数3(见右图)。
第三次把四段弧再分别二等分,在四个分点分别标上相邻两分点两数的平均数。
如此下去,当第8次标完后,圆周上所有标出的数的总和是多少?
5.六个盘子中各放有一块糖,每次从任选的两个盘子中各取一块放入另一个盘子中,这样至少要做多少次,才能把所有的糖都集中到一个盘子中?
6.将1~10十个数随意排成一排。
如果相邻两个数中,前面的大于后面的,那么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如此操作下去,直到前面的数都小于后面的数为止。
已知10在这列数的第4位,那么最少要交换多少次?最多要交换多少次?
7.在右图的方格表中,每次给同一行或同一列的两个数加1,经过若干次后,能否使表中的四个数同时都是5的倍数?为什么?
答案与提示练习17
1.106。
提示:操作一次,黑板上的数减少1个,数字总和减少1。
经过14次操作,剩下的一个数是
(1+2+…+15)-14=106。
2.2次。
提示:若写的是奇数,则只需1次操作;若写的是大于2的偶数,则经过1次操作变为奇数,再操作1次变为2。
3.51。
提示:口袋中所有纸片的数字之和的后两位数保持不变。
4.758。
提示:第一次标完数后,以后每次标上的数字之和都等于上次圆周上的所有数字之和,即每次标完数后,圆周上的所有数字之和是原来的2倍。
第8次标完后的总和是
6×28-1=6×27=768。
5.4次。
提示:将各次操作表示如下:
(1,1,1,1,1,1)—→(0,3,1,1,1,0)—→(2,2,1,1,0,0)
—→(4,1,1,0,0,0)—→(6,0,0,0,0,0)。
6.6次;42次。
提示:与例5类似,当十个数按1,2,3,10,4,5,6,7,8,9
排列时,交换的次数最少,要交换6次;当十个数按9,8,7,10,6,5,4,3,2,1排列时,交换的次数最多,要交换42次。
7.不能。
解:要使第一列的两个数1,4都变成5的倍数,第一行应比第二行多变(3+5n)次;要使第二列的两个数2,3都变成5的倍数,第一行应比第二行多变(1+5m)次。
因为(3+5n)除以5余3,(1+5m)除以5余1,所以上述两个结论矛盾,不能同时实现。
注:m,n可以是0或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