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案例(教案文本)
《滥竽充数》教案4篇(全文)
《滥竽充数》教案4篇(全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3、发挥想象,给故事续写结尾。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今天,我就要考考大家。
看图猜成语,不用举手,直接喊出来就行!看看哪位同学积累最多,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ppt出示图画)2、大家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这些成语都是寓言,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3、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滥竽充数》,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4、齐读课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
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滥竽:吹不成调的竽。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5、你是怎么知道的?(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二、初读课文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品读故事1、聆听课文朗读,思考:文章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2、在文中哪一个字,可以概括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行为?生思考回答师板书:(混)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个“混”字来深入理解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是描写南郭先生混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2)同学们,你认为这个句子中,最能体现南郭先生混的词语是哪一个?(装腔作势)(3)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找一找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样子的句子。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4)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来模仿一下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呢?同桌间互相做一做。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滥竽充数》;(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滥竽充数”的成语意义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格;(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理解课文大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成语讲解:“滥竽充数”的成语意义及其用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 文化背景:介绍成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古代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趣味故事或图片引出成语“滥竽充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练习巩固: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滥竽充数》原文及注释;2. 教学课件:课件及动画素材,辅助课堂教学;3. 相关资料:关于古代音乐文化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4.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滥竽充数》。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3)了解“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背景,理解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敢于面对自己不足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滥竽充数》。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3)了解成语“滥竽充数”的背景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成语“滥竽充数”的用法和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滥竽充数”的由来和寓意。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表情。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难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
(2)教师举例说明成语“滥竽充数”的用法和含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对成语“滥竽充数”的记忆。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滥竽充数》并背诵。
2. 运用成语“滥竽充数”写一个句子,明天课堂上分享。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滥竽充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滥竽充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滥竽充数》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僻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探究学习:(1)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深入探究。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联系现实生活。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滥竽充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与《滥竽充数》相关的文化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3. 背诵与理解评价:检查学生对《滥竽充数》的背诵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滥竽充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滥竽充数》的教学设计《滥竽充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滥竽充数》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
2、理解题目: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竽:古乐器,形状像现在的笙。
充数:凑数。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朗读课文。
(3)交流故事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3、小结。
这则寓言说的是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而南郭先生不会吹,于是他混在吹竽的队伍中充数,齐泯王即位后,他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默读课文,说说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2、你能想象他是怎样滥竽充数的?说话练习:每逢吹竽,他()。
3、过渡: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难道真能永久地混下去吗?4、南郭先生后来为什么逃走了?他听到了一个什么消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5、想象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练习说话: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
6、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揭示寓意: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滥竽充数》的作者刘向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滥竽充数》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滥竽充数》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滥竽充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滥竽充数》的作者刘向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滥竽充数》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滥竽充数》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滥竽充数》的优美意境。
(2)介绍《滥竽充数》的作者刘向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对《滥竽充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滥竽充数》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滥竽充数》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滥竽充数》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滥竽充数》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及用法。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阅读,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成语的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滥竽充数”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培养不欺骗、不做假的思想意识。
学生能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懂得真实才华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滥竽充数”。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成语故事。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滥竽充数”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查找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和用法。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运用“滥竽充数”进行口语表达。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成语“滥竽充数”的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运用“滥竽充数”成语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故事。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成语“滥竽充数”的起源和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成语“滥竽充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在学习成语“滥竽充数”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滥竽充数”。
2.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是否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3篇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3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3、发挥想象,给故事续写结尾。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今天,我就要考考大家。
看图猜成语,不用举手,直接喊出来就行!看看哪位同学积累最多,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ppt出示图画)2、大家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这些成语都是寓言,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3、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滥竽充数》,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4、齐读课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
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滥竽:吹不成调的竽。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5、你是怎么知道的?(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二、初读课文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品读故事1、聆听课文朗读,思考:__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2、在文中哪一个字,可以概括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行为?生思考回答师板书:(混)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个“混”字来深入理解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是描写南郭先生混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2)同学们,你认为这个句子中,最能体现南郭先生混的词语是哪一个?(装腔作势)(3)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找一找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样子的句子。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4)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来模仿一下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呢?同桌间互相做一做。
《滥竽充数》教案(精选10篇)
《滥竽充数》教案《滥竽充数》教案(精选10篇)《滥竽充数》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投影片。
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1、学习1——2自然段(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学习3、4自然段(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滥竽充数齐宣王必三百人混齐缗王一一听之逃《滥竽充数》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用法。
(2)通过讲解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自主学习成语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语,不滥用、不误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培养学生通过故事了解成语来源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
(2)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成语的生动形象。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滥竽充数”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滥竽充数”的来历。
(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内涵及其用法。
2. 讲述故事:(1)讲述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
(2)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3. 讲解成语:(1)详细讲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举例说明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运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是否运用了“滥竽充数”成语。
(2)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滥竽充数”成语的用法及背后的道理。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滥竽充数”成语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滥竽充数》优质教案
《滥竽充数》优质教案《滥竽充数》优质教案导语:《滥竽充数》这则寓言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宣王的儿子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逃走的一件事。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
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滥竽:吹不成调的竽。
(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感到有机可乘(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进去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本人心术不正)(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装腔作势还会有什么表现?(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人教版《滥竽充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滥竽充数》2. 教学年级:五年级3. 教学科目:语文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面对错误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伴,不盲目攀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故事,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引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2)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新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字典或询问同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解答心中的疑问。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滥竽充数”现象。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书写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1)学生收集其他成语故事,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字词掌握、课文理解和练习题的完成质量。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2. 学习运用这个成语进行造句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运用“滥竽充数”进行造句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述“滥竽充数”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滥竽充数》。
2. 新课讲授
(1)讲解“滥竽充数”的含义: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生活中有哪些“滥竽充数”的现象。
(3)讲解“滥竽充数”的用法,并进行造句练习。
3.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用“滥竽充数”写一篇短文。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解释“滥竽充数”的成语来源1.1.2阐述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1.1.3讲解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1.2教学导入1.2.1通过一个相关的故事或实例引入课题1.2.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1.2.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二、知识点讲解2.1成语解释2.1.1详细解释“滥竽充数”的字面意思2.1.2阐述成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1.3通过例句或故事,展示成语的用法和语境2.2相关成语拓展2.2.1引导学生思考与“滥竽充数”相关的其他成语2.2.2解释并比较这些成语的区别和联系2.2.3通过练习或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内容3.1成语来源及故事3.1.1讲解“滥竽充数”成语的出处和背后的历史故事3.1.2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探讨其所传达的道理和价值观3.1.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3.2成语的应用与拓展3.2.1讲解“滥竽充数”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场景和意义3.2.2引导学生通过例句或创作,将成语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3.2.3探讨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滥竽充数”成语的意思和用法4.1.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的能力4.1.3提高学生对成语背后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应用4.2.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和例句,培养对成语的感知和运用能力4.2.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深层含义的理解5.1.2成语的准确运用和语境把握5.1.3学生对成语背后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5.2教学重点5.2.1成语的字面意思和象征意义的讲解5.2.2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场景和意义的讲解5.2.3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的培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成语故事和相关图片6.1.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重点知识点6.1.3准备教学卡片或挂图,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成语6.2学具准备6.2.1学生需自备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和笔记6.2.2准备成语词典或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查阅和拓展学习6.2.3准备练习册或习题纸,用于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一个相关的故事或实例引入课题7.1.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7.1.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7.2知识讲解与讨论7.2.1讲解“滥竽充数”成语的意思和用法7.2.2分析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深层含义7.2.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成语的理解和感悟7.3实践与应用7.3.1通过例句或练习,让学生运用“滥竽充数”成语进行表达7.3.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入体验成语的应用7.3.3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八、板书设计8.1成语解释与意思8.1.1在黑板上明确写出“滥竽充数”成语的字面意思8.1.2用图表或简图展示成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8.1.3列出成语的常见搭配和用法,以例句形式展示8.2成语故事与背景8.2.1在黑板上简要概括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8.2.2用流程图或时间线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转折点8.2.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成语的含义和教训8.3成语应用与拓展8.3.1在黑板上列出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场景和例句8.3.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成语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8.3.3列出一些与“滥竽充数”相关的其他成语,进行拓展学习九、作业设计9.1词汇练习9.1.1设计填空题或选择题,让学生练习使用“滥竽充数”成语9.1.2让学生用“滥竽充数”成语造句,巩固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9.1.3设计改错题,让学生找出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成语并进行修改9.2写作练习9.2.1让学生运用“滥竽充数”成语写一篇短文或日记,提升写作能力9.2.2设计问题,让学生结合成语进行思考和论述9.2.3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写出一段对话或情景剧,展示成语的应用9.3拓展阅读9.3.1推荐一些与“滥竽充数”成语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故事、文章或成语词典9.3.3设计问题或讨论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10.1.2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10.2.2鼓励学生参加成语比赛或活动,提升对成语的兴趣和能力10.2.3推荐相关的成语学习资源,如成语故事书籍、成语学习网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滥竽充数》教案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环节包括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滥竽充数”的起源和故事背景。
2.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相关练习和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进行示范。
3. 练习与互动: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成语“滥竽充数”进行表达,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好奇心。
2. 讲解成语:详细讲解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示范例句:教师给出成语“滥竽充数”的例句,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
4. 练习环节: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填空、改写句子等实际操作。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成语“滥竽充数”进行表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语运用能力,进行互动游戏。
十位数的数字组成,要求使用连续递减的方式进行排列,请问有多少种排列方法?解答:连续递减的排列方式意味着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小。
我们可以从最大的十位数开始,逐步减小数字,直到最小的十位数。
最大的十位数是999999999,最小的十位数是111111111。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个数字之间的排列数量来确定总的排列方法。
例如,从999999999到999999991有9种排列方式,从999999991到999999981也有9种排列方式,依此类推。
我们可以将每个数字的排列数量相加来得到总数。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教案名称:滥竽充数教案一、教案概述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滥竽充数”这一成语的含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进一步提高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滥竽充数”这一成语的含义。
2. 能够正确运用成语“滥竽充数”来描述和评价特定情境或行为。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加强对现实生活中表面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成语“滥竽充数”的意义及其背后的蕴含。
2. 通过实例分析,运用成语“滥竽充数”进行评价和评论。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名词解释:成语“滥竽充数”——形容某人没有真才实学,却参与其中,只是充数,并不起实际作用。
(2)成语运用: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探讨成语“滥竽充数”的适用情境,并展示学生对不同情境的理解和评价。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解释并讨论成语“滥竽充数”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其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案例,并运用成语“滥竽充数”来描述和评价。
(3)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案例及相关观点,老师引导全班总结案例,扩展对成语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有人滥竽充数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 你怎样理解成语“滥竽充数”?2. 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对成语“滥竽充数”进行解释,并提供相关例子进行说明。
3.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案例,讨论涉及滥竽充数的情境,并运用成语进行描述和评价。
4. 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的案例和相关观点,全班共同讨论和总结。
5. 拓展活动(15分钟)老师提供一些其他与成语“滥竽充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集思广益,拓展对成语的理解。
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滥竽充数》教案1一、习作要求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
二、教学方法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
2,从说到写,说写结合,段落连成文章。
三、教学准备1、阅读,研读原文2、课件(从网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六、教学过程(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
(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5、教学小结:“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
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在课堂上独立写作,然后交流和评估激励措施。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2.学生分组阅读讨论,老师指导。
3、小结:“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
板书:扩写点装逃4、说词说句练习。
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6、说词说句练习。
滥竽充数教学案例(通用2篇)
滥竽充数教学案例(通用2篇)滥竽充数篇1师:南郭先生后来又去了哪里?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结果如何?(给学生五分钟想象思考的时间)生:南郭先生用完了身边的俸禄,想靠打工来维持生计。
可他臭名远扬,人们都不要他,怕他再像以前一样没有真本领,滥竽充数。
生:南郭先生逃走后,他四处打听,哪儿可以再混口饭吃的,他打听到秦国的国王爱听吹笛,他又来到了秦国,混在表演的队伍中——按着笛眼儿,鼓着腮帮装样子吹起来。
而这个国王耳朵很灵,听出了有人滥笛充数,就把南郭先生处死了。
生:南郭先生把得到的俸禄全用在吃喝上了,最后没钱吃饭,没有工作,活活饿死在街头。
师:这就是好逸恶劳的下场,结局真够悲惨的!生:我想象中的结局和他们的不一样,师:请讲。
生:南郭先生离开齐国后,决心用心吹竽,靠真本事吃饭,便走访各地,拜了一位吹竽大师,经过数个寒冬酷暑,他终于把竽吹得优美至极。
他重新来到齐泯王面前,获得了国王的高俸禄,并得到终身聘用。
生:南郭先生来到山林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呀。
于是他改过自新,靠自己的刻苦练习终于掌握了吹竽的真谛。
于是他收了许多的徒弟,把毕生的本领都教给了他们,并不忘时时叮嘱:做人要脚踏实地,要练得真本领,千万别滥竽充数呀!……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发生过像滥竽充数那样的事情呢?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生:早上齐读课文时,我就滥竽充数,嘴巴一张一合装出在读的样子,当值日生来时,我就把声音提高些。
我想以后我不会这样了,这样对自己的学习是不利的。
生:以前,英语老师布置我们抄单词后自己默一遍,我就抄了一下,没默。
第二天,老师一检查,就发现我在滥竽充数。
学了这个故事后,我希望大家在学习上千万不能滥竽充数,要实实在在去掌握一些知识。
生:有些做生意的人,坑害顾客,拿次品充在真货里,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做一个人,应堂堂正正,光明正大。
师:是啊!做生意当以诚信为本,切莫滥竽充数,否则是害人害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案
例(教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案例(教案文
本)
师:南郭先生后来又去了哪里?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结果如何?
(给学生五分钟想象思考的时间)
生:南郭先生用完了身边的俸禄,想靠打工来维持生计。
可他臭名远扬,人们都不要他,怕他再像以前一样没有真本领,滥竽充数。
生:南郭先生逃走后,他四处打听,哪儿可以再混口饭吃的,他打听到秦国的国王爱听吹笛,他又来到了秦国,混在表演的队伍中——按着笛眼儿,鼓着腮帮装样子吹起来。
而这个国王耳朵很灵,
听出了有人滥笛充数,就把南郭先生处死了。
生:南郭先生把得到的俸禄全用在吃喝上了,最后没钱吃饭,没有工作,活活饿死在街头。
师:这就是好逸恶劳的下场,结局真够悲惨的!
生:我想象中的结局和他们的不一样,
师:请讲。
生:南郭先生离开齐国后,决心用心吹竽,靠真本事吃饭,便走访各地,拜了一位吹竽大师,经过数个寒冬酷暑,他终于把竽吹得优美至极。
他重新来到齐泯王面前,获得了国王的高俸禄,并得到终身聘用。
生:南郭先生来到山林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呀。
于是他改过自新,靠自己的刻苦练习终于掌握了吹竽的真谛。
于是他收了许多的徒弟,把毕生的本领都教给了他们,并不忘时时叮嘱:做人要脚踏实地,要练得真本领,千万别滥竽充数呀!
……
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发生过像滥竽充数那样的事情呢?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早上齐读课文时,我就滥竽充数,嘴巴一张一合装出在读的样子,当值日生来时,我就把声音提高些。
我想以后我不会这样了,这样对自己的学习是不利的。
生:以前,英语老师布置我们抄单词后自己默一遍,我就抄了一下,没默。
第二天,老师一检查,就发现我在滥竽充数。
学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希望大家在学习上千万不能滥竽充数,要实实在在去掌握一些知识。
生:有些做生意的人,坑害顾客,拿次品充在真货里,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做一个人,应堂堂正正,光明正大。
师:是啊!做生意当以诚信为本,切莫滥竽充数,否则是害人害己。
生: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如果像南郭先生这样,会一辈子被人瞧不起。
生:我觉得没有真才实学是不长久的,总有一天会露馅儿,最
后只能落得逃走的下场,所以我们生活中绝对不能滥竽充数,只有多学多问,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真本领去获得别人的尊重。
……
反思: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凑数。
我在教学的时候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理解寓意有所感悟。
为深化对成语寓意的认识,我引领学生对故事的结局作了想象延伸,让学生想象南郭先生从此以后干什么去了,他的思想与行为有了什么样的改变。
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看到滥竽充数的人和事。
这样的延伸大大地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故事结尾的想象中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并将这种思想认识,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落实到了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去,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