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唱歌综合课 我的中国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的中国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游子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通过找旋律和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很好的了解歌曲的结构。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验歌曲中的情绪情感变化,抒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能很好的体会歌曲中的爱国情怀,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教学难点:感情的感情处理,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情感为主。
以问答方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判断;使用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并通过对比两个乐段结束句的不同,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
整节课以情贯穿其中。
教材分析:《我的中国心》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 1984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深深的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深情诉说,刻画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歌曲结构为A+A+ B +A′曲式结构。
A 段6-3五声音阶结构的旋律给人一种深沉平稳抒情的感觉。
B 段的两个乐句以模进的形式产生高潮让人心潮起伏,思乡之情一浪高过一浪。
最后又回到A 段的平静。
结束句提高八度音高来表达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演唱一首歌曲,请大家欣赏。
播放《我的中国梦》伴奏并演唱。
欣赏后介绍:这是2014年央视春晚上的一首歌曲,大家知道《我的中国梦》的演唱者是谁吗?介绍歌曲及演唱者张明敏。
张明敏(1956 年9 月-),香港著名歌手,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爱国歌手"之称。
(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并学习张明敏先生演唱的又一首不朽名曲,叫《我的中国心》。
初中音乐《鉴赏我的祖国》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播放第一组图片,解放军抗洪抢险
2、播放第二组图片: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战士一口炒面一口血的图片
3、提问图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4、用“讲”的方式欣赏作品
6、提出问题(1)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2)通过聆听你联想到了什么
互动与创编活动
老师教一些简单动作,师生一起互动。
总结
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播放《祝福祖国》下课
1、学生认真聆听并感叹先辈的不易
学生跟着老师打拍子
1、有利于帮助更好的感受与理解作品
2、容易在爱国的情怀上与学生形成共鸣
突出了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聆听和鉴赏音乐的方法
板书设计
《我的祖国》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我的祖国》这首作品唤起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弘扬了社会上的正能量,激人奋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鉴赏《我的祖国》。
2、分析、探究音乐作品的构成要素及艺术特点。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当下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淡薄,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是陌生的,只是平常自己在电视上或者文艺晚会上听听音乐。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感受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老师加以讲解,这样才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品:
1、关于体裁
2、本作品分为七个部分
3、歌曲的特点:
节奏的特点,八分或者附点节奏比一比(做拍手游戏)
6.看歌谱听音乐
找出6/8和9/8拍子的位置并分析歌曲可以分几部分(A﹢B)
歌曲分析:单二部曲式结构:
A段旋律起伏,优美动听,深情地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依恋.
初中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演唱《我的祖国》教案2

《我的祖国》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我的祖国》,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2、知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
3、过程与方法: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祖国》,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
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
林华所填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
诸如:两条一冷一暖的消小溪;由两条小溪汇合而成的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沿岸的乡村婚礼;河水湍急的冲过那险峻的峡谷;月影下的水仙女在舞蹈;浩浩荡荡的沃尔塔瓦河流过布拉格城,并静静地流向远方。
这首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和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说说为什么?2、指名学生回答。
3、你们的这种情感代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感情,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吧!(揭示课题)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我的祖国》感受作品,熟悉旋律。
2、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3、简单介绍作者。
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
1824年出生于莱托米希尔,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
他出生在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
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六岁就举行钢琴演奏会,八岁开始作曲。
他的启蒙老师是捷克卓越的音乐家约瑟夫·普罗克什,斯美塔那从他身上得到了很深的教益。
我的祖国初中音乐课教案

我的祖国初中音乐课教案课程类型:音乐课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中国的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
3. 中国的民间音乐和民族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歌曲,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祖国有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二、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介绍中国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如五声音阶、古典诗词、民间风情等。
2. 教师讲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特点和区别。
3. 教师介绍中国的民间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概念和分类。
三、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中国音乐的优美和深情。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四、实践和创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筝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的歌曲或乐曲。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音乐创作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和参考书。
2. 民族乐器实物或图片。
3.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响。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进行跨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3.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我的祖国(合唱落实)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我的祖国》第二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我的祖国》2.课时:13.所属单元: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音诗画》4.合唱课5.教学方法:聆听分析、教师引导、小组讨论6.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二、课标要求能够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自信有感情的演唱合唱,并在合唱中训练中积累演唱经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我的祖国》的第二讲,是在上节课演唱完整的基础上对歌曲的第一段做出力度、速度、情感的对比。
本节课重点是第三段合唱的落实,学生要在轻声高位的状态下演唱出立体的二声部。
四、学情分析由于整首歌曲比较长,所以上节课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比较吃力,几乎用了一节课才能把歌曲完整唱下来,但是歌曲的情感处理以及力度的变化几乎没有唱出来,但是在课堂快结束时终于看到了希望,相信本节课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如何用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的情绪,并能够用轻声高位的方式来演唱歌曲的合唱部分,在演唱的同时感受合唱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完整演唱《我的祖国》能够在尝试模仿合唱演唱方式的基础上来探究音乐要素对歌曲的作用,最后全班集体合作演唱整首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完整的演唱歌曲在体验合唱和声魅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团结协作,并且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
六、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且重点落实合唱部分。
2.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演唱3.突破方法:聆听分析、发声练习建立立体听觉与演唱能力,轻声高位调整音色。
七、板书设计我的祖国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发声训练1歌曲情感处理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沃尔塔瓦河》的主旋律1.教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
2.学生跟着钢琴来演唱主题。
二、发声练习1.首先用SI来练习气息,每次记得把气息吐干净让后再吸气,深吸气,把气息吸到丹田。
2.本条练习主要为歌曲的换气以及力度变化服务。
3.始终要贯穿轻声高位。
初中音乐_歌唱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乐_歌唱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歌唱祖国》教学设计教学⽬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进⾏曲风格的作品,并感受祖国的美好。
2、过程与⽅法⽬标: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分段学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标:能够准确把握节奏、节拍、⾳准等⾳乐要素,感受不同段落的情绪变化。
能较好地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1、能听好前奏,准确唱好起句,感受弱起⼩节及旋律的推动感2、唱准附点节奏及⼀字多⾳处。
3、理解歌曲的结构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4、歌曲中的⾳乐记号:D.S. 反复记号。
教学过程⼀、感受开国⼤典,导⼊新课1、PPT展现开国⼤典图⽚及视频,感受壮观的开国典礼。
2、引出开国⼤典亿万见证者中的其中⼀位——王莘。
PPT简介《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介绍歌曲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开国⼤典视频⽚段,激发学⽣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了解歌曲背景及词曲作者,知道《歌唱祖国》在作者及国⼈⼼中的重要意义。
⼆、新歌学唱(⼀)聆听歌曲1、聆听歌曲第⼀段,思考歌曲的演唱风格。
(1)选择:A、进⾏曲B、民歌C、抒情歌曲(2)了解进⾏曲含义。
(3)聆听进⾏曲风格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设计意图】⾳乐课是参与性极强的学科。
学⽣从观看、聆听中积蓄着丰富的情感,通过聆听、踏步感受进⾏曲特点,把内⼼积累的感受转化为肢体参与的体验,⾝⼼愉悦的同时认知也更深⼊。
2、聆听歌曲第⼆段,思考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速度:中速情绪:激动、⾃豪地复习2/4拍指挥图3、聆听歌曲第三段,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聆听时挥2/4拍指挥拍)播放歌曲第三段时,PPT同时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相关图⽚。
思想感情: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美好⽣活的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欣赏歌词对应图⽚,加深对歌曲思想感情的理解。
4、完整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乐结构及起唱特点。
(1)引导学⽣为歌曲分段:A呈⽰段B 对⽐段A’再现段(2)认识不完全⼩节,感受弱起⼩节。
八年级《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八年级《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八年级《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祖国》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的开关曲,此歌曲属于“交响诗套曲”的音乐体裁,属于大型器乐体裁形式之列《我的祖国》是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
学情分析:面对这类大型音乐体裁,初中学生很可能会遇到欣赏音乐以及认识其文化内涵方面的困难,另外对于民族音乐,特别是外国民族音乐知之甚少的他们在学习兴趣上也肯定不够浓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用6/8拍的指挥和强弱规律体验这首歌曲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交响诗之类的音乐感兴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唱会《我的祖国》前四句的旋律,为更好的学习后半部分的旋律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我的祖国》中气息的掌握和弱起小节控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那些著名的音乐家吗?”生:“聂耳”“冼星海”“那国外的的音乐家们你们又知道多少呢?”生“莫扎特、贝多芬”“同学们太棒了,这些著名的音乐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音乐文化财富,今天老师在这些大家熟悉的音乐家后面再为同学们推荐一位捷克族著名的作曲家斯美塔那。
”1、简介斯美塔那(1824-----1884)年,捷克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从小出生在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六岁举行钢琴演奏会,八岁开始作曲,他的一生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民族歌剧的创作中,一生共创作了10部歌剧,他是捷克民族歌剧的奠基人,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和最主要的体表人物,被稍作“波希米亚新音乐之父”。
(1864---1874)十年中历经三个女儿相继去逝。
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写下了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1884年由于受耳聋的折磨,因此引发了精神疾病病逝于布拉格附近的精神病院。
初中歌曲我的祖国教案

初中歌曲我的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歌词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我的祖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等,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歌曲创作于1956年,是我国著名的抒情歌曲。
2. 歌曲结构:歌曲为二部曲式,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家乡的思念;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激昂,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保卫祖国的决心。
3. 歌词内容:歌曲歌词描绘了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能够流畅地演唱《我的祖国》。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程的演唱,以及节奏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曲家及歌词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1)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音高。
(3)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如音高、节奏等。
3. 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我的祖国》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我的祖国》。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体会到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
3. 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初中音乐《我的祖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年级:八年级课型:唱歌课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音乐》(15)八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课题: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时《我的祖国》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我的祖国》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我的祖国》难点:能够流畅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法与学法:教学方式:借组多媒体展示音画、运用对比、感受体验、讨论交流等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模唱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也有一定基础,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具:多媒体平台、课件、钢琴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
林华所填写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
这首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和真挚感情。
一、导入1.请同学们看两个词语“音乐”“情感”,有什么关系?音乐创作者,他们源于内心、生活的感受,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于是有了音乐。
而我们通过聆听音乐,联想到音乐描绘的内容,后产生情感。
2.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力,听听这段音乐描绘了一幅流动还是静止的画面?对流动的,我们生活中,哪种是流动的,对水,我们也可以说是小河或者是小溪,,接着,往下欣赏,当水流碰到动画,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感受?二、聆听1.聆听音乐(引子)刚刚观察到了有几条小河在流动?2.再次聆听(引子)画面中两条曲折交错的线条,不仅代表着波西米亚群山中涌出的两股清泉,更代表了水的各种形态,它们终将汇成条条江河,最后奔腾的涌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3.聆听主题4.作者及作品简介这两段音乐的作者是捷克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斯美塔那。
捷克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国家,几千年来深受周围大国的压迫与侵略,但捷克人民面对强大的侵略势力毫不畏惧。
人教版歌曲《我的祖国》九年级音乐(上)导学PPT课堂教案

676 .
232 .
倚音
写在音符左上方或右上方的小音符, 写在左上方的称为前倚音, 写在右上方的称为后倚音。
56 .
宽厚、广阔、亲切 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最动听的音乐主题之一
祖国的美好河山唤起了战士们的激情,并增添了无 穷的战斗力量。
欣赏完影片中的歌曲,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歌曲唱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歌唱了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分为A B两个乐段。分别在演唱形式、速度、 情绪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波音
歌曲《我的祖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唱至今, 有非常多的著名歌唱家翻唱,融入他们各自的声音表达 色彩和情感表达方式,让这首歌曲一直生生不息。 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
欣赏其他演唱版本 歌曲分为主歌和副歌两部分。主歌共四个乐句,旋律从
较低音区开始,然后向上八度跳进,气息宽广、舒展、情感 真挚细腻,旋律委婉动听,被称为现代中国音乐史上最动听 的音乐主题之一。
副歌部分以混声合唱形式出现,从富有动力感的四度音 调和宽广的节奏开始 ,这种宏阔壮丽的气势一直贯穿到全曲 结束。前后两部分在音乐个性上构成了整体性的对比。
歌唱祖国:
有国才有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无论何时何地, 我们都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忠诚于自己的祖国。
请大家起立,跟老师一起满怀深情,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对朝鲜战场上英雄们的崇敬之情,用歌声表达出来吧。
谢 谢 观 看!
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中的主题曲。拍摄于 20世纪50年代,是刘炽和乔羽两位老先生的联手佳作。
人音版初音八上4.1我的祖国教案

(4)思考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学习心得,分享对《我的祖国》的理解和感受。
2. 作业反馈:
(1)在下次上课时,请学生展示自己复习《我的祖国》的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检查学生查阅的资料,了解他们对民歌分类和特点的理解,提出改进建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我的祖国》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合唱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我的祖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音乐审美、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理解和音乐创造四个方面。
1. 音乐审美:通过欣赏和学唱《我的祖国》,使学生感受祖国美丽风光和悠久历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音乐表现: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将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通过合唱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14. 音乐表现: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将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通过合唱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15. 音乐文化理解:通过分析《我的祖国》的旋律特点、节奏、音色等,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能力。
16. 音乐创造:在合唱实践中,学生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调整音色、音量等,以达到更好的合唱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具体包括:
人音版初中音乐 ☆我的祖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我的祖国》并融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体验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在合唱实践中体会和谐之美与合作之快。
2.过程与方法: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通过聆听、演唱,感受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在合唱中树立良好的声部意识。
3.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
能够把握好歌曲较长乐句的呼吸。
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也有一定基础,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首歌曲较长,篇幅较大,又有合唱部分,在艺术上要求较高,如果能圆满完成任务,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所以在有效歌唱实践上下工夫。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变声期,歌唱声音及音准不够稳定,这首歌曲音域又比较宽广,所以在歌曲学唱中采用高位轻声的方法比较适合,有利于学生在聆听的感觉中建立音高及和声概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祖国》,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合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用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
二声部合唱学习的音准,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结合旋律的起伏表现歌曲的情绪,以及二声部的合唱训练。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我的祖国》并融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体验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在合唱实践中体会和谐之美与合作之快。
2.过程与方法: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通过聆听、演唱,感受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在合唱中树立良好的声部意识。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音诗音画《我 的 祖 国》

我的祖国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
林华所填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
这首歌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和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1、熟识、掌握合唱的演唱形式,学唱歌曲《我的祖国》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唱合唱曲《我的祖国》教学难点:掌握合唱演唱形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方式:借用多媒体展示沃尔塔瓦河,运用感受体验—交流讨论等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随后进行音乐互动—师生问好。
(二)课前导入1、首先展示沃尔塔瓦河的美丽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让学生首次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随后展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
并提问:(1)刚才所看到的第一条河流景色有什么特点?(2)对比两条河流的景色有何异同点?2、简介捷克共和国的沃尔塔瓦河引出作者—斯美塔那,从而引出课堂主题—《我的祖国》三、新课教学1、整理知识点:齐唱、轮唱和合唱,熟识、掌握合唱知识点内容,掌握合唱的演唱形式。
2、分析、对比两首不同国家的歌曲,并判断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巩固合唱知识点内容)(中国—《我的祖国》捷克—《我的祖国》)3、教师简介歌曲—《我的祖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
4、欣赏歌曲《我的祖国》第一部分,并思考问题:(1)、第一部分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2)彩色标注的符号是什么意思?5、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歌曲,并跟随音乐打节拍。
6、听电子琴伴奏,模唱第一句歌曲旋律,注意音高与节奏。
(这一环节处理、纠正学生的发声及节奏问题。
)反复练习三次。
7、随后模唱第二部分旋律,并对比两部分有何异同。
(分清高音部分与低音部分)8、跟随电子琴,完整模唱两部分的旋律。
初中音乐_歌唱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课题:歌曲《歌唱祖国》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教学难点: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板书设计歌唱祖国音乐知识:1、二段体 A + B 2、三段体 A + B + A 或 A + B +C教材分析:《歌唱祖国》是由王莘于1950年9月作词作曲,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
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有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
教学过程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
今天这节课之前先听一首歌曲,听完之后来思考下歌曲表达的感情。
《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回答:爱国老师总结:大家知道,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每一个中国人都对祖国充满了热爱之情,为了抒发对祖国的爱。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歌唱祖国》我们先来听一下范唱,但是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听,1).这首歌曲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运用?2).你的感受如何?(放音乐)师:听完歌曲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生:运动会,军队,行进的时候——师:第二个问题————生:很激昂,很催人奋进、雄壮(感受)师:大家总结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总结的就是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歌唱祖国》的体裁,就是进行曲。
四、新授教学:(一)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二)、歌曲学唱1、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演唱情绪。
初中音乐_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然后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1、直接欣赏一组沃尔塔瓦河的风光图片,同时背景音乐为《沃尔塔瓦河》然后提问?师:刚才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是哪一条河流?2、通过介绍捷克共和国的沃尔塔瓦河引出作者斯美塔那同时引出本堂课的歌曲《我的祖国》。
三、新课教学:(一)、学唱旋律1、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速度?(2)、彩色标注的符号是什么意思?2、模唱《我的祖国》的第一句旋律。
这个环节将处理学生的发声,纠正她们的问题。
3、模唱第二句旋律。
这个环节将处理学生低音的演唱。
(音高落下,但声音的位置不变)4、模唱第三部分旋律。
5、完整哼唱第一乐段。
6.再一次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情绪?(2)、第二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引入转调的概念。
7.模唱第二段旋律,同时处理最后的渐弱句。
8.完整哼唱全曲旋律,为学唱歌词做好准备。
(二)、学唱歌词1、演唱歌词。
在这一遍将处理学生不正确的地方。
并且处理学生的气息。
2、分组演唱歌曲。
3、第一句一起唱,第一段第一遍歌词女生唱,第一段第二遍歌词男生唱,第二段歌词一起唱,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第二段的情绪和前面的对比。
四、情感升华:1、让学生分析歌词中描述了哪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2、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一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同学们今天能够幸福地在自己的国土愉快的学习生活,那么请同学们把自己对祖国的这份情感用你们的歌声尽情地表达出来。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喜欢流行音乐,对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太感兴趣。
再加上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所以我要求学生再演唱歌曲时要轻声不喊叫,整齐的开始与结束。
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与歌唱习惯。
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
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初中音乐教案大单元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大单元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对《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我的祖国》2. 相关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我的祖国》的学唱和理解2. 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我的祖国》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
2. 学唱歌曲:(1)教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2)分析歌曲结构,讲解歌曲的高潮和情感表达。
(3)分组练习,加强合唱部分的配合。
3. 了解民族音乐文化:(1)介绍《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讲解歌曲中所体现的民族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3)欣赏其他相关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4. 情感体验:(1)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我的祖国》的重要性和价值。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我的祖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2. 歌曲《我的祖国》乐谱。
3. 相关民族音乐作品CD或视频。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确保教学质量。
3. 结合课堂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初中音乐_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我的祖国》,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学生通过听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主题片段,从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分析、体验、探究、模仿等教学方法,体会作曲家斯美塔那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从而使学生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我的祖国》。
2. 通过欣赏主题旋律,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丰富想象力,感受到河水奔流不息的情景。
三、知识与技能:1. 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生平及贡献,知道民族乐派的作品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民族情感的音乐共性。
2. 通过赏析,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祖国》,体会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演唱的音准、力度、节拍及调式色彩的变化,感受和体验音乐家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请同学们看两个词语“音乐”“情感”,有什么关系?音乐创作者,他们源于内心、生活的感受,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于是有了音乐。
而我们通过聆听音乐,联想到音乐描绘的内容,后产生情感。
2. 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力,听听这段音乐描绘了一幅流动还是静止的画面?二、《沃尔塔瓦河》主题1. 聆听音乐(引子)谁感受到了?这幅流动的画面像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聆听2. 再次聆听(引子)画面中两条曲折交错的线条,不仅代表着波西米亚群山中涌出的两股清泉,更代表了水的各种形态,它们终将汇成条条江河,最后奔腾的涌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3. 聆听主题4. 作者及作品简介这两段音乐的作者是捷克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斯美塔那。
捷克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国家,几千年来深受周围大国的压迫与侵略,但捷克人民面对强大的侵略势力毫不畏惧。
我的祖国教案音乐欣赏课

我的祖国教案音乐欣赏课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和特点。
2. 学习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音乐欣赏课教案。
2.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录音。
3.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教师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和意境。
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和特点。
通过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展示,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和特点,如古琴、二胡、京剧音乐等。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3. 学习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教师播放几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广陵散》、《二泉映月》、《梁祝》等,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并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音乐知识和背景故事,增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4. 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欣赏。
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包括对音乐作品的介绍、欣赏点评和感悟体会。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5. 总结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鼓励学生多多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写一篇欣赏文章,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七、板书设计。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欣赏。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我和我的祖国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我和我的祖国说课稿初中音乐课说课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我的祖国》,下面我会从以下七个方面去说课: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3、重点难点4、课时安排5、学情分析6、教法7、教学程序。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选自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走进音乐世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是我国现代题材的一首优秀创作歌曲。
演唱者以第一人称手法,用歌声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情,是许多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歌曲的旋律舒展流畅,歌词纯朴无华,旋律与歌词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歌曲为6/8 与9/8 拍子结合,为主歌、副歌的两段体结构,旋律在B 段从1-1 八度变换至高音的段落,令人心潮澎湃,把与祖国的永不分离的情感比作大海永不干涸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这首歌曲不管是独唱还是合唱,虽然风格不同,但对祖国眷恋之情依然表现得令人神往。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和演绎,激发起学生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聆听、模仿、探究、练习。
3、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感知复拍子的音乐律动感,学会歌曲并能独唱与合唱作品。
三、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歌曲的不同版本的演绎来认识人声并辨别唱法。
2、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1、乐理知识学习:对歌曲中复合拍子的把握和学习,并能区分单拍子和复拍子,并且学习附点音符。
2、演唱:要让学生克服对自己声音的自卑感和激发学生对歌唱的热情,并能在合唱中学习团队精神。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40 分钟)五、学情分析(学法):借助听、看、说、唱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想象力;共同完成对复拍子的律动感掌握、适用的旋律和情感表达和总结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男女生均可能独立完成作品的演唱并能合唱作品;能认识独立演唱和合唱的区别;认识人声演唱的类别;总之,始终把音乐的参与感受活动放到重要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我的祖国》,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学生通过听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主题片段,从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分析、体验、探究、模仿等教学方法,体会作曲家斯美塔那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从而使学生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我的祖国》。
2. 通过欣赏主题旋律,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丰富想象力,感受到河水奔流不息的情景。
三、知识与技能:1. 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生平及贡献,知道民族乐派的作品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民族情感的音乐共性。
2. 通过赏析,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祖国》,体会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演唱的音准、力度、节拍及调式色彩的变化,感受和体验音乐家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请同学们看两个词语“音乐”“情感”,有什么关系?音乐创作者,他们源于内心、生活的感受,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于是有了音乐。
而我们通过聆听音乐,联想到音乐描绘的内容,后产生情感。
2. 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力,听听这段音乐描绘了一幅流动还是静止的画面?二、《沃尔塔瓦河》主题1. 聆听音乐(引子)谁感受到了?这幅流动的画面像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聆听2. 再次聆听(引子)画面中两条曲折交错的线条,不仅代表着波西米亚群山中涌出的两股清泉,更代表了水的各种形态,它们终将汇成条条江河,最后奔腾的涌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3. 聆听主题4. 作者及作品简介这两段音乐的作者是捷克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斯美塔那。
捷克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国家,几千年来深受周围大国的压迫与侵略,但捷克人民面对强大的侵略势力毫不畏惧。
而斯美塔那的音乐作品恰恰描绘了捷克人民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因此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著名的就要数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了,而我们刚才听的那两段音乐,均出自于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尤其第二段音乐,不仅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同时也是整部交响诗的灵魂。
它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
三、歌曲《我的祖国》1.引入由于这段旋律太美了,人们不仅愿意聆听,更想发自内心的歌唱它。
于是我国的词作者林华根据这段灵魂般的主题音乐填词而成了一首歌曲,并以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的题目《我的祖国》为其命名。
让我们来听一听。
2. 聆听歌曲下面我们来分段学唱一下这首歌曲。
3. 学唱第一乐段:1-16小节歌曲的开头描写了波西米亚群山中涌出的两股清泉,红色的温暖,蓝色的清凉。
刚从山涧涌出的时候,它们非常相似,因此作者使用了相同的旋律来表现它们。
(出示歌谱)视唱前先看歌曲拍号,6/8拍,强弱规律。
指挥这首歌曲时,以三拍为一个单位,打强拍、次强拍,类似二拍子。
边指挥边视唱歌谱,慢速,注意节奏、重音、气口。
听主题片段,练习指挥。
旋律的走向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画旋律线演唱歌谱。
(出示旋律线)观察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级进)这样的旋律进行可以描绘溪流的什么状态?(亲切、柔美,表现溪流缓缓流淌。
)演唱第一段歌词。
结合之前的旋律线,力度可以怎样处理?(加入渐强渐弱再次演唱第一段歌词。
)演唱第二段歌词(注意气口、歌唱的状态、吐字发音)通过这种力度处理,表达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4. 学唱第一乐段:17-24小节两条溪流在流淌的过程中由于地势的不同,形态发生了变化。
这两条旋律看上去完全不同,我们唱唱试试。
(是不是觉得唱起来又非常相似?)画旋律线再次演唱歌谱。
出示旋律线,完全一样。
为什么?这两条旋律有什么关系?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两条旋律相对应的每一个音都是三度关系。
(对比分析)旋律线由低向高发展,起伏变大,表现了什么?(溪流蜿蜒曲折,赞美的感情愈发高涨。
)5. 学唱第一乐段:25-31小节两条溪流继续向前,重合交错,最终汇聚成沃尔塔瓦河。
(视唱歌谱)这种短促重复的旋律带来什么感觉?(你追我赶,一浪接一浪)再次视唱,注意表现出沃尔塔瓦河的波澜壮阔。
6. 17-31小节加入歌词演唱第一段歌词。
后加入重音记号,注意表现重音时要搭气,不要用嗓子喊。
演唱第二段歌词:前半段分男女生演唱,注意三度关系。
后半段歌词表现的什么?(巨浪拍击着悬崖,发出轰然巨响)因此音乐情绪饱满而有张力。
7. 学唱第二乐段歌曲的后半段,主题由之前朦胧的小调转为明朗的大调,老师范唱,同学们感受一下。
学生直接演唱歌词。
结尾处延长,力度渐弱,给人怎样的感觉?(逐渐远去的感觉。
)8. 总结歌曲表达情感歌曲学唱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歌曲描绘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9. 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指挥。
注意歌唱状态,第一乐段前半部分渐强渐弱,后半部分分男女生演唱、重音记号等。
希望同学们用歌声表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
学生、老师对刚才的演唱进行点评。
(同学们用歌声表现了波澜壮阔的沃尔塔瓦河)出示沃尔塔瓦河图片四、交响诗《沃尔塔瓦河》1. 沃尔塔瓦河是纵贯捷克南北的一条最大河流,是捷克的母亲河。
斯美塔那用音乐的语言,再现了沃尔塔瓦河发源、汇聚、蜿蜒曲折、奔流向海的过程。
2. 作品结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比较长,完整的聆听需要12分钟左右,下面我们通过几段主题音乐来了解一下这部作品。
请同学们听的同时展开想象力,联想音乐描绘的流动画面。
作品从河水的源头开始描写,在波西米亚群山中,一冷一暖两股清泉从山涧涌出。
渐渐地,水流越来越大,两条小溪重合交错,最终汇聚成河。
这段旋律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对祖国炽热的爱。
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段灵魂般的主题。
沃尔塔瓦河向前奔流,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声的茂密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一场欢乐的乡村婚礼伴随着波尔卡舞曲传到它的岸边。
夜幕降临,静谧的月光下,美丽的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河面上翩翩起舞。
黑夜逝去,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顺着圣约翰峡谷奔泻而下,巨浪猛烈的冲击着悬崖峭壁,发出轰然巨响,预示着捷克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终于,滔滔河水冲出峡谷,它来到布拉格。
主题由暗淡的的小调转为明朗的大调。
沃尔塔瓦河流过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最后音乐逐渐平息,河水奔向无尽的远方……3. 这就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画面。
什么是交响诗呢?教师提示:交响乐、大型管弦乐曲,表现诗情画意、文学性内容。
总结:以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为素材,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五、小结学生总结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相辅相成)斯美塔那用音乐描绘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美丽景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抒发着他对祖国无限的深情及真挚的爱。
而我们通过聆听与歌唱,不仅赞美着斯美塔那的祖国,更表达了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希望同学们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音乐作品所传达的这种情感。
下课!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已掌握部分乐理知识,在唱歌方面比较突出,对歌曲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也有一定基础,但普遍偏爱流行音乐。
在歌唱方面,很多学生受现在流行音乐歌手的影响,吐字发音不清晰,发声方法不正确,歌唱状态不积极,气息支持也不够,最重要的一点是,大部分学生羞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不敢放声歌唱。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积极的歌唱状态,用舒缓的呼吸、圆润的歌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对于古典音乐,此前学生们虽然已经接触过中外管弦乐曲,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能够辨别乐曲中的部分主奏乐器及其音色,并对管弦乐曲的艺术表现力也有所感受和体验。
但是,学生对管弦乐队所使用的乐器及其音乐表现力了解不够,因而聆听欣赏标题交响音乐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困难,易失去耐心。
由于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比较长,完整的聆听需要12分钟左右,本节课主要通过几段主题音乐来了解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辩乐器音色,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了解音乐体裁、风格及相关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学生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来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体会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感。
效果分析《我的祖国》是一节融合欣赏、演唱、感受的综合课。
以歌曲学唱为中心,融入音乐要素基本知识,在理解知识点、学习歌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努力实现音乐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
课的开始以“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作为导入,接着欣赏了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引子与主题部分,学生通过画面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很快溶入到课堂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气氛。
本节课的重头戏就是歌曲的教唱环节。
这首歌曲音域宽广、意境深邃、乐句较长、篇幅较大,想让学生唱好很不容易。
对于这样的作品,怎样“教”?怎样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是教师应该关注的所在。
歌曲学唱之前,先通过动画版引子及主题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印象,紧接着适当的融入了对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及其作品的简介,为学生了解欧洲民族乐派及其音乐风格与表达情感做好铺垫工作。
在歌曲学唱环节,通过对旋律的分析,引导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表现力。
歌曲学唱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在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夸大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音乐知识和音乐要素。
教唱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积极的歌唱状态,使学生最终做到以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我的祖国》。
通过学习歌曲《我的祖国》,进而赏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音乐片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联想音乐描绘的画面,结合小河般形象的作品结构展示图,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捷克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及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是他在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创作完成的。
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音乐形象富有诗意,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交响诗共六个乐章,每个乐章可作为独立的标题交响诗演奏。
其中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交响诗中最著名、最具震撼力、最易于人们所理解与接受的作品之一,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