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与2011英语课程标准对比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版解读
➢ 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3.分级标准
➢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五个级别) ➢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
题 (二级、五级) ➢ 情感态度(二级、五级) ➢ 学习策略:基本策略(二级);认知策略、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 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
三级(初中七年级)
➢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 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 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 单书面材料。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编写简单的故事。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一件事 情,参与简单的角色表演等活动。
二、《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
➢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 神为指导思想;
➢ 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 ➢ 巩固和深化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着力解决十年改革尚未解决的问题; ➢ 适应未来十年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课标》修订的原则
➢ 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中等发展水平 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 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
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
高中阶段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
二、课程目标及分级标准——《课标》的 “第二、三部分”
在2011年版中使用“总目标”、“分级目 标”(第二部分)和“分级标准”(第三部分)三个 概念;
总目标提供了课程目标的核心框架;
分级目标是总目标的整体细化;
2001年版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原 稿修订稿人才素质的需要、信息时代的需要、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学生智力品格的需要。
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首次提出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2001年版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的比较历经十年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更加突出,进一步细化了学习英语教学的具体学习内容和要求,目标更加明确,内容阐述的更加清晰,课程理念进一步完善,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
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做的修订主要如下:1、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而言,英语是交流工具、认知工具、思维工具、发展工具,但不只是交流的工具。
认知工具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认知世界。
思维工具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发展基于英语特性的思维,弥补用汉语思维方式学习英语的不足发展工具则是促进自己终身发展的工具。
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尽可能通过英语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其实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工具性是指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人文性是指通过掌握本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小学英语新旧课程标准对比分析
小学英语新旧课程标准对比分析2011版与200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分析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版)》的修订特点,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性质、理念、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给教师的建议与指导也更加明确,本文对这些变化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与新课标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对比分析思考建议一、引言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作为英语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十年来,也推动着小学英语教育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引起了英语教育界认识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经过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发现《标准(实验稿)》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内容模糊,对小学阶段教学与评价的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案例等。
基于以上种种不足,教育部自2003年起开始组织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2012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
笔者在阅读了这两版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此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内容变化以及特点,同时提出笔者的思考。
二、《标准(实验稿)》与《课标(2011版)》的对比分析综合过去十年课改所取得的经验和总结,在深入分析当前课改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了当前社会现状、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划,《课标(2011版)》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目标、分级标准、实施建议进行了“反复研讨、重新思考、深刻认识和精心修订”(教育部,2012)。
比较2001版与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异同
比较2001版与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异同发布时间:2021-12-17T05:19:07.404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5期作者:宋辰宇宋书瑶[导读] 具体到英语学科,义教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原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变化不大,略有不同。
临沂大学山东临沂276000摘要: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修订后的各学科课标跟十年前的实验稿(2001)相比,总体特点概括为四点:一凸显德育修养、二强调能力本位、三体现内容创新、四落实调控减负。
具体到英语学科,义教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原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变化不大,略有不同。
关键词:双重特性;范围;可操作性《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是小学英语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教师有效的、连贯的、目标一致地开展英语教学工作。
国家《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是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小学英语课程的依据。
通过十年间的基础教育新课标的改革,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颁布,相较于2001年版的课程标准肯定会有所改动与完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内容方面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六至九级),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
(1)语音从“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从强调语音知识转为语音能力。
对要求学生了解的语音语调现象,明确提出了句子重读、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具体内容(原初中三级的要求)。
对关注度很高的音标教学问题,此次修订仍未提出具体教学要求和建议,学习进程设计上存在断层,留了点儿遗憾。
从过去十年实际情况看,多数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的中音标教学很难完全绕开。
(2)词汇修订课标首次明确了小学阶段的词汇表,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423个核心词汇。
英语新旧课标对比
英语新旧课标的对比东山县岐下小学李吓妹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性质: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是为了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这是由当时的学情决定的,学情决定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任务。
2011年的修订版已经逐步改变了语法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稳定地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并且修订版首次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质。
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
一、目标更明确清晰1.小学阶段目标的具体变化:(1)一级:基本未改变。
但3.4年级从写字母,单词,要求提高到模仿范例书写词句,并且要求学生对英语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乐于表达,模仿。
(2)二级:从能根据图片,词语等提示,写出简短的句子到写出简短描述,要求更宽泛,灵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体现学生主体性。
2.分级标准:语言技能:一级的听做技能,从根据指令做事情,做手工到做动作,实践性更强,操作简单,效率也更高。
说唱中规定学生能唱的歌谣和歌曲有所减少,主要还是依照学生的兴趣酌情增减,依据具体学情适当改变。
闽教版教材有几首歌曲拗口难唱,又与所教内容联系不大,这部分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权来选择歌曲进行教学,目的仍然是培训学生兴趣。
读写要求增加了写句子。
二级说技能,要求学生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短的小故事。
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用英语表达交流情感。
语言知识:二级的语音标准有所降低,其中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以及语言清楚语调自然,两条标准在修订版中没有列出。
在词汇部分,修订版明确提出要依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相应话题。
在语法部分,要求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法,而非单纯记忆语法,修订版也明确了动词在不同情况下的形式变化,用专业术语: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学习策略:在基本策略部分,旧版标准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练习和实践,修订版则要求学生能复习和归纳,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2001年版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的比较
2001年版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
标准》小学阶段的比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中重要的参照,它反映了我国小学英语学习的最新思想和方法。
2001年版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显示出,在10年的时间内,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生了诸多变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首先是教材建设,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没有提供教材构思,而2011年版则特别提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兼顾发展训练,全面贯彻英语课程标准”,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教材提供了重要借鉴。
其次是教学内容,2001版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着重把重点放在传统的阅读理解和语法基础上,而2011版则介绍了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品质观教育置于学习英语课堂的核心,加强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真实材料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使学生拓宽知识面,不断提升整体语言水平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001年版更重视传统教学方法,加强课外补充;2011版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教师内在修养,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此可见,10年来,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更加坚定信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制定完善的体系,加强多学科整合等,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小学英语教育体系。
修订英语课程标准
修订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变化2011年12月, 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修订后的各学科课标跟十年前的实验稿(2001)相比,总体特点概括为四点:一凸显德育修养、二强调水平本位、三表达内容创新、四落实调控减负。
具体到英语学科,义教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原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变化不大。
较明显的变化有四点:一是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六至九级),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
二是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
三是增加了小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明确范围,使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详细具体,针对性更强,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四是对课程试验中意见比较集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做了重点调整,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更强。
一、“前言”部分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动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水平”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
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度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无视对学生实际语言使用水平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使用水平,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升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水平的过程”一段内容。
二、“课程性质”部分删去实验稿课标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一段相关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综合语言使用水平等内容;保留了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发展基本交际技能和跨文化意识、促动思维发展、提升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等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理解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两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差异比较
两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差异比较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根据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而成的。
本文通过比较二者的差异,分析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特点。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改革;英语教学一、引言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伴随与指导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课标(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体系引发了教学方式、教材开发以及考试和评价体系的变革,带动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3 年,为了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广泛听取各实验区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力求通过进一步的修订,满足课程发展的需要,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12 年1 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2011 年版)》)。
笔者通过对比研究这两版英语课程标准,归纳了《课标(2011 年版)》的总体变化和特点。
二、《课标(2011 年版)》的总体变化及特点《课标(2011 年版)》删除了《课标(实验稿)》中有关高中的部分,使其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一样,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宪法";。
《课标(2011 年版)》在总体结构、课程理念及性质、设计思路和总体目标等主要方面延续了《课标(实验稿)》的思路,但对某些具体的内容及提法作了微调,使其更加符合英语学科的规律特点和要求。
主要表现在:1. 理念更先进。
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
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2. 目标更清晰。
在原有五维目标的基础上,特别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给予了更具体的分级描述;3. 方法更具体。
.2001与2011英语课程标准对比
(一) 前言部分突出外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国民素质教育,是国家开放的需要,是对外交流的需要,并强调其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性质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三)基本理念基本理念部分的修订以突出英语学科特点的思想为原则,修订原小标题及内容,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同时,在每一条理念中再次强调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及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特点。
(四) 课程设计思路明确指出了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五)课程目标本次修订将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表述。
保留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描述英语课程目标。
1.总目标将原课程性质部分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移至课程总目标部分,修改描述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个方面相辅相成.课程总目标还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课程总目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特征。
2.分目标为了更好体现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和过度,本次修订对分目标中一至五级分级整体目标描述作了仔细的文字修改使之更为准确,以体现级别间的差异和进阶关系.(六) (六)内容标准此次修订对各级别总体目标要求保持不变,只在具体要求上做适当调整。
具体调整如下:1.根据全国反馈意见与建议,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要求上进行调整,有的适当降低难度,有的修改文字以更好地体现表述的准确性,有的个别目标要求也略有提高.如:1)一级语言技能的“听做”要求中,将让学生能“根据指令做手工”的要求改为:“做动作”;因为各地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根据指令做手工’不具有可操作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相对2001版的变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初中英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2月1日颁布了。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
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
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
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
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
英语课程标准在语音教学上的变化及对策-最新文档
英语课程标准在语音教学上的变化及对策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笔者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在新旧版课标间的差异做以下理解并提出教学对策。
一、新旧课标在小学语音教学要求上的变化2001年版课标对小学语音教学的要求是:a)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b)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c)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d)了解单词有重音;e)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而2011年新版课标对小学语音教学的要求则是:a)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b)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c)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d)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
2011年版和旧版的差异是:新版课标强调通过对26个英文字母的名称、读音和写法的正确掌握来学习简单的拼读规律;强调要在语流中学习语音,在语流训练中掌握重音、重读、连读、节奏、停顿和语调。
新版课标还提高了评价的要求。
把原来的“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
并通过第二条“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来继续要求掌握原来所规定的“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新版课标还明确了音标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任务。
因此小学阶段只要求针对简单和基本的“字母的简单的拼读规律”进行语音教学。
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拼读法”初级阶段的教学相似。
为了整体地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在英语语音教学上的共同和不同的任务,笔者把2001年版和2011年新版课标对初中语音教学的要求也做了比较:新版课标强调了初中阶段必须进行音标教学和对读音规则的掌握,这就明确了过去10年里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要不要教音标,在哪个阶段来教音标的困惑。
同时也强调了语音教学必须强调语流训练,让学生在语流中训练中掌握正确、自然和流畅的语音语调。
二、对应新版课标在小学语音教学要求上变化的策略完成新课标修订版所规定的语音教学任务有很多策略。
笔者择要阐述如下。
1.英语字母表的读音教学和英美国家相比,中国在英语字母教学上的一个缺失就是我们在基础阶段只教了26个字母的名字,却没有教26个字母的发音。
2001年版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01年版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的比较历经十年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更加突出,进一步细化了学习英语教学的具体学习内容和要求,目标更加明确,内容阐述的更加清晰,课程理念进一步完善,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
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做的修订主要如下: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而言,英语是交流工具、认知工具、思维工具、发展工具,但不只是交流的工具。
认知工具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认知世界。
思维工具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发展基于英语特性的思维,弥补用汉语思维方式学习英语的不足发展工具则是促进自己终身发展的工具。
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尽可能通过英语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其实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工具性是指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人文性是指通过掌握本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国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终身学奠定基础。
2001课程标准试行版和2011正式版的区别
2001课程标准试行版和2011正式版的区别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
2001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稿)》,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十年的实践和探索,2011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分析2001课程标准试行版和2011正式版的区别。
二、课程目标2001课程标准试行版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而2011正式版则将“三维目标”调整为“四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化素养四个方面。
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文化素养的重视,也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面发展的追求。
三、课程内容2001课程标准试行版的内容比较宽泛,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而2011正式版的内容则更加具体和明确,强调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此外,2011正式版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四、课程实施2001课程标准试行版的课程实施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而2011正式版的课程实施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2011正式版还提出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五、课程评价2001课程标准试行版的课程评价比较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2011正式版的课程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2011正式版还提出了“多元评价”、“过程评价”等新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也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2001与2011英语课程标准 的观后感
2001与2011英语课程标准的观后感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2001 and 2011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their focus and goals. The 2001 standards were more traditional and focused on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grammar, vocabular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contrast, the 2011 standards emphasize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更加传统,侧重于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等语言技能。
与之相比,2011年的标准强调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和文化理解的发展。
The 2001 standards placed greater emphasis on rote learning and memorization, which was seen as necessary for achieving high scores on standardized tests. However, this approach often led to a lack of practical language skills and inhibited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critically.2001年的标准更加注重死记硬背和记忆,这被认为是取得标准化考试高分所必需的。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导致实际语言技能的不足,以及抑制学生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011年版课程标准与2001年实验稿课程标准比对
2011年版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1.“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001课程标准试行版和2011正式版的区别
2001课程标准试行版和2011正式版的区别2001年的课程标准试行版和2011年的正式版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两个重要转折点。
这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被制定,旨在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将就2001年课程标准试行版和2011年正式版的区别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2001年试行版和2011年正式版在编制的目的上有一定的差异。
2001年试行版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初期制定的,主要是为了试验和摸索新教育思想、新教育原则和新教育方法,对于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而2011年正式版是在经过10年试行版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及吸纳国内外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强调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施。
其次,2001年试行版和2011年正式版在主要内容上也有所不同。
2001年试行版的主要特点是“小班制、全脑开发、名师培训、素质教育、生活化教育、实验与探究、开发能力、德育为先、多元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培养。
而2011年正式版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包括思维品质、学科素养、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健康和谐等方面的要求,并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了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再次,2001年试行版和2011年正式版在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2001年的试行版主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个别差异、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采用分层教学和弹性学制等方式满足学生个别需求。
而2011年正式版则更加强调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此外,2001年试行版和2011年正式版在评价制度上也有所不同。
2001年的试行版强调“多元评价、个体评价、综合评价、以学为本”,主张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重视对学生软素质的评价。
两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对比
两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对比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标(实验稿)》伴随与指导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2003 年,为了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广泛听取各实验区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力求通过进一步的修订,满足课程发展的需要,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12 年1 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简称《课标(2011 年版)》。
(1)语言技能目标和语言知识目标方面的对比首先,《课标(2011 年版)》对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等分级标准的目标要求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删除了“根据指令做手工”等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将二级语言技能目标“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还删除了话题项目中的植物、玩具等话题,另外,《课标(2011 年版)》还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数量上由原来二级的700个单词改为600 至 700个,五级要求的1600个单词改为1500 至1600个。
在减少词汇量的同时,考虑到各地发展的差异,《课标(2011 年版)》还提出弹性建议,即各地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增加词汇量以及应该增加哪些词汇。
《课标(2011 年版)》中关于语言技能目标以及语言知识目标的设定相较于《课标(实验稿)》更加符合国情。
《课标(2011 年版)》适当调整了课程目标。
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阐述中,对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标准的要求从整体上都有所降低,以符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突出了学生在“写”方面的能力,强调了写作作为英语技能的重要性,具体见表1《课标(2011 年版)》语言技能修订情况与此同时,课标(2011 年版)在语言知识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强调了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常见的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具体见表2《课标(2011 年版)》语言知识修订情况:(2)文化意识对比《课标(2011 年版)》更加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提高,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的五级描述中和文化意识方面的描述中,具体如表3《课标(2011 年版)》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修订情况:总之,在情感态度方面,在五级的描述中,《课标(2011 年版)》将原来的“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改为“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提升了难度,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部分突出外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国民素质教育,是国家开放的需要,是对外交流的需要,并强调其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性质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三)基本理念基本理念部分的修订以突出英语学科特点的思想为原则,修订原小标题及内容,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同时,在每一条理念中再次强调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及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特点。
(四)课程设计思路明确指出了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五)课程目标本次修订将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表述。
保留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描述英语课程目标。
1.总目标将原课程性质部分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移至课程总目标部分,修改描述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个方面相辅相成。
课程总目标还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课程总目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特征。
2.分目标为了更好体现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和过度,本次修订对分目标中一至五级分级整体目标描述作了仔细的文字修改使之更为准确,以体现级别间的差异和进阶关系。
(六)(六)内容标准此次修订对各级别总体目标要求保持不变,只在具体要求上做适当调整。
具体调整如下:1.根据全国反馈意见与建议,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要求上进行调整,有的适当降低难度,有的修改文字以更好地体现表述的准确性,有的个别目标要求也略有提高。
如:1) 一级语言技能的“听做”要求中,将让学生能“根据指令做手工”的要求改为:“做动作”;因为各地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根据指令做手工’不具有可操作性。
(降)2)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中,将“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改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交际”。
(降)3)将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改为“能表演简单的英语短剧”。
(表述准确性)4) 在一级语言技能的“读写”要求中,增加“能模仿范例写句子”的要求;(升)5) 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降)6) 在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增加“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升)7) 将二级目标中“说”的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改为“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降)8) 将二级目标中“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
(升)9) 减少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中要求学生能唱的歌曲歌谣的数量,从原来的一级和二级能够分别会唱15-20首和30-4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减为能够学唱10-15首和15-3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
(降)10) 将三级目标中“说”的要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改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交流”;(表述准确性)11) 将三级目标中“读”的要求“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改为“能理解并执行有过学习活动的简短书面指令”;(表述准确性)2.在语言知识的要求上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改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对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指导性。
对五级目标的修订主要是为了提高表述的准确性。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 将原二级目标中对“语音”的要求从“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从强调语音知识转为语音能力。
2) 在原二级目标的“词汇”要求在原700词汇的基础上,确定了小学阶段的400个核心词汇,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这400个左右的词汇表达二级多规定的相应话题。
其余300词作为扩充词汇,根据教学进行学习。
修订后的要求有利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资源条件和教师条件的学校的教学在都能在帮助学生掌握这400个词汇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3) 明确了小学阶段对语法的要求:“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并能在特定语境中运用:1.名词的单复数形式;2.主要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3.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4.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5.简单句的基本形式。
”以前的要求没有明确小学还是初中,使得一些小学教师不清楚语法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结果是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材的难度和考试的难度。
4) 在二级目标描述中对“语言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为“了解和运用表示问候、告别、感谢、邀请、致歉、介绍、喜好、建议、祝愿、情感、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为小学教学更明确了需要学习的语言功能的内容。
便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测试。
5) 将二级目标“话题”要求中的‘植物’内容删除,文字也做了相应调整:“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内容。
”6) 调整并重新描述五级目标描述中对“语法”的要求:“1.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后同原课标:2.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3.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4.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3.在情感态度的要求上进行的调整和修改,如下:在二级“情感态度”的目标描述中,增加“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勇于克服”,并将描述顺序调整为:“1.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2.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3. 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4.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5.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6.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勇于克服。
”4.在二级“基本策略”的目标描述中,增加“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5.在文化意识的要求上进行的调整和修改如下:1) 在二级“文化意识”的目标描述中,增加“了解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中外文化差异”;2) 在五级“文化意识”的目标描述中,增加“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习俗”;并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改为“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七)实施建议1.除了增加导言部分外,对教学建议逐条进行了整合和文字修订,突出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同时,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2.本次修订所选的大部分案例都选自于一线优秀的英语教师。
本次修订还将原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中的‘使用建议’部分简化,移至教学建议中。
3. 这次修订还对评价建议进行了逐条修订。
还对评价案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调整,补充了大量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呈现,在各自部分又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呈现,更突出了对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指导。
此部分由衢州市白云学校林胜整理:《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2月1日颁布了。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提出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语言课程性质。
让语言教学回到了回馈社会实际运用的轨道。
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们可以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
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的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把原先直接阐述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放宽到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这不仅是对学生创新学习的鼓励,也是对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实际指导。
新版《课程标准》分级目标描述里,在一级增加了模仿范例书写词句,二级中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并首次增加了对学生在二级中要初步形成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习习惯的阐述能更好的引导教师去关注与学生的正确的语言学习习惯。
这是一个明确的教学任务。
在语言技能的分级描述中,一级听做删除了做手工的任务。
说唱中把歌曲和歌谣合并成了15首,降低了对于数量的要求。
读写方面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的要求。
这是对书写规范和习惯教学的细节指导。
在视听部分,明确了课堂视听时间的数量,这点充分考虑了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差异,把原先宽泛的指导更加明确与在课堂内完成学生的视听训练。
二级中,说的部分把基本语调的要求做了确认,同时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做简短叙述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就实际的语境对生活的话题展开讨论。
对于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具体的方面。
在写的部分增加了能写出简单的祝福语的要求。
玩演视听部分把童话剧改成了小短剧,把歌曲和歌谣的数量也合并成了30首。
同样明确了课堂的视听时间。
在语言知识的分级描述中,二级的语音明确要求能正确读出26个字母,而不仅仅是知道的要求。
增加了句子有重读的要求,并且具体阐述了对于语音中连读、节奏、停顿和语调的要求。
词汇方面,具体指导了要根据单词的音形意的策略来学习词汇。
同时就要掌握的词汇量做了具体的要求,掌握和运用分别是不同的词汇量。
语法部分要要求是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语法项目,而不是单纯的语法教学。
并且对具体要求掌握的方面对了详细的说明。
在功能和话题部分做了较多的删改,如增加了邀请、致谢、情感、喜好、建议和祝福等的功能语言表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