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课件 元代文学

合集下载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课件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课件

2、人物形象的发展
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个性更为鲜明, 增添了人物。例如张生、崔莺莺、红娘和法聪 的形象。
3、情节安排上
增加了张生害相思、莺莺探病、长亭送别、 出奔团圆等许多情节,丰富了故事内容,也突出 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4. 语言上
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也融入大量的 民间口语,使作品既富有诗意又生动活泼。如 《长亭送别》。
(四)诗词文
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但仍在继承唐宋 诗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第一节 话本小说
一、话本的产生: 1、话本定义:话本原是宋元间“说话”艺人 讲说故事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 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 “说话” (1)“说话”是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特殊 名称,相当于后世的“说书”。 大约隋唐时始称“话” 或“说话” 。
1.爱情。
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2.公案。
如《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

(二)小说话本的艺术成就 1.塑造一批下层人民的艺术形象,这在我国 小说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初步形成人民群 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3.通俗、生动的白话文学语言,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为后世通俗小说的创作开辟了 道路。
1.杂剧
杂剧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的 代表。
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
首先,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 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 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 群众基础。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 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 、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 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 合性的舞台艺术。

元代文学-PPT精品文档

元代文学-PPT精品文档

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 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 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 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 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 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 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 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 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盛誉两宋 的词,本来就是歌曲。曲,则突破了 词的某些限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格律。 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为与流行于南方 的南曲相区别,故称北曲。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 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 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 带白、背白等; 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 《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 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 传•王实甫》: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 记》 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 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 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 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西厢”故事的演变(1)
唐· 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 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 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 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 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 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最新古代文学精品课件元代文学1

最新古代文学精品课件元代文学1

孔齐《至正直记》载:“浙西风俗太薄者, 有妇女自理生计,直欲与夫相抗,谓之 私。……今浙间妇女虽有夫在,亦如无夫, 有子亦如无子,非理处事,习以成 风。”“尝见浙西富家,多以母妻之党, 中表子弟,使之入室混淆。”
语言风俗
延祐元年六月二十二日,中书省奏:“在 先诸王、妃子、公主、驸马、各千户每朝 现的,并不拣甚么勾当呵,夏间趁青草时 月来上都有来。如今推称着缘故,不商量 了入大都去的多有,依先体例,休教入大 都去,不拣有甚么奏的并朝现来的勾当呵, 夏间来上都者。端的有忙勾当呵,差使臣 呵,怎生?”奏呵,“那般者。阔阔出、 撒孙每根底说了,教省会与各枝儿者”。 麽道,圣旨了也。钦此。
“答剌孙”(酒) “虎剌孩”(盗贼) “胡同”(水井)
(二)、元代的政治、文化制度
“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即第一 把手),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 永为定制。”
“务施实德,不尚虚文。”
元成宗大徳七年(1303)郑介夫上奏: “今中外百官,悉出于吏。观其进身之 初,不辨贤愚,不问齿德,夤缘势援, 互相梯引,有力者趋前,无力者居后。 口方脱乳,已入公门。目不识丁,即亲 案牍。区区簿书,期会之末尚不通习, 其视内圣外王之学为何物?治国平天下 之道为何事?苟图俸考,争先品级,以 致临政懵无所知。”
服饰风俗 “士庶咸辫发,椎髻深檐胡帽,无复中 国衣冠之旧。甚者易其姓名,为胡语, 俗化既久,恬不知怪。” “为士者亦皆雕几缋绣,习为容饰,以 趋附于时,冀速获仕进,否则讪笑以为 鄙怯。”
婚姻风俗
蒙古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征服, 是处于父权制初级阶段、妇女地位较高 的民族对父权制非常发达,妇女地位较 低的民族的征服。所以,这种征服不但 没有引起妇女地位的普遍降低,反而有 些许回升。
第二节 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

元代文学课件

元代文学课件

结构严谨:采 用四折一楔子
的结构形式
语言生动:运 用口语化、生
活化的语言
表演形式多样: 包括唱、念、 做、打等多种
表演形式
角色鲜明:人 物形象鲜明,
性格各异
音乐优美:采 用元曲音乐, 旋律优美,节
奏明快
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窦娥冤》:关汉卿的代表作,被誉为 “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西厢记》:王实甫的代表作,被誉为 “中国古典戏剧的巅峰之作”
特点:元代散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代表作家:元代散文的代表作家有元好问、刘因、王恽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历史价值。
元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语言简洁明了,注重表达 思想
注重情感表达,情感真挚
注重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注重结构布局,条理清晰
第六章
元代文学的影响和地 位
元代文学发展历程
元代文学的兴起:蒙古族入主中原,带来了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
元代文学的发展:元曲、杂剧等文学形式逐渐兴起,成为元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元代文学的高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元代文 学的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的衰落:元朝灭亡后,元代文学逐渐衰落,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散曲的代表作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代表作,被誉为“秋思之祖”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的代表作,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代表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的代表作,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
第五章
元代诗文
元代文学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元代文学概述PPT课件

元代文学概述PPT课件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一)元杂剧的产生 元杂剧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 式之一,但决不是最早的戏剧,它的 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关于戏曲的起源。过去有种种说法, 例如,王国维的起自巫觋说;孙楷第的傩 礼——傀儡——戏曲说;还有一般起自“优 孟衣冠”说等,其中以周贻白的“综合形成” 说最近事实,最有说服力。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5> 舞台演出 一个角色主唱是元杂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特点。 虚实结合,以虚为主,是元杂剧舞台演出的 又一重要特点。 元杂剧表演艺术的特点就是程式化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三、其他文学形式 1. 南戏 南戏是比北曲杂剧更加古老的 剧种,早在宋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即已出现,当 时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此后却长期 流传于民间而默默无闻。到了元代末年,由于高 明等文人的加工、创作,才重新兴盛起来,产生 了《琵琶记》和“荆、拜、刘、杀”四大传奇。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周贻白先生认为:戏曲是由“俳优”或 “倡优”装扮人物作表演开始,然后进而结合其它 艺术构成一种综合的发展。这样才逐渐形成后世的 ‘杂剧’或‘南戏’一类体制。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唱、做、
念、打缺一不可。 简单地说,元杂剧就是在金
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 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 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 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 剧本。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成前后两期,即从金 末至元成宗大德年间,约六十多年为前期,从大 德年间( 1297 — 1307 )至元末,约半个多世 纪为后期。
前期杂剧创作中心在大都,最活跃的 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大德年间。后期杂剧 中心南移,杂剧渐趋衰微。

元代文学 ppt课件

元代文学 ppt课件

ppt课件
28的肯定与 对人世红尘的否定。其内容主要是演述修 炼成仙、教化度人的故事,在立意上有明 显的道教思想色彩。
如《陈抟tuan高卧》----写宋太祖未遇之时 得神仙陈抟指点,做皇帝后欲以富贵报答 陈抟,陈抟依旧坚持隐居修道。
ppt课件
29
元杂剧的题材内容
净:赛卢医。
❖ 副净:张驴儿。
净:桃杌太守(孤)。
❖ 孛老:张驴儿之父。 外:监斩官。
❖ 魂旦:窦娥鬼魂。
ppt课件
18
二、元杂剧的体制
❖ 6、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 韵白与散白 ❖ 带云——脚色在歌唱时插入说白。 ❖ 背白——旁白。把“暗想”交代给观众。 ❖ 内云——未上场前在后台与台上角色对话。
❖ 2、楔子------篇幅比较短小。 ❖ 1)第一折之前=序幕 ❖ 2)折与折之间=过渡剧情 ❖ 3、本
❖ 折与楔子构成一本,不等于一个作品。有的 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西厢记》是五本二 十一折。
ppt课件
14
二、元杂剧的体制
❖ 4、唱词 ❖ 1)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四折四种,
不相重复。如1.仙吕宫、2.南吕宫、3.中吕宫、 4.双调) ❖ 2)每个宫调又有曲牌——曲子的调名。
ppt课件
32
元杂剧的题材内容
四、社会剧——揭露社会弊端。《窦》
五、历史剧——马的《汉宫秋(王昭 君)》与白朴《梧桐雨》
ppt课件
33
《汉宫秋》——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 事,从西汉到元,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大致 情节是:西汉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 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剧情——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选美 朝臣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 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 琵琶,将她封为明妃,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 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耶单于,让 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

元代文学详细PPT课件

元代文学详细PPT课件
第六编 元代文学
1
元代文学概说
❖ 一、元代社会特点 ❖ 1、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 2、儒生的厄运。 ❖ 3、都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 4、思想控制相对松弛。
2
二、元代文学概况
❖ 1、元代戏曲 ❖ (1)杂剧(叙事体) ❖ 元杂剧兴盛原因: ❖ 首先,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以
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 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 第二,元代以前的诸种歌舞伎艺,为元杂剧 的产生提供了艺术实践。
14
❖ 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 3. 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凑,冲突叠起, 而又环环相扣。
❖ 4.语言通俗平易,明快洗练,形成了独特的 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15
❖ 2、爱情剧: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并颂扬女性的

智慧和胆略。
❖ 《望江亭》:寡妇谭记儿与权豪势要杨衙内

的斗争。
❖ 《拜月亭》;金国尚书千金王瑞兰与汉族青年
8
2、元代诗文创作
❖ 元代前期,北方主要继承金朝的传统,元好问继续 领导文坛。南方则主要是秉承江湖诗派的余绪,由 宋入元的赵孟頫、戴表元、邓牧等成为当时文坛创 作的主体。
❖ 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诗四大 家)。
❖ 元代后期,作家们的写实倾向大大增强,主要诗人 有王冕、杨维桢等。
❖ 少数民族诗人,如契丹人耶律楚材、维吾尔族人贯 云石、回族人萨都剌、雍古部人马祖常等。
❖ 南戏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戏的形式至元末基本 定型,与杂剧相比,其体制比较自由灵活。
❖ 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有高明创作的《琵琶记》 和《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 《杀狗记》四大传奇,后四者又简称为荆、刘、拜、 杀。

《元代文学概况》PPT课件

《元代文学概况》PPT课件
LOGO
承前启后的诸宫调
话本 诸宫调 叙事体 代言体
戏曲
代言体
叙事体
叙事手段
LOGO
诸宫调
既以第三人称向观众直接交待故事发展过程, 又以第一人称模拟故事人物的声口,达到“ 叙述体”与“代言体”的融合。 代表作: 《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 《天宝遗事诸宫调》。
LOGO
《西厢记诸宫调》
LOGO
元代诗文
元诗:摒弃宋诗而专学唐诗,主张平和冲淡, 温润清新。 元代诗学——“雅正” : (1)诗风温柔敦厚 (2)内容歌咏生平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LOGO
前期诗文作家
一、刘因 《观梅有感》笔法简洁,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再如《白沟》,以诗评史,批评宋朝对辽金妥协之策 ,寄托了作者对宋室的深切缅怀和深隐的民族情绪。 《四库提要》云其“风格高迈,比兴深微””即评此 类诗。 二、戴表元 由宋入元,反对江西派,江湖派影响,也能略变 江湖派风格,诗风清丽婉约。“清深雅洁”以文章名 重一时
南戏
柔美典雅 生、旦、净、末、丑 演唱方式灵活 30-50出 不限宫调、灵活换韵 爱情、婚姻、道德伦理 LOGO
元代的抒情文学
元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趋向,是抒情文学的主流 地位被叙事文学所取代。
•元代抒情文体:散曲、诗歌、文赋
LOGO
散曲
文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元代抒情文学。
“元曲”:剧曲&散曲 散曲历史:宋金——元
LOGO
总结:
元代讲史话本、说经话本的盛行 对元末明初长篇小说的发展起了重要 作用,而小说话本则决定了明代拟话 本和中国短篇小说的形式。
LOGO
说唱叙事文学——诸宫调
口述文学 到 说唱文学 “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 夫皆能诵也。” 说白: 交待故事情节。 唱辞: 抒发人物情感。

中国文学史课件元代文学备课讲稿

中国文学史课件元代文学备课讲稿
第十五页,共83页。
话本(huàběn)小说的体制
❖ 入话(头回)、正话、结尾 ❖ 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
兴”,说风景,道名胜,往往与故事的发生地点相联系,或与故 事的主人公相关联;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故事题旨,然后叙述一 个与些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 “权做个‘得胜头回’”, 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述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显然,入 话的设置,乃是说话人为安稳入座听众、等候迟到者的一种特意 安排,也含有(hán yǒu)引导听众领会“话意”的动机。 ❖ 正话,则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 出。 ❖ 结尾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 之类套话作结。
第二十七页,共83页。
第三章 关汉卿
第一节 关汉卿生平与作品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
钟嗣成《录鬼簿》: 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 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 鬼何异?……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 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 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 鬼而不鬼也。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bēiwēi),职 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
第十九页,共83页。
萧相恺《宋元小说史》
❖ 1. 鲜明的平民性。这是说话最为基本的一个特征,其 他特征是由它决定的。它包括思想内容(nèiróng)的平 民化,语言等表现因素的通俗化。
❖ 2. 较强的娱乐性。 ❖ 3. 极强的商品性。 ❖ 4. 思想内容(nèiróng)与审美意识的世代积累性。
第二十页,共83页。
第十六页,共83页。

学习_课件第三十一讲元文学概述

学习_课件第三十一讲元文学概述

•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 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 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 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 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 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王
• 1.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 政权,国土空前辽阔。
• 《元史•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 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 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东起日 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 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 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 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 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 国。
珰、一粒铜豌豆”。
•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 语言风格。清黄周星《制曲枝语》云: “曲之
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而已。”
•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 向。
• 白朴[中吕·阳春曲]《题情》:
•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 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 是严,越间阻越情欢。
• 既谓之杂,上则朝廷君臣、政 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 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 之人情物理,殊方异域风俗、 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 ,不穷其态。”
• 夏伯和《青楼集志》:“唐 时有传奇,皆文人所编,犹 野史也,但资调笑耳。宋之 戏文,乃有唱念,有诨。金 则院本、杂剧合而为一。
• 3.北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 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七调,共28宫 调。元曲常用12种。下隶335个曲牌。双调 所辖曲牌最多(100个)。
• 王骥德《曲律》:“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 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 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学概论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

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

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时间跨度共一百三十余年。

程朱理学的成为官学。

全真教的流行。

诗歌创作的承前与启后。

散文的重视经世致用。

然诗文的成绩难与小说、戏曲的辉煌相比。

尤其是元曲(剧曲与散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第一章元杂剧的发展线索及其他第一节元杂剧的发展线索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

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

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元杂剧繁荣的原因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艺术形式的成熟。

伟大的作家与出色的演员。

第三节元杂剧剧本的特点一本四折。

题目正名。

科介。

角色分工。

第四节元杂剧剧本的保存情况著录情况。

总集与选集。

第二章关汉卿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

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

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

对勾栏的熟悉,对百姓生活的贴近与文人的眼光。

第一节儒者的情怀关汉卿是一位文人。

他以他的意识形态来反映现实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与人生。

他以他的儒生本色,提升了杂剧剧本的思想价值。

以《窦娥冤》、《诈妮子》、《单刀会》等剧本为例,看关汉卿对人性的透视、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批判。

第二节当行的作品关汉卿出入瓦舍,不但与歌场、艺人关系密切,且躬践排场,亲自参加演出。

对勾栏与演剧的熟悉,使关汉卿的剧作适合舞台演出。

冲突的设置;人物的塑造;语言的个性化;第三章白朴及初期其他作家第一节白朴在元杂剧创作初期,一批剧作家经历了朝代鼎革的社会大变动、历尽人生的沧桑,白朴可以看作他们的代表。

《梧桐雨》:剧本的结构;“情钟难遣”的苦闷。

《墙头马上》:别具一格的爱情剧。

第二节《赵氏孤儿》元大都人纪君祥所作。

《赵氏孤儿》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剧作,而在西方的悲剧理论输入中国以后,此剧更被视为中国悲剧的代表作之一。

《赵氏孤儿》的元刊本为四折,《元曲选》本为五折,两本的曲词亦有较大的出入。

剧本的本事。

剧本的成功之处。

元刊本与元曲选本的比较;研究现状的分析。

第三节《李逵负荆》元代的黑旋风杂剧。

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半数以上的水浒戏以他为剧中的重要人物。

就目前已有的材料统计,元代的黑旋风杂剧,今天可见到题目的有十余种,流传下来的剧本有四种,即《李逵负荆》、《双献功》、《还牢末》、《黄花峪》。

其中《还牢末》和《黄花峪》都没有以李逵为中心来组织情节。

以李逵贯穿始终,以李逵为核心人物的剧本是高文秀的《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

《李逵负荆》之李逵。

第四节《灰栏记》与《魔合罗》《灰栏记》和《魔合罗》均为元杂剧中著名的公案剧。

《灰栏记》,李行甫作。

包公戏的代表作之一。

二母夺一子故事的渊源讨论。

《包拯集》、《宋史·包拯传》与包公戏。

《灰栏记》对包公智慧的表现,体现了北杂剧中包公戏的一个重要特色。

《魔合罗》,孟汉卿作。

写张鼎的勘案故事。

张鼎是元代公案戏中包拯之外,另一重要人物,是一个能吏的形象。

《魔合罗》剧本情节的曲折、新奇。

唱词的叙事性、动作性与直白。

音乐上的变化。

第四章马致远马致远的创作跨越了元杂剧创作的初期与中期。

其剧作在内容和风格上均独具特色。

第一节马致远与关汉卿的比较马致远和关汉卿虽然同为下层文人,却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汉卿在精神上更多儒者的色彩,更接近平民百姓,更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

马致远则更多地受到全真教的影响,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

《荐福碑》和《青衫泪》中的文人。

第二节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马致远现存的七本杂剧中有四本是神仙道化剧。

元代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家。

《岳阳楼》与全真教的关系;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岳阳楼》与元代神仙道化剧。

第三节马致远剧作的曲词风格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元人杂剧”:“尝谓元人剧词,约分三类:憙豪放者学关卿,工锻炼者宗实甫,尚轻俊者号东篱”。

马致远剧作对语言的运用及曲词的清俊隽永。

第五章王实甫与元中后期杂剧第一节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故事的流变;“王西厢”对“董西厢”的改造;杂剧《西厢记》的成就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创作中期重要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第二期杂剧创作的一些特点,如对“情”的突出描写、对文采的追求等。

第二节郑光祖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曲作在元中叶以后的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人对郑光祖的激赏。

郑光祖爱情剧——《倩女离魂》与《?梅香》——的特点(形式与内容)。

《王粲登楼》的成功与失败;文人不遇的感慨。

第六章元散曲散曲是元代新的韵文体裁,是流行乐曲的歌词。

第一节散曲的特点与形式散曲的起源。

散曲的演唱。

散曲的内容:散曲所表现的内容很广泛,但最突出的是叹世归隐与男女风情。

散曲的风格特征与表现手法:豪辣、通俗、自然、诙谐;赋的手法。

散曲在体裁上大致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

小令;带过曲;重头小令。

套曲及其特点。

散曲的形式特点:衬字;用韵;丰富的对仗方式。

关汉卿《不伏老》套曲。

睢景臣《高祖还乡》。

(作品见《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节叹世归隐之作评析元代文人与叹世归隐之作。

元散曲叹世归隐之作在表现上的一些特点。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旧酒投。

新醅泼。

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

我出一个鹅。

闲快活。

卢挚[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想人生七十犹稀。

百岁光阴。

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

十岁顽童。

十载尫羸。

五十岁除分昼黑。

刚分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

兔走乌飞。

子细沉吟。

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

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

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

都做了衰草牛羊野。

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

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

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折。

魏耶。

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

莫太奢。

没多时好天良夜。

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

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

疾似下坡车。

不争镜里添白雪。

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巢鸠计拙。

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

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

绿树偏宜屋角遮。

青山正补墙头缺。

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

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

乱纷纷蜂酿蜜。

急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

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

和露摘黄花。

带霜分紫蟹。

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

浑几个重阳节。

人问我顽童记者。

便北海探吾来。

道东篱醉了也。

第三节男女风情之作评析元散曲中男女风情之作的表现特点。

商挺[双调]潘妃曲“带月披星担惊怕”:带月披星担惊怕。

久立纱窗下。

等候他。

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

则道是冤家。

原来风动荼蘼架。

贯云石[双调]清江引《惜别》“若还与他相见时”:若还与他相见时。

道个真传示。

不是不修书。

不是无才思。

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第四节张可久张可久是元代散曲创作的重要作家,也是元散曲创作中期的代表作家。

张可久散曲的雅化倾向及其表现。

[南吕]金字经《春晚》:惜花人何处。

落红春又残。

倚遍危楼十二栏。

弹。

泪痕罗袖斑。

江南岸,夕阳山外山。

[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双调]沉醉东风《秋夜旅思》:二十五点秋更鼓声。

千三百里水馆邮程。

青山去路长。

红树西风冷。

百年人半纸虚名。

得似璩源阁上僧。

午睡足梅窗日影。

第七章南戏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

又名“戏文”。

因其主要用南曲演唱,为了区别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南曲”、“南戏”。

由于南戏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元之前曾将所有戏剧杂伎表演形式称为“杂剧”,故早期南戏流传外地,被称作“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在元代,南戏在南方的民间依然活跃。

第一节关于南戏产生的时间、地点等古人的记载与今人的论述。

南戏今天保存下来的作品的情况。

南戏在元代的发展情况。

元灭南宋后,北杂剧与南戏的交流,分别为杂剧与南戏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一般认为是宋代的作品。

《小孙屠》和《错立身》则应是元代的作品。

从《张协状元》到《小孙屠》、《错立身》所显示的变化。

第三节“四大南戏”“四大南戏”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简称“荆、刘、拜、杀”。

它们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剧目。

“四大南戏”的版本情况。

《拜月亭》。

南戏《拜月亭》由关汉卿的杂剧改编而来,但颇有独到之处;人物形象的细致、生动。

曲词的自然天成。

明代关于《拜月亭》、《琵琶记》孰优孰劣的争论。

第四节《琵琶记》《琵琶记》版本情况。

《琵琶记》由宋代南戏《赵贞女》改编而来。

《琵琶记》在内容上的改变及其意义。

作为“词曲之祖”的《琵琶记》对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

《琵琶记》片段“糟糠自厌”评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