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1. 引言1.1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通过篡改会计记录、虚构业绩等手段,以达到欺骗投资者、股东和监管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目的。
会计造假的危害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发展造成影响,更可能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者利益受损,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会计造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现象,需要深入分析其定义与表现形式、危害与影响、原因分析、防范措施以及治理机制。
只有全面理解会计造假的本质和特点,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治理水平,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深入探讨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问题,为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稳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会计造假的定义与表现形式会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利益目的,通过故意虚增收入、虚报资产、隐匿负债或利润等方式,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造假,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的行为。
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资产减值问题:企业可能通过评估资产价值不实来虚增资产,或者故意隐瞒资产贬值的事实,以保持企业资产净值不受损害。
2. 收入与支出操纵:企业可能会通过虚构收入或操纵支出来操纵财务数据,从而掩盖真实业绩。
3. 资产负债表的伪装:企业可能通过调整账户余额或变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使其看起来更有利于企业。
4. 利润的虚增:企业可能会通过虚构交易或调整会计政策来虚增利润,使企业看起来更具竞争力。
5. 现金流量的操纵:企业可能会通过人为干预现金流量表的数据,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现状。
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进行欺诈。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监管,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会计造假的危害与影响会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影响。
会计造假会导致企业财务报告的失真,影响到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成为了投资者、监管机构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
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及其监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现状、识别方法及监管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提供参考。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现状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表现为虚构利润、隐瞒重大事项、滥用会计政策等方面。
这些舞弊行为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会计操作和隐蔽的交易行为,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合作进行舞弊,进一步加大了舞弊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这些舞弊行为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1. 会计分析法: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观察会计项目、利润结构、毛利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会计政策变更等,从而发现可能的舞弊行为。
2. 趋势分析法:通过分析公司历史财务数据,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是否存在异常波动,从而判断公司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3. 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并分析各种比率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以及不同期间的变动情况,从而发现公司的财务风险和潜在的舞弊行为。
4. 外部审计:借助专业审计机构的力量,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四、监管措施及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强化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并处理舞弊行为。
3.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理论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度,满足于理论上推理;二是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特别是对会计管理体制没有提出大刀阔斧的改正。
本文从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标签:会计造价原因对策0 引言会计造假对我国并不十分完善的证券市场机制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为什么要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1 会计造假的原因1.1 根本原因——两权分离会计造假的原因众说纷纭,大多以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究。
如果透过表象来思考这一问题,人们不难发现,“两权分离”才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
“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表现为投资者拥有的投入资产权)和资本运作权(表现为管理者经营、运作投资者投入资产权)的分离。
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
两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运作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
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对盈余的分配比例问题,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甚至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表现为薪水、福利等)。
这样必然会出现资本所有者与资本运作者的矛盾,矛盾的最终结果是:资本运作者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会计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1.2 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利益驱动1.2.1 政治利益。
会计造假的公司大多是一些在全国或地方比较有些名气的大公司,大企业,甚至是地方的支柱产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企业的领导人也都是一些头面人物,有着较深的政治背景。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自身的信誉和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和市场的稳定。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秩序。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1. 审计失职审计是保障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而一些上市公司却通过与审计师勾结,进行财务造假,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审计失职导致了财务造假问题的不断出现。
2. 内部控制不严上市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监管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
一些管理层和内部人员利用职权和资源进行财务造假,以虚增利润、掩盖亏损,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3. 法律监管不足我国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够严厉,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得以逍遥法外,频繁发生财务造假事件。
4. 信息透明度不足一些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上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的情况,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够,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真实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容易受到财务造假的欺骗。
二、对策研究建立健全的审计监管制度,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加强对于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审计失职导致的财务造假问题。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机制,提高内部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减少内部人员参与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完善我国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对于财务造假的监管机制和处罚力度,确保上市公司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维护市场的秩序。
4. 加强信息披露三、结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需要加大对于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已经成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一些公司存在财务数据造假等行为,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相应的对策。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市场竞争压力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认为,只有有竞争力的财务指标和业绩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公司的稳步发展。
因此,在面临强烈市场竞争压力时,这些公司就会倾向于夸大公司的业绩和利润。
2. 公司内部利益冲突某些上市公司的高管、董事会成员和股东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利益冲突。
这些冲突可能导致管理层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包括夸大财务数据来满足股东的利益预期。
3. 贪污腐败依赖于行业、区域等因素的不同,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能面临资金问题,这可能会促使管理层使用不合适的资金来源和方法。
如果管理层依赖于非法途径获得资金,则可能夸大公司业绩,以掩盖违法和不正当的活动。
4. 管理体制不健全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能不具备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或管理机制。
这种不规范的管理体制往往导致公司内部的风险持续存在,从而增加了公司财务数据被操纵的风险。
二、对策措施1.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力度,让监管政策更具体更明确,监督机制更加完备,便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展开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财务报告造假等违法行为,从而确保市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
2. 增强公司内部监管和自我调整机制增强公司自我监管和调整机制,完善公司内部监督、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诚信约束机制的有效性,深化公司治理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内部监管能力。
3.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透明度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中各项指标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和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和防范对策摘要反应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会计信息真实性饱受困扰。
不少知名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曝光,也让我们意识到财务舞弊手段的多样性,其危害也在进一步加深。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破坏证券市场秩序,影响证券市场的成熟发展,扭曲了资本市场向市场化的进一步迈进,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严惩财务舞弊行为、防范治理造假之举已迫在眉睫。
国内外专家对财务舞弊的动因、手段等已有相关研究,本文在总结舞弊动因的条件下,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同业务过程入手,研究归纳上市公司可能容易采取的财务舞弊手段和表现特征,基于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的处罚公告,对现阶段的舞弊手段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
最后,从企业人员、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外部审计监督四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建言献策。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手段防范对策A Research on financial fraud mean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listed companiesAbstract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he reac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s authenticity. However,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inancial fraud after another, troubled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exposure of many well-known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problem let us realize that the means of financial fraud have become diversified, and the harm being further deepened.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behavior not only blows to investor confidence, but also destroys the order of securities market.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punish,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financial fraud.Based on the causes of financial fraud,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do som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means and countermeasures.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different business cycles of a company’s business activities,and reveals different financial fraud methods that listed companies would take and the signs that their fraudactivities display.This paper makes further fraud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based on punishment announcement of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listed companies.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related suggestions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from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s well as external supervision of audit.Keywords: financial fraud, fraud mean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raud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步入21 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上市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及对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是指公司在财务报告中采取手段虚增利润,掩盖亏损等问题,以获得更高信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的行为。
虽然这种行为在近年来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造成了相当的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
下面从其原因和对策方面分析其原因及对策。
1、利益诱惑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利益争夺,一些管理人员因为个人利益及其他原因,为了实现虚假利润目标及顺利完成上市业绩目标而采取会计欺诈手段,来夸大企业财务报告实现自己的利益。
比如,公司控制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现金报酬通常与公司业绩相关,因此他们可能会将财务数据扭曲来实现预期利润,以获得高额的现金奖励。
而这种以“公司利益”为幌子的个人行为,导致了会计欺诈的层出不穷。
2、监管疏忽当前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了一批上市公司,然而监管机构的监管却相对较少,易导致企业迅速实施会计舞弊等违法活动。
监管机构的监管过程由于其复杂性,监管人员可能无法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也可能因为外部压力和利益诱惑的原因不愿意干涉企业的实际操作,从而放纵了企业不良行为。
3、弱内部审计许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措施体系严重不足,导致管理人员往往能够绕过财务管理规定,将公司财务资源用于个人意图,从而实现企业会计舞弊。
例如,在公司具有独立董事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来监督内部管理、外部审计和公司财务状况。
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并不实际行动,并没有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充分的审查,从而为管理层开展会计舞弊等行为提供了空间。
上市公司在防范并减少会计舞弊方面,需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规范管理针对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还需规范外部管理,并通过严格的财务审计等制度,来防止管理人员通过财务数据舞弊等行为膨胀自己的成果。
此外,管理层应设立有效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便更好地监督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整个公司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这有助于提高财务部门的专业性和管理水平,并且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公司财务状况,避免因财务管理不善而带来的风险。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与扩张,上市公司数量及交易规模均呈显著增长趋势。
然而,伴随这种趋势,财务报告舞弊现象频发,其对社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负面影响也愈发突出。
如何有效地识别并监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成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监管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概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主要指公司在编制、报送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此类行为不仅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至关重要。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一)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线索。
例如,收入异常增长、存货周转率异常等,均可能为舞弊行为的信号。
(二)审计法审计法是防止和发现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通过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可以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变更、关联方交易等高风险领域。
(三)大数据分析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法在识别财务报告舞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的关联性,可以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例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公司的经营数据、市场数据等,可以找出异常的交易模式和关联关系。
四、监管策略研究(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同时,应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执行监管任务。
(二)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应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虚假财务陈述、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现象频繁发生,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上市公司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
1.虚假财务陈述虚假财务陈述是指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中采取欺诈手段,隐瞒或歪曲真实情况,以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直接造成的危害是误导投资者,破坏市场公信力,间接的危害是破坏资本市场生态,影响经济稳定。
2. 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虚构业绩、财务数据等手法,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此欺骗投资者获得不当利益,对金融市场信誉和经济秩序造成损害。
3. 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高管、董监事等人员,在知悉重大信息前,利用交易优势,以挽留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实行高价买进、低价抛售等操作,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1. 恶性竞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业绩和利润,采取恶性竞争手段,出现不良现象,如大肆炒作自己的业绩、虚构销售数量等,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缺乏企业文化等。
2. 利益驱动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私人利益,利用自身的权力或信息优势,利用各种手段非法吸收投资者的资产,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 制度不健全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建设,如果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就会给上市公司创造空间,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率增加。
1. 企业财务风险上市公司可能会到资金链断裂、违约、被举报等情况,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性受到影响。
2. 投资者风险上市公司采取虚假财务报表和内幕交易等行为,导致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3. 资本市场的信誉风险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声誉,也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信誉,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四、监管对策加强上市公司法律制度的健全性和完备性,严格执行证券法、公司法、财务报告制度等法律法规,增加违法成本。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包括会计准则违规、虚假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和财务指标异常。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加强监管力度、强化内部控制和加强审计监督等治理措施。
在现实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监管和内部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帮助预防和减少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表现形式、会计准则违规、虚假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指标异常、治理措施、监管力度、内部控制、审计监督。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运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财务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也愈发严重。
财务造假是指公司通过编造、篡改和隐瞒财务信息,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蒙骗监管机构或增加公司利润的手段。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保护,破坏了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研究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会计准则违规、虚假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和财务指标异常等。
了解这些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和维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为相关部门和投资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理措施和监管措施。
通过对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识别和预防财务造假的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研究还旨在探讨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和监管力度等措施对预防和打击财务造假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
试论上市公司财报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上市公司财报审计的问题及对策上市公司财报审计是保障投资者利益和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试论上市公司财报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报审计存在的问题1. 信息披露不透明上市公司财报审计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披露不透明。
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存在着隐瞒财务信息、夸大业绩等问题,导致审计不完全、财报虚假等现象的发生。
这种信息披露不透明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
2. 财务造假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财务造假。
由于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欺骗投资者,往往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来进行财务造假,如虚报收入、操纵费用等。
这种财务造假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容易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3. 审计师独立性不足审计师独立性不足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一些审计师在面对上市公司时,可能存在着与被审计对象过于亲近、利益关系过于紧密等问题,导致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了影响。
4. 审计工作质量不高最后一个问题是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一些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存在着审计方法不当、审计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容易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针对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促使上市公司及时公布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了防止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建议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加强审计师独立性监管为了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审计师独立性监管机制,规范审计师的行为,防止审计师与被审计对象过于亲近,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建议审计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和准确性。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日趋突出。
这已经成为影响全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成因分析1.经济利益驱动上市公司面临着获得更多投资和融资的压力,因此会将财务数据虚构,以获得更高的股价和盈利。
此外,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为了保持股权或增加财富,也会通过舞弊手段获取公司的私利。
2.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流通的不均衡,导致内部关键信息层层保密,使得公司其他员工和股东缺乏对公司真实状况的了解,误判市场。
此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往往无法获取公司的关键信息,难以对财务报表做出准确评估。
3.审计缺陷一些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机构纵容上市公司错误的会计记录和不当的财务报告,导致上市公司大量伪造盈利、隐瞒负债的现象在审计过程中未能被发现。
缺乏及时记录和披露确切的会计记录,引起整个市场的恐慌,股价暴跌。
4.监管不到位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监管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监管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
有些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却被多次审核通过,相关当局缺少有力的措施,难以推动争取监管改革,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二、对策建议1.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增强监管机构的监管效力和信誉,提升监管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上市公司合规运作合法。
2.提高财务透明度上市公司应该充分披露经营活动的准确信息,并充分披露财务数据,让外部证券机构和股东了解经营状况,切实提高公司的财务透明度。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定期对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维护公司形象和保护公司财产的意识。
上市公司应选择信誉和实力强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彻底的审计,加强内部服从与控制,及时记录会计核算数据并披露准确、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公司故意通过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或者其他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和市场,违背了诚信原则和信息透明的基本要求。
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的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保障市场的良性发展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分析造假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造假的动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可能借助财务造假来虚增盈利、掩盖亏损、提高财务指标等,以提高股价、增加市值,进而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好处。
2. 政策压力: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一些政策要求,如上市、融资、职称晋升等,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政策要求而进行财务造假,以获得政策的优惠或者避免政策的制约。
3. 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获得高额的奖金、股票期权等激励机制,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以表现出色的业绩来获得激励。
4. 市场需求: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有一定的期望,如果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市场的预期不一致,可能会导致股价下跌,投资者流失等,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上市公司可能会选择财务造假来达到一致性。
防范对策如下:1. 强化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审查力度,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独立性,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
2. 完善制度: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重视,严格实施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3. 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公布财务信息,提高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信任。
4.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上市公司应当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诚实守信、正当经营,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
5. 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减少受骗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披露财务报告时故意歪曲财务数据、隐瞒重要信息或虚构交易事实,违背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以欺骗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行为。
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目标、股价提升及公司价值的提升,或者为了获得更多银行贷款等利益,往往会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经营压力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业绩不佳、资金链紧张等压力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盖企业经营困难,往往会选择通过虚增收入、隐瞒损失等方式来美化财务状况,以便获取更多的融资和支持。
3. 管理层个人动机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提升自身地位和薪酬,或者为了避免控制权的流失,会以其个人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操纵财务报告等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从而达到控制和操纵企业的目的。
4. 管理弊端企业内部管理缺失、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等问题,也容易造成财务造假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以此为背景,往往能够找到可乘之机,从而实施财务造假行为。
二、防范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2. 强化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明确和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和业绩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范管理层利用职权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
3. 加强外部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核和抽查力度,提高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建立健全的违法成本高压态势,对于财务造假行为及时予以惩处。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篡改、伪造以及隐瞒,使其在财务业绩方面呈现出高于实际水平的假象,从而误导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财务造假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
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因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最主要动因是基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利益诉求。
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提高经营业绩,有些企业会采取财务造假手段,如虚增营业额、利润等,以达到短期内股价上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忽视风险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回避投资者质疑,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掩盖财务困难、业绩下滑等问题,以维护市场形象和股价稳定,隐藏真实的企业风险,造成投资者丧失对市场的信心。
3. 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达到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也会出现利用财务数据作假的情况。
为了实现薪酬激励或者股票期权激励,公司管理人员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以达到绩效目标。
4. 资本市场压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股东回报压力、融资压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迎合投资者和股东的期望,有些企业可能会利用财务造假手段来营造企业经营成果,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防范对策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预防和遏制: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流程和程序。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密切关注公司内部经营、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2. 加强外部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严格审慎监管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造假行为进行风险预警和监控。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且引人关注的问题。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投资者和整个市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研究和防范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及影响1. 财务数据的伪造财务造假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伪造。
它可以表现为虚增营业收入、虚增资产价值、隐瞒负债或财务成本,以此来夸大公司的经营业绩和价值。
通过这种方式,公司能够掩饰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2. 资产负债表的“美化”为了掩盖企业实际的财务困难,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借助资产负债表的“美化”手段,通过对资产价值的夸大和负债的隐匿,来掩盖财务风险和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更是对投资者和市场的一种欺骗。
3. 利润的过度夸大为了使自己的业绩看起来更加优秀,一些上市公司常常利用各种手段来夸大自己的利润。
通过财务工程来对业绩进行调整,虚增非经营性收入等手段来夸大利润。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的认知,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财务造假不仅对公司自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财务造假导致的信息失真使投资者无法真实地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公司财务造假还会破坏市场秩序,增加市场的投机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市场的稳定运行。
一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曝光,公司声誉受损,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市场信任度降低,对公司和整个市场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 利益驱动财务造假往往是为了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
企业为了应对经营风险、追求高额的财务指标或者为了通过财务造假来获得更多的融资,往往会使用各种手段来夸大业绩,造成财务造假。
2. 管理层激励机制一些企业管理层通过财务造假以追求自身的奖励和激励。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作为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体现,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
因此,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并加强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及其监管研究,以期为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概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指公司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通过虚构、隐瞒或误导等手段,使财务报告失真或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性和投资者信心,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一)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会计处理、不合理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异常的关联交易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舞弊的迹象。
(二)审计意见与审计程序审计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审计师应通过严格的审计程序,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查。
同时,关注审计意见的类型和内容,如果审计意见中存在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等,可能意味着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三)关联交易分析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关联交易的规模、类型、定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关联交易行为,如过度关联交易、价格不合理等,这些都有可能是舞弊的迹象。
四、监管研究(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防范和打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关键。
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舞弊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同时,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确保其履行好“看门人”职责。
(二)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是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应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披露,包括财务报表、关联交易、风险提示等。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同时也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监督。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和股价,不择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从而欺骗投资者和市场。
这种行为的危害性非常严重,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进行探讨。
动因分析:1. 短期经济利益诱惑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利益诱惑很多,其中短期经济利益是最为显著的动因之一。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和股价,会采取虚假陈述、隐瞒财务信息等手段来夸大自己的利润和财务状况。
由此造成的财务造假不仅可使公司获得更多的融资,还可以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 企业信贷压力上市公司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筹集资金来支持自身的业务发展,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资金筹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满足银行的信用额度,也会采取财务造假的方式来掩盖真实的财务情况,从而得到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
这种行为既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融资,也可以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但会使银行资产的风险更高。
3. 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通过公司的股票、股票期权等形式获取股东回报的。
为了使公司股价上涨,管理层可能会采取虚假陈述、假冒伪劣、挪用资金等操作,从而让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优秀,以满足自己固有的激励机制。
防范对策:1. 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监管机构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角色。
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监管机构应完善制度,提升执法力度,对违法上市公司进行惩戒,以维护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2. 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者保护投资者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和股票的实际报酬,在投资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投资可持续性的教育,促使投资者更具有理性和负责任的投资决策。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与防范措施——以A公司为例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与防范措施——以A公司为例摘要:近期,海外资本市场中概股财务造假事件频发。
部分上市企业高管为实现其个人利益,不惜通过财务粉饰手段虚摘要:增会计利润。
这不仅使广大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更严重加剧了海外资本市场对其他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鉴于此,本文以A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展开分析。
首先介绍A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背景,探讨财务造假的危害、主要手段及诱因,最后总结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造假,防范措施,GONE理论关键词:一、案例背景简介A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总部位于厦门,主营业务为咖啡馆服务(自制饮品)。
商业模式上,A公司采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零售模式,与各领域顶级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
2019年5月,A公司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当日共计融资6.95亿美元。
然而2020年2月伊始,知名做空机构浑水调研公司发布了针对A公司的沽空报告,指出公司在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度存在虚增销售额从而虚增收入的行为,同时指出其商业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
A公司股价当日收跌10.74%,最大跌幅为26.51%;2020年4月2日,A公司发布公告称此前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初步调查发现,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度与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
消息一经公布A公司当日股价下跌75.57%,最大跌幅高达81.3%。
同日,超过6家律师事务所以遗漏重大信息及误导性陈述为由,对A公司发起集体诉讼。
二、A A公司财务造假手段二、1.虚增销量,订单存在“跳单”现象浑水调研机构认为,A公司单个门店的每日销售商品数量在2019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别夸大了69%和88%。
此外,调研机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商品订单存在“跳单”现象。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销售订单采用顺序形式记录。
这种记录方式既方便企业进行订单核算,也有助于企业打破外界对自身产品销量的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一、会计造假的涵义及其构成(一)会计造假概述国内相关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式。
吴联生(2003)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以及违规性失真。
李爽(2002)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
有的学者还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以及制度性失真等等。
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体分被动性失真和主动性失真。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解释:(1)被动性失真。
被动性失真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会计信息在获取的过程中容易被误解,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发生。
(2)主动性失真。
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取欺骗的手段进行财务造假,本文主要提到的会计造假就属于会计失真的一种,称为主动性失真。
当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时,将会通过会计信息所生成的报告中进行造假和伪造信息的真实性,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
会计造假主要的特征如下:所谓会计造假,就是通过伪造会计信息进而隐瞒不正当获取利益的行为,会计造假是主观性的行为,会计造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虚假信息,进而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得损失。
(二)会计造假的主体会计人员是会计造假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操作者之一,由于会计人员掌握足够的会计资料,所以会计人员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一定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由于领导施加的压力和工薪的诱惑,使得会计人员因此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
但是,会计造假行为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指会计人员新型做假账的行为,包括了参与到会计造假行为的所有人员。
根据职位和部门的不同,对于会计造假主体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会计人员、董事长以及监管机构等。
(三)会计造假的表现(1)资产不实。
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高估企业资产进行提升股票的价格,包装企业的整体形象。
资产高估的主要行为手段包括:第一,将当期确认的费用进行资本化管理,进而计入相应的资产类科目中。
第二,对于低估的资产,应该计入到减值准备或者摊销中,在进行计提和摊销折旧,将具体的资产减值进行及时的处理。
第三,虚构企业资产项目,例如虚增应收账款项目等。
(2)负债不实。
第一,虚增负债,当企业不按照规定进行确认负债时,将债务重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虚假处理,进而使企业高估负债的情况,主要的目的在于减轻纳税义务等。
第二,虚减负债,例如,企业随意更改经济业务、资产和负债科目对冲等。
虚减负债在一定成为上就是企业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具体要求而做出的行为。
(3)利润不实。
第一,虚增利润,例如,提前确认收入和制造虚假收入、少计费用或者不计费用的情况等,通过增加减少收入来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利益。
第二,虚减利润,例如不按照实际的确认条件来实现确认收入,进而有意隐瞒成本费用的支出等,通过虚减例如而减少相应的税收。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一)利益驱使是上市公司造假的最主要原因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主要受利益的驱动而行使的行为,主要的利益驱动包括:第一,为了在此进行融资;第二,为了提高或者为稳定股票价格,实现控股的趋势;第三,为了银行的债务资金;第四,为了进一步维护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属于一种债务融资。
然而,会计师事务所出现并不是为了参与造假的行为,而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驱动和生存的压力里,会计师事务所多面对的优质客户就是指上市公司来说的,因为上市公司存在着较强的造假供给,使得与会计师事务所保持一条战线的关系,维持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往来,这也在明确的说明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造假现象。
(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在我国,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所以会计人员受利益的诱惑往往失去了控制自我的能力,失去了依法办事的能力,进而做出了违反法律道德要求的事情;有的会计人员则为了谋取自己的个人利益,追求名利,在道德观念上失去了自我的价值,做出了违反工作要求的事情,进而是会计信息严重出现了失真的情况。
此外,会计信息的失真原因还因为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没有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失去了内部管理的能力,出现了管理混乱的情况。
如果一些企业在财产上缺乏相应的管理,那么将会导致有帐无物的情况,也有可能会造成有物无账的现象。
(三)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不对称与造假的收益情况来比较,造假的成本是相对较少的。
造假成本较低,首先与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被发现的几率也较小。
根据相关学者的分析和比对,针对过去10 年内的会计造假行为被处罚的案例不足100 例,而正式提供相应的财务报表、年度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以及验资报告等多于10000 份之多。
这种情况的发展主要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体系较为落后,监管人员严重不足所致。
此外,针对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的惩罚力度明显不足,也是造成会计造假行为逐渐增多的情况。
当前,监管部门打击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主要手段就是行政处罚,很少追求刑事责任,使得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越来越猖獗。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一)虚构交易事实每年的年中和年末都是检查财务报表的时候,适当的时候进行公开财务报表,一些在财务报表上做了手脚的公司就出现了寝食难安的状态,不得不到处找人来制造虚假的财务报表。
2011 年,对于上市公司的处查,其中违规事件占40%,主要常见的会计造假包括虚构销售对象、虚开发票和出库单以及混淆会计科目等现象。
(二)不规范的会计核算因为会计应收制度与收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别,所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在进行交易和事项的同时,会选择多种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处理相关事项。
因此,针对那些急于粉饰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恰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不同的费用核算方式来看,借款费用可直接归类为资本化管理,也是是费用化管理,一些上市公司不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为所欲为的处理借款费用,是他人谋取利益。
2、不提或少提折旧和减值准备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资产投资回报率普遍偏低的情况,同时也面临着减值准备的压力,计提折旧也是面临重要压力之一。
3、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提前确认收入和费用,以及提前确认成本费用,都是上市公司极力想掩盖的实施,也是财务报表所常用的粉饰方式。
(三)掩饰交易或事实掩饰交易或事实最常使用的会计造假方式就是针对重大事项极力掩盖和隐瞒的事实。
2001 年,受到相应处罚的上市公司中,没有被重大事项披露的公司具有数十家,占总体上市公司的15%左右。
第一,关联交易。
所谓关联交易,就是针对子公司和总公司的资产购销以及资金的往来进行承担其过程的交易。
如果在关联交易的过程中出现了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要及时的公开市场价格,并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公允价值变动。
但是,关联交易过程中的价格与上市公司的所操作手段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很多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用协议进行相关的定价,使得上市公司的会计利润出现了转移的情况。
例如ST 粤海发通过与子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极力的掩盖了总公司项目亏损的情况,同时还获得相应的利润近两千万元。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是来源关联交易所获得的利润。
此外,有些上市公司与子公司的关联交易并不会在相应的财务报表中合并抵消,也虚增了合并报表的相关受益。
第二,诉讼事项。
诉讼事项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上市公司的重要不确定事项,一旦在诉讼中败诉,那么上市公司就会遭到相应的风险,有的甚至会威胁到上市公司的生死存亡。
所以上市公司极力隐瞒交易和事实,进而做出了违法法律规定的事情。
第三,担保。
在担保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一些上市公司不愿给下属子公司进行担保,所以造成了子公司经营失败的现象,给予担保的上市公司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上市公司因此而进行信息披露。
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危害(一)会计造假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把握微观经济主体主要的决策方式是通过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并且通过有序的安全运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的决策是依靠客观思想和决策服务来决定的。
会计造假则会造成市场销售、成本水平以及经营效率才决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决策对于会计造假来说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同时也阻碍经济决策步入正轨。
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统计数据的标准,同时也是重要的来源之一。
会计造假现象使得那些不具备真实会计信息的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反映出来,进而使得我国国民收入、生产总值、保值增值等出现了信息虚假的情况,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
(二)会计造假阻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通过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并根据相应的分配结果进行客观的处理会计信息。
只有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进而达到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进而维护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竞争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会计造假影响职业道德建设会计造假行为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在《注册会计师法》中明确规定了其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标准。
会计造假行为主要就是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违反了职业道德的建设,进而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和推行中,社会生活的经济基础与社会道德规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成本制约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因素,注册会计师同样容易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对自身工作态度的不严谨,对工作岗位的不重视,进而难以实现会计道德秩序的良好发展状态,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状态。
五、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审计防范(一)重视对虚拟资产、虚增收入的深入审计1、具体结合存货流转的方式进行生产和销售,进而进一步了解存货的真实情况。
存货监管和盘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验证后的存货能够及时的反应所剩余的数量。
销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内容,进而引起存货数量的变动。
上市公司的销售情况进行虚构,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引起存货变动的,所以针对注册会计师对存货的监管和盘查,就是为了明确实际存货与账面存货的区别。
如果存货的实际存货大于账面存货时,就应该对于存货的销售进行记录和审核。
此外,针对销售房屋、股权等行为,应该进行转移办理,并且进行正确合理的判读收入的实际情况。
2、结合应收专款的方式来看,销售的真实性对于日后的销售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日后销售、收款以及退后等情况做出明确的记录。
注册会计师应该进行相应的验证函证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对其余额进行函证,以保证销售额和发生额呈现出同等的状态。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对收入合理审计时,可以结合相应的应收账款函证,进行有效的提升经营业绩以及真实的年度财务报告等。
当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资金收入的合理性进行进一步审查时,所审计的内容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财务报表和年度报告等,进而提升企业经营销售的相应资金,在年末审计时实现销售利润最大化,但是往往这种情况的审计并不是真正反映出销售情况,有的则表现在销货退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