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世界历史知识点•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文明等。
•古代华夏文明:夏朝、商朝、周朝等。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印度教、佛教的传播:阐述这两种宗教信仰的起源、传播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伊斯兰教的传播:介绍伊斯兰教的起源、传播和对社会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朝:夏朝的建立、发展和衰落。
•商朝:商朝的建立、发展、周王朝的兴起以及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周朝:西周、东周,以及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等。
•秦朝:秦统一战国的过程、政治制度的建立,以及修建长城、修建陵墓、统一文字等。
•汉朝:汉朝的建立、发展和兴盛,重点介绍汉文帝、汉武帝、汉昭帝等重要皇帝。
三、中国古代史的重大事件•西汉末年的动乱:包括王莽篡汉、红眉起义等事件。
•东汉末年的动乱:包括黄巾起义、群雄割据等。
•三国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包括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起、发展和灭亡。
•南北朝时期:北朝和南朝的分裂,重点介绍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和南朝陈等。
四、古代思想文化知识点•儒家思想:介绍孔子及其学说,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常、五经等。
•道家思想:介绍老子及其学说,包括道德经、无为而治等。
•法家思想:介绍韩非子及其学说,包括法治、重刑轻教等。
•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介绍佛教的起源、传入和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五、现代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起源、进行和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国共内战的结果。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以上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归纳,内容涵盖了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古代思想文化和现代史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原始社会。
6.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①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领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领归纳整理
完美版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与奴隶社会的兴衰
1. 奴隶社会的起源:奴隶制度的形成
2. 奴隶社会的特点:等级制度和劳动方式
3. 奴隶社会的发展:商、殷、周三代的兴衰演变
4. 商代的特色:青铜文化的发展和青铜器的制作技术
5. 《尚书》和《诗经》的产生:商代文化的高度成就
6. 商代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延续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与封建社会的兴衰
1. 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
2. 封建社会的特点:兼并与分封、农业经济的发展
3.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百家争鸣
4.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5. 秦始皇的重大改革: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
6. 秦朝的统一对后世的影响:开创中央集权的传统
三、古代中国的边疆与外交
1.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兴起和威胁
2. 长城的修筑: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3.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贸易往来
4. 汉朝的外交政策:和亲、通商等方式维护边疆稳定
四、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
1. 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 孟子:儒家学派继承者之一
3. 墨子:提出兼爱和非攻思想的代表人物
4. 屈原:楚国诗人,文化名人
5. 孙膑、李斯:战国时期的军事与政治家
五、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
1. 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人物
2. 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影响
3. 外交和边疆防御的重要性
4. 文化名人的贡献和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要领归纳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灵长类动物-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 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使用石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和定居,使用石器、陶器和织物-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出现,城市的兴起,阶级的产生第二单元古代文明古国之兴1. 古代中国的兴起- 三皇五帝时期,古代中国的起源- 夏朝:建立者禹,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商朝:首都商朝,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周朝:周武王,使用青铜器,封建社会2. 古代印度的兴起- 印度河流域文明:建筑华丽的城市,使用印度字母写字,定居农业社会- 阿育王统一印度:推广,建造大雁塔,统一了印度次大陆3. 古代埃及的兴起- 河流带来的财富:尼罗河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农业发展- 法老的统治:法老是埃及的统治者,建造金字塔,奴隶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国力逐渐衰弱4. 古代巴比伦的兴起-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农业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统一的法律,使社会秩序稳定发展第三单元古代和的传播与交流- 的起源与发展:吠陀时期到吠陀文化的成熟- 的起源与发展:佛陀的生平和教义,在印度和其他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进入中国:明帝国和的发展,在中国的普及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1. 秦朝的统一- 西周的灭亡: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和分裂- 秦穆公的改革:实施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法律和货币- 秦始皇的统治: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万里长城2. 汉朝的兴起- 起义军的崛起:刘邦发动起义,推翻了秦朝- 刘邦的统治:刘邦建立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武帝的扩张:汉朝的疆域扩大,丝绸之路的建立3.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科技发明的进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文化艺术的繁荣:孔子的学说传播,歌舞、诗词的流行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1. 东西方的交往- 丝绸之路的开设:汉朝与西方的贸易往来- 文化传播:、景教、回鹘文化的传播2. 东亚文化的交流- 中原文化的东传:中原文化向朝鲜、日本传播- 唐朝与新罗:唐朝与新罗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日本的吸收和创造:借鉴中国文化,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的形成- 五:北方各族的入侵和南方政权的衰弱-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2. 南北朝文化的融合- 文化艺术的交流:北方和南方文化在南北朝时期交流融合- 的盛行:在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3.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社会- 隋朝的建立和统治:隋朝的兴起和隋炀帝的统治- 唐朝的开创:李渊建立唐朝,实行科举制度,盛世的开始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的隋唐盛世- 隋唐经济的繁荣:推行均田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 交通运输的发展:大运河在隋朝时完成,对交通运输有重要贡献- 文化艺术的繁荣: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方面的繁荣结束语本文档详细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要点,包括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古国的兴起、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和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等内容。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XXX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要去考察研究人类最早的遗址应该就云南元谋县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遗址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河姆渡遗址是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是因为北方寒冷,多风沙。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只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在遗址发现了碳化的稻谷,住干拦式建筑,这是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XXX之战:XXX打败XXX,XXX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XXX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XXX、XXX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XXX 和XXX的发明——反应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开展水平。
1、XXX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栽种五谷和蔬菜;2、XXX时期:XXX创造文字,XXX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XXX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XXX、XXX、XXX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4、继XXX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先后有XXX、XXX、XXX、XXX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XXX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古代文明与周边地区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也是最长久的时期之一。
人类在这个时期使用石器作为工具,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2.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之后的一个时代,人类在这个时期开始使用磨制工具,如石斧、石锛等。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并定居下来。
3. 殷商时期殷商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之一。
商朝的首都在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商朝的统治者被称为商王。
商朝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4.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多个诸侯国,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战争和混乱。
5.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之一。
古埃及人建造了众多的金字塔和神庙,他们还发明了象形文字和日历系统。
二、古代帝国的崛起与征服1.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重要的帝国之一,它位于今天的意大利,并且征服了大片的领土。
罗马帝国的法律和文化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印度帝国古代印度曾存在过许多强大的帝国,如孔雀王朝和玛瑞揭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 秦帝国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君主统一的帝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帝国之一。
秦帝国的统一尺度和强制措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希腊帝国古希腊曾存在过多个帝国,如雅典和斯巴达等。
希腊帝国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世界各地的非洲人口1. 世界各地的非洲人口非洲是人类起源的地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多样化的地区之一。
非洲人口分布广泛,有数百个不同的民族和语言。
2.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是非洲最重要的文明之一,埃及的哈肯拉皮拉和金字塔是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古代文明1. 三皇五帝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时期,没有确实的历史记载,有传说和神话。
-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 五帝:轩辕、颛顼、帝喾、尧、舜。
2. 夏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
- 建立者是夏启。
- 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出现了青铜器。
3. 商朝:- 商汤建立了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 商朝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代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商朝的首都是安阳。
4. 周朝:- 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 周朝实行封建制度,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民和奴隶是社会的基础。
5.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竹简的发明使文字记载普及。
- 各国割据,进行不断的战争和斗争。
6. 秦朝:- 秦王嬴政统一了战国,建立了秦朝。
- 秦朝实行法家政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 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
二、古代文化与思想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有儒家、道家和法家等。
2. 儒家强调仁爱和教育,其代表人物为孔子。
3.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而治,其代表人物为老子。
4. 法家注重法制和政治,其代表人物为韩非子。
5. 古代文化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青铜器、陶器、书法、音乐等。
三、古代社会与生活1. 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以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
2. 社会等级分明,有君主、贵族、士大夫、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
3. 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大多数人以务农为生。
4. 妇女地位较低,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四、历史文献与史学思想1. 古代历史文献主要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2. 古代史学家强调历史的目的在于治理国家和修身养性。
3. 古代史学思想以尚贤、尊史、重实践为主要特点。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参考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2课(考点清单)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知识清单(1-12课)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清单0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点一:我的境内的古人类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2)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
(3)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发现于湖北郧阳。
考点二:北京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1)发现:1921年发现北京人遗址;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时间、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体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能够直立行走。
(4)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生产生活: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群体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6)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三: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复原头像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1)时间、地点:距今约3万年,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2)模样:和现代人相同。
(3)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制作骨器。
(4)生产生活: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有埋葬死者的行为。
清单02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1)农业的起源: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2)定居生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考点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1)主要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重要内容归纳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重要内容归纳总结(全册)第一章古代中国的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我们在这一章中了解到了远古时代的中国文化,以及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远古时代的中国人类通过打猎、捕鱼、采集等方式维持生活,不断进化,并开始使用工具。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并建立了村庄,这标志着华夏文明的兴起。
我们还研究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它们对后来的华夏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我们研究了夏朝的建立与衰落,商朝的兴盛与亡国,以及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我们还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简要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宗教、礼制俗、书法和青铜器等文化特征。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我们研究了春秋时期的齐、晋、楚、秦等诸侯国的崛起与争霸,以及战国时期的七雄分立。
我们还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我们研究了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的推行,以及汉朝的兴起与国家制度的演变。
我们还了解了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等经济特征。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古代科技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以及医药学和农学的发展。
第五章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我们研究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兴起与发展。
我们还了解了东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货币流通等经济特征。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东汉时期文化的发展,包括典籍的编纂、的兴起、山水田园诗的繁荣等。
第六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思想的继承创新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P32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知识点总结历史初一人教版

知识点总结历史初一人教版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了解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1.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传说中的黄帝后裔启动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的朝代,成为了中原地区的最大势力。
周朝建立以后,推行封建制度,这个时期有“封建社会”的特点。
2. 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局面,统一了中国,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开创了统一的汉字、太学、制定了科举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动荡局面。
3. 隋、唐、宋隋朝统一了中国,修筑了大运河,推行了统一度量衡,但历时只有六十余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长安城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朝代,科技、经济都有很大进步。
4. 元、明、清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中国统一大部分国家,并且创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官员考试制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具有民族气概的王朝,洪武年间实行了土地国有和兵役制度。
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开始了满族的统治。
二、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包括了古代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学习世界古代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古代埃及古埃及是古代文明之一,以其宏伟的金字塔和壁画而出名。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将了解尼罗河流域上的神秘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2. 古希腊古希腊是古代文明之一,其哲学、艺术、政治等领域有着丰富的成就。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将了解希腊城邦的政治组织、奥运会、以及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3. 古罗马古罗马是古代文明之一,其法律、军事、建筑等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将了解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斗兽场、以及基督教的兴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
1. 古代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古代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的特征。
- 早期文明的形成: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等。
2. 我国古代的朝代更迭:我国古代的朝代更迭:
-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古代朝代的发展和变迁。
- 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古代中国的宗教和哲学:古代中国的宗教和哲学:
- 中国古代的宗教:神庙崇拜、巫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传入等。
-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等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4. 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
-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 中国古代与中亚、欧洲等国家的贸易和外交关系。
- 隋唐时期的疆域扩展和对外开放。
5.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传统艺术的发展。
- 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名著的介绍。
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
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完整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完整版)人教版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为: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在周朝之后,历史上出现了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朝代。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在远古时期,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其中最根本的区别是人类会制造工具。
远古居民的图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这些居民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距今时间。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更大,他们掌握了磨人工、取火、懂得爱按血缘。
现代人基本上与山顶洞人相同,他们使用光和钻孔技术,会美化死者的葬礼,结合成氏族。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他们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牛羊、使用骨制耒耜和磨制石器。
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穿着用具。
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而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因为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他们的更替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商朝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而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
东周建立于公元前770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开国君主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开国君主,其中禹是最著名的一位。
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治理水患,平定乱民,统一天下,为夏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商汤也是一位开国君主,他灭掉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亡国之君桀和纣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亡国之君。
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王,他残暴无道,致使夏朝灭亡。
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他奢侈淫乐,残暴无道,致使商朝灭亡。
周幽王周幽王是周朝的一位国君,他在位期间,周朝发生了几次迁都的事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一册,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一册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远古时代的生活远古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人们过着游牧或定居的生活。
本单元重点介绍远古时代的人类起源、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等内容。
二、大河文明大河文明是古代中国文明的一部分,主要是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本单元重点介绍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特点、发展和影响。
三、中华古国中华古国是指古代中国的重要国家。
本单元重点介绍夏、商、西周、东周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四、古代奴隶社会古代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单元介绍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等内容。
五、两河流域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是古代世界重要的文明之一,特别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本单元着重介绍这两个文明的发展过程、特点和影响。
六、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是西方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阶段。
本单元重点介绍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七、近代的变革近代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18世纪以后的近代史变革更加明显。
本单元重点从列强侵华、鸦片战争、近代科技发展等方面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对中国古代文明以及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还能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既包含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也涉及到世界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册教材,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记忆知识点,同时要注重与时事、人文知识的联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除了教材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拓展阅读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1.1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黄河流域:古代中国的发源地,地势高,气候干燥,适合农业发展。
黄河流域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文明发源地。
长江流域:地势低,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
长江流域在古代也有重要的文明发展。
1.2 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狩猎采集生活。
代表性遗址包括北京猿人遗址。
新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了磨制石器,开始定居,发展了农业。
重要遗址有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
1.3 夏朝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由大禹建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夏朝的政治:夏朝的政治制度以部落联盟为基础,大禹治理洪水,建立了初步的统治秩序。
1.4 商朝商朝的建立:商朝由成汤建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社会:商朝的社会以奴隶制为主,政治中心在殷地(今安阳)。
商朝的社会结构包括君主、贵族、商人、奴隶等。
甲骨文:商朝的文字记载主要通过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记录形式,记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1.5 周朝周朝的建立:周朝由周文王、周武王建立。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的开始。
周朝的政治:周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建立了分封制。
周礼:周朝建立了严格的礼制,对后世的政治、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2.1 春秋时期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出现了五位重要的霸主,如齐桓公、晋景公等,他们在各自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春秋时期的变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家的实力。
著名的改革有齐国的管仲改革。
2.2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中国分为七个主要的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这七个国家在战争中逐渐强大。
战国策:这一时期,各国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军事、政治、外交斗争,逐步形成了战国策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一、中国远古的传说1、中国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
2、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命、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二、女娲补天的传说1、传说内容:女娲用五彩石补天,创造了人类,教人们制作工具,传播文明。
2、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人类文明的追求,具有启示意义。
三、大禹治水的传说1、传说内容:大禹治理洪水,划分九州,建立夏朝。
2、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治理能力的尊重,具有历史价值。
四、夸父追日的传说1、传说内容:夸父追日,不幸身亡,成为后人崇拜的英雄。
2、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人对勇气和追求的崇尚,具有民间传说的特点。
1.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2.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3.在战争和动荡的背景下,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5.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外交成为各国争夺利益的重要手段。
6.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从分封制逐渐演变为中央集权制。
1.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和秦。
其中,韩、赵和魏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而田氏家族则代替了齐国的统治。
2.在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3.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包括以下内容:①政治方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来治理;废除贵族的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格实行法律,禁止私斗。
②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民和织工,生产粮食和布匹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为后来的秦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1世纪=100年。
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存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根本一样。
可以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比照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样点:都从事农业消费;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2〕房屋款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枯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四、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消费力的开展。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一、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阪泉之战: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蚩尤战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7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2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P24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P30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晋楚战争是城濮之战)、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
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P56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书P57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P67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7、提出“罢黜百家(是指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
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p87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p89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
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班超。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p102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
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
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
他的著作是《缀术》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P12217、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问答1、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a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
意义: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秦国通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答:兴办私学,广收学生,主张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重视道德教育,希望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答: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c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害;d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加强对越族地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