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运动背景下的山西“造产救国社”研究

合集下载

试论山西近代工业兴起及影响

试论山西近代工业兴起及影响

试论山西近代工业兴起及影响作者:赵兰香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5期内容摘要:在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及失败,山西晋商渠本翘于1902年创办了双福火柴公司,这是山西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在它成功运营的影响下,山西境内出现大量的火柴厂和其他类型的工厂。

作为山西近代第一个民营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它对20世纪山西工业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长久影响。

关健词:双福火柴公司背景影响一.双福火柴公司的成立背景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经济一直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虽然在明清两朝,中国某些局部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但始终未发展到独立性格的程度。

战后,以英国为代表的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肆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广阔市场,使得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当时开办了各式各样的民族企业,比如,1906年由杨子宏等人创办的祁县益晋染织厂、1909年刘笃敬投资成立的太原电灯公司及1902年渠本翘购买的双福火柴公司等。

然而创办后成功运转,并对近代山西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渠本翘在1902年收购的双福火柴公司。

二.双福火柴公司的发展概述1892年,洋务代表张之洞拨公款两万银元,在太原城内的三桥街创办火柴局。

这是清政府在山西创办的第一个官办企业。

该厂初期,由于生产全凭手工操作、且官吏贪腐,故其生产的火柴产量很少,每日仅五百筒,且质量较差。

同时,由于洋火这种新鲜玩意儿刚传入中国,人民大众依旧习惯用火镰、火石等传统工具,故它的销售市场十分有限。

在胡聘之离任后,因其质量差,经营不善,亏损日益严重。

就在火柴局濒临倒闭之际,出身于晋商名家的渠本翘,由于他继承了先辈的传统,对商场中的人和事一向很留意。

当时新式的取火工具虽不受百姓欢迎,但它确是一种较先进的取火工具。

渠本翘敏锐地意识到了火柴工业的发展前途。

于是,在1902年,他与同乡乔殿森合资购买了晋升火柴公司。

对机器设备进行添置和改造后,二人将“晋升火柴公司”改名为“双福火柴公司”。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大事记 山西新军发展的雏形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大事记 山西新军发展的雏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大事记山西新军发展的雏形
导语:1 下乡宣传派村政协助员下乡宣传发动群众抗日。

为了发展牺盟会的组织和发动群众抗日,首先组织了一批临时村政协助员,以协助村长办理村
1.下乡宣传
派村政协助员下乡宣传发动群众抗日。

为了发展牺盟会的组织和发动群众抗日,首先组织了一批临时村政协助员,以协助村长办理村政的名义下到基层,去做实际上的抗日救国的宣传鼓动工作。

在太原,我们用招考的办法,招收了1000多名各中学以上的进步青年和乡村中一部分小学教员,由牺盟会主办,集中训练10天,派到乡下去工作。

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向农村各阶层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把日军侵略的惨痛事实告诉群众,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发展牺盟组织,用十人团的方式发展100万会员;挑选会员中抗日意识强、努力工作者,介绍其投考国民兵军官教导团。

村政协助员下乡的时候,正处于绥东抗战开始和西安事变的当中。

这些惊心动魄的事实,给了村政协助员以极大的鼓舞。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又利用阎锡山所提出的“消除社会不平”、“制裁坏官、坏绅、坏人”等口号,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这一下,全省农村很快沸腾起来了。

群众不仅要求抗战,而且提出了要民主与国民生计的改善;要建立能代表民意的政府;要爱国运动的一切自由;要反对土豪劣绅;要与坏村长算帐……。

这一形势形成,是对旧势力的猛烈冲击,当然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强烈不满。

曾有不少人到盛县当局告村政协助员的状。

但经过一段艰苦的过程之后,形势就有所好转了。

村政协助员下农村仅3个月的时间,牺盟会的会员就发展到了60万,两万名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学员的动员任务也完成了。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初期山西经济的恢复

民国初期山西经济的恢复

民国初期山西经济的恢复山西是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在民国初期考虑到历经前几名战争,该地区的经济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政府非常关注该地区的经济复苏,并已经实施了多项政策措施,以此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主要探讨民国初期山西经济的恢复。

一、“招商引资”政策民国初期的山西投资环境较为单一,政府意识到通过引进外资,可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此,政府开始实施“招商引资”政策。

政府设立了“山西招商局”,专门挖掘外地的经济资源和联系外地资本家,以吸引外资到山西投资。

同时,政府还向内地资本家提供土地、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到山西来投资。

这些政策有效地提高了该地区的投资热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振兴煤炭业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民国初期政府进行了大力的煤炭业振兴。

政府建立了多个煤矿,扶持煤矿工业发展。

政府鼓励民间企业来该地区投资兴业,同时增加了煤炭生产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增加了该地区煤炭业的竞争力。

此外,为了使煤炭出口顺畅,政府修建公路、铁路并改善运输条件,减少了物流成本。

改善运输条件对于煤炭的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煤炭业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发展制造业山西经济主要是农业,制造业相对落后。

民国初期,政府鼓励民间企业增加投资,集中发展制造业。

政府鼓励民间企业购置先进设备、引进高科技人才,同时推行标准化生产流程以提高工业效能。

与此同时,政府还采取措施扶持加工业发展,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拓宽市场渠道,促进山西制造业的发展。

这样一来,山西的制造业逐渐壮大,成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四、加强银行支持民国初期唐山大地震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导致当时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

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山西经济界便成立了一个组织聚资助企业恢复生产。

该组织主要是通过发债、筹钱的方式向企业提供资金,最开始只集中在山西。

但随着这个组织规模的逐渐扩大,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

这样一来,该组织为山西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了足够的资金保障,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火中的实业救国

战火中的实业救国

战火中的实业救国作者:王雅洁来源:《商周刊》2015年第19期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民生凋敝,国民经济也转入了战备状态,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但仍有许多民族企业家没有安于命运、屈从外敌。

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把中华民族拖入灾难深渊,也中断了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黄金十年。

国之不存,何以家为。

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民生凋敝,国民经济也转入了战备状态,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但仍有许多民族企业家没有安于命运、屈从外敌。

他们救亡图存、积极抗日,不仅在逆境中奠基了中国的现代工业,也留下了实业救国的民族精神。

大染坊里的抗争史“宁肯放火烧掉自己一手创建的工厂也决不与日本人合作”——电视剧《大染坊》的主人公陈寿亭所展露的民族气节着实让人感动。

据传,中国染料厂老板陈介夫正是这一英雄人物的原型。

在日本侵略青岛期间,他的胆识与智慧,显示出了岛城纺织、印染工业所传承的民族品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的化学染料工厂大部分转产军火,染料产量日渐减少。

日本的染料公司乘机而入,独霸中国染料市场,开始肆意盘剥。

1919年,陈介夫与他人合作,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染料工厂——维新化学工艺社。

1922年,陈介夫引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高薪聘请日本技师,于青岛四方湖岛成立了中国染料厂。

产品广受欢迎,并远销到了华中、西北等地。

如何打破日本人的垄断,振兴我们自己的产业?陈介夫开始了对日本工艺的情报搜集,并经过不舍昼夜的研制,最终突破了日本印染的技术壁垒。

当然,对手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与陈介夫打起了商标官司。

在日本没打进青岛前,染料厂与日本人的官司纠纷就一直没断,始终在互相较量。

1928年,日军制造了“济南惨案”。

陈介夫出于民族大义,愤然辞去日本人办的《大青岛报》特约记者职务,联合爱国职工在上海《新闻报》上声讨日军罪行,同时辞掉日本技师,成立了兴华印刷局,出版爱国刊物,与日本人抗衡。

1938年,日军占领青岛,提出与精通日语、拥有工厂的陈介夫合作。

陈介夫拒绝了日本开出的诱人条件,却导致自己亲手建成的中国染料厂被日本人一步步强行夺走。

民国时期山西“造产救国社”简论

民国时期山西“造产救国社”简论

维系 , 则亡可待也; 以近代战争不决于疆场而决于市 所 场1 阎锡 山痛感 民难 国 困 , 认 为 , 国家之 武力 能抵 3 1 。 他 欲 “ 造产救 国社” 成立 的社会背景 必 面对 自鸦 片 战争 以来 , 中国封 闭多年 的国门被 打开 。 列 抗 现在 之外 患 , 须人 民生 产能力 有充 分之发 展 。 强 通过一 系列 不平 等 条约 , 迫 中国开 放通 商 口岸 、 强 降 物美价廉的洋货之倾销 ,本省产品不能与之匹敌的状 阎锡 山在 13 93年 4月 2 8日“ 经济 统制 处 职员 对 低关 税 。从此 , 中国 门户洞 开 , 国资本 主义 势力 开 始 况下 , 外 之训话 ” 中说 :各 国打破 经济 建设 难关 之 成例 , 关税 “ 为 逐 渐 由沿 海地 区延 伸到 内地 。 国商 品 畅通 无 阻 , 外 如潮 他可 以挡住 物美 价廉 之外货 不便 人 口。 中国关税 水 般地 涌人 ,遍行 天 下 ” “ ,并凭 借其 物 美价 廉等 优势 , 政策 , 壁垒 已破 ,不 能用 此方 案 。结果 我想 到生 产保 护 的 问 渗人我国一些有关 国计 民生的经济领域 ,对 民族工商 一 不 业 的发展 构成 了极 大 的威胁 。 甲午 战争 以后 , 别是 清 题 。生产保 护有 两 条路 : 为得用 政 治权 力 , 用 外货 特 一为 甘地做 法 , 准买 外 国货 物 。 不 如此保 护 土货 , 末 民初 , 国资本 主义 夺取 了更 多 的政 治经 济特 权 , 外 控 进来 。 亦可存在 , 盖能把外货挡得住 , 咱 制 中国城镇乡村的经济命脉 ,以资本输 出为主要特征 纵然物不美价不廉 , 即能存在。 社会经济 , 人民生活 , 均有办法。” 的经济侵 略进一 步强 化 ,其 经济势 力 直接 伸展 到各 地 的工厂, 所 以 以提倡 土货 、 助社 会 已有 产业 、 大社会 造 产之 扶 扩 农 村 , 农 副产 品进行 掠夺 , 纵农 村 市场 , 对 操 抢夺 土 地 , 造 对农村 加 紧控制 与 搜刮 , 使农 村 经济走 向破产 与衰 败 。 效力 为 目的 的 “ 产 救 国社” 在此 社会 背景 下应 运 而 生。 中 国本 是 以农业 立 国 ,但 “ 试观 近年 来外 货 贸易 之状 况 ……入 超数字 , 以米粮 、 粉 、 花及 纯棉 织 品等 项 , 面 棉 占最 大 多 数 , 国以农 立 国 , 吾 乃今 日衣 食两 项 , 大半 犹 二 、造 产 救 国社 ” 立 的经 过 “ 成 仰给外 货 , 险孰 甚 ”I 危 l l 。外货 的大量输 入 , 沉重 打击 了 1 立的 时 间、 点 。 . 成 地 中国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 ,使农村经济进一步破 在 “ 产 救 国社 ” 立之 前 , 造 成 由张 汉 三 、 樊处 心 、 杨 产 , 中国各地 经济 造成 了巨大 压力 。在 此危 急关 头 , 集 宝 、 给 潘太 初 、 王梅 岩 、 梁化 之 等为再 举 人 , 每人举 五 十 有识 之 士 提 出 了“ 业 救 国 ” 口号 , 地 也 普遍 掀 起 名 为发起 人 , 实 的 各 并且 承认 他们 为 本社 当然 社员 , 于是 列 名 了抵 制外 货 、 提倡 国货 的运 动 。 者 达两 千一百 余人 。 并推举 宁 子高 、 张至 心 、 张汉 三 、 潘 在 近代 外 来 工业 产 品 大量 倾 销 内地 的情 况 下 , 山 太初 等担 任本 社 章程 的起 草人 , 耿桂 亭 、 虚心 等为 本 樊 西 本地 人 民的 生产 生活 也 受 到严 重 影 响 。2 O世 纪 3 社 章程 的审查 人 。 定 了章程 达十 九条 , O 制 并于 民 国二 十 13 ) 用 年代 日 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其经济侵略步伐 ,大量 日货 年 (9 3 六月 十 五 日发 送 选 举 票 给各 处 社 员 , 通 涌人 山西 , 山西 经济 遭受 了更 加严 重 的打击 。“ 使 山西 讯 投票 的方 法选举 委员 。 随后 于 13 年 7月 1日在绥 93 自清 末 以来 , 款顿 增 , 款 锐 减 , 末 以来 , 号倒 署 自审堂开票 , 出 入 清 票 最后选定 阎锡 山为委员长 ; 樊象离 、 邱 闭, 西北商业破坏 , 山西之人款殆减 去十分之六七 , 仰 溶 为副委 员长 ; 风朝 、 至心 、 益 郭 张 刘杰 等 九人 为委 员 ; 以鸦 片未 能 禁 吸 , 先行 禁 种 , 而 每年 损 失 三 千余 万 元 , 张艺杰 、 琛 、 裴 高仲 梅 三人为候 补 委员 。确定 以太 原布 同时输入 布 疋 ,年 出一千 六百 余万 元 ,纸 烟五百 余 万 弓街 前进 山 中学 校 为社 址 , 7月 4日 “ 产 救 国社 ” 造 正 元 , 油 汽油 六 百余 万 元 , 他 日用 奢 侈 各用 品 , 煤 其 用量 式 成立 。 亦 无 不 大增 , 因之 出 款增 加 , 倍 于往 昔 二 十年 来 , 数 将 2“ 产救 国社 ” 立 的 目的 、 旨。 .造 成 宗 旧 日积存 已损 失殆尽 。 ”面对严 峻 的形 势 , 当时 山西 的 山西煤 铁 资源 甲于 全 国 ,这 些资 源正 是 近代 工业 仁人志士指出, 经济 为立 国之生命 , 如果立国生命不能 发 展 的基 础 ,得 于天 然者 独厚 , “ 如此一 部分 经济 发 展 ,

民国初期山西经济的恢复

民国初期山西经济的恢复

民国初期山西经济的恢复民国初期,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

在清朝末期,由于多年的战乱和落后政策的影响,山西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和萎缩。

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和民国的建立,山西的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并迅速崛起。

本文将从政治、农业、工业和商业等方面介绍民国初期山西经济的恢复情况。

一、政治革新促进山西经济改革在清朝末年,山西的经济衰退严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和闭塞。

而辛亥革命的成功为山西带来了政治上的革新。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成立,山西也纷纷响应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了一个相对进步的政权,这为山西的经济复苏打下了基础。

在政治上,山西开始实行新的政策,积极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废除了一些封建的统治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促进了山西的经济发展。

政治革新为山西经济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农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也是山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国初期,山西的农业生产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衰退,但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和政治改革的实施,山西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改革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土地的整理,种植新的作物,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政府还实行了一定的减税优惠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山西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政府鼓励科技人员投入到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

通过这些措施,山西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山西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业的快速崛起民国初期,山西的工业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和衰退,但是随着政治的改革和农业的恢复,山西的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崛起。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工业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推动了山西工业的发展。

在铁路、煤矿、钢铁等行业,山西的工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加大了对工业的投资力度,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育救国 百年情怀——记太原平民中学一段曲折的教育救国史

教育救国 百年情怀——记太原平民中学一段曲折的教育救国史

史,一起重温平民中学从1922年创办到1939年在山西的一段难忘教育救国史,感受那一段平中人如火如荼、教育救国、艰难办学的历史。

“五四”先锋 回乡办学,教育救国1919年在中华大地上爆发轰轰烈烈的“五四”青年爱国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平民政治”。

1922年2月,一批经过“五四”运动战斗洗礼,接受“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山西籍北大进步青年,决定回乡办学,推行平民教育,从狠抓中小学教育入手,改变山西落后贫困之状态,使目不识丁的工农子弟受到教育,体现“五太原平民中学,这个二十世纪二三十四”精神;用教育救国思想培养大批爱国年代曾经在三晋大地上辉煌过,为灾难深青年。

重的中华大地撑起一面旗帜的学校,有一1922年4月3日,赵光庭、梁永泰等段怎样的历史?今天,翻过历史的尘埃,62位北大山西籍学子在国立北京大学礼堂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平中,翻开平中历◇ 穆文瑛——记太原平民中学一段曲折的教育救国史召开发起人大会,经过大会酝酿,决定成立“私立太原平民中学校”,并组成筹委会,通过宣言及简章。

4月30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29号,召开第一次董事会,通过董事会规则,决定当年招生计划。

6月15日,各董事返并,全力以赴协助学校筹备事宜。

6月18日,在太原纯阳宫召开第二次董事会,推选赵光庭为校长,确定五名职员负责校务。

并租赁精营西边街一所民房为校舍,于9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5日正式开课。

1923年8月,改租太原西缉虎营三号一座较大的民房为校舍,办学初具规模。

1924年8月,在太原西二道巷后营坊街买到建校基地70余亩,并于1925年始,开工建校工程,到1930年年底,共建教室及学生生活用房355间。

体育场地逐步完善,同时,聘请一流名师,当时任教的老师毕到1935年,共有篮球场11个,排球场网球业于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名校(第一任校长场各5个,足球、田径两用场地1个。

从赵光庭、第二任校长苗培成、教务主任李此,平民中学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校舍整进贤,训育员刘同、体育主任田赞之等等齐,教学设施完备,教风严谨、在校学生全部为北大毕业。

浅谈近代实业救国风潮

浅谈近代实业救国风潮

浅谈近代实业救国风潮摘要:中国的古代国家一直坚持着农本商末, 在鸦片战争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产生了一股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实业挽救国家于危亡的思潮。

在这股思潮中,一反前代的观念,发展民族工商业以抵抗外来侵略成了爱国救国富国强国的明智举动。

中国开始了一场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

但作为一种思想倾向,实业救国的观念早在此之前已经出现。

早期改良派反对西方的侵略,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民族工商业的主张。

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陈炽、郑观应等。

关键词:实业救国一、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与9世纪70年代,在备尝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不平等条约为前导、以雄厚资金为后盾的倾轧压制之苦,又受到清政府封建政策的阻挠。

《马关条约》签定后,帝国主义在商品输出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天朝上国”威严扫地,中国跌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开始饱尝西方列强的凌辱。

爱国思想家魏源愤然而起,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强调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以抵御外辱。

此后,在十九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马关条约〉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成为实业救国思潮出现的契机。

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

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

20世纪初,宣扬实业救国论的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

民国时期山西工业的崛起

民国时期山西工业的崛起
收稿 日期: 0 0 3 】 2 1  ̄)一】;修回 日期 : 0 O 4 2 2 1加 — l
则 散 见 于各 种 对 于 山 西 近代 史 的 研究 著 述 之 中。 然 而 ,对 于 上述 问 题 ,未 见 专 文讨 论 。
作 者 简 介 : 佩 琼 (9 7 ) ,山 西 太 原 人 ,编 审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工 程 技 术 哲 学 ,工程 技 术 史 。 E malwa g q u a.c n 王 1 5 一 ,男 — i : n p @g c s . ac
民 国时期 山西工业 的崛起
王 佩 琼
( 国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北 京 1 0 4 ) 中 009
摘 要 :民国山西_ 业迅 速崛起 , 成因 、 T - 其 经验 及教训 对 于今 天的工 业建设有借鉴 价值 。 本文 以“ 观 念构 筑现 实” 为逻辑起 点 ,介 绍并 简评 阎锡 山的科 学理念 ,介绍 民国时期 山西工业建设 的 实践及 成就 , 阐明 阎锡 山的科 学理念与 民国 山西 3 业建设成 就之 间的关联 。最后 ,对 于民 国山西_ 业建设 中的经验 7 - T -
王 佩 琼 :民 国 时期 山西 工 业 的 崛起
17 7
对 于 上 述 问题 可 以从 多 角度 予 以探 讨 ,然 而 , 人 类 的行 为 受理 念 的 支 配 ,理 念 构筑 现 实 , 此 , 循 民 国 时期 山西 工 业 必 有 支 配 其 发 展 的理 念 。笔 者 认 为 ,探 讨 理 念 与 现 实 的关 系 是 最 为 重 要 的研 究
仍 为学 界 所 津 津 乐道 , 阎锡 山于 2 0世 纪早 期 就 能 有 关 于此 一 问题 的看 法 , 能 可 贵 ,自有 其 价值 , 难 但 他 给 出 的 解 释 却 不 能说 是充 分 的 。地 理 环 境 因

近代中国创业救国之路及反思

近代中国创业救国之路及反思

近代中国创业救国之路及反思摘要: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开展了创业救国。

创业救国论者发展了国家的经济,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但它并没有拯救中国,所以中国的创业救国使失败。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磨灭它的功绩,有前人之鉴,当代的我们才要走上真正的创业兴国之路。

关键词:近代、创业、救国、资本主义一、近代创业救国的酝酿鸦片战争战争时期,面对西方的先进武器,林则徐、魏源等人逐步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振聋发聩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第一,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

中国和英国等西方侵略者的实力差距首先表现在军事与科学技术上,表现在武器装备上。

林、魏等人意识到,要有效抗击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中国必须首先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

第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中国封建保守势力历来不屑和敌视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为了开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风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赞扬了西方轮船火车大炮等的神奇高明,并建议对于能够制造合格新式武器的人,给予科举出身。

第三,重视商业以及对外贸易。

中国封建社会一概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

林、魏等人主张对外贸易应遵守的原则是无损中国的主权与权益,与西方世界保持一种平等、互利的贸易。

林、魏等人对外贸易思想既极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又体现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的意识,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他们鼓励和提倡的对外贸易思想,实际上已突破了封建时代简单的“互通有无”、补充国家财政收入的框框。

第四,提倡发展民营经济。

为从经济上抵御外国侵略势力,林则徐率先提出了允许商民自行开办工厂,发展民用工业的思想,提倡发展民营经济。

林、魏等人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唱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强音,足具启蒙、救国的双重意义:一方面,它震惊了昏睡的中国社会,使得长期控制着中国人头脑中愚昧落后的传统观念被撕开了以口子,近代中国冰封的思想界开始解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力中华民族的觉醒。

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民用工厂研究——以组织生产为中心

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民用工厂研究——以组织生产为中心

收稿日期:2017-12-13作者简介:杨坤余(1993— ),女,山西翼城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民用工厂研究———以组织生产为中心杨坤余(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摘 要:抗战期间兴办并壮大起来的太行区民用工业构成了中共革命重要的经济基础。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太行区民用工厂基础薄弱的现状尚未彻底改观,兼有“左”的思想、工厂内部管理及工资政策等问题,工厂生产较难有序进行。

为扭转局面,太行区集思广益,从多方面筹措资金、解决工厂劳动力来源、改良生产技术和提升工人思想觉悟,使民用工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此举不仅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共还在此过程中收获了许多企业管理经验。

关 键 词:解放战争;太行民用工厂;发展生产中图分类号:K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18)03-0022-05 太行根据地创建之后,为满足根据地人民生产生活需要,陆续兴办了各种小型工厂。

1941年,太行区已有这样的工厂200多家,涉及纺织、纺毛、服装、制鞋、皮革、造纸、卷烟、印刷、铁器等行业(不包括军工),还有一批小煤窑[1]46。

总体而言,小工业生产门类较全,但是基础普遍薄弱。

蒋介石挑起内战之后,太行区民用工厂除解决当地军需民用,还肩负支前重任,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事业。

由此可见,民用工业理应受到学界的重视,但目前此研究尚未起步,本文依托山西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对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是如何发展民用工厂的历史事实做一简单探究,旨在抛砖引玉。

一、筹措资金太行区多山贫瘠,地方收入85%以上来自于土地产出[2];当地虽有丰富的矿藏,但缺乏规模开采所需的资本,尤其是抗战期间日寇的扫荡使得太行区人力物力遭受极大损失,兼以华北连年灾荒,整个太行区社会积蓄近于枯竭[1]54,因此当地难以积累足够的原始资本。

抗战胜利后虽有短暂的和平时期,但国民党很快挑起内战。

一枚珍贵的会徽———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

一枚珍贵的会徽———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

一枚珍贵的会徽———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作者:杨芸来源:《文物世界》 2017年第5期杨芸摘要: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团体,牺盟会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华北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经为之谱写了《牺盟大合唱》这部民族史诗。

珍藏于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中的牺盟会会徽,是山西抗日救亡运动的宝贵历史见证。

关键词: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董天知牺盟会会徽在山西国民师范旧址纪念馆里,有一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这是一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会徽。

这件文物制造年代为1936 年,质地为铜制,圆形图案,直径2.5 厘米,厚度0.9 厘米。

会徽背景为天蓝色的地球,中间是中国版图,整个版图为绿色,但东三省却是红色,喻意为东北三省正在血流遍地,生灵涂炭。

这枚会徽在诞生之初即担负起了争取民族解放,世界和平的重任。

1936 年9 月18 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太原成立。

由薄一波、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五位同志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肩负着党的使命,来到了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山西,与阎锡山当局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

他们接办了牺盟会,改组了成员,使牺盟会成为我党领导下的抗日团体,并在国民师范办起军政训练班,为党培养了四千余名抗日干部。

这些牺盟会会员,履行了他们的入会誓言:“我是中华好儿女,我志愿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誓死不做亡国奴,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他们就是佩戴着牺盟会的会徽走向了抗日战场。

1937 年9 月27 日至30 日,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大礼堂召开了牺盟会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到会的代表三百余人,他们都佩戴会徽,从全省各地来到太原参加会议。

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彭雪枫等领导到会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周恩来同志对牺盟会做了重要指示,当年世界学联还发来了贺电。

贺电中说:“你们为祖国争生存,为世界求和平,不惜赴汤蹈火,是我们深深敬佩着的。

徐永昌治晋思想探析

徐永昌治晋思想探析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八年第十一卷第五期︵总第六十一期︶徐永昌治晋思想探析申帅(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摘要:1931年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因战事失利下野,远走大连,山西此前的社会建设成果也因战争遭受了严重破坏。

在这个非常时期,徐永昌上任成为山西省政府主席,对山西进行了治理。

通过查禁烟毒、提倡国货、发展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使社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治晋思想为山西此后的省政建设和阎锡山复出重主晋政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徐永昌;治理;省政中图分类号:D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18)05-0093-03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8.05.026收稿日期:2018-06-01作者简介:申帅(1992-),男,山西原平人,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

民国时期是山西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

当时山西的社会环境比较安定,社会建设领先于全国,被冠以“模范省”的称号。

尤其在20世纪30年代,山西的社会治理更具有代表性,治理思想尤为重要。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战败下野,离开山西,退居大连,山西社会也因战争遭到了极大破坏,亟待恢复。

晋系将领徐永昌在此时接任山西省政府主席,使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人心涣散的山西重新得以恢复和发展。

一、徐永昌治晋思想的来源徐永昌,字次宸,山西崞县(今山西原平)人,出生于1887年,“在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大时代中,他却是一位极富戏剧性罕有人能与之相比的瑰奇磊落人物”。

徐永昌虽家世素寒,但其父对他的教育却尤为重视,从小便为他立下“诚、劳、恒(诚实、勤劳、有恒)”三字训,成为了他一生的做人准则。

徐永昌年少投身军伍,却从未放弃学业,一有机会,便主动去求学。

1912年民国成立后,徐永昌考入陆军部将校讲习所,因成绩优异,于1914年进入陆军大学继续深造。

在目睹和经历了国家危难、人民困苦、备受外强欺凌的境况后,立下了“报国图强”的远大志向。

论抗战时期晋西北革命根据地生产合作社的历史价值

论抗战时期晋西北革命根据地生产合作社的历史价值

作者: 牛天玉[1]
作者机构: [1]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山西吕梁033000
出版物刊名: 晋中学院学报
页码: 34-3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抗战时期;晋西北地区;生产合作社;合作社运动
摘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下的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内部开展了广泛的生产合作运动.根据地政府通过减免营业税、统一救国公粮、增加合作社专项贷款等方式强化对合作社的扶持,建立了囊括农业、手工业、机关部队、学校等在内的各类生产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的普遍建立,促进了晋西北地区各类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便利了根据地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需求,有效缓解了根据地在日军经济封锁局面下的财政压力,为抗战事业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货大王”实业救国

“国货大王”实业救国
由于方液仙在国货运动中的作用 和影响,他被社会各界誉为“国货大 王”。方液仙的举措不仅为弱小的民 族工业厂商提供了销路,还推动了全 国各地抵制洋货、振兴国货运动的开 展,践行了实业救国之路。
编辑 / 国晔
606 0
பைடு நூலகம்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方液仙注重广告和推销,在对产 品质量严格把关的同时,每年从营业 额中提取 0.3% 作为广告费,又高薪 聘请资深媒体人朱惺公为广告科长, 为“三 星” 牌 产 品 撰 写 报 刊 广 告 文 稿。朱惺公专门为“三星”牙膏设计 了奖券广告,并起名叫做“玻璃管里 的秘密”,设置三种彩券,建立了与 消费者之间的连接。
方液仙乘胜追击,选派得力助手 东渡日本,入“野猪牌”蚊香厂充当 苦力工人,掌握了全套技术,带着机 器和图样回国。接下来,方液仙拨出 专款置办机器,作机制试验,最终在 1915 年研制出了各方面都远远优于 “野猪”牌的“三星”牌蚊香。
生产“三星”牌蚊香的主要原料 除虫菊,初时均向日本购买。方液仙 认为,中国也能种植除虫菊,遂在上 海创设种植场,聘请农学专家俞成如 负责试种。
1912 年, 第 一 个 产 品“三 星” 牌牙粉面世。尽管实现了最早“中国 制造”,但其生产和销售却难以为继。 当 时 的 中 国 经 济 落 后, 基 础 工 业 薄 弱,日货大量倾销。尽管时局艰难, 方液仙依旧坚持着他的事业。
直到 1919 年,全国爆发“五四” 爱国运动,为民族工业带来了商机。 1922 年,中国化学社推出了“三星” 牌 牙 膏, 这 也 是 中 国 的 第 一 支 国 产 牙膏。
方液仙联络连同“中化社”在内 的共 9 家上海较大的国货工厂,创办 了“国货临时联合商场”。方液仙还 特 地 选 择“九· 一 八” 一 周 年 纪 念 日,作为国货商场的开幕日,意在提 醒民众勿忘国耻。

大革命时期山西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上)

大革命时期山西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上)

平 知识分子 ,促进 了全省人 民的觉 醒 ,掀开了 山西 讨 论工作计划 ,确定 山西 《 民周 刊 》为太原社 民主革命新 的一页 。同时 ,这 场反帝 爱国民主运 会 主义青年 团的机关刊物 。参加此次会议 的有八 动也为 山西青年 团组织 和中共 地方组 织的诞 生 , 名团员 。暑假期间 ,团员们集资在太原 桥头街 开
5 9
具有两个鲜 明的特 点 :一是 团组织 的成立早 于党 组织 的创建 ;二是发展 党员 、建立党组织是通过 多种渠道进行的 。
山西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
此时 ,创建 山西地方党组织 的思想基础 已经 成熟 。同时 ,太原 团地委三年 的革命 实践 ,为山
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提供 了可靠 的组织保 障。中

支部 与共青 团太原地 委采用联 席会议 的
中 “ 凡有党员 三人 以上均得 成立一支部 ,每支部 方式 ,对党 、团组织 实行统一领 导 。先后 主持联 12 年 0 公 推书记一人 ,或推三人组织 干事会 ”的规 定 , 席会议 的有纪廷梓 ( 9 5 1月 调离太原 )、王 成 立 中共太原支 部支部干事会 ,隶属于 中共北 京 鸿 钧 、张 靖 麟 ,纪廷 梓 负 责 中共 太 原支 部 的工 区委兼北京地委 ,由张叔平任 书记 ,团地委秘 书 作 。
为 团 中央 最年 轻 的委
总 工会 太原 区分会 成
太 原 区分会 文 书科 秘 书 ,从 此 ,党 在 . 山西 开 始 了学 生
运 动 与 工 人运 动 的结合 。 1 月 1 2 5 日至 2 日 ,贺 昌 6 直 接参 与领 导 太
原 正太 铁 路 工 人
参 加 正太 路 全线
共北京区委对太原及 山西革命工作 的指导与持续 关 注 ,高君宇 、王振翼 、贺 昌等 山西籍共产党人 的帮助和支持 ,以及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 大会的召开 ,国共第一次合作 的实现 ,尤其是太

“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期山西省委与长治老区的十个合作社

“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期山西省委与长治老区的十个合作社

“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期山西省委与长治老区的
十个合作社
辛逸;高洁
【期刊名称】《中共党史研究》
【年(卷),期】2010()6
【摘要】长治十个合作社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山西省委和长治地委土改后希望农村尽快进入社会主义的政治诉求;其创办和维护也是在两级党委的直接推动下实现的。

十个合作社创办的理念与实践,为中共中央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完
整而具有说服力的地方性个案,直接推动了全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由普及和巩固常
年互助组迅速地转向了农业合作化。

【总页数】10页(P81-90)
【关键词】山西省委;长治十个合作社;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作者】辛逸;高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副教授,北京100872;空军指挥学院政工教
研室教员,北京10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1;D232
【相关文献】
1.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历史考察 [J], 徐全民
2.六互式理念助合作社良性发展--记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红都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J], 王伟;李强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山西省委统战工作机构建设研究 [J], 武锦福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山西省委统战工作机构建设研究 [J], 武锦福
5.长治老区互助组织与社会主义--山西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新解读 [J], 高洁;辛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货运动背景下的山西“造产救国社”研究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洞开,关税不能自主,尤其是《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各国列强在华纷纷自由设厂,致使华厂不能平等竞争,外货凭借物美价廉之优势,在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全国商场尽为洋货独占,土货毫无竞争能力,遂致出超严重、白银外流,社会经济日趋凋敝。

因此,自辛亥革命以后,一个以提倡国货销售,发展国货工业为主旨的社会运动开始涌动,倡导国货运动的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

至20世纪20年代己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全国性活动,30年代初期活动更到达顶峰。

“国货运动”成为20世初初中国各种社会风潮的集众所在。

在近代外来工业产品大量倾销内地的情况下,山西本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

与国内其他省份一样,山西有识之士也提出抵制外货,发展民族工业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1932年,山西地方政商学绅各界联合组织了山西“造产救国社”,以提倡国货,扶植民族工业为宗旨,提出了“造产救国”的口号,通过实行经济统制、贸易公营、提倡国货、举办展览会、推销产品,扩大出口,大力发展制造业等一系列措施来发展山西本地的产业。

造产救国社的活动,使深处内陆的山西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规划和思考本地区的经济现代化问题,它的建立和活动,对山西近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进山西的近代工业经济建设,对于促进山西近代实业的发展有着开风气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西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国货运动山西“造产救国社”近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6;F429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绪论11-19第一章“造产救国社”成立的社会背景19-291.120世纪全国各地普遍掀起的国货运动概况19-231.1.1国货运动掀起的背景19-201.1.220世纪初的国货运动20-211.1.320世纪20年代的国货运动211.1.420世纪30年代的国货运动21-231.2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在山西的经济扩张23-261.320世纪山西省国货运动与经济规划26-29第二章“造产救国社”的成立29-392.1“造产救国社”成立的目的、宗旨292.2“造产救国社”成立的经过29-322.2.1成立的时间、地点29-302.2.2“造产救国社”主要委员简介30-322.3“造产救国社”的组织状况及章程32-342.3.1组织状况32-332.3.2章程制度33-342.3.3委员会各股办事细则342.4“造产救国社”社规34-352.5“造产救国社”的工作计划35-372.6与“造产救国社”同时期的相关经济组织37-39第三章“造产救国社”的发展及其主要活动39-573.1成立“经济研究委员会”,共商发展大计39-413.2厘清“国货标准”,明确何为国货41-423.3实行“经济统制”,大力发展地方产业42-443.4推进“贸易公营”,垄断山西对外贸易44-473.5大力推行土货运动,全省掀起抵制外货高潮47-503.6开展“晋绥物产竞赛及展览
会”,推进国货运动深入发展50-573.6.1制定《晋绥物产陈列馆章程》以及《晋绥物产竞赛会章程》51-523.6.2晋绥物产竞赛会经过情形52-57第四章“造产救国社”的影响及意义57-644.1推动了土货运动深入发展,保护了山西地方经济57-584.2大力扶助本地产业、促进山西近代经济建设58-604.3推动了山西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60-624.4增强了市民意识,加速了近代山西城市化的进程62-64参考文献64-68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8-69致谢69-70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0-72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