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1)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1)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眼睛里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看不见的爱》一文。

该文章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微小细节的观察,揭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母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母爱,进行课堂交流。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母爱,让学生学会运用类似手法写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关于母爱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无私、伟大、关爱、珍惜等。

3. 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对母爱的描述,展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课堂所学,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

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感恩母爱”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包括“恬静、默契、黯然、倾听”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句子的理解: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如“妈妈的爱,就像那春天的阳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伴随着你。

”3. 文章主题的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句子的理解。

难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例句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4. 句子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5. 文章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课文的结构和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课文的要点进行梳理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请写一段话,描述你对自己的母亲的感情。

3. 请从课外找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答案:1. 妈妈的爱,就像那春天的阳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伴随着你。

2.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她每天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然后送我上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对母爱的感知。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子解析,课文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母爱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母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讲解词义,进行课堂互动。

4. 句子解析:挑选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5.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思考母爱的力量,分享自己的感悟。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看不见的爱》2. 主要内容:生字词:、、句子解析:、、课文主题:母爱的力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课文中的句子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2. 答案:(1)略(2)例: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关于母爱的文章,增强对母爱的理解。

(2)开展“我心中的母爱”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3)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访谈,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故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生字词掌握、课文理解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展开。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眼睛里的秘密》,具体内容为《看不见的爱》。

课文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关爱盲童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学生自学生字,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的关爱。

b. 小组讨论:母亲为什么能为盲童付出这么多?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道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新词:关爱、无私、付出、珍惜等。

3. 课文大意:讲述一位母亲关爱盲童的故事,展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新词。

b.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新词答案略。

母爱如海,深沉而宽广。

正如课文中所讲述的母亲一样,她们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

我想对我的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一定好好珍惜您的爱,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母爱的故事,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八单元《眼睛里的秘密》,具体章节为《看不见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生词、短语,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的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短语,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感悟生活中的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收到过哪些关爱?你们又为他人付出过哪些关爱?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从故事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课堂讲解讲解生词、短语,分析重点句子。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4. 随堂练习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写作。

教师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主题:《看不见的爱》2. 生词、短语3. 重点句子4. 课文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生活中的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要求: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句子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在生活中收到或付出的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关爱,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

该文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如何用她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和教育视力有障碍的儿子学习独立生活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母爱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母爱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母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b. 讲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c.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尝试写一段关于母亲关爱自己的具体事例。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段,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不见的爱》2. 主要内容:a. 母爱的伟大b. 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c. 文章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b.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2. 答案:a. 见附录。

b. 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爱的教育》中的一篇课文《看不见的爱》。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通过描述母亲对失明儿子的关爱和教育,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深沉,体会看不见的爱。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与讨论(10分钟)(1)教师针对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讨论课文中母亲对失明儿子的关爱和教育,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4.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母爱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感受母爱的伟大。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新词:失明、关爱、深沉、教育、感受、伟大3. 重点句子:母亲对失明儿子的关爱和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提示:结合课文内容,描述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题目:用本课所学生字、新词造句。

答案提示:例句:母亲的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了看不见的爱。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关爱。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八单元《看不见的爱》。

该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盲童在妈妈的关爱和引导下,学会独立生活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体会盲童内心的感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关于母爱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讲解生字词,解析重点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和生字词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母亲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代表发言。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看不见的爱》2. 主要内容:文章主题、生字词、重点句子、母亲的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虽然……但是……”造句。

(3)思考文章中母亲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1)生字词答案略。

(2)例句: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小明还是坚持去上学。

(3)心得体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今后应加强引导和鼓励。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

课文主要通过讲述一位盲人母亲和她的儿子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和语法知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和语法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和句子语法。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并指导书写。

4. 句子解析: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5. 课文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略3. 句子解析:略4. 课文主题: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应通过讲解、讨论、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并学会表达这种情感。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爱的教育》中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题思想的阐述,重点词语的解析,修辞方法的讲解,以及通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细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修辞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重点词语的解析和母爱主题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感受母爱的伟大。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章内容,分析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阐述文章主题思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例题,讲解答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不见的爱》2. 板书内容:①重点词语:无私、伟大、细腻、关爱……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③文章主题:母爱的伟大与细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母爱的特点。

(2)运用本文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母爱的描述。

2. 答案:(1)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细腻的,关爱我们的成长。

(2)例:母爱如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母爱如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如翅膀,让我们勇敢地飞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母爱主题的感悟较为深刻,但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ppt课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ppt课件
看不见的爱
读一读
傍晚
安祥 关键
粗糙
笼罩 屏住
轮廓
半晌 疏朗
默读课文
思考:
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 受到母亲的爱? 用笔画下来。
•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 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 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 笑着。
•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 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 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 着。
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 那他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 是他做了没有。”
过了很久,那男孩动作的频 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பைடு நூலகம்。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 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 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
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 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 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 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 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 仍在单调地重复着。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夜风轻 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 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 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 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 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 有什么区别。又过了很久,夜色笼 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 了。
从那妇女的眼神中我猜 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 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 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 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 打得这么差的孩子。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 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 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得这么 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 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 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 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 妇女的眼神中我猜测出,她是那孩子的 母亲。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

该文主要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如何教育自己视力受损的孩子,使他勇敢面对生活,学会独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感受母爱的伟大,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勇敢面对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词、短语和句型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母爱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母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型。

c. 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勇敢面对生活的。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词、短语:视力、受损、勇敢、面对、独立、关爱、珍惜等。

3. 句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句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词、短语,并造句。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段话,表达对母爱的理解。

2. 答案:见课后作业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母爱的故事,进行分享,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亲情无价》中的《看不见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情景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家人,培养亲情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母爱。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母爱的氛围,引出本课主题《看不见的爱》。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重点讲解易错字词,巩固记忆。

4. 课文解析(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感悟母爱。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分享感受。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无私、伟大、关爱、付出等。

3. 课文主题:母爱的伟大,关爱家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体现母爱的伟大。

2. 作业题目:找出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关于母爱的其他文章,观看相关电影,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母爱,培养亲情意识。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

全文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如何引导和教育视力受损的儿子学会自立、自强,传递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具体内容包括:1.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3. 学习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4.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分析文章,提高语文素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效果;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母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圈画关键词语和句子;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效果;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母爱的伟大,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自立、自强;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关键词语:母爱、自立、自强、引导、教育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 答案:(1)关键词语和句子:见板书;(2)作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关于母爱的文章和书籍,深入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

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
至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还要看云缭烟绕、山隐水迢的家园(江南)山水。江南的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都透着清凉、凄楚。你也许能透过烟云气去回味感 伤。风雨过后,你的心早已凄迷了吧!所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种痛扎在敏感人的心尖上,不知多少人会迷失掉自己的方向。
春雨惊雷过后的北方,除了成串的迎春花,开得最早要数杏花了。小时候曾在同学家的院子里见过一棵数年的杏树。它的枝干舒展,落落大方。叶子很密,花开得也早。有性格开朗心花绽放的,有 羞羞怯怯半掩遮面的,有藏身枝后的,还有团身垂首的……大人给我们讲,有些花授了粉就要结果的。我们就遥想着、惦记着杏的酸甜。威力通真人博彩 雨后的杏花,无论它的粉红,还是它的娇嫩,都格外吸引人们的视线。在诗人的笔下就更能生发出万千姿态和款款浓情来。
春寒料峭,南国的冷雨那么凄美迷人。一下子就牵动了你的多种感官,去触碰、体味。
淋淋漓漓、淅淅沥沥;天地潮湿,引人入梦。相对于冰雪而言,那冷雨中竟然带着些许的暖意,雨气也空濛迷幻。可谓:清清爽爽新新。
高峰上的雨雾,恰好合上了“荡胸生层云”、“商略黄昏雨”的妙趣。望上面则是那一番雪的景象。白得虚虚幻幻,冷得

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

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
草长莺飞的孤岛。精灵相遇,这几乎近于自己梦想中那个唯灵的世界了。。安全生产
https:///。
每个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趣味,环境塑造了人,人又去改变环境,有些愈来愈好,有些则陷入恶性循环,不可自拔。贝加尔湖则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的美,区别于中国的大紫大红, 吹拉唱弹,她是一个塞外的傍观者,静静的在那里,千古如斯。因为淡然,所以永恒。正如红枫叶之于黄五星,君之代之于往前冲,白手套之于红绣鞋,冲绳之于琉球。那些永恒 的美好的东西,总是更自然的,更亲近于人心的事物。
总是对人造景心存芥蒂,对熙攘的人群难以依恋,喜欢那些人迹罕至的所在。正如《荒城之月》的意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直对古代的边塞诗心存向往,缭乱边愁听不尽,高 高秋月照长城,这是一种荒凉的美,绝望的美,悲剧的美。而人为修饰的美,即使它再精致再细腻,总是难以深爱,经常在看到路边,工人用剪刀修剪花草,修的齐齐整整,然后 露出满意的微笑,看着自己的成果。草木有本性,为什么不能让它们自由的成长呢,把人的审美强加给它们,总是一种残忍。我喜欢看到草木疯长的老院子,有着离离草的荒原和
曾经我们也有关关雎鸠的自然之恋,有纯净飘然的东方雅韵,但人心浮躁,利欲纵横,美好总被强权阉割,被群氓遗忘,这些东西在华夏大地都已荡然无存。那些稍有理想的人在 黑夜里也只能或顾芳独赏,或无奈的成为第三种青年,做一个心灵史上的失语者。
喜欢贝加尔,还有一点是她是个外来词,不必用汉语的意义去解析她,她就是贝加尔,一个绝美大气的称谓,她不是北冥,不是北海,她是贝加尔。东方文化的华夷观念习惯把世 间万物都打上尊卑的烙印,这是自己不愿看到的,欣赏西方人质朴单纯的唯物观念。梭罗有瓦尔登湖,我心里有贝加尔湖。尘世喧嚣,贝加尔湖,像一个威严的父亲,慈爱的师友, 热烈的情人,一直留在心底,不让我迷失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不见的爱
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

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孩子有时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

然后再接过一颗。

从妇女的眼神中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

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专心致志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

“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

”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默不作声。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

那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

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

“今天他打不中了。

”我想。

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