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DOI:10.7683/xxyxyxb.2020.11.020收稿日期:2020-04-14作者简介:赵张颖(1994-),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儿科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

通信作者:高春燕(1965-),女,陕西延安人,学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儿科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E mail:fygchy@163.com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

本文引用:赵张颖,高春燕.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0,37(11):1093 1096.DOI:10.7683/xxyxyxb.2020.11.020.【综述】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赵张颖,高春燕(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陕西 延安 716000)摘要: 幽门螺杆菌(H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体,长期感染Hp易诱发胃癌等消化道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在儿童期感染Hp后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会使感染持续至成人期。

本文对近年来儿童Hp感染的流行病学、免疫特点、检测方法、治疗及其对胃肠外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儿童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外疾病;儿童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7239(2020)11 1093 0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螺旋弯曲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寄生在胃幽门、胃窦等附近的黏膜上,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细菌之一[1]。

Hp感染主要是在儿童期获得,并通过粪 口、口 口途径传播,特别是在家庭成员中传播较常见。

大多数Hp感染者为无症状感染者,长期感染可导致消化性溃疡疾病、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 3]。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空 泡毒 素 ( V a c A ) 1 2及 细胞 毒 素 相关 蛋 白( ) C a g A ) 等 毒
力 因子关 系密 切 。慢 性 胃炎 、 消化 性 溃疡 与感 染 H.
于 胃小 凹黏液 层下 , 为微 需氧 的革 兰 阴性 杆 菌 , 是 慢 性 胃炎 最常 见原 因 ,世 界卫 生组织 ( WHO )已将 H .
中医药 2 0 1 3年 1月 第 3 2卷 第 1 期 B e i i i n g J o u na r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1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J a n u a r v , 2 0 1 3 . Vo 1 . 3 2 . N 0 . 1
1 9 8 2年 澳 大利 亚 学 者 Ma r s h e l l 及 Wa r r e n从 胃
其产生 的尿 素酶 、 黏附 因子 、 应 激反 应蛋 白、 脂 多糖 、
活 体 标 本 中 发 现 并 成 功 培 养 幽 门 螺 杆 菌
( H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 H . p y l o r i , H p ) [ 1 ] 。H . p y l o r i 多定 植
获 得 ,感 染最 有可 能在 患者幼 年时 通过 口 一口或粪

p y l o r i 抗体 阳性, c a g A H . p y l o r i 抗体 阴性 。C a g A基 因是基 因组 中存在 c a g P A I ( c a g 致 病 岛) 的标 志 。 v a c A 基 因在所有的 H . p y l o r i 菌株中都存在, 但只有 5 0% 左右 的菌株 有 V a c A蛋 白的表达 , 其 编码 空泡 毒 素使 上皮 细胞发 生空 泡样变 性 。慢性结 节样 胃炎 好 发于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最新进展研究报告1、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国内外有研究报道,中药及中西药结合疗法不仅能改善Hp相关胃病的临床症状和西药的副作用,也能更有效地根除Hp。

经过中、日等国的专家研究,已经筛选出一些具有杀灭或抑制Hp的中草药及组方。

如黄连、黄芪、大黄、黄柏、桂枝、地丁、土茯苓、乌梅、山楂、连翘、白芍、当归、三七、五味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Hp作用,其中一些具有高度抑菌作用,但单味药物的抑菌率均较低。

临床常用方剂治疗Hp感染,获得了较高的根除率。

然而,Hp感染的中医治疗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多为临床疗效观察且病例数较少,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及诊疗标准,缺乏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研究。

过去所进行的体外抑菌试验或临床疗效观察虽已做了不少工作,但体内实验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中草药在体内到达靶器官起作用还受多因素影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作用并不等于体内的抑菌效应。

2、益生菌和益生元治疗目前认为益生菌和益生元(水苏糖)治疗是最有希望的新型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乳酸杆菌是胃内主要微生物,最具代表性的是卫乐舒益生菌。

在单独应用乳酸杆菌的报道中,只有少数报道其能够减少Hp定植,但实验规模小且缺乏相应的对照。

也没有数据表明单独使用乳酸杆菌(卫乐舒)可有效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且在合用益生菌的实验中,有报道应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7天疗法中加用乳酸杆菌(卫乐舒)能将Hp根除率由78%提高至91%(p<0.05)。

虽然目前关于益生菌和益生原用于根除Hp治疗的临床研究报道不多,但由于卫乐舒很好的临床安全性,特别是在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下,起到提高根除率、平衡肠道正常菌群、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大大降低了抗生素所带来的耐药性。

因此开发更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将为Hp感染的治疗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3.植物提取物早在1996年就有报道大蒜素和辣椒素体外有杀菌作用。

2000年Nir等对15名患者每人每日口服肉桂提取物80mg,连续4周,与服用安慰剂的人群对比,结果发现与体外实验不同的是,在体内肉桂并没有相应的杀灭Hp作用,其他的植物及提取物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1O日序贯疗法根除儿童Hp感染的临床研究

1O日序贯疗法根除儿童Hp感染的临床研究

sequential treatment for Helie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children:a randomized trial.Gastroenterology 2005.129:1414-1419.
目录
研究目的

探讨由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 拉维酸钾、甲硝唑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根 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录
研究方法
Βιβλιοθήκη 经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Hp培养任意两项检查 阳性确诊为Hp感染的腹痛患儿214例,单盲随机法分 为4组。 10日序贯疗法组(54例)治疗方案为前5 d应用奥美拉唑 0.8-1.0 mg/(kg·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0 mg /(kg·d),每日早晚2次口服,后5 d应用奥美拉唑0. 8-1.0 mg/(kg·d)+克拉霉素20 mg/(kg·d)+甲硝唑 20 mg/(kg·d),每日早晚2次口服。 三联疗法7 d组(53例)、10 d组(55例)、14 d组(52例) :奥美拉唑0.8~1.0 mg/(kg·d)+克拉霉素20 ms /(kg·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0 mg/(kg·d),每日 早晚2次口服,疗程分别为7、10和14 d。
目录
目录
目录
研究方法

停药后4周复诊,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 ,按意图治疗分析(ITT)和按试验方案分析(PP)Hp根 除率。记录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晕头痛 不良反应及腹痛的缓解情况。
目录
研究结果
1. 2.
3.
214例人组患儿失访15例,总失访率为7.O%(15/214); 10 日序贯组实际入组5l例,7 d、10 d、14 d三联疗法组 实际入组分别为49例、49例和50例; 10日序贯组Hp根除率ITT 85.2%(46/54),PP 90.2% (46/51);7 d三联疗法组Hp根除率ITT 66.0%(35/53) ,PP 71.4%(35/49);10 d三联疗法组Hp根除率ITT 60 .O%(33/55),PP 67.3%(33/49);14 d三联疗法组Hp 根除率ITT 78.8%(41/52),PP 82.O%(41/50);见表 1。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17】‘嚣.in儿童al m幽『]etap螺杆菌lasia[J]渊.J CIin嚣翁]篙篡k,12
6参考文献 【1】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憎Jb内曲缁‘ 【1 8】Gasbarrini A。Franceschi F,Tartaglione R.et a1.Regression of
mechanism protecting from allergy[J].J Pediatr Gas2007,45(3): 301_305·
。。……。。……一
、’
疾病的有效途径阎,目前已明确了Hp基因的全部序列,
7;.,77‘
许多动物模型研究已证明Hp疫苗的预防作用。意大利 Padua大学已研制出Hp疫苗,动物试验效果良好,2006 年已进行临床试验。我国第三军医大学研制El服重组 Hp疫苗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相信不A IJ辅'l'烙J/来,H1 p疫
吾可能成为控制这一全球范围感染的有效措施。
cau8i”gI/111-1
【15】虞燕萍,陈洁,陈黎勤,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胃十二指肠黏膜 IL一8含量的研究【J】I临床儿科杂志,2002.20(6):332—333.
【16】Zambon C F,Navaglia F·Basso D,et a1.Helicobacter Pylori babA2 cagA and sl VacA gene8 wo‘“8ynerg酬ca”Y in
117
万方数据
可能与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旧。国外报道 Hp感染是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发生的主要因素,抗Hp 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1191。近年来发现,Hp 还可造成人体铁、铜、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E、 维生素C等微量元素的缺乏。2005年欧洲Hp研究小组 已提出对所有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检查Hp感染以外的 其它原因后应行Hp检测,对Hp阳性者进行抗Hp根 除治疗闭。 3.2实验室检测及评价Hp的病原学诊断,包括侵入 性和非侵入性检查,前者包括细菌培养、组织学检查、胃 黏膜直接涂片后革兰染色镜检、尿素酶试验、胃黏膜聚 合酶链反应试验等,后者包括13C和播N一尿氨排出试 验、粪便抗原检测等。细菌培养是诊断Hp感染最经典、 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并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方法的金标 准,但操作复杂、费时,目前主要应用于科研及药敏试 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直接观察Hp在胃黏膜上的定植 情况,准确率高达90%以上,是临床上最常用的Hp感 染诊断金标准。尿素酶试验在所有检测方法中最简便、 迅速,临床上也最常用。而且在内镜检查取材后即可获 得结果,可缩短制定治疗方案的时间。聚合酶链反应试 验目前主要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uN一尿氨排出试验无创、无放射性,敏感性及特异性高, 但设备昂贵,尚未普及。-3C呼气试验因方法简单、高度 敏感和非侵入性等特点,为诊断儿童Hp感染及评价药 物疗效可靠的方法,但因为小于2周岁的儿童检查时不 能配合,只适用于2周岁以上的儿童。粪便抗原测定操 作简便、省时,不需昂贵仪器,尤其适用于婴幼儿Hp感 染的检测,且在流行病学调查、内镜检查前的筛查、治疗 后的复查等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血清学方法检测Hp 抗体能提示曾经发生Hp感染,不能诊断现有Hp感染。 CagA、VacA、Ure是Hp的最主要的抗原成分,在Hp感 染的患儿中能检测到相应的抗体,利用Hp Ca小、 VacA、Ure蛋白检测与分型检测Hp感染,可用于内镜 检查前的有效过筛、治疗后的评估及人群健康的普查。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5.04.025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张双红*综述 朱 萱审校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江西南昌 330006)摘要: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引起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相关疾病的重要病原微生物。

H.pylori感染可能发生在儿童早期,如不给予根除治疗,可持续终身,甚至直接影响到成年期的健康。

文章综述近年来关于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感染途径、感染的免疫特点及其与胃十二指肠外疾病的关系。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 胃十二指肠外疾病; 儿童Advances i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ldren Reviewer: ZHANG Shuanghong, Reviser: ZHU Xuan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Jiangxi, China) Abstract: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inf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peptic ulcer and gastric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 in children.H.pylori infection may occur in early childhood and last a lifetime even directly affecting the health of adulthood unless H.pyloriinfection was eradicated.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infection condition, infection pathway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pylori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xtragastroduodenal diseases in children.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immunology; extragastroduodenal disease; child·文献综述·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报告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小儿幽门螺杆菌病研究进展

小儿幽门螺杆菌病研究进展

()4 8 8:7
2杨 一 林 . 铁 生 , 云 友 . . 声 检 测 肝 循 环 指 数 改 变 对 纤 维 化 肝 曹 段 等 超
储 备 功 能 的实 验 研 究 . 国 超 声 医 学 杂 志 ,0 52()4 0 中 20 .16:1
3 Au eC, ikil , e ,ta. w p lrut su d sg si b W n fed BOb niFe Ne Do pe lr o n in m・ 1 a
早 在 19 8 3年 Bzoeo和 S lm n及 】 3 i zr z a d o 9 9年
p o e t e n n— n a i e d a n ss o i h ss o ev r i e b o i. r v h o i v sv i g o i fc r o i r s e e lv rf r ss r i
2 0 ,22:4 0 0 3 ()2 7
f t rb t r v n s p g e so flv r f r s sa d e al e e a o c a o a p e e t r r s in o e b o i n l ¥h p t - e o i i n h c c t e e a o n i t l ir s mi e—t ae a s He a o o , ye mg n r t n i d mehy n to a n r t d r t . i e p tl g y
ta fr n rwt a trb t i r ng nc mie rs t n mut. rns mig go h fco ea l n ta s e i c e u si l i o l
pe t s el i s P cN d A a c S .9 5, 27 : 5 2 i i u s n . r a c dS i A 1 9 9 ()2 7 s eo o U 7 N k muaT S k t R U n e a. n ii o f r s r i gg w h a a r , a aa , e oT, I hbt n o a f m n r t t 1 i tn o o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与治疗新策略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与治疗新策略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与治疗新策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可以寄生在人类胃黏膜表面的病原菌,被广泛认为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新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涌现。

1.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1.1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幽门螺杆菌是一株高度适应胃酸环境的微生物,其特征包括弯曲的螺旋形态、快速游动能力和耐受胃酸的外膜结构。

这些特征使得幽门螺杆菌能够在胃内迅速定植并引发胃部疾病。

1.2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经过大量病例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科学家们确认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密切联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约有70%的胃癌患者同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研究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腔—口腔、口腔—消化系统和粪—口传播途径传染人类。

多种环境因素,如人际接触、饮食、卫生条件等,都可能参与到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中。

此外,幽门螺杆菌还能通过生物膕(Biofilms)在胃黏膜上形成菌落,进一步加强其侵袭性和耐药性。

2.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新策略2.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联合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消除治疗策略。

一线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或三种抗生素的组合。

然而,由于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一线治疗方案的成功率越来越低。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新的抗生素或药物以及联合治疗方案,并进行针对耐药幽门螺杆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

2.2 免疫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激活。

因此,采用免疫治疗策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其中,疫苗研发是最具潜力的免疫治疗手段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通过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特定抗原设计疫苗,能够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对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2.3 益生菌治疗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活菌制剂,对于维持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现状与进展概述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及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HP感染已被公认与上胃肠道疾病的发病高度相关。

主要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根除HP能有效地控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再发,使MALT淋巴瘤自行消退,儿童是对HP易感的高危人群,成人期HP的感染大多来源于儿童时期的感染;儿童感染HP不仅可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近年来还发现HP与儿童缺铁性贫血、厌食、身材矮小及血小板减小等有关。

1.HP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HP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但差异大.。

发达国家感染率低,12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6%~11%。

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HP感染率达50%以上。

我国香港6~19岁儿童中HP感染率为13.1%,一些非洲国家甚至高达80~90%。

根据我国上海、广州、郑州、济南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儿童HP感染率为14.72%~38.04%。

研究表明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感染上升模式有两类:A、儿童期易感型:儿童期为感染率剧增期,每年以3%~10%的速度逆增,至10岁有40%~60%的人受感染,以后速度减慢至每年0.5%~1%速度缓增。

发展中国家多是如此。

B、感染均衡型:感染率随年龄增加的速度在儿童和成年期基本一致,以每年0.5%~1%速度上升,以发达中国家为主。

2.HP感染率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A.个人卫生及生活习惯。

B。

家庭居住条件。

C。

父母教育程度。

D。

家庭经济状况E.父母、兄弟姐妹中是否有HP感染。

3.HP感染的诊断方法与评价A.侵入性的检测方法:①组织学检测.②细菌培养③快速尿素酶试验.④分子生物学技术B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①.血清学检测②.粪便抗原检测③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等④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检测HP的抗体检测:HP感染的需经过一定时间(约1-3个月)才能产生抗体,而且即使HP成功根除,血清HP-IgG滴度在12~21月内降低仅20%,血清抗体水平还可维持阳性,故该法难友区分病人为现症感染还是过去感染。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收稿日期:2019G01G25基金项目:原成都军区总医院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16K C 23)作者简介:赵睿晖(1987 ),女,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通信作者:雍鑫,主治医师,E Gm a i l :y o n gx 86@163.c o m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赵睿晖1,2,程双平1,雍㊀鑫1(1.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83;2.江油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绵阳621700)摘要:幽门螺杆菌(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H.p y l o r i )是引起胃肠道内外相关疾病的重要微生物,其感染往往发生在幼儿期.儿童感染H.p y l o r i 后的临床表现㊁诊断㊁治疗不同于成人,在H.p yl o r i 的检测和治疗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儿童检查H.p y l o r i 感染与否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引起上消化道症状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判断有无H.p y l o r i 的感染.儿童根除H.p y l o r i 治疗方案的优化㊁敏感抗生素的使用以及依从性的提高是有效根除H.p y l o r i 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近年来儿童H.p y l o r i 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㊁H.p y l o r i 相关疾病和H.p yl o r i 诊断㊁治疗的最新进展.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诊断;治疗;儿童中图分类号:R 72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G8194(2019)08-0096-05D O I :10.13764/j .c n k i .l c s y.2019.08.035A d v a n c e s i nD i a gn o s i s 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i nC h i l d r e n Z H A OR u i Gh u i 1,2,C H E N GS h u a n g Gp i n g 1,Y O N GX i n 1(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i g e s t i v eM e d i c i n e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o f W e s t e r n T h e a t e rC o mm a n d ,C h e n g d u 610083,C h i n a ;2.M a t e r n i t y a n dC h i l d H e a l t h H o s p i t a l o f J i a n g y o uC i t y ,M i a n y a n g 6217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H.p y l o r i )i s 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p a t h o g e n i cm i c r o o r ga n i s ma s Gs o c i a t e dw i t h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a n d e x t r a G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d i s e a s e s ,a n d i t s i n f e c t i o no f t e no c c u r s i n 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 .T h e 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H.p y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i nc h i l Gd r e na r e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t h o s e i na d u l t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i n d i c a t i o n s s h o u l db e s t r i c t l y co n t r o l l e d i n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H.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I n c h i l d r e n ,t h e p r i m a r y g o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e x a m i n a Gt i o n i s t o i d e n t i f y t h e c a u s e o f u p p e r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y m p t o m s r a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H.p y G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t r e a t m e n t r e g i m e n ,u s e o f s e n s i t i v e a n t i b i o t i c s a n d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c o m p l i a n c e a r e i m p o r t a n tm e a n s t o e f f e c t i v e l y e r a d i c a t eH.p y l o r i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e pi d e Gm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H.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i t s r e l a t e dd i s e a s e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K E Y W O R D S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d i a g n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 ;c h i l d r e n ㊀㊀幽门螺杆菌(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H.p yl o r i )是感染人体最常见的病原菌,世界范围内H.p yl o r i 的感染率约50%,部分地区高达80%[1];我国H.p yl o Gr i 的感染率总体上也很高,成人中感染率为40%~60%[2],而绝大部分成人H.p yl o r i 的感染在儿童期获得.H.p y l o r i 与胃肠道内外的多种疾病均有相关性,导致儿童H.p y l o r i 的感染成为家长尤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儿科常见的问题,但儿童感染H.p yl o r i 后的临床表现㊁诊断㊁治疗不同于成人,在H.p y l o r i 的检测和治疗中,也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本文对近69 实用临床医学2019年第20卷第8期P r a c t i c a l 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i n e ,2019,V o l 20,N o 8年来儿童H.p y l o r i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㊁H.p y l o r i 相关疾病㊁H.p y l o r i诊断㊁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儿科医师及消化内科医师提供参考.1㊀儿童感染H.p y l o r i的流行病学特点㊀㊀过去数十年里,儿童H.p y l o r i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中仍有较高感染率.我国自然人群中儿童和青少年H.p y l o r i的总感染率约为29%[3G4],显著高于日本(约4%)[5].研究者在新生儿出生时,以及在第6㊁12㊁18和24个月收集血液,并检测其H.p y l o r i特异性I g G抗体的存在,发现有28.6%的血清转换率发生在6~12个月,39.6%的血清转换率发生在12~18个月,59.8%的血清转换率发生在18~24个月[6].另一项长达11的随访研究)[7]发现,幼儿H.p y l o r i的感染率(12.0%)显著高于大龄儿童的感染率(0.6%.这两项研究均证实H.p y l o r i的感染更易发生在幼儿时期.一项M e t a分析[8]发现,高H.p y l o r i感染率与其人群所在社会经济条件较低呈正相关;而其他的研究则发现不良的卫生习惯㊁父母较低的教育水平以及兄弟姐妹数量较多亦是儿童感染H.p y l o r i的危险因素[9G10].虽然在绝大多数感染H.p y l o r i的儿童中,其感染H.p y l o r i菌株的种类与其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类似,但仍有37.7%的个体,其感染H.p y l o r i 菌株的种类呈现多样性,说明H.p y l o r i不仅可以从家庭中获得,亦可在家庭以外感染[11].2㊀儿童H.p y l o r i感染相关疾病2.1㊀胃肠道疾病儿童感染H.p y l o r i的胃黏膜炎性反应程度一般较成人轻,H.p y l o r i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亦较低,胃癌和胃MA L T淋巴瘤极为罕见.目前有关H.p y l o r i与慢性腹痛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既往的研究[12]发现H.p y l o r i与功能性腹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具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儿童. J A I M E等[13]的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率以及评估其与H.p y l o r i感染的相关性,虽然506名儿童中42%有功能性胃肠病以及55.9%有H.p y l o r i感染,但该队列中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率与H.p y l o r i感染并不具备相关性.2.2㊀胃肠道外疾病2.2.1㊀缺铁性贫血目前的研究[14G15]表明H.p y l o r i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 r o nd e f i c i e n c y a n e m i a,I D A)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缺乏直接的证据.因此,最新欧洲儿科胃肠病指南不推荐常规检测H.p y l o r i为儿童初步筛查I D A的一项检查,但对不明原因的难治性I D可以慎重的选择胃镜检查并进行H.p y l o r i检测[16].K A T O等[14]通过对比正常人和I D A患者H.p y l o r i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发现I D A患者的H.p y l o r i中高表达s a b A和v a c A基因,因此推论高表达s a b A和v a c A的H.p y l o r i可能会导致I D A,尤其是需求铁较多的儿童.此外,C H E N等[15]的研究分析了宿主遗传多态性和铁缺乏与H.p y l o r i感染的相关性,发现H.p y l o r i感染的青少年血清铁的含量明显低于未感染H.p y l o r i的青少年,而A B O和I LG1B可能会影响H.p y l o r i的敏感性,同时I LG1B 可能还会增加H.p y l o r i感染者发生I D A的风险.2.2.2㊀H.p y l o r i与过敏H.p y l o r i的感染与过敏的相关性研究已有大量研究报道,其中近年的两项病例对照研究[17G18]亦表明,H.p y l o r i的感染率在具有过敏症状的儿童中较低[25.6%(23/90)v s44.4%(40/90)和20%(36/180)v s60%(108/180)],H.p y l o r i的感染率与过敏呈负相关.一项大规模的(n=856)出生队列研究[19]进一步证实H.p y l o r i与过敏存在负相关,该研究通过分析过敏症状的问卷调查以及队列人群出生时㊁3岁㊁5岁和6.5岁时的血液样品和粪便样品,发现H.p y l o r i在任何时间段感染均与较低的特异反应性(校正O R:0.54[95%C I:0.32~0.92])和较少的过敏体质(校正O R:0.31[95%C I:0.10~0.94])相关.2.3㊀H.p y l o r i与肥胖成人H.p y l o r i感染与超重㊁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既往的一篇回顾性研究通过总结49项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纳入13个国家和地区99463个研究对象,发现H.p y l o r i的流行率与超重㊁肥胖的流行呈负相关[20].由于该项研究仅仅从流行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H.p y l o r i感染与超重㊁肥胖更为直接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的一项大样本(n=27883)研究[21]通过分析体检人群H.p y l o r i感染与超重㊁肥胖的关系,发现在成人体检人群中H.p y l o r i感染与超重㊁肥胖的患病风险成独立正相关[O R:1.09(95%C I:1.03~1.16)],尤其在女性中更为明显[O R:1.19(95%C I:1.07~1.31)].然而,两项有关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H.p y l o r i感染与超重㊁肥胖呈负相关.第一项研究选择的是70名有症79实用临床医学2019年第20卷第8期P r a c t i c a l 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i n e,2019,V o l20,N o8状的青少年,通过胃镜钳取组织判断H.p y l o r i感染与否,发现H.p y l o r i感染组中超重㊁肥胖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无H.p y l o r i感染组(11%v s31%)[22];第二项研究试图通过测定一些相关的指标,包括胃饥饿素(g h r e l i n)㊁瘦素(l e p t i n)和肥胖抑制素(o b e s t a t i n),拟探寻H.p y l o r i与体质量的关系:研究者纳入长期感染H.p y l o r i的儿童(尿素呼气试验1年以内均为阳性),而排除一过性的H.p y l o r i感染,发现H.p y l o r i感染个体的l e p t i n水平较低,因此推测H.p y l o r i可能会影响调节食欲的激素[23].成人与儿童感染H.p y l o r i与肥胖㊁超重相关性的结论存在差异,不同地区之间H.p y l o r i与肥胖㊁超重相关性亦存在差异,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㊀儿童H.p y l o r i的诊断㊀㊀目前H.p y l o r i的诊断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检查依赖胃镜检测及胃黏膜组织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实验(r a p i du r e a s e t e s t,R U T)㊁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和胃黏膜H.p y l o r i培养等.非侵入性检查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 r e ab r e a t h t e s t, U B T)㊁粪便H.p y l o r i抗原检测(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s t o o l a n t i g e n,H p S A,o r s t o o l a n t i g e n t e s t,S A T)和血清H.p y l o r i抗体检测等.除了血清抗体检查,其他检查前均需停用质子泵抑制剂2周㊁抗生素和铋剂4周[24].最新的欧洲儿科胃肠病指南中更新的一条主要陈述是:儿童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引起上消化道症状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判断有无H.p yGl o r i的感染.因此,该指南强调基于胃镜的胃黏膜组织活检用于儿童H.p y l o r i的检测,不推荐血液㊁尿液或唾液等H.p y l o r i抗体的检查,而U B T和S A T可以作为H.p y l o r i根除治疗后复查的方法[16].中国2015年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则未强调胃镜检查的重要性[24].开发准确快速的S A T可以用于早期H.p y l o r i 的诊断并使其检测费用更为便宜,尤其是在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有研究[25]在60名有症状的儿童中(平均年龄7.2岁)以U B T为参照对S A T进行评价,结果显示S A T的准确性高达91.7%,虽然其灵敏度㊁特异性㊁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5%(95%C I:75.2~97.1)㊁95.5%(95%C I:77.2~99.9)和97.1%(95%C I:85.1~99.9),但其阴性预测值仅为84%(95%C I:63.9~95.5).另有研究[26]在158名有症状的儿童中(平均年龄8.5岁)以侵入性的组织活检为参考对一种快速免疫层析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准确性高达96.2%(95%C I:93.2~99.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3%(95%C I:86.9~95.6)和97%(95%C I:94.3~99.6).血清胃蛋白酶原(p e p s i n o g e n s,P G s)是胃炎的一项非侵入性指标,过去很少被用于评估H.p y l o r i 胃炎与不明原因腹痛之间的关系.K A S S E M等[27]通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n=99),发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 e p s i n o g e n,P GⅡ)的升高是胃炎的指标而不是H.p y l o r i感染的指标;此外,他们发现血清P GⅡ的升高与腹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4㊀儿童H.p y l o r i的治疗4.1㊀根除指征最新的欧洲儿科胃肠病指南不推荐在儿童中实施H.p y l o r i的 检测和治疗 策略(t e s ta n dt r e a t s t r a t e g y).该指南推荐对消化性溃疡㊁原因不明的难治性I D A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 d i oGp a t h i c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c p u r p u r a,I T P)的患儿行H.p y l o r i的检测和治疗;不推荐对功能性腹痛㊁初次就诊的I D A和身材矮小的患儿行H.p y l o r i的检测.此外,因H.p y l o r i相关胃MA L T淋巴瘤和胃癌在儿童中罕见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该指南的根治指征中未提及胃MA L T淋巴瘤和胃癌[16].在我国的共识意见中,则强调胃MA L T淋巴瘤必须根治,而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㊁计划长期服用N S A I D 以及监护人或患儿强烈要求根除治疗均是H.p y l o r i 根除治疗的适应证[24].4.2㊀根除治疗4.2.1㊀根除H.p y l o r i的常用药物1)抗酸分泌药:质子泵抑制剂(p r o t o n p u m p i n h i b i t o r,P P I),1~2m g k g-1 d-1,最近的欧洲欧洲儿科胃肠病指南已将其用量提高到1.5~2.5m g k g-1 d-1,分2次(餐前口服).2)铋剂:枸橼酸铋剂(>6岁),6~8m g k g-1 d-1,分2次(餐前口服).3)抗生素:阿莫西林50m g k g-1 d-1,分2次(最大剂量l g,2次 d-1);甲硝唑20m g k g-1 d-1,分2次(最大剂量0.5g,2次 d-1);替硝唑20m g k g-1 d-1,分2次;克拉霉素15~20m g k g-1 d-1,分2次(最大剂量0.5g,2次 d-1)[24].4.2.2㊀根除方案目前,P P I+两种抗生素仍被作为儿童根除治疗一线疗法,其中包括克拉霉素的治疗方案应用于89 实用临床医学2019年第20卷第8期P r a c t i c a l 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i n e,2019,V o l20,N o8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20%)的地区或克拉霉素敏感菌株的儿童,当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20%)或抗生素抗性未知时,推荐P P I+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铋剂的四联方案[14G24].根除H.p y l o r i 的四联方案在H.p y l o r i感染处理的M a a s t r i c h t5共识[28]和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中被强烈推荐,但是否可以作为儿童根除治疗的首选方案有待进一步循证医学的证实.根除H.p y l o r i的个体化治疗值得关注,最新的欧洲儿科胃肠病指南推荐基于H.p y l o r i菌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订根除方案的,如果无法行H.p y l o r i药物敏感试验,应参考当地儿童和青少年中一线方案H.p y l o r i根除疗效评估结果,尽可能使根除成功率>90%.此外该指南推荐医师应向患儿家属解释H.p y l o r i根除的重要性,以提高依从性[16].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落后等国情,我国专家共识中提及个体化治疗主要是针对H.p y l o r i根除治疗失败的患儿,应从依从性㊁抗生素的耐药性及选择㊁延长治疗时间或加大药物剂量㊁抑酸剂的选择等方面再次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4].目前,根除H.p y l o r i治疗的失败率仍然较高,各类新药用于提高H.p y l o r i根除率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钾竞争性酸阻滞剂(p o t a s s i u mGc o m p e t iGt i v e a c i db l o c k e r s,PGC A B)是一类新的抗分泌药物. PGC A B可以竞争性抑制胃H+/K+GA T P酶的活性,且其过程是可逆的.PGC A B在胃内聚集的浓度可以达到较高水平,而从胃组织中清除较为缓慢,因此其抗分泌的效果持续时间长.一项有关PGC A B 应用于根除H.p y l o r i的前瞻性试验[29]在118名13CGU B T阳性的日本青少年中开展,给予PGC A B的同时联合阿莫西林(1500m g d-1)和克拉霉素(400m g d-1)治疗7d,最终意图治疗(i n t e n t i o nGt oGt r e a t,I T T)分析和按计划治疗(p e rGp r o t o c o l,P P)分析得出的H.p y l o r i根除率分别为81.3%和85.7%;其中有21.1%(25/118)的受试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7名需要住院治疗的皮疹或呕吐受试者,但不良反应在停药后消失.因此认为这种治疗方案是安全的,即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相对较高.伊朗的一项研究[30]在82名1~15岁的儿童中对比两种标准的药物治疗方案,第一组使用奥美拉唑㊁阿莫西林㊁克拉霉素(O A C组),第二组使用奥美拉唑㊁甲硝唑㊁克拉霉素(OM C组),均治疗14d.通过S A T判断其根除率,其中O A C组的根除率为87.2%,而OM C组为92.5%,两种方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依从性差被认为是根除治疗失败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过去很少被研究.K O T I L E A等[31]通过记日记的形式,评价不同治疗组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该研究入组145名儿童,多数(n=118)感染的是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敏感H.p y l o r i菌株.最终在完成随访的130名儿童中,105名儿童的H.p y l o r i得到根除.值得注意的是,依从性高的患者的根除率可以达到89.9%,而依从性低的患者根除率仅有36.6%.这项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强调依从性的重要性.5㊀小结㊀㊀尽管儿童H.p y l o r i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中仍有较高感染率.目前的研究亦证实H.p y l o r i感染与其人群所在社会经济条件较低呈正相关.H.p y l o r i的感染更易发生在幼儿时期,而其感染的来源主要是家庭成员但并不局限于家庭成员.与成人相比,儿童感染H.p y l o r i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低,其根除治疗的不利因素较多,不推荐在儿童中实施H.p y l o r i的 检测和治疗 策略.因此,在H.p y l o r i的检测和治疗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其中,在符合H.p y l o r i检测适应证的儿童中,应强调胃镜检查及活检的重要性,同时努力开发新型的方便㊁快速㊁廉价㊁有效的检测方法.在H.p y l o r i的根治方面,优化治疗方案㊁敏感抗生素的选择㊁提高依从性等策略均是提高H.p y l o r i根除率的有效手段,新型药物的研发及新治疗方案仍有待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H.p y l o r i根除率.参考文献:[1]㊀MA L F E R T H E I N E R P,M E G R A U D F,O MO R A I N C A,e t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H e l i c ob a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Gt h eM a a s t r i c h tI V/F l o r e n c eC o n s e n s u sR e p o r t[J].G u t,2012,61(5):646G664.[2]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6):364G378.[3]㊀李兴川,王海东,张妮,等.中国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系统评价和m e t 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10):782G787.[4]㊀D I N GZ,Z H A OS,G O N GS,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a n d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i na s y m p t o m a t i cC h i n e s e c h i lGd re n:a p r o s p e c t i v e,c r o s sGs e c t i o n a l,p o p u l a t i o nGb a s e d s t u d y[J].A l i m e n t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15,42(8):1019G1026.[5]㊀N A K A Y AMA Y,L I N Y,H O N G O M,e t a l.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Gr i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i t s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i n j u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i n N a g a n o P r e f e c t u r e,J a p a n[J].H e l i c o b a c t e r,2017,22(2).99实用临床医学2019年第20卷第8期P r a c t i c a l 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i n e,2019,V o l20,N o8D O I:10.1111/h e l.12363.[6]㊀K I E N E S B E R G E RS,P E R E ZP E R E ZGI,O L I V A R E S AZ,e t a l.W h e n i s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a c q u i r e d i n p o p u l a t i o n s i n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i e s?a b i r t hGc o h o r t s t ud y i nB a n g l a de s h i c h i l d r e n[J].G u tM i c r o b e s,2018,9(3):252G263.[7]㊀R OW L A N D M,C L Y N E M,D A L Y L,e t a l.L o n gGt e r mf o l l o wGu p o f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J].C l i nM i c r o b i o l I nGf e c t,2018,24(9):980G984.[8]㊀Z A B A L A T O R R R E SB,L U C E R O Y,L A G OMA R C I N O AJ,e t a l.R e v i e w:p r e v a l e n c ea n dd y n a m i c so f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i n f e c t i o nd u r i n g c h i l d h o o d[J].H e l i c o b a c t e r,2017,22(5):e12399.[9]㊀WA N G D AS,R I C H T E RJM,K U E N Z A N GP,e t a l.E p i d e m iGo l o g y o f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i na s y m p t o m a t i c s c h o o lGc h i ld re n i nB h u t a n[J].H e l i c o b a c t e r,2017,22(6):e12439.[10]㊀S A L I H K M,E L F A K IOA,H AM I DY H,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a m o n g s u d a n e s ec h i l d r e n a d m i t t e dt oas p e c i a l i z e dc h i l d r e n h o s p i t a l[J].S u d a nJP a e d i a t r,2017,17(1):14G18.[11]㊀D O L A N B,B U R K I T T G R A Y L,S HO V E L I N S,e ta l.T h e u s e o fs t o o l s p e c i m e n sr e v e a l s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s t r a i nd iGv e r s i t y i n a c o h o r t o f a d o l e s c e n t s a n d t h e i r f a m i l y m e m b e r s i na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y[J].I n t J M e d M i c r o b i o l,2018,308(2):247G255.[12]㊀S K O R AJ,HUM L M,S I A L A K,e t a l.P a e d i a t r i cR o m eⅢc r i t e r i aGr e l a t ed a b d o m i n a l p a i n i s a s s o c i a te dw i t hH e l i c o b a c t e rp y l o r i a n dn o tw i t hc a l p r o t e c t i n[J].JP e d i a t r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N u t r,2016,63(4):417G422.[13]㊀J A I M E F,V I L L A G RÁN A,H E R NÁN D E Z C,e ta l.F u n cGt i o n a l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d i s o r d e r s i nc h i l d r e n f r o ml o ws o c i oGeGc o n o m i cs t a t u sa nd H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i nf e c t i o n[J].C h i l dC a r eH e a l t hD e v,2018,44(2):319G325.[14]㊀K A T O S,O S A K IT,K AM I Y A S,e ta l.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s a b A g e n e i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r o nd e f i c i e n c y a n e m i a i nc h i l dGh o o d a n d a d o l e s c e n c e[J].P L o SO n e,2017,12(8):e0184046.[15]㊀C H E NST,N IY H,L I U S H.P o t e n t i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I L1B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w i t hi r o nd e f i c i e n c y r i s ki nc h i l d h o o dh e l i c oGb a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J].J P ed i a t rG a s t r oe n t e r o lN u t r,2018,66(2):e36Ge40.[16]㊀J O N E SN L,K O L E T Z K OS,G O O D MA N K,e t a l.J o i n tE SGP G HA N/N A S P G H A N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h e l i c oGb ac t e r p y l o r i i nc h i ld re n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s(u p d a t e2016)[J].JP e d i a t r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N u t r,2017,64(6):991G1003.[17]㊀F O U D AE M,K AM E L TB,N A B I H ES,e t a l.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s e r o p o s i t i v i t y p r o t e c t s a g a i n s t c h i l d h o o d a s t h m a a n d i nGv e r s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s t o i t s c l i n i c a l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s e v e r i t y[J].A lGl e r g o l I mm u n o p a t h o l(M a d r),2018,46(1):76G81.[18]㊀Y E S I LS,K A N A,A B D U L MA J E D O,e t a l.R o l eo fh y g i e n i cf a c t o r s i nt h ee t i o l og y o fa l l e r g i cd i s o r d e r si nchi l d r e n[J].T u r k JM e dS c i,2017,47(2):627G632.[19]㊀T A Y E B,E N Q U S E L A S S I E F,T S E G A Y E A,e t a l.A s s o c i aGt i o nb e t w e e n i n f e c t i o nw i t h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a n da t o p y i ny o u n g E t h i o p i a nc h i l d r e n:al o n g i t u d i n a ls t u d y[J].C l i n E x pA l l e r g y,2017,47(10):1299G1308.[20]㊀L E N D E R N,T A L L E Y NJ,E N C K P,e ta l.R e v i e wa r t i c l e:A s s o c i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a n d o b e s i t yGGa n e c oGl o g i c a l s t u d y[J].A l i m e n t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14,40(1):24G31.[21]㊀万政策,胡柳,胡梅,等.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超重㊁肥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4):327G331.[22]㊀MO R A NL E V H,L U B E T Z K Y R,MA N D E LD,e t a l.I n v e r s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c o l o n i z a t i o na nd pe d iGa t r i c o v e r w e i g h t:a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J].C h i l dOb e s,2017,13(4):267G271.[23]㊀R OMO G O N ZÁL E Z C,M E N D O Z A E,M E R A R M,e ta l.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a n ds e r u ml e p t i n,o b e s t a t i n,a n dg h r e l i nl e v e l si n M e x i c a n s c h o o l c h i l d r e n[J].P e d i a t r R e s,2017,82(4):607G613.[24]㊀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7):496G498.[25]㊀E LS H A B R AW I M,E L A Z I Z N A,E L A D L Y T Z,e ta l.S t o o l a n t i g e nd e t e c t i o nv e r s u s13CGu r e ab r e a t ht e s t f o rn o nGi n v a s i v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p e d i a t r i c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i na l i m i t e d r e s o u r c e s e t t i n g[J].A r c h M e dS c i,2018,14(1):69G73.[26]㊀K A L A C H N,G O S S E TP,D E H E C Q E,e t a l.Ao n eGs t e p i mGm u n eG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i c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s t o o l a n t i g e nt e s tf o r c h i l d r e nw a s q u i c k,c o n s i s t e n t,r e l i a b l e a n d s p e c i f i c[J].A cGt aP a e d i a t r,2017,106(12):2025G2030.[27]㊀K A S S E M E,N A AMN A M,MAWA S S YK,e t a l.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s e r u m p e p s i n o g e n s,a n d p e d i a t r i ca b d o m i n a lp a i n:a p i l o ts t u d y[J].E u rJP e d i a t r,2017,176(8):1099G1105.[28]㊀MA L F E R T H E I N E RP,M E G R A U DF,O MO R A I N C A,e t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 h e l i c ob a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Gt h eM a a s t r i c h tV/F l o r e n c e c o n s e n s u s r e p o r t[J].G u t,2017,66(1):6G30.[29]㊀K U S A N OC,G O T O D AT,I S H I K A W A H,e t a l.T h e a d m i n i s t r aGt i v e p r o j e c t o f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s c r e e n i n g a m o n g J u nG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 i n a n a r e a o f J a p a nw i t h ah i g h i n c i d e n c eo f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J].G a s t r i cC a n c e r,2017,20(S1):16G19.[30]㊀K A S I R IK A,K H O S H D E L A,K A R I M IA,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a m o x i c i l l i n a n dm e t r o n i d a z o l e e f f e c t o n t h r e eGd r u g r e g i m e n f o r 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i nc h i l d r e n[J].JA d vP h a r m T e c h n o lR e s,2017,8(2):63G66.[31]㊀K O T I L E A K,M E K HA E LJ,S A L AM E A,e ta l.E r a d i c a t i o n r a t e o f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i sd i r e c t l y i n f l u e n c e db ya d h e r e n c e t ot h e r a p y i nc h i l d r e n[J].H e l i c ob ac t e r,2017,22(4):e12383.(责任编辑:钟荣梅)001 实用临床医学2019年第20卷第8期P r a c t i c a l 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i n e,2019,V o l20,N o8。

益生菌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益生菌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益生菌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最危险人群是儿童。

目前抗生素联合治疗仍是抗Hp感染的主要方法。

但长期应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的出现,导致Hp感染的根除率逐年降低。

因此,近年提出了益生菌在提高Hp感染的根除率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有显著优势。

本文就益生菌在儿童Hp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Abstract] The most dangerous of Hp infection is the children. Antibiotic therapy is the main method of Hp infection. However,the long-term use of antibiotics caused by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resulting in the eradication of Hp infection rate decreased year by year. In recent years,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probiotics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Hp infection and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Hp infection in children was reviewed.[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Children;Probiotics;Treatment幽門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J.RobinWarren 和BarryJ.Marshall分离并培养出以来受到全球科学家的密切关注。

小儿幽门螺杆菌病研究进展

小儿幽门螺杆菌病研究进展

小儿幽门螺杆菌病研究进展摘要:根据临床医学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在多种机制的作用之下,会在人的身体当中产生一定的反映,致使人体出现慢性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方面的疾病。

小儿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疾病受到人们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明确这种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了解它的致病机制以及在临床当中的表现,找到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标准,掌握具体的治疗方案,将能够为这种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小儿;研究进展小儿幽门螺旋杆菌指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后所引发的疾病,具体的疾病包括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胃癌和一些胃肠道之外的疾病[1]。

小儿幽门螺旋杆菌的病原体是2005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86年首次报道的,此后在世界各个地方当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所发表的论著超过了2万篇,而且自从1998年以来发表的论著数量就在不断的上升,提出的治疗方案非常多样化,但是疗效都不是特别满意[2]。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和新特效抗生素的研制成为了非常必要的内容。

一、幽门螺旋杆菌的现状和具体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旋杆菌从形态上来说划分为螺旋状的微氧细菌,该类细菌在生长的过程当中,对于外部生长环境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3]。

1983年,人们在一些慢性的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当中,把幽门螺旋杆菌分离出来,并且到目前为止,幽门螺旋杆菌是人体的胃里面所生存的唯一一种微生物的种类[4]。

在医学领域当中,人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影响着癌症的发生,要彻底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清除,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大约有90%左右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在经过7天到14天的治疗之后,身体里面的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被消耗殆尽,但是也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5]。

正是由于这种反复发作情况的存在,因此医生建议所有的人群都应该接受全方面的普查工作,特别是对于接受过胃部手术或者有胃部疾病的人群,更应该注重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方面的检查,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人群,要积极开展杀菌方面的治疗[6]。

2024年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最新进展

2024年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最新进展

2024年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一、黏附与定植机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对胃黏膜的黏附与定植是其致病的首要步骤。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 pylori通过其表面的多种黏附素,如尿素酶、血凝素、脂多糖等,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实现紧密黏附。

这些黏附素不仅增强了细菌在胃黏膜上的定植能力,还通过激活信号通路诱导细胞损伤。

此外,H. pylori还能通过调节自身运动性和趋化性,在胃黏膜上寻找并定植于合适的微环境。

二、炎症与免疫反应H. pylori感染后,胃黏膜会发生慢性炎症,伴随着免疫反应的发生。

这种炎症反应主要由H. pylori的多种毒力因子引起,如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等。

这些毒力因子能够激活宿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同时,H. pylori 还能触发Th1/Th2/Th17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胃黏膜的免疫损伤。

三、毒力因子与致病性H. pylori的毒力因子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中,CagA和VacA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毒力因子。

CagA能够通过T4SS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系统注入宿主细胞,干扰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导致细胞损伤和凋亡。

而VacA则能形成空泡,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结构,引起细胞功能障碍。

此外,H. pylori还表达多种其他毒力因子,如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等,共同参与了其致病过程。

四、基因突变与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H. pylori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 pylori的基因突变是导致其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这些突变主要发生在抗生素作用靶点相关的基因上,如23SrRNA基因、尿素酶基因等。

这些基因突变使得H. pylori能够逃避抗生素的杀灭作用,从而导致治疗失败。

五、宿主遗传因素与易感性宿主遗传因素在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单庆文;王琳琳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4(010)009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致病菌之一。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也有关,而儿童是HP的易感人群,因此,研究儿童时期的自然人群中HP感染状况与HP感染相关因素及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发生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570-573)
【作者】单庆文;王琳琳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3;R725.7
【相关文献】
1.榆林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牛锦龙;贺波
2.中国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J], 李兴川;王海东;张妮;王玉平;周永宁
3.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姜海行
4.四川省南充市无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J], 杨雪利;何刚;田鹏;
刘娟
5.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性评价 [J], 靳大川;江平;郭师;武淑芳;王艳;许柯;秦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杆菌在儿科研究的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在儿科研究的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在儿科研究的新进展
秦西琳
【期刊名称】《华夏医学》
【年(卷),期】1999(0)4
【摘要】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en和Marshal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研究,与HP相关的胃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近年有报道,大部分成人HP感染患者其HP主要是在儿童期获得[1],所以研究儿童HP感染已成...
【总页数】1页(P485)
【作者】秦西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科消化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凌奇荷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肝病的研究新进展 [J], 马杈;戴光荣;李倩楠;高雪艳;杜晓艳
3.小儿科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J], 刘光华;叶红;陈卫芬
4.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研究最新进展 [J], 魏薇;王舰
5.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防治最新进展: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 [J], 池肇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 越大感染率越高 (0-15岁) 南非:3月-2岁 13.5%
2-5岁 48.5% 5-10岁 67.3% 10-15岁 84.2%
医学化不良,HP平均感染率 是 48.98%, 其中 ≤4岁组27.78% -6岁组 51.11%
-8岁组41.51% -10岁组 45.33% -12岁60.53% -14岁 81.25% 平均年增长率6%,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地 区1%-2%, 尤其是4-6岁易感年龄组从 27.78%跃入51.11%。
或增加; 4、长期感染造成腺体萎缩和肠化; 5、肠化粘膜无HP定植。
医学ppt
12
慢性胃炎中:
轻度
重度
浅表性HP感染 42.4% 77.3%
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
萎缩性HP感染 66.6% 75%
随萎缩程度增加而增加
低度恶化胃淋巴组织增生病
(低度恶性淋巴瘤)
小儿胃炎的炎症程度、活动性、淋巴滤泡 、
粘液改变等均明显高医于学ppt成人
医学ppt
5
无消化道症状健康儿童人群中HP感染率 平均是40.93%, 7岁组为30.91%,8岁组为, 34.93%, 9岁组为38.92%, 10岁组为46.11% 11岁组为48.67%,12岁组为47.30%,随年龄 递增,平均每岁增长率为3.65%。
医学ppt
6
6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中HP感染率 77.78%。 儿童HP感染率工人家庭47.93%,农民家庭 43.90%,职员家庭32.74%,其他30.43%, 男生多于女生,45.42%比36.30%。
医学ppt
7
HP感染率与社会经济地位、 文化卫生水 平呈反比关系,即社会经济地位与卫生条件 越差,HP感染率越高。家庭经济收入较高的 市区私立学校住读生,HP感染率明显低于市 区公立不住读的在校生。
医学ppt
8
早产儿更易感染HP,宿主Lewisb血型抗 原与HP在胃粘膜的粘附密切相关;HLA-DQA1 基因中的某些位点在抵抗HP感染过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小儿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76例)33-100% 平均 92%
胃溃疡(33例) 11-75% 平均 25%
胃炎中:含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的
HP阳性菌株占68.2%
溃疡中:含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阳
性与细胞空泡毒素A(VagA)的阳
性HP菌株占69.0%
医学ppt
15
HP感染与再发性腹痛
有争议,可能有关
医学ppt
16
HP感染与MALT淋巴瘤
密切相关,根治HP后肿瘤自然消失
医学ppt
17
HP感染与胃癌
HP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有作用,已被 证实。
医学ppt
18
HP感染与肠道外疾病
1、贫血:
一些难治性的缺铁性贫血,只有根除HP感染后 贫血得到纠正。可能是由于HP感染引起的胃、十二 指肠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而且HP感染引起的萎缩 性胃炎可使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铁的吸收和转 运。另外HP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铁质,造成铁的 相对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
医学ppt
19
2、荨麻疹:
138例患儿HP抗体测定,结果说明HP感 染与荨麻疹发生可能有相关性,尤其发疹时 伴有腹痛或平时有腹痛者,有可能HP感染是 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学ppt
20
3、蛋白丢失性肠病:
Hill和Cohen分别报告了3例和1例表现 为蛋白丢失性肠病的儿童,经病理组织学和 细菌学培养有HP感染存在, 根除HP后得到 康复,提示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蛋白丢失性肠 病的病因。
医学ppt
21
4、慢性腹泻:
发展中国家,研究发现与HP感染有 关。感染HP后导致低氯,进而影响正常 胃酸屏障功能,最终导致腹泻。
医学ppt
22
5、其它:
幽门螺杆菌还有可能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的
一个因素
Ⅰ型糖尿病患儿合并HP感染后,每日所需
胰岛素的量会增加
在缺乏霍乱免疫力的人群中,HP感染后,
导致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13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原发性少见,十二指肠溃疡10岁之前很 少发生,胃溃疡更少。前者是后者25-30倍, HP与其关系不定,是动物模型和人类志愿者 产生溃疡,但抗HP治疗促使炎症消退或永久 治愈。
医学ppt
14
Macarthur等总结了美国、加拿大、西
班牙、巴西、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报道的18篇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新进展
医学ppt
1
幽门螺杆菌(HP)
-全球最常见感染源之一
胃、十二指肠溃疡:80-95% 胃腺癌、胃淋巴瘤:43-78%
≥50%成人患者HP感染在儿童期获得,绝 大多数儿童短暂或持续存在HP感染,儿童 是易感人群,且难以清除,反复发作,且 终身存在
医学ppt
2
一、儿童HP感染相关因素
医学ppt
9
HP传染源:主要是人,其次非人灵长类动 物 传播途径:口与口,粪与口,人与人,消 毒不合格的胃镜,污染的水源,母喂小孩, 共餐饭菜,确切途径不明。
医学ppt
10
二、小儿HP感染与疾病关系
HP与胃炎关系: HP定植,在胃粘膜主要在胃 窦部致胃窦炎,部分在食管、十二指肠和麦克 憩室致炎症
国家、种族、年龄、经济、文化等
国家:美国 0.3-1% 法国 3.5%
澳大利亚 14.3% 南非 67.3% 冈比亚 45-90% 中国 48.98%-77.78% 西方发达国家少见,<5岁更少见 发展中国家多见,一般≥50%
医学ppt
3
种族:澳大利亚移民平均 14.3% 其中:发展中国家 25.8% 西欧移民及澳大利亚白种人 5.9% 黑色人种多于白色人种
HP感染与冠心病或心肌炎的关系在儿童HP
感染患者中缺乏依据
医学ppt
23
三、小儿HP感染的诊断
部分有症状:上腹痛、反复恶心、纳差、体重
减轻、便血等
诊断标准:
1、细菌培养阳性;
2、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大量典型细菌者;
3、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大量细菌,尿素酶试验、
小儿胃窦炎的特征:胃窦部粘膜小结节,小颗
粒隆起,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结节性胃炎
为淋巴滤泡性胃炎。
(96例中HP感染率66.67%)
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 93.75%
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 61.25%
医学ppt
11
成人胃炎的特征:
1、炎症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 2、有淋巴滤泡形成; 3、上皮再生性变化,表面上皮粘液量可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